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0134B - 安全锁车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锁车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90134B CN113090134B CN202110497177.7A CN202110497177A CN113090134B CN 113090134 B CN113090134 B CN 113090134B CN 202110497177 A CN202110497177 A CN 202110497177A CN 113090134 B CN113090134 B CN 1130901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driving
- push
- gear set
-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309464 bull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1/00—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other than padlo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14—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 B62H5/148—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acting on the hub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14—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 B62H5/18—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preventing wheel rotation acting on a braking devic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47/0001—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E05B47/0012—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with electric actu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with rotary electromoto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E05B2047/0048—Circuits, feeding, monitoring
- E05B2047/0067—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包括进行上锁时,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将无法卡入到锁停部上相适配的锁口,则无法进行上锁;当前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卡入锁口,实现上锁。根据预设速度值区分行驶速度的快慢,当行驶速度大于预设值时,若想进行锁车,由于速度快卡锁部将无法卡入到锁口内,无法进行上锁,则锁停部将随车轮继续行驶,避免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预防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若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则卡锁部可卡入锁口,锁停部停止运动,进而车轮也停止运动,实现上锁止动,由于行驶速度慢,将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行车和电动车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交通工具,既能满足人们短程需求,还能起到一定的锻炼效果;为了防止被盗窃,通常在自行车或电动车上都会加上锁具,目前的锁具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手动进行上锁,另一类是通过远程程序控制进行上锁。无论是哪一种锁具,其上锁的过程都是一样的,就是锁舌会直接将车轮止动,最为常见的就是锁舌由车轮的一侧穿过到另一侧,进而使得车轮停止转动,这种锁车方式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高速行驶过程中,若是突发性上锁,使得自动车或电动车突然停止运动,将导致使用者因为惯性被甩出一段距离,并造成损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包括:
进行上锁时,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
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将无法卡入到锁停部上相适配的锁口,则无法进行上锁;
当前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卡入锁口,实现上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前,先对当前行驶速度进行判断,若当前行驶速度不为零时,卡锁部不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振动传感器监测并反馈当前行驶速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卡锁部卡入锁口后,支撑部(5)抵接卡锁部进行支撑,完成上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开锁时,驱动部带动卡锁部脱离锁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开锁过程时,感应部感应到驱动部后,发出信号使的驱动部停止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卡锁部包括第一承载件、锁固件以及第一弹性件,第一承载件与锁停部相邻设置,锁固件转动设置于第一承载件,且锁固件端部与锁口相适配,第一弹性件连接锁固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锁固件包括锁板、连接板及推板,锁板一端连接连接板一端,锁板另一端与锁口相适配;连接板另一端连接推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