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82072B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82072B CN112982072B CN202110191827.5A CN202110191827A CN112982072B CN 112982072 B CN112982072 B CN 112982072B CN 202110191827 A CN202110191827 A CN 202110191827A CN 112982072 B CN112982072 B CN 1129820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ainage
- water storage
- water
- humidity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1/00—Details of pavings
- E01C11/22—Gutters; Kerbs ; Surface drainage of streets, roads or like traffic areas
- E01C11/221—Kerbs or like edging members, e.g. flush kerbs, shoulder retaining means ; Joint members, connecting or load-transfer means specially for kerbs
- E01C11/223—Kerb-and-gutter structures; Kerbs with drainage openings channel or conduits, e.g. with out- or inlets, with integral gutter or with channel formed into the kerb ; Kerbs adapted to house cables or pipes, or to form condui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04—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 E03F5/046—Gullies inlets, road sinks, floor drains with or without odour seals or sediment traps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kerb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0—Collecting-tanks; Equalising-tanks for regulating the run-off; Laying-up basins
- E03F5/103—Naturals or landscape retention bodies, e.g. pon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5/00—Sewerage structures
- E03F5/14—Devices for separating liquid or solid substances from sewage, e.g. sand or sludge traps, rakes or gr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及蓄排水方法,涉及海绵城市小区建设技术领域,包括蓄排水槽和检修盖,蓄排水槽沿绿化带水平方向两侧并排排列连接,蓄排水槽上设有进水孔、渗水孔和绿化带排水孔,检修盖可直接盖在蓄排水槽开口处,在小区绿化带内从下到上设置了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盲管、溢水管、透水土工布、细沙过滤层和种植层,透水盲管和小区雨水井相连,溢水管和透水盲管连接。本发明可用作绿化带的排水渠,也可以用作小区硬质路面的路沿石,可有效解决雨季时的小区内涝和旱季时的绿化带植被缺水问题,具有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维护检修容易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小区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区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传统排水系统模式引发的雨水问题已吸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影响交通、水环境恶化、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区绿化带作为小区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小区的人车分流或功能区域的划分有着特殊的作用,绿化带取代了传统的硬景隔离措施。并且随着小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中机动车和人行道完全分开,但小区仍然划分有非机动车道、消防通道等硬质路面或硬质活动区域,这些硬质区域的雨水在雨季容易内涝,给小区出行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绿化带的设计也是沿用传统的排水方式,不能有效利用雨水,要时常浇水养护,这种小区绿化带的排水形式不符合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专利文献CN206302910U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园林绿色植被的供给排水系统,包括绿色植被区域和过道区域,绿色植被区域分布在过道区域的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排水区域过渡布置,绿色植被区域包括绿色植被、基层和组合过滤层,组合过滤层的下端铺设有收集层,收集层通过连通管连接至蓄水池内,使收集层与蓄水池相连通布置,排水区域包括排水槽及透水板,排水槽设置在绿色植被区域与过道区域之间,其中,透水板盖设在排水槽上,排水槽的排水口铺设至组合过滤层的上端。
专利文献CN205024706U提供了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包括碎石层,碎石层铺设在坡面表面,碎石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上侧设有填土层,填土层的上侧护坡砖,且护坡砖两侧设有圆形开孔,圆形开孔中贯穿设有滴灌管,坡面的坡底处设有储水槽,且储水槽与碎石层之间设有过滤层,储水槽内设有抽水机,抽水机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滴灌管进水端与第一水管连通,滴灌管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连接储水槽。
上述专利文献中虽然能够储水和排水,但是对于旱季时期的绿色植被不能进行合理浇灌,尤其不能从根部浇灌,更不能合理迅速的浇灌。
因此,提出一种适合绿化带的蓄排水路沿石及蓄排水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化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方法,来解决小区、城市道路等场所绿化带周围雨季时排水不畅,旱季时绿化带需要经常浇灌的问题,合理调配雨水,使绿化带成为渗滞雨水,净化雨水的海绵绿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包括2个蓄排水槽和检修盖,相邻两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之间采用防水水泥勾缝连接,形成道路路沿石和绿化带排水渠,所述检修盖盖合在蓄排水槽开口处;2个所述蓄排水槽与绿化带下方铺设垫层;
