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040A -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9040A CN113099040A CN202110360793.8A CN202110360793A CN113099040A CN 113099040 A CN113099040 A CN 113099040A CN 202110360793 A CN202110360793 A CN 202110360793A CN 113099040 A CN113099040 A CN 1130990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normal
- calling
- voiceprint
- data
- pre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9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81—Call monitoring, e.g. for law enforcement purposes; Call tracing; 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malicious call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7/00—Speaker identification or verification techniques
- G10L17/22—Interactive procedures; Man-machine interfaces
-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5/00—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 G10L25/48—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 G10L25/51—Speech or voice analysis techniques not restricted to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10L15/00 - G10L21/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 for comparison or discrimi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步骤: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将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在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本发明增加了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进而也就有效的提高了对于电信诈骗等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或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由于电信诈骗案件侦破难度一般都会非常高,往往会直接导致数量众多的被害人的损失难以挽回,因此其社会影响面较大。
语音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人通常会使用大量不同电话号码或网络拨打软件主叫,以随机或部分随机的方式呼叫被害人电话号码,进行语音通话来实施其诈骗行为。
现有技术中,对于语音电信诈骗案件,主要的防控方式包括:通过人工标记方式将作为异常主叫的特定电话号码标记为异常,来提醒被叫用户加以防范,或者,通过电信服务商对这些特定电话号码进行定向封控,以期达到提高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人的犯罪成本和降低其犯罪成功率的目的。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异常主叫的防控手段下,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可轻易通过更换主叫号码的方式来逃避封控,从而使得对于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较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对于电信诈骗等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包括步骤:
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中,当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的判断结果为是,且所述主叫号码未被标记为异常标记时,还包括:
将所述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
在本发明中,还包括:
将与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的所述声纹数据对应的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
在本发明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包括:
使用已标记为异常标记的主叫号码的主叫用户,或,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
在本发明中,所述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统计所述声纹数据被主动标记的标记次数;
当所述标记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在本发明中,所述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在本发明中,所述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当所述预设主叫用户为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时,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
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在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声纹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声纹收录单元,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异常提示单元,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时: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在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包括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适于由处理器执行上述异常主叫防控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设备,所述异常主叫防控设备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各个方面所述的方法,并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通过对使用主叫电话的主叫用户进行声纹辨识的方式来判断主叫用户的身份,进而确定是否为会对被叫用户造成受骗风险或是造成骚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即使行骗人员不断地更换电话号码,也能通过其声纹特征来识别出其异常主叫用户的身份,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由于只有不断的更换不同的行骗人员才能逃避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控方法,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极大的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进而也就有效的提高了对于电信诈骗等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
此外,通过本发明,还可以实现异常主叫声纹库实时的自动更新,来不断地提高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进而进一步的增加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提高防控效果。
上述说明仅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异常主叫防控的步骤图;
图2本发明中所述异常主叫防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所述异常主叫防控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
实施例一
为了提高对于电信诈骗等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包括步骤:
S11、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是用于对电信诈骗、广告或推销等多种非正常的电话主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这些会对被叫用户造成受骗风险或是造成骚扰的主叫电话统称为异常主叫。
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方法的实施主体可以是装设于被叫用户的用户终端(如手机)上的软件,也可以是能够与被叫用户的用户终端实现数据通信的远程计算机设备(如远程服务器),或,将用户终端和远程计算机设备联合使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初步认定一下被叫用户接到主叫电话时,是否需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方法的实施防控;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基于主叫电话的身份判断(即是否属于预设主叫用户)来进行初步认定的,具体的初步认定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优选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是使用了已标记为异常标记的主叫号码的主叫用户或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那么就可以将该主叫用户认定为预设主叫用户,也就是说,此时主叫用户的身份可疑,需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方法的实施防控。
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已标记为异常标记的主叫号码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常用的对来电进行标记的功能,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作为主叫号码的电话号码已经被标记为了“诈骗电话”或其他异常标记,那么就可以初步认定该主叫号码的当前使用人(即主叫用户)为异常,其身份可疑。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被叫用户也可以通过其个人判断来初步认定该主叫用户是否身份可疑,如果是,可以以实时生成异常标记等方式来将当前主叫用户标记为异常。