驱动部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带动卡锁部脱离锁口;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承载件、驱动组件及推拉件,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承载件内,驱动组件输出端连接推拉件,且推拉件滑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驱动组件驱动推拉件,推拉件带动卡锁部脱离锁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支撑部包括支撑件及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推动支撑件抵接卡锁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预设速度值区分行驶速度的快慢,当行驶速度大于预设值时,若想进行锁车,由于速度快卡锁部将无法卡入到锁口内,无法进行上锁,则锁停部将随轮毂继续转动,避免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预防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若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则卡锁部可卡入锁口,锁停部停止转动,进而轮毂也停止运动,实现上锁止动,由于行驶速度慢,将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安全锁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锁使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锁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锁固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第二承载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二中推拉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停部;11-锁体;111-锁口;
2-卡锁部;21-第一承载件;211-机壳;2111-通口;2112-固定柱;212- 盖板;213-容置腔;22-锁固件;221-锁板;2211-斜面;222-连接板;223- 推板;224-第一顶块;23-第一弹性件;
3-驱动部;31-驱动机构;311-第二承载件;3111-滑槽;312-驱动组件; 3121-驱动件;3122-传动件;31221-第一齿轮组;31222-第二齿轮组;31223- 第三齿轮组;312231-轮轴;312232-第一子齿;312233-第二子齿;312234- 第一连接件;312235-第二连接件;312236-垫片;31224-第四齿轮组;3123- 蜗杆;313-推拉件;3131-导块;3132-连接槽;3133-轮齿;3134-挡块;
4-感应部;
5-支撑部;51-支撑件;511-支撑端;512-连接端;513-连接块;514-第二顶块;52-第二弹性件;
6-转动轴;
100-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实施例一中安全锁车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包括
S1:进行上锁操作;上锁操作可以是接收到上锁指令后进行的操作,也可以是手动进行的上锁操作。
S2: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
S21:若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卡锁部2将无法卡入到锁停部1上开设的与卡锁部2相适配的锁口111内,因此,无法实现上锁;
S22:若当前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卡锁部2将卡入到锁停部1 上开设的与卡锁部2相适配的锁口111内,实现上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设速度值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根据这个预设速度值去对应的确定锁停部1与卡锁部2的结构,经过试验验证,本实施例设定预设速度值为3km/h进行说明,同时,定义行驶速度大于 3km/h为高速或快速行驶,行驶速度小于3km/h为低速行驶。假设需要提高或降低该预设速度值时,只需要对应修改锁口111与卡锁部2的配合情况即可,而该种修改也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得出。
具体应用时,锁停部1可设置在轮毂上,同时,锁停部1将随着车轮一起同步转动,通过对锁停部1进行止动,实现对整个车轮的止动,进而达到锁车的效果。
针对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的比较还需进行说明的是,二者的比较可以是不采用任何控制器进行操作的,也就是说该处所讲的二者的比较只是个概括的说法,至于当前行驶速度是大于还是小于预设速度值无需设置专门的装置进行比较,当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2自然无法卡入锁口111;反之,当前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2自然可卡入锁口111内。换句话说,实际使用过程中,上锁将存在着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即当前行驶速度大于 3km/h,由于锁停部1随着车轮一起转动,锁口111滑过卡锁部2的时间短于卡锁部2卡入锁口111的时间,因此,卡锁部2不能完全卡入到锁口111内,无法对锁停部1进行止动,则也无法使得车轮停止转动,自行车或电动车将可继续行驶,很好地避免了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对使用者带来的损害,提高了安全性能。
第二种情况是当前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即当前行驶速度小于 3km/h,由于锁停部1随着车轮一起转动,锁口111滑过卡锁部2的时间长于卡锁部2卡入锁口111的时间,因此,卡锁部2能完全卡入到锁口111内,对锁停部1进行止动,并使得车轮也停止转动,自行车或电动车将可停止行驶;由于行驶速度慢,即使突发性锁车,也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较大的损害。
优选地,安全锁车的方法还包括:
S3:在进行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前,先对当前行驶速度进行判断,判断当前行驶速度是否为零;
