CN113335093A -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35093A CN113335093A CN202110724078.8A CN202110724078A CN113335093A CN 113335093 A CN113335093 A CN 113335093A CN 202110724078 A CN202110724078 A CN 202110724078A CN 113335093 A CN113335093 A CN 1133350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harging
- control signal
- power processing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2—I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有线充电电路与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无线充电电路与功率处理电路连接,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以及用于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如此,将有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电路的控制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集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车载充电系统的查错、更新和升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线充电,一种是无线充电。在同时支持无线充电和有线充电的车辆中,需配置两种充电系统,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较低,导致车载充电系统体积较大,车辆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系统,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充电系统,用于车辆,所述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器和变压器,所述第一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和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所述第一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转换器用于向所述变压器输入转换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有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和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向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并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和/或,向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并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
所述有线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转换器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转换器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还包括第二转换器,所述第二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车载电池。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有线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流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有线充电电路是否存在第一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发送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并发送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检测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是否存在第二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发送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并发送所述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转换器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器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管、至少一个二极管、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车载充电系统,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有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
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一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输入信号,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无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根据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二电信号,并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的车载充电系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车载充电系统用于车辆,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其中,功率处理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器和变压器,第一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有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电路,第一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的输入端,第一转换器用于向变压器输入转换电压;控制电路分别与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用于向有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和/或,向无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有线充电电路与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有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向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一电信号,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无线充电电路与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无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向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二电信号,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如此,将有线充电电路和无线充电电路的控制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集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还有利于车载充电系统的查错、更新和升级,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处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功率处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载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该车载充电系统10用于车辆。与图1的车载充电系统10对应的,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处理电路140的结构示意图。车载充电系统10包括控制电路110、有线充电电路120、无线充电电路130和功率处理电路140,其中,功率处理电路140包括第一转换器1401和变压器1402,第一转换器1401的一端连接有线充电电路120和无线充电电路130,第一转换器1401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1402的输入端,第一转换器1401用于向变压器1402输入转换电压。
控制电路110分别与有线充电电路120、无线充电电路130和功率处理电路140连接,控制电路110用于向有线充电电路120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和/或,向无线充电电路130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
有线充电电路120与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有线充电电路120用于根据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向第一转换器1401发送第一电信号,功率处理电路140用于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无线充电电路130与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无线充电电路130用于根据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向第一转换器1401发送第二电信号,功率处理电路140用于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其中,控制电路110可以是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芯片为主的电路。第一转换器1401可以是DC/DC转换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对电信号进行高频变换和稳压的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第一电信号可以是直流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可以是交流电信号。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有线充电电路120执行有线充电的信号,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功率处理电路140对第一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无线充电电路130执行无线充电的信号,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可以是控制功率处理电路140对第二电信号进行处理的信号。转换电压包括第一子转换电压和第二子转换电压,第一子转换电压可以是第一电信号转换的电压,第二子转换电压可以是第二电信号转换的电压。
具体地,控制电路110向有线充电电路120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时,有线充电电路120根据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发送第一电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功率处理电路140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并输出目标充电电压至车载电池。
控制电路110向无线充电电路130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并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时,无线充电电路130根据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发送第二电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功率处理电路140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并输出目标充电电压至车载电池。
