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26403B - 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226403B CN113226403B CN201980086374.0A CN201980086374A CN113226403B CN 113226403 B CN113226403 B CN 113226403B CN 201980086374 A CN201980086374 A CN 201980086374A CN 113226403 B CN113226403 B CN 1132264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skin
- needle
- needle member
- mo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7
- 238000001647 drug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920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insul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C(NC(=O)C(CCC(N)=O)NC(=O)C(CCC(O)=O)NC(=O)C(C(C)C)NC(=O)C(NC(=O)CN)C(C)CC)CSSCC(C(NC(CO)C(=O)NC(CC(C)C)C(=O)NC(CC=2C=CC(O)=CC=2)C(=O)NC(CCC(N)=O)C(=O)NC(CC(C)C)C(=O)NC(CCC(O)=O)C(=O)NC(CC(N)=O)C(=O)NC(CC=2C=CC(O)=CC=2)C(=O)NC(CSSCC(NC(=O)C(C(C)C)NC(=O)C(CC(C)C)NC(=O)C(CC=2C=CC(O)=CC=2)NC(=O)C(CC(C)C)NC(=O)C(C)NC(=O)C(CCC(O)=O)NC(=O)C(C(C)C)NC(=O)C(CC(C)C)NC(=O)C(CC=2NC=NC=2)NC(=O)C(CO)NC(=O)CNC2=O)C(=O)NCC(=O)NC(CCC(O)=O)C(=O)NC(CCCNC(N)=N)C(=O)NCC(=O)NC(CC=3C=CC=CC=3)C(=O)NC(CC=3C=CC=CC=3)C(=O)NC(CC=3C=CC(O)=CC=3)C(=O)NC(C(C)O)C(=O)N3C(CCC3)C(=O)NC(CCCCN)C(=O)NC(C)C(O)=O)C(=O)NC(CC(N)=O)C(O)=O)=O)NC(=O)C(C(C)CC)NC(=O)C(CO)NC(=O)C(C(C)O)NC(=O)C1CSSCC2NC(=O)C(CC(C)C)NC(=O)C(NC(=O)C(CCC(N)=O)NC(=O)C(CC(N)=O)NC(=O)C(NC(=O)C(N)CC=1C=CC=CC=1)C(C)C)CC1=CN=CN1 NOESYZHRGYRDH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000004877 Insulin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90001061 Insuli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40125396 insul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462 ve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043261 Hevea brasil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78 infusion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90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52 natural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94 natural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1674 Agaricus brunnescen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12289 Dement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1218 Inflamm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2 Polybutadi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42 anti bacteri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88710 antibiotic agent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77 drug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54 inflamma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04 physiological salin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84 poly(chlor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57 polybutadi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5 poly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03 subcutaneous f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07—Infusion of two or more substances
- A61M5/1408—Infusion of two or more substances in parallel, e.g. manifolds, sequencing valv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62—Needle sets, i.e. connections by puncture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Connections between reservoir and tube
- A61M5/1626—Needle protector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4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 A61M5/14244—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 A61M5/14248—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 A61M2005/14252—Pressure infusion, e.g. using pumps adapted to be carried by the patient, e.g. portable on the body of the skin patch type with needle insertion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1—Right-angle needle-type devic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6—Holding accessories for holding infusion needles on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用于将药剂实施皮下给药,其包括:以配置于患者的皮肤的方式构成的主体部;和移动部,其安装有向上述皮肤侧突出的至少一个针部件,上述移动部以能够在与上述皮肤离开的第一位置与靠近上述皮肤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且上述移动部以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刺入上述皮肤中的方式构成,上述药剂以能够从设置于上述针部件的孔排出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收容在输液袋中的药剂经由导管向患者的外周静脉给药的外周静脉输液疗法。但是,根据年龄、疾病、患者的状态可能难以确保外周静脉的安全,并且老年人、痴呆症患者、或者包括婴儿在内的儿童存在由于自己拔针而出血等的问题。
近年来,皮下输液疗法作为对这些患者的输液疗法受到了重新认识。利用皮下输液疗法解决了外周静脉难以确保的问题,在安全性或管理性等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有很大的优势。今后,随着皮下输液疗法在医疗领域的普及,认为要适应要求需要医疗领域的需求和风险都能够应对的产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给药设备构成为,具有在基板上突出有多个与药剂管线连接的多个针部件,通过将基板粘贴在皮肤上而将针部件刺入皮肤,能够将药剂进行皮下给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15072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上述设备中,由于在将基板粘贴到皮肤的同时将针部件刺入皮肤,所以必须同时进行针定位和针穿刺,操作复杂。另外,由于针部件暴露,因此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此外,由于针部件的暴露,对于患者可能存在将针部件穿刺皮肤的心理障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对皮下进行液状药剂的给药的、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是用于将药剂实施皮下给药的药剂给药设备,其包括:以配置于患者的皮肤的方式构成的主体部;和移动部,其安装有向上述皮肤侧突出的至少1个针部件,上述移动部以能够在与上述皮肤离开的第一位置与靠近上述皮肤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构成,并且上述移动部以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刺入上述皮肤中的方式构成,上述药剂以能够从设置于上述针部件的孔排出的方式构成。
依据该结构,通过将移动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能够将针部件刺入皮肤。由于能够从设置于针部件的孔排出药剂,因此只要使移动部移动到第二位置,就能够将药剂实施皮下给药。因此,例如医疗人员或者患者自己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进行药剂的皮下给药。
此外,针部件可以直接安装在移动部,也可以经由其它的部件间接地安装。另外,主体部是配置于患者的皮肤的部件,其是指不仅包括直接地配置,也包括经由黏合材料等的其它的部件间接地配置的情况。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移动部能够构成为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被保持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者。
依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不施加外力地将针部件保持在扎入皮肤的状态、或者与皮肤分离的状态的至少一者,因此设备的操作变得容易。此外,在构成为在任意位置如果不施加外力就不能保持的结构的情况下,使用限位器等的其它的固定具等,能够强制地保持在任意的位置。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还具有至少一个连结部,其连结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移动部,并且构成为能够将上述移动部保持在上述第一位置和上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者。此外,例如利用没有与主体部连结的部件,也能够将移动部保持在任意的位置。
通过利用连结部将主体部与移动部连结,例如能够减少最终的产品的部件个数。另外,通过设置连结部,利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实现移动部的位置的保持。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连结部能够形成为各种结构,例如能够以包围针部件的周围整体的方式构成。在设置多个连结部的情况下,能够在上述针部件的周围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为辐射状。
依据该结构,由于多个连结部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为辐射状,因此能够将移动部在其周方向上平衡性良好地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移动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移动部一边倾斜一边移动等的不良状况。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各连结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且构成为在上述第一位置能够成为第一状态、并且在上述第二位置能够成为第二状态,上述各连结部成为在上述第二状态弯曲、而在上述第一状态成为比上述第二状态延伸的状态,上述连结部能够构成为伴随着弹性变形在上述第一状态与上述第二状态之间过渡。
依据该结构,由于连结部以伴随着弹性变形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过渡的方式构成,因此只要对连结部不作用伴随弹性变形所产生那样的外力,就能够将移动部保持在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
像这样,在将连结部设置多个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设置2~10个。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主体部、移动部和连结部能够一体地形成。
依据该结构,能够将主体部、移动部和连结部作为一个部件处理,能够使药剂给药设备整体的构造简单。因此,由于部件个数变少,也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主体部、上述移动部和上述连结部能够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硬质树脂,或者金属形成。
依据该结构,在由弹性体形成时,相对于曲面状的皮肤的追随性高,能够将针部件相对于皮肤准确地穿刺。在由硬质树脂或者金属形成时,能够构成为相对于外力稳定的设备。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主体部能够形成为筒状,上述移动部能够构成为当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上述主体部中。
依据该结构,当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针部件在被收容在主体部中的状态下刺入皮肤中,例如即使在穿刺中对药剂给药设备施加外力,也能够降低对针部件的影响,能够防止针的脱落或者弯折、或者在刺入皮肤中的状态下针部件移动的状况。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构成为能够安装供给上述药剂的药剂管线,从上述药剂管线对上述针部件供给上述药剂。
由此,例如如果使用药剂管线连接于输液袋等的药剂容器,能够在较长时间中进行药剂的给药。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连结于上述移动部的、能够用道具或者手指把持的操作部。
依据该结构,通过用道具或手指拉操作部,例如能够容易地使移动部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
操作部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将上述操作部形成为比上述主体部外形大的板状。
由此,在主体部的轴方向上,能够使操作部紧凑。另外,通过将操作部形成得较大,在穿刺时能够用手指以面推压操作部,对稳定的穿刺动作有贡献。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连接于上述操作部的延伸部,能够构成为当上述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上述延伸部覆盖上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
依据该结构,构成为当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延伸部覆盖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使延伸部接触皮肤,或者配置在皮肤的附近。因此,在第二位置能够将操作部稳定地保持。由此,操作部保护主体部整体,例如当操作部从横方向受到冲击或被作用负荷时,能够防止移动部与操作部一起错位或者脱离。因此,能够防止刺入皮肤中的针部件非意图地脱落、或者在刺入皮肤中的状态下针部件产生移动。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操作部能够以从上述移动部的外周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构成,还能够具有限位器,其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一位置时,可自由装卸地配置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主体部之间,并且限制上述移动部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
