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258821B -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821B
CN113258821B CN202110532126.3A CN202110532126A CN113258821B CN 113258821 B CN113258821 B CN 113258821B CN 202110532126 A CN202110532126 A CN 202110532126A CN 113258821 B CN113258821 B CN 1132588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piezoelectric
vibration
structural member
vibra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21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58821A (zh
Inventor
陈旭
蔡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21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88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8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588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8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005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non-specific motion;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covered by H02N2/02 - H02N2/16
    • H02N2/001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 H02N2/0015Driving devices, e.g. vibrators using only bending mod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34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02K33/04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wherein the frequency of oper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rrupted AC energ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2/00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 H02N2/0005Electric machines in general using piezoelectric effect,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producing non-specific motion;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covered by H02N2/02 - H02N2/16
    • H02N2/005Mechanical details, e.g. hou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属于通信设备领域,振动马达包括壳体、质量块、与质量块配合的变形件、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变形件的相背两端均固定于壳体,且变形件位于壳体中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第一振动组件包括安装于壳体,且与质量块配合的驱动件;第二振动组件包括贴合于变形件的表面的第一压电结构件;在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驱动件驱动质量块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在第一压电结构件通电的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产生弯曲变形且带动变形件变形,以带动质量块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目前的振动马达的频带宽度相对较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至电子设备中。例如,为了提升电子设备的防尘防水性能,可以将电子设备中的实体按键更换为虚拟按键,且通过配置振动马达,使按压虚拟按键时仍能具备实体按键的按压震感。目前的振动马达通常借助与弹簧连接的质量块作往复运动提供震感,但是,受限于这种振动马达的结构组件,只有在供电频率与该振动马达的对应参数相吻合的情况下,振动马达才能够产生较大的振幅,而供电频率未在前述范围内,振动马达的振动幅度较小,震感较弱,因而,目前的振动马达的频带宽度相对较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振动马达的频带宽度相对较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振动马达,其包括壳体、质量块、变形件、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变形件的相背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变形件位于所述壳体中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质量块配合;
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结构件,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贴合于所述变形件的表面,且所述变形件与所述质量块配合,其中,
在所述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质量块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运动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运动之间相互切换,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产生弯曲变形且带动所述变形件变形,以带动所述质量块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振动马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和安装于壳体中的质量块、第一振动组件、第二振动组件和变形件,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均直接或间接地与质量块连接且配合,第一振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结构件,第一压电结构件与变形件贴合设置,驱动件和第一压电结构件在通电状态下均能够驱动质量块在壳体中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从而使振动马达能够提供振动效果。并且,第二振动组件中用以驱动质量块运动的部件为第一压电结构件,第一压电结构件变形的频率与所输入的电的频率相关,进而可以通过控制向第一压电结构件输入的电流的频率,控制第一压电结构件的振动频率,这可以扩大振动马达的频带宽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二振动组件处于通电状态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二振动组件处于通电状态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一振动组件工作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一振动组件工作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二振动组件工作时的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第二振动组件工作时的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第一表面、120-第二表面、
200-质量块、210-贴合面、220-避让面、
300-第一振动组件、310-弹性件、321-第一磁体、322-第二磁体、3221-铁芯、3222-线圈、
400-第二振动组件、410-第一压电结构件、420-第二压电结构件、430-胶层、
510-变形件、520-柔性电路板、53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振动马达包括壳体100、质量块200、变形件510、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振动马达可以应用在电子设备中。
其中,壳体100为振动马达的整体外部结构,其可以为振动马达中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和防护作用,壳体100可以采用塑料或金属等结构强度相对较大的材料制成,壳体10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另外,整个壳体10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且壳体100具有内腔,以为其他部件提供容纳作用,且在振动马达中的其他部件被安装至壳体100中之后,通过使壳体100中各组成部件之间形成固定连接关系,即可使壳体100形成一完整的结构。更具体来说,壳体100可以包括壳本体和封装板,壳本体设有开放式腔体,封装板通过与壳本体相互封装连接,即可使开放式腔体形成相对封闭的腔体,且完成对安装于壳体100中的其他部件的封装工作。
壳体100具有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且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相对设置,具体来说,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可以为壳体100的内表面中相对的两个表面,二者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对应相同,以使整个壳体100的结构较为规整,利于加工和组装,且使电子设备更容易布设振动马达的安装空间。更具体地,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中的一者可以位于壳本体上,另一者位于封装板上,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相对。
