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5532A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5532A CN113075532A CN202110318085.8A CN202110318085A CN113075532A CN 113075532 A CN113075532 A CN 113075532A CN 202110318085 A CN202110318085 A CN 202110318085A CN 113075532 A CN113075532 A CN 1130755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ip
- time programmable
- test
- detection
- programmable memo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失效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所述芯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待测试的芯片,所述芯片中具有若干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存在漏电缺陷。本发明不仅能检测出已出现误烧穿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而且还能够检测出漏电情况相对较为轻微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避免了存在潜在烧穿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失效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常用的半导体结构,其由多个存储单元构成,每个存储单元通常包括晶体管和电容器。晶体管的栅极与字线电连接、源极与位线电连接、漏极与电容器电连接,字线上的字线电压能够控制晶体管的开启与关闭,从而通过位线能够读取存储在电容器中的数据信息,或者将数据信息写入到电容器中。
DRAM等芯片中通常包括若干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e-fuse),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用于信息的存储。若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出现漏电,会导致芯片出现各种异常情况,例如进入4G模式或者双存储单元(twin cell)模式,从而影响芯片的性能和良率,因此,对芯片中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对芯片中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漏电情况进行检测的方法是通过测试机台向所述芯片中的所有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传输测试指令,之后读取所有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状态。但是,这种方法检测的准确度较低,这是因为:该方法虽然能够检测出漏电情况较为严重(例如出现误烧穿)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但是容易遗漏漏电情况较轻微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从而导致存在潜在烧穿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如何提高芯片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存在潜在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对芯片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以避免存在潜在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提高最终芯片产品的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测试的芯片,所述芯片中具有若干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
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存在漏电缺陷。
可选的,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驱动所述芯片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
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可选的,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自所述芯片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
可选的,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芯片正面朝上放置在透明载物台上,并使得一微光探测镜头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的背面放置。
可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包括有源区、位于所述有源区外部的导电区、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和所述导电区之间的介质层区,所述介质层区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可选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为InGaAs镜头。
可选的,所述芯片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的具体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可选的,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获取所述芯片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位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检测装置,包括:
测试模块,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待测试的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
探测模块,用于探测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探测模块是否探测到所述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存在漏电缺陷。
可选的,所述测试模块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驱动所述芯片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可选的,所述探测模块用于自所述芯片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
可选的,所述探测模块包括透明载物台和微光探测镜头,所述芯片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透明载物台上,所述微光探测镜头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的背面放置。
可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包括有源区、位于所述有源区外部的导电区、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和所述导电区之间的介质层区,所述介质层区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可选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为InGaAs镜头。
可选的,所述芯片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
所述测试模块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探测模块探测到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之后,获取所述芯片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通过在芯片中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处于锁存状态时探测芯片发出微光信号的情况,来判断芯片中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是否存在漏电情况,不仅能检测出已出现误烧穿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而且还能够检测出漏电情况相对较为轻微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避免了存在潜在烧穿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节约了生产资源,并且有助于提高最终芯片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对芯片进行检测时的装置示意图;
附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探测到的微光信号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芯片检测方法,附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附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的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在对芯片进行检测时的装置示意图,附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探测到的微光信号示意图。如图1-图4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提供待测试的芯片20,所述芯片20中具有若干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如图2所示。
具体来说,所述芯片20可以是DRAM芯片,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芯片。所述芯片20中可以具有多个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且多个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在所述芯片20中呈阵列排布,如图2所示。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用于信息的存储。
