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614B - 离心式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送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6614B CN113056614B CN201980075975.1A CN201980075975A CN113056614B CN 113056614 B CN113056614 B CN 113056614B CN 201980075975 A CN201980075975 A CN 201980075975A CN 113056614 B CN113056614 B CN 1130566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mpeller
- opening
- flow path
- introducti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457—Ventilation unit, e.g. combined with a radiator
- B60H1/00471—The ventilator being of the radial type, i.e. with radial expulsion of the ai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04D29/28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the leading edge of each vane being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rotation axi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13—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suction por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4—Double entry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85—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inta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60H2001/00135—Deviding walls for separate air flow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006—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double suction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5/00—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5/0005—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by using valves
- F04D15/0022—Control, e.g. regulation, of pumps, 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by using valves throttling valves or valves varying the pump inlet opening or the outlet open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05—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with double suc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0—Centrifugal pumps for compressing or evacuating
- F04D17/12—Multi-stage pumps
- F04D17/122—Multi-stage pumps the individual rotor discs being, one for each stage, on a common shaft and axially spaced, e.g. conventional centrifugal multi- stage compressors
- F04D17/125—Multi-stage pumps the individual rotor discs being, one for each stage, on a common shaft and axially spaced, e.g. conventional centrifugal multi- stage compressors the casing being vertically spl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04D17/162—Double suction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205—Conventional flow pattern
- F04D29/2216—Shape, geometr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238—Special flow patterns
- F04D29/2255—Special flow patterns flow-channels with a special cross-section contour, e.g. ejecting, throttling or diffusing effec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18—Rotors
- F04D29/22—Rotors specially for 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4—Vanes
- F04D29/242—Geometry,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4293—Details of fluid inlet or 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5/00—Pumps with circumferential or transverse flow
- F04D5/002—Regenerative pumps
- F04D5/007—Detail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5/00—Pumps with circumferential or transverse flow
- F04D5/002—Regenerative pumps
- F04D5/008—Details of the stator, e.g. channel sha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7/00—Pumps adapted for handling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 F04D7/02—Pumps adapted for handling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of centrifugal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1—In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50—Inlet or outlet
- F05D2250/52—Outle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70—Shape
- F05D2250/71—Shape curved
- F05D2250/711—Shape curved convex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70—Shape
- F05D2250/71—Shape curved
- F05D2250/712—Shape curved conc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从内外气箱(10)向分离筒(60)的空气导入板(61)流动的空气通过分离筒(60)的筒状部(63)的内侧,并经由叶轮(30)而向下通风路(46)流动。另外,从内外气箱(10)向除了分离筒(60)的空气导入板(61)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分离筒(60)的筒状部(63)的外侧,并经由叶轮(30)而向上通风路(45)流动。这里,定义供空气从内外气箱(10)向上通风路(45)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空气导入板(61)的外缘(64)且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平行的假想平面(VS)。在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将隔着分离筒(60)的靠近鼻部(41)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鼻部(41)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72)。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
