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96160B -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6160B
CN113196160B CN201980002729.3A CN201980002729A CN113196160B CN 113196160 B CN113196160 B CN 113196160B CN 201980002729 A CN201980002729 A CN 201980002729A CN 113196160 B CN113196160 B CN 113196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transistor
color sub
sub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27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6160A (zh
Inventor
牟鑫
刁永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316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79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6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1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6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61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6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39Pixel structures
    • G09G2300/0443Pixel structures with several sub-pixels for the same colour in a pixel, not specifically used to display grad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6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09G2310/061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for resetting or blank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21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having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441Interconnections, e.g. scanning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DINORGANIC ELECTR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10D86/0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 H10D86/4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 H10D86/60Integrated devices formed in or on insulating or conducting substrates, e.g. formed in silicon-on-insulator [SOI] substrates or on stainless steel or glass substrates characterised by multiple TFTs wherein the TFTs are in active matr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0)上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121),且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二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优化阵列基板上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亮度。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自发光、高效率、色彩鲜艳、轻薄省电、可卷曲以及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已经逐步应用于大面积显示、照明以及车载显示等领域。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重复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小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或者绿色子像素。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均与在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时的相应子像素的亮度成正比,且与相应子像素的电流效率成反比。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还与输入到相应子像素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和电源电压之差成反比。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绿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为1:(0.7~1.3):(1.5~2.5)。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为1:1:2。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5/25,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沟道宽长比均为3/3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一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阵列基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制作上述的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以及包括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形成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以及预设电流效率,所述预设亮度为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时,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和所述预设电流效率计算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均与所述预设亮度成正比,且与所述预设电流效率成反比;以及根据所述比值制作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
在一些示例中,获取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包括:获取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光学参数,并根据所述光学参数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所述光学参数包括各颜色子像素形成的白光的预设亮度和预设白平衡坐标以及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重复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所述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像素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大致位于一矩形区域内。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为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为同一条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为同一条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为同一条复位电源信号线。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连接同一像素电路的信号线中,所述扫描信号线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有源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包括各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
在一些示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同一个像素电路中,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另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包括两个栅极,在同一个像素电路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一侧,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一个栅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另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基板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三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屏蔽线。在第一方向上,在一像素电路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遮蔽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位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屏蔽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之间,且所述屏蔽线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且彼此相邻的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的至少之一电连接,所述相邻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以及与所述像素电路在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同层设置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没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屏蔽线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子像素,每列子像素均包括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像素单元组中的两列子像素彼此错开小于一个子像素的节距。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均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各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为六边形,且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一侧;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部分交叠或者没有交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没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部分交叠,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所述屏蔽线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均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没有交叠,且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所述数据线均有交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均有交叠,且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线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且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两个栅极之间的有源半导体层有交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有源半导体层的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电容的第一极、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的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电容的第一极一体形成。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和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排子像素,两排所述子像素中的一排包括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另一排包括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有源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包括各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位于数据线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的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在一些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均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一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二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三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过孔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且所述第三阳极连接过孔位于所述直线远离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没有交叠,且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远离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远离靠近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的阵列基板沿AA线所截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D和图1E分别为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示例中给各颜色子像素输入的数据信号与流过各颜色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饱和电流的仿真曲线图;
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沟道宽长比不同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与饱和电流的曲线图;
图5A-图5C分别为各颜色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与充电率的关系图;
图6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示意性框图;
图7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重复单元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9A-10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各层的示意图;
图10B和图10C分别为沿图10A所示的AA’线和BB’线所截的截面示意图;
图11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像素的排列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由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应用于车载显示领域时,要求车载屏需要具有较高的亮度,例如达到800尼特(nits),甚至1000尼特以上。因此,实现高亮度车载屏的设计尤为重要。在目前的车载显示装置中,由于红光、绿光以及蓝光在白光中的亮度占比不同,且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元件采用的材料不同而导致不同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存在差异,因此,在各颜色子像素包括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为相同的值时,会出现设计高亮度车载屏时出现蓝光亮度不足的现象,从而制约车载屏所能达到的最大亮度。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重复单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每个重复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优化阵列基板上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亮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进行描述。
图1A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阵列基板沿AA线所截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0上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121,且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W1/L1大于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长比W2/L2。也就是,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度为W1,沟道长度为L1,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度为W2,沟道长度为L2,且W1/L1>W2/L2。图1A示意性的示出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长度相同,但沟道宽度不同。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还可以是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度相同,但沟道长度不同,或者第一驱动晶体管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均不同。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优化阵列基板上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亮度。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小于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这里的电流效率指各颜色子像素在单位电流下的发光强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安培,cd/A)。由于不同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存在差异,由此,通过将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置的不同,可以防止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白光处于最高灰阶时,出现第一颜色光亮度不足的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为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为红色子像素或者绿色子像素。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置为大于红色子像素或者绿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防止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白光处于最高灰阶时,出现蓝光亮度不足的现象,从而导致最高灰阶的白光的白平衡色坐标偏移设计值。
上述的白平衡(white balance)指白色的平衡,即显示装置显示的红、绿、蓝三基色混合后形成的白光精确度的一项指标。
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还可以为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还可以为黄色子像素。
例如,图1C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C所示,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三颜色子像素130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131。
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为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为红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为绿色子像素。