依据该结构,具有当移动部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配置在操作部与主体部之间的限位器。因此,利用该限位器,能够防止操作部非意图地向主体部侧移动、并且能够防止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能够将移动部保持在第一位置。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具有储存药剂的储存部,能够构成为从上述储存部向上述针部件供给药剂。此外,也能够从药剂管线对储存部供给药剂。
依据该结构,例如能够将胰岛素等的少量的药剂收容在储存部中。并且,当药剂给药设备的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例如推压储存部等而施加压力时,能够将储存部中的药剂对患者给药。另外,能够从药剂管线对储存部供给药剂。在该情况下,通常从药剂管线对针部件供给药剂,例如由于某些理由,从药剂管线的药剂的供给突然中断的情况下,能够将收容在储存部中的药剂从针部件排出,因此能够防止药剂的给药中断,能够对稳定的药剂的给药有贡献。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支承上述主体部、并且配置于上述皮肤的基台。
依据该结构,由于能够将药剂给药设备以较宽的面积固定于皮肤,因此能够将该设备稳定地固定于皮肤。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黏合材料,其配置于在上述基台中与上述皮肤接触的面的至少一部分。
依据该结构,由此,能够将基台相对于皮肤牢固地固定,能够在较长时间中进行药剂的给药。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在上述基台的周边缘的与上述皮肤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使得在上述基台与上述皮肤之间形成间隙。
依据该结构,利用凹部能够使手指进入基台与皮肤之间,能够将基台容易地从皮肤移除。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在上述基台配置有多个药剂给药部。上述药剂给药部能够包括上述主体部、上述移动部和上述针部件。此外,药剂给药部除了主体部、移动部和针部件以外,根据需要例如也能够包括上述的连结部。
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药剂进行皮下给药。此外,在药剂给药部中也能够包括上述的连结部。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以连结上述多个药剂给药部的全部的上述移动部的方式构成。
依据该结构,由于能够连结全部的移动部,因此能够通过一个操作使全部的药剂给药部的移动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或者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使工作高效地进行。此外,移动部例如能够通过上述的操作部而连结。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支承上述主体部、并且配置于上述皮肤的基台,上述基台、上述主体部、上述移动部和上述连结部能够由弹性体一体地形成。
依据该结构,配置于皮肤的基台也由弹性体形成,因此能够使基台以追随皮肤表面的方式变形地配置。另外,基台与主体部、移动部和连结部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使主体部、移动部和连结部也追随基台相对皮肤的变形。因此,能够使从移动部突出的针部件从基台的贯通孔准确地突出。并且,即使在较长时间中将药剂给药设备安装于皮肤,也能够降低药剂给药设备从皮肤剥离的风险。另外,设备的部件个数变少,能够将由基台、主体部、移动部、连结部构成的部件用注塑成型等的方法作成,由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并且废弃也变得简单。另外,通过部件个数的减少,结构也更简单化,陌生的使用者也能够容易操作。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以上述主体部安装于上述皮肤的方式构成,能够在上述主体部形成有凹部,以使得上述主体部与上述皮肤之间形成间隙。
依据该结构,利用凹部能够将手指进入主体部与皮肤之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主体部从皮肤移除。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在上述操作部固定有上述针部件,并且构成为能够将上述操作部与上述针部件一起从上述移动部脱离。
依据该结构,在药剂的皮下给药后,从主体部拉操作部时,能够使针部件从移动部脱离。由此,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的再利用,并且能够进行针部件的分别回收。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具有用于使上述针部件从上述主体部脱离的脱离机构。
依据该结构,在药剂的皮下给药后,利用脱离机构破坏药剂给药设备,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的再利用。另外,能够进行针部件的分别回收。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至少能够覆盖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的覆盖部件,能够构成为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从上述覆盖部件露出,并且上述移动部从上述第二位置移动到上述第一位置后,上述覆盖部件覆盖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并且保持覆盖的状态。
依据该结构,能够在药剂的皮下给药后,在将移动部移动到第一位置后,用覆盖部件覆盖针部件的前端,并且保持覆盖的状态。例如,即使从针部件被覆盖部件覆盖的状态将移动部移动到第二位置,由于针部件保持被覆盖部件覆盖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针部件被再次使用。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构成为在位于使用前的上述第一位置时,上述针部件的前端部被上述覆盖部件覆盖。
由此,由于在使用前的第一位置,在皮下给药前针部件被覆盖部件覆盖,能够防止针部件与其它的部件或人体等接触。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构成为上述覆盖部件能够与上述针部件一起从上述移动部脱离。
由此,在药剂的皮下给药后,能够使针部件与覆盖部件一起从移动部脱离。因此,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的再利用,并且能够进行针部件的分别回收。另外,由于针部件被覆盖部件覆盖,能够防止接触针部件,并且能够防止针部件的再利用。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上述针部件的粗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为了高效地进行药剂的给药,例如能够形成为30线径值(外径0.30mm)~35线径值(外径0.15mm)。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使上述针部件从该药剂给药设备被固定于上述皮肤的面突出的长度为1~10mm(3/64~25/64inch)。由此,对于从婴幼儿到高龄者的广泛的患者,能够有效地进行考虑了皮肤的厚度的个体差异的药剂的皮下给药。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还能够具有收容部,其构成为在上述移动部位于上述第二位置时,至少收容上述移动部。
依据该结构,利用收容部能够防止位于第二位置的移动部和操作部钩挂衣服等。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能够构成为上述针部件相对于上述移动部能够绕该针部件的轴旋转。
依据该结构,例如在针部件的侧面形成有针孔,或者针部件的前端被倾斜地切割了的情况下,通过使针部件绕轴旋转,能够改变药液的径方向的喷出位置。由此也能够实现通液速度的调整。
本发明的第一药剂给药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者记载的至少一个药剂给药设备;至少一个药剂容器;和从上述药剂容器向上述各药剂给药设备供给药剂的药剂管线。
该第一药剂给药系统例如适合与将输液等的容量较大的药剂进行给药。即,能够在药剂容器中收容输液等,并经由药剂管线对药剂给药设备进行给药。
本发明的第二药剂给药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者记载的至少一个药剂给药设备;和能够对上述针部件供给药剂的注射器。
该第二药剂给药系统例如适合于将胰岛素等的少量的药剂进行给药。即,能够将胰岛素等收容在注射器中,将其从注射器对药剂给药设备进行给药。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能够容易地对皮下进行液状药剂的给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侧面图。
图3是图1的平面图。
图4是图1的截面图。
图5A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药剂给药设备的截面图。
图5B是图5A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身体的前面和背面配置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位置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从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移除了操作部和针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11是图10的截面图。
图12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过渡的途中的药剂给药设备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0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0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17是表示从图10的药剂给药设备移除了操作部和针部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平面图。
图20是图18的截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2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3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4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5A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5B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5C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5D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25E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6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侧面图。
图28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侧面图。
图29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侧面图。
图30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31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32是表示图3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33是表示图3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34是表示图3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35是表示图3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36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37是表示图36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38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39是表示图38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40是表示图38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截面图。
图41是限位器的平面图。
图42是表示图41的限位器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
图43是表示图41的限位器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
图44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图44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的立体图。
图46是图45的截面图。
图47是表示图45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48是表示图1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49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49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50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51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侧面图(第一位置)。
图51B是图51A的平面图。
图51C是图51A的侧面图(第二位置)。
图52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52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53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53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54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54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55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55B是图55A的正面图。
图56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56B是图56A的正面图。
图57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57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58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一位置)。
图58B是图58A的侧面图。
图59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二位置)。
图59B是图59A的侧面图。
图60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一位置)。
图60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二位置)。
图61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一位置)。
图61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二位置)
图62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一位置)。
图62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二位置)。
图63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一位置)。
图63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第二位置)。
图64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一位置)。
图64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第二位置)。
图65A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65B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66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67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下面侧的立体图。
图68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69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截面图。
图70是表示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另一例的立体图。
