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173194B -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73194B
CN113173194B CN202110417018.1A CN202110417018A CN113173194B CN 113173194 B CN113173194 B CN 113173194B CN 202110417018 A CN202110417018 A CN 202110417018A CN 113173194 B CN113173194 B CN 113173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transmission
protective cover
box body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7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73194A (zh
Inventor
田倩倩
王广超
黄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RRC Brake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70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73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73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7/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1G7/14Safety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包括箱体、防护盖、驱动机构、传动机构,箱体罩设于车钩的外部;箱体的前端面为开口;防护盖活动设置于箱体的开口处;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箱体内;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防护盖相接;其中,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防护盖运动,实现防护盖的打开或关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置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车钩作为铁路车辆的关键部件之一,承担了列车间的连挂功能,通过紧密的连接,减小列车间的纵向冲动,保证了乘客乘坐列车的舒适性。
但是,由于车辆经常在泥水、冰和雨水等恶劣工况下运行时,所以会导致车钩的结构件被锈蚀、卡滞、结冰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车钩的连挂功能,缩短车钩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护车钩,现有技术中设计了防尘罩或防护盖,但是其防护范围较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钩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置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罩设于车钩的外部;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为开口;
防护盖,所述防护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开口处;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防护盖运动,实现防护盖的打开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滑道;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其另一端插入所述滑道内;
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且在所述导向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防护盖沿滑道的轨迹运动,实现所述防护盖的打开与关闭。
优选的,还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件相接;在所述防护盖打开或关闭时,所述气弹簧处于伸出状态且顶推所述第一传动件形成锁定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
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相接;
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第三分部,所述第三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其中,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防护盖的相接点与所述第三分部与所述防护盖的相接点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铰接且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同一侧端面上,且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长度与所述箱体的尺寸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能够带动所述防护盖转动至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方,实现所述防护盖的完全打开。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设置于箱体内;
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相接,且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转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
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水平设置,且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相接;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臂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个侧端面上,且两个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转动臂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端;
所述转动轴为两个,且每个转动轴的一端与其相对应的转动臂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传动件相接。
优选的,所述箱体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端面上,且由所述箱体的底端延伸至箱体的顶端;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端面上;
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且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车钩固定相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应设置,在所述防护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限位件相接,限制第一传动件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其包括箱体、防护盖、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箱体的结构与车钩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箱体能够完全罩设于车钩的外部;同时,在箱体上活动设置了防护盖,防护盖与传动机构相接,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接,由此,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防护盖打开或关闭,从而保证了车钩能够正常的进行连挂或解钩。由此,通过采用以上装置,在保证车钩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车钩进行了整体的防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置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防护盖处于打开状态的车钩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防护盖处于打开状态的车钩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防护盖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钩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防护盖处于关闭状态的车钩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车钩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本实施例中车钩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2;