例如,红色子像素的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长比可以与绿色子像素的第三驱动晶体管131的沟道宽长比相同,以方便制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显示装置实现高亮度显示时的各颜色光的亮度需求调节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在一些示例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为1:(0.7~1.3):(1.5~2.5),从而可以使显示装置显示白光的亮度为800尼特甚至1000尼特时,不会出现蓝光亮度不足的现象。
在一些示例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可以为1:1:2,以方便实际工艺制作。
在一些示例中,图1D和图1E分别为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示意性平面图。如图1D和图1E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有源层与栅极114重叠的部分为其沟道,该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W1/L1可以为5/25。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驱动晶体管121与栅极124重叠的部分为其沟道,该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长比W2/L2可以为3/30。例如,如图1D所示,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有源层与栅极114的沿X方向延伸的边缘交叠部分的中心点分别为O和O’,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有源层与栅极114重叠部分的中心线C1从O延伸到O’。则上述沟道宽长比中的“长”指中心线C1的长度L1,沟道宽长比中的“宽”指第一驱动晶体管111与栅极114的沿X方向延伸的边缘交叠的部分的尺寸。同理,如图1E所示,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长比中的“长”指其中心线C2的长度L2,沟道宽长比中的“宽”指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有源层与栅极124的沿X方向延伸的边缘交叠的部分的尺寸。
例如,如图1D和图1E所示,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为5/25,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沟道宽长比可以均为3/30。
本公开实施例对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具体沟道宽长比不作限制,只要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满足上述比值范围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阵列基板中各颜色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发光层以及位于有机发光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与驱动晶体管连接,即,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为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阵列基板。
例如,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层112、位于第一有机发光层112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一电极114以及位于第一有机发光层112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二电极113,且第二电极113与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源极和漏极之一连接。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层122、位于第二有机发光层122远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一电极124以及位于第二有机发光层122面向衬底基板100一侧的第二电极123,且第二电极123与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源极和漏极之一连接。图1B所示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可以为公共电极,不同颜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可以为同层同材料制作以节省工艺。
例如,如图1C所示,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中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133与第三驱动晶体管131的源极和漏极之一连接。
例如,如图1B所示,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相邻有机发光层之间的像素限定层101以及位于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之间的平坦层102。
例如,各颜色子像素的第一电极可以为阴极,阴极作为各颜色子像素负向电压的连接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功函数值,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各颜色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可以为阳极,阳极作为各颜色子像素正向电压的连接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以及较高的功函数值,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可以选用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对于包括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子像素,流过有机发光元件的饱和电流I满足如下关系:
I=K1*(W/L)*(Vgs-Vth)2, (1)
上述关系式(1)中,W和L分别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K1与驱动晶体管的沟道迁移率和单位面积沟道电容有关,Vgs以及Vth分别为驱动晶体管的栅源极间电压以及阈值电压,K1为由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的特性决定的系数,例如沟道迁移率等。
上述饱和电流I与子像素的亮度Y以及电流效率E满足如下关系:
I=(Y*S)/E, (2)
由上述关系式(1)和关系式(2)可以得到:
I=(Y*S)/E=K1*(W/L)*(Vgs-Vth)2, (3)
根据关系式(3)可以得到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满足如下关系:
W/L=K2*(Y/E), (4)
K2为涉及K1、(Vgs-Vth)2以及S的系数。由此,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三驱动晶体管均满足上述关系式(4)。
上述关系式(2-4)中,S为阵列基板包括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在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中,S为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本公开实施例中以上述Y为在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时,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
例如,本公开实施例可以Y为在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最高灰阶时,各颜色子像素经过显示屏后用于显示的最大亮度为例进行描述。例如,Y可以为有机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经过显示屏幕后的显示亮度。例如,因包括上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侧通常有圆偏光片,触摸屏等,显示屏幕对白光的整体透过率T一般为0.4左右,不同颜色光的整体透过率会略有不同,为便于计算,本实施例取屏幕对白光、红光、绿光和蓝光的整体透过率均为0.42,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例如,根据上述关系式(4),阵列基板包括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满足如下比例关系式(5):
(W/L)R:(W/L)G:(W/L)B=[K2R*(Y[R]/ER)]:[K2G*(Y[G]/EG)]:[K2B*(Y[B]/EB)]。
例如,若不考虑工艺过程中造成的均一性差异,各颜色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迁移率和单位面积沟道电容均为相同的值。
若考虑Vth补偿,例如对于驱动晶体管而言,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Vgs=Vdata+Vth-Vdd,驱动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为有机发光元件充电,所输出饱和电流I为:
I=K1*(W/L)*(Vgs-Vth)2
=K1*(W/L)*(Vdata+Vth–Vdd-Vth)2
=K1*(W/L)*(Vdata-Vdd)2 (6)
上述Vdata为输入包括驱动晶体管的子像素的数据信号,Vdd为输入驱动晶体管的电源电压。对于每个子像素,在电源电压Vdd不变的情况下,驱动电流I的大小和数据信号Vdata(即显示数据电压)直接相关。当数据信号Vdata等于电源电压Vdd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I为零,也即没有电流流过有机发光元件,此时,包括该有机发光元件的子像素不发光,即显示黑;当数据信号Vdata不等于电源电压Vdd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输出电流I不为零,也即有电流流过有机发光元件,此时,包括该有机发光元件的子像素发光。并且数据信号Vdata与电源电压Vdd的差值越大,则输出电流I越大,相应的子像素显示的灰阶越高,子像素的亮度越大。
考虑到实际工艺中造成的均一性差异,可以在通过关系式(5)和关系式(6)计算得到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沟道宽长比之间的比值后,对该比值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以满足工艺制程。例如,在通过上述比例关系计算得到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沟道宽长比之间的比值为1:0.97:2.03时,可以考虑为了便于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实现,将上述比值调整为1:1:2。
例如,图2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作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获取包括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光学参数,并根据光学参数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
在一些示例中,阵列基板可以包括三种颜色子像素,即蓝色子像素(第一颜色像素)、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发出的蓝光的物体色三刺激值为(X[B],Y[B],Z[B]),绿色子像素发出的绿光的物体色三刺激值为(X[G],Y[G],Z[G]),红色子像素发出的红光的物体色三刺激值为(X[R],Y[R],Z[R]),蓝光、绿光以及红光混合形成的白光的物体色三刺激值为(X[W],Y[W],Z[W])。这里的物体色三刺激值指匹配物体反射色光所需要红、绿、蓝三原色(这里的三原色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色,而是虚构的假想色)的数量,也指物体色的色度值。物体色指眼睛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也就是光被物体反射或透射后的颜色。
例如,上述各颜色子像素的物体色三刺激值X、Y以及Z分别满足:
上述关系式(7)中的Ф(λ)表示波长为λ的光的发射频谱与波长的函数,上述以及/>分别表示光谱三刺激值,又称为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颜色光三刺激值中的Y可以表示待配色色光的亮度在满足显示装置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状态下能够达到的最大亮度。因此,Y[B]、Y[G]、Y[R]以及Y[W]可以分别为白光为白平衡状态下的蓝光、绿光、红光以及白光的最大亮度,该最大亮度也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各颜色光的预设亮度。
例如,各颜色光的色坐标中心值为(x,y,z),且各颜色光的色坐标中心值与物体色三刺激值满足如下关系:
x=X/(X+Y+Z),
y=Y/(X+Y+Z),
z=Z/(X+Y+Z), (8)
根据上述关系式(8)可以得到,x+y+z=1。 (9)
根据上述色坐标与物体色的色度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在获得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后,得到物体色的色度值中三个参量的比例关系。
例如,根据加法混色理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混合形成的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与三种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满足如下关系:
X[W]=X[B]+X[G]+X[R]
Y[W]=Y[B]+Y[G]+Y[R]
Z[W]=Z[B]+Z[G]+Z[R]。 (10)
上式写成矩阵形式为:
上述红光、绿光以及蓝光的最大亮度Y[R]、Y[G]以及Y[B]可用逆矩阵求出:
由此,红光、绿光以及蓝光分别占白光的比例为:Y[R]/Y[W],Y[G]/Y[W],Y[B]/Y[W]
在一些示例中,在设计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之间的比例时,需要考虑该阵列基板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后的光学参数。
在一些示例中,光学参数可以包括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发出的白光的目标亮度(预设亮度,例如可以为经过显示屏以后的最大亮度)、白光的目标白平衡坐标(预设白平衡坐标)以及各颜色子像素的目标色坐标中心值(预设色坐标),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
例如,根据光学参数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包括:根据白光的预设白平衡坐标以及白光的预设亮度得到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X[W],Y[W],Z[W]);根据矩阵关系式(12)以及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可以计算得到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示例中,白光的预设亮度可以设为800尼特,白光的预设白平衡坐标可以为(0.30,0.32)。由于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中的Y为800,根据关系式(8-9)可以得出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为(750,800,950)。
例如,红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685,0.315),绿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252,0.718),蓝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135,0.05)。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取。
根据上述关系式(8-10)以及关系式(12)可得: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以计算得到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即为经过显示屏幕以后的最大亮度),红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184.1尼特,绿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559.1尼特,蓝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56.8尼特。上述计算中的白光的预设亮度800尼特为考虑了包括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整体透过率的最大亮度,因此,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也为考虑了显示屏的整体透过率的最大亮度。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个示例中,白光的预设亮度可以设为800尼特,白光的预设白平衡坐标可以为(0.307,0.321),则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为(765.1,800,927.1)。
例如,红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697,0.303),绿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290,0.68),蓝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132,0.062)。根据上述关系式(8-10)以及关系式(12)可得红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163.2尼特,绿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567.4尼特,蓝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69.4尼特。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个示例中,白光的预设亮度可以设为1000尼特,白光的预设白平衡坐标可以为(0.307,0.321),则白光的物体色的色度值为(956.4,1000,1158.9)。
例如,红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698,0.302),绿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298,0.662),蓝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的中心值可以为(0.137,0.062)。根据上述关系式(8-10)以及关系式(12)可得红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190.4尼特,绿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723.3尼特,蓝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为86.3尼特。
S102:获取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电流效率。
例如,各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可通过光学测试设备和电学测试设备直接测出来。光学测试设备例如可以为分光光度计PR788,电学测试设备例如可以为数字源表Keithley 2400。在设计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对一般显示装置中各颜色子像素测得的电流效率而获取所需的预设电流效率。根据不同颜色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材料的不同,各有机发光元件的预设电流效率也不同。
例如,在上述第一个示例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分别为48cd/A、118cd/A以及7.2cd/A。
例如,以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为0.031981平方米为例,根据上述关系式(3)可得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所需要的电流分别为292毫安、361毫安以及601毫安。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电流时采用的亮度为考虑屏幕整体透过率的亮度,本公开实施例以显示屏的整体透过率为42%,则红色子像素的用于计算电流的亮度为438.3尼特,绿色子像素的用于计算电流的亮度为1331.2尼特,蓝色子像素的用于计算电流的亮度为135.2尼特。
根据上述参数可知,如果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采用相同的沟道宽长比,则需要给蓝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为需要给红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的2.06倍,需要给蓝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为需要给绿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的1.67倍。由此,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可能由于驱动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如此大的电流,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蓝光的亮度不足,进而影响白光的白平衡。
例如,在上述第二个示例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分别为24cd/A、98cd/A以及5.8cd/A。
例如,以包括上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为0.031981平方米为例,根据上述关系式(3)可得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所需要的电流分别为518毫安、441毫安以及911毫安。
根据上述参数可知,如果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采用相同的沟道宽长比,则需要给蓝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分别为需要给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的1.76和2.06倍。由此,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可能由于驱动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如此大的电流,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蓝光的亮度不足,进而影响白光的白平衡。
