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44501A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44501A CN112944501A CN202110295334.6A CN202110295334A CN112944501A CN 112944501 A CN112944501 A CN 112944501A CN 202110295334 A CN202110295334 A CN 202110295334A CN 112944501 A CN112944501 A CN 112944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indoor
- module
- data
- contro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数据分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舒适温度确定模块、参数设定模块、循环送风模块、冷凝除湿模块、温度调节模块。本发明通过对室内温度与室外实时气象信息的获取,实现室内最佳温度的计算,实现室内舒适感的提升;通过室内空气循环以及对循环空气的加热、除湿,实现室内温度、湿度改变。本发明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控制调节室内温度操作麻烦的问题,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实时根据室内状况相应调节室内温度,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进入用户的家庭。现有技术中对空调调节温度一般是通过遥控器、线控制器等控制装置操作实现的,用户必须通过操作所述控制装置的按钮对空调进行控制,或者通过操作空调机身上面的按键对空调进行控制,进而调节室内温度;也有现有技术中是通过语音调节空调温度,实现室内温度调节。以上物理接触控制和语音控制,均属于人为的控制方式,需要用户向空调发送确切指令,空调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响应。目前暂无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与湿度进行自动调节的系统,进行室温调节操作较为复杂,影响体验感。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暂无可以实现对室内温度与湿度进行自动调节的系统,进行室温调节操作较为复杂,影响体验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包括:
温度监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所述室内温度包括室内边缘温度与室内中心温度;
所述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包括: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以及通过校正后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其中,所述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包括:
将神经网络校正算法下载至单片机中;
初始化神经网络基本参数;
将待校正温度传感器与高精度标准温度传感器共同置于恒温箱内加热;
待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后自动记录温度数据,待数据记录完成后,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
将权值计算结果通过单片机的SPI接口储存在存储芯片中;
判断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稳态工况,公式为:
当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进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值Tc与模型输出值的偏差δT;
TM=TBAS+TCOR;
TBAS=TA*(1-α)+TB*α;
δT=Tc-TM;
其中,TM为模型输出值;TBAS为进气温度基础值;TA为增压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增压器后部温度;TB为EGR温度传感器采集的EGR温度;α为EGR率;TCOR是查MAP1得到的与大气温度对应的修正温度;
数据传输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温度数据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接收,并对接收的室内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所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包括室内最高温与最低温、空间温度差、室内平均温度;
信息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所述气象包括试试温度信息、实时湿度信息以及体感温度信息;
中央控制模块,与温度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数据分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对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各连接模块的运行进行协调控制,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舒适温度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舒适温度确定程序依据温度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气象信息进行舒适温度的计算,并给出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以及最佳温度数值;
参数设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可触摸显示屏将最佳温度数值作为预设温度,进行预设温度的输入以及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的显示;
循环送风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室内循环送风,包括: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以及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两种室内循环送风方式;
冷凝除湿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冷凝器进行回风冷凝除湿,得到干燥空气,并将干燥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温度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调节程序依据预设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并将调节温度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进一步,温度监测模块中,所述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包括:
对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设置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隐节点数量与停止条件;
将采集的稳态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检验数据;
使用训练数据,利用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使用检验数据进行检验,检测网络的精度;
减少隐节点数量,直至达到校正精度与网络复杂程度的平衡。
进一步,数据传输模块中,所述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包括:
进行网络可信性的评估,并通过可信网络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进一步,信息采集模块中,所述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包括: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
