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53879B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53879B CN113153879B CN202110221762.4A CN202110221762A CN113153879B CN 113153879 B CN113153879 B CN 113153879B CN 202110221762 A CN202110221762 A CN 202110221762A CN 113153879 B CN113153879 B CN 1131538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tooth
- slot
- bolt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372 Plexigla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72720 Medialuna californ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39 Spr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9 cor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1 hard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1/00—Means for preventing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a pin, spigot, shaft or the like and a member surrounding it; Stud-and-socket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1/0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 F16B21/08—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 F16B21/086—Releasable fastening devices with snap-action in which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s a resilient part the shank of the stud, pin or spigot having elevations, ribs, fins or prongs intended for deformation or tilting predominantly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inser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2/00—Jointing of furniture or the like, e.g. hidden from exterior
- F16B12/10—Jointing of furniture or the like, e.g. hidden from exterior using pegs, bolts, tenons, clamps, clips, or the lik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2/00—Jointing of furniture or the like, e.g. hidden from exterior
- F16B12/10—Jointing of furniture or the like, e.g. hidden from exterior using pegs, bolts, tenons, clamps, clips, or the like
- F16B2012/106—Connection bolts for connection fit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锁紧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及锁紧件,第二连接件开设有供锁紧件穿过的穿接通道,穿接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齿部,锁紧件设有至少两组第二齿部;各组第一齿部具有多个沿穿接通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齿体,各组第二齿部具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齿体;锁紧件沿预定方向插设于穿接通道内,且多个第一齿体分别与多个第二齿体配合咬合以限制锁紧件朝预定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其中,至少包括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或至少包括两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本发明能够提高锁紧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锁紧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特别用于连接家具构件或机器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家具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于家具的连接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隐形连接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隐形连接件用于组装家具后,可以将连接孔位隐藏,使得家具外观几乎没有孔位痕迹,更加自然美观。同时隐形连接件的安装也快捷方便。
目前市面上的隐形连接件种类繁多,常见的如乐扣、木得易、及拉米诺等,其中,拉米诺隐形连接件的结构主要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675256B公开的制造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连接的连接机构和方法,又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5051382B公开的连接装置,又如中国专利号为CN105940172B公开的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装置和方法等,拉米诺隐形连接件克服了专利号为DE19604243C2的配件的半配件在装入构件时必须借助于自攻式的突出棱边进入保持槽存在消耗力气较大,且在如硬木的硬材料情况下,自攻式的楔入极其困难;同时该自动式的楔入不能应用在例如普勒克西玻璃(Plexiglas)的其它材料或者金属材料等问题,使用较为便捷且通用性强。
目前可拆卸式的拉米诺隐形连接件是通过保持件完成保持位置与松开位置之间的运动,但该保持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较为麻烦,同时该保持件的锁紧效果欠佳,使用过程中存在松动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紧效果更好的锁紧结构,有效避免连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提高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本发明的目的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锁紧结构的连接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紧结构,包括第二连接件及锁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供所述锁紧件穿过的穿接通道,所述穿接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齿部,所述锁紧件设有至少两组第二齿部;
各组所述第一齿部具有多个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齿体,各组所述第二齿部具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齿体;所述锁紧件沿预定方向插设于所述穿接通道内,且多个所述第一齿体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齿体配合咬合以限制所述锁紧件朝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
其中,至少包括两组所述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或至少包括两组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部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二齿部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齿部与两组所述第二齿部一一对应;两组所述第二齿部关于所述锁紧件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在插入所述穿接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穿接通道的进口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部配合导向的第二倾斜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穿接通道的出口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嵌入槽。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的结构与所述穿接通道的结构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的横截面呈方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锁紧结构、第一连接件及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插接槽,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将所述锁紧件锁紧在所述插接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槽孔,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内并与所述锁紧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体滑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盲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第一槽孔在沿所述插接槽的开口一侧设有窗口,该窗口与所述插接槽的开口连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上面所述的锁紧结构、第一连接件及栓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容纳所述栓件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插接槽,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锁紧件开设有供所述栓件插入的第二槽孔;
当外力驱动所述栓件移动或转动时,所述栓件能够从所述第二槽孔内移出,以使所述锁紧件能够从所述插接槽内拔出。
所述栓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内,所述第二槽孔为贯穿所述锁紧件两侧的第二通孔,所述栓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栓件具有磁性。