图71是图70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第一位置),图2是图1的侧面图,图3是图1的平面图,图4是图1的轴方向的截面图,图5A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药剂给药设备的截面图,图5B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包括以下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内,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药剂给药设备均是为了将液状药剂进行皮下给药而使用的。此外,液状药剂除了生理盐水等的输液那样的给药量较多的药剂以外,也可以是抗菌药、胰岛素等的给药量为少量的药剂。另外,给药路径也不限定于皮下,通过调制药剂给药设备的针的长度也能够用于向皮内、皮下脂肪层、肌肉层的药剂给药。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A-1.药剂给药设备的概要>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包括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的基台1,和一体地形成于该基台1上的的药剂给药部2。
在基台1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11,以覆盖该贯通孔11的方式设置有药剂给药部2。另外,在基台1的下表面涂布有黏合材料(粘合材料)12,在使用前,安装有覆盖该黏合材料12的剥离片(省略图示)。此外,在基台1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剥离片分割为多个的基础上将其粘贴在黏合材料12。另外,可以将剥离片以覆盖贯通孔11的方式设置,也可以避开形成有贯通孔11的部分来安装黏合材料。另外,也可以代替在基台1的下表面涂布黏合材料12,而将黏合片或其它的密封材料粘贴在基台1的下表面。或者,也可以在基台1不设置黏合材料12,而将黏合带或手术胶带等的胶带从基台1至皮肤粘贴,也能够将药剂给药设备固定在皮肤。在该情况下,在使基台1接触皮肤之后,利用胶带将基台1粘贴在皮肤上,也可以起初在基台附着有胶带。当然,也能够一并使用黏合材料12和胶带。
药剂给药部2包括:以包围贯通孔11的方式安装在基台1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能够在轴方向上移动的圆筒状的移动部22;和连结该移动部22与主体部21的连结部,它们通过后述的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此外,所谓轴方向是指,构成主体部21的圆筒状的形状的轴芯的方向。
连结部23以将移动部22的下端部的周边缘部、和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的周边缘部连结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另外,连结部23形成为在主体部与移动部之间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带状。因此,如图4所示,连结部23在从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的周边缘部(第一端部)向上方延伸时,移动部22配置在与基台1离开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一位置),如图5A和图5B所示,连结部23从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的周边缘部向下方延伸时,移动部22配置在与基台1靠近的位置(以下称为第二位置)。此外,第二位置也可以是移动部22的下端部进入到贯通孔11中的位置。
移动部22在两位置之间移动时,由于连结部23产生弹性变形,在各位置,只要不作用外力,移动部22被保持为不能移动。另一方面,当施加外力时,移动部22在两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连结部23从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向移动部22的下端部不作用负荷地延伸(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位于第一位置时,连结部23弯曲地向上方延伸(准稳定状态)。即,对位于第一位置的连结部23作用弹性的负荷。因此,当对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部22施加向下的力时,连结部23以恢复到不弯曲的稳定状态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而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移动部22利用弹力迅速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另外,在移动部22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上端和下端向外部开方的内部空间,后述的操作部3的固定部32被插入在该内部空间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台1、主体部21、连结部23和移动部22通过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作为弹性材料,例如能够采用硅橡胶、天然橡胶、合成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聚氨酯橡胶等的弹性体、或者金属等。例如能够将它们利用注塑成型一体地成形。
另外,在该药剂给药设备还设置有操作部3、和安装在该操作部3的针部件4。针部件4是在内部具有沿着轴方向的流路的部件。操作部3包括:比主体部21的外形大的圆板状的基部31;和从该基部31的中央的下表面突出的圆柱状的固定部32,它们一体地形成。另外,在固定部32的前端形成有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33。并且,从基部31的外周边缘向中心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一通路311,从固定部32的上端附近至轴方向的中心附近形成有直线状的第二通路321。并且,这些第一通路311的中心侧的端部与第二通路321的上端连通,在操作部3的内部形成有作为整体为L字状的通路。另外,在第一通路311的外周边缘侧的端部,为了供给药剂,例如由管子、针头、静脉管(滴注器)、夹子(滚夹)、连接件等构成的药剂管线5经由连接件(省略图示:连接药剂管线和操作部的部件)而连结。此外,药剂管线5可以经由连接件以能够自由装卸的方式固定在操作部3,也可以不能分离地固定在操作部3。另外,如后文所述,连接件也可以不直接设置在操作部3,例如经由管子设置在操作部3。
上述的针部件4刺入固定部32的下端并被固定,延伸至第二通路321。因此,形成为供给到第一通路311的药剂经由第二通路321从设置于针部件4的孔排出。针部件4例如能够形成为粗度30线径值(线号、线规)(外径0.30mm)~35线径值(外径0.15mm)。另外,所谓设置在针部件4的孔包括设置在针头的孔、设置在针侧的孔(侧孔),孔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孔也可以设置多个。
另外,操作部3能够由各种材料形成,也能够由与药剂给药部2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也能够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等的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形成。另外,作为制造方法,例如能够通过针部件4与操作部3一起进行嵌件成形、或者基于粘合剂等的粘合方法,将针部件4固定在操作部3。此外,针部件4除了包括仅由针构成的部件以外,也可以包括由针和针基构成的部件。因此,也能够将安装有针的针基配置在成形模具来进行嵌件成形。
像这样形成的操作部3通过将固定部32插入移动部22的内部空间中而被固定。这时,固定部32的凸缘部33由于从移动部22的下端向径方向外方突出,因此其成为固定件,操作部3被固定在移动部22。操作部3固定在移动部22时,如图4所示,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如图5A所示,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针部件4从基台1的贯通孔11突出。这时,针部件4从黏合材料12的下表面突出的长度L,为了进行皮下给药,例如能够形成为1~10mm(3/64~25/64inch)。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皮下给药设备中,针部件为1根,但也可以形成为多根。
此外,固定部32相对移动部22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不设置凸缘部33、而通过将固定部32压入移动部22利用摩擦力进行固定,或者将固定部32利用粘合剂固定在移动部22,或者利用热熔融将固定部32固定在移动部22。此外,该药剂给药设备在初始状态下,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进行包装、灭菌之后而上市。
<A-2.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
接着,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移动部22在初始状态下位于第一位置。然后,从基台1将剥离片剥离使黏合材料12露出。接着,在药剂管线5连接收容有药剂的输液袋(省略图示)。由此从输液袋排出的药剂经由药剂管线5供给到针部件4。然后,如图7所示,用药剂将药剂管线5和针部件4填埋后,将黏合材料12粘贴在要进行皮下给药的皮肤S的表面。此外,粘贴该设备进行穿刺的部位,推荐例如如图6的箭头所示的部位那样、体表面积宽且皮下有富余的部位。接着,将操作部3推压在基台1侧,将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如图8所示,针部件4通过贯通孔11,迅速刺入皮肤S中,药剂从针部件4被实施皮下给药。此外,在将基台1粘贴在皮肤后,可以将药剂管线5与输液袋连结。
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完成药剂的给药时,用手指抓着操作部3向上方拉起。由此,如图7所示,移动部22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针部件4从皮肤S被拔出。接着,将药剂管线5移除并且将基台1从皮肤剥离,根据需要将药剂给药设备废弃。在此,形成为(向第二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向第一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的关系,由此能够实现稳定的穿刺动作和拔针动作。
<A-3.药剂给药设备的特征>
如以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移动部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使针部件4的前端部从基台1的贯通孔11突出,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并且,能够将从药剂管线5供给的药剂从针部件4的前端部排出,因此只要使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就能够将药剂进行皮下给药。因此,患者和使用者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够进行药剂的皮下给药。尤其是通过操作部3的推压和拉起的操作能够实现药剂的给药,由于针部件4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对于患者等的使用者能够降低扎针·拔针这样的心理障碍。另外,在该药剂给药设备中,因为基台1、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通过弹性材料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使构造简单。
由于在使用前的第一位置中,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针部件4的前端位于比基台1靠上方,因此能够防止在使用前误将针部件4刺到患者。因此,安全性高而且也更卫生。
另外,配置于皮肤的基台1也由弹性材料形成,因此能够使基台1产生变形地配置以使其追随皮肤表面。另外,由于基台1与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以单一的部件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使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也追随基台1的相对皮肤的变形。因此,能够使从移动部22突出的针部件4从基台1的贯通孔11准确地突出,并且即使经过长时间将药剂给药设备安装在皮肤也能够降低药剂给药设备从皮肤剥离的风险。
另外,由于在基台1涂布黏合材料12,能够将药剂给药设备稳固地保持在皮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长时间的药剂给药中设备从皮肤脱落。
由于针部件4与操作部3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将它们从移动部22移除并废弃。因此,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被再利用。并且,如图9所示,如果将除此以外的部品、即一体地形成的基台1、主体部21、连结部23和移动部22分别地回收,能够将它们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降低总废弃量。
<B.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主要是连结部的结构,由于其它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第一位置),图11是图10的截面图,图12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截面图。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B-1.药剂给药设备的概要>
如图10~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药剂给药设备包括基台1、主体部21、移动部22、将该移动部22与主体部21连结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连结部23,它们通过后述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以下主要关于连结部进行说明。
各连结部23形成为板状,以将移动部22的下端部的周边缘部与主体部21的上部开口的周边缘部连结的方式等间隔地成辐射状地配置。因此,在相邻的连结部23之间形成有间隙。更详细地说明,各连结部23具有第一部位231和第二部位232,这些第一部位231和第二部位232经由薄壁状的弯曲部233可弯曲地连结。另外,第一部位231的上端部可弯曲地连结于移动部22的下端部。像这样,各连结部23包括与移动部22的连结部分在内在2个部位弯曲。由此,移动部22能够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弯曲部233并不限定于通过使连结部23的一部分形成为薄壁而构成,也能够通过设置缺口、或者在制造时赋予弯折趋势等的方法而构成。
例如,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一位置,以各连结部23的第一部位231与移动部22的侧面(比连结部靠上方的侧面)所成的角度α形成钝角的方式连结。另外,各连结部23以夹着弯曲部233的第一部位231与第二部位232所成的角β形成钝角的方式弯曲(第一状态)。由此,移动部22成为被支承在主体部21的上方的状态。这时,针部件4的前端位于比基台1的下表面靠上方。即如后文所述,针部件4被保持为不能穿刺皮肤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第二位置,各连结部23的第一部位231相对于移动部22的侧面以角α形成锐角的方式连结。另外,各连结部23夹着弯曲部233以角β形成锐角的方式弯曲(第二状态)。由此,移动部22位于比第一位置靠下方,成为至少一部分进入到主体部21的内部的状态。由此,针部件4的前端位于比基台1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即如后文所述,针部件4被保持为穿刺皮肤的状态。
图14是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过渡的途中的药剂给药设备的截面图。如图14所示,在第一位置,移动部22的外周面与连结部23的第二部位232的上端的水平方向的距离D,比第一部位231的长度K短。因此,在移动部2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各连结部23的第二部位232以相对于主体部21向径方向外方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连结部23弯曲成锐角。移动部2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也同样地,各连结部23的第二部位232以相对于主体部21向径方向外方扩展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由于移动部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为了第二部位232产生弹性变形必须施加外力,因此如果不施加外力的状态、即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移动部22被保持为不能移动。换言之,在各位置,只要不作用伴随弹性变形的外力,移动部22就保持为不能移动。另外,例如通过形成为(向第二位置的移动需要的力)<(向第一位置的移动需要的力)的关系,如后文所述能够实现稳定的穿刺动作和拔针动作。
尤其是,在第一位置中,当从上方推压移动部22时,第二部位232产生弹性变形并且连结部23弯曲,因此移动部22迅速地移动到第二位置。这时,各连结部23的第二部位232以均匀地向径方向外侧扩展的方式产生弹性变形,由此移动部22和针部件4相对于上下方向的轴直线地平行移动,其结果是,针部件4相对于皮肤垂直地穿刺。
另外,在移动部22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端和下端向外部开放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被插入后述的操作部3的固定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台1、主体部21、连结部23和移动部22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一体地形成,作为这样的材料,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材料以外,还能够采用聚丙烯、聚乙烯等的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ABS等的硬质树脂、或者金属等。尤其是优选上述的硬质树脂(聚烯烃、聚酯、ABS等)。另外,也能够采用JIS K6900中所规定的硬质塑料(弯曲弹性率或者拉伸弹性率比700MPa大的塑料),聚丙烯、ABS等对应于该规定中的硬质塑料。并且,例如能够通过将注塑成型将它们一体地形成。