Description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8-216355号,在此通过参照编入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进气罩(以下,称作内外气箱)进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而被吸入叶轮的内侧,并向叶轮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吹出。叶轮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被分隔壁分隔为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在叶轮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分离筒,该分离筒用于使从内外气箱导入的空气分离至上通风路和下通风路而流动。分离筒具有:设置于叶轮与过滤器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的空气导入板;以及从形成于该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通过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的筒状部。通过该结构,从内外气箱导入的空气的一部分从设置于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通过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下通风路流动。另一方面,从内外气箱导入的空气的另一部分不通过空气导入板而通过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上通风路流动。这样,该离心式送风机成为将从叶轮的轴向的一方吸入的空气向上通风路和下通风路分开吹出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74339号
但是,一般在离心式送风机中,叶轮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构成为:叶轮的叶片的后缘与涡旋壳体的内壁的距离在鼻部附近最窄,并且从鼻部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大。因此,从叶轮向通风路吹出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在鼻部附近变大,并且从鼻部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小。因此,具有被吸入到叶轮的风量在鼻部附近变少,并且从鼻部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多的特性。
关于这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离心式送风机没有记载关于从分离筒所具有的筒状部的外侧左右的开口部分别绕入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即,形成于空气导入板与钟形口之间的流路)的空气的流动。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与分离筒所具有的筒状部相比靠左侧的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和与筒状部相比靠右侧的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为相同的大小。在该情况下,通过远离鼻部一侧的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比通过靠近鼻部一侧的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大。这样,在通过远离鼻部一侧的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和通过靠近鼻部一侧的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平衡不与被吸入叶轮的风量特性对应的情况下,在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流动的风量减少。其结果是,从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被吸入叶轮的风量减少,存在送风机的送风效率降低的担忧。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越是为了缩小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体格(例如离心式送风机的高度方向的体格)而缩小空气导入板与钟形口的间隔,这一点的影响就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送风效率的离心式送风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具备:
内外气箱,该内外气箱具有供车室外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和供车室内空气导入的内气导入口;
叶轮,该叶轮通过电机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
涡旋壳体,该涡旋壳体包围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
钟形口,该钟形口设置于涡旋壳体中的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并形成向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分隔壁,该分隔壁将形成于叶轮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分隔为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以及
分离筒,该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和筒状部,该筒状部相对于叶轮设置于所述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通过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
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内外气箱向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空气入口部通过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下通风路流动,从内外气箱向除了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上通风路流动,
在供空气从内外气箱向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空气导入板的外缘且与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上的流路截面中,在将隔着分离筒的靠近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并将远离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时,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由此,与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和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在第二开口部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变小。即,通过第一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第二开口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平衡与被吸入叶轮的风量特性对应,从而在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流动的风量增加。其结果是,从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被吸入叶轮的风量增加,能够提高送风机的送风效率。此外,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是指形成于涡旋壳体中的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和钟形口与空气导入板之间的流路。另外,送风效率是指离心式送风机相对于向使叶轮旋转的电机供给的电力的送风量。