所述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可以为电熔丝(Electrical Fuse,E-Fuse)结构。以所述芯片20为DRAM芯片为例,具有电熔丝结构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包括有源区(Active Area,AA)211、导电区212、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211和所述导电区212之间的介质层区213,所述导电区212用于向所述有源区211传输控制信号。所述有源区211、所述介质层区213和所述导电区212形成一个类似电容的结构。所述导电区212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多晶硅材料。所述介质层213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氧化物材料,例如二氧化硅。所述有源区211中包括晶体管、位线接触部、电容接触部等电性结构。具有所述电熔丝结构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通过熔丝(即所述介质层区213)的熔断来调整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电阻:当所述熔丝未熔断时,所述熔丝呈现高电阻状态,所述有源区211与所述导电区212处于电性隔离的状态;当所述熔丝熔断时,所述熔丝呈现低电阻状态,所述有源区211与所述导电区212之间处于电性导通的状态。通过所述熔丝的熔断与否,可以实现所述芯片20内部的自修复、模式转换等功能。当所述熔丝出现漏电缺陷时,则会影响所述有源区211与所述导电区212之间的电信号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其他结构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结构,只要存在漏电缺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在处于压差漏电状态时能够发射出微光信号即可。
步骤S12,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锁存状态。
可选的,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锁存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驱动所述芯片20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
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所述测试信号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只要能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锁存状态即可。举例来说,在所述芯片20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后续对所述芯片20性能测试的需要,会在所述芯片20中设置DFT(Design ForTest,可测试性设计)。所述DFT中包括多个测试模式,以便于后续能够驱动所述芯片20处于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从而能够对所述芯片20的多种性能或者多个结构进行测试,以判断所述芯片20是否满足设计需求或者为后续芯片的技术改进提供参考。如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芯片20置于探测机台30内,并通过线缆33将所述芯片20与位于所述探测机台30外部的测试机台31电连接。通过所述测试机台31向所述芯片20传输测试信号,启动所述DFT中的特定测试模式,从而使得所述芯片32处于所述预设工作模式,已完成预设的测试程序。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多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锁存状态是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压差漏电状态。具体来说,执行第一次循环步骤,即通过所述测试机台31向所述芯片20传输测试信号,使得所述芯片20进入一种预设的测试模式,并执行相应的测试程序。此时,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处于压差漏电状态,例如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中的所述有源区211的电压为0V、所述导电区212的电压为1.2V,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中的所述介质层区213则处于1.2V的压差漏电状态。当所述测试程序执行完成之后,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内部的压差会恢复到0V,此时,开始执行第二次循环步骤,即通过所述测试机台31再次向所述芯片传输所述测试信号,使得所述芯片再次进入所述预设的测试模式,并再次执行相应的所述测试程序,从而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再次处于压差漏电状态。以此类推,重复执行所述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始终保持在压差漏电状态。所述预设的测试模式可以是DFT中任意的测试模式,只要能够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压差漏电状态即可。
步骤S13,探测所述芯片20是否发出微光信号40,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存在漏电缺陷。
所述微光信号40为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中的失效区域在锁存状态下发出的微光信号。可以预先根据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发生漏电缺陷时发射的微光信号的波长范围,选择合适的微光探测方法或者探测镜头,使得探测到的所述芯片20中发出的所述微光信号40仅为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漏电时发出的,从而进一步提高芯片检测的准确度。或者,可以根据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在所述芯片20中的位置,探测所述芯片20中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所在的位置是否发出所述微光信号40。
可选的,探测所述芯片20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自所述芯片20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20是否发出微光信号。
可选的,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芯片20正面201朝上放置于透明载物台302上,并使得一微光探测镜头301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302的背面3022放置。
具体来说,所述芯片20包括相对分布的所述芯片20的正面201和所述芯片20的背面,所述芯片20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302的表面为所述芯片20的背面。所述透明载物台302包括相对分布的透明载物台的正面3021和透明载物台的背面3022,所述透明载物台302朝向所述芯片20的表面为所述透明载物台的正面3021。本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芯片20正面朝上置于所述探测机台30内部的所述透明载物台302上,并使得用于探测微光信号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302的背面,从而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因漏电发出的微光信号进行探测。所述透明载物台302的尺寸应远大于所述芯片20的尺寸,以便能够对所述芯片20中任意位置发射的微光信号进行检测。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探测到的微光信号能够直观的反映出所述芯片20中发射微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位置以及所述芯片20中发射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包括有源区211、位于所述有源区211外部的导电区212、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211和所述导电区212之间的介质层区213,所述介质层区213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211、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212;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可选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为InGaAs镜头。
具体来说,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0中的所述介质层区213处于压差漏电状态时,被误烧的所述介质层区213中的局部失效区域会有大量的电子与空穴复合,电子的动能转化为光能,从而产生波段为1100nm左右的微光信号。InGaAs镜头包括近红外光电探测器,能够捕捉到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内的微光信号,因此,通过InGaAs镜头能够捕捉到存在漏电缺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发射的微光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在压差漏电状态下所发射的微光信号的波长范围选择相应的微光探测器,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芯片20检测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芯片20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的具体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可选的,探测所述芯片20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探测所述芯片20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获取所述芯片20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位置。
