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房屋建造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一般是指将住宅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住宅,即用工业化的方法对房屋建筑进行建造,在欧美及日本被称作产业化住宅或工业化住宅。
预制装配式房屋在进行建造时,需要将预制的外墙运输至施工场地上进行装配。目前,外墙以及外墙之间通常是通过浇筑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即在外墙以及外墙之间设置浇筑模板以及支撑件,浇筑模板与外墙之间便会形成腔体,随后在腔体内浇筑连接柱,便能完成外墙以及外墙之间的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有以下缺陷:相关技术中的装配式房屋建筑,采用浇筑的方式对外墙与外墙之间实现连接时,需要对墙体进行支撑,即在墙体上安装支撑结构,而拆装支撑结构需要耗费时间,导致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安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预制装配式房屋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包括混凝土底座,还包括外墙组件,所述外墙组件包括第一外墙、第二外墙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预埋在第一外墙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二外墙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卡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时,先将两个第一外墙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随后将一个第二外墙安装在两个第一外墙之间,并使用第二外墙上的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外墙上的第一连接部件配合并卡接,便能将第二外墙安装在第一外墙内。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第一外墙与第二外墙通过卡接进行固定,无须采用设置支撑结构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改善了相关技术中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滑杆、安装在滑杆上的固定块以及安装在固定块上的弹性件,所述第二外墙上开设有第二配合槽,所述滑杆与第二配合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用于对固定块以及弹性件进行限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第二连接部件时,只需驱动滑杆在第二安装槽内滑动,便能通过滑杆带动固定块以及弹性件进行滑动,从而使得弹性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墙上开设有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第一弹簧以及安装在第一弹簧上的卡接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配合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分别位于第一配合槽相对的两内壁上,所述卡接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第二连接部件时,滑杆会带动固定块以及弹性件滑入至第一安装槽中,继而伸入至第一配合槽中,此时弹性件会挤压第一弹簧以及卡接块,从而使得弹性件以及固定块进入至第一配合槽的内部,当弹性件以及固定块进入至第一配合槽内后,卡接块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弹回,继而卡接在固定块上,从而实现第一外墙和第二外墙的预定位,通过在卡接块上设置斜面,当第二连接部件向第一连接部件内滑动时,卡接块上的斜面会对第一连接部件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件能平滑稳定地滑入至第二连接部件内。
可选的,所述滑杆内具有空腔,所述滑杆上开设有若干浇筑孔,若干所述浇筑孔连通所述滑杆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配合后,通过向滑杆内浇筑混凝土浆,混凝土浆会通过滑杆的空腔以及浇筑孔流动至第一适配槽内,当混凝土浆凝固后,便能使得第二连接部件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件内,即实现第二外墙以及第一外墙之间的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至少有三个,若干所述第一连接部件沿着第一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数量与第一连接部件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至少三个第一连接部件以及第二连接部件,使得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连接和紧固更加紧密,增加第一墙体以及第二墙体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杆,三根所述滑杆均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墙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连接杆与滑移槽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内具有空腔,所述连接杆的空腔连通三根所述滑杆的空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对连接杆施加一个推力或拉力,便能通过连接杆对三根滑杆同时实现滑动,即增加连接件的便捷使用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固定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一适配槽以及第二适配槽,所述第一适配槽连通第二适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适配槽以及第二适配槽滑动连接,所述手柄用于推动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柄,当需要使用手柄对连接件进行推动时,将手柄上的限位块对准第一适配槽并装入并旋转,便能使得手柄安装在连接杆上,方便对连接杆进行推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外墙与安装槽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设置有若干钢筋,所述第一外墙上开设有与若干钢筋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