进一步,所述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包括:
由移动节点构成一个网络,网络中一个数据ID定义一种类型的数据,网络中能够提供同一种类型数据的移动节点构建成一个k-anycast组,所述k-anycast组由定义所述种类型数据的数据ID唯一标识,一个k-anycast组里的移动节点称为骨干节点;
在一个包含X个骨干节点且能提供数据C的k-anycast组中,其中,X≥2,骨干节点Bx由唯一网络前缀Mx标识,k-anycast组由网络前缀集合G定义,如下式:
其中,X≥x≥1;
骨干节点或者移动节点的地址包括两个部分:i比特的网络前缀和j比特的节点ID;网络前缀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i-k)比特的骨干ID,节点ID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j-k)比特的内部ID,i,j和k为小于64的正整数;
骨干节点B启动后,创建一个临时地址,所述临时地址的网络前缀为i比特的随机数,节点ID为j比特的随机数;骨干节点Bx广播一个地址创建消息,消息源地址为临时地址,负载为一个随机数和数据ID c;骨干节点Bx等待一定时间,在接收到同一个k-anycast组里的其他X-1个骨干节点广播的地址创建消息后,判断骨干节点By1和骨干节点By2的优先级,其中,y1≠y2;
骨干节点Bx将同一个k-anycast组中的X个骨干节点按照优先级递增排序,如果骨干节点Bx的优先级在X骨干节点中的排序值为p,X≥p≥1,骨干节点Bx则将自己的骨干ID设置为px,同时构建一个地址,所述地址的网络前缀中的数据ID为c,节点ID为零,同时根据公式构建网络前缀集合G;
网络前缀为y的骨干节点根据公式
进一步,循环送风模块中,所述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
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同时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进一步,循环送风模块中,所述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
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送风温度给定值,送风温度给定值具有最高限值;
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主调节器在室内温度与给定值接近或相等时输出信号直接给调节阀关闭调节阀,直至室内温度回升后主调节器再直接输出信号给调节阀重新开启调节阀。
进一步,所述给定值为预设温度,所述给定值的偏差为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中的一个数值的差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应用所述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应用所述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通过对室内温度与室外的实时气象信息的获取,实现室内最佳温度的计算,并给出合理的温度调节范围,能够避免室外较大温差引发疾病,同时能够实现室内舒适感的提升。本发明通过室内空气循环以及对循环空气的加热、除湿,实现室内温度、湿度改变,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为的控制调节室内温度操作麻烦的问题,能够实现室内温度的自动调节,实时根据室内状况相应调节室内温度,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中:1、温度监测模块;2、数据传输模块;3、温度数据分析模块;4、信息采集模块;5、中央控制模块;6、舒适温度确定模块;7、参数设定模块;8、循环送风模块;9、冷凝除湿模块;10、温度调节模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温度传感器校正的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包括:
温度监测模块1,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所述室内温度包括室内边缘温度与室内中心温度;
数据传输模块2,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温度数据分析模块3,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温度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接收,并对接收的室内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所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包括室内最高温与最低温、空间温度差、室内平均温度;
信息采集模块4,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所述气象包括试试温度信息、实时湿度信息以及体感温度信息;
中央控制模块5,与温度监测模块1、数据传输模块2、温度数据分析模块3、信息采集模块4、舒适温度确定模块6、参数设定模块7、循环送风模块8、冷凝除湿模块9、温度调节模块10连接,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对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各连接模块的运行进行协调控制,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舒适温度确定模块6,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舒适温度确定程序依据温度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气象信息进行舒适温度的计算,并给出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以及最佳温度数值;
参数设定模块7,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可触摸显示屏将最佳温度数值作为预设温度,进行预设温度的输入以及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的显示;
循环送风模块8,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室内循环送风;
冷凝除湿模块9,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冷凝器进行回风冷凝除湿,得到干燥空气,并将干燥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温度调节模块10,与中央控制模块5连接,用于通过温度调节程序依据预设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并将调节温度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温度监测模块利用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所述室内温度包括室内边缘温度与室内中心温度;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利用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S102,通过温度数据分析模块利用温度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接收,并对接收的室内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所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包括室内最高温与最低温、空间温度差、室内平均温度;
S103,通过信息采集模块利用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所述气象包括试试温度信息、实时湿度信息以及体感温度信息;通过中央控制模块利用中央处理器对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各连接模块的运行进行协调控制,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S104,通过舒适温度确定模块利用舒适温度确定程序依据温度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气象信息进行舒适温度的计算,并给出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以及最佳温度数值;