所述绿化带包括透水盲管、溢水管、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
所述绿化带靠近2个蓄排水槽内侧壁均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细沙过滤层;在两隔离板之间的种植层上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设置有排水孔、渗水孔和进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上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的下方,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孔的高度,所述排水孔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种植层平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渗水孔为若干排,最上排渗水孔和最下排渗水孔均位于所述细沙过滤层区域内,水从渗水孔通过细沙过滤层进入种植层。
更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为长方形小孔,设置在离绿化带平面高5-10cm的位置,长4-6cm,宽1-2cm,竖向排列。当绿化带种植层水分饱和,绿化带内雨水蓄积高度超过5-10cm时,多余的雨水从此绿化带排水孔排入蓄排水槽;
更优选地,所述渗水孔为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的多个小圆孔,最下排渗水孔设置在离蓄排水槽底面垂直高度3-8cm的位置上,孔径为1-2cm,当蓄排水槽雨水面高过最下排渗水孔下沿后,雨水就可以直接渗入绿化带种植层中。
更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为靠近道路一侧,所述进水口为长方形小孔,道路雨水通过此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地下为斜面,与蓄排水槽底面呈110-115°角。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为倒直角五边形,其中地上部呈长方形,地下部呈倒直角梯形,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蓄排水槽内部为中空结构,壁厚3-5cm,上开口宽30-35cm,下底宽20-25cm,高45-50cm,长50-100cm。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内壁上端两侧设有检修盖坐架,宽度1-2cm,和蓄排水槽一体预制而成,所述检修盖直接盖在蓄排水槽开口检修盖坐架处。
优选地,所述检修盖为蓄排水槽盖板,长方形,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厚4-6cm,长50-100cm,检修盖的宽与蓄排水槽上开口的内径宽相同。
优选地,检修盖上开设有开启孔。
更优选地,所述检修盖上开有2个直径30-35mm的开启孔。
优选地,还包括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浇灌管和穿过检修盖进入蓄排水槽的进水管,所述浇灌管和进水管均与所述雨水井相连接,用于当绿色植物干旱时进行浇灌。
优选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层,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层,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上部的湿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下部的湿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小,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大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开启,使得水从雨水井进入蓄排水槽并从渗水孔渗入种植层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1小于预设湿度S0时,则控制系统控制浇灌管开启,从植物层表面进行浇灌。
优选地,第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层上绿色植入根部下部的实时湿度,其中,当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即继续判断S2的湿度范围,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N<S2<M,其中,M、N为湿度,M<S0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中间排的渗水孔水平面,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N,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最上排的渗水孔水平面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化带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夯实绿化带及硬质路面基面,根据小区地势标高,铺设垫层,将垫层夯实整平;
S2:在绿化带及硬质路面的垫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规划放线,标出绿化带以及硬质路面的区域,在绿化带外沿安装蓄排水槽。
S3:根据绿化带长度固定蓄排水槽,相邻两个蓄排水槽之间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连接;
S4:连接好蓄排水槽后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面铺设碎石层,进一步固定蓄排水槽,蓄排水槽中线位置铺设碎石的同时铺设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
S5:在绿化带碎石层上面铺设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延伸铺设包裹整个绿化带两侧蓄排水槽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外立面;
S6:在绿化带内侧,离蓄排水槽内侧壁5-10cm的位置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过滤层;在两临时隔离板之间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S7:盖好检修盖,在绿化带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绿化带外根据划分的区域功能进行相应的硬质路面的施工,所有硬质路面的坡度倾向绿化带一侧,坡度控制在1-5°内,以便下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及时排到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