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基台1、主体部21、连结部23和移动部22的任意一者以上用不同的材料形成。另外,关于连结部23例如也能够将弯曲部233用公知的铰链等的其它材料形成,另外也能够使用柔软性高的部件接合第一部位231与第二部位232而使其可动。
另外,在该药剂给药设备中进一步设置有操作部3和安装在该操作部3的针部件4。由于它们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B-2.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
接着,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大致与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如上所述,移动部22在初始状态位于第一位置。并且,从基台1将剥离片剥离使黏合材料12露出。接着,在药剂管线5连接收容有药剂的输液袋(省略图示)。由此,从输液袋排出的药剂经由药剂管线5供给到针部件4。并且,如图15所示,用药剂将药剂管线5和针部件4填满后,将黏合材料12粘贴在要进行皮下给药的皮肤S的表面。此外,粘贴该设备进行穿刺的部位可以与上述的图6是相同的。接着,将操作部3向基台1侧推压,使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由此,如图16所示,,针部件4通过贯通孔11,迅速地刺入皮肤S,从针部件4将药剂实施皮下给药。此外,也可以在将基台1粘贴在皮肤后,将药剂管线5与输液袋连结。
之后,经过规定时间,当药剂的给药完成时,用手指抓着操作部3向上方拉起。由此,如图15所示,移动部22移动到第一位置,并且针部件4被从皮肤S拔出。接着,将药剂管线5移除并且将基台1从皮肤剥离,根据需要将药剂给药设备废弃。
<B-3.药剂给药设备的特征>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药剂给药设备例如由聚丙烯那样的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移动部22由连结部23稳固地支承,因此移动部22的变位是稳定的。其结果是,针头的轨道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是稳定的,能够抑制针部件4倾斜地扎入皮肤。像这样,为了使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弹性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移动部22与主体部21之间隔开间隙地设置多个能够弯曲的连结部23,连结部23以使用者能够用手操作的程度能够变形。另外,连结部23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为辐射状,因此在移动部22的移动时,连结部23能够均匀地变形,并且能够将移动部22在其周方向上平衡性良好地支承。
由于针部件4与操作部3一体地形成,如图17所示,能够将它们从移动部22移除而废弃。这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是相同的。
连结部23的数量不限于4个,配置有多个即可。尤其是,如果连结部23的数量增加,能够将移动部22稳定地支承,但是数量增加过多时,使全部的连结部23变形是困难的。因此,优选连结部的数量为2~10个。
另外,连结部23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在多个部位弯曲。但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过渡时,优选伴随有弹性变形。由此,只要不施加伴随弹性变形的外力,就能够将移动部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保持。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任意的位置如果不施加外力就不能被保持的结构。例如能够使用固定具等将移动部22强制地保持在任意的位置。
设置连结部23的部位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移动部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连结移动部22与主体部21,其连结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
<C.变形例>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能够进行以下的变更,以下的变形例能够适当组合。另外,也能够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与以下的各变形例的结构适当组合。
<C-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操作部3设置有通路311、321,在操作部3的固定部32刺入针部件4并固定,但针部件4和向针部件4供给药剂的通路311、321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由各种方式。
例如如图18~图20所示,在操作部3的基部31中,在与上述的第一通路311对应的部分形成缺口312,在该缺口312设置连接件(省略图示),在该连接件能够插入药剂管线5侧的连接件(省略图示)。这时,在针部件4形成为L字状的基础上,能够构成为一端部通过固定部32,并且另一端部沿着径方向插入缺口312中。并且,在被插入缺口312中的药剂管线5刺入针部件4的另一端部。此外,针部件4通过与操作部3和连接件一起进行嵌件成形,而能够固定在操作部3。
或者,如图21所示,在直线状的针部件4的上端部以正交的方式连结管子6,作为整体形成L字状的针组件60。这时,针部件4的通路与管子6连通。管子6的长度形成为比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半径长。并且,将该针组件60配置在模具中进行嵌件成形,形成操作部3。由此,能够将针组件60与操作部3一体地成形。并且,由于针组件60的管子6从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外边缘突出,因此能够在该管子6的端部所设置的连接件605连接药剂管线5。此外,在操作部3内形成如图4所示的流路,管子6、流路、针部件4可以连通。
像这样,用于对针部件4供给药剂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如上述的图4所示,能够在操作部3安装药剂管线5,对其连接输液袋。另外,如图21所示,也能够在操作部3或者针部件4安装管子6,对其经由连接件等连接连着输液袋的药剂管线。或者,也能够在针部件4直接连结连着输液袋的管部件。因此,在本发明中,将针部件4、移动部22或者操作部3与输液袋等的药液的供给源之间连结,供给药液的结构相当于药剂管线。并且,这样的药剂管线也能够通过将多个管部件连结而构成。
<C-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外形比主体部21大的操作部3连结于移动部22,通过用手指抓着使移动部2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但用于使移动部22容易移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操作部的基部31也可以安装在移动部22的上端以外,也能够形成为从移动部22的外周面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凸缘状(省略图示)。另外,如图22所示,也能够在移动部22安装作为操作部的一种形态的线部件35。线部件35例如通过嵌件成形等能够与移动部22一体地成形并固定。另外线部件35能够采用与基台1、主体部21、移动部22相同的材料进行一体成型。像这样,将线部件35的两端固定在移动部22,则通过拉伸该线部件35能够使移动部22容易地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C-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针部件4与操作部3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将其拉出而从移动部22移除,操作部3不是必须的,例如如图23所示也能够不设置操作部3,而将上述的针组件60利用注塑成型等固定在移动部22。或者,如图24所示,也能够在针部件4的上端部设置连接件(省略图示),经由该连接件连结药剂管线5。在图23和图24的形态中,能够直接用手指抓着或者推压移动部22来进行位置的移动。因此,移动部22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以安装有针部件4的方式构成即可。
<C-4>
在基于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进行药剂给药后使该设备从皮肤脱离后,为了具有针组件60的操作部3的分别回收和防止药剂给药设备的再使用,例如通过将操作部3用力地拉出,而能够使操作部3从移动部22移除。另外,如图25A所示,也能够构成为在连结部23形成环状的穿孔231,将具有针组件60的操作部3与移动部22一起扯掉。由此,如图25B所示,连结部23断裂,移动部22与针部件4一起从主体部21脱离。或者,如图25C所示,在连结部23形成有穿孔形成的环状的断裂部232,通过拉出从连结部23突出的断裂部232的端部233,能够使断裂部232从连结部23脱离。由此,如图25D所示,能够连结部23分离,并且使移动部22从主体部21脱离。或者,如图25E所示,在移动部22或者连结部23形成把手36,通过拉该把手36,也能够将具有针组件60的操作部3与移动部22一起扯掉。此外,上述穿孔或把手36构成本发明的脱离机构。
<C-5>
为了使基台1容易从皮肤剥离,例如如图26所示,也能够以在基台1与皮肤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在基台1的下表面形成凹部14。由此,能够将手指放入形成有凹部14的间隙中,利用手指把持基台1而将其从皮肤剥离。另外,也能够在凹部14不涂布黏合材料12,使得手指更加容易放入。或者,也能够不设置凹部14,在应该形成凹部14的部分不涂布黏合材料,由此,能够使手指放入没有涂布黏合材料的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黏合材料12将基台1固定在皮肤,黏合材料12也可以不涂布在基台1的下表面的整体,可以涂布一部分。另外,并不限定于黏合材料,例如也能够利用胶带等奖基台1固定在皮肤。
基台1的大小、形状、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配置于皮肤、形成有贯通孔11,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也能够将基台1与药剂给药部2分体地形成,在基台1上通过粘合剂或热熔融等固定药剂给药部2。
<C-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台1设置有一个药剂给药部2,如图27所示,也能够设置多个药剂给药部2。由此,能够将大量的药剂以短时间进行皮下给药。
这时,在各药剂给药部2除了分别安装药剂管线5以外,如图28所示,能够将从一根药剂管线5分支的多个分岐管线51分别与药剂给药部2连结。另外,也能够将药剂管线5和分岐管线51的一部分固定于基台1并形成一体化。由此,能够防止管线5、51的缠绕,或者管线5、51附着于黏合材料12。
如图29所示,也能够相对于多个药剂给药部2安装一个操作部30。由此,通过推压操作部30能够使全部的移动部22同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另外通过拉出操作部30能够同时使全部的移动部22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在像这样使用多个药剂给药部2的情况下,能够设置多个针部件4。并且,本发明的药剂给药设备也能够通过将收容药剂的至少一个药剂容器(输液袋)、连接药剂容器与药剂给药设备的至少一个药剂管线等相组合,构成药剂给药系统。该药剂给药系统使用单个或多个具有单个或多个药剂给药部2的药剂给药设备,能够以通过一次药剂给药同时将1~20根的针部件4刺入皮肤对药剂实施给药的方式使用。优选能够形成为在1次的给药中使用1~10根、更优选为1~5根的针部件的药剂给药系统。在该情况下,在1个药剂给药部2中在移动部22也能够设置多个针部件4。另外,药剂管线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与没有特别地限定的药剂给药部2相同数量的药剂管线,也可以使用能够与多个药剂给药部2连接的分支的药剂管线(例如参照图28)。另外,输液袋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从多个输液袋对多个药剂给药部2供给药剂。在使用多个药剂给药设备的情况下,作为适用场所(穿刺场所)能够适当选择腹部、胸部、大腿部、背部、上臂等的适用场所,将药剂给药设备彼此分离地进行给药。
<C-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药剂管线5向针部件4直接供给药剂,例如如图30所示,也能够在针部件4与药剂管线5之间设置药剂的储存部38。在该储存部38中,形成有储存有从药剂管线5供给的药剂的封闭空间381,在该封闭空间381连结有针部件4。因此,例如即使由于某种理由停止了从药剂管线5的药剂的供给,储存在储存部38中的药剂也能够供给到针部件4,因此能够将药剂稳定地进行皮下给药。像这样在具有储存部38的皮下给药设备的情况下,即使针部件的根数形成有多根的情况下,管线的数量为1根即可,不会发生管线彼此的缠绕等的问题。此外,也能够构成为在该储存部38不设置药剂管线5,而仅将储存在储存部38中的药剂进行给药。
<C-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已经使用了的针部件4的再次使用,和防止误穿刺,能够设置覆盖针的机构。例如如图31所示,在操作部3的固定部32的周围安装筒状的覆盖部件8,在该状态下,将操作部3、针部件4和覆盖部件8安装在移动部22。覆盖部件8具有大致为同心状且轴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外筒81和内筒82,在初始状态下,内筒82被收容在外筒81中。另外,外筒81的外周面固定在移动部22的内部。但是,如果用力地拉起,则外筒81从移动部22脱离。并且,内筒82以沿着外筒81在轴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构成,覆盖部件8具有外筒81的下端部与内筒82的上端部彼此锁定的锁定机构(省略图示)。
另外,外筒81的上端部固定在操作部3的基部31的下表面,内筒82的下端部以从外筒81稍微突出的状态固定在移动部22的下端。即,在内筒82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凸缘部821,该凸缘部821卡合在移动部22的下端。
依据这样的结构,当将操作部3从第一位置向下方推压时,如图32所示,移动部22与覆盖部件8和针部件4一起向下方移动,针部件4通过基台1的贯通孔11刺入皮肤。如果从该状态抓住操作部3向上方拉起时,如图31所示,移动部22与覆盖部件8和针部件4一起向第一位置移动。如果从该状态进一步将操作部3向上方用力拉起时,如图33所示,外筒81从移动部22被移除,并且使内筒82滑动被向上方拉起。这时,由于内筒82的凸缘部821卡合在移动部22的下端,内筒82保留在移动部22内。并且,如果外筒81的下端与内筒82的上端被锁定,外筒81与内筒82在轴方向上被连结,形成在轴方向上被扩展了的覆盖部件8。其结果是,针部件4收容在被扩展了的覆盖部件8中,不会露出到外部。另外,由于外筒81与内筒82被锁定,即使要压入压操作部3,扩展了的覆盖部件8也不能回复到初始状态。因此,针部件4保持被收容在扩展了的覆盖部件8中的状态不变,能够防止再次的使用,并且能够防止已经使用过的针部件导致的误穿刺,从而防止传染疾病。
另外,在图31所示的例子中,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内筒82被收容在外筒81中,例如如图34所示,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内筒82向移动部22的下方突出,也能够覆盖针部件4。由此,在使用前能够可靠地防止患者和其它的使用者接触到针部件4。并且,当推压操作部3时,内筒82的凸缘部821被压在皮肤上,如图32所示,内筒82滑动而被收容在外筒81中。之后,当拉起操作部3时,如图31所示移动部22、外筒81和内筒82成为一体地被拉起。并且,将操作部3进一步向上方拉起时,如果外筒81的下端部与内筒82的上端部以锁定的方式构成,在如图33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内筒82中。
此外,如果将操作部3用强力进一步拉起时,如图35所示,内筒82的凸缘部821从移动部22的下端脱落,能够使覆盖部件8、针部件4和操作部3从移动部22脱离,从而能够分别回收。并且,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和针部件4的再利用和误穿刺。这时,由于能够维持针部件4被收容在覆盖部件8中的状态,因此能够防止感染等。
图31~图35的形态是由内筒82和外筒81构成了覆盖部件8,但也能够仅由内筒构成覆盖部件。例如在图36的例子中,在移动部22的内部空间中固定有圆筒状的覆盖部件9。该覆盖部件9在下端部形成有凸缘部92,该凸缘部92卡合在移动部22的下端。另外,在该覆盖部件9的内壁面的上部形成有环状的突部91。并且,操作部3的固定部32可滑动地被插入在该覆盖部件9的内部。另外,在固定部32的外周面的下部形成有环状的槽34,覆盖部件9的突部91能够卡合在该槽34中。
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当从图36的状态拉起操作部3时,如图37所示,固定部32向上方滑动。并且当在固定部32的槽34中卡合着覆盖部件9的突部91时,操作部3不能进一步被拉起。即固定部32不能从覆盖部件9拔出,由槽34和突部91构成了防止拔出机构。在该状态下,针部件4成为被收容在覆盖部件9中的状态。从这里用强力将操作部3拉起时,覆盖部件9的凸缘部92从移动部22脱落,与图35中所示同样地,在针部件4收容在覆盖部件9中的状态下操作部3、覆盖部件9和针部件4从移动部22脱离。因此,覆盖部件9、针部件4和操作部3能够分别回收,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和针部件4的再利用和误穿刺。此外,使被拉起的固定部32与覆盖部件9卡合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使用上述以外的各种防止拔出机构等。
另外,为了防止药剂给药设备和针部件4的再利用,也能够采用以下的结构。例如如图38所示,在安装有针部件4的固定部32的外周面形成阳螺纹、并且将其收容在形成有阴螺纹的圆筒状的覆盖部件88中。覆盖部件88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针部件4的一半程度,使固定部32与针部件4一起绕轴旋转的同时,针部件4从覆盖部件88的前端突出。并且,将该覆盖部件88固定在移动部22。但是,如果用力拉起,则覆盖部件88从移动部22脱离。另外,在覆盖部件88的下端部形成有凸缘部881,因此能够使覆盖部件88的凸缘部881与移动部22的下端卡合。