以上各图中:1、箱体;11、顶板;12、侧板;13、底板;2、防护盖;3、传动机构;31、第一传动件;32、第二传动件;321、第一分部;322、第二分部;323、第三分部;33、导向件;34、滑道;4、驱动机构;41、驱动件;42、转动连接件;421、连接臂;422、转动臂;423、转动轴;5、支撑架;51、第一支撑件;52、第二支撑件;53、第三支撑件;54、第四支撑板;6、气弹簧;7、限位件;8、车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第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车钩防护装置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其包括箱体、防护盖、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其中箱体的结构与车钩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箱体能够完全罩设于车钩的外部;同时,在箱体上滑动设置了防护盖,防护盖与传动机构相接,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相接,由此,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机构能够带动防护盖打开或关闭,从而保证了车钩能够正常的进行连挂或解钩。由此,通过采用以上装置,在保证车钩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车钩进行了整体的防护,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置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包括,
箱体1,所述箱体1罩设于车钩8的外部;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为开口;
防护盖2,所述防护盖2活动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开口处;
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
传动机构3,所述传动机构3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2相接;
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使得传动机构3能够带动防护盖2运动,实现防护盖2的打开或关闭。
如图1至图6所示,车钩防护装包括箱体1、防护盖2、传动机构3、驱动机构4。
具体地说,箱体1的结构与车钩8的结构相配合,使得车钩8能够完全被箱体1罩住。本实施例中,箱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3、侧板12,通过顶板11、底板13、侧板12之间的相互连接围成所述箱体1。同时,箱体1的前端面为开口,保证了车钩8能够正常的进行连挂或解钩。
进一步,箱体1的开口处活动设置有防护盖2,通过设置此防护盖2使得箱体1能够完全闭合,对车钩8进行防护。具体地说,防护盖2的结构与开口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防护盖2关闭时,能够将开口完全覆盖,从而使得箱体1能够形成闭合结构,进而对车钩8起到更加有效的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箱体1还包括支撑架5,通过设置此支撑架5使得箱体1能够更加稳固。具体的,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撑件51、第二支撑件52、第三支撑件53。
第一支撑件51固定设置于箱体1的侧端面上,且由箱体1的底端延伸至箱体1的顶端;第二支撑件52与第一支撑件51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于箱体1的另一侧端面上;第三支撑件53位于第一支撑件51和第二支撑件52之间,第三支撑件5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51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件52相接。具体地说,第一支撑件51包括第一固定杆511、第二固定杆512和第一支撑板513,第一固定杆511水平固定于箱体1的顶端,第二固定杆512与第一固定杆511相对设置,即第二固定杆512水平固定于箱体1的底端,第一支撑板513竖直设置于第一固定杆511与第二固定杆512之间,即第一支撑板51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511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512相接。第二支撑件52包括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和第二支撑板。第三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相对设置,即第三固定件水平设置于箱体1的顶端,第四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相对设置,即第四固定件水平设置于箱体1的底端,第二支撑板竖直设置于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即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杆相接,其另一端与第四固定杆相接。第三支撑件53位于箱体1的下部,且第三支撑件53位于第一支撑件51和第二支撑件52之间,第三支撑件53的一端与车钩固定相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第三支撑件53用于放置驱动机构4。
进一步,支撑架5还包括第三支撑板54,第三支撑板54水平设置于箱体1内,且第三支撑板5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513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相接。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顶板11、底板13、侧板12与支撑架5连接,从而使得箱体1更加的稳固,即延长了车钩防护装的使用寿命。
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传动件31、第二传动件32、导向件33。第一传动件31与驱动机构4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第二传动件32的一端与第一传动件31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防护盖2相接,且第二传动件32上设置有滑道34。导向件33的一端固定于箱体1上,其另一端插入滑道34内,其中在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传动件31带动第二传动件32运动,且在导向件33的作用下,使得第二传动件32带动防护盖2运动,实现防护盖2的打开与关闭。即,在第一传动件31的带动作用下,使得第二传动件32能够沿着滑道34及导向件33的导向方向进行转动,从而限定了防护盖2的运动轨迹。同时,在防护盖2关闭时,导向件33移动至滑道34的末端时,此时导向件33无法继续运动,此时防护杆刚好运动至预设至位置,由此采用次此结构还能够对防护盖2的关闭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防护盖2能够实现精准关闭。
具体地说,第一传动件31与第二传动件32之间相铰接,且位于箱体1同一侧端面上,即第一传动件31和第二传动件32均位于侧板12的外侧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31优选为杆状结构,第二传动件32的长度与箱体1的尺寸相配合,使得第二传动件32能够带动防护盖2转动至箱体1的顶端面上方,实现防护盖2的完全打开。换言之,本实施例中将防护盖2与第二传动件32进行配合设计,使得第二传动件32在竖直状态时,其顶部高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使得防护盖2能够转动至箱体1顶部的上方且处于水平状态,此时防护盖2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由此使得车钩8能够顺利的伸出与缩回。
进一步,第二传动件32包括第一分部321、第二分部322、第三分部323。第一分部321与第一传动件31转动相接,第二分部322与第一分部321相接,其另一端与防护盖2相接,第三分部323的一端与第一分部321相接,其另一端与防护盖2相接。其中,所述第二分部322与防护盖2的相接点与第三分部323与防护盖2的相接点之间存在间距。同时,滑道34设置于第一分部321上,且滑道34沿着第一分部32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从而使得第二传动件32带动防护盖2沿着设定的轨迹进行转动,实现防护盖2的打开与关闭。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件32优选为Y型结构,即第二分部322和第三分部323与第一分部321相交与一点,同时第二分部322和第三分部323与防护盖2相交于不同的点,由此使得第二传动件32与防护盖2之间能够更加稳固的连接在一起,使得传动机构3能够更加稳定的带动防护盖2进行转动。