例如,在上述第三个示例中,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分别为30cd/A、118cd/A以及8cd/A。
例如,以包括上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区的面积为0.031981平方米为例,根据上述关系式(3)可得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所需要的电流分别为483毫安、467毫安以及821毫安。
根据上述参数可知,如果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采用相同的沟道宽长比,则需要给蓝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分别为需要给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提供的电流的1.7和1.76倍。由此,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可能由于驱动能力不足而无法提供如此大的电流,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蓝光的亮度不足,进而影响白光的白平衡。
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将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的比其他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以使得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能够提供蓝色子像素最大亮度或最高灰阶所需要的电流值,从而使得在保证显示装置的白光处于预设的白平衡色坐标状态下,白光的亮度能够达到800尼特或以上。
S103:根据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和预设电流效率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
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电流效率分别为E1和E2,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分别为Y1和Y2,根据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和预设电流效率计算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与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包括:
设定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W1/L1,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W2/L2;
获取输入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预设数据信号Vdata1,输入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数据信号Vdata2,输入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电源电压Vdd;以及
根据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满足的比值关系式(W1/L1):(W2/L2)计算得到比值。
例如,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的预设电流效率分别为EB、ER以及EG,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分别为Y[B]、Y[R]以及Y[B]
例如,根据上述参数以及关系式(5)可以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假设输入各颜色子像素的预设数据信号Vdata均相同且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处于显示装置的最高亮度或最高灰阶时,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满足如下比例关系式(13):
(W/L)R:(W/L)G:(W/L)B=(Y[R]/ER):(Y[G]/EG):(Y[B]/EB)。
将上述第一个示例中的参数代入关系式(13)中可得到:
(W/L)R:(W/L)G:(W/L)B=1:1.24:2.06。
将上述第二个示例中的参数代入关系式(13)中可得到:
(W/L)R:(W/L)G:(W/L)B=1:0.85:1.76。
将上述第三个示例中的参数代入关系式(13)中可得到:
(W/L)R:(W/L)G:(W/L)B=1:0.97:1.7。
实际显示过程中,可以将输入各颜色子像素的数据信号之差设计的较小(例如输入不同颜色子像素的数据信号之差不大于1.5V)以使得各颜色子像素具有大致相同的数据信号范围。
考虑到实际工艺能力的差距,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中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例可设置为1:1:2。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只要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以及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满足如下范围1:(0.7~1.3):(1.5~2.5)即可。
例如,可以根据上述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为5/25,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沟道宽长比均设计为3/30。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实际工艺需求进行调节。例如,可以根据上述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将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为4/25~6.5/25,绿色子像素和红色子像素的沟道宽长比均设计为2.4/30~4/30。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数据电压与驱动各颜色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薄膜晶体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的仿真曲线图。根据上述第二个示例中的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例关系(即(W/L)R:(W/L)G:(W/L)B≈1:1:2),对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进行设置,由此得到了图3所示的仿真曲线图。如图3所示,假设该显示装置有效显示面积为0.031981m2,分辨率为1920*720,在给各颜色子像素输入的预设数据电压均为-2.118V时,流过驱动蓝色子像素11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薄膜晶体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约为666.9纳安,则所有蓝色子像素需要的电流值为666.9*1920*720纳安,即921毫安;流过驱动红色子像素12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薄膜晶体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电流约为322.9纳安,则所有红色子像素需要的电流值为322.9*1920*720纳安,即446毫安;流过驱动绿色子像素13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薄膜晶体管漏极和源极之间电流约为378.3纳安,则所有绿色子像素需要的电流值为378.3*1920*720纳安,即523毫安。该仿真曲线中的结果与第二个示例中各颜色子像素所需的电流的数值大致吻合。由此,通过将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的比其他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以使得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能够提供蓝色子像素最大亮度或最高灰阶所需要的电流值,从而使得在保证白光处于白平衡状态下,白光的亮度能够达到800尼特或以上。
图4为沟道宽长比不同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与漏极和源极之间的电流的曲线图。图4中的不同曲线分别代表不同的沟道宽长比,如图4所示,在沟道宽长比为3/35的驱动晶体管中,该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2.47094V,栅极电压为-5.9V;在沟道宽长比为4/35的驱动晶体管中,该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2.5126V,栅极电压为-5.9V;在沟道宽长比为5/35的驱动晶体管中,该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为-2.4872V,栅极电压为-5.4V。由上述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压和阈值电压的数值可知,通过改变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基本不影响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特性。
图5A-图5C分别为各颜色子像素中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与充电率的关系图。图5A为在红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写入高灰阶(例如255灰阶)、中灰阶(例如128灰阶)和低灰阶(例如32灰阶)对应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不同沟道宽长比的充电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A所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5/35以及4/35时的充电率均大于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3/35时的充电率。同理,图5B为在绿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写入高灰阶(例如255灰阶)、中灰阶(例如128灰阶)和低灰阶(例如32灰阶)对应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不同沟道宽长比的充电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B所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5/35以及4/35时的充电率均大于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3/35时的充电率。图5C为在蓝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写入高灰阶(例如255灰阶)、中灰阶(例如128灰阶)和低灰阶(例如32灰阶)对应的数据信号的情况下,驱动晶体管的不同沟道宽长比的充电率的变化情况。如图5C所示,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5/35以及4/35时的充电率均大于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3/35时的充电率。由此可知,在改变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以满足合适比例关系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增大沟道宽长比(例如增加沟道的宽度)以增加该驱动晶体管的充电率,从而可以减少充电时间。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上述阵列基板。
在一些示例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将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设计的不同,从而能够尽量避免车载显示装置的显示屏显示高亮度画面时出现蓝光亮度不足的现象。
当然,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为车载显示装置,还可以是数码相机、手机、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本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图6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示意性框图,图7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重复单元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例如,如图6-7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1000包括衬底基板100和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沿第一方向(即Y方向)和第二方向(即X方向)排列的多个重复单元1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每个重复单元11包括多个子像素22,例如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各颜色子像素22包括有机发光元件220和像素电路221,像素电路221用于驱动有机发光元件220发光,像素电路221包括驱动电路222。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驱动电路222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驱动电路222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大于第二驱动晶体管121的沟道宽长比。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优化阵列基板上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可以提高包括该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亮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关系与图1A-图1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和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显示基板1000可以应用于显示面板,例如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面板等。显示基板1000可以为阵列基板。
例如,衬底基板100可以为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等合适的基板。
例如,如图7所示,每个重复单元11还包括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三颜色子像素130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131,第三驱动晶体管131的沟道宽长比小于第一驱动晶体管111的沟道宽长比。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以及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之间的关系与图1A-图1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晶体管、第二驱动晶体管以及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之间的关系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7所示,每个重复单元11中,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像素电路依次沿第一方向(Y方向的箭头所指的方向)排列。例如,沿X方向排列的一列子像素为相同颜色的子像素。
例如,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覆盖的区域大致位于一个矩形内(如图10所示的虚线框1101)。需要说明的是,像素电路的有一些信号线包括位于该矩形内的部分以及延伸出该矩形外的部分,因此这里像素电路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主要包括各个晶体管、电容等元件的结构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各个信号线位于该矩形内的部分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例如,每个子像素22的有机发光元件220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一与驱动晶体管电连接,图7-图9E所示的示例以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与驱动晶体管电连接为例进行描述。
例如,如图8所示,像素电路221还包括第一发光控制电路223和第二发光控制电路224。驱动电路222包括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且被配置为对有机发光元件220提供驱动有机发光元件220发光的驱动电流。例如,第一发光控制电路223与驱动电路222的第一端和第一电压端VDD连接,且被配置为实现驱动电路222和第一电压端VDD之间的连接导通或断开,第二发光控制电路224与驱动电路222的第二端和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实现驱动电路222和有机发光元件220之间的连接导通或断开。
例如,如图8所示,像素电路221还包括数据写入电路226、存储电路227、阈值补偿电路228和复位电路229。数据写入电路226与驱动电路222的第一端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在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将数据信号写入存储电路227;存储电路227与驱动电路222的控制端和第一电压端VDD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存储数据信号;阈值补偿电路228与驱动电路222的控制端和第二端电连接,且被配置为对驱动电路222进行阈值补偿;复位电路229与驱动电路222的控制端和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且配置为在复位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对驱动电路222的控制端和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
例如,如图8所示,驱动电路222包括驱动晶体管T1,驱动电路222的控制端包括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驱动电路222的第一端包括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驱动电路222的第二端包括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
例如,如图8所示,数据写入电路226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T2,存储电路227包括电容C,阈值补偿电路228包括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电路223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电路224包括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复位电路229包括第一复位晶体管T6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复位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和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
例如,如图8所示,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二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Vd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电容C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VDD电连接,电容C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扫描信号线Ga2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VDD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有机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源端VSS电连接。
例如,第一电源端VDD和第二电源端VSS之一为高压端,另一个为低压端。例如,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端VDD为电压源以输出恒定的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为正电压;而第二电源端VSS可以为电压源以输出恒定的第二电压,第二电压为负电压等。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电源端VSS可以接地。