钢筋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一外墙安装在底座上时,将第一外墙对准安装槽并施力装入,便能将第一外墙定位在混凝土底座上,继而便于后续固定,通过设置安装槽,安装槽会对第一外墙起导向作用,继而便于第一外墙进行安装,通过设置安装孔以及钢筋,当安装第一外墙时,将混凝土底座上的钢筋对准第一外墙的安装孔,随后将第一外墙装入,便能够将第一外墙安装在安装槽内,通过设置钢筋以及安装孔,进一步提高第一外墙的安装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墙上内开设有浇筑流道,所述浇筑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若干支流道,所述支流道的数量与安装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支流道用于连通主流道以及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外墙设置浇筑流道,当第一外墙安装在混凝土底座的安装槽内后,安装槽内的钢筋会位于安装孔内,此时再向主流道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会通过主流道流入各个支流道以及安装孔内,混凝土凝固后,第一外墙便会固定在混凝土底座的安装槽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道第一外墙的安装孔对准混凝土底座的安装槽上的钢筋并装入,使得第一外墙通过安装孔预定位在安装槽内,完成第一外墙的安装;
b.对两道第一外墙的主流道注入混凝土浆;
c.将第二外墙安装在第一外墙之间,推动第二外墙内的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部件移动,第二连接部件卡接入第一连接部件中,完成第二外墙的预定位;
d.向连接杆内灌注混凝土浆,等待混凝土浆凝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实现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的快速定位以及安装,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无须设置支撑结构对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安装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通过设置第一外墙、第二外墙以及连接件,当在混凝土底座上安装外墙组件时,将第一外墙先安装在混凝土底座上,再将第二外墙通过连接件固定在第一外墙上,便能通过连接件对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实现固定,无须通过设置支撑结构的方式对第一外墙以及第二外墙实现安装,改善了装配式房屋建筑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
2.本申请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通过在混凝土底座内开设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固定设置钢筋,且在第一外墙上开设安装孔以及浇筑流道,在将第一外墙安装在混凝土底座的安装槽内后,对浇筑流道进行混凝土浇筑,使得第一外墙能较为稳定地固定在混凝土底座上,继而对第二外墙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外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外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二外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底座;11、安装槽;12、钢筋;2、外墙组件;21、第一外墙;211、安装孔;212、浇筑流道;2121、主流道;2122、支流道;213、第一配合槽;22、第二外墙;221、第二配合槽;222、滑移槽;231、第一连接部件;2311、第一弹簧;2312、卡接块;2313、斜面;232、第二连接部件;2321、滑杆;2322、浇筑孔;2323、固定块;2324、弹性件;233、连接杆;2331、第一适配槽;2332、第二适配槽;234、手柄;234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参照图1,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包括混凝土底座1以及外墙组件2。混凝土底座1呈长方体型,混凝土底座1用于对外墙组件2进行支撑,外墙组件2包括第一外墙21、第二外墙22以及连接件,第一外墙21有两个,第二外墙22有两个,两个第一外墙21分别位于混凝土底座1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第二外墙22分别位于混凝土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侧。当需要安装外墙组件2时,先将两个第一外墙21安装在混凝土底座1上,再将第二外墙22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外墙21上,便能完成外墙组件2的安装。
参照图2,具体地,第一外墙21呈长方体型,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外墙21,在混凝土底座1上开设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截面呈长方形,安装槽11沿着混凝土底座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外墙21与安装槽11滑动连接。安装槽11有两个,两个安装槽11分别位于混凝土底座1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安装槽11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第一外墙21。
同时,在安装槽11内还安装有若干钢筋12,钢筋12大体呈圆柱体型,钢筋12具体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安装在安装槽11内,钢筋12的轴线竖直设置,若干根钢筋12沿着安装槽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安装槽11内的钢筋12有5根。相应的,在第一外墙21的下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211,若干安装孔211沿着第一外墙21的下端面间隔设置,安装孔211的数量与钢筋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钢筋12与安装孔211滑动连接。通过设置钢筋12以及安装孔211,当安装第一外墙21时,将第一外墙21下端面的安装孔211对准安装槽11的钢筋12并装入,钢筋12与安装槽11会对第一外墙21起导向作用,继而使得第一外墙21预定位在混凝土底座1中,继而进行后续固定。