举例来说,所述芯片20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1024个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在对所述芯片20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向所述芯片20传输测试信号,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均保持在锁存状态。同时,通过预先建立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探测到的图像平面上的坐标系与所述芯片20上的坐标系之间的映射关系。当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探测到所述微光信号时,根据所述映射关系可以一次性、快速、准确的定位到所述芯片20中存在漏电缺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0的位置。
不仅如此,本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检测装置。附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芯片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检测装置可以采用如图1-图4所示的方法对芯片进行检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检测装置,包括:
测试模块50,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待测试的芯片20,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在锁存状态;
探测模块51,用于探测所述芯片20发出的微光信号;
判断模块52,用于判断所述探测模块是否探测到所述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存在漏电缺陷。
具体来说,所述测试模块50可以包括图3中的测试机台31,所述探测模块51可以包括图3中的探测机台30。
可选的,所述测试模块50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驱动所述芯片20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可选的,所述探测模块51用于自所述芯片20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20发出的微光信号。
可选的,所述探测模块51包括透明载物台302和微光探测镜头301,所述芯片20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透明载物台302上,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302的背面放置。
可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包括有源区211、位于所述有源区211外部的导电区212、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211和所述导电区212之间的介质层区213,所述介质层区213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211、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212;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可选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为InGaAs镜头。
可选的,所述芯片20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
所述测试模块50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20,使得所述芯片20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可选的,所述判断模块52用于在确认所述探测模块51探测到所述芯片20发出微光信号之后,获取所述芯片20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位置。
举例来说,所述判断模块52根据所述探测模块51中的所述微光探测镜头301探测到的微光信号,能够快速的获取出所述芯片20中发射微光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位置以及所述芯片20中发射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21的数量。
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通过在芯片中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处于锁存状态时探测芯片发出微光信号的情况,来判断芯片中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是否存在漏电情况,不仅能检测出已出现误烧穿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而且还能够检测出漏电情况相对较为轻微的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避免了存在潜在烧穿风险的不良产品流入后续生产线,节约了生产资源,并且有助于提高最终芯片产品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待测试的芯片,所述芯片中具有若干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
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存在漏电缺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的具体步骤包括:
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驱动所述芯片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自所述芯片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芯片正面朝上放置在透明载物台上,并使得一微光探测镜头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的背面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包括有源区、位于所述有源区外部的导电区、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和所述导电区之间的介质层区,所述介质层区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光探测镜头为InGaAs镜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的具体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芯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的具体步骤包括:
探测所述芯片是否发出微光信号,若是,则获取所述芯片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位置。
9.一种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模块,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待测试的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在锁存状态;
探测模块,用于探测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探测模块是否探测到所述微光信号,若是,则确认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存在漏电缺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模块重复执行如下循环步骤,使得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保持压差漏电状态,所述循环步骤包括:
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驱动所述芯片在预设的测试模式下进行测试;判断所述测试是否执行完成,若是,则进行下一次循环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块用于自所述芯片的背面探测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模块包括透明载物台和微光探测镜头,所述芯片正面朝上放置于所述透明载物台上,所述微光探测镜头朝向所述透明载物台的背面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包括有源区、位于所述有源区外部的导电区、以及位于所述有源区和所述导电区之间的介质层区,所述介质层区一端连接所述有源区、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区;
所述微光探测镜头能够探测波长为700nm~1400nm范围的微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光探测镜头为InGaAs镜头。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中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
所述测试模块用于传输测试信号至所述芯片,使得所述芯片中的所有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均保持在锁存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芯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探测模块探测到所述芯片发出的微光信号之后,获取所述芯片中出现微光信号的所述一次性可编程存储器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8085.8A CN113075532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PCT/CN2021/112035 WO2022198882A1 (zh) | 2021-03-25 | 2021-08-11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US17/454,620 US20220310186A1 (en) | 2021-03-25 | 2021-11-11 | Chip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18085.8A CN113075532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5532A true CN113075532A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10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18085.8A Pending CN113075532A (zh) | 2021-03-25 | 2021-03-25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075532A (zh) |