例如,如图8所示,扫描信号和补偿控制信号可以相同,即,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可以电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例如第一扫描信号线Ga1,以接收相同的信号(例如,扫描信号),此时,显示基板1000可以不设置第二扫描信号线Ga2,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又例如,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也可以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信号线,即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一扫描信号线Ga1,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二扫描信号线Ga2,而第一扫描信号线Ga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a2传输的信号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信号和补偿控制信号也可以不相同,从而使得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和阈值补偿晶体管T3可以被分开单独控制,增加控制像素电路的灵活性。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可以相同,即,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可以电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例如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以接收相同的信号(例如,第一发光控制信号),此时,显示基板1000可以不设置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又例如,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也可以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信号线,即,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传输的信号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为不同类型的晶体管,例如,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为P型晶体管,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为N型晶体管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也可以不相同,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和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可以相同,即,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可以电连接到同一条信号线,例如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以接收相同的信号(例如,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此时,显示基板1000可以不设置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减少信号线的数量。又例如,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也可以分别电连接至不同的信号线,即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电连接到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而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和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传输的信号相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和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也可以不相同。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可以与扫描信号相同,即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可以电连接到第一扫描信号线Ga1以接收扫描信号作为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
例如,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源极分别连接到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和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和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可以为直流参考电压端,以输出恒定的直流参考电压。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和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可以相同,例如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到同一复位电源端。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和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可以为高压端,也可以为低压端,只要其能够提供第一复位信号和第二复位信号以对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和发光元件220的第一电极进行复位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像素电路中的驱动电路222、数据写入电路226、存储电路227、阈值补偿电路228和复位电路229仅为示意性的,驱动电路222、数据写入电路226、存储电路227、阈值补偿电路228和复位电路229等电路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按照晶体管的特性,晶体管可以分为N型晶体管和P型晶体管,为了清楚起见,本公开的实施例以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例如,P型MOS晶体管)为例详细阐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等均可以为P型晶体管。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晶体管不限于P型晶体管,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N型晶体管(例如,N型MOS晶体管)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晶体管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或其他特性相同的开关器件,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或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等。晶体管的源极、漏极在结构上可以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在物理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区分晶体管,除作为控制极的栅极,直接描述了其中一极为第一极,另一极为第二极,所以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根据需要是可以互换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子像素的像素电路除了可以为图8所示的7T1C(即七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结构之外,还可以为包括其他数量的晶体管的结构,如7T2C结构、6T1C结构、6T2C结构或者9T2C结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9A-10A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各层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9A-10A描述像素电路中的各个电路在背板上的位置关系,图9A-10A所示的示例以一个重复单元11的像素电路221为例,且以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包括的像素电路的各晶体管的位置进行示意,其他颜色子像素中像素电路包括的部件与第一颜色子像素包括的的各晶体管的位置大致相同。如图9A所示,该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像素电路221包括图8所示的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电容C。
图9A-10A还示出了电连接到各个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121的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第二扫描信号线Ga2、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第一复位电源端Vinit1的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第二复位电源端Vinit2的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2、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数据线Vd、第一电源端VDD的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屏蔽线344。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彼此电连接,且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和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彼此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9A至9E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扫描信号线Ga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Ga2为同一条信号线,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和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2为同一条信号线,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和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Rst2为同一条信号线,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EM2为同一条信号线,但不限于此。
例如,图9A示出了该显示基板中像素电路的有源半导体层310。有源半导体层310可采用半导体材料图案化形成。有源半导体层310可用于制作上述的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有源层。有源半导体层310包括各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即第三颜色子像素中示出的源极区域s和漏极区域d),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有源层可以包括一体形成的低温多晶硅层,其中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可以通过掺杂等进行导体化实现各结构的电连接。也就是每个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半导体层为由p-硅形成的整体图案,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包括掺杂区图案(即源极区域s和漏极区域d)和有源层图案,不同晶体管的有源层之间由掺杂结构隔开。
例如,沿第一方向排列的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有源半导体层没有连接关系,彼此断开。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相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有源半导体层可以为一体设置,也可以彼此断开。
例如,有源半导体层310可采用非晶硅、多晶硅、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等制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可为掺杂有n型杂质或p型杂质的区域。
例如,像素电路的栅极金属层可以包括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在上述的有源半导体层310上形成有栅极绝缘层(如图10B和图10C所示),用于保护上述的有源半导体层310。图9B示出了该显示基板包括的第一导电层320,第一导电层320设置在栅极绝缘层上,从而与有源半导体层310绝缘。第一导电层320可以包括电容C的第二极CC2、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以及驱动晶体管T1、数据写入晶体管T2、阈值补偿晶体管T3、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第一复位晶体管T6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
例如,如图9B所示,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可以为第一扫描信号线Ga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部分;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可以为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第一部分,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可以为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第二部分;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为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第一部分,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为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第二部分;阈值补偿晶体管T3可为双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一个栅极可为第一扫描信号线Ga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部分,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二个栅极可为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突出的突出部P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部分。如图8和9B所示,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可为电容C的第二极CC2。
需要说明的是,图9A中的各虚线矩形框示出了第一导电层320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交叠的各个部分。
例如,如图9B所示,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沿第二方向X排布。第一扫描信号线Ga1位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之间。
例如,在第二方向X上,电容C的第二极CC2(即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位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之间。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突出的突出部P位于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的远离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
例如,如图9A所示,在第二方向X上,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栅极、第一复位晶体管T6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均位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一侧,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均位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二侧。例如,图9A-10A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在第二方向X上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例如,如图9A-10A所示,在XY面内,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一侧可以为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上侧,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二侧可以为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下侧。所述下侧,例如显示基板的用于绑定IC的一侧为显示基板的下侧,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下侧,为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更靠近IC的一侧。所述上侧为下侧的相对侧,例如为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更远离IC的一侧。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A-10A所示,在第一方向Y上,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栅极和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栅极均位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三侧,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第一个栅极、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栅极和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栅极均位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四侧。例如,图9A-10A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三侧和第四侧为在第一方向Y上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彼此相对的两侧。例如,如图9A-10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三侧可以为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左侧,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四侧可以为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右侧。所述左侧和右侧,例如在同一像素电路中,数据线在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左侧,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在数据线右侧。
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导电层320上形成有第一绝缘层(如图10B和图10C所示),用于保护上述的第一导电层320。图9C示出了该像素电路的第二导电层330,第二导电层330包括电容C的第一极CC1、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以及遮光部S。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与电容C的第一极CC1一体形成。电容C的第一极CC1与电容C的第二极CC2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电容C。
例如,在上述的第二导电层330上形成有第二绝缘层(如图10B和图10C所示),用于保护上述的第二导电层330。图9D示出了该像素电路的源漏极金属层340,源漏极金属层340包括数据线Vd、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以及屏蔽线344。上述数据线Vd、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以及屏蔽线344均沿X方向延伸。屏蔽线344与数据线Vd同层同材料设置,使得屏蔽线可与数据线在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同时形成,避免为了制作屏蔽线而增加额外的构图工艺,从而简化了显示基板的制作流程,节约了制作成本。
例如,源漏极金属层34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341、第二连接部342和第三连接部343。图9D还示出了多个过孔的示例性位置,源漏金属层340通过所示的多个过孔与位于该源漏金属层340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多个膜层连接。如图9D所示,不同填充的过孔表示源漏金属层340通过其连接至不同膜层。例如,白色填充的过孔表示源漏金属层340通过其连接至图9A所示的有源半导体层310,黑点填充的过孔表示有漏金属层340通过其连接至图9C所示的第二导电层,各个过孔所在的具体膜层以及具体连接关系在后续图10A所示的图中将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在上述的源漏极金属层340上形成有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如图10B和图10C所示),用于保护上述的源漏极金属层340。各个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可设置在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图9E示出了该像素电路的第三导电层350,第三导电层350包括第四连接部353以及沿X方向和Y方向交叉分布的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图9E还示出了多个过孔351和354的示例性位置,第三导电层350通过所示的多个过孔351和354与源漏金属层340连接。