此外,对各构成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弧的参照符号是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和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在第五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1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第六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在第七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图17是第八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的取下内外气箱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在第八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中,用于说明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之间,对彼此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1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该离心式送风机1是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并吹出车室内空气(以下,称作内气)和车室外空气(以下,称作外气)的送风机。
如图1~图4所示,离心式送风机1具备:内外气箱10、过滤器20、叶轮30、涡旋壳体40、钟形口50、分隔壁44以及分离筒60等。
内外气箱10配置于离心式送风机1的上部。内外气箱10从车辆前方侧起依次具有外气导入口11、第一内气导入口12以及第二内气导入口13。外气被导入外气导入口11。内气被导入第一内气导入口12和第二内气导入口13。在内外气箱10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切换门14和第二切换门15。第一切换门14能够选择性地对外气导入口11和第一内气导入口12进行开闭。第二切换门15能够对第二内气导入口13进行开闭。第一切换门14和第二切换门15由例如旋转门构成。
过滤器20设置于内外气箱10的下部。过滤器20收集导入到内外气箱10的空气(即,外气和内气)所含的异物。过滤器20是例如将具有规定的通气性的除尘用滤材弯折成褶皱形状而构成的。过滤器20形成为褶皱形状在外气导入口11、第一内气导入口12以及第二内气导入口13排列的方向(例如,车辆前后方向)上折叠。换言之,过滤器20的褶皱形状的折痕在与气导入口11、第一内气导入口12以及第二内气导入口13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例如,车宽方向)上延伸。此外,在从上方看时,内外气箱10和过滤器20的外形形成为大致矩形状。
叶轮30是通过电机31的驱动来旋转的离心风扇。叶轮30具有:固定于电机31的轴32的主板33和固定于该主板33的多个叶片34。叶轮30构成为: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通过过滤器20后的空气并向径向外侧吹出。此外,在多个叶片34彼此之间设置有叶片分隔壁35,该叶片分隔壁35将在叶片34中的轴向上侧的区域流动的风和在叶片34中的轴向下侧的区域流动的风分隔开。
涡旋壳体40包围叶轮30的径向外侧。涡旋壳体40在其外周的一部分具有鼻部41。并且,涡旋壳体40形成流路面积从该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的通风路42。通风路42主要形成于涡旋壳体40的内壁与叶轮30的叶片34的后缘36之间。通风路42中的流路面积最大的部位与空调装置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空调壳体连通。因此,从涡旋壳体40的通风路42吹出的空气被导入该空调壳体。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该空调壳体内配置有用于调整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的蒸发器、加热器芯以及空气混合门等。而且,构成为:在该空调壳体内被调整了温度和湿度后的空调风从面部吹出口、脚部吹出口以及除霜吹出口等向车室内吹出。
在涡旋壳体40中的叶轮30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49(以下,称作涡旋壳体40的上表面49)设置有环状的钟形口50,该钟形口50形成向叶轮30吸入空气的吸入口。通过过滤器20后的空气从钟形口50被吸入叶轮30。
另外,在涡旋壳体40的上表面49设置有安装框43,该安装框43用于安装上述的内外气箱10和过滤器20。即,在该安装框43的上方安装有内外气箱10和过滤器20。
另外,在涡旋壳体40的内侧设置有分隔壁44,该分隔壁44将通风路42分隔为叶轮30的轴向的一方的区域和叶轮30的轴向的另一方的区域。分隔壁44设置在与设置于叶轮30的叶片34彼此之间的叶片分隔壁35对应的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通风路42中的分隔壁44的上侧的区域称作上通风路45,并将通风路42中的分隔壁44的下侧的区域称作下通风路46。
分离筒60设置为从过滤器20与叶轮30之间的区域遍及至叶轮30的径向内侧的区域。分离筒60具有:设置于叶轮30与过滤器20之间的区域的一部分的空气导入板61;以及从形成于该空气导入板61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叶轮30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的筒状部63。
如图3所示,在从上方看时,空气导入板61形成为外形大致矩形状。并且,该空气导入板61覆盖钟形口50的大致一半的区域。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空气导入板61中的配置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侧的外缘64设置于在内外气箱10的第二切换门15将第二内气导入口13全开时与第二切换门15的过滤器20侧的端部16对应的位置。此外,与第二切换门15的过滤器20侧的端部16对应的位置能够是例如第二切换门15的端部16的下侧。
空气导入板61与筒状部63漏斗状地连接。筒状部63在叶轮30的径向内侧的区域中成为筒状。并且,筒状部63中的与空气导入板61相反一侧的端部68设置在与设置于叶轮30的叶片34彼此之间的叶片分隔壁35对应的位置。此外,与叶片分隔壁35对应的位置能够是叶片分隔壁35的径向内侧。
在上述结构中,离心式送风机1能够使被导入内外气箱10而通过过滤器20的规定的区域后的空气从叶轮30的轴向的一方经由分离筒60的内侧而向下通风路46流动。另外,该离心式送风机1能够使通过过滤器20的其他区域后的空气从叶轮30的轴向的一方经由分离筒60的外侧而向上通风路45流动。即,该离心式送风机1是单侧吸入式的送风机。此外,过滤器20的规定的区域是指,例如过滤器20中的与第二切换门15的端部16抵接的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的区域。另外,过滤器20的其他区域是指,例如过滤器20中的与第二切换门15的端部16抵接的位置相比靠车辆前方侧的区域。
在图1中,示出了第一切换门14将外气导入口11开放并将第一内气导入口12闭塞,且第二切换门15将第二内气导入口13开放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离心式送风机1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并吹出内气和外气。
如图1的箭头A所示,从第二内气导入口13导入的内气在通过过滤器20中的位于空气导入板61的大致正上方的区域后,从形成于空气导入板61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筒状部63的内侧,并经由叶轮30而向下通风路46流动。
另一方面,如图1的箭头B、C所示,从外气导入口11被导入的外气在通过过滤器20中的除了空气导入板61的大致正上方与外的区域后,从除了空气导入板61以外的空间通过筒状部63的外侧,并经由叶轮30而向上通风路45流动。
详细地说,如图1的箭头B和图3的箭头D所示,在除了空气导入板61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直接被放射状地吸入叶轮30。另外,如图1的箭头C和图3的箭头E、F所示,在除了空气导入板61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的另一部分从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外侧左右各自的空间绕入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而被吸入叶轮30。此外,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是指形成于涡旋壳体40的上表面49以及钟形口50与空气导入板61的间隙的流路。