进一步地,所述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槽孔内设有与所述栓件配合连接的内螺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栓件设有齿条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部件,所述齿轮部件与所述齿条部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栓件从所述第二通孔内移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如上面所述的锁紧结构及第一连接件;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体化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且各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位于移动间隙的位置不同,通过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之间相对错位形成相对约束,能够减少至少一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的移动间隙,以使其中一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更加紧密地与第二齿体相互咬合,大大提高锁紧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锁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构件和第一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锁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设有一个弹性体,且锁紧件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齿部;
图6是图5的拆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设有一个弹性体,且锁紧件的一侧设有第二齿部;
图8是图7的拆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设有两个弹性体;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锁紧件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具有第二通孔;
图14是本发明的锁紧件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具有第二盲孔;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锁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为圆柱体;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为方柱体;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为圆柱体,且该栓件设有齿条部;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为方柱体,且该栓件设有齿条部;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的一端端部呈锥体状,且该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
图23是图2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的一端端部呈锥体状,且该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
图25是图24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包括第一自攻块、以及具有磁性的第一动力块,第一自攻块与锁紧件连接;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包括第一自攻块、以及具有磁性的第一动力块,第一自攻块与锁紧件分开;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包括第二自攻块、具有磁性的连接块、以及第二动力块,第二自攻块与锁紧件连接;
图2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连接装置的栓件具有尖角部并在第一槽孔内转动;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
图3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锁紧件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具有第二通孔;
图3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锁紧件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具有第二盲孔;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锁紧件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具有锥形孔;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旋转的磁体驱动栓件转动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旋转的磁体驱动栓件转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锁紧件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形成一体化结构;
图40是图39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弹性体穿过锁紧件,且锁紧件的两组第二齿部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
图42是图4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中栓件穿过锁紧件,且锁紧件的两组第二齿部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
图44是图4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4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弹性体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包括一种第一弹性部件;
图4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弹性体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包括另一种第一弹性部件;
图47是图4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8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弹性体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呈波浪状的弹性凸条;
图4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栓件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包括一种第一弹性部件;
图5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栓件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包括另一种第一弹性部件;
图51是图50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52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连接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栓件穿过锁紧件,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且该第一弹性固定部呈波浪状的弹性凸条;
图53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连接装置的一种爆炸示意图,图中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穿孔、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穿孔;
图54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连接装置的另一种爆炸示意图,图中第一连接件设有第一穿孔、第二连接件设有第二穿孔;
图55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构件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构件设有第二连接孔;
图中,
1-第一连接件、11-插接槽、12-第一槽孔、121-窗口、122-支撑部、123-插接口、13-卡块、14-弹性板、141-倒勾部、15-第一穿孔、16-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7-第一弹性固定部、171-第一弧形定位部、172-第一弹性部件、18-齿轮部件;
2-第二连接件、21-穿接通道、211-第一齿部、212-第二倾斜部、213-进口、214-出口、23-卡槽、24-接纳槽、25-第二穿孔、26-第二连接件的表面、27-第二弹性固定部、271-第二弧形定位部、272-第二弹性部件、28-嵌入槽;
3-锁紧件、31-第二通孔、32-第二盲孔、33-第二齿部、34-第一倾斜部、35-锥形孔;
4-弹性体;
5-栓件、51-齿条部、52-尖角部、53-连接部、53-第一自攻块、531-第一伸出臂、54-第一动力块、541-第二伸出臂、55-第二自攻块、56-连接块、57-第二动力块、58-弹簧;
6-旋转的磁体;
10-第一构件、101-第一弧形槽、101a-第一连接孔、101b-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c-第一弧形槽的底壁、101d-缺口、102-第一连接面;
20-第二构件、201-第二弧形槽、201a-第二连接孔、201b-第二弧形槽的内侧壁、202-第二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发明示例性地将呈板状的第一构件10和呈板状的第二构件20作为连接对象,用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的图2-11所示的一种实施方式。
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材质可以为木质,也可以为其它材料,如金属或塑料或玻璃或合成材料。此外,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两者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参考图1-2,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连接状态中,形成第一构件10的第一连接面102、及第二构件20的第二连接面202,其中第一连接面102和第二连接面202相贴合,同时通过机械加工的方式在第一连接面102上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01、第二连接面202上开设有第二弧形槽201。进一步地,参考图3-11、15-33,根据第一弧形槽101和第二弧形槽201的结构及尺寸,将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设置成半月形状,以使第一连接件1可沿第一弧形槽的弧形底壁101c滑入、第二连接件2可沿第二弧形槽的弧形底壁滑入,同时第一连接件1可全部容置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第二连接件2可全部容置在第二弧形槽201内,接着通过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连接,以使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通过第一连接面102与第二连接面202贴合接触完成连接。
实施例1