在这样的药剂给药设备中,在图39所示的药剂的皮下给药结束后,使移动部2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后,从图38的状态使固定部32与针部件4一起绕轴旋转。由此,如图40所示,针部件4与操作部3一起在覆盖部件88的内部一边绕轴旋转一边向上方移动。并且,当针部件4的前端完全收容在覆盖部件88中时停止旋转。其结果是,保持针部件4被收容在覆盖部件88内的状态,从该状态将操作部3向下方压入,针部件4变成不能露出。因此,能够防止针部件4的再次使用。此外,当使针部件4旋转直至针部件4的前端完全收容在覆盖部件88中时,也能够使旋转被锁定。并且,从图40的状态将操作部3用力拉起时,覆盖部件88从移动部22脱离,能够将覆盖部件88、针部件4和操作部3分别回收。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药剂给药设备和针部件4的再利用和误穿刺。此外,也可以代替螺纹而使用可锁定注射器(Lurelock)。
<C-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设置用于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的限位器。如图41所示,该限位器95具有圆筒状的限位器主体951、和安装在该限位器主体951的外周面的栓纽部952,由树脂材料等形成。限位器主体951在周方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沿着轴方向的缺口部953,作为整体形成为俯视C字状。另外,限位器主体951的内径形成为比移动部22的外径稍大、而比操作部3的基部31和主体部21的外径小。另外,缺口部953的周方向的宽度比移动部22的外径小。
如图42所示,限位器95在药剂给药设备的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被插入在操作部3与主体部21之间。并且,以打开限位器主体951的缺口部953、覆盖移动部22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如图43所示,限位器主体951配置在操作部3的基部31与主体部21之间,能够限制操作部3向主体部21侧移动。即,能够限制移动部22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移动部22由于某些碰撞或负载而非意图地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在想要使移动部22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拉栓纽部952。由此,缺口部953扩大,能够将限位器主体951从移动部22移除。此外,限位器95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是在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可自由装卸地配置在操作部3的基部31与主体部21之间的形态即可。因此,操作部3也可以不是如图42那样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从移动部22的外周面呈凸缘状地突出的结构,也能够在这样的操作部与主体部21之间配置限位器95。
<C-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也能够以保持该状态的方式构成。例如如图44所示,在操作部3,能够设置从基部31的周边缘向下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延伸部39。如图45和图46所示,该延伸部39的下端部以在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与基台1接触的方式构成。由此,操作部3被稳定地保持在基台1上。因此,例如当从横方向受到冲击或作用负载时,能够防止操作部3和移动部22错位或者脱离。因此,能够防止刺入皮肤的针部件4非意图地从皮肤拔出,或者在针部件4刺入皮肤的状态下移动。
此外,延伸部39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只要是配置在操作部3的基部31与基台1之间的形态即可,也可以不是圆筒状。即,在位于第二位置时,以延伸部39的下端部位于主体部21的下端部附近的方式构成即可。即,能够构成为由位于第二位置的延伸部39覆盖主体部21的至少一部分、优选覆盖大部分。例如包含基部31和延伸部39在内的操作部3全体可以形成为蘑菇形状、圆顶形状等。另外,如后文所述,在没有设置基台1的情况下,在位于第二位置时,延伸部39的下端位于主体部21的下端部附近,由于与皮肤接近或者接触皮肤,如上所述能够防止操作部3的偏离。
另外,对针部件4供给药剂的药剂管线5除了与操作部3的基部31连结以外,例如如图47所示,能够在延伸部39形成孔391或缺口,以与固定部32的第二通路321连结的方式固定管子6。由此,将设置在管子6的一端的连接件605连接于药剂管线5,能够对针部件4供给药剂。此外,也能够将药剂管线5直接连结于固定部32。
<C-11>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移动部保持在第一位置是基于移动部22、连结部23和主体部21的材料、形状和尺寸设计。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不能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使用上述的限位器95,能够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即,在这样的药剂给药设备中,例如从图43的状态将限位器95移除时,即使不施加外力移动部22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例如如图5A、B所示,针刺穿皮肤开始给药。能够在给药完成后,将药剂给药设备整体从皮肤剥离,或者能够在将固定部32从移动部22拆下之后,将药剂给药设备从皮肤剥离。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计为相比使移动部22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以下称为F1),使移动部22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以下称为F2)更大。其中,F1是将移动部22推压的下侧时所需要的力,F2是将移动部22向上方拉起时所需要的力。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以F1=F2的方式、或者F1>F2的方式设计材料、形状和尺寸。即,在本发明中,使用将材料进行适当变更、或者对各部件(例如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的形状进行调整,使用限位器等的其它的部件等各种方法,构成为能够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即可。
<C-12>
在本发明中,主体部2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了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随着向下方去而直径变大的筒状以外,也能够形成为内径为一定的筒状、随着向下方去而直径变小的筒状、还有多棱筒状或异形形状。在任一种情况下,所谓轴方向是指筒状的形状的轴芯的方向。另外,连结部23的形状,如果主体部21为圆筒状则为环状,如果主体部21为多棱筒状,则与其相匹配地连结部23形成为俯视多边形形状。
<C-13>
在本发明中,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也可以为圆板状以外的形状,矩形形状、多边形形状、异形形状。另外,操作部3的基部31的外形可以与主体部21的上端侧的端部(第一端部)相同,或者可以比其小。由此,在位于第二位置时,基部31不从主体部21向径方向突出,在将该药剂给药设备安装在皮肤上时,能够抑制基部31与衣服的摩擦或者钩挂导致的药剂给药设备从皮肤脱离的风险。
<C-14>
上述药剂给药设备至少具有主体部21、连结部23、移动部22、针部件4,配置成药剂管线5相对于针部件4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就足够。即,基台1不是必须需要,也能够将主体部21的轴方向的端部(第二端部)直接安装于皮肤。另外,与图26中所示同样地,也能够在主体部21的下端部形成凹部,使其能够容易从皮肤拆下。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主体部21的凹部以外的端部涂布黏合材料,或者也能够配置黏合片或贴纸。因此,除了操作部3的有无以外,也能够适当变更各部件的形状、材料等。例如,关于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只要移动部22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因此,除了上述的弹性体等的软质的树脂材料以外,例如还能够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金属等各种材料。另外,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连结部23不必一定一体地形成,也能够通过将多个材料组装而形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移动部22以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方式构成,但不必一定被收容。即,只要在第二位置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移动部22也可以在主体部21的外侧。在该情况下,调整连结部23的形状,并且以在第二位置移动部22配置在主体部21的外侧的方式将连结部23较长地形成。但是,在第二位置中,当移动部22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时,变得紧凑,因此优选移动部22的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另外,针部件的前端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采用公知的前端形状。
<C-15>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为了使移动部22垂直于皮肤地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换言之,为了使针部件4垂直地穿刺皮肤,在移动部22的周围能够设置用于移动部22(或者针部件4)相对于皮肤大致垂直地移动的引导部件(未图示)。引导部件例如能够设置在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中。
<C-16>
在上述药剂给药设备中,为了防止在穿刺时断针而导致针部件4留置在皮肤内,例如如图48所示,能够在针部件4的外周面设置凸缘部41。该凸缘部41能够设置于在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在针部件中固定部32与皮肤S之间露出在外部的区域中。由此,如果在穿刺时发生了断针,即使针部件4的前端残留在皮肤S内,由于凸缘部41位于皮肤S之外,把持着凸缘部41能够容易地将针部件4从皮肤S排出。另外,在穿刺时以凸缘部41与皮肤接触的方式设定凸缘部41的位置,由此从凸缘部41至针部件4的前端成为穿刺长度,能够更严格地管理穿刺长度。另外,凸缘部41也可以不设置在针部件4的外周面整体,也可以是从针部件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部件。并且,在凸缘部41从针部件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情况下,如图48所示,将凸缘部41设置在与针部件4的皮肤S靠近的位置,但该位置没有被限定,例如也能够设置在移动部22或者操作部3中的靠近固定部32的位置。即,凸缘部41设置在皮肤S与固定部32之间即可。
<C-17>
通过用如板簧那样的弹性部件构成连结部,能够控制移动部的移动。以下关于几个形态进行说明。
<C-17-1>
在图49A和图49B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中具有:圆筒状的主体部21;和在其内部安装有上下可动的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它们例如能够利用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也能够将不同的材料相组合而形成。另外,主体部21的内壁面的上端部和移动部22通过由板簧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连结部23连结。更详细地说明,如图49B所示,移动部22进入到主体部21的内部,针部件4位于从主体部21的下部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时,连结部23以没有施加负荷的水平状态延伸。另一方面,如图49A所示,在移动部22以针部件4从皮肤离开的方式向上方移动了的第一位置,连结部23形成为向上方弯曲并且将移动部22以向下施力的方式作用了负荷的状态。并且为了将移动部22保持在如图49A所示的第一位置,在移动部22的下端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限位器29。限位器29是架设在夹着移动部22的主体部21的相对的上端与移动部22的下端之间的部件,由此来限制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此外,限位器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即可。
并且,在第一位置,如图移除限位器29,移动部22被连结部23向下方施力,如图49B所示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在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在皮肤,从该状态将限位器移除时,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在图49的结构中,移动部22被板簧状的连结部23约束地进行上下移动,能够使穿刺时的行程稳定。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将针部件4刺入作为目标的穿刺位置。另外,由于将板簧朝向垂直方向地配置,作用力较强,由此能够将针部件4稳固地插入皮肤。另外,弹性部件的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如图50所示,如果将构成连结部23的板簧以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则由弹簧产生的作用力变弱,用于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的力也弱,因此施加于连结部23自身的负荷也小,连结部23的折断、主体部21的损伤等的不良状况的可能性较低。
<C-17-2>
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将移动部22以在主体部的外侧进行移动的方式构成。例如,在图51的例子中具有:板状的主体部21;从其下端部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由板簧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连结部23;和安装在该连结部23的前端部的移动部22。它们例如能够由硬质树脂等的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也能够将不同的材料组合而形成。移动部22形成为圆筒状,在上面设置有在水平方向突出的凸缘部229。另外,针部件4从移动部2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并且,在主体部21的上表面安装有长方体状的台部776,在该台部776的上端的侧面安装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保持部件755。该保持部件755配置在连结部23的上方,在前端部形成有缺口756。
图51A表示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连结部23水平地延伸,没有作用负荷。这时,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并且,如图51B和图51C所示,使移动部22向上方移动,将移动部22的凸缘部229挂在保持部件755的缺口756。这时,连结部23向上方弯曲,作用弹力,移动部22被挂在保持部件755,保持在第一位置。并且,从该状态将台部776与保持部件755一起从主体部21移除,保持部件755与移动部22的固定状态解除,如图51A所示,连结部23水平地延伸,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此外,保持将台部776安装在主体部21的原样,只将移动部22从保持部件755移除,由此也可以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基于以上所述的结构,由于主体部21与移动部22分离,例如在皮肤中在针部件4被刺入的部分产生了炎症等的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将主体部21安装在没有这样的不良状况的部位。因此,在皮肤存在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避免该状况地安装主体部21、即该设备。另外,基于以上所述的结构,因为在穿刺时(第二位置)台部776与保持部件755一起被拆下,能够降低设备整体的高度,能够降低在穿刺中设备偏离等的不良状况。此外,主体部、连结部23、保持部件755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适当地变更。因此,例如能够将连结部23与保持部件755互换。即,将连结部23安装在台部776的上端,将保持部件755安装在主体部21。并且,能够将连结部23向下方弯曲,使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挂在配置于下方的保持部件755。
<C-18>
作为连结部23例如使用橡胶或螺旋弹簧那样的具有复原力的弹性部件,利用这样的弹性部件将主体部21与移动部22连结,也能够控制移动部22的移动。以下说明几个例子。
<C-18-1>