这里,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从过滤器20向上通风路45流动的流路中,定义包含空气导入板61的外缘64且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平行的假想平面VS。并且,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将隔着分离筒60的靠近鼻部41一侧的流路截面称作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鼻部41一侧的流路截面称作第二开口部72。
在图5中,为了说明,虽然不是截面,但对第一开口部71标注虚线的阴影,并对第二开口部72标注单点划线阴影。此外,这一点在后述的第二~第八实施方式所参照的图7、9、12、14、16、18中也是相同地。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因此,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详细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送风机1中,将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的意义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形成于叶轮30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42构成为流路面积从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即,叶轮30的叶片34的后缘36与涡旋壳体40的内壁的距离在鼻部41附近最窄,并且从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大。因此,从叶轮30向通风路42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在鼻部41附近变大,并且从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小。因此,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具有在鼻部41附近变少,并且从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变多的特性。因此,在假设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经由第一开口部71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比经由第二开口部72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少。在该情况下,通过第二开口部72的空气的压力损失比通过第一开口部71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大。这样,在通过第一开口部71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第二开口部72的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平衡不与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特性对应的情况下,在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流动的风量减少。其结果是,存在从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减少,从而送风机的送风效率降低的担忧。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从而使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由此,与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和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在第二开口部72流动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变小。因此,通过第一开口部71的空气的压力损失和通过第二开口部72的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平衡与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特性对应起来,从而在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流动的风量增加。因此,从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被吸入叶轮30的风量增加,从而提高了送风机的送风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因此,能够不增大离心式送风机1中的叶轮30的旋转轴方向的体格(例如,离心式送风机1的高度方向的体格)而调整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和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从以往的离心式送风机较大地变更内外气箱10的结构和分离筒60的结构而调整第一开口部71和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此外,以往的离心式送风机是指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叶轮30的旋转轴301以及分离筒60的中心轴601一致的离心式送风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从以往的离心式送风机较大地变更内外气箱10的结构和分离筒60的结构,因此不会影响从内外气箱10通过分离筒60的内侧而向下通风路46流动的空气流。
(第二~第八实施方式)
对第二~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第八实施方式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变更了分离筒60或内外气箱10的结构,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空气导入板61具有:位于第一开口部71侧的第一面65、位于第二开口部72侧的第二面66以及将该第一面65与第二面66连接的台阶面67。第二面66相比于第一面65远离钟形口50配置。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也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8和图9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空气导入板61以第二开口部72侧的部位与第一开口部71侧的部位相比远离钟形口50的方式相对于钟形口50倾斜。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也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空气导入板61也以第二开口部72侧的部位与第一开口部71侧的部位相比远离钟形口50的方式相对于钟形口50倾斜。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0的箭头S所示,空气导入板61中的空气入口部6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形成为在空气入口部62的周向上相对于钟形口50的倾斜率恒定的斜坡状。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也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四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空气导入板61中的空气入口部6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形成为上述的斜坡状,能够减少在分离筒60的内侧的流路47沿周向流动的风的压力损失。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空气导入板61与筒状部63的连接部中的第二开口部72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R2形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R1小。此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也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五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与叶轮30的旋转轴301位于大致重合的位置。