参考图3-11,为了实现上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连接装置还包括锁紧件3及弹性体4;弹性体4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第一连接件1上设有插接槽11,锁紧件3的一端插设于插接槽11内,并通过弹性体4的弹性作用力将锁紧件3锁紧在插接槽11内,锁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
其中,本申请并不限制锁紧件3、插接槽11及弹性体4的具体数量,可以理解为,锁紧件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插接槽11的数量与锁紧件3的数量适配相同;弹性体4的数量与锁紧件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多于或少于锁紧件3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应选择若干锁紧件3、插接槽11及弹性体4,以控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及弹性体4对锁紧件3的弹性作用力。通常情况下,锁紧件3的数量越多,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越强;弹性体4数量越多,弹性体4对锁紧件3的弹性作用力就越强。
同时插接槽11的可以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表面中部,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表面边缘。插接槽11用于限制锁紧件3的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或前后摆动,起限位作用。
弹性体4由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高分子材料或金属弹簧钢,同时本发明实施例1并不限制弹性体4的具体结构或尺寸,如弹性体4可以为条状或方框状等、弹性体4的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或不规则形状等。
基于上述结构,当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时,锁紧件3可以对弹性体4发生弹性形变,或者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体4对锁紧件3产生一个压缩预紧力,该压缩预紧力将锁紧件3锁紧在插接槽11内;或者,当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后,弹性体4利用自身的弹性形变,对锁紧件3产生一个拉伸预紧力,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拔出,进而将锁紧件3锁紧在插接槽11内。进一步地,当第一连接件1或第二连接件2受到外部作用力以使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相对分开时,当外力作用力大于弹性体4的弹性作用力(即压缩预紧力或拉伸预紧力)时,锁紧件3即可从插接槽11内拔出,将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拆分,并在拆分过程中无需借助额外工具,拆卸方便快捷,提高装配及拆卸效率。
下面,本发明实施例1对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实现弹性体4与第一连接件1相连,参考图4-9,本发明实施例1在第一连接件1上设有第一槽孔12,弹性体4可嵌装在第一槽孔12内并与锁紧件3接触,第一槽孔12对弹性体4形成一个固定空间,防止弹性体4在第一连接件1上发生位移,以使弹性体4可拆卸安装在第一连接件1上。
为了方便弹性体4安装至第一槽孔12内,参考图4-11,第一槽孔12的至少一侧贯穿于第一连接件1的侧壁以形成有供弹性体4插入的插接口123。同时,当弹性体4安装至第一槽孔12后,为了防止弹性体4从插接口123拔出,第一槽孔12内设有限制弹性体4从插接口123移出的塞体,该塞体优选设置在插接口123处。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第一槽孔12的侧壁上和/或弹性体4的表面设有第一凸点,第一凸点对弹性体4的移动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限制弹性体4在自然状态下发生位移,第一凸点对弹性体4起到定位作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点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便于弹性体4安装至第一槽孔12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并不限制在第一槽孔12内设有塞体或第一凸点来实现弹性体4在第一槽孔12内的定位,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其它方案来实现弹性体4在第一槽孔12内的定位,例如将弹性体4设置成变径结构或提高弹性体4表面的摩擦力等。
进一步地,在考虑安装效率及锁紧件3与弹性体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1利用弹性体4的拉伸预紧力将锁紧件3锁紧在插接槽11内。为了满足弹性体4对锁紧件3形成拉伸预紧力,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参考图3-8、10-11、13,本发明实施例1在锁紧件3上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31,弹性体4滑动穿过第二通孔31。
其中,第一槽孔12可以与插接槽11连通,即弹性体4与锁紧件3插入插接槽11的部分相连;第一槽孔12也可以不与插接槽11连通,即弹性体4与锁紧件3在不插入插接槽11的部分相连。参考图11,为了提高弹性体4与锁紧件3的连接稳定性,本发明的第一槽孔12优选与插接槽11连通,且第一槽孔12在沿插接槽11的开口一侧设有窗口121,该窗口121与插接槽11的开口连通。锁紧件3与弹性体4的中部形成一个整体,弹性体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槽孔12的内侧壁相抵紧。当锁紧件3拉动弹性体4的中部从插接槽11内拔出时,第一槽孔12的内侧壁对弹性体4的两端形成有压力,使得弹性体4的中部发生弯曲形变,对锁紧件3产生拉伸预紧力,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直接拔出。当作用在锁紧件3的外部作用力大于弹性体4的拉伸预紧力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的开口拔出,同时带动弹性体4从窗口121拔出,以使锁紧件3与第一连接件1分开,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拆分。
参考图11,为了方便观察弹性体4是否穿过第二通孔31,及提高弹性体4与锁紧件3之间的配合关系,第一槽孔12与插接槽11的连接处设有支撑部122,该支撑部122用于支撑弹性体4以使弹性体4部分突出于窗口121的端面。进一步地,基于弹性体4部分突出于窗口121的端面,当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时,第二通孔31部分也突出于窗口121的端面,确保弹性体4可以顺畅穿过第二通孔31,且装配过程中观察并判断弹性体4是否穿过第二通孔31。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二通孔3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紧所述弹性体4的第二凸点,使得弹性体4穿过第二通孔31时,第二凸点限制弹性体4发生位移,以使得弹性体4可以稳定地停留在第二通孔31内。
为了满足弹性体4对锁紧件3形成拉伸预紧力,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参考图14,锁紧件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32,弹性体4的端部插入第二盲孔32内,弹性体4在远离锁紧件3的一端与第一槽孔12的内侧壁相抵紧。当锁紧件3拉动弹性体4一端从插接槽11拔出时,第一槽孔12的内侧壁对弹性体4的另一端形成有压力,使得弹性体4发生弯曲形变,对锁紧件3产生拉伸预紧力,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直接拔出。当作用在锁紧件3的外部作用力大于弹性体4的拉伸预紧力时,弹性体4的一端从第二盲孔32内脱离,使锁紧件3不受弹性体4的弹性作用力后插接槽11内拔出,而弹性体4保留在第一槽孔12内,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拆分。
但当锁紧件3设有一个第二盲孔32时,一个弹性体4的弹性作用力只能作用于锁紧件3的一侧,容易导致锁紧件3在插接槽11内受到的弹性作用力不平衡。为了使锁紧件3受到平衡的弹性作用力以提高稳定性,参考图9、14,本发明实施例1在锁紧件3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盲孔32,两个第二盲孔32关于锁紧件3轴对称设置;弹性体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体4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第二盲孔32内。同时,为了便于安装两个弹性体4,第一槽孔12的相对两侧分别贯穿于第一连接件1的侧壁以形成有两个插接口123,两个弹性体4分别从两个插接口123安装至第一槽孔12内并使端部插入两个第二盲孔32内,对锁紧件3的相对两侧均形成有弹性作用力,提高锁紧件3在插接槽11内的稳定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装置在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可拆卸连接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两种:
(1)当锁紧件3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31时,先将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弹性体4从插接口123安装至第一槽孔12内并滑动穿过第二通孔31,使得锁紧件3与弹性体4的中部形成一个整体,当作用在锁紧件3上的外部作用力大于弹性体4对锁紧件3形成的弹性作用力时,锁紧件3和弹性体4一起从插接槽11的开口方向拔出,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拆分。随后弹性体4可以先从第二通孔31移出,再将锁紧件3插入插接槽11后将弹性体4再次穿过第二通孔31,使连接装置可重复循环使用。
(2)当锁紧件3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盲孔32时,先将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两个弹性体4分别从两个插接口123安装至第一槽孔12内并使两个弹性体4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第二盲孔32内,当作用在锁紧件3的外部作用力大于弹性体4对锁紧件3形成的弹性作用力时,锁紧件3与弹性体4分开,使得锁紧件3能够从插接槽11内拔出,而弹性体4保留在第一槽孔12内,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拆分。随后两个弹性体4可以先从第一槽孔12移出,再将锁紧件3插入插接槽11后将两个弹性体4的端部分别插入两个第二盲孔32,使连接装置可以重复循环使用。
实施例2
参考图15-29,为了实现上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可拆卸连接,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连接装置还包括锁紧件3及栓件5;第一连接件1开设有容纳栓件5的第一槽孔12,第一连接件1设有插接槽11,锁紧件3的一端插设于插接槽11内,锁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可拆卸连接,锁紧件3开设有供栓件5插入的第二槽孔;当外力驱动栓件5滑动或转动时,栓件5能够从第二槽孔内移出,以使锁紧件3能够从插接槽11内拔出。