图52中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上部和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另外,在主体部21的内部,以将移动部22的上部与主体部21的上部连结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2A)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2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并且,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被压缩,利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21的上部的限位器29,移动部22和针部件4被保持在主体部21内。从该状态将限位器29移除时,被压缩的弹性部件28伸长,由此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其结果是,如上所述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上,在该状态下将限位器29移除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此外,移动部22与限位器29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可自由装卸地固定。此外,在此所示的主体部21、移动部22和针部件4相当于本发明的药剂给药部,在该例中的弹性部件28也包含在药剂给药部中。
<C-18-2>
在图53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上部和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另外,以连结移动部22的下部与主体部21的下部的方式安装有弹簧或者橡胶等的弹性部件28。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3A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3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并且,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被伸长,利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主体部21的上部的限位器29,移动部22和针部件4被保持在主体部21内。从该状态将限位器29移除时,伸长了的弹性部件28收缩,由此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其结果是,如上所述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在皮肤上,在该状态将限位器29移除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此外,移动部22与限位器29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可自由装卸地固定。
<C-18-3>
在图54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另外,以将移动部22的下部与主体部21的下部连结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并且,主体部21的上部能够弹性变形,在主体部的相对的面211、212分别设置有紧固件216,通过推压这些相对面211、212,能够将两紧固件216固定。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4A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4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上述的紧固件216配置在与位于第一位置的移动部22的上端附近相对的位置。
并且,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为大致自然长度,没有作用负荷。从该状态,如上所述推压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的两紧固件216时,移动部22被下方推出,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当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通过固定两紧固件216而彼此接触时,由于在位于第二位置的移动部22的上方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狭窄,能够限制移动部22向上方移动而将其保持在第二位置。这时,弹性部件28被压缩,移动部22通过弹性部件28被向上方施力,但由于如上所述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通过两紧固件216而被固定,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从该状态推压主体部21的相对面并使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C-18-4>
在图55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中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另外,以将移动部22的下部与主体部21的下部连结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并且,主体部21的上部能够弹性变形。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5A和图55B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6A和图56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另外,突出部225从移动部22的两侧面突出。该突出部225利用省略了图示的弹簧从移动部22的两侧面突出。但是,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各突出部225与突出部225相对的主体部21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相接触,能够限制进一步的突出。另外,在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主体部21的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分别形成有贯通孔218,突出部225形成为能够从各贯通孔218突出。即,当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利用弹簧推出突出部225而使其从贯通孔218突出。由此,移动部22能够被保持在第二位置。
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为大致自然长度,没有作用负荷。从该状态推压主体部21的与第一侧面211和第二侧面212正交的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时,第三侧面213与第四侧面214靠近,由此移动部22被向下方推出而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当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上所述各突出部225从各贯通孔218突出,并且移动部22被保持在第二位置。这时,弹性部件28被压缩,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上方施力,如上所述由于突出部225从贯通孔218突出,移动部22的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当从该状态推压主体部21的第三侧面213和第四侧面214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
<C-18-5>
在图57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圆筒状的移动部22,在该移动部22的内部空间的上表面安装有向下方延伸的针部件4。并且,针部件4从移动部22的下部的开口突出。另外,在该移动部22中能够收容圆柱状的主体部21,以连结该主体部21的上部与移动部22的内部空间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另外,在主体部21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贯通孔219,在该贯通孔219中插通有针部件4。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7A所示位于主体部21的上方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7B所示移动到下方、且将主体部21收容在移动部22的内部空间中的第二位置。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伸长,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贯通孔219中,没有从主体部21的下方突出。另外,为了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安装有限位器29,移动部22被保持为不能向下方移动。
在主体部21的下表面为了与皮肤固定能够设置黏合材料。并且,利用该黏合材料,在主体部21黏合于皮肤之后,在第一位置将限位器29移除时,如图57B所示弹性部件28收缩,移动部22被向下拉。由此,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贯通孔219向下方突出。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表面安装于皮肤,从该状态移除限位器29时,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突出,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此外,主体部21与皮肤的固定也可以是黏合材料以外的材料,能够用上述的胶带进行固定。
<C-18-6>
在图58和图59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中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圆筒状的移动部22。另外,以连结移动部22的上部与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由此,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下方施力。另外,在移动部22的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突出部225。另外,在主体部21的相对的侧面分别形成有缝隙217,移动部22的突出部225从各缝隙217向主体部21的外部突出。各缝隙217形成为具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位217a、和从该第一部位217a的一端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位217b的L字状。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58A和图58B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59A和图59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并且,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被压缩,各突出部225配置在各缝隙217的第一部位217a。由此,由于突出部225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因此移动部2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该状态通过使圆筒状的移动部22旋转,使突出部225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移动至缝隙217的第二部位217b的上端时,突出部225能够沿着第二部位217b向下方移动。由此,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下方推出,向第二位置移动。并且,当突出部225移动至第二部位217b的下端部时,由于进一步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突出的长度保持为一定。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上,从该状态使突出部225水平地移动时,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并且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C-18-7>
在图60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中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另外,以连结移动部22的上部与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的上部的方式安装有弹簧等的弹性部件28。由此,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下方施力。另外,在主体部21的下端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保持针部件4的板状的限位器29。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60A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60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并且,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弹性部件28被压缩,针部件4的前端与限位器29相接触,针部件4和移动部22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当从该状态移除限位器29时,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下方推出,向第二位置移动。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从该状态移除限位器29时,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并且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C-18-8>
在图60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中,限位器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应用各种形态的公知的结构。例如如图61所示,设置有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图61A)时与针部件4的前端接触的限位器29。该限位器29能够旋转,能够从主体部21的外部进行旋转操作。因此,当针部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如果使限位器29旋转,解除与针部件4的接触,移动部22被弹性部件28向下方推出,移动到第二位置(图61B)。
<C-18-9>
如图62所示,在主体部21的下部设置由2个部位构成的限位器29。2个部位29a、29b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当2个部位29a、29b靠近并重叠时,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针部件4接触。由此,图62A所示的移动部22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另外,在限位器29的各部位29a、29b固定有线部件27的两端部。线部件27分别挂在设置于主体部21的两侧的滚轴275,线部件27的中间部从主体部21的上部向上方突出。并且在该突出部分安装有固定具279。
根据该结构,当将固定具279向上方拉时,线部件27也被向上方拉。由此,固定在线部件27的两端的限位器29的各部位29a、29b以相互分离的方式移动。其结果是,图62B所示的限位器29与针部件4的接触被解除,移动部22向下方移动,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突出。
<C-19>
通过推压主体部,也能够控制移动部的移动。在图63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中空的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中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移动部22在主体部21的内部以上下可动的方式被保持。另外,在主体部21中相互相对的一对面211、212能够塑性变形可能。移动部22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63A所示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的第一位置,和如图63B所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第二位置。
并且,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被主体部21的相对的面211、212推压,由此将移动部22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该状态推压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的上部附近并使其彼此靠近时,移动部22被向下方推出,向第二位置移动。这时,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通过在移动部22的上方进行塑性变形而靠近,由此,在移动部22的上方主体部21的内部空间狭窄,因此移动部22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被保持在第二位置。因此,在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在从该状态推压主体部21的相对面211、212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C-20>