并且,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和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向第一开口部71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详细地说,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另外,第二开口部72中的叶轮30的径内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叶轮30的径内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六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和空气导入板61的一部分与涡旋壳体40的外缘相比位于外侧。并且,在与涡旋壳体40的外周相比靠径向外侧的区域形成有圆弧状的外侧流路48。外侧流路48形成为,在与涡旋壳体40的外周相比靠径向外侧包含相对于涡旋壳体40的上表面49和钟形口50与空气导入板61相反一侧的区域。由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通过过滤器20后的空气的一部分以从第二开口部72经由外侧流路48而被吸入叶轮30的方式流动。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七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内外气箱10的中心101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向第二开口部72侧偏离的位置。而且,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分离筒60所具有的筒状部63的中心轴601位于相对于叶轮30的旋转轴301向第一开口部71侧偏离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八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口部72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的流路截面积大。详细地说,第二开口部72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与叶轮30相比靠空气导入板61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另外,第二开口部72中的叶轮30的径内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也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71中的叶轮30的径内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因此,第八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等相同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适当变更。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非彼此无关,除了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外,能够适当进行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显而易见,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地明示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并不是必须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地明示是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地明示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形状、位置关系等。即,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下”、“左”、“右”、“车辆前方”以及“车辆后方”等用语是为了方便说明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将送风机设置于车辆等的方向。
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外气在上通风路45流动,内气在下通风路46流动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离心式送风机1通过调整内外气箱10的第一切换门14和第二切换门15的位置,能够设置为仅外气或仅内气在上通风路45和下通风路46这两方流动,也能够设置为内气和外气混合后的空气流动。
另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涡旋壳体40的车宽方向右侧配置了鼻部41和空调壳体,但不限于此。离心式送风机1也可以是在涡旋壳体40的车宽方向左侧配置鼻部41和空调壳体的结构。
另外,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从车辆前方侧起依次具有外气导入口11、第一内气导入口12以及第二内气导入口13的箱作为内外气箱10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内外气箱10可以将外气导入口11、第一内气导入口12以及第二内气导入口13配置于车宽方向上,或者也可以从车辆后方侧起依次配置,或者也可以倾斜地配置。
(总结)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该离心式送风机具备:内外气箱、叶轮、涡旋壳体、钟形口、分隔壁以及分离筒。内外气箱具有外气导入口和内气导入口,该外气导入口供车室外空气导入,该内气导入口供车室内空气导入。叶轮通过电机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涡旋壳体包围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形成向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的钟形口形成为环状,并设置于涡旋壳体中的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分隔壁将形成于叶轮的径向外侧的通风路分隔为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和筒状部,该空气导入板相对于叶轮设置于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通过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该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内外气箱向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空气入口部通过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下通风路流动,从内外气箱向除了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叶轮而向上通风路流动。这里,在供空气从内外气箱向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空气导入板的外缘且与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上的流路截面中,将隔着分离筒的靠近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并将远离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此时,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根据第二观点,内外气箱的中心位于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和分离筒所具有的筒状部的中心轴向第二开口部侧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由此,能够不增大离心式送风机中的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例如,离心式送风机的高度方向)的体格,或较大地变更内外气箱的结构和分离筒的结构,而调整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
根据第三观点,空气导入板具有:第一面,该第一面位于第一开口部侧;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第二开口部侧,并且配置为与第一面相比远离钟形口;以及台阶面,该台阶面将第一面与第二面连接起来。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根据第四观点,空气导入板以第二开口部侧的部位与第一开口部侧的部位相比远离钟形口的方式相对于钟形口倾斜。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根据第五观点,空气导入板中的空气入口部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形成为在空气入口部的周向上相对于钟形口的倾斜率恒定的斜坡状。由此,能够减少在分离筒的内侧的流路沿周向流动的风的压力损失。