其中,本实施例2并不限制锁紧件3、插接槽11及栓件5的具体数量。可以理解为,锁紧件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插接槽11的数量与锁紧件3的数量适配相同;栓件5的数量与锁紧件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多于或少于锁紧件3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相应选择若干锁紧件3、插接槽11及栓件5,以控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以及栓件5对锁紧件3的锁紧效果。通常情况下,锁紧件3的数量越多,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越强;栓件5数量越多,栓件5对锁紧件3的锁紧效果就越强。
本实施例2的插接槽11可以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表面中部,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件1的表面边缘。插接槽11用于限制锁紧件3的在水平方向上左右或前后摆动,起限位作用。
其中,第一槽孔12可以与插接槽11连通,即栓件5与锁紧件3插入插接槽11的部分相连;第一槽孔12也可以不与插接槽11连通,即栓件5与锁紧件3在不插入插接槽11的部分相连。为了提高栓件5与锁紧件3的连接稳定性,参考图17-21,本发明的第一槽孔12优选与插接槽11连通,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牢固。
其中,为了方便栓件5安装在第一槽孔12内,第一槽孔12的至少一侧贯穿于第一连接件1的侧壁以形成有供弹性体4插入的插接口123。同时,当栓件5安装至第一槽孔12后,为了防止栓件5从插接口123移出,第一槽孔12内设有限制弹性体4从插接口123移出的塞体,该塞体优选设置在插接口123处。
基于上述结构,当锁紧件3插设于插接槽11内后,位于第一槽孔12内的栓件5在外力驱动(该外力可以为螺丝刀推动栓件5)下插入第二槽孔,栓件5对锁紧件3起到限位作用,限制锁紧件3相对第一连接件1移动,从而使锁紧件3固定在插接槽11内,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通过锁紧件3及栓件5相互连接。当外力驱动栓件5滑动或转动时,栓件5能够从第二槽孔内移出,解除了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使得锁紧件3能够从插接槽11内拔出,以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分开。本实施例2通过控制栓件5与锁紧件3的连接关系,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快速安装或拆分,装配效率高,解决了现有拉米诺隐形连接件结构及操作麻烦的缺点,提高隐形件安装的便捷性。
下面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16-21,本实施例2的栓件5可以滑动设置在第一槽孔12内,以使栓件5在外力驱动下可在第一槽孔12内移动,并控制栓件5与锁紧件3之间的位置关系。
作为第一种方案,参考图18-21、34,当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时,本实施例2的第二槽孔为贯穿锁紧件3两侧的第二通孔31,当锁紧件3的一端插入插接槽11内时,第二通孔31位于插接槽11内,使得栓件5可以能够穿过第二通孔31。当外力驱动栓件5穿过第二通孔31并停留在第二通孔31内时,栓件5对锁紧件3起到限位紧固作用,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拔出。
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处于连接状态时,为了避免栓件5从第二通孔31内移出,确保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稳定性,参考图18-19,本实施例2的第二通孔31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栓件5滑动的卡点。卡点对栓件5产生一定的摩擦力,限制栓件5在第二通孔31内发生非正常位移,同时卡点对栓件5起到定位作用。卡点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增大栓件5在第二通孔31内的摩擦力,能够进一步防止栓件5在非正常情况下从第二通孔31内移出。
参考图18-19,本实施例2的第一槽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31的横截面面积。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拆分时,可以驱动栓件5从第二通孔31移出至第一槽孔12内,此时位于第一槽孔12内的栓件5的中心轴线低于第二通孔31的中心轴线,装配误差较大,使得栓件5难以再次进入第二通孔31内,防止拆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此外,本实施例2还可以将栓件5设置成变径结构或在栓件5的表面设有凸起部或其它提高栓件5表面的摩擦力等方式来防止栓件5在非拆卸情况下从第二通孔31内移出。
作为第二种方案,参考图35,当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时,本实施例2的第二槽孔为设置在锁紧件3表面的第二盲孔32,当锁紧件3的一端插入插接槽11内时,第二盲孔32位于插接槽11内,使得栓件5的端部能够插入第二盲孔32内。当外力驱动栓件5的端部插入第二盲孔32内时,栓件5对锁紧件3起到限位紧固作用,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拔出。
为了提高锁紧件3在插接槽11限位时的平衡稳定性,第二种方案的第二盲孔3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槽孔关于锁紧件3轴对称设置,同时栓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盲孔32与两个栓件5一一对应。具体地,其中一个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并使其端部插入其中一个第二盲孔32,另一个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并使其端部插入另一个第二盲孔32,通过两个栓件5分别对锁紧件3的相对两侧形成限位紧固作用力,有效提高锁紧件3在插接槽11的锁紧效果。为了防止栓件5的端部从第二盲孔32内非正常移出,可以在第二盲孔32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限制栓件5滑动的卡点结构,该卡点结构与上述第一种方案原理及效果相同,此处省略说明。
其中,上述两个方案并不限制栓件5的具体结构,栓件5可以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结构,也可以为方柱体结构,还可以为其它不规则形状。同时,第一槽孔12及第二槽孔的形状与栓件5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栓件5可以在第一槽孔12及第二槽孔内位移。
进一步地,在上述两个方案中,本实施例2的栓件5可以具有磁性,即该栓件5具有受外部磁场吸引的性质,栓件5为由磁性材料制成永磁体或者表面涂覆有永磁体层或者为铁、钴、镍等物质及其合金,通过在第一构件10的表面采用与栓件5磁性相吸的外部磁体驱动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移动,以控制栓件5从第二槽孔内移出,解除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能够相互拆分。同时,采用磁性力来驱动栓件5在第一槽孔12内的位移,可避免在破坏第一构件10的表面,保证第一构件10的美观性,同时简化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地,参考图16-17、32,在栓件5具有磁性的情况下,本实施例2的栓件5为圆柱体或圆锥体结构,且栓件5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第二槽孔内设有与栓件5配合连接的内螺纹结。其中,栓件5的磁性具体可以为栓件5设有磁性元件,栓件5与磁性元件可以成型一体件,磁性元件也固定在栓件5,以使栓件5具有磁性,同时栓件5的磁性同时具有N极和S极。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处于连接状态时,栓件5的外螺纹结构与第二槽孔的内螺纹结构进行螺纹配合,能够有效防止栓件5从第二槽孔内非正常移出,保证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考图37-38,当栓件5需要从第二槽孔内移出时,在第一构件10的表面采用旋转的磁体6(旋转的磁体6也同时具有N极和S极)带动栓件5旋转,通过旋转的磁体6的磁性与栓件5的磁性相互作用,使得栓件5随旋转的磁体6转动,通过栓件5上的外螺纹与第二槽孔的内螺纹的螺纹配合关系,栓件5将自身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从第二槽孔内移出,解除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能够相互拆分。
此外,参考图32、37-38,栓件5的端部设有十字形凹槽或一字型凹槽或内六角,方便安装时采用螺丝刀等外部工具从插接口123一端将栓件5旋入第二槽孔(该旋入方向可以设定为正转),操作更为简洁有效。
进一步地,参考图22-25、36,在栓件5具有磁性的情况下,本实施例2的栓件5的一端端部呈锥体状,栓件5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栓件5滑动设置在第一槽孔12内,第二槽孔为设置在锁紧件3表面的锥形孔35。其中,锥形孔3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与栓件5的数量相适配。栓件5具有磁性可以理解为:参考图24-25,栓件5整体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参考图22-23,栓件5可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具有圆锥体54及外螺纹结构,该部分可以由塑料或金属等不具有磁性的材料制成,优选为不锈钢材质,耐腐蚀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第二部分为磁性材料,其与第一部分形成一体化结构,使得栓件5整体具有磁性。
同时,栓件5在远离锥体状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十字形凹槽或一字型凹槽或内六角。当栓件5与锁紧件3连接时,采用螺丝刀等外部工具作用在十字形凹槽或一字型(或内六角)凹槽以驱动栓件5滑动及转动(该转动方向可以设定为正转),使得栓件5具有圆锥体54结构的一端能够伸入锥形孔35内,栓件5通过自攻式正向旋入锁紧件3内部,配合精度更高,以使栓件5与锁紧件3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牢固。
进一步地,参考图24-25,第一槽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栓件5的横截面面积。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拆分时,在第一构件的表面采用旋转的磁体6带动栓件5旋转(此时,该转动方向为反转),栓件5从锥形孔35反向旋出,以使栓件5与锁紧件3分开,进而将栓件5从锥形孔35移出至第一槽孔12内,此时栓件5掉落在第一槽孔12内的内侧底部上,使得位于第一槽孔12内的栓件5的中心轴线低于锥形孔35的中心轴线,装配误差较大,栓件5难以在旋转的磁体驱动下再次进入锥形孔35内(栓件5正向旋入),防止拆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进一步地,参考图26-27,栓件5滑动设置在第一槽孔12内,第二槽孔为设置在锁紧件3表面的锥形孔35;栓件5包括第一自攻块53、以及具有磁性的第一动力块54;第一动力块54的磁性同时具有N极和S极,使得在第一构件的外部采用旋转的磁体就能驱动第一动力块54旋转。第一自攻块53的一端端部呈锥体状,第一自攻块5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伸出臂531,第一自攻块53的圆周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结构;第一动力块54的一端设有第二伸出臂541,第一动力块5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十字形凹槽或一字型凹槽或内六角;第一伸出臂531和第二伸出臂5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第一伸出臂531与第二伸出臂541连接。当采用螺丝刀等外部工具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后驱动第一动力块54转动(该转动方向可以设定为正转)及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一自攻块53与第一动力块54同步转动,并使第一自攻块53呈锥体状的一端能够插入锥形孔35内,再自攻式正向旋入锁紧件3内部。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拆分时,在第一构件的表面采用旋转的磁体带动第一动力块54旋转(该转动方向为反转),以带动第一自攻块53从锥形孔35反向旋出,使得栓件5与锁紧件3分开,进而将栓件5从锥形孔35移出至第一槽孔12内。