S31:若是当前行驶速度为零,则实现上锁;
S32:若是当前行驶速度不为零,则进行S2步骤。
进一步优选地,通过设置振动传感器(图中未标识)对当前行驶速度进行监测及反馈。当振动传感器检测到当前处于振动状态,则表明当前处于运动状态,振动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息反馈至主控部(图中未标识),主控部接收到信息后,将不会发出卡锁部2运动的指令。当主控部对卡锁部2的控制发生故障后,即当前行驶速度不为零时,卡锁部2依然会朝靠近锁口111方向运动,此时则进入S2步骤。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控部作为主要的控制部件,实际应用中,主控部将与振动传感器及卡锁部2电连接,进行信号接收、处理及发出。
再进一步优选地,安全锁车的方法还包括:
S4:卡锁部2卡入锁口111内进行锁车后,支撑部5抵接卡锁部2进行支撑,使得卡锁部2保持卡入在锁口111内的状态。通过支撑部5的设置,增加了卡锁部2卡住锁停部1的力,防止锁停部1强行转动将卡锁部2推出锁口111的现象,提升了锁车后的安全性。
优选地,安全锁车的方法还包括:
S5:开锁时,驱动部3带动卡锁部2运动,卡锁部2由锁口111内脱离出来,锁停部1可进行自由转动。驱动部3接收到解锁指令,并开始工作,驱动部3输出端带动卡锁部2运动,实现开锁自动化。具体的,驱动部3与主控部电连接,通过主控部发送指令到驱动部3,控制驱动部3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安全锁车的方法还包括:
S6:开锁时,驱动部3带动卡锁部2运动,当感应部4感应到驱动部3 的运动端时,感应部4发出信号,使得驱动部3停止工作,即卡锁部2已脱离出锁口111,开锁已完成。通过感应部4的设置,可提升解锁时卡锁部2的运动精度,同时,确保卡锁部2能停留在指定位置。具体应用时,感应部4 与主控部电连接,感应部4将信号发送至主控部,由主控部发出指令控制驱动部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感应部4发出的信号直接传送至驱动部3,驱动部3接收到信号后将停止工作。
综上所述,根据预设速度值区分行驶速度的快慢,当行驶速度大于预设值时,若想进行锁车,由于速度快卡锁部将无法卡入到锁口内,无法进行上锁,则锁停部将随轮毂继续转动,避免快速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预防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若行驶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则卡锁部可卡入锁口,锁停部停止转动,进而轮毂也停止运动,实现上锁止动,由于行驶速度慢,将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实现实施例一提及的方法的具体结构,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实施例,并非限定就仅此一种,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结构实现。
如图2-图4所示,图2为实施例二中锁的使用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中锁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锁的另一立体结构图。锁停部1包括锁体11,锁体11套入轮毂100,并随轮毂100一起转动,锁口111开设于锁体11上。卡锁部2包括第一承载件21、锁固件22以及第一弹性件23,第一承载件21与锁体11相邻设置,锁固件22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1,并且锁固件22转动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1,锁体11开设有锁口111,锁固件22端部与锁口111相适配,第一弹性件23连接并作用于锁固件22,通过第一弹性件 23推动锁固件22持续抵接锁体11,或者是通过第一弹性件23推动锁固件22 卡入到锁口111内。驱动部3包括驱动机构31,驱动机构31设置于第一承载件21,驱动机构31的输出端作用于锁固件22,其推动锁固件22朝远离锁体 11方向运动。其中,锁体11转动的速度或者是锁口111经过锁固件22的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若要执行上锁动作,第一弹性件23将推动锁固件22 抵接锁体11外壁面,锁固件22无法卡入到锁口111内,锁体11不会停止转动。
若锁体11转动速度小于预设速度值时,执行上锁动作,第一弹性件23 推动锁固件22卡入到锁口111,锁体11停止转动,进而使得轮毂100也停止转动;解锁时,驱动机构31的输出端作用于锁固件22,此时驱动机构31对锁固件22的作用力大于第一弹性件23对锁固件22的作用力,所以驱动机构 31将带动锁固件22朝远离锁口111的方向运动,锁固件22由锁口111内脱离出来后,锁体11及轮毂100均可自由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预设速度值是指自行车或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突然止动,却又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较大损伤的行驶速度;而该预设速度值并非是一个固定数值,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例如预设速度值可以是 4km/h、5km/h或6km/h,并相应的对锁结构做适应性的改变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速度值的数值为3km/h,并定义大于3km/h的速度为快速行驶,小于等于3km/h的速度为慢速行驶。
请复阅图3-图4,具体应用时,锁体11上开设的锁口111数量为多个,多个锁口111环绕锁体11等距设置。本实施例中锁口111的数量为五个,通过增多锁口111数量,缩短锁体11止动等待的时间,即假设只开设有一个锁口111,当需要进行止动时,锁口111若是刚由锁固件22滑过,则锁体11需要转过近一周后才能使得锁口111来到锁固件22处,该过程需要轮毂100再行驶一段距离,不仅需要花费不必要的锁固件22等待时间,而且还不方便使用;反之,本实施例中开设五个锁口111,就是将整个锁体11划分为五等分,那么进行锁车时,锁固件22等待锁口111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当然,锁口111 的数量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五个,还可以根据锁体11大小及使用需求进行数量增减。