在旱季来临时,绿化带蓄排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沿着绿化带将蓄排水槽的首段和末端封堵起来;
S12:通过蓄排水槽进水口注入一定的水,使整条种植槽内的水位达到内侧壁最上一层渗水口上沿;
S13:蓄排水槽蓄积的水直接渗入绿化带植被根部,当蓄排水槽无水时,直接补水或在封堵期间的少量雨水均收集在蓄排水槽内;
S14:在旱季时保证植被的水分供应,减少人工漫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效效果如下:
(1)本发明可有效缓解内涝及排水不畅,并且能够有效利用雨水,使绿化带成为涵养雨水、净化雨水的生态绿地,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以及养护人力。下雨时,小区硬质路面,如消防通道、人行道、休憩活动区等汇集的雨水迅速流入蓄排水路沿石内,此发明的路沿石既是排水渠,又是路沿石,具有隔离、排水的双重作用;当雨水量较大时,多余的雨水在蓄排水路沿石内通过渗水孔渗入到绿化带种植层中供绿化带植物生长,如果暴雨发生时,绿化带的雨水通过溢水管直接排到雨水井。旱季时,通过蓄排水槽蓄积的雨水或补充的水给绿化带植被根部供水,始终保持绿化带内的种植层水分平衡,蓄排水路沿石起到蓄、排的作用,绿化带起到渗、滞、净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下的小区生态绿化带功能。
(2)可以有效解决在干旱季节时,绿色植物不能被自动浇灌,且不能合理科学浇灌的问题,通过控制系统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判断模块,可以合理科学从进水管或浇灌管进行浇灌,使得绿色植物保守水分充足,但不内涝。
(3)本发明对种植层上的植物的根部上部和根部下部不同层面的湿度进行监测,确保渗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内涝,同时防止受到干旱,保证水分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顶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两相邻蓄排水槽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蓄排水槽,11为渗水孔,12为排水孔,13为进水孔,14为检修盖坐架,2为检修盖,21为开启孔,3为绿化带,31为防渗复合土工膜,32为碎石层,33为透水盲管,34为溢水管,35为透水土工布,36为细沙过滤层,37为种植层,38为临时隔离板,4为硬质路面,5为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包括2个蓄排水槽1和检修盖2,相邻两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之间采用防水水泥勾缝连接,形成道路路沿石和绿化带排水渠,所述检修盖2盖合在蓄排水槽1开口处;2个所述蓄排水槽1与绿化带3下方铺设垫层5;
所述绿化带3包括透水盲管33、溢水管34、防渗复合土工膜31、碎石层32、透水土工布35和种植层37,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31、碎石层32、透水土工布35和种植层37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溢水管34与垫层5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33连接,透水盲管33与雨水井相连;
所述绿化带靠近2个蓄排水槽1内侧壁均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38,临时隔离板38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细沙过滤层36;在临时隔离板38之间的种植层37上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38。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蓄排水槽1设置有排水孔12、渗水孔11和进水孔13,所述排水孔12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内侧壁上部靠近绿化带3的一侧,所述渗水孔11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内侧壁下部靠近绿化带3的一侧,所述渗水孔11位于所述排水孔12的下方,所述进水孔13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外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到蓄排水槽1。
其中,所述排水孔12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孔13的高度,所述排水孔12的高度高于绿化带3的种植层37平面的高度。
所述渗水孔11为若干排,最上排渗水孔11和最下排渗水孔11均位于所述细沙过滤层36区域内,水从渗水孔11通过细沙过滤层36进入种植层37。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排水孔为长方形小孔,设置在离绿化带平面高5-10cm的位置,长4-6cm,宽1-2cm,竖向排列;当绿化带种植层水分饱和,绿化带内雨水蓄积高度超过5-10cm时,多余的雨水从此绿化带排水孔排入蓄排水槽;所述渗水孔11为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的多个小圆孔,最下排渗水孔设置在离蓄排水槽底面垂直高度3-8cm的位置上,孔径为1-2cm,当蓄排水槽雨水面高过最下排渗水孔下沿后,雨水就可以直接渗入绿化带种植层中。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为靠近道路一侧,所述进水口为长方形小孔,道路雨水通过此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地下为斜面,与蓄排水槽1底面呈110-115°角。
更具体地,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蓄排水槽1为倒直角五边形,其中地上部呈长方形,地下部呈倒直角梯形,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蓄排水槽内部为中空结构,壁厚3-5cm,上开口宽30-35cm,下底宽20-25cm,高45-50cm,长50-100cm。
所述蓄排水槽1内壁上端两侧设有检修盖坐架14,宽度1-2cm,和蓄排水槽一体预制而成,所述检修盖2直接盖在蓄排水槽1开口检修盖坐架14处。