优选地,参考图27,第一槽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一自攻块53的横截面面积。即当第一自攻块53从锥形孔35反向旋出后,第一自攻块53掉落在第一槽孔12的内侧底部上,使得位于第一槽孔12内的第一自攻块53的中心轴线低于锥形孔35的中心轴线,装配误差较大,第一自攻块53难以在旋转的磁体驱动下再次进入锥形孔35内(第一自攻块53正向旋入),防止拆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进一步地,参考图28,栓件5滑动设置在第一槽孔12内,第二槽孔为设置在锁紧件3表面的锥形孔35;栓件5包括第二自攻块55、具有磁性的连接块56、以及第二动力块57,连接块56的磁性同时具有N极和S极,使得在第一构件的外部采用旋转的磁体就能驱动连接块56旋转。第二自攻块55的一端端部呈锥体状,第二自攻块55的另一端与连接块56卡合连接(可以为凹凸配合的连接方式),第二自攻块55的圆周外表面具有外螺纹结构;连接块56在背对连接块56的一端通过弹簧58与的第二动力块57连接,第二动力块57在远离弹簧58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十字形凹槽或一字型凹槽或内六角。当采用螺丝刀等外部工具与第二连接部连接后驱动第二动力块57转动(该转动方向可以设定为正转)及在第一槽孔12内滑动并固定在特定位置;通过连接块56带动第二自攻块55转动,并使第二自攻块55呈锥体状的一端能够插入锥形孔35内,再自攻式正向旋入锁紧件3内部,并在旋入的过程中,弹簧58的压缩变形能的释放过程,利用弹簧58的压缩变形能对第二自攻块55产生一个额外的推力,以使第二自攻块55在连接块56正向移动的过程中和连接块56紧密连接,第二自攻块55不会和连接块56分离。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拆分时,在第一构件的表面采用旋转的磁体带动连接块56旋转(该转动方向为反转),以带动第二自攻块55从锥形孔35反向旋出,使得栓件5与锁紧件3分开,进而将栓件5从锥形孔35移出至第一槽孔12内。
优选地,第一槽孔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自攻块55的横截面面积。即当第二自攻块55从锥形孔35反向旋出后,第二自攻块55掉落在第一槽孔12的内侧底部上,使得位于第一槽孔12内的第二自攻块55的中心轴线低于锥形孔35的中心轴线,装配误差较大,第二自攻块55难以在旋转的磁体驱动下再次进入锥形孔35内(第二自攻块55正向旋入),防止拆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
进一步地,栓件5可以为不具有磁性。在上述两个方案中,参考图20-21,在本实施例2的栓件5设有齿条部51,第一连接件1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部件18,齿轮部件18与齿条部51相啮合以驱动栓件5从第二槽孔内移出。第一连接件1开设有容纳齿轮部件18的转动孔,使齿轮部件18设于转动孔内并绕其中心轴线自转,通过齿轮部件18与齿条部51相啮合,将齿轮部件18的圆周运动转化为栓件5的直线移动,以控制栓件5可以从第二槽孔内移出,解除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能够相互拆分。同时齿轮部件18与齿条部51之间具有自锁功能,可防止栓件5从第二槽孔内非正常移出。进一步地,该方案下的第一构件10需要开设有供使用者能够驱动齿轮部件18转动的孔位,使用者在第一构件10的表面通过齿轮部件18来控制栓件5在第二槽孔的位置,以控制栓件5与锁紧件3的工作状态处于锁紧状态或分开状态。
进一步地,下面是对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的另一种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考图29,本实施例2的栓件5可以转动设置在第一槽孔12内,第二槽孔的截面呈V形且第二槽孔的两侧分别贯穿于锁紧件3的两侧,栓件5具有与第二槽孔配合卡紧的尖角部52。具体地,栓件5呈圆柱体或圆锥体结构,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槽孔12与栓件5相适配,以使栓件5能够容置在第一槽孔12内并绕其中心轴线转动。当外力驱动栓件5转动并使尖角部52卡入第二槽孔内时,栓件5对锁紧件3起到限位紧固作用,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拔出;当外力驱动栓件5转动并使尖角部52从第二槽孔内移出时,解除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能够相互拆分。进一步地,该方案下的第一构件10需要开设有供使用者能够驱动栓件5转动的孔位,使用者在第一构件10的表面通过转动栓件5对锁紧件3进行锁紧或松开。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安装过程为:先将锁紧件3的一端插设于插接槽11内,以使第二槽孔位于插接槽11内,再将栓件5置于第一槽孔12内,外力驱动栓件5滑动或转动,以使栓件5进入第二槽孔内,使栓件5对锁紧件3起到限位紧固作用,限制锁紧件3从插接槽11内拔出,实现锁紧件3与第一连接件1的固定连接。接着将第一连接件1滑入第一构件10的第一弧形槽101内、第二连接件2滑入第二构件20的第二弧形槽201内,将锁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通过连接装置来完成隐藏式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的拆卸过程为: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处于连接状态时,在第一构件10的表面采用外部驱动装置(如外部磁体或旋转的磁体6)或外部作用力带动齿轮部件18转动,带动栓件5滑动或转动,使得栓件5能够从第二槽孔内移出,解除栓件5对锁紧件3的限位作用,锁紧件3能够从插接槽11内拔出,以实现第二连接件2和锁紧件3共同与第一连接件1分开。同时第二连接件2与锁紧件3能够相互拆分,用于循环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的连接装置与上述实施例1或2的连接装置的部分结构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锁紧件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体化构件,锁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2为不可拆卸连接。当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需要拆分时,需要破坏第二连接件2以使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分开,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分开。
具体为,参考图39-40,本实施例3的锁紧件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1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体化结构,锁紧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不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为,锁紧件3与第一连接件1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一体化,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形成一体化,此处不作限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公开一种锁紧结构,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1-3中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锁紧的目的。
参考图3-9、12-14、31、33-36、41-44,本发明实施例4的锁紧结构包括在第二连接件2开设有供锁紧件3穿过的穿接通道21,穿接通道2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齿部211,锁紧件3设有第二齿部33;第一齿部211具有多个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齿体,第二齿部33具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齿体;锁紧件3沿预定方向插设于穿接通道21内,且多个第一齿体分别与多个第二齿体配合咬合以限制锁紧件3朝预定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
其中,参考图12-14、33-36,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均呈斜齿状,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均包括一个水平面和倾斜面,当第一齿体和第二齿体咬合时构成齿式棘轮机构,使得第二齿体可以沿预定方向移动,而第一齿体抵紧第二齿体以限制第一齿体朝预定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限制锁紧件3和第二连接件2相对分开,以使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锁紧。同时锁紧件3可沿预定方向穿过穿接通道21后与第二连接件2分开,以实现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相互拆卸的目的。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锁紧件3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齿部211和第二齿部33的数量分别至少为两组,且各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与各组第二齿部33的第二齿体相互咬合后达到锁紧的目的,同时有效提高锁紧稳定性。
当锁紧件3插设于穿接通道21内时,任意一个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存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移动间隙,使得第一齿体或第二齿体可以在移动间隙上发生微小位移,从而导致锁紧件3在第二连接件2上可以颤动,锁紧效果较差。参考图41-44,为了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至少包括两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且各组第二齿部33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至少两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位于移动间隙的位置不同,通过至少两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之间相对错位形成相对约束,能够减少至少一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的移动间隙,以使其中一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更加紧密地与第二齿体相互咬合,大大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