作为使移动部移动的机构,例如能够如图64所示而构成。在图64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的例子中,具有下部开口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1,在该主体部21收容有安装着针部件4的移动部22。移动部22可旋转地被保持在主体部21的内部,用于将移动部22旋转的控制盘(Dial)28安装在主体部21的外周面。另外,在移动部22安装有针部件4,其构成为能够采用如图64A所示的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的状态,和如图64B所示的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突出的状态。
即,针部件4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的状态下的、移动部22的旋转位置为第一位置,自此利用控制盘28使移动部22旋转,成为针部件4从主体部21突出了时的移动部22的旋转位置为第二位置。因此,当移动部22位于第一位置时,将主体部21的下部的开口安装于皮肤,从该状态旋转控制盘28时,能够将针部件4刺入皮肤中。
此外,在上述<C-17>~<C-20>的形态中,用于对针部件供给药剂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在移动部、针部件连接有管部件即可。
<C-21>
主体部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如图65所示构成。图65A是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图65B是将操作部和针部件拆卸了的药剂给药设备的立体图。在图65的例子中,上述实施方式的图1的结构与主体部21的结构不同,如图65A所示,能够以当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主体部21收容移动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构成。即,如图65B所示,将主体部21的周边缘形成得体积较大,并且移动部22位于第二位置时,成为操作部3被收容在主体部21的内部。由此,操作部3的周围被主体部21包围,并且能够使操作部3的上表面与主体部21的上端部大致一致,使位于第二位置的操作部3收容在主体部21中。此外,也可以如图65A所示,在主体部21的周边缘的一部分形成缺口部219,并且操作部3的侧面经由该缺口部219露出于外部。由此,能够在露出的操作部3的侧面连结药剂管线(省略图示)。
另外,如图66所示,在操作部3设置延伸部39的情况下,能够以容纳延伸部39的下端的方式在基台1的上表面形成槽115。利用该槽115,在延伸部39收到了外力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延伸部39、移动部22、针部件4移动。但是,如该图所示,也可以延伸部39没有被槽115完全地固定,而是将槽115的宽度形成为比延伸部39的下端部的宽度稍宽,延伸部39由于外力而能够稍微移动。由此,能够吸收作用于延伸部39的力,能够抑制该力直接传递到基台1。因此,能够抑制基台1从皮肤剥离。
此外,在图65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有矩形状的基台1,沿着基台1的4个边形成有缝隙118。该缝隙118是为了提高通气性而被接受,由此在基台1安装于皮肤时能够抑制皮肤闷热。另外,也可以如图67所示,在基台1的下表面设置多高突部119,由此在基台1的下表面与皮肤之间形成间隙。或者,在形成有突部119的部位以外的部分形成小孔,也能够提高通气性。这样的用于提高通气性向上的结构,在为了将主体部21直接安装在皮肤时也能够设置于主体部21。
<C-22>
作为药剂的供给方法,也能够构成为如图68所示的药剂给药设备。在图68的例子中,基台1、主体部21、连结部23、移动部22、针部件4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与图22相同。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在移动部22安装收容药剂的注射器900,使注射器900的喷出口与针部件4连通。由此,在移动部22移动到第二位置后,当推压注射器900的柱塞时,药剂从注射器900喷出,将该药剂通过针部件4对皮肤给药。用于供给这样的药剂的注射器900也能够适当应用于上述其它的药剂给药设备。此外,该注射器900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储存部的另一例。
<C-23>
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在主体部21中形成有移动部22仅能够上下移动的圆筒状的内部空间,例如如图69所示,也能够将主体部21的下端部的开口的一部分堵塞,形成针部件4通过的程度的贯通孔219。
<C-24>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将针部件4形成为能够绕轴旋转。例如,通过在针部件4的侧面形成针孔,或者将针部件4的前端倾斜地切割的情况下,通过使针部件4绕轴旋转,能够变更药液的径方向的喷出位置。由此,也能够实现通液速度的调整。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在图4中,能够将操作部3相对于移动部22可绕针部件4的轴旋转地连接。由此,在针部件4的穿刺后,通过将操作部3相对于移动部22旋转,能够改变针孔的周方向的位置。像这样,在能够改变针孔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用用于固定的胶带等固定操作部3来将操作部3相对于移动部22固定在所希望的位置,或者需要构成为能够将操作部3相对于移动部22以规定的旋转位置保持。
<C-25>
如图70和图71所示,也能够在主体部21的上端以收容位于第二位置的移动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设置收容部215。该收容部215以将主体部21向上方延长的方式形成为圆筒状。通过设置这样的收容部215,能够防止位于第二位置的移动部22和操作部3钩挂在衣服等。此外,在收容部215中,在药剂管线5通过的部位能够形成缺口151。此外,收容部215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以收容位于第二位置的移动部22和操作部3的方式构成为筒状即可。因此,除了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上端以外,例如也能够设置在主体部21的径方向的外侧。此外,图70和图71的例子是基于第二实施方式,但也可以基于第一实施方式,也能够应用于变形例所示的各种例子。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基台
12 黏合材料
14 凹部
2 药剂给药部
21 主体部
215 收容部
22 移动部
23 连结部
3 操作部
39 延伸部
4 针部件。
Claims (33)
1.一种药剂给药设备,其用于将药剂实施皮下给药,所述药剂给药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
以配置于患者的皮肤的方式构成的主体部;
移动部,其安装有向所述皮肤侧突出的至少1个针部件;和
连结部,其连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移动部,
所述移动部以能够与所述针部件从与所述皮肤离开的第一位置向靠近所述皮肤的第二位置以及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式构成,
所述移动部以在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并在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后,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方式构成,并且所述移动部以在使用者进行拉起操作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的方式构成,
构成为向所述针部件的内部供给药剂,
所述移动部以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刺入所述皮肤中的方式构成,
在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刺入所述皮肤时,所述药剂能够从设置于所述针部件的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构成为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至少一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小于使所述移动部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所需要的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设置有多个,
多个所述连结部由在所述针部件的周围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成辐射状的多个部位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连结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且构成为在所述第一位置能够成为第一状态、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能够成为第二状态,
所述各连结部成为在所述第二状态弯曲、而在所述第一状态为比所述第二状态延伸的状态,
所述连结部构成为伴随着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过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设置有2~10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连结部一体地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连结部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体、硬质树脂,或者金属形成。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筒状,
所述移动部构成为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主体部中。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能够安装供给所述药剂的药剂管线,
从所述药剂管线对所述针部件供给所述药剂。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连结于所述移动部的、能够用道具或者手指把持的操作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形成为比所述主体部外形大的板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连接于所述操作部的延伸部,
构成为当所述移动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延伸部覆盖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以从所述移动部的外周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方式构成,
还具有限位器,其在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可自由装卸地配置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主体部之间,并且限制所述移动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储存药剂的储存部,
构成为从所述储存部向所述针部件供给药剂。
16.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所述主体部、并且配置于所述皮肤的基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黏合材料,其配置于在所述基台中与所述皮肤接触的面的至少一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的周边缘的与所述皮肤相对的面形成有凹部,使得在所述基台与所述皮肤之间形成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配置有多个药剂给药部,
所述药剂给药部包括所述主体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针部件。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以连结所述多个药剂给药部的全部的所述移动部的方式构成。
2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承所述主体部、并且配置于所述皮肤的基台,
所述基台、所述主体部、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连结部由弹性体一体地形成。
22.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主体部安装于所述皮肤的方式构成,
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凹部,以使得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皮肤之间形成间隙。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部固定有所述针部件,并且构成为能够将所述操作部与所述针部件一起从所述移动部脱离。
24.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用于使所述针部件从所述移动部脱离的脱离机构。
25.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至少能够覆盖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的覆盖部件,
构成为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从所述覆盖部件露出,并且所述移动部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后,所述覆盖部件覆盖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并且保持覆盖的状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在位于使用前的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针部件的前端部被所述覆盖部件覆盖。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所述覆盖部件能够与所述针部一起从所述移动部脱离。
28.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部件的粗度为30线径值~35线径值。
2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该药剂给药设备中,所述针部件从固定于所述皮肤的面突出的长度为1~10mm。
3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收容部,其构成为在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至少收容所述移动部。
3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药剂给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部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移动部能够绕该针部件的轴旋转。
32.一种药剂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记载的至少一个药剂给药设备;
至少一个药剂容器;和
从所述药剂容器向所述各药剂给药设备供给药剂的药剂管线。
33.一种药剂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者记载的至少一个药剂给药设备;和
能够对所述针部件供给药剂的注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41860 | 2018-12-25 | ||
JP2018241860 | 2018-12-25 | ||
JP2019205869 | 2019-11-13 | ||
JP2019-205869 | 2019-11-13 | ||
JP2019-224089 | 2019-12-11 | ||
JP2019224089 | 2019-12-11 | ||
PCT/JP2019/050883 WO2020138193A1 (ja) | 2018-12-25 | 2019-12-25 | 薬剤投与デバイス、及び薬剤投与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226403A CN113226403A (zh) | 2021-08-06 |
CN113226403B true CN113226403B (zh) | 2024-05-31 |
Family
ID=7112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86374.0A Active CN113226403B (zh) | 2018-12-25 | 2019-12-25 | 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80116A1 (zh) |
EP (1) | EP3903856A4 (zh) |
JP (3) | JP7032745B2 (zh) |
KR (1) | KR20210107007A (zh) |
CN (1) | CN113226403B (zh) |
AU (1) | AU2019414202B2 (zh) |
BR (1) | BR112021012467A2 (zh) |
CA (1) | CA3124933A1 (zh) |
PH (1) | PH12021551507A1 (zh) |
SG (1) | SG11202106928PA (zh) |