变形件510具备变形能力,其可以为塑料或金属等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件,保证变形件510具备较强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具备较好的变形能力。变形件510的厚度等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变形件510可以采用粘接、焊接或热熔接等方式,使自身的相背两端均与壳体100形成固定连接关系,且使变形件510位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从而保证变形件510在变形过程中不会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相互干涉。至于变形件510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的间距,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质量块200为振动马达中用以提升振动效果的器件,质量块200可以采用金属等密度相对较大的材料制成。更具体地,质量块200可以采用钨合金制成,以进一步保证质量块200可以提供较好的惯性作用。质量块200的具体形状、尺寸和重量等参数均可以根据振动马达的设计需求等灵活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均为振动马达中能够提供振动作用的器件。为了保证二者均能够提供较好的振动效果,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均可以与质量块200连接,从而在二者中的任一者工作时,均能够带动质量块200运动,提升振动效果。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夹设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为了提升振动马达的整体振动效果,可以使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沿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相对方向分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大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二者的最大振动幅度,以提升振动效果;并且,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虽然增大了振动马达的厚度,但可以使振动马达的长宽尺寸相对较小,从而更有利于振动马达在电子设备中的布局设计。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质量块200可以设置在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之间,且为了保证振动马达能够正常工作,可以在第一振动组件300、质量块2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中两者之间设置弹性件,以保证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均能够正常带动质量块200相对壳体100运动。
更具体地,可以使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的轴线重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防止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中的一者振动时,另一者因受到振动作用变形时产生轴向偏斜而损坏,且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各自的振动效果。其中,具体可以使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中用以提供驱动作用的部件的轴线重合,实现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的轴线重合的目的。
并且,在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沿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相对方向分布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振动组件300位于第二振动组件400靠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也可以使第一振动组件300位于第二振动组件400靠近第二表面120的一侧,对此,本文不作限定。为了便于下文展开,本文均以第一振动组件300位于第二振动组件400靠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为例进行说描述。
其中,第一振动组件300包括驱动件,通过粘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可以将驱动件安装于壳体100,驱动件与质量块200配合。驱动件可以为直线电机等能够提供直线往复运动的器件,从而在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使驱动件驱动质量块2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进而使整个振动马达产生振动效果。
第二振动组件400包括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具体可以为压电陶瓷。更具体地,压电陶瓷可以为钛酸钡压电陶瓷或锆钛酸铅压电陶瓷。通过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贴合在变形件510的表面,从而使得变形件510能够随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而变形。变形件510与质量块200配合,具体地,可以使变形件510直接与质量块200相互连接,或者,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质量块20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其他结构件,以通过前述其他结构件间接地连接变形件510和质量块200,这均可以保证变形件510在变形过程中能够带动质量块200运动。
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在通电的情况下能够产生运动动作,且通过改变通入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内的电流的方向,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产生方向相反的运动动作。具体来说,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通电的情况下,如图9和图10所示,由于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变形件510相互贴合,从而使得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在通电状态下,无法自中心向四周扩张,也无法自四周向中间收缩,进而使得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只能产生弯曲变形,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中通入的电流的方向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弯曲变形方向亦不同,通过改变通入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内的电流方向,使得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能够在两种变形状态之间相互切换,也即,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中通入的电流方向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能够在靠近第一表面110运动和背离第一表面110运动这两种运动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变形件510贴合,进而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亦可以使变形件510相应变形,且由于变形件510的相背两端固定在壳体100上,使得变形件510的中间部分处能够产生变形,且产生变形的部分相对于壳体1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与变形件510连接的质量块2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保证第二振动组件400亦能够使整个振动马达产生振动效果。
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向第一压电结构件410通入交流电的方式,较为容易地反复改变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方向,从而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能够在两种变形状态之间切换,以通过变形件510带动质量块200做往复运动。另外,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中通入不同频率的电流的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产生的变形幅度和频率等参数亦可以被相应改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振动马达包括壳体100和安装于壳体100中的质量块200、第一振动组件300、第二振动组件400和变形件510,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均直接或间接地与质量块200连接且配合,第一振动组件300包括驱动件,第二振动组件400包括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变形件510贴合设置,驱动件和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在通电状态下均能够驱动质量块200在壳体100中相对的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从而使振动马达能够提供振动效果。并且,第二振动组件400中用以驱动质量块200运动的部件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变形的频率与所输入的电的频率相关,进而可以通过控制向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输入的电流的频率,控制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振动频率,这可以扩大振动马达的频带宽度。
进一步地,如图2-图6所示,第二振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第二压电结构件420,且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极性相同,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贴设在变形件510朝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对应地,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则贴设在变形件510朝向第二表面120的一侧。并且,如上所述,第一振动组件300可以设置在第二振动组件400靠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且质量块200可以位于第一振动组件300和第二振动组件40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块200可以固定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朝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
具体地,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材料、形状和尺寸等参数对应相同。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的相对方向上的投影重合,这可以降低第二振动组件的备件难度,且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当向二者中通入大小相同的电流时,可以进一步保证振动马达具有更高的振动稳定性和一致性。
更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通过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靠近变形件510的一端,以及第二压电结构件420靠近变形件510的一端通入极性相同的电极,且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背离变形件510的一端,以及第二压电结构件420背离变形件510的一端通入极性相同的电极,从而达到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极性相同的目的,进而保证位于变形件510相背两侧的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变形方向相同,以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变形件510的变形量大小和变形稳定性。