第一承载件21包括机壳211及盖板212,盖板212可拆卸设置于机壳211,且机壳211与盖板212共同构成容置腔213,锁固件22、第一弹性件23及驱动机构31均设置于容置腔213内,通过容置腔213的设置,对锁固件22、第一弹性件23及驱动机构31形成保护,防止受外部冲击损坏;盖板212与机壳211的可拆卸设置,便于后续对容置腔213内的锁固件22、第一弹性件23 及驱动机构31进行续清理、维护或更换。机壳211与锁体11相对的一侧开设有通口2111,通口2111与容置腔213连通,锁固件22的端部穿过通口2111 抵接锁体11,当驱动机构31推动锁固件22远离锁体11时,锁固件22端部从通口2111缩回至容置腔213内,防止锁固件22受到撞击造成损坏。
再一并参照图5-图6所示,图5为实施例二中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 6为实施例二中锁固件22的立体结构图。锁固件22包括锁板221、连接板222 及推板223,锁板221的一端与锁口111相适配,锁板22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 222的一端连接,连接板222的另一端与推板223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31 的输出端推动推板223另一端。连接板222通过转动轴6与第一承载件21转动连接,此外,转动轴6还可以设置于锁板221远离锁口111的一端或者锁板221与连接板222的连接处;或者转动轴6设置于推板223靠近连接板222 的一端亦或是推板223与连接板222的连接处。锁板221远离连接板222的一端设有斜面2211,斜面2211与锁体11转动形成的圆形轨迹相切,当快速行驶时,锁板221的小部分卡入到锁口111内,但是由于锁体11转速快,锁口111经过斜面2211时与斜面2211接触,并将锁板221推出到锁口111外。请复阅图3,第一弹性件23套设于转动轴6,第一弹性件23位于连接板222 与机壳211之间,机壳211上开设有固定柱2112,第一弹性件23的一端连接固定柱2112,第一弹性件23的另一端连接锁板221、连接板222或推板223 中的任意一针,且第一弹性件23持续产生作用力,使得锁板221持续保持朝锁体11靠近的运动趋势。具体的,锁板221及推板223均垂直设置于连接板 222,且锁板221及推板223以连接板222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垂直延伸,形成“Z”字型。第一弹性件23为扭簧。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实施例二中第二承载件311的立体结构图;图 8为实施例二中推拉件313的立体结构图。请复阅图5,驱动机构31包括第二承载件311、驱动组件312及推拉件313,第二承载件311设置于容置腔213 内,驱动组件312设置于第二承载件311,推拉件313连接驱动组件312的输出端,同时,推拉件313滑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311。驱动组件312驱动推拉件313运动,推拉件313作用于推板223,并由推板223经连接板222带动锁板221朝远离锁口111方向转动。请参照图7及图8,优选地,第二承载件 311设有滑槽3111,推拉件313设有导块3131,导块3131滑动设置于滑槽 3111内,驱动组件312驱动推拉件313沿滑槽3111开设方向运动,提高推拉件313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请复阅图5,驱动组件312包括驱动件3121 及传动件3122,驱动件312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件3122,传动件3122连接推拉件313,传动件3122将驱动件3121输出的动力传递至推拉件313,进而带动推拉件313运动。进一步地,传动件3122包括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及第四齿轮组31224,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及第四齿轮组31224依序相互啮合,第一齿轮组31221与驱动件3121连接,第四齿轮组31224与推拉件313连接,通过多级齿轮组配合,使得驱动件3121输出的转速逐渐被减小,同时,根据需求设计多级齿轮组配合,逐级增加输出的扭力,使得最终输出的扭力能满足推拉件313推动推板223所需的力。具体的,驱动件3121的输出端套设有蜗杆3123,第一齿轮组31221与蜗杆3123啮合;推拉件313设有轮齿3133,轮齿3133与第四齿轮组31224啮合。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121为电机。
优选地,为了提高推拉件313对推板223的作用力,多级齿轮组均采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形式,逐级降低驱动件3121输出的转速,提高各齿轮之间的输出扭力,进而提高推拉件313的输出力。具体的,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以及第四齿轮组31224的结构相类似。
请复阅图4、图5及图8,优选地,感应部44设置于第二承载件311,且感应部44还位于推拉件313运动的路径上。推拉件313上还设有挡块3134,推拉件313带动挡块3134一起运动,当感应部44感应到挡块3134后,驱动件3121则停止工作,进而推拉件313也停止运动。具体的,感应部44可以为现有的接触型开关,例如接近开关,但不局限于该种情况;还可以为非接触型开关,例如红外感应开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接触型开关。
请继续复阅图4、图5及图8,并参照图9所示,图9为实施例二中支撑件51的立体结构图。优选地,支撑部5包括支撑件51及第二弹性件52,支撑件51及第二弹性件52均设置于容置腔213内,支撑件51通过转动轴6与第一承载件21转动连接,且支撑件51连接推拉件313;第二弹性件52套设于转动轴6,且第二弹性件52作用于支撑件5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2 为扭簧,其与第一弹性件23的设置形式相同。具体应用时,支撑件51设有支撑端 511及连接端512,支撑端 511 与锁板221接触,连接端512与推拉件 313连接,转动轴6设置于支撑端 511 与连接端512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 52推动支撑端 511 抵接锁板221,使得锁板221保持卡入锁口111的状态;推拉件313带动连接端512朝远离锁板221方向运动后,推拉件313还推动推板223朝靠近支撑端 511 的方向运动,即锁板221离开锁口111,锁体11 可自由转动。