TW (1) | TWI846787B (zh) |
WO (1) | WO20201381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46787B (zh) * | 2018-12-25 | 2024-07-01 | 國立大學法人弘前大學 |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
USD973199S1 (en) * | 2020-07-01 | 2022-12-20 | Otsuka Pharmaceutical Factory, Inc. |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
CA200230S (en) * | 2020-07-01 | 2022-12-07 | Otsuka Pharma Factory Inc |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device |
US11737783B2 (en) * | 2020-10-16 | 2023-08-29 | Medtronic Minimed, Inc. | Disposable medical device introduction system |
FR3129842A1 (fr) * | 2021-12-03 | 2023-06-09 | Design 33 | Ensemble d'aiguille médicale de sécurité |
KR102770760B1 (ko) * | 2022-07-29 | 2025-02-25 | 대한민국 | 이중맹검용 거짓침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
KR102770759B1 (ko) * | 2022-07-29 | 2025-02-25 | 대한민국 | 이중맹검용 침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
CN116764030B (zh) * | 2023-08-16 | 2023-12-01 | 浙江普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术后伤口局部镇痛的注射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0728A2 (en) * | 2002-10-07 | 2004-04-15 | Novo Nordisk A/S | Needle insertion device |
JP2010525869A (ja) * | 2007-04-30 | 2010-07-29 | メドトロニック ミニメ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注入媒質送達システム用の針挿入および流体流通接続 |
CN101808685A (zh) * | 2007-07-03 | 2010-08-18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具有双稳平衡状态的插入器 |
CN102596295A (zh) * | 2010-03-10 | 2012-07-18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注射针组装体及药剂注射装置 |
CN103906541A (zh) * | 2011-07-27 | 2014-07-02 | 欧伯伦医疗创新公司 | 利用真空发生设备及压脉带紧固件促进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的设备 |
CN104302333A (zh) * | 2012-04-11 | 2015-01-21 | 法玛森斯股份公司 | 皮下针插入机构 |
CN105662530A (zh) * | 2010-05-04 | 2016-06-15 | 考里安国际公司 | 微针施加器 |
JP2017099884A (ja) * | 2015-12-01 | 2017-06-08 | ベー・ブラウン・メルズンゲン・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B.Braun Melsungen Aktiengesellschaft | 双安定構造を備える針デバイスおよび関連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9829A1 (en) * | 2001-09-28 | 2003-06-12 | Mogensen Lasse Wesseltoft |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
US6830562B2 (en) * | 2001-09-27 | 2004-12-14 | Unomedical A/S |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
WO2003035143A2 (en) * | 2001-10-24 | 2003-05-01 | Horizon Medical Products, Inc. | Intravascular administration set needle safety device |
US7338465B2 (en) * | 2002-07-02 | 2008-03-04 | Patton Medical Devices, Lp | Infus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
EP1556103A1 (en) * | 2002-10-07 | 2005-07-27 | Novo Nordisk A/S | Needle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needles |
US6896666B2 (en) * | 2002-11-08 | 2005-05-24 | Kochamba Family Trust | Cutaneous injection delivery under suction |
JP4409239B2 (ja) * | 2003-09-18 | 2010-02-03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薬液注入装置 |
US7150726B2 (en) | 2004-01-23 | 2006-12-19 | Norfolk Medical |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infusion of fluids |
CN101060883B (zh) * | 2004-11-18 | 2010-06-23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低轮廓微针阵列施放器 |
US20090076451A1 (en) * | 2005-01-24 | 2009-03-19 | Nova Nordisk A/S | Medical Device with Protected Transcutaneous Device |
US20070191773A1 (en) * | 2006-02-16 | 2007-08-16 | Animas Corporation | Low profile infusion set |
US9119945B2 (en) * | 2006-04-20 | 2015-09-0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Device for applying a microneedle array |
EP2121111B1 (en) * | 2007-01-22 | 2018-03-14 | Corium International, Inc. | Applicators for microneedle arrays |
US8002752B2 (en) * | 2007-06-25 | 2011-08-23 | Medingo, Ltd. | Protector apparatus |
WO2009107806A2 (ja) * | 2008-02-29 | 2009-09-03 | 株式会社メドレックス |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皮膚内への挿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使用する補助器具 |
ES2862501T3 (es) * | 2009-12-16 | 2021-10-07 | Becton Dickinson Co | Dispositivo de autoinyección |
CN102971026A (zh) * | 2010-06-30 | 2013-03-1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药剂注射装置和药剂容器 |
US20130046243A1 (en) * | 2011-08-19 | 2013-02-21 | Kuo-Cheng Wu | Holding Device for an Infusion Needle |
WO2013046868A1 (ja) * | 2011-09-29 | 2013-04-04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シリンジ |
JP5910138B2 (ja) * | 2012-02-10 | 2016-04-27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針組立体 |
WO2014140158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 Body part and diaphragm materials for medical devices |
ES2730726T3 (es) * | 2013-09-18 | 2019-11-12 | Alliance Vascular Devices LLC | Dispositivo de infusión médica y métodos de uso |
WO2016052169A1 (ja) * | 2014-09-29 | 2016-04-07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注射針組立体及び薬剤注射装置 |
JP6540092B2 (ja) * | 2014-12-04 | 2019-07-10 |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 医療用針 |
US10500351B2 (en) * | 2016-02-12 | 2019-12-10 | Shawn Michael Michels | Aid for subcutaneous tissue injection and process of effecting the injection with the aid |
TWI846787B (zh) * | 2018-12-25 | 2024-07-01 | 國立大學法人弘前大學 | 藥劑投予裝置及藥劑投予系統 |
-
2019
- 2019-12-25 TW TW108147491A patent/TWI846787B/zh active
- 2019-12-25 EP EP19906483.3A patent/EP3903856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5 AU AU2019414202A patent/AU201941420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25 CA CA3124933A patent/CA31249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5 BR BR112021012467-5A patent/BR112021012467A2/pt unknown
- 2019-12-25 KR KR1020217019245A patent/KR20210107007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12-25 PH PH1/2021/551507A patent/PH12021551507A1/en unknown
- 2019-12-25 WO PCT/JP2019/050883 patent/WO2020138193A1/ja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9-12-25 US US17/418,714 patent/US20220080116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5 JP JP2020557350A patent/JP70327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25 SG SG11202106928PA patent/SG11202106928PA/en unknown
- 2019-12-25 CN CN201980086374.0A patent/CN113226403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26 JP JP2021074513A patent/JP7624168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8-07 JP JP2024131225A patent/JP2024144770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4030728A2 (en) * | 2002-10-07 | 2004-04-15 | Novo Nordisk A/S | Needle insertion device |
JP2010525869A (ja) * | 2007-04-30 | 2010-07-29 | メドトロニック ミニメ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注入媒質送達システム用の針挿入および流体流通接続 |
CN101808685A (zh) * | 2007-07-03 | 2010-08-18 | 优诺医疗有限公司 | 具有双稳平衡状态的插入器 |
CN102596295A (zh) * | 2010-03-10 | 2012-07-18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注射针组装体及药剂注射装置 |
CN105662530A (zh) * | 2010-05-04 | 2016-06-15 | 考里安国际公司 | 微针施加器 |
CN103906541A (zh) * | 2011-07-27 | 2014-07-02 | 欧伯伦医疗创新公司 | 利用真空发生设备及压脉带紧固件促进静脉针插入或套管插入的设备 |
CN104302333A (zh) * | 2012-04-11 | 2015-01-21 | 法玛森斯股份公司 | 皮下针插入机构 |
JP2017099884A (ja) * | 2015-12-01 | 2017-06-08 | ベー・ブラウン・メルズンゲン・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B.Braun Melsungen Aktiengesellschaft | 双安定構造を備える針デバイスおよび関連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138193A1 (ja) | 2020-07-02 |
PH12021551507A1 (en) | 2022-03-07 |
EP3903856A1 (en) | 2021-11-03 |
BR112021012467A2 (pt) | 2021-09-08 |
TWI846787B (zh) | 2024-07-01 |
KR20210107007A (ko) | 2021-08-31 |
JP7624168B2 (ja) | 2025-01-30 |
JP2021112623A (ja) | 2021-08-05 |
CA3124933A1 (en) | 2020-07-02 |
AU2019414202B2 (en) | 2024-02-08 |
TW202031305A (zh) | 2020-09-01 |
US20220080116A1 (en) | 2022-03-17 |
SG11202106928PA (en) | 2021-07-29 |
JP7032745B2 (ja) | 2022-03-09 |
JP2024144770A (ja) | 2024-10-11 |
JPWO2020138193A1 (ja) | 2021-02-18 |
AU2019414202A1 (en) | 2021-08-12 |
CN113226403A (zh) | 2021-08-06 |
EP3903856A4 (en) | 2022-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26403B (zh) | 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 |
JP4509556B2 (ja) | 皮下注入セットを配置するためのインジェクタ器具 | |
US11986626B2 (en) | Infusion set and inserter assembly | |
CA3130724C (en) | Angled inserter for drug infusion | |
JP2019177248A (ja) | 輸液セット | |
EP2531242B1 (en) | Dermal access device | |
US20030109829A1 (en) | Injector device for placing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set | |
JP2009545341A (ja) | カニューレ及び送出デバイス | |
KR102005309B1 (ko) | 카테터 허브 및 역류 방지 카테터 | |
JP2024009056A (ja) | 流体の無菌移送用コネクタ | |
US20230060176A1 (en) | Injection Assembly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20140323989A1 (en) | Wearable infusion device with low profile handle | |
JP6360470B2 (ja) | 液体投与具 | |
RU2802132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ведения лек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репарата | |
RU2299745C2 (ru) | Инжектор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становки комплекта для подкожного вливани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581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