在组装第二振动组装400的过程中,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等方式安装在变形件510上,且通过使三者均为相对规整的结构,可以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能够贴合在变形件510上。并且,可以通过导线530等电连接件,将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分别连接在电源上,且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极性相同。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变形件510为金属结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可以直接与变形件510电性连接,且借助变形件510与电源连接,可以同时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供电,这可以降低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接电难度,且可以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的极性相同。
具体地,变形件510可以为金属板状结构,且可以使壳体100亦为金属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变形件510的相背两端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00上,降低二者的连接难度,且进一步提升变形件510与壳体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与变形件510形成电性连接关系。当然,亦可以通过在变形件510的相背两侧设置导线或者金属触点等方式,提升变形件510与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之间电性连接关系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可以粘接固定于变形件510。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变形件510之间通过胶层430连接,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和变形件510之间亦可以通过胶层430连接。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与变形件510之间的贴合效果,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带动变形件510变形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变形件510的变形幅度,进而提升振动马达的振动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在变形件510为导电结构件的情况下,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可以与变形件510电性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导电胶将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粘接固定在变形件510的相背两侧,从而在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与变形件510形成可靠的连接关系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第二压电结构件420均能够与变形件510形成电性连接关系。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振动马达中,沿变形件510相背两端的分布方向,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相背两端均与壳体100相互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处于通电状态且产生变形时,可以尽量防止出现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壳体100相互干涉的情况,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能够正常进行变形动作,提升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相背两端与壳体100中对应的一侧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此处不作限定。当然,为了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具有更强的变形能力,在保证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壳体100不会相互干涉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尽可能地向靠近壳体100的侧壁的方向延伸,以扩大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尺寸,提升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能力。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变形件510相对两端的分布方向上,可以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居中设置在变形件510上,从而使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作用尽可能多地作用在变形件510中更容易产生变形动作的中间部分上,进一步提升变形件510的变形能力,进而提升振动马达的振动效果。
如上所述,变形件510的相背两端均固定在壳体100上,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通电时,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能够带动变形件510一并产生变形,且变形的形式具体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和变形件510各自的中间部分在向靠近第一表面110运动和背离第一表面110运动两种状态之间相互切换。
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连接在变形件510和质量块20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位于变形件510朝向第一表面110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质量块200通过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与变形件510连接。基于此,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可以使质量块200具有贴合面210和避让面220,贴合面210与第一压电结构件410贴合,且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使质量块200的贴合面210固定连接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表面。避让面220连接在贴合面210背离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一侧,且避让面220为扩口面,避让面220的扩口背离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具体地,避让面220的尺寸等参数可以根据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设计参数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当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向背离第一表面110的方向产生弯曲变形时,如图7和图9所示,避让面220可以为第一压电结构件410提供让位空间,尽量降低质量块200干涉第一压电结构件410产生变形的概率,提升第一压电结构件410的变形能力,进而提升第二振动组件的振动幅度。
如上所述,驱动件可以为直线电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第一磁体321与质量块200固定连接,第二磁体322安装在壳体100上,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体。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通过磁性配合关系驱动质量块2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具体地,通过改变通入电磁体中的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电磁体的磁极方向,从而使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能够分别处于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状态,进而使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能够在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两种状态之间循环切换,带动质量块2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一磁体321与质量块200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相互固定,且可以使第一磁体321为永磁体,使第二磁体322为电磁体,第二磁体322包括铁芯3221和线圈3222,线圈3222绕设在铁芯3221上,且线圈3222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520与电源连接,以通过电源为柔性电路板520供电。在上述情况下,既可以使驱动件具备驱动功能,也可以使驱动件的整体结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并且,在驱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设有初始间距,从而在第一压电结构件410带动质量块200作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相互干涉的情况。在上述情况下,即便不再在振动马达中设置弹性件等器件,亦可以保证振动马达能够正常工作。另外,在驱动件采用磁性驱动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驱动件通入交流电的方式,较容易地改变驱动件的驱动方向,使驱动件能够带动质量块200在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20之间作往复运动。
可选地,通过在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之外设置限位结构,以借助限位结构限制第二磁体322的运动轨迹,保证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能够始终形成有稳定的配合关系。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振动组件3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310,弹性件310的一端与第一磁体321固定,弹性件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磁体322固定,在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弹性件310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之间通过弹性件310相互连接,弹性件310一方面可以为第二磁体322的运动过程提供限制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之间的间距过大或过小。另外,在第一磁体321和第二磁体322之间的运动频率与弹性件310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第一振动组件300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在振动马达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通入电流的频率满足第一振动组件300最大振幅的一半的频率参数,确定需要通入至第二振动组件400中的电流的频率,以进一步扩大振动马达能够处于较大振幅状态时对应的电流的频率宽度,提升振动马达的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振动马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振动马达,当然,电子设备中还包括主板、显示屏和电池等器件,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质量块、变形件、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所述变形件的相背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变形件位于所述壳体中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