具体为,当存在两组第一齿部211之间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时,有效减小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移动间隙的二分之一,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当存在三组第一齿部211之间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时,有效减小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移动间隙的三分之一,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如此类推,当多组第一齿部之间的第一齿体之间相互错开的组数越多,则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的移动间隙就越小,从而使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越好。
相同原理地,本发明实施例4还可以通过将至少两组第二齿部33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且各组第一齿部211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21的轴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进而实现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
在满足上述用于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之间的锁紧效果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加工制造及提高装配效率,参考图41、43,第一齿部211的数量为两组,第二齿部33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第一齿部211与两组第二齿部33一一对应;两组第二齿部33关于锁紧件3轴对称设置。其中,两组第一齿部211与两组第二齿部33一一对应是指方位上的相适配,以使其中一组第一齿部211与其中一组第二齿部33相互咬合,另一组第一齿部211与另一组第二齿部33相互咬合。将两组第二齿部33轴对称设置锁紧件3上可以在装配是不用区分锁紧件3的第二齿部33的方位,以使锁紧件3正反向均可插设于穿接通道21。
参考图41、43,为了进一步便于锁紧件3插入穿接通道21内,锁紧件3在插入穿接通道21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部34,穿接通道21的进口213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倾斜部34配合导向的第二倾斜部212。其中,第一倾斜部34的表面与第二倾斜部212的表面相互贴合,便于锁紧件3稳定地沿预定方向插入穿接通道21。
进一步地,参考图17-29,为了防止上述实施例2的栓件5在第二槽孔内的阻力大于外部驱动装置(外部磁体或旋转的磁体6),导致栓件5不能从第二槽孔内移出,以及参考图40,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3通过破坏第二连接件以使锁紧件与第二连接件分开,本实施例4的第二连接件2在穿接通道21的出口214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嵌入槽28,通过向嵌入槽28插入扩张构件后用力张开,破坏穿接通道21,使得第一齿体与第二齿体不能正常咬合,第二连接件2与锁紧件3可以相对分开,从而使得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分开。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锁紧件3只承受沿穿接通道21轴向方向上的作用力,锁紧件3的结构与穿接通道21的结构相适配,锁紧件3的表面与穿接通道21的内侧壁贴合,使得穿接通道21的内侧壁限制锁紧件3径向移动,提高锁紧件3与第二连接件2的锁紧效果。其中,锁紧件3可以为圆柱体或方柱体或六边形柱体等,为了提高锁紧件3在穿接通道21内的锁紧效果,参考图12、33,本发明实施例4的锁紧件3的横截面呈方形,有效限制锁紧件3在穿接通道21内径向移动。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公开一种固定结构,用于将上述实施例1-3的第一连接件1卡紧在第一弧形槽101内、及第二连接件2卡紧在第二弧形槽201内。
下面是将本实施例5的固定结构应用在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作具体说明。
参考图1-2、45-52,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设有第一弹性固定部17,当第一连接件1沿第一弧形槽101的弧形面滑入后,第一弹性固定部17发生弹性形变并抵紧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以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在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固定部17来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卡紧效果。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弹性固定部17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相对两个表面16上,使第一连接件1的相对两个表面16分别抵紧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卡紧效果及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1-2,由于第一弧形槽101是两端浅中间深,使得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两端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两端的接触面积较小、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中心区域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中心区域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为了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卡紧效果,使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中心区域的弹性形变量大于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两端的弹性形变量,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弧形槽101之间接触面积较大的位置的弹性预紧力较大,进而将第一连接件1牢固地卡紧在第一弧形槽101内。同时,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两端较小的弹性形变量是有利于第一连接件1滑入第一弧形槽101内,避免第一连接件1整体的摩擦力过大而需要很大外力来推动第一连接件1的滑入,省力便捷。
参考图45-47、49-5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一种具体结构。第一弹性固定部17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的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以及设置在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上的第一弹性部件172;第一弹性部件172可发生弹性形变并抵紧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相应地,参考图1-2,第一弧形槽的两个内侧壁101b的底部分别凹设有能够容纳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安装槽,且弧形安装槽沿一弧形槽的底壁101c延伸方向延伸至第一弧形槽101的开口,使得第一弧形槽101的开口两端形成有呈T字形的缺口101d。当第一连接件1沿第一弧形槽的弧形底壁101c滑入的过程中,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从缺口101d滑进弧形安装槽,且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贴合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在安装结束后,由于第一弹性部件172发生弹性形变并抵紧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使得第一弧形定位部171在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抵紧力,以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之间形成较大的预紧力,进而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相对移动。同时,为了确保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边缘能够贴合至第一弧形槽的弧形底壁101c,第一弧形定位部的弧形边缘的半径尺寸大于第一弧形槽的底壁101c的半径尺寸,使得安装结束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边缘能够贴紧所述第一弧形槽的底壁101c边缘,确保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位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进而使第一弹性部件172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之间有较大的预紧力,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之间的卡紧效果。
第一弹性部件172是由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等高分子材料,以使第一连接件1在外力作用下滑入第一弧形槽101过程中,第一弹性部件172发生压缩变形,当外力撤销后,利用第一弹性部件172的弹性预紧力抵紧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使得第一弧形定位部171在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底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抵紧力,增大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之间的摩擦系数,达到限制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相对移动的目的。
第一弹性部件172可以是连续的凸条结构、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突起结构,以下分别是当第一弹性部件172为凸条结构或突起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45、49,第一弹性部件172为沿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边缘设置的弧形凸条。连续的弧形凸条结构可以增大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弧形槽10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的卡紧效果。
参考图46-47、50-51,第一弹性部件172为弹性突起。当第一弹性部件172为弹性突起时,为了确保第一弹性部件172提供足够的弹性预紧力,弹性突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性突起沿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边缘所在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弹性突起的之间的间距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以使第一弹性固定部17在第一构件10上形成均匀且平衡的预紧力,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卡紧效果。