同时,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优选为两个,其分别对称设置于箱体1的两个侧端面上,即箱体1的两个侧板12上均设置有一个传动机构3;且两个传动机构3分别与驱动机构4相连接,从而在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使得防护盖2随着两个传动机构3的进行转动,从而使得防护盖2能够稳定的进行打开与关闭。
进一步,为了使得防护盖2能够处于稳定的打开或关闭的状态,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气弹簧6。具体地说,气弹簧6的一端与第一传动件31相接,其另一端与导向件33相接,在防护盖2处于完全打开或完全关闭状态时,气弹簧6处于伸出状态且顶推第一传动件31形成锁定状态。由此,通过设置此结构,能够使得防护盖2稳定的处于相应的位置处,从而避免了防护盖2随意转动而给车钩8连挂或解钩时带来不便。
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件41和转动连接件42。驱动件41固定设置于箱体1内,转动连接件42的一端与驱动件4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传动机构3相接,且在驱动件41的作用下,使得转动连接件42能够带动传动机构3运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优选为气缸,且气缸设置于第三支撑件53上。转动连接件42包括连接臂421、转动臂422和转动轴423。连接臂421水平设置,且与驱动件41的动力输出端相接;转动臂422的一端与连接臂421相接;转动轴423水平设置,且转动轴423的一端与转动臂422相接,其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31相接。
进一步,本实施例中转动臂422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连接臂421的两端,转动轴423为两个,且每个转动轴423的一端与其相对应的转动臂422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传动件31相接。换言之,转动臂422包括第一转动臂422和第二转动臂422,第一转动臂422设置于连接臂421的一端,第二转动臂422设置于连接臂421的另一端。转动轴423包括第一转动轴423和第二转动轴423,第一转动轴42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臂422相接,其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传动件31相接,第二转动轴423的一端与第二转动臂422相接,其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传动件31相接。由此,在防护盖2需要打开或关闭时,对气缸后端或前端进行通风,然后气缸内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连接臂421与活塞杆相接,从而使得转动臂422推动转动轴423旋转,转动轴423带动第一传动件31旋转,第一传动件31带动第二传动件32沿滑道34轨迹运动,从而实现防护盖2稳定的打开或关闭。
同时,为了使得防护盖2能够准确的打开至预设位置,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限位件7,限位件7与第一传动件31相对应设置。在防护盖2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传动件31与限位件7相接,从而防止了第一传动件31继续转动,使得防护盖2位于预设位置处。具体地说,限位件7包括限位块和限位螺栓,限位块设置于箱体1的侧板12上,且限位块上设置有螺纹孔,限位螺栓拧入螺纹孔内,从而使得限位螺栓与限位块相连接构成限位件7。当防护盖2转动至预设位置,即防护盖2水平位于箱体1的顶端上方时,第一传动件31的底端部与限位螺栓相接,从而限制了第一传动件31继续转动,由此使得防护盖2准确的位于预设位置处。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防护盖2能够在驱动机构4及传动机构3的配合作用下,实现打开与关闭。同时,通过设置导向件33与滑道34对防护盖2的转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防护盖2能够更加准确的转动至相应的位置,并且此结构可对防护盖2关闭位置进行限位,从而使得防护盖2能够准确且稳定的处于关闭状态。进一步,箱体1的侧板12上还设置有限位件7,通过设置此限位件7限制了第一传动件31继续转动,从而对防护盖2的打开位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防护盖2准确的位于预设打开位置。由此,在以上结构的作用下,使得防护盖2能够被准确且稳定的打开与关闭,从而使得车钩8能够无障碍的进行伸出与缩回;同时,箱体1完全罩于车钩8的外部,能够有效的对车钩8起到防护作用。并且,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防护结构,防护范围较大,可覆盖车钩8连挂系统、电气连接器等主要连挂部件,使得防护效果大大提升。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当防护盖2需要打开时,气缸后端通风,活塞杆伸出,从而使得转动臂422推动转动轴423旋转,转动轴423带动第一传动件31顺时针旋转,第一传动件31带动第二传动件32沿滑道34轨迹运动,从而完成防护盖2的打开。当第一传动件31旋转接触到限位件7时到达限制位置,然后气弹簧6伸出,顶推第一传动件31形成锁定状态,从而使得防护盖2能够稳定的处于打开的状态。
防护盖2需要关闭时,气缸前端通风,活塞杆缩回,从而使得转动臂422带动转动轴423旋转,转动轴423带动第一传动件31逆时针旋转,第一传动件31带动第二传动件32沿滑道34轨迹运动,从而完成防护盖2的关闭。当导向件33与滑道34的末端相接触时,第二传动件32的转动无法继续运动,即第二传动件32到达限制位置,然后气弹簧6伸出,顶推第一传动件31形成锁定状态,从而使得防护盖2能够稳定的处于关闭的状态。
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车钩8能够正常出入防护装置且稳定的实现连挂与解钩的前提下,能够较大范围的对车钩8起到防护作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钩防护装防护范围小而导致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Claims (9)

1.一种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罩设于车钩的外部;所述箱体的前端面为开口;
防护盖,所述防护盖活动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开口处;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且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滑道;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箱体上,其另一端插入所述滑道内;
其中,在所述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运动,且在所述导向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带动所述防护盖沿滑道的轨迹运动,实现所述防护盖的打开与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件相接;在所述防护盖打开或关闭时,所述气弹簧处于伸出状态且顶推所述第一传动件形成锁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
第一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相接;
第二分部,所述第二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第三分部,所述第三分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防护盖相接;
其中,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防护盖的相接点与所述第三分部与所述防护盖的相接点之间存在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铰接且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同一侧端面上,且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长度与所述箱体的尺寸相配合,使得所述第二传动件能够带动所述防护盖转动至所述箱体的顶端面上方,实现所述防护盖的完全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设置于箱体内;
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传动机构相接,且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转动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传动机构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
连接臂,所述连接臂水平设置,且与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相接;