所述检修盖2为蓄排水槽盖板,长方形,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厚4-6cm,长50-100cm,检修盖2的宽与蓄排水槽上开口的内径宽相同。所述检修盖2上开有2个直径30-35mm的开启孔。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绿化蓄排水路沿石系统还包括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浇灌管和穿过检修盖进入蓄排水槽的进水管,所述浇灌管和进水管均与所述雨水井相连接,用于当绿色植物干旱时进行浇灌。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层,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层,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上部的湿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下部的湿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小,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大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开启,使得水从雨水井进入蓄排水槽并从渗水孔渗入种植层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1小于预设湿度S0时,则控制系统控制浇灌管开启,从植物层表面进行浇灌。
而且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层上绿色植入根部下部的实时湿度,其中,当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即继续判断S2的湿度范围,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N<S2<M,其中,M、N为湿度,M<S0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中间排的渗水孔水平面,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N,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最上排的渗水孔水平面处。由此方式,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使得种植层上的绿色植物的根部浇水科学合理,始终保持绿化带内的种植层水分平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化带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夯实绿化带及硬质路面基面,根据小区地势标高,铺设垫层,将垫层夯实整平;
S2:在绿化带及硬质路面的垫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规划放线,标出绿化带以及硬质路面的区域,在绿化带外沿安装蓄排水槽。
S3:根据绿化带长度固定蓄排水槽,相邻两个蓄排水槽之间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连接;
S4:连接好蓄排水槽后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面铺设碎石层,进一步固定蓄排水槽,蓄排水槽中线位置铺设碎石的同时铺设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
S5:在绿化带碎石层上面铺设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延伸铺设包裹整个绿化带两侧蓄排水槽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外立面;
S6:在绿化带内侧,离蓄排水槽内侧壁5-10cm的位置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过滤层;在两临时隔离板之间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S7:盖好检修盖,在绿化带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绿化带外根据划分的区域功能进行相应的硬质路面的施工,所有硬质路面的坡度倾向绿化带一侧,坡度控制在1-5°内,以便下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及时排到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
在旱季来临时,绿化带蓄排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沿着绿化带将蓄排水槽的首段和末端封堵起来;
S12:通过蓄排水槽进水口注入一定的水,使整条种植槽内的水位达到内侧壁最上一层渗水口上沿;
S13:蓄排水槽蓄积的水直接渗入绿化带植被根部,当蓄排水槽无水时,直接补水或在封堵期间的少量雨水均收集在蓄排水槽内;
S14:在旱季时保证植被的水分供应,减少人工漫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蓄排水槽和检修盖,相邻两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之间采用防水水泥勾缝连接,形成道路路沿石和绿化带排水渠,所述检修盖盖合在蓄排水槽开口处;2个所述蓄排水槽与绿化带下方铺设垫层;
所述绿化带包括透水盲管、溢水管、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
所述绿化带靠近2个蓄排水槽内侧壁均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细沙过滤层;在两隔离板之间的种植层上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所述蓄排水槽设置有排水孔、渗水孔和进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上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的下方,所述进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到蓄排水槽;所述渗水孔为若干排,最上排渗水孔和最下排渗水孔均位于所述细沙过滤层区域内,水从渗水孔通过细沙过滤层进入种植层;
还包括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浇灌管和穿过检修盖进入蓄排水槽的进水管,所述浇灌管和进水管均与所述雨水井相连接,用于当绿色植物干旱时进行浇灌;
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层,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层,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上部的湿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下部的湿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小,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大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开启,使得水从雨水井进入蓄排水槽并从渗水孔渗入种植层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1小于预设湿度S0时,则控制系统控制浇灌管开启,从植物层表面进行浇灌;