进一步优选地,支撑件51上设有连接块513,连接块513位于靠近连接端512的位置,推拉件313上设有连接槽3132,连接块513滑动设置于连接槽3132,当推拉件313朝靠近推板223方向运动时,连接槽3132的内壁抵接连接块513,并拉动连接块513使得支撑件51以转动轴6为轴心进行转动。再进一步优选地,锁板3上设有第一顶块224,在支撑端 511 及连接端512上之间设有第二顶块514,当锁板221卡入到锁口111后,支撑件51的支撑端 511 抵接第一顶块224,防止锁体11转动将锁板221顶出锁口111;当支撑端 511 朝远离锁板221方向转动后,推板223在推拉件313的推动下朝靠近支撑件51的方向转动,并最终使得第一顶块224与第二顶块514相互抵接,推拉件313停止运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
解锁状态下,推拉件313的一端抵接推板223,推拉件313的另一端拉动第二顶块514,使得锁板221完全缩回到容置腔213内。
当行驶速度在3km/h以上时,且驱动件3121收到锁车指令,驱动件3121 工作,通过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及第四齿轮组31224将动力传递至推料件53,推料件53朝靠近支撑件51的方向运动,此时,在第一弹性件23及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锁板221穿过通口 2111并逐渐朝靠近锁体11方向转动,支撑端 511 逐渐朝靠近锁板221方向转动,推拉件313上的挡块3134抵接到感应部44后,驱动件3121将收到指令停止工作,推拉件313停止运动,第一弹性件23推动锁板221抵接在锁体11 的外壁面,由于锁体11随轮毂100快速转动,锁板221卡入锁口111内,锁口111一内壁面与斜面2211接触,并将锁板221推出锁口111,使得锁板221 无法卡入到锁口111内,则无法对锁体11进行止动,防止快速行驶突然止动给使用者带来的损伤。
当行驶速度在3km/h以下时,且驱动件3121收到锁车指令,驱动件3121 工作,通过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及第四齿轮组31224将动力传递至推料件53,推料件53朝靠近支撑件51的方向运动,此时,在第一弹性件23及第二弹性件52的作用下,锁板221穿过通口 2111并逐渐朝靠近锁体11方向转动,支撑端 511 逐渐朝靠近锁板221方向转动,推拉件313上的挡块3134抵接到感应部44后,驱动件3121将收到指令停止工作,推拉件313停止运动,第一弹性件23推动锁板221抵接在锁体11 的外壁面,由于锁体11随轮毂100慢速转动,锁板221卡入到锁口111内,在锁口111一内壁面与斜面2211接触之前,锁板221有足够时间卡入到锁口 111内,最终锁口111一内壁面只与斜面2211相邻的一侧接触,无法将锁板 221推出锁口111,与此同时,支撑端 511 抵接第一顶块224,增大锁板221 阻止锁体11继续转动的作用力。
综上所述,通过锁体、第一承载件、锁固件、第一弹性件及驱动机构的配合使用,锁体连接到车轮上,第一弹性件持续推动锁固件抵接锁体,当行驶速度慢时,锁固件与锁体上的锁口111有足够时间进行卡接,进而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反之,行驶速度快时,锁固件与锁口111接触时间短无法进行卡接,不能实现对锁体的止动,则即使收到错误指令或发生故障,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也无法进行上锁,防止突发性止动对使用者带来的损伤,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2所示,图10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31223的立体结构图;图11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31223的爆炸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三中第三齿轮组31223的另一爆炸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类似,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三齿轮组31223具有离合功能,其具体结构如下:
请一并参照图4及图5,第三齿轮组31223包括轮轴312231、第一子齿 312232、第二子齿312233及第三弹性件(图中未标识),轮轴312231转动设置于第二承载件311,第一子齿312232套设于轮轴312231,且第一子齿312232 与第二齿轮组31222啮合;第二子齿312233活动设置于轮轴312231,且第二子齿312233与第一子齿312232连接,第二子齿312233与第四齿轮组31224 啮合;第三弹性件套设于轮轴312231,第三弹性件的一端抵接第二子齿312233,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第二承载件311,在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子齿312233与第一子齿312232紧密连接,并进行传动。具体的,第一子齿312232与第二子齿312233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件312234,第二子齿312233与第一子齿312232相对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件312235,第一连接件312234与第二连接件312235相互啮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 312234及第二连接件312235的结构与伞齿结构相类似。当然,除此之外,第一连接件312234与第二连接件312235还可以采用锲合的方式进行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第三齿轮组31223还包括垫片312236,垫片312236设置于第二子齿312233靠近第三弹性件的一侧,且第三弹性件抵接垫片312236,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于垫片312236,垫片312236再将力传递至第二子齿312233,通过垫片312236的设置,增大第二子齿312233的受力面积,使得第二子齿 312233整体受力均匀,进而增强第一子齿312232与第二子齿312233之间的啮合;同时,还能避免第二子齿312233因局部受力集中而带来的损害,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为弹簧。垫片312236材质为石墨。
当驱动件3121驱动推拉件313实现上锁或解锁时,若第四齿轮组31224 发生故障无法进行转动,驱动件3121持续输出动力,动力经第一齿轮组31221 和第二齿轮组31222后传递到第一子齿312232,由于第二子齿312233无法将动力传递至第四齿轮组31224,第一连接件312234转动的同时推动第二连接件312235做轴向运动,第二连接件312235带动第二子齿312233一起运动,并进一步压缩第三弹性件。即驱动件3121输出的动力最终转化为第一子齿 312232及第一连接件312234的空转,防止对驱动件3121、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及第四齿轮组31224进一步造成损害。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行上锁时,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