WO (1) | WO202219888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50807A (zh) * | 2022-01-10 | 2022-05-27 | 苏州萨沙迈半导体有限公司 | 存储器的自修复电路、芯片 |
WO2022198882A1 (zh) * | 2021-03-25 | 2022-09-29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6838A (zh) * | 2010-01-05 | 2011-07-06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微光显微镜芯片失效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02129026A (zh) * | 2011-01-04 | 2011-07-20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失效定位的方法 |
CN104815805A (zh) * | 2015-03-19 | 2015-08-05 | 南昌大学 | 一种led芯片的自动筛选系统及筛选方法 |
CN110146799A (zh) * | 2019-04-29 | 2019-08-20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芯片漏电位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10718480A (zh) * | 2019-10-18 | 2020-01-21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字线层漏电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
CN110780180A (zh) * | 2019-10-25 | 2020-02-11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芯片测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04642B2 (ja) * | 1991-04-26 | 1999-06-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半導体素子不良箇所検出方法 |
DE69328323D1 (de) * | 1992-01-29 | 2000-05-18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Energieauflösendes Emissions-Mikroskop-System und Verfahren |
JP3436456B2 (ja) * | 1996-06-14 | 2003-08-1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ミッション顕微鏡による半導体装置の故障解析方法及び半導体装置故障解析システム |
CN103487744B (zh) * | 2013-05-07 | 2016-01-27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emmi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和应用方法 |
JP6502538B1 (ja) * | 2018-01-24 | 2019-04-17 | ウィンボンド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解析システム |
CN108535628A (zh) * | 2018-03-20 | 2018-09-14 | 力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避免烧伤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失效定位方法 |
CN112255532B (zh) * | 2020-10-21 | 2024-07-30 |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失效定位方法及夹具 |
CN113075532A (zh) * | 2021-03-25 | 2021-07-06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
2021
- 2021-03-25 CN CN202110318085.8A patent/CN113075532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8-11 WO PCT/CN2021/112035 patent/WO202219888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6838A (zh) * | 2010-01-05 | 2011-07-06 |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 微光显微镜芯片失效分析方法及系统 |
CN102129026A (zh) * | 2011-01-04 | 2011-07-20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芯片失效定位的方法 |
CN104815805A (zh) * | 2015-03-19 | 2015-08-05 | 南昌大学 | 一种led芯片的自动筛选系统及筛选方法 |
CN110146799A (zh) * | 2019-04-29 | 2019-08-20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半导体芯片漏电位置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10718480A (zh) * | 2019-10-18 | 2020-01-21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字线层漏电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
CN110780180A (zh) * | 2019-10-25 | 2020-02-11 |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芯片测试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98882A1 (zh) * | 2021-03-25 | 2022-09-29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CN114550807A (zh) * | 2022-01-10 | 2022-05-27 | 苏州萨沙迈半导体有限公司 | 存储器的自修复电路、芯片 |
CN114550807B (zh) * | 2022-01-10 | 2024-09-24 | 苏州萨沙迈半导体有限公司 | 存储器的自修复电路、芯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98882A1 (zh) | 2022-09-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52716B2 (en) | Method of detecting defects in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7519882B2 (en) | Intelligent binning for electrically repairable semiconductor chips | |
CN110706732B (zh) | 存储器芯片的失效分析方法 | |
KR910003147B1 (ko) | 반도체집적회로와 그 시험방법 | |
CN113075532A (zh)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
US6825682B2 (en) | Test configuration for the functional testing of a semiconductor chip | |
CN104751875B (zh) | 应用于nvm芯片的失效位图分析方法 | |
CN111477262B (zh) | 半导体器件的失效分析方法 | |
JP2008166691A (ja) | テグパターン及びそのパターンを利用した半導体素子の検査方法 | |
CN104347121B (zh) | 一种闪存可靠性的筛选测试方法 | |
CN113075533B (zh) | 芯片检测方法及芯片检测装置 | |
US6223097B1 (en)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method of estimating failure ratio of such devices on the marke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s | |
US20220310186A1 (en) | Chip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07013386A1 (ja) | 半導体装置の検査方法、半導体装置、半導体集積回路、半導体集積回路のテスト方法およびテスト装置 | |
KR100505430B1 (ko) | 에스램의 불량분석 방법 | |
Yin et al. | Case studies of fault isolation for the global failing patterns on SRAM bitmap caused by the defects in peripheral logic regions | |
TWI871615B (zh) | 量測機台與半導體晶片的故障偵測方法 | |
TW202443582A (zh) | 量測機台與半導體晶片的故障偵測方法 | |
KR20090035364A (ko) | 반도체 패키지의 번-인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TW202111307A (zh) | 缺陷分析方法與記憶體晶片 | |
Yeoh et al. | Case Studies: Masked read-only memory failure fault isolation without bitmapping | |
US6978407B2 (en) | Method and architecture for detecting random and systematic transistor degradation for transist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in high-density memory | |
CN116825171A (zh) | 一种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
KR20050030328A (ko) |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의 메모리 셀 사이의 브리지 불량 검출방법 | |
TWI735915B (zh) | 與面向受測裝置側之光源整合的晶圓探針卡及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