根据第六观点,空气导入板与筒状部的连接部中的第二开口部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形成为比第一开口部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小。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中的与叶轮相比靠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根据第七观点,分离筒所具有的筒状部的中心轴位于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和内外气箱的中心向第一开口部侧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由此,能够不增大离心式送风机中的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例如,高度方向)的体格和与叶轮的旋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例如,宽度方向)的体格,而调整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
根据第八观点,内外气箱的中心位于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向第二开口部侧偏离的位置,且分离筒所具有的筒状部的中心轴位于相对于叶轮的旋转轴向第一开口部侧偏离的位置。由此,能够将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根据第九观点,内外气箱的外缘和空气导入板的外缘与涡旋壳体的外缘相比位于外侧。并且,以包含与涡旋壳体的外周相比靠径向外侧的区域且包含相对于钟形口位于空气导入板的相反侧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有外侧流路。并且,构成为,被导入到内外气箱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二开口部经由外侧流路而被吸入叶轮。由此,能够使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比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Claims (6)
1.一种离心式送风机,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是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外气箱(10),该内外气箱具有供车室外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11)和供车室内空气导入的内气导入口(12、13);
叶轮(30),该叶轮通过电机(31)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所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
涡旋壳体(40),该涡旋壳体包围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42),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
环状的钟形口(50),该钟形口设置于所述涡旋壳体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49),并形成向所述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分隔壁(44),该分隔壁将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的所述通风路分隔为所述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45)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46);以及
分离筒(60),该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61)和筒状部(63),该空气导入板相对于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所述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部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下通风路流动,从所述内外气箱向除了所述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
在供空气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所述空气导入板的外缘(64)且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在将隔着所述分离筒的靠近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72)时,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所述空气导入板具有:第一面(65),该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第二面(66),该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二开口部侧,并且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面相比远离所述钟形口;以及台阶面(67),该台阶面将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连接起来,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2.一种离心式送风机,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是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外气箱(10),该内外气箱具有供车室外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11)和供车室内空气导入的内气导入口(12、13);
叶轮(30),该叶轮通过电机(31)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所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
涡旋壳体(40),该涡旋壳体包围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42),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
环状的钟形口(50),该钟形口设置于所述涡旋壳体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49),并形成向所述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分隔壁(44),该分隔壁将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的所述通风路分隔为所述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45)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46);以及
分离筒(60),该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61)和筒状部(63),该空气导入板相对于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所述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部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下通风路流动,从所述内外气箱向除了所述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
在供空气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所述空气导入板的外缘(64)且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在将隔着所述分离筒的靠近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72)时,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所述空气导入板以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部位相比远离所述钟形口的方式相对于所述钟形口倾斜,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导入板中的所述空气入口部的径向外侧的部位形成为在所述空气入口部的周向上相对于所述钟形口的倾斜率恒定的斜坡状。
4.一种离心式送风机,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是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外气箱(10),该内外气箱具有供车室外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11)和供车室内空气导入的内气导入口(12、13);