图10A为上述的有源半导体层310、第一导电层320、第二导电层330、源漏极金属层340以及第三导电层350的层叠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9A-10A所示,数据线Vd通过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1)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的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源极区域相连。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通过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2)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对应的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T4的源极区域相连。
如图9A-10A所示,第一连接部341的一端通过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4)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对应的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漏极区域相连,第一连接部34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5)与第一导电层320中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即电容C的第二极CC2)相连。第二连接部342的一端通过第二绝缘层中的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6)与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相连,第二连接部342的另一端通过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7)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的第二复位晶体管T7的漏极区域相连。第三连接部343通过栅极绝缘层、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52)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结构上可以是相同的,所以其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结构上可以是没有区别的,因此根据需要二者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如图9A-10A所示,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通过位于第二导电层330和源漏金属层340之间的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832)与第二导电层330中的电容C的第一极CC1相连。
例如,如图9A-10A所示,屏蔽线344沿X方向延伸,且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驱动晶体管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屏蔽线能够减小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数据线上传输的信号对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减小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的影响,减弱串扰问题。
例如,如图9A-10A所示,屏蔽线344通过第二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例如过孔332)与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相连,除了使得屏蔽线具有固定电位之外,还使得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上传输的初始化信号的电压更稳定,从而更有利于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性能。
例如,如图9A-10A所示,屏蔽线344分别与沿Y方向延伸的两条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耦接以使屏蔽线344具有固定电位,且这两条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分别位于屏蔽线344沿X方向的两侧。例如,这两条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分别与第n行像素电路和第n+1行像素电路对应。
例如,同一列屏蔽线344可以为一整条屏蔽线,该整条屏蔽线包括多个位于相邻两条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之间的子部分,且每一子部分分别位于该列的每个像素电路区域内。
例如,除了将屏蔽线344与复位电源信号线耦接外,还可以将屏蔽线344与第一电源信号线耦接,使得屏蔽线344具有与第一电源信号线传输的电源信号相同的固定电位。
例如,屏蔽线34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阈值补偿晶体管T3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Vd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使得屏蔽线344能够减小由于数据线上传输的信号变化对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而减小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和数据信号线Vd(n+1)之间的耦合的影响,解决垂直串扰的问题,使得显示基板在用于显示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例如,屏蔽线34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34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屏蔽线34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驱动晶体管T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之间。
上述设置方式很好的降低了数据线与阈值补偿晶体管之间产生的第一串扰,以及数据线与第一连接部之间产生的第二串扰,从而降低了由于上述第一串扰和第二串扰导致的对驱动晶体管产生的间接串扰。另外,上述设置方式还降低了数据线与驱动晶体管之间产生的直接串扰,从而更好的保证了显示基板的工作性能。
例如,屏蔽线344不仅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屏蔽线344还可以仅与对应于第n行像素电路的复位电源信号线耦接,或者仅与对应于第n+1行像素电路的复位电源信号线耦接。而且,屏蔽线344在X方向的延伸长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例如,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遮光部S1,遮光部S1与屏蔽线344异层设置,且遮光部S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屏蔽线344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屏蔽线344通过第二绝缘层中的过孔331与第二导电层330中的遮光部S1相连,使遮光部S1具有固定电位,从而更好的减小了阈值补偿晶体管T3与其附近的其他导电图形之间的耦合作用,使得显示基板的工作性能更稳定。
例如,遮光部S1与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两个栅极之间的有源半导体层310有交叠以防止两个栅极之间的有源半导体层310被光照而改变特性,例如防止该部分有源半导体层的电压发生变化,以防止产生串扰。
本示例示意性的示出遮光部与屏蔽线相连,但不限于此,两者也可以不连接。
例如,如图9A-10A所示,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通过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中的至少一个过孔351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相连,第四连接部353通过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中的过孔354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
例如,第三绝缘层可以为钝化层,第四绝缘层可以为第一平坦层,第三绝缘层位于第四绝缘层与衬底基板之间。第四绝缘层可以为有机层,且有机层的厚度较钝化层等无机层厚。
例如,过孔351和过孔354均为嵌套过孔,即过孔351包括第三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和第四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第三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与第四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的位置相对,且第四绝缘层中的第二过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绝缘层中的第一过孔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例如,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呈网格状分布,其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和沿Y方向延伸的部分。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大致重合或者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图10A以二者投影大致重合为例进行示意),且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电连接可以降低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的电压降,从而改善显示器件的均一性。
例如,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可以与源漏金属层采用相同的材料。
为了清楚的示意各个过孔,图10A没有示意过孔与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如图9A-10A所示,本公开一示例以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中的像素电路包括的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同为例,例如,以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四连接部353均与各子像素包括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有交叠为例。而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例如红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353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没有交叠,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四连接部353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分别位于沿Y方向延伸的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的两侧。例如,如图9D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三连接部343均为块状结构,而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第三连接部343为沿X方向延伸的条状部,该条状部的一端用于与后续形成的第四连接部353相连,条状部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以使第四连接部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则后续形成的各颜色子像素的阳极会通过过孔与相应的第四连接部353连接以实现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
本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各颜色子像素中的第四连接部的位置根据有机发光元件的排列规律以及发光区域的位置而定。
例如,图10B为沿图10A中的AA’线所截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A和10B所示,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有源半导体层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例如为漏极T5d)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栅极绝缘层103,栅极绝缘层103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104,第一绝缘层104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105,第二绝缘层105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43。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三连接部343通过栅极绝缘层103、第一绝缘层104以及第二绝缘层105的过孔352与有源半导体层310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T5d相连。第三连接部343与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均有交叠。第三连接部343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三绝缘层106和第四绝缘层107,第四绝缘层107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接部353以及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与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有交叠。第四连接部353通过位于第三绝缘层106和第四绝缘层107中的嵌套过孔354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进而实现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相连。
例如,如图10B所示,数据线Vd通过栅极绝缘层103、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二绝缘层105中的过孔381与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源极T2s相连;第一连接部341的一端通过栅极绝缘层103、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二绝缘层中105的过孔384与阈值补偿晶体管T3的漏极T3d相连,第一连接部34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绝缘层104和第二绝缘层105中的过孔385与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即电容C的第二极CC2)相连;驱动晶体管T1的沟道T1c位于其栅极面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且与过孔385没有交叠,驱动晶体管T1的源极T1d与其栅极以及电容C的第一极CC1均有交叠。
例如,图10C为沿图10A中的BB’线所截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A-10C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中的第四连接部353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其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T5d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没有交叠,而第一颜色子像素130中的第四连接部353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其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T5d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有交叠。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中,第三连接部343与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和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均没有交叠。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中,驱动晶体管T1的沟道T1c位于其栅极面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且与过孔385有交叠。由此可以看出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度大于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沟道宽度。
例如,如图9A-10A所示,在第二方向X上,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和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均位于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栅极的第一侧,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位于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T1的第二侧。
例如,第一扫描信号线Ga1、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Rst1、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和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Init1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数据线Vd沿第二方向X延伸。
例如,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线在显示基板上网格化布线。也就是说,在整个显示基板上,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VDD2呈网格状排列,从而第一电源端VDD的信号线的电阻较小、压降较低,进而可以提高第一电源端VDD提供的电源电压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像素电路中的驱动电路、第一发光控制电路、第二发光控制电路、数据写入电路、存储电路、阈值补偿电路和复位电路等的位置排布关系不限于图9A-10A所示的示例,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可以具体设置驱动电路、第一发光控制电路、第二发光控制电路、数据写入电路、存储电路、阈值补偿电路和复位电路的位置。
图11A为本实施例的一示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本示例的阵列基板中的各颜色子像素包括的像素电路为图10A所示的像素电路。例如,如图9A-11A所示,第三电源信号线VDD3远离第一电源信号线VDD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五绝缘层(未示出)。例如,第五绝缘层可以为第二平坦层,其材料可以与第四绝缘层(即第一平坦层)的材料相同,例如有机材料。
例如,如图9A-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113(即阳极)通过第五绝缘层的过孔(未示出)与第四连接部353相连,从而实现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同理,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133(即阳极)通过第五绝缘层的过孔(未示出)与第四连接部353相连,从而实现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123(即阳极)通过第五绝缘层的过孔与第四连接部353相连,进而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以实现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相连。
例如,如图11A所示,各颜色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均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且各颜色子像素的主体电极的形状均为六边形。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113包括第一主体电极1131和第一连接电极1132,第一主体电极1131和第一连接电极1132可以为一体结构,且第一连接电极1132通过连接孔1133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进而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以实现与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相连。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电极123包括第二主体电极1231和第二连接电极1232,第二主体电极1231和第二连接电极1232可以为一体结构,且第二连接电极1232通过连接孔1233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进而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以实现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相连。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二电极133包括第三主体电极1331和第三连接电极1332,第三主体电极1331和第三连接电极1332可以为一体结构,且第三连接电极1332通过连接孔1333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进而与第三连接部343相连以实现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相连。