当一个主叫用户被初步认定为异常(即被认定为预设主叫用户),此时可以通过主动获取或是被动接收的方式来获取由被叫用户的用户终端生成的通信数据;在该通信数据中需要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通话语音数据可以通过通话录音的方式来生成,用于记录主叫用户的通话声音数据。
S12、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常主叫声纹库用于存储大量的异常主叫声纹数据,比如可以是存储了大量的已经被认定为“电信诈骗嫌疑人”的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
通过将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即,当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能够与异常主叫声纹库中的声纹数据匹配时,说明该通话语音数据对应的主叫用户的身份应当为异常主叫;如果不能匹配,则还需要进一步的身份核实。
S1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尚未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中的声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身份核实,具体来说,可以是:
方式一,统计声纹数据被主动标记的标记次数;当标记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
当一个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被被叫用户多次主动标记为异常后,说明该主叫用户的身份已经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因此,可以通过统计被主动标记的标记次数的方式,将标记次数达到预设阈值的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这样可以实现异常主叫声纹库实时的自动更新,来不断地提高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提高防控效果。
方式二,对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当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
电信诈骗广告或是推销等异常主叫的通话内容中,一般都会包括有特定的关键字、特定的话术或特定诈骗语句,因此,通过对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可以确定该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用户;接着,通过将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这样也可以实现异常主叫声纹库实时的自动更新,来不断地提高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提高防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式二其单独应用时,其使用场景可以是,对特定范围内的大量电话号码进行筛选,比如,针对某个典型诈骗高发的地区的主叫电话,或者,针对某个号码段内的所有电话号码,当这些电话号码作为主叫电话时,即使该电话号码未被标记为异常标记,或,即使被叫用户没有主动将其标记为异常标记,使用该电话号码的主叫用户也会被初步认定预设主叫用户,进而可以进行后续的语义识别和身份确认。
方式三,当预设主叫用户为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时,对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当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当被叫用户首次将主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或主叫用户被主动标记的次数较少时)时,虽然此时还不能确认还该主叫用户即为异常主叫用户,但是可以籍此来进一步的对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进而确定该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用户;接着,通过将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这样也可以实现异常主叫声纹库实时的自动更新,来不断地提高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提高防控效果。
S14、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在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当判断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的判断结果为是,此时该主叫用户的身份已经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如,电信诈骗的犯罪行为人或嫌疑人等),此时通过在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相应的异常提示信息,可以告知和提醒被叫用户应提高防范心理或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避免上当受骗。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对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所使用的主叫号码进行异常标记步骤,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来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提高防控效果,具体可以包括:
当判断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的判断结果为是,且主叫号码未被标记为异常标记时,将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具体来说,在某些情况下,虽然异常主叫声纹库中已经包括了某个异常主叫用户的声纹数据,但该异常主叫用户使用了新的电话号码(该电话号码尚未被标记为异常标记)来作为主叫号码,此时,通过主叫用户身份的确认,可以将其使用的这个主叫号码也标记为异常标记,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与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的声纹数据对应的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声纹数据收录至异常主叫声纹库,也意味着与该声纹数据对应的主叫用户的身份也已被确认为异常主叫用户,此时,也可以将其使用的当前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进而进一步的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使用主叫电话的主叫用户进行声纹辨识的方式来判断主叫用户的身份,进而确定是否为会对被叫用户造成受骗风险或是造成骚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即使行骗人员不断地更换电话号码,也能通过其声纹特征来识别出其异常主叫用户的身份,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于异常主叫用户的识别能力;由于只有不断的更换不同的行骗人员才能逃避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防控方法,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极大的增加异常主叫用户逃避防控的难度,进而也就有效的提高了对于电信诈骗等异常主叫的防控效果。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装置,图2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异常主叫防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异常主叫防控装置为与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所述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对应的装置,即,通过虚拟装置的方式实现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方法,构成所述异常主叫防控装置的各个虚拟模块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例如网络设备、终端设备、或服务器。具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异常主叫防控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01用于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声纹比对单元02用于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声纹收录单元03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异常提示单元04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时: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异常主叫防控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图1所对应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中也进行了记载和说明,因此可以相互参照,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包括软件程序,软件程序适于处理器执行图1所对应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各个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即,通过编写用于实现图1所对应的异常主叫防控中的各个步骤的软件程序(及指令集),所述软件程序存储于存储设备中,存储设备设于计算机设备中,从而可以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调用该软件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设备,该异常主叫防控设备所包括的存储器中,包括有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所包括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各个方面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并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图3本发明实施例作为电子设备的异常主叫防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示,该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总线630以及存储器620。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该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640、输出装置650。