进一步地,参考图49、53,弹性突起呈弧形状,弹性突起是沿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弧形边缘所在的方向上延伸,以确保弹性突起与第一弧形槽101之间的弹性预紧力。进一步地,若第一构件10为软木或由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当第一连接件1容置在第一弧形槽101内时,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之间摩擦力,因此可以减小弹性突起的弹性力,或者弹性突起的弹性力可以小于第一构件10的弹性力。进一步地,弹性突起上设置可滚动的球形珠,球形珠的设置,进一步避免第一连接件1整体的摩擦力过大而需要很大外力来推动第一连接件1的滑入,省力便捷。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的材质与第一连接件1的材质相同,例如热固性塑料材质,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与第一连接件1可以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件,而第一弹性部件172采用胶粘或其它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弧形定位部171上。在另外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弧形定位部171和第一弹性部件172的材质与第一连接件1的材质相同,第一弧形定位部171、第一弹性部件172及第一连接件1通过注塑成型为一体件,结构更为牢固。
参考图48、52,其为本发明实施例5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第一弹性固定部17为呈波浪状的弹性凸条。弹性凸条沿第一连接件1的弧形边缘所在的方向上延伸,增大弹性凸条与第一弧形槽的内侧壁101b的接触面积,使第一连接件1更牢靠地卡紧在第一弧形槽101内。同时,呈不规则形状的弹性凸条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其与第一弧形槽101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预紧力更大,使第一连接件1可以更为牢固地卡紧在第一弧形槽101内。其中,呈波浪状的第一弹性固定部17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形成一体件,也通过胶粘或其它的方式固定在第一连接件的表面16上。
此外,本实施例5的固定结构应用在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构件20和上述固定结构应用在第一连接件1与第一构件10的结构及原理相同,参考图22-25,即第二连接件的表面26设有第二弹性固定部27,当第二连接件2沿第二弧形槽201的弧形面滑入后,第二弹性固定部27发生弹性形变并抵紧第二弧形槽的内侧壁201b,以限制第二连接件2与第二构件20相对移动。故本实施例5省略说明第二弹性固定部27的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第一连接件1上的第一弹性固定部17的具体结构来确定第二弹性固定部27的结构。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其基于上述实施例1-3的连接装置作进一步深入优化,因此,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3结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参考图4-11、16-30、39-40,第一连接件1设有至少一个卡块13,第二连接件2设有与卡块13配合卡紧的卡槽2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卡块13与卡槽23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卡紧效果,也可以通过卡块13的弹性形变来增大摩擦力的方式来实现卡紧效果,因此本实施例6并不限制卡块13及卡槽23的具体结构或卡紧原理。卡块13可以为半球体结构,也可以为方体结构,故本实施例6并不限制卡块13的具体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1上卡块1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接件2上卡槽23的数量也为两个,且卡块13的形状与卡槽23的形状相适配,而卡块13的横截面面积稍大于卡槽23的横截面面积,以使两个卡块13分别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紧在两个卡槽23内,进而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卡紧效果。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7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其基于上述实施例1-3的连接装置作进一步深入优化,因此,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1-3结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参考图4-11、16-30、39-40,本实施例7的第一连接件1设有至少一个弹性板14,第二连接件2设有与弹性板14卡合的接纳槽24。其中,参考图11,弹性板14可以为直线形板体状,接纳槽24为直线形槽体且贯穿于第二连接件的表面,以使弹性板14可以插入接纳槽24内。示例性地,弹性板14的数量为四个,接纳槽24相应为四个,四个弹性板14分别插设四个接纳槽24内,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卡紧效果。
参考图4-11、16-30、39-40,弹性板14可以为弯曲形板体状,且弹性板14的自由端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力,接纳槽24贯穿于第二连接件的表面,同时接纳槽24与弹性板14接触的一侧是倾斜面,且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弹性板14的弯曲方向相反,当弹性板14插入接纳槽24内时,倾斜面抵紧弹性板14使弹性板14发生弹性弯折,同时弹性板14的弹性势能反向抵紧接纳槽24的倾斜面,增大弹性板14与倾斜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卡紧效果。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1上弹性板1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弹性板14的弯曲方向相反,使得两个弹性板14关于第一连接件1轴对称,相应地,接纳槽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板14分别卡合在两个接纳槽24内,以提高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卡紧效果。
实施例8
本发明实施例8公开一种连接装置,其基于上述实施例1-3的连接装置作进一步深入优化,因此,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1-3结构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确保第一连接件1固定在第一弧形槽101内,参考图53-55,第一连接件1上开设有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穿孔15,同时第一弧形槽10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紧固件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01a,其中,第一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或铆钉等,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穿孔15后与第一连接孔101a连接,以使第一连接件1牢靠地固定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示例性地,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穿孔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穿孔15轴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的两侧,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件1在第一弧形槽101内的牢固性及稳定性。
相同原理地,第二连接件2上开设有供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二穿孔25,同时第二弧形槽201的底部设有与第二紧固件连接的第二连接孔201a。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连接件及锁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开设有供所述锁紧件穿过的穿接通道,所述穿接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至少两组第一齿部,所述锁紧件设有至少两组第二齿部;
各组所述第一齿部具有多个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齿体,各组所述第二齿部具有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二齿体;所述锁紧件沿预定方向插设于所述穿接通道内,且多个所述第一齿体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齿体配合咬合以限制所述锁紧件朝所述预定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
其中,至少两组所述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或至少两组所述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所述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
当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且各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位于移动间隙的位置不同,通过至少两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之间相对错位形成相对约束,能够减少至少一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在两个第二齿体之间的移动间隙,以使其中一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更加紧密地与第二齿体相互咬合;
当至少两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相互错开分布,且各组第一齿部的第一齿体沿穿接通道的轴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至少两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位于移动间隙的位置不同,通过至少两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之间相对错位形成相对约束,能够减少至少一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在两个第一齿体之间的移动间隙,以使其中一组第二齿部的第二齿体更加紧密地与第一齿体相互咬合;