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连接电极1132,在Y方向上位于第一主体电极1131中心远离该子像素像素电路的数据线的一侧,且在X方向上位于第一主体电极1131中心远离该子像素像素电路的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连接电极1132和第一主体电极1131在X方向排布,第一连接电极1132位于第一主体电极1131的右下角。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连接电极1232,在Y方向上位于第二主体电极1231中心远离该子像素像素电路数据线的一侧,且在X方向上位于第二主体电极1231中心靠近该子像素像素电路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连接电极1232和第二主体电极1231在X方向排布,第二连接电极1232位于第一主体电极1231的右下角。例如,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连接电极1332与第三主体电极1331在Y方向排布,第三连接电极1332位于第三主体电极1331的右侧,即靠近该子像素像素电路靠近屏蔽线的一侧。
例如,相邻子像素之间还设置有像素限定层(如图1B所示的像素限定层101),像素限定层包括用于限定各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区的开口。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应的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例如,各颜色子像素还包括有机发光层(如图1B所示的有机发光层112或122),有机发光层位于第二电极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各颜色子像素的第二电极与有机发光层在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处接触,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定义了子像素发光区的形状。例如,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例如,阳极)可以设置在像素限定层的下方,像素限定层包括用于限定子像素的开口,该开口露出第二电极的一部分,当有机发光层形成在上述像素限定层中的开口中时,有机发光层与第二电极接触,从而这部分能够驱动有机发光层进行发光。
例如,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相应的有机发光层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即有机发光层覆盖了像素限定层的开口。例如,有机发光层的面积大于对应的像素限定层开口的面积,即有机发光层除位于像素限定层开口内部的部分,至少还包括覆盖像素限定层的实体结构上的部分,通常在像素限定层开口的各个边界处的像素限定层的实体结构上均覆盖有机发光层。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有机发光层图案的描述,是基于例如FMM工艺形成的图案化的各个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层,除了FMM制作工艺,也有一些有机发光层是采用open mask工艺在整个显示区形成整体的膜层,其形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是连续的,所以必然有位于像素限定层开口内的部分和位于像素限定层实体结构上的部分。
图11B为图11A所示的像素的排列结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各颜色子像素的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的形状为六边形。多个子像素可以划分为沿X方向和Y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组10。每个像素单元组10包括沿Y方向排列的两列子像素,每列子像素均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130。沿X方向,各像素单元组10中的两列子像素彼此错开小于一个子像素的节距,例如,各像素单元组10中的两列子像素彼此错开约半个子像素的节距。例如,相邻两个子像素彼此相对的边大致平行。例如,相邻列中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排列顺序相同。例如,在例如X(列)方向上,第一颜色子像素位于相邻列中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之间,第二颜色子像素位于相邻列中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之间,第三颜色子像素位于相邻列中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之间。
例如,在一个像素单元组10中,第一列中的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与第二列中与所述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相邻的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和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单元,可以实现一个像素点显示。在一个像素单元组10中,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第一个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列子像素和第二列子像素与第二个像素单元中的第一列和第二列对调,如第一个像素单元中第一颜色子像素位于第一列,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位于第二列,第二个像素单元中第一颜色子像素位于第二列,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位于第一列。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每一像素单元均包括位于一列中的一个蓝色子像素以及位于相邻列中与该蓝色子像素相邻的一个红色子像素和一个绿色子像素。
例如,一个蓝色子像素的发光区的面积大于一个红色子像素或一个绿色子像素的发光区的面积。例如,一个蓝色子像素的阳极面积大于一个红色子像素或一个绿色子像素的阳极面积。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阳极的主体电极的形状大致为正六边形,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阳极的主体电极的形状为非正六边形,且包括两个对称轴,其在X方向的对称轴的尺寸大于Y方向的对称轴的尺寸。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113的第一主体电极1131覆盖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驱动晶体管,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电极123的第二主体电极1231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驱动晶体管基本没有交叠或者有部分交叠,第三颜色子像130的第二电极133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驱动晶体管没有交叠。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例如蓝色子像素)的第一主体电极1131与扫描线和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例如红色子像素)的第二主体电极1231与扫描线和复位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例如绿色子像素)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与发光控制信号线、下一行像素电路的复位控制信号线以及下一行像素电路的复位电源信号线有交叠。例如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例如绿色子像素)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与下一行与其相邻的第一颜色子像素(例如蓝色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区域有交叠。
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主体电极1131与相邻的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驱动晶体管的部分交叠,且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主体电极1131与其像素电路中的数据线、屏蔽线以及相邻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的数据线均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主体电极1231与其像素电路中的数据线没有交叠,且与其像素电路中的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相邻的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数据线均有交叠。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与其像素电路中的数据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均有交叠,且与相邻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一电源信号线有交叠。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主体电极1131靠近下一行复位控制信号线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132;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主体电极1231靠近下一行复位控制信号线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1232;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靠近其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一侧设置有与其连接的第三连接电极1332。
例如,如图11A所示,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连接电极1132与其像素电路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连接电极1232与其像素电路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没有交叠,而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主体电极1331有交叠。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连接电极1332与其像素电路中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有交叠。
图12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示例中的阵列基板中的各颜色子像素包括的像素电路与图10所示的像素电路不同之处在于,本示例中的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三连接部与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三连接部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均相同。并且,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中,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353连接至第三连接部343的连接过孔354位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的远离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而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中,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353连接至第三连接部343的连接过孔354位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的靠近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例如,可以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电极123的第二连接电极1232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的第二阳极连接过孔1233位于过孔354的靠近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二电极133的第三连接电极1332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的第三阳极连接过孔1333位于过孔354的靠近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113的第一连接电极1132连接至第四连接部353的第一阳极连接过孔1133位于过孔354的远离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以使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与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防止两者交叠或者靠近引起不良。
例如,如图12所示,第二颜色子像素120(例如为红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例如为绿色子像素)在Y方向交替排列,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相邻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10(例如为蓝色子像素)也在Y方向排列,且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构成的子像素排与第一颜色子像素110构成的子像素排在X方向交替分布。例如,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面积大于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面积,且大于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面积。例如,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面积大于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面积。例如,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Y方向的尺寸大于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在Y方向的尺寸,且大于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Y方向的尺寸。例如,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Y方向的尺寸不超出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与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Y方向的跨度,即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分别在沿Y方向的直线上投影,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投影位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的投影的最远的两点之间。例如,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大致相等,且与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第二电极的主体电极在X方向的尺寸的比值为0.8~1.2。例如,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均位于朝向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主体电极的一侧。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二电极的连接电极位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构成的子像素排和第一颜色子像素110构成的子像素排之间,且更靠近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第二电极的远离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第二电极的一侧。
例如,在Y方向排列的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中,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阳极连接过孔1233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阳极连接过孔1333位于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相邻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阳极连接过孔1133位于该直线远离第一扫描线Ga1的一侧。例如,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阳极连接过孔1133与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连接过孔354大致位于同一条沿Y方向延伸的直线上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第二阳极连接过孔1233与第三颜色子像素130的第三阳极连接过孔1333与各自的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有交叠,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第一阳极连接过孔1133位于其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远离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的一侧。
例如,如图12所示,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与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T5的漏极区域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12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与第三颜色子像素的第四连接部的形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均相同。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353沿X方向的长度大于另外两种颜色子像素的第四连接353部沿X方向的长度。第一颜色子像素110的像素电路中的第四连接部353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有交叠,而另外两种颜色子像素的第四连接353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EM1没有交叠。
例如,如图12所示,本示例中的显示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一个所述像素单元1包括一个第一颜色子像素110和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颜色子像素120和一个第三颜色子像素130。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示例中,附图中示意性示出了各个子像素的第二电极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于各个子像素,实际发光区域由像素限定层开口限定。例如,像素限定层为网格状结构,覆盖各个子像素的第二电极(例如为阳极)的边缘,并且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每个开口暴露一个子像素的第二电极的部分,发光层至少形成在所述多个开口内,在发光层远离衬底基板一侧还形成有第一电极(例如为阴极),对应各个子像素对应的开口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驱动发光层发光。例如,每个子像素的像素限定层开口在衬底基板的投影位于该子像素的第二电极在衬底基板的投影内,所以各个子像素的排布与像素限定层开口的排布、第二电极的排布位置是一一对应的。例如,各个颜色子像素第二电极排布位置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图11A和图12所示,除此之外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像素排布。例如,各个子像素的像素电路在X方向和Y方向阵列排布为多行和多列,每个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结构除驱动晶体管的尺寸以及连接电极结构外可以大致相同,例如数据线,电源线、电容电极等。例如,沿Y方向,各个子像素的像素电路按照第一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的顺序依次排列,沿X方向,各排子像素的像素电路重复排列。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的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42)

1.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重复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小于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电流效率;
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或者绿色子像素;
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均包括延伸方向不同的至少两部分,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尺寸不同;或者,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至少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子部且所述两个第一子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至少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子部且所述两个第二子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均与在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时的相应子像素的亮度成正比,且与相应子像素的电流效率成反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还与输入到相应子像素的数据信号的电压和电源电压之差成反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绿色子像素,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为1:(0.7~1.3):(1.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红色子像素、所述绿色子像素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大致为1: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蓝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为5/25,所述绿色子像素和所述红色子像素的沟道宽长比均为3/30。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以及位于所述发光层两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一与所述驱动晶体管连接。