S105,通过参数设定模块利用可触摸显示屏将最佳温度数值作为预设温度,进行预设温度的输入以及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的显示;通过循环送风模块利用设置在室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室内循环送风;
S106,通过冷凝除湿模块利用冷凝器进行回风冷凝除湿,得到干燥空气,并将干燥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通过温度调节模块利用温度调节程序依据预设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并将调节温度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1中,所述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包括: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以及通过校正后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包括:
S201,将神经网络校正算法下载至单片机中;
S202,初始化神经网络基本参数;
S203,将待校正温度传感器与高精度标准温度传感器共同置于恒温箱内加热;
S204,待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后自动记录温度数据,待数据记录完成后,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
S205,将权值计算结果通过单片机的SPI接口储存在存储芯片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判断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稳态工况,公式为:
当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进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值Tc与模型输出值的偏差δT;
TM=TBAS+TCOR;
TBAS=TA*(1-α)+TB*α;
δT=Tc-TM;
其中,TM为模型输出值;TBAS为进气温度基础值;TA为增压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增压器后部温度;TB为EGR温度传感器采集的EGR温度;α为EGR率;TCOR是查MAP1得到的与大气温度对应的修正温度。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包括:
S301,对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设置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隐节点数量与停止条件;
S302,将采集的稳态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检验数据;
S303,使用训练数据,利用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S304,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使用检验数据进行检验,检测网络的精度;
S305,减少隐节点数量,直至达到校正精度与网络复杂程度的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包括:进行网络可信性的评估,并通过可信网络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3中,所述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包括: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包括:
由移动节点构成一个网络,网络中一个数据ID定义一种类型的数据,网络中能够提供同一种类型数据的移动节点构建成一个k-anycast组,所述k-anycast组由定义所述种类型数据的数据ID唯一标识,一个k-anycast组里的移动节点称为骨干节点;
在一个包含X个骨干节点且能提供数据C的k-anycast组中,其中,X≥2,骨干节点Bx由唯一网络前缀Mx标识,k-anycast组由网络前缀集合G定义,如下式:
其中,X≥x≥1;
骨干节点或者移动节点的地址包括两个部分:i比特的网络前缀和j比特的节点ID;网络前缀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i-k)比特的骨干ID,节点ID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j-k)比特的内部ID,i,j和k为小于64的正整数;
骨干节点B启动后,创建一个临时地址,所述临时地址的网络前缀为i比特的随机数,节点ID为j比特的随机数;骨干节点Bx广播一个地址创建消息,消息源地址为临时地址,负载为一个随机数和数据ID c;骨干节点Bx等待一定时间,在接收到同一个k-anycast组里的其他X-1个骨干节点广播的地址创建消息后,判断骨干节点By1和骨干节点By2的优先级,其中,y1≠y2;
骨干节点Bx将同一个k-anycast组中的X个骨干节点按照优先级递增排序,如果骨干节点Bx的优先级在X骨干节点中的排序值为p,X≥p≥1,骨干节点Bx则将自己的骨干ID设置为px,同时构建一个地址,所述地址的网络前缀中的数据ID为c,节点ID为零,同时根据公式构建网络前缀集合G;
网络前缀为y的骨干节点根据公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步骤S105中,所述通过设置在室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室内循环送风,包括: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以及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两种室内循环送风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同时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
S401,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送风温度给定值,送风温度给定值具有最高限值;
S402,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S403,主调节器在室内温度与给定值接近或相等时输出信号直接给调节阀关闭调节阀,直至室内温度回升后主调节器再直接输出信号给调节阀重新开启调节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给定值为预设温度,所述给定值的偏差为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中的一个数值的差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包括:
温度监测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所述室内温度包括室内边缘温度与室内中心温度;
所述通过设置在室内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得到室内温度数据,包括: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以及通过校正后的温度传感器进行室内温度的监测;其中,所述进行温度传感器的校正,包括:
将神经网络校正算法下载至单片机中;
初始化神经网络基本参数;
将待校正温度传感器与高精度标准温度传感器共同置于恒温箱内加热;
待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后自动记录温度数据,待数据记录完成后,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
将权值计算结果通过单片机的SPI接口储存在存储芯片中;
判断所述温度传感器是否处于稳态工况,公式为:
当确定所述温度传感器处于稳态工况时,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进气温度传感器采集值Tc与模型输出值的偏差δT;