叶轮(30),该叶轮通过电机(31)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所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
涡旋壳体(40),该涡旋壳体包围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42),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
环状的钟形口(50),该钟形口设置于所述涡旋壳体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49),并形成向所述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分隔壁(44),该分隔壁将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的所述通风路分隔为所述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45)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46);以及
分离筒(60),该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61)和筒状部(63),该空气导入板相对于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所述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部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下通风路流动,从所述内外气箱向除了所述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
在供空气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所述空气导入板的外缘(64)且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在将隔着所述分离筒的靠近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72)时,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所述空气导入板与所述筒状部的连接部中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R2)形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侧的部位的曲率半径(R1)小,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5.一种离心式送风机,适用于内外气双层流式的空调装置,是能够区分并同时吸入车室内空气和车室外空气的单侧吸入式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外气箱(10),该内外气箱具有供车室外空气导入的外气导入口(11)和供车室内空气导入的内气导入口(12、13);
叶轮(30),该叶轮通过电机(31)的驱动来旋转,被导入到所述内外气箱的空气从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并向径向外侧吹出;
涡旋壳体(40),该涡旋壳体包围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并且形成通风路(42),该通风路的流路面积从设置于外周的一部分的鼻部(41)朝向周向的一方逐渐扩大;
环状的钟形口(50),该钟形口设置于所述涡旋壳体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的端面(49),并形成向所述叶轮吸入空气的吸入口;
分隔壁(44),该分隔壁将形成于所述叶轮的径向外侧的所述通风路分隔为所述叶轮的轴向的一方的上通风路(45)和轴向的另一方的下通风路(46);以及
分离筒(60),该分离筒具有空气导入板(61)和筒状部(63),该空气导入板相对于所述叶轮设置于所述内外气箱侧的区域的一部分,该筒状部是从形成于所述空气导入板的空气入口部(62)通过所述叶轮的径向内侧而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形状,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空气导入板流动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部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内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下通风路流动,从所述内外气箱向除了所述空气导入板以外的区域流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筒状部的外侧,并经由所述叶轮而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
在供空气从所述内外气箱向所述上通风路流动的流路中的包含所述空气导入板的外缘(64)且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平行的假想平面(VS)上的流路截面中,在将隔着所述分离筒的靠近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一开口部(71),并将远离所述鼻部侧的流路截面称为第二开口部(72)时,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流路截面积大,
所述内外气箱的外缘和所述空气导入板的外缘与所述涡旋壳体的外缘相比位于外侧,
以包含与所述涡旋壳体的外周相比靠径向外侧的区域且包含相对于所述钟形口位于所述空气导入板的相反侧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有外侧流路(48),
所述离心式送风机构成为,被导入到所述内外气箱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所述第二开口部经由所述外侧流路而被吸入所述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外气箱的中心(101)位于相对于所述叶轮的旋转轴(301)和所述分离筒所具有的所述筒状部的中心轴(601)向所述第二开口部侧偏离的位置,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构成为比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与所述叶轮相比靠所述空气导入板侧的区域的流路截面积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16355 | 2018-11-19 | ||
JP2018216355A JP7147499B2 (ja) | 2018-11-19 | 2018-11-19 | 遠心式送風機 |
PCT/JP2019/039151 WO2020105293A1 (ja) | 2018-11-19 | 2019-10-03 | 遠心式送風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6614A CN113056614A (zh) | 2021-06-29 |
CN113056614B true CN113056614B (zh) | 2023-06-20 |
Family
ID=7077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75975.1A Active CN113056614B (zh) | 2018-11-19 | 2019-10-03 | 离心式送风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52163B2 (zh) |
JP (1) | JP7147499B2 (zh) |
CN (1) | CN113056614B (zh) |
WO (1) | WO20201052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59804B2 (ja) * | 2018-11-19 | 2022-10-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EP4130489A1 (en) * | 2021-08-03 | 2023-02-08 | Bleckmann GmbH & Co. KG | Pressure bushing for a fluid pump and a pump including the pressure bush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2975B2 (ja) * | 1997-04-07 | 2007-12-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FR2788086B1 (fr) | 1998-12-30 | 2001-02-09 | Valeo Climatisation |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comportant un pulseur d'aspiration |