8.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10.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包括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以及包括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
其中,形成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亮度以及预设电流效率,其中,所述预设亮度为各颜色子像素满足混合形成的白光处于白平衡时,各颜色子像素的亮度;
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和所述预设电流效率计算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的比值,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均与所述预设亮度成正比,且与所述预设电流效率成反比;以及
根据所述比值制作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和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作方法,其中,获取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包括:
获取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装置的光学参数,并根据所述光学参数计算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预设亮度,
其中,所述光学参数包括各颜色子像素形成的白光的预设亮度和预设白平衡坐标以及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预设色坐标。
12.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重复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每个所述重复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以及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每个所述重复单元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像素电路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大致位于一矩形区域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
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信号线为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为同一条扫描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复位控制信号线为同一条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电源信号线为同一条复位电源信号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连接同一像素电路的信号线中,所述扫描信号线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有源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包括各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在同一个像素电路中,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一侧,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另一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包括两个栅极,在同一个像素电路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一侧,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一个栅极、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均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的另一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基板,包括:
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的第三电源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
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屏蔽线,
其中,在第一方向上,在一像素电路中,所述驱动晶体管位于所述遮蔽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位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屏蔽线位于相邻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之间,且所述屏蔽线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且彼此相邻的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的至少之一电连接,所述相邻两条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为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以及与所述像素电路在第二方向相邻的一像素电路中的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
与所述第三电源信号线同层设置的第四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没有交叠。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分别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两侧;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位于所述驱动晶体管与所述屏蔽线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组,每个所述像素单元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两列子像素,每列子像素均包括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各所述像素单元组中的两列子像素彼此错开小于一个子像素的节距。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均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各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的形状为六边形,且所述连接电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远离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一侧;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的一侧;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位于所述主体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的一侧。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覆盖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部分交叠或者没有交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没有交叠。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扫描线和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有交叠;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晶体管的部分交叠,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所述屏蔽线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均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没有交叠,且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和相邻的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所述数据线均有交叠;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主体电极与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均有交叠,且与相邻的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有交叠。
3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屏蔽线面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遮光部,
其中,所述遮光部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屏蔽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且所述遮光部与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两个栅极之间的有源半导体层有交叠。
36.根据权利要求24-2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有源半导体层的第二导电层,且所述第二导电层位于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与所述第一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所述电容的第一极、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电连接的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与所述电容的第一极一体形成。
37.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以及第三颜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和驱动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像素电路,
所述像素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二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包括第三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大于所述第二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和所述第三驱动晶体管的沟道宽长比;
每个所述像素单元中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排子像素,两排所述子像素中的一排包括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另一排包括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和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以及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第二极被配置为与数据线电连接以接收数据信号,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扫描信号;
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扫描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补偿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复位信号,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子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复位信号,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子复位控制信号;
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一发光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驱动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被配置为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电连接以接收第二发光控制信号。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有源半导体层,所述有源半导体层包括各子像素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且同一像素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有源层图案和掺杂区图案一体设置;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所述扫描信号线、所述复位控制信号线、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栅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
各颜色子像素的像素电路还包括:
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
位于数据线远离所述第一导电层一侧的所述第四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的第二极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复位电源信号线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被配置为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各颜色子像素的所述有机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均包括主体电极和连接电极,
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一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二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连接电极通过第三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阳极连接过孔与所述第二阳极连接过孔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且所述第三阳极连接过孔位于所述直线远离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的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有交叠,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没有交叠,且位于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远离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侧。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远离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所述第二颜色子像素和所述第三颜色子像素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的过孔位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远离靠近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的一侧。
CN201980002729.3A 2019-11-29 2019-11-29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Active CN113196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31629.6A CN113327947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22129 WO2021102972A1 (zh) 2019-11-29 2019-11-29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1629.6A Division CN113327947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6160A CN113196160A (zh) 2021-07-30
CN113196160B true CN113196160B (zh) 2023-12-01

Family

ID=7612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2729.3A Active CN113196160B (zh) 2019-11-29 2019-11-29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CN202110631629.6A Active CN113327947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2080003063.6A Active CN113196498B (zh) 2019-11-29 2020-11-27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31629.6A Active CN113327947B (zh) 2019-11-29 2019-11-29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02080003063.6A Active CN113196498B (zh) 2019-11-29 2020-11-27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12069893B2 (zh)
EP (3) EP4089740A1 (zh)
JP (4) JP7472124B2 (zh)
KR (2) KR20220106914A (zh)
CN (3) CN113196160B (zh)
AU (1) AU2020390354B2 (zh)
BR (1) BR112021012271A2 (zh)
MX (1) MX2021007830A (zh)
RU (1) RU2765235C1 (zh)
WO (2) WO20211029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2972A1 (zh) 2019-11-29 2021-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CN113924651A (zh) * 2020-03-19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1184306A1 (zh) 2020-03-19 2021-09-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462282B2 (en) * 2020-04-01 2022-10-0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memory structure