当前行驶速度大于预设速度值时,卡锁部(2)将无法卡入到锁停部(1)上相适配的锁口(111),则无法进行上锁;
当前行驶速度小于所述预设速度值时,所述卡锁部(2)卡入所述锁口(111),实现上锁;
所述卡锁部(2)卡入所述锁口(111)后,支撑部(5)抵接所述卡锁部(2)进行支撑,完成上锁;
还包括,开锁时,驱动部(3)带动所述卡锁部(2)脱离所述锁口(111);
所述驱动部(3)包括驱动机构(31),所述驱动机构(31)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卡锁部(2)脱离所述锁口(111);所述驱动机构(31)包括第二承载件(311)、驱动组件(312)及推拉件(313),所述驱动组件(312)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311)内,所述驱动组件(312)输出端连接所述推拉件(313),且所述推拉件(31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件(311);所述驱动组件(312)驱动所述推拉件(313),所述推拉件(313)带动所述卡锁部(2)脱离所述锁口(111);
所述第二承载件(311)设有滑槽(3111),推拉件(313)设有导块(3131),所述导块(3131)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3111)内,所述驱动组件(312)驱动所述推拉件(313)沿所述滑槽(3111)开设方向运动;
所述驱动组件(312)包括驱动件(3121)及传动件(3122),所述驱动件(31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传动件(3122),所述传动件(3122)连接所述推拉件(313);所述传动件(3122)包括第一齿轮组(31221)、第二齿轮组(31222)、第三齿轮组(31223)及第四齿轮组(31224),所述第一齿轮组(31221)、所述第二齿轮组(31222)、所述第三齿轮组(31223)及所述第四齿轮组(31224)依序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组(31221)与所述驱动件(3121)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组(31224)与所述推拉件(313)连接;
所述支撑部(5)包括支撑件(51)及第二弹性件(52),所述第二弹性件(52)推动所述支撑件(51)抵接所述卡锁部(2);
所述支撑件(51)设有支撑端(511)及连接端(512),所述支撑端(511)与所述卡锁部(2)接触,所述连接端(512)与所述推拉件(313)连接;所述支撑件(51)上设有连接块(513),所述连接块(513)位于靠近所述连接端(512)的位置,所述推拉件(313)上设有连接槽(3132),所述连接块(513)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槽(3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当前行驶速度与预设速度值比较前,先对当前行驶速度进行判断,若当前行驶速度不为零时,所述卡锁部(2)不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振动传感器监测并反馈当前行驶速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锁过程中,感应部(4)感应到所述驱动部(3)后,发出信号使得所述驱动部(3)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2)包括第一承载件(21)、锁固件(22)以及第一弹性件(23),所述第一承载件(21)与所述锁停部(1)相邻设置,所述锁固件(2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件(21),且所述锁固件(22)端部与所述锁口(111)相适配,所述第一弹性件(23)连接所述锁固件(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锁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22)包括锁板(221)、连接板(222)及推板(223),所述锁板(221)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板(222)一端,所述锁板(221)另一端与所述锁口(111)相适配;所述连接板(222)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板(2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7177.7A CN113090134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安全锁车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97177.7A CN113090134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安全锁车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0134A CN113090134A (zh) | 2021-07-09 |
CN113090134B true CN113090134B (zh) | 2022-07-12 |
Family
ID=7668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97177.7A Active CN113090134B (zh) | 2021-05-07 | 2021-05-07 | 安全锁车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90134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970021611A (ko) * | 1995-10-13 | 1997-05-28 | 김회수 | 자동차 문 자동 잠금/잠금 해제장치 및 방법 |
DE69508355D1 (de) * | 1994-12-07 | 1999-04-22 | Iic Iwata Kk | Diebstahlsicherung für Fahrzeug |
CN107618597A (zh) * | 2017-10-24 | 2018-01-23 | 成都大学 | 一种电子轮毂锁的机械装置 |