TM=TBAS+TCOR;
TBAS=TA*(1-α)+TB*α;
δT=Tc-TM;
其中,TM为模型输出值;TBAS为进气温度基础值;TA为增压器温度传感器采集的增压器后部温度;TB为EGR温度传感器采集的EGR温度;α为EGR率;TCOR是查MAP1得到的与大气温度对应的修正温度;
数据传输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温度数据分析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接收,并对接收的室内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所述温度数据分析结果包括室内最高温与最低温、空间温度差、室内平均温度;
信息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所述气象包括试试温度信息、实时湿度信息以及体感温度信息;
中央控制模块,与温度监测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温度数据分析模块、信息采集模块连接,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对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各连接模块的运行进行协调控制,保证各个模块的正常运行;
舒适温度确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舒适温度确定程序依据温度数据分析结果以及气象信息进行舒适温度的计算,并给出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以及最佳温度数值;
参数设定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可触摸显示屏将最佳温度数值作为预设温度,进行预设温度的输入以及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的显示;
循环送风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设置在室内的进风口与出风口进行室内循环送风,包括: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以及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两种室内循环送风方式;
冷凝除湿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冷凝器进行回风冷凝除湿,得到干燥空气,并将干燥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温度调节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温度调节程序依据预设温度进行温度调节,并将调节温度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送入室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温度监测模块中,所述单片机通过芯片内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校正算法计算权值,包括:
对神经网络进行初始化,设置神经网络结构、激活函数、隐节点数量与停止条件;
将采集的稳态数据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检验数据;
使用训练数据,利用BP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
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使用检验数据进行检验,检测网络的精度;
减少隐节点数量,直至达到校正精度与网络复杂程度的平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模块中,所述通过数据传输程序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包括:
进行网络可信性的评估,并通过可信网络进行室内温度数据的传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采集模块中,所述通过信息采集程序进行气象信息的获取,得到气象信息,包括: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网页中的气象信息,包括:
由移动节点构成一个网络,网络中一个数据ID定义一种类型的数据,网络中能够提供同一种类型数据的移动节点构建成一个k-anycast组,所述k-anycast组由定义所述种类型数据的数据ID唯一标识,一个k-anycast组里的移动节点称为骨干节点;
在一个包含X个骨干节点且能提供数据C的k-anycast组中,其中,X≥2,骨干节点Bx由唯一网络前缀Mx标识,k-anycast组由网络前缀集合G定义,如下式:
其中,X≥x≥1;
骨干节点或者移动节点的地址包括两个部分:i比特的网络前缀和j比特的节点ID;网络前缀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i-k)比特的骨干ID,节点ID包括k比特的数据ID和(j-k)比特的内部ID,i,j和k为小于64的正整数;
骨干节点B启动后,创建一个临时地址,所述临时地址的网络前缀为i比特的随机数,节点ID为j比特的随机数;骨干节点Bx广播一个地址创建消息,消息源地址为临时地址,负载为一个随机数和数据ID c;骨干节点Bx等待一定时间,在接收到同一个k-anycast组里的其他X-1个骨干节点广播的地址创建消息后,判断骨干节点By1和骨干节点By2的优先级,其中,y1≠y2;
骨干节点Bx将同一个k-anycast组中的X个骨干节点按照优先级递增排序,如果骨干节点Bx的优先级在X骨干节点中的排序值为p,X≥p≥1,骨干节点Bx则将自己的骨干ID设置为px,同时构建一个地址,所述地址的网络前缀中的数据ID为c,节点ID为零,同时根据公式构建网络前缀集合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送风模块中,所述进行制热或制冷但不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
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同时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循环送风模块中,所述进行制热或制冷同时需要冷凝除湿的室内循环送风方式,包括:
主调节器根据室内平均温度与给定值的偏差输出表冷器送风温度给定值,送风温度给定值具有最高限值;
副调节器根据主调节器输出的送风温度给定值和送风温度的偏差输出信号控制调节阀;
主调节器在室内温度与给定值接近或相等时输出信号直接给调节阀关闭调节阀,直至室内温度回升后主调节器再直接输出信号给调节阀重新开启调节阀。
8.如权利要求6~7任意一项所述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定值为预设温度,所述给定值的偏差为预设温度与舒适温度的数值范围中的一个数值的差值。
9.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应用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5334.6A CN112944501A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95334.6A CN112944501A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4501A true CN112944501A (zh) | 2021-06-11 |
Family
ID=7622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95334.6A Pending CN112944501A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44501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83422A (zh) * | 2022-05-31 | 2022-10-14 | 深圳市浩若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智能家居系统的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13989U (zh) * | 2009-09-24 | 2010-06-23 | 深圳普派克热回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