JP2001032799A (ja) | 1999-07-22 | 2001-02-06 |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 送風装置と該送風装置を具備する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2002019445A (ja) | 2000-07-10 | 2002-01-23 | Sanden Corp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3653629B2 (ja) | 2001-03-16 | 2005-06-02 | 一文機工株式会社 | 二重管と二管路管との継手管、二重管用ベントキャップ及び二重管用防火ダンパー付きベントキャップ |
JP3858744B2 (ja) | 2002-04-09 | 2006-12-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JP3843928B2 (ja) | 2002-10-15 | 2006-11-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US20040093885A1 (en) * | 2002-11-11 | 2004-05-20 | Koji Ito |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main blower and sub-blower |
US7883312B2 (en) * | 2005-03-31 | 2011-02-08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 Centrifugal blower |
JP4631941B2 (ja) * | 2008-07-18 | 2011-02-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JP5724827B2 (ja) * | 2011-02-16 | 2015-05-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空力音低減装置 |
JP6318854B2 (ja) * | 2013-07-18 | 2018-05-0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JP6015607B2 (ja) * | 2013-09-18 | 2016-10-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FR3014029B1 (fr) | 2013-12-04 | 2015-12-18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Pulseur d'aspiration destine a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
WO2016066739A1 (fr) | 2014-10-30 | 2016-05-06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Ventilateur centrifuge avec séparateurs de flux |
JP6551173B2 (ja) * | 2015-11-09 | 2019-07-3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送風機 |
FR3045741B1 (fr) | 2015-12-17 | 2019-04-05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Pulseur d'aspiration destine a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e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
JP6862290B2 (ja) * | 2016-06-21 | 2021-04-21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JP2018035792A (ja) * | 2016-09-02 | 2018-03-08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JP6576891B2 (ja) | 2016-09-02 | 2019-09-18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KR101836694B1 (ko) | 2016-09-12 | 2018-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내-외기 분리 유동 제어가 가능한 자동차용 공조 장치 |
JP6632505B2 (ja) | 2016-10-05 | 2020-01-22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
WO2018074339A1 (ja) * | 2016-10-18 | 2018-04-26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遠心送風機 |
JP6662761B2 (ja) * | 2016-12-06 | 2020-03-11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遠心送風機 |
JP6768531B2 (ja) | 2017-01-04 | 2020-10-14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遠心送風機 |
JP2018155151A (ja) * | 2017-03-16 | 2018-10-04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JP2018178830A (ja) * | 2017-04-11 | 2018-11-15 | 株式会社ヴァレオジャパン | 遠心送風機 |
JP7091765B2 (ja) | 2018-03-26 | 2022-06-2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JP7031427B2 (ja) | 2018-03-26 | 2022-03-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JP7059954B2 (ja) | 2018-07-12 | 2022-04-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JP7103312B2 (ja) | 2018-07-12 | 2022-07-2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遠心式送風機 |
-
2018
- 2018-11-19 JP JP2018216355A patent/JP7147499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03 WO PCT/JP2019/039151 patent/WO202010529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0-03 CN CN201980075975.1A patent/CN113056614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23 US US17/238,679 patent/US1185216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239128A1 (en) | 2021-08-05 |
US11852163B2 (en) | 2023-12-26 |
JP7147499B2 (ja) | 2022-10-05 |
JP2020084818A (ja) | 2020-06-04 |
CN113056614A (zh) | 2021-06-29 |
WO2020105293A1 (ja) | 2020-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00824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JP2019044739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ための遠心送風機 | |
CN113056614B (zh) | 离心式送风机 | |
US8167550B2 (en) | Blower unit | |
CN114837968B (zh) | 离心送风机 | |
CN113056613B (zh) | 离心式送风机 | |
US20220282735A1 (en) | Blower | |
CN113167293B (zh) | 送风机 | |
CN114761693B (zh) | 离心送风机 | |
WO2021085086A1 (ja) | 送風機 | |
CN113286715B (zh) | 离心式送风机 | |
JP7255448B2 (ja) | 送風機 | |
WO2021187175A1 (ja) | 遠心送風機 | |
WO2021090648A1 (ja) | 送風機 | |
WO2020095563A1 (ja) | 遠心送風機 | |
WO2020162133A1 (ja) | 遠心送風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