其中,目标充电电压可以根据车载电池的性能、车辆出厂设置、车辆用电情况等因素综合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有线充电电路120和无线充电电路130的控制电路110和功率处理电路140集成。在执行有线充电时,控制电路110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功率处理电路140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在执行无线充电时,控制电路110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功率处理电路140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还有利于车载充电系统的查错、更新和升级,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控制电路110还可以包括有线充电控制子电路和无线充电控制子电路。其中,有线充电控制子电路用于向有线充电电路120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以及用于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无线充电控制子电路用于向无线充电电路130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以及用于向功率处理电路140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第一转换器1401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器件,控制电路110与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控制电路110通过控制功率器件的通断控制功率处理电路140。
在功率处理电路140接收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时,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有线充电电路120的一端导通,连接无线充电电路130的一端不导通。第一转换器1401对有线充电电路120传输的第一电信号进行高频变换和稳压后,输出第一子转换电压至变压器1402,使得变压器1402接收到的第一子转换电压为较稳定的高频方波。
在功率处理电路140接收到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时,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无线充电电路130的一端导通,连接有线充电电路120的一端不导通。第一转换器1401对无线充电电路130传输的第二电信号进行高频变换和稳压后,输出第二子转换电压至变压器1402,使得变压器1402接收到的第二子转换电压为较稳定的高频正弦波。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有线充电电路120通过第一转换器1401和变压器1402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无线充电电路130通过第一转换器1401和变压器1402对第二电信号进行信号变换和稳压,有线充电电路120和无线充电电路130共用第一转换器1401和变压器1402,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还有利于车载充电系统的查错、更新和升级,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3,功率处理电路140还包括第二转换器1403,第二转换器1403的一端连接变压器1402的输出端,第二转换器1403的另一端连接车载电池。
其中,第二转换器1403可以是DC/DC转换器,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对电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的器件,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第二转换器1403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功率器件,控制电路110与第二转换器1403连接,控制电路110通过控制第一转换器1401和第二转换器1403中的功率器件的通断控制功率处理电路140。第二转换器1403中包括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中包括多个二极管,以对变压器1402输出的第一子转换电压和第二子转换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输出较稳定的目标充电电压至车载电池。其中,目标充电电压可以是直流电信号。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转换器1403对第一子转换电压和第二子转换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向车载电池输出较稳定的目标充电电压,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进而确保用户行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化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请参阅图4,有线充电电路120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1201,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201的一端与输入电流端连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201的另一端与功率处理电路140连接。
其中,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201可以是主动式PFC,也可以是被动式PFC,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201能够稳定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进行调整,使得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相位相同,如此,有助于提高能量传输效率,也即是提高第一电信号的传输效率,进而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缩短用户充电时间,优化用户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无线充电电路130包括接收线圈1301,接收线圈1301与第一转换器1401连接,接收线圈1301用于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具体地,接收线圈1301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将电磁波信号转化为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经过功率处理电路140后,第二电信号被转换为目标充电电压,并输入至车载电池。
可以理解地,车辆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地面通常需配置无线充电站。无线充电站将输入电压分别输入地面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逆变器和发射线圈,将输入电压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并发送至接收线圈1301,再由接收线圈1301将电磁波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控制电路110与无线充电站进行通信的方式可以是无线通信,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4G),紫蜂协议(ZigBee)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控制电路110还包括信号检测电路,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有线充电电路120是否存在第一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110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有线充电电路120,并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信号检测电路还用于检测无线充电电路130是否存在第二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110根据第二输入信号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无线充电电路130,并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
其中,第一输入信号可以是有线充电信号,第二输入信号可以是无线充电信号。
具体地,可以设置无线充电优先于有线充电。也即是说,在没有检测到第二输入信号的情况下,才检测第一输入信号,在检测到第一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则控制电路110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有线充电电路120,并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在检测到第二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则控制电路110根据第二输入信号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无线充电电路130,并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140,使得车载充电系统10执行无线充电。
需要说明地,有线充电与无线充电的优先顺序可以根据车辆性能和用户设置等因素设定,在此不做限定,例如还可以设置有线充电优先于无线充电,或者二者优先级相同等情况。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变压器1402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第一转换器1401与变压器1402的初级绕组连接,第二转换器1403与变压器1402的次级绕组连接。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功率处理电路140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管、至少一个二极管、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
可以看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有线充电电路120是否存在第一输入信号和检测无线充电电路130是否存在第二输入信号,并根据检测到的信号不同执行对应的操作,同时,将有线充电电路120和无线充电电路130的控制电路110和功率处理电路140集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车身重量和造车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车载充电系统的集成化程度还有利于车载充电系统的查错、更新和升级,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优化用户体验。
此外,车载充电系统10还可以是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DC变换器的集成系统,也可以是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和高压配电快充大电流的集成系统(CDU),还可以是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和高压配电辅助供电电流的集成系统(CCU),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用于上述任一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系统10。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101、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有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
102、根据第一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有线充电电路向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一电信号,并根据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控制功率处理电路对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请参阅图6,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103、根据第二输入信号,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无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
104、根据第三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无线充电电路向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二电信号,并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控制功率处理电路对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其中,上述充电控制方法与前述任一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载充电系统10的实施原理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再叙述。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系统10。其中,车辆中的车载充电系统与上述任一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车载充电系统10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申请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充电系统,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有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电路和功率处理电路,其中,