处理器610、存储器620、输入装置640和输出装置65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3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处理方法。
存储器6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640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信号输入。输出装置650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0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执行:
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设备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MRAM、PCM、NAND Flash,NOR Flash,Memristor、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1、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S12、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S1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S14、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的判断结果为是,且所述主叫号码未被标记为异常标记时,还包括:
将所述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与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的所述声纹数据对应的主叫号码标记为异常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主叫用户包括:
使用已标记为异常标记的主叫号码的主叫用户,或,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统计所述声纹数据被主动标记的标记次数;
当所述标记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异常主叫防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包括:
当所述预设主叫用户为由被叫用户主动标记为异常的主叫用户时,对所述通话语音数据进行语义识别;
当所述通话语音数据中包括预设关键字和/或预设语句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8.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被叫用户的包括有预设主叫用户的主叫号码和通话语音数据的通信数据;
声纹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的声纹数据在预设的异常主叫声纹库中进行声纹比对,判断所述预设主叫用户是否为异常主叫;
声纹收录单元,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当声纹数据符合第一预设规则,和/或,所述通话语音数据符合第二预设规则时,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
异常提示单元,用于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或,将所述声纹数据收录至所述异常主叫声纹库时:在所述被叫用户的被叫终端显示异常提示信息。
9.一种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适于由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异常主叫防控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异常主叫防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总线、处理器和如权利要求9中所述存储器;
所述总线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0793.8A CN113099040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60793.8A CN113099040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9040A true CN113099040A (zh) | 2021-07-09 |
Family
ID=7667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60793.8A Pending CN113099040A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9040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1749A (zh) * | 2015-04-13 | 2016-11-23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恶意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6210239A (zh) * | 2016-09-14 | 2016-12-0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恶意来电者声纹的自动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7734128A (zh) * | 2017-09-28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诈骗号码识别方法及设备 |
CN111327752A (zh) * | 2018-11-28 | 2020-06-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04-02 CN CN202110360793.8A patent/CN11309904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1749A (zh) * | 2015-04-13 | 2016-11-23 |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恶意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6210239A (zh) * | 2016-09-14 | 2016-12-07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恶意来电者声纹的自动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7734128A (zh) * | 2017-09-28 | 2018-02-23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诈骗号码识别方法及设备 |
CN111327752A (zh) * | 2018-11-28 | 2020-06-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通话处理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4337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matically conducting risk assessments for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 |
CN109429230B (zh) | 一种通信诈骗识别方法及系统 | |
JP5351787B2 (ja) | 通信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8243049B (zh) | 电信欺诈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7770777B (zh) | 一种录音诈骗电话的识别方法 | |
CN101674353A (zh) | 一种来电过滤的方法 | |
CN108259680B (zh) | 诈骗电话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用于识别诈骗电话的服务器 | |
CN107231494A (zh) | 一种用户通信特征的获取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6850931A (zh) | 防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移动智能终端 | |
CN104640116A (zh) | 一种诈骗短信防护方法和通信终端 | |
CN108810290B (zh) | 一种诈骗电话的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777749B (zh) | 一种诈骗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08810233B (zh) | 一种恶意来电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 |
CN111147347A (zh) | 群组通信中用户消息的提示方法及设备 | |
CN112615967A (zh) | 一种提示诈骗电话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4754583A (zh) | 具有防欺诈来电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方法 | |
CN113099040A (zh) | 存储器、异常主叫防控方法、装置和设备 | |
EP4156665A1 (en) | Techniques to enable protection against voice phishing of a telephone call | |
CN115802354A (zh) | 一种黑产反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3015097A (zh) | 一种对电信诈骗进行预防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3452847A (zh) | 一种骚扰电话的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 | |
JP7334780B2 (ja) | 通信端末、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2040068B (zh) | 虚假国际号码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301210B (zh) | 基于神经网络的防骚扰电话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KR102611390B1 (ko) | 음성전화 및 문자 트랩 서버를 이용한 피싱 감지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