CN103471205A (zh) * | 2013-09-03 | 2013-12-25 | 陈建平 | 一种室内温度调节方法及双温度控制阀 |
CN105841290A (zh) * | 2015-08-24 | 2016-08-10 | 福建福伦德电器有限公司 |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
CN105871641A (zh) * | 2016-06-08 | 2016-08-17 | 常熟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云的数据获取方法 |
CN105987775A (zh) * | 2016-07-20 | 2016-10-05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06247539A (zh) * | 2016-08-09 | 2016-12-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一键开机控制方法 |
CN106765980A (zh) * | 2017-01-08 | 2017-05-31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楼宇内部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8800371A (zh) * | 2017-05-03 | 2018-11-13 | 秦文选 | 能量优化应用多功能热泵新风调湿机 |
CN109297157A (zh) * | 2018-09-14 | 2019-02-01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11042941A (zh) * | 2020-01-07 | 2020-04-21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进气温度传感器可信性故障诊断方法 |
CN111998498A (zh) * | 2020-09-03 | 2020-11-27 |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 一种室内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 |
-
2021
- 2021-03-19 CN CN202110295334.6A patent/CN11294450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13989U (zh) * | 2009-09-24 | 2010-06-23 | 深圳普派克热回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 |
CN103471205A (zh) * | 2013-09-03 | 2013-12-25 | 陈建平 | 一种室内温度调节方法及双温度控制阀 |
CN105841290A (zh) * | 2015-08-24 | 2016-08-10 | 福建福伦德电器有限公司 |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
CN105871641A (zh) * | 2016-06-08 | 2016-08-17 | 常熟理工学院 | 一种基于云的数据获取方法 |
CN105987775A (zh) * | 2016-07-20 | 2016-10-05 |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度传感器非线性校正方法及系统 |
CN106247539A (zh) * | 2016-08-09 | 2016-12-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一键开机控制方法 |
CN106765980A (zh) * | 2017-01-08 | 2017-05-31 | 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楼宇内部环境温度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
CN108800371A (zh) * | 2017-05-03 | 2018-11-13 | 秦文选 | 能量优化应用多功能热泵新风调湿机 |
CN109297157A (zh) * | 2018-09-14 | 2019-02-01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CN111042941A (zh) * | 2020-01-07 | 2020-04-21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进气温度传感器可信性故障诊断方法 |
CN111998498A (zh) * | 2020-09-03 | 2020-11-27 | 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 一种室内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83422A (zh) * | 2022-05-31 | 2022-10-14 | 深圳市浩若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智能家居系统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5038B (zh) | 空調控制裝置與方法 | |
CN108444080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以及空调器 | |
CN110513816A (zh) | 一种恒温除湿控制方法、空调及存储介质 | |
CN114151918B (zh) | 空调器除湿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883016B (zh) | 一种空气舒适度调节方法和设备 | |
WO2019057038A1 (zh) | 一种室内空气湿度推算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7894065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562790B (zh) | 制热模式新风控制方法及其装置、空调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567137A (zh) | 空调器及其送风控制方法 | |
WO2019057039A1 (zh) | 一种空调房间实时湿度推算方法及空调器 | |
CN107655176A (zh) | 空气调节系统中风闸开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9140713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644968A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302692A (zh) | 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6839185A (zh) | 一种空调温度调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9405212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944501A (zh) | 一种具热回收功能室内热泵型除湿控温系统及方法 | |
CN108917088A (zh) | 一种体感风量调节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8592353A (zh) | 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
WO2023273685A1 (zh) | 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932426B (zh) | 空调限电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TW202204832A (zh) | 空調系統控制方法 | |
CN111426031A (zh) | 用于空调器的风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5013938B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TW201837389A (zh) | 室內空間舒適度調整方法及控制模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