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臂相接;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且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臂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传动机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两个侧端面上,且两个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接;
所述转动臂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臂的两端;
所述转动轴为两个,且每个转动轴的一端与其相对应的转动臂相连接,其另一端与其相对应的第一传动件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端面上,且由所述箱体的底端延伸至箱体的顶端;
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另一侧端面上;
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且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与车钩固定相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钩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相对应设置,在所述防护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限位件相接,限制第一传动件转动。
CN202110417018.1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Active CN113173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018.1A CN113173194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018.1A CN113173194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94A CN113173194A (zh) 2021-07-27
CN113173194B true CN113173194B (zh) 2022-07-08

Family

ID=7692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7018.1A Active CN113173194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73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9667B (zh) * 2022-06-28 2024-01-19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自带导向的电气车钩翻盖机构及车钩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0861A1 (en) * 2001-06-15 2002-12-15 London Machinery Inc. Flip chute safety and assist mechanism
CN1556761A (zh) * 2002-04-04 2004-12-22 ����˹���ֻ�ɳ�ұ����������Ϲ�˾ 车钩钩头盖
EP1894808A2 (de) * 2006-08-29 2008-03-05 Schwab Verkehrstechnik AG Kupplungskopf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202147689U (zh) * 2011-07-28 2012-02-22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105313916A (zh) * 2015-10-22 2016-02-10 晋西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铁路客车用车钩自动连接装置
CN109846377A (zh) * 2019-03-13 2019-06-07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面板运动机构
CN209159713U (zh) * 2018-09-27 2019-07-26 沈阳兴华华亿轨道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及动车车头
CN110219539A (zh) * 2019-06-10 2019-09-10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铰链结构以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CN111184376A (zh) * 2020-02-28 2020-05-22 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一种地震救生床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0861A1 (en) * 2001-06-15 2002-12-15 London Machinery Inc. Flip chute safety and assist mechanism
CN1556761A (zh) * 2002-04-04 2004-12-22 ����˹���ֻ�ɳ�ұ����������Ϲ�˾ 车钩钩头盖
EP1894808A2 (de) * 2006-08-29 2008-03-05 Schwab Verkehrstechnik AG Kupplungskopf für Schienenfahrzeuge
CN202147689U (zh) * 2011-07-28 2012-02-22 青岛威奥轨道装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CN105313916A (zh) * 2015-10-22 2016-02-10 晋西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铁路客车用车钩自动连接装置
CN209159713U (zh) * 2018-09-27 2019-07-26 沈阳兴华华亿轨道交通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车钩及动车车头
CN109846377A (zh) * 2019-03-13 2019-06-07 青岛海尔智慧厨房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面板运动机构
CN110219539A (zh) * 2019-06-10 2019-09-10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罩铰链结构以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CN111184376A (zh) * 2020-02-28 2020-05-22 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 一种地震救生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73194A (zh) 2021-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2480C1 (ru) Открывающий/закрывающий механизм, оснащенный устройством самоблокировки
CN113173194B (zh) 一种车钩防护装置
CA2459743C (en) Cover for coupling head
EP3981665B1 (en) Cushioning apparatus, coupler cushioning apparatus, and railway train
CN112706799A (zh) 一种变截面跨座式单轨道岔
CN112874547B (zh)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KR101234750B1 (ko) 차량 진입 차단 장치
CN205417204U (zh) 一种气动式下部三轨受流器
WO2024045380A1 (zh) 受流器升降装置
CN220560396U (zh) 流槽盖翻盖装置
CN209176611U (zh) 一种摄像头保护结构
CN113715857B (zh) 轨道车辆用的前端开闭机构
CN211455981U (zh) 一种下压式自动接地装置
CN109703581B (zh) 导流罩开闭机构及导流罩
CN21050268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前端开闭机构
CN210618268U (zh) 一种用于桥梁检测车的伸缩驱动装置及桥梁检测车
CN210680446U (zh) 一种充电桩
CN115230770B (zh) 新型动车组用前端开闭机构及动车组
CN220451665U (zh) 制剂车间带警示的门驱动装置
JP4796171B2 (ja) 電気連結器
CN220948000U (zh) 双传动轴大开度阻车器
CN222522652U (zh) 一种电气车钩推送机构及列车
CN219643571U (zh) 一种电缆分支箱
CN222496222U (zh) 一种特种车辆辅助装载系统
CN214889252U (zh) 一种改进型消火栓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31, Ruichang Road, North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Applicant befor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