CN111140098A (zh) * | 2018-12-14 | 2020-05-12 | 北京悠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车锁控制系统、车辆和车锁控制方法 |
CN111734233A (zh) * | 2020-07-08 | 2020-10-02 |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停车安全下客辅助方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026651A (zh) * | 2020-10-05 | 2020-12-04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一种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装置 |
CN112037380A (zh) * | 2020-09-03 | 2020-12-04 |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
CN212154429U (zh) * | 2020-03-16 | 2020-12-15 |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涨闸锁、涨闸以及车辆 |
-
2021
- 2021-05-07 CN CN202110497177.7A patent/CN11309013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08355D1 (de) * | 1994-12-07 | 1999-04-22 | Iic Iwata Kk | Diebstahlsicherung für Fahrzeug |
KR970021611A (ko) * | 1995-10-13 | 1997-05-28 | 김회수 | 자동차 문 자동 잠금/잠금 해제장치 및 방법 |
CN107618597A (zh) * | 2017-10-24 | 2018-01-23 | 成都大学 | 一种电子轮毂锁的机械装置 |
CN111140098A (zh) * | 2018-12-14 | 2020-05-12 | 北京悠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车锁控制系统、车辆和车锁控制方法 |
CN212154429U (zh) * | 2020-03-16 | 2020-12-15 |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涨闸锁、涨闸以及车辆 |
CN111734233A (zh) * | 2020-07-08 | 2020-10-02 | 中邮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慧停车安全下客辅助方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037380A (zh) * | 2020-09-03 | 2020-12-04 | 上海商汤临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车辆 |
CN112026651A (zh) * | 2020-10-05 | 2020-12-04 |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职业培训指导教师进修中心) | 一种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90134A (zh) | 2021-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75577B2 (en) | Electric steering lock system | |
US11198463B2 (en) | Foldable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and steer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13090134B (zh) | 安全锁车的方法 | |
CN105416443A (zh) | 骑行车辆防盗花鼓锁 | |
CN214943315U (zh) | 车闸锁 | |
JP2015086633A (ja) | 自転車用施錠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自転車 | |
CN215949185U (zh) | 防误锁的车闸锁 | |
CN113027253B (zh) | 车闸锁 | |
CN114644041B (zh) | 可切换转向方式的转向器总成、转向系统、车辆 | |
CN212654410U (zh) | 一种童车折叠关节的锁定机构 | |
CN107396633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锁闭装置 | |
CN113027252B (zh) | 防误锁的车闸锁 | |
CN212407540U (zh) | 驻车机构及汽车 | |
CN114560008B (zh) | 转向系统和车辆 | |
CN111071220B (zh) | 驻车操纵系统和车辆 | |
CN212507832U (zh) | 一种汽车电动自吸门锁结构 | |
CN211685039U (zh) | 驻车操纵系统和车辆 | |
CN213649828U (zh) | 用于共享单车的刹车锁装置和共享单车 | |
CN113047702B (zh) | 防误锁锁车方法及车锁装置 | |
CN219138711U (zh) | 智能车锁及非机动车 | |
CN219471811U (zh) | 家用轿车尾箱电动安防锁 | |
CN222496539U (zh) |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折叠锁止结构 | |
CN116221399B (zh) | 驻车解锁装置、电子驻车总成及车辆 | |
CN210760671U (zh) | 一种扭簧降噪机构及应用有该机构的电子转向柱锁 | |
CN220580782U (zh) | 一种用于机动车锁的电释放中控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6223 changbuxinpi village, Xinwei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ingly Gea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223 changbuxinpi village, Xinwei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INGLY GEAR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