参照图3,为了将第一外墙21固定在混凝土底座1上,在第一外墙21内开设有浇筑流道212。具体地,浇筑流道212分为主流道2121以及支流道2122,主流道2121有一根,第一外墙21上开设有通孔,第一外墙21的通孔连通主流道2121以进行注浆,主流道2121的轴线竖直设置,支流道2122有多根,支流道2122的数量与安装孔2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支流道2122的一端连通主流道2121,支流道2122的另一端连通安装孔211。通过设置浇筑流道212,当第一外墙21安装在混凝土底座1的安装槽11内时,通过第一外墙21上的通孔向主流道2121内注射混凝土浆,混凝土浆会通过主流道2121流向各个支流道2122以及安装孔211,当混凝土浆凝固后,便能使得第一外墙21固定在混凝土底座1上。
参照图3和图4,连接件用于连接安装第一外墙21以及第二外墙22,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23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32,第一连接部件231预埋在第一外墙21内,第二连接件预埋在第二外墙22内,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卡接配合。具体地,在第一外墙21上开设有第一配合槽213,第一连接部件231包括安装在第一配合槽213内的第一弹簧2311以及卡接块2312,第一弹簧2311的一端与第一配合槽21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311的另一端与卡接块231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2311具体可以通过预埋的方式安装在第一配合槽213内,卡接块2312具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一弹簧2311内。卡接块2312呈长方体型,卡接块2312远离第一弹簧2311的一端具有斜面2313,通过设置斜面2313,当第二连接部件232卡接在第一连接部件231内时,斜面2313会对第二连接部件232起导向作用,使得第二连接部件232能平稳平缓地滑入第一连接部件231内。第一连接部件231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件231分别位于第一配合槽213相对的两侧。
参照图5,相应的,第二连接部件232包括滑杆2321、固定块2323以及弹性件2324,为了安装第二连接部件232,在第二外墙22上开设有第二配合槽221,第二配合槽221的竖直截面呈圆形,滑杆2321呈长方体型,滑杆2321与第二配合槽221滑动连接,通过在第二配合槽221内滑动滑杆2321,便能使得滑杆2321朝着靠近或远离第二外墙22的方向移动。固定块2323呈长方体型,固定块2323安装在滑杆2321远离第二配合槽221的一端,固定块2323具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滑杆2321上。弹性件2324安装在固定块2323远离滑杆2321的一端,弹性件2324呈半球型,弹性件2324具体可以是橡胶,弹性件2324用于与卡接块2312配合,当滑动滑杆2321时,滑杆2321便会带动固定块2323以及弹性件2324在第二配合内进行滑动,继而带动弹性件2324不断地将靠近第一连接部件231的方向移动,随后弹性件2324会推开两个卡接块2312并进入至第一配合槽213的内部,卡接块2312会在第一弹簧2311的作用下复位,继而抵接在固定块2323远离弹性件2324的一端,从而将第二外墙22固定在第一外墙21上。
同时,滑杆2321内具有空腔,且在滑杆2321上开设有若干浇筑孔2322,浇筑孔2322连通滑杆2321的空腔,当滑杆2321固定在第一外墙21内后,可以向滑杆2321内灌注混凝土浆,混凝土浆凝固后,使得滑杆2321固定在第一外墙21的第一配合槽213内。为了增加第一外墙21以及第二外墙22的安装稳定性,第一连接部件231至少有三个,若干个第一连接部件231沿着第一外墙2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相应的,第二连接部件232至少有三个,第二连接部件232的数量与第一连接部件23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若干个第二连接部件232沿着第二外墙2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23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32均有三个。
参照图6,为了便于推动三个第二连接部件232,连接件还包括连接杆233,连接杆233呈长方体型,连接杆233的轴线竖直设置,三根滑杆2321安装在连接杆233的一侧,滑杆2321具体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连接杆233上。为了安装滑杆2321,在第二外墙22的上端面开设有滑移槽222,滑移槽222的水平截面呈长方形以适配滑杆2321,连接杆233与滑移槽222滑动连接,且连接杆233的两端抵接在滑移槽222的内壁上。因此,通过设置连接杆233,只需在滑移槽222内退推动连接杆233,便能同时带动三个第二连接部件232进行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233具有空腔,连接杆233的空腔连通三根滑杆2321的空腔以及浇筑孔2322,当需要浇筑混凝土浆时,只需对连接杆233的空腔进行混凝土浆的灌注,便能对三根滑杆2321进行浇筑,继而使得第二连接部件232固定在第一外墙21的第一配合槽213内。
参照图7,为了便于推动滑杆2321,连接件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连接杆233上的手柄234。具体地,手柄234呈圆柱体型,手柄23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块2341,限位块2341呈长方体型,限位块2341共有两块,相应的,在连接杆233上开设有第一适配槽2331以及第二适配槽2332,第一适配槽2331的轴线竖直设置,第二适配槽2332的轴线水平设置,第二适配槽2332连通第一适配槽2331,第一适配槽2331以及第二适配槽2332均有两个以配合两个限位块2341。当需要将手柄234装入时,将手柄234上的限位块2341对准第一适配槽2331并装入,当手柄234上的限位块2341滑动至第一适配槽2331的底部时,再旋转手柄234,使得限位块2341滑入第二适配槽2332内,便能完成手柄234的安装,继而对连接杆233进行推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两道第一外墙21的安装孔211对准混凝土底座1的安装槽11上的钢筋12并装入,使得第一外墙21通过安装孔211预定位在安装槽11内,完成第一外墙21的安装;
b.对两道第一外墙21的主流道2121注入混凝土浆;
c.将第二外墙22安装在第一外墙21之间,推动第二外墙22内的连接杆233使得连接杆233带动第二连接部件232移动,第二连接部件232卡接入第一连接部件231中,完成第二外墙22的预定位;
d.向连接杆233内灌注混凝土浆,等待混凝土浆凝固。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预制式房屋建筑的实施原理为:将第一外墙21上的安装孔211对准混凝土底座1上的钢筋12并施力装入进行预定位,随后对第一外墙21的浇筑流道212进行混凝土注浆。将第二外墙22装入至两道第一外墙21之间,并使用第二外墙22上的第二连接部件232将第二外墙22卡接入第一连接部件231内进行固定,重复步骤直至两道第二外墙22安装完毕,即完成外墙组件2的组装。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