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层上绿色植入根部下部的实时湿度,其中,当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即继续判断S2的湿度范围,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N<S2<M,其中,M、N为湿度,M<S0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中间排的渗水孔水平面,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N,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最上排的渗水孔水平面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孔的高度,所述排水孔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种植层平面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水槽为倒直角五边形,其中地上部呈长方形,地下部呈倒直角梯形,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蓄排水槽内部为中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排水槽内壁上端两侧设有检修盖坐架,和蓄排水槽一体预制而成,所述检修盖直接盖在蓄排水槽开口检修盖坐架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盖为蓄排水槽盖板,长方形,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检修盖的宽与蓄排水槽上开口的内径宽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检修盖上开设有开启孔。
7.一种绿化带蓄排水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夯实绿化带及硬质路面基面,根据地势标高,铺设垫层,将垫层夯实整平;
S2:在绿化带及硬质路面的垫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规划放线,标出绿化带以及硬质路面的区域,在绿化带外沿安装蓄排水槽;
S3:根据绿化带长度固定蓄排水槽,相邻两个蓄排水槽之间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连接;
S4:连接好蓄排水槽后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面铺设碎石层,进一步固定蓄排水槽,蓄排水槽中线位置铺设碎石的同时铺设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
S5:在绿化带碎石层上面铺设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延伸铺设包裹整个绿化带两侧蓄排水槽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外立面;
S6:在绿化带内侧,离蓄排水槽内侧壁5-10cm的位置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过滤层;在两临时隔离板之间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S7:盖好检修盖,在绿化带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绿化带外根据划分的区域功能进行相应的硬质路面的施工,所有硬质路面的坡度倾向绿化带一侧,坡度控制在1-5°内,以便下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及时排到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1827.5A CN112982072B (zh) | 2021-02-19 | 2021-02-19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91827.5A CN112982072B (zh) | 2021-02-19 | 2021-02-19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82072A CN112982072A (zh) | 2021-06-18 |
CN112982072B true CN112982072B (zh) | 2021-09-03 |
Family
ID=76393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91827.5A Active CN112982072B (zh) | 2021-02-19 | 2021-02-19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820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15593B (zh) * | 2021-07-20 | 2023-02-14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新建铁路沿线有蹄类野生动物饮水系统及方法 |
CN114541205A (zh) * | 2021-12-30 | 2022-05-27 | 深圳市华威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 一种生态透水路面结构和施工方法、组合式路面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4037240A1 (de) * | 2003-10-16 | 2005-07-21 | Florasys Ag | Anordn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Erdfeuchtigkeit und Gießwassermenge von Topfpflanzen |
ES1071558Y (es) * | 2009-09-30 | 2010-06-07 | Elecmu S L | Dispositivo automatico de riego |
CN102204502B (zh) * | 2011-05-30 | 2012-10-03 | 华南农业大学 | 阵列式土壤湿度自动反馈滴灌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KR101362254B1 (ko) * | 2011-12-19 | 2014-02-13 |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 비점오염 처리능이 강화된 가로수목 식재박스 |
CN104988825B (zh) * | 2015-07-09 | 2016-07-06 | 东南大学 | 生态路工程系统 |
KR101608747B1 (ko) * | 2015-07-17 | 2016-04-05 | 대영종합조경(주) | 조경용 경계석 |
CN105544343B (zh) * | 2015-12-05 | 2018-02-23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源头雨水净化存蓄系统及安装方法 |
CN105594494A (zh) * | 2016-03-03 | 2016-05-25 | 杨志恒 | 一种花卉种植架 |
CN105926408A (zh) * | 2016-04-29 | 2016-09-07 | 广州华苑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