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穿接通道的出口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用于当插入扩张构件时,所述扩张构件用于受力张开破坏所述穿接通道,使得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的数量为两组,所述第二齿部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一齿部与两组所述第二齿部一一对应;两组所述第二齿部关于所述锁紧件轴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在插入所述穿接通道的一端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穿接通道的进口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部配合导向的第二倾斜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结构与所述穿接通道的结构相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横截面呈方形。
6.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锁紧结构、第一连接件及弹性体;
所述弹性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插接槽,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并通过所述弹性体的弹性作用力将所述锁紧件锁紧在所述插接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槽孔,所述弹性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内并与所述锁紧件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开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通孔,所述弹性体滑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体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盲孔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孔与所述插接槽连通,所述第一槽孔在沿所述插接槽的开口一侧设有窗口,该窗口与所述插接槽的开口连通。
1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锁紧结构、第一连接件及栓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容纳所述栓件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插接槽,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锁紧件开设有供所述栓件插入的第二槽孔;
当外力驱动所述栓件移动或转动时,所述栓件能够从所述第二槽孔内移出,以使所述锁紧件能够从所述插接槽内拔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孔内,所述第二槽孔为贯穿所述锁紧件两侧的第二通孔,所述栓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件具有磁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件的圆周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槽孔内设有与所述栓件配合连接的内螺纹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件设有齿条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可转动的齿轮部件,所述齿轮部件与所述齿条部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栓件从所述第二通孔内移出。
16.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锁紧结构及第一连接件;所述锁紧件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以形成一体化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1762.4A CN113153879B (zh) | 2021-02-27 | 2021-02-27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
TW110122419A TWI762357B (zh) | 2021-02-27 | 2021-06-18 | 隱藏式連接件的鎖緊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21762.4A CN113153879B (zh) | 2021-02-27 | 2021-02-27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53879A CN113153879A (zh) | 2021-07-23 |
CN113153879B true CN113153879B (zh) | 2024-04-30 |
Family
ID=7688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21762.4A Active CN113153879B (zh) | 2021-02-27 | 2021-02-27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53879B (zh) |
TW (1) | TWI7623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01626B (zh) * | 2021-02-27 | 2024-06-21 | 广东精诺五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组件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3320A (ja) * | 1997-12-12 | 1999-06-29 | Pop Rivet Fastener Kk | スタッド係止具 |
JP2000025539A (ja) * | 1998-07-10 | 2000-01-25 | Pop Rivet Fastener Kk | 自動車用配管類の防振取付け構造 |
CN101782096A (zh) * | 2009-10-20 | 2010-07-21 | 刘家宇 | 一种家居产品的连接配件 |
CN105940172A (zh) * | 2014-01-30 | 2016-09-14 | 弗兰兹·波尔 | 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装置和方法 |
CN206822336U (zh) * | 2016-12-15 | 2018-01-02 | 詹志光 | 一种组合式铝合金收纳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9909182U1 (de) * | 1999-05-26 | 2000-09-28 | Ramsauer, Dieter, 42555 Velbert | Klemmbügelbefestigung zur Montage von Scharnieren, Verschlüssen oder dgl. Bauteilen in einer dünnen Wand |
JP4657419B2 (ja) * | 2000-05-22 | 2011-03-23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クリップ |
US8402798B2 (en) * | 2008-04-28 | 2013-03-26 | Master Lock Company Llc | Locking clamp |
US9340996B2 (en) * | 2013-06-04 | 2016-05-17 | The Boeing Company | Adjustable strike plate assemblie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the same |
GB2549519A (en) * | 2016-04-21 | 2017-10-25 | Bio Pure Tech Ltd | A clamp |
-
2021
- 2021-02-27 CN CN202110221762.4A patent/CN113153879B/zh active Active
- 2021-06-18 TW TW110122419A patent/TWI76235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73320A (ja) * | 1997-12-12 | 1999-06-29 | Pop Rivet Fastener Kk | スタッド係止具 |
JP2000025539A (ja) * | 1998-07-10 | 2000-01-25 | Pop Rivet Fastener Kk | 自動車用配管類の防振取付け構造 |
CN101782096A (zh) * | 2009-10-20 | 2010-07-21 | 刘家宇 | 一种家居产品的连接配件 |
CN105940172A (zh) * | 2014-01-30 | 2016-09-14 | 弗兰兹·波尔 | 用于连接两个构件的连接装置和方法 |
CN206822336U (zh) * | 2016-12-15 | 2018-01-02 | 詹志光 | 一种组合式铝合金收纳柜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2357B (zh) | 2022-04-21 |
TW202233955A (zh) | 2022-09-01 |
CN113153879A (zh) | 2021-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306396B1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with a detachable mounting tube | |
CN101029548B (zh) | 可快速更换锁钩的挂锁 | |
AU2020201234A1 (en) | Connector systems in earth engaging wear member assemblies | |
WO2011094576A2 (en) | Wall mountable holder system | |
CN113153879B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锁紧结构 | |
WO2014058981A1 (en) | Threaded connector locking device | |
JP2024543712A (ja) | 第一コネクタ、接続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接続システム | |
US11167398B2 (en) | Magnetic tool connector | |
CA2324698C (en) | Screw installed grommet | |
CN217029523U (zh) |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
CN217633277U (zh) | 一种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
CN112901626B (zh) | 一种连接组件 | |
CN209838853U (zh) | 一种自锁滑块插销 | |
US10054142B2 (en) | Screw captivator | |
CN112983950B (zh) | 一种连接组件及其防复位结构 | |
CN113027887B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其固定结构 | |
CN219101802U (zh) | 一种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
CN216867192U (zh) | 一种第一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
CN217539244U (zh) | 一种第一连接件、连接组件及连接系统 | |
CN112922942B (zh) | 一种连接装置 | |
CN210511309U (zh) | 一种连接装置以及吸顶灯 | |
CN219845362U (zh) | 一种钓鱼伞用的转向结构 | |
CN211898757U (zh) | 一种排水阀及其快拆装的固定结构 | |
CN222315587U (zh) | 一种不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 |
CN218093783U (zh) | 一种膨胀螺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