US12101972B2 (en) * 2020-12-15 2024-09-2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410279A (zh) * 2021-06-24 2021-09-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5835696A (zh) * 2021-06-25 2023-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745248B (zh) * 2021-08-23 2023-10-10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12057458B2 (en) 2021-08-23 2024-08-06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725273B (zh) * 2021-08-31 2024-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参数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3707704B (zh) * 2021-09-02 2024-10-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25274B (zh) * 2021-09-03 2024-12-10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45254B (zh) * 2021-09-07 2024-11-22 厦门天马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793856B (zh) * 2021-09-13 2024-05-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71427B (zh) * 2021-09-14 2023-06-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EP4318451A4 (en) * 2021-09-14 2024-12-1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SCREEN 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38902B (zh) * 2021-09-23 2024-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240072087A (ko) * 2021-09-23 2024-05-23 보에 테크놀로지 그룹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WO2023050273A1 (zh) 2021-09-30 2023-04-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686411A (zh) * 2021-10-14 2023-09-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3237B (zh) * 2021-11-12 2024-01-1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14038423B (zh) 2021-12-09 2023-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43288B (zh) * 2022-05-18 2024-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25841A1 (zh) * 2022-05-24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15835730B (zh) * 2022-05-31 2023-09-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3230915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99369B (zh) * 2022-06-08 2023-08-04 滁州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114999364A (zh) * 2022-06-22 2022-09-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像素电路
CN115240585B (zh) * 2022-06-27 2023-07-1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14937436A (zh) * 2022-06-30 2022-08-23 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46474B (zh) * 2022-06-30 2024-07-12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驱动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02118B (zh) * 2022-07-29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5376452B (zh) * 2022-09-21 2023-09-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662295A (zh) * 2022-10-31 2023-01-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采集模组和装置
CN115938284B (zh) * 2022-11-11 2024-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113163A1 (zh) * 2022-11-29 2024-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513564A1 (en) * 2022-12-22 2025-02-26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324328A1 (en) * 2023-03-24 2024-09-2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0996B (en) * 1999-10-04 2002-06-11 Sanyo Electric Co Color display device
KR20050017857A (ko) * 2003-08-11 2005-02-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100542034B1 (ko) * 2002-11-27 2006-01-11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십자형 셀 구조를 갖는 교류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CN1917015A (zh) * 2005-08-16 2007-02-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865763A (zh) * 2015-06-12 2015-08-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
CN105609049A (zh) * 2015-12-31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阵列基板、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272293A (zh) * 2017-08-21 2017-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91818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8022550A (zh) * 2016-11-01 2018-05-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8173203U (zh) * 2018-05-29 2018-11-30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271546U (zh) * 2018-05-14 2018-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272930A (zh) * 2018-11-23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0251B (en) * 1999-09-24 2003-07-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KR100570781B1 (ko) 2004-08-26 2006-04-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와 그 표시 패널 및 구동 방법
KR101366162B1 (ko) * 2007-03-20 2014-02-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1960371B (zh) * 2008-02-27 2012-10-03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单元、以及电视接收机
JP4538767B2 (ja) * 2008-03-25 2010-09-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ならびに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薄膜トランジスタ基板
JP4614106B2 (ja) 2008-06-18 2011-01-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自発光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3928476A (zh) 2008-10-03 2014-07-1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63816B1 (ko) 2011-10-18 2021-06-1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KR102013893B1 (ko) * 2012-08-20 2019-08-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96051B1 (ko) 2013-03-27 2020-04-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44314B1 (ko) * 2013-05-09 2019-1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24025B1 (ko) * 2013-12-23 2020-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372084B2 (ja) * 2014-01-22 2018-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85361B1 (ko) * 2014-04-04 2020-1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소 및 상기 화소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TWI552320B (zh) 2014-08-18 2016-10-0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低色偏之顯示面板
CN104377229B (zh) * 2014-09-30 2017-07-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US9847051B2 (en) 2014-11-04 2017-12-19 Apple Inc.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minimized subpixel crosstalk
US9954113B2 (en) 2015-02-09 2018-04-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Transistor including oxide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the transis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transistor
KR102316533B1 (ko) * 2015-02-24 2021-10-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표시 장치
JP6683503B2 (ja) * 2015-03-03 2020-04-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KR102372774B1 (ko) 2015-03-26 2022-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70031313A (ko) 2015-09-10 2017-03-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28296B1 (ko) 2015-11-18 2023-05-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109696B2 (en) * 2015-12-29 2018-10-23 Nlt Technologies,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KR102486877B1 (ko) 2016-04-28 2023-01-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59544B1 (ko) * 2016-07-01 2023-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56883B1 (ko) 2016-08-23 2023-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213644B2 (ja) 2016-09-15 2017-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80040185A (ko) 2016-10-11 2018-04-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US10426370B2 (en) 2016-11-26 2019-10-01 Limbitless Solutions, Inc. Electromyographic controlled vehicles and chairs
CN108155208B (zh) * 2016-12-06 2020-09-01 郑百乔 显示设备
KR102667721B1 (ko) 2016-12-26 2024-05-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80080741A (ko) 2017-01-04 2018-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19065B1 (ko) * 2017-03-02 2023-04-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6906B1 (ko) 2017-05-11 2022-04-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940978B (zh) * 2017-05-15 2019-10-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480458B1 (ko) 2017-06-05 2022-12-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935055B2 (ja) * 2017-07-21 2021-09-15 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Oled表示装置、その回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422557A (zh) 2017-08-11 2017-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gbw液晶面板
KR102532307B1 (ko) 2017-11-02 2023-05-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7785407B (zh) * 2017-11-14 2021-08-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70749A (zh) * 2018-03-07 2018-08-3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94547B (zh) * 2018-05-02 2021-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190126963A (ko) * 2018-05-02 2019-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630733B (zh) 2018-05-07 2020-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
CN208335702U (zh) * 2018-05-14 2019-01-04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695371B (zh) * 2018-05-22 2020-11-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360828B (zh) * 2018-09-27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179791B (zh) 2018-11-12 2021-04-1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360851B (zh) 2018-11-30 2021-03-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一种显示装置
CN110114885B (zh) 2019-03-29 2023-0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9935622B (zh) 2019-03-29 2021-06-0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211975B (zh) 2019-06-27 2022-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265458B (zh) * 2019-06-27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6796B (zh) 2019-06-27 2023-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US11355069B2 (en) 2019-07-03 2022-06-07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636809B2 (en) 2019-11-29 2023-04-25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102972A1 (zh) 2019-11-29 2021-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90996B (en) * 1999-10-04 2002-06-11 Sanyo Electric Co Color display device
KR100542034B1 (ko) * 2002-11-27 2006-01-11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십자형 셀 구조를 갖는 교류형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50017857A (ko) * 2003-08-11 2005-02-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CN1917015A (zh) * 2005-08-16 2007-02-2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显示器
CN104865763A (zh) * 2015-06-12 2015-08-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
CN105609049A (zh) * 2015-12-31 2016-05-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阵列基板、电路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022550A (zh) * 2016-11-01 2018-05-1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272293A (zh) * 2017-08-21 2017-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91818A (zh) * 2017-12-07 2018-05-0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208271546U (zh) * 2018-05-14 2018-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8173203U (zh) * 2018-05-29 2018-11-30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2930A (zh) * 2018-11-23 2019-01-2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512123A (ja) 2023-03-24
WO2021104428A1 (zh) 2021-06-03
JP2024074976A (ja) 2024-05-31
EP4067987A1 (en) 2022-10-05
EP4089740A1 (en) 2022-11-16
CN113196498B (zh) 2022-12-09
AU2020390354A1 (en) 2021-07-15
CN113327947A (zh) 2021-08-31
EP4067987A4 (en) 2022-11-30
CN113196498A (zh) 2021-07-30
RU2765235C1 (ru) 2022-01-26
KR20210068330A (ko) 2021-06-09
US20220140039A1 (en) 2022-05-05
CN113196160A (zh) 2021-07-30
BR112021012271A2 (pt) 2022-06-21
JP2023040143A (ja) 2023-03-22
EP4068380A1 (en) 2022-10-05
JP7472124B2 (ja) 2024-04-22
JP2023504942A (ja) 2023-02-08
MX2021007830A (es) 2021-08-11
US11974465B2 (en) 2024-04-30
JP7659989B2 (ja) 2025-04-10
WO2021102972A1 (zh) 2021-06-03
US11296171B2 (en) 2022-04-05
US20230292552A1 (en) 2023-09-14
JP7651038B2 (ja) 2025-03-25
US20210376026A1 (en) 2021-12-02
AU2020390354B2 (en) 2022-08-18
US11653530B2 (en) 2023-05-16
US12069893B2 (en) 2024-08-20
EP4068380A4 (en) 2023-01-11
US20220399417A1 (en) 2022-12-15
CN113327947B (zh) 2024-11-12
KR102498173B1 (ko) 2023-02-09
KR20220106914A (ko) 202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6160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显示基板
US2023027470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6991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212230037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12371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2127454B2 (en) Display substrate including common initialization voltage signal lin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835699A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104186B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KR20220098407A (ko)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
WO2023001205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