CN205688309U (zh) * | 2016-06-14 | 2016-11-16 | 江苏源泰环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景观道路的一种透水装置 |
CN106245734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天津沃佰艾斯科技有限公司 | 改进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涵养绿地的调蓄系统 |
CN207259888U (zh) * | 2017-07-03 | 2018-04-20 | 威海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
CN207699978U (zh) * | 2017-11-21 | 2018-08-07 | 浙江跃龙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
CN208285937U (zh) * | 2018-05-03 | 2018-12-28 | 北京瑞力博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浇花器 |
CN109355995A (zh) * | 2018-11-20 | 2019-02-19 | 广州市和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马路绿化带及其施工方法 |
CN209686184U (zh) * | 2019-03-25 | 2019-11-26 | 李建梁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
CN110130180A (zh) * | 2019-05-30 | 2019-08-16 | 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路肩排水集水装置 |
CN110249844B (zh) * | 2019-07-05 | 2021-04-06 | 南京林业大学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CN211472020U (zh) * | 2019-10-18 | 2020-09-11 | 深圳邦城建设有限公司 |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
CN211772488U (zh) * | 2019-11-20 | 2020-10-27 | 陕西秦草自然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道路绿化带的排水储水路基结构 |
CN111535098A (zh) * | 2019-11-26 | 2020-08-14 | 襄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城镇道路绿化带、人行道雨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
CN111837878A (zh) * | 2020-07-29 | 2020-10-30 | 江苏天水灌排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绿化带节水自动灌排系统 |
-
2021
- 2021-02-19 CN CN202110191827.5A patent/CN112982072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82072A (zh) | 2021-06-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9844B (zh) | 一种具有蓄排水装置的行道树树池 | |
CN106638918B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0987399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道路雨水回收系统 | |
CN108193758B (zh) |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 |
WO2008138218A1 (fr) | Procédé de drainage d'eau et tuyau de drainage associé | |
CN109267445B (zh) |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 |
CN210002201U (zh) | 透水路面绿化带排水路缘石雨污分离调蓄系统 | |
CN105804198A (zh) | 雨水储蓄与利用一体化的绿地结构 | |
CN108330769A (zh) |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 |
CN112982072B (zh) |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 | |
CN110629619A (zh) | 一种海绵型绿地建设结构技术 | |
CN211368282U (zh) | 基于海绵城市的市政道路路面结构 | |
CN106499002B (zh) |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 |
CN110965420A (zh) | 一种道路改造升级海绵城市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3709024U (zh) | 一种海绵城市绿道渗排水系统 | |
CN213653722U (zh) | 建筑小区用可调蓄、可渗透的海绵城市雨水管网系统 | |
CN212224049U (zh) | 一种建筑小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 |
CN116084231B (zh) | 一种用于道路低影响开发的海绵城市结构和雨水调蓄方法 | |
JP2802282B2 (ja) | かん養型貯留施設 | |
CN114197605B (zh) | 一种节水型雨水湿塘及构建方法 | |
CN21637983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生态排水系统 | |
CN215829179U (zh) | 一种海绵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 |
CN212001480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循环系统 | |
CN213847790U (zh) | 一种高位花坛 | |
CN210658597U (zh) | 一种海绵城市景观用下沉绿地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kind of green belt storage and drainage road along stone system and storage and drainage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3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Guangzhou Yuexiu Branch Pledgor: GUANGDONG DONGLEE ENVIRON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40000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