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包括第一转换器和变压器,所述第一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和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所述第一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转换器用于向所述变压器输入转换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有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和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向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并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和/或,向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并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
所述有线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转换器发送第一电信号,所述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所述无线充电电路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向所述第一转换器发送第二电信号,所述功率处理电路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充电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还包括第二转换器,所述第二转换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车载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一端与输入电流端连接,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处理电路连接;
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包括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所述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有线充电电路是否存在第一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输入信号发送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并发送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检测电路还用于检测所述无线充电电路是否存在第二输入信号,以使得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输入信号发送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并发送所述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第一转换器与所述变压器的初级绕组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器与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包括至少一个开关管、至少一个二极管、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
8.一种充电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输入信号,发送第一充电控制信号至有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二充电控制信号至功率处理电路;
根据所述第一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有线充电电路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一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第二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对所述第一电信号进行稳压和滤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输入信号,发送第三充电控制信号至无线充电电路,并发送第四充电控制信号至所述功率处理电路;
根据所述第三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无线充电电路向所述功率处理电路提供第二电信号,并根据第四充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率处理电路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电流转换、稳压和滤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载充电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4078.8A CN113335093B (zh) | 2021-06-26 | 2021-06-26 |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24078.8A CN113335093B (zh) | 2021-06-26 | 2021-06-26 |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093A true CN113335093A (zh) | 2021-09-03 |
CN113335093B CN113335093B (zh) | 2025-05-09 |
Family
ID=7748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24078.8A Active CN113335093B (zh) | 2021-06-26 | 2021-06-26 |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3509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91381A (zh) * | 2023-06-29 | 2023-09-05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车辆充电方法、车辆充电系统和车辆 |
CN116766972A (zh) * | 2022-03-11 | 2023-09-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1702A (zh) * | 2016-10-26 | 2017-02-22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机 |
CN207360118U (zh) * | 2017-10-31 | 2018-05-1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机系统及汽车 |
US20190168631A1 (en) * | 2016-08-12 | 2019-06-06 | Green Power Co., Ltd. | Wired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KR20210036137A (ko) * | 2019-09-25 | 2021-04-02 |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 유무선 겸용 차량 탑재형 충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
CN215204456U (zh) * | 2021-06-26 | 2021-12-17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系统以及车辆 |
-
2021
- 2021-06-26 CN CN202110724078.8A patent/CN1133350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90168631A1 (en) * | 2016-08-12 | 2019-06-06 | Green Power Co., Ltd. | Wired and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
CN106451702A (zh) * | 2016-10-26 | 2017-02-22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机 |
CN207360118U (zh) * | 2017-10-31 | 2018-05-15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机系统及汽车 |
KR20210036137A (ko) * | 2019-09-25 | 2021-04-02 | 현대오트론 주식회사 | 유무선 겸용 차량 탑재형 충전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충전 방법 |
CN215204456U (zh) * | 2021-06-26 | 2021-12-17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系统以及车辆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66972A (zh) * | 2022-03-11 | 2023-09-1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车辆 |
CN116691381A (zh) * | 2023-06-29 | 2023-09-05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车辆充电方法、车辆充电系统和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35093B (zh) | 2025-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38378B2 (en) | Hybri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 |
US11356145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9225195B2 (en) |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increased charging efficiency | |
US9641019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
KR101962667B1 (ko) |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및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 |
US9705338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 |
US9997959B2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coupling efficiency by adjusting resonant frequency | |
US9762082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 |
US20130063082A1 (en) |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20140062395A1 (en) |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for excluding cross-connected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
JP2019531680A (ja) | 電気自動車用有線無線兼用充電装置 | |
KR20130098958A (ko) |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와 각각의 제어 방법 | |
CN104659925A (zh) |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 |
CN105453379A (zh) | 感应式充电系统的功率管理 | |
JP2014018031A (ja) | 受電機器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JP2013198260A (ja) | 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CN113335093A (zh) | 车载充电系统、充电控制方法以及车辆 | |
US20140159673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11894694B2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to-be-charged device | |
CN215204456U (zh) | 一种车载充电系统以及车辆 | |
CN110247684B (zh) | 无线装置 | |
JP2013219899A (ja) |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
JP2013176196A (ja) |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 |
CN204012878U (zh) | 一种兼容传能和通讯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 | |
KR20140067443A (ko) |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