所述第一振动组件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质量块配合;
所述第二振动组件包括第一压电结构件,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贴合于所述变形件的表面,且所述变形件与所述质量块配合,其中,
在所述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质量块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在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在靠近所述第一表面运动和背离所述第一表面运动之间相互切换,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产生弯曲变形且带动所述变形件变形,以带动所述质量块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作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电结构件,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贴设于所述变形件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与所述质量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贴设于所述变形件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件为金属结构件,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均与所述变形件电性连接,所述变形件配置为与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相对方向上的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和所述第二压电结构件均粘接固定于所述变形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变形件相背两端的分布方向,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的相背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相互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连接于所述变形件和所述质量块之间,所述质量块具有贴合面和避让面,所述贴合面与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贴合,所述避让面连接于所述贴合面背离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的一侧,所述避让面为扩口面,且所述避让面的扩口背离所述第一压电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质量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中的至少一者为电磁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体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磁体固定;
在所述驱动件通电的情况下,所述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或压缩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
CN202110532126.3A 2021-05-17 2021-05-17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2588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126.3A CN113258821B (zh) 2021-05-17 2021-05-17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126.3A CN113258821B (zh) 2021-05-17 2021-05-17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821A CN113258821A (zh) 2021-08-13
CN113258821B true CN113258821B (zh) 2024-05-03

Family

ID=77182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126.3A Active CN113258821B (zh) 2021-05-17 2021-05-17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88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84075A (zh) * 2024-10-22 2024-11-19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压电式振动马达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39841A (ko) * 2009-10-12 2011-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촉감표현장치
CN103151958A (zh) * 2011-12-06 2013-06-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马达、驱动装置、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检查装置
KR20140085268A (ko) * 2012-12-27 2014-07-07 (주)테라다인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KR20140095394A (ko) * 2013-01-24 2014-08-01 (주)테라다인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JP2017094317A (ja) * 2015-11-20 2017-06-0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振動モーター
CN111224577A (zh) * 2020-02-25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机和电子设备
CN211405827U (zh) * 2020-03-20 2020-09-01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92076B2 (en) * 2006-12-29 2009-02-17 Artificial Muscle, Inc. Electroactive polymer transducers biased for increased output
KR101412919B1 (ko) * 2012-08-23 2014-07-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발생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39841A (ko) * 2009-10-12 2011-04-2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촉감표현장치
CN103151958A (zh) * 2011-12-06 2013-06-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电马达、驱动装置、电子部件输送装置及检查装置
KR20140085268A (ko) * 2012-12-27 2014-07-07 (주)테라다인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KR20140095394A (ko) * 2013-01-24 2014-08-01 (주)테라다인 피에조 액츄에이터
JP2017094317A (ja) * 2015-11-20 2017-06-0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Aac Technologies Pte.Ltd. 振動モーター
CN111224577A (zh) * 2020-02-25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机和电子设备
CN211405827U (zh) * 2020-03-20 2020-09-01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821A (zh) 2021-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6293B2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ー及び携帯機器
US10886828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US10610894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US10610892B2 (en) Vibration actuator and portable device
CN107710572B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20180229270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1830531U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KR101148530B1 (ko) 선형 진동자
KR20190109540A (ko) 진동 발생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13258823B (zh)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107847976B (zh) 线性振动马达以及包括该线性振动马达的移动电子设备
CN110994933A (zh) 一种具有四永磁体结构和阻尼结构的线性振动马达
CN113258821B (zh)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US20230140711A1 (en) Actuator
US20200067393A1 (en)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067394A1 (en) Actua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994935A (zh) 一种具有四永磁体结构的线性振动马达
CN115250047A (zh) 致动器
CN107196483B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107534376B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4643316B2 (ja) マイクロマシンスイッチ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13258822A (zh) 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N115378217B (zh)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JP2020121277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7040112B (zh) 一种振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