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3546B -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13546B CN112813546B CN202110110094.8A CN202110110094A CN112813546B CN 112813546 B CN112813546 B CN 112813546B CN 202110110094 A CN202110110094 A CN 202110110094A CN 112813546 B CN112813546 B CN 11281354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haft
- vertical
- plates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960 car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2268 woo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297 Ray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433 Lyocel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83973 Oryctolagus cunicu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4933 Ter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02—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replacing by bobbins, cores, or receptacles at take-up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使用一种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该混纺纱线生产装置包括更换机构和安装机构,所述的更换机构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更换机构的左端设置有安装机构,本发明采用连续补位的设计理念进行混纺纱线成卷生产,设置的更换机构可实现线轴的自动连续更换,进而在减少人工劳力的基础上提高了混纺纱线成型夹固的效率,设置的安装机构可对线轴实施固定,并在此基础上于每次线轴更换过程中对线轴的运动进行支撑和导向,进而保证线轴正向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混纺纱线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开松、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工序,混纺纱线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如涤棉布、涤毛华达呢等,混纺分为毛粘混纺、羊兔毛绲纺、TR面料、高密NC布、3M防水摩丝布、天丝面料等,混纺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毛纺织物的成本,又不使毛纺织物的风格因粘胶纤维的混入而降低,但在混纺纱线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1、通常采用的人工方式更换线轴的方式易降低工作效率,人工更换也易存在对接误差,同时成型装置所适应的线轴长度较为固定,并且纱线已完成卷绕的部分缺乏外部压制而使得此部分较易出现松动现象;
2、纱线表面存在的杂毛等杂质易降低成型纱线卷的整体外观整洁度,且存在部分杂毛在纱线卷绕期间易因摩擦脱离纱线而呈现四散的状态,同时成型的纱线卷的紧实度易因纱线本身绷紧程度较低二日同样处于较低程度。
发明内容
(一)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使用一种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该混纺纱线生产装置包括更换机构和安装机构,采用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进行混纺纱线生产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S1、成型纱线: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成型混纺纱线;
S2、初始就位设置:通过人工方式将线轴于挡板之间依次水平排放在置物台上,并使抵动板与其相离的线轴之间相紧贴,线轴排放组最左端的线轴连接于竖直板之间,线轴之间相互紧贴;
S3、卷绕固定准备:通过三号电动滑块带动内卡轴向右运动,直至内卡轴与线轴内部相卡接,内卡轴与线轴之间相对固定;
S4、纱线卷绕成型:通过电机带动轨道板转动,轨道板带动内卡轴同步转动,内卡轴带动线轴同步转动而进行纱线卷绕成型;
S5、成型纱线卷取离: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带动内卡轴向左运动直至与线轴相离,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
S6、线轴导向:通过二号电动滑块带动伸缩板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板的上端面与U型通槽的内底壁相切,伸缩板在线轴运动至竖直板之间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支撑与导向;
S7、同步自动更换: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板逆时针转动,齿板带动连接板同步做向上直线运动,齿轮与齿牙配合而带动二号轴同步逆时针转动,钢绳同步收卷,耳板带动抵动板在钢绳的拉动下向左抵动线轴直至单根线轴运动至竖直板之间,之后重复S3-S5步骤。
所述的更换机构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更换机构的左端设置有安装机构。
所述的更换机构包括置物台、台柱、挡板、抵动板、耳板、一号轴、二号轴、钢绳和传动组,置物台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台柱,台柱的下端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置物台的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挡板,挡板的右侧设置有抵动板,抵动板为倒U型结构,抵动板的水平段位于挡板的上方,抵动板竖直段的下端与置物台的侧端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抵动板竖直段外侧端面安装有一号销轴,一号销轴的外侧端安装有耳板,耳板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一号轴位于置物台的下方,且一号轴位于台柱之间,一号轴的正左侧设置有二号轴,二号轴转动安装在置物台左端的台柱的上端,一号轴和二号轴之间连接有钢绳,且钢绳的右端与一号销轴相连,钢绳位于耳板的内侧,置物台的左下侧设置有传动组,通过人工方式将线轴于挡板之间依次水平排放在置物台上,并使抵动板与其相离的线轴之间相紧贴,线轴排放组最左端的线轴与安装机构相连,线轴之间相互紧贴,然后通过人工方式使线轴与纱线卷绕端相连,随后便可进行纱线的卷绕成型。
所述的传动组包括齿轮、齿板、齿牙、竖板、一号电动滑块、连接板、立架、中间轴、立板、连板和电动推杆,齿轮对称安装于二号轴的前后两端,齿轮右侧设置有齿板,齿板的左端面从上往下等距离安装有齿牙,齿板的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于板凹槽内,板凹槽开设在竖板的左端,竖板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齿板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一号电动滑块,一号电动滑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板凹槽相连,板凹槽的上端为开通状态,竖板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为L型结构,连接板右端的竖直段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立架的侧端卡接,立架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架的正左侧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安装于立板的上端之间,立板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板位于置物台左端台柱的左侧,中间轴的中部前后对称转动安装有连板,连板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二号销轴,其中连板右端的二号销轴转动连接于齿板的下端之间,连板左端二号销轴的中部与电动推杆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电动推杆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随后通过电动推杆带动连板逆时针转动,齿板带动连接板同步做向上直线运动,齿轮与齿牙配合而带动二号轴同步逆时针转动,钢绳同步收卷,耳板带动抵动板在钢绳的拉动下向左抵动线轴直至单根线轴再次与安装机构相连,然后通过一号电动滑块带动齿板向板凹槽内运动,齿板带动齿牙同步运动,齿牙与齿轮相离后,立刻通过电动推杆向上推动连板使之恢复至原始位置,随后再次通过一号电动滑块带动齿板恢复至原始状态。
所述的安装机构包括竖架板、连接杆、竖直板、二号电动滑块、伸缩板、内卡轴、轨道板、三号电动滑块、电机和机架,竖架板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竖架板位于置物台的左后侧,竖架板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连接杆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竖直板,竖直板位于置物架的正左侧,竖直板的上端开设有U型通槽,U型通槽呈竖直设置,竖架板左侧的竖直板的右端面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电动滑块,二号电动滑块的右端安装有伸缩板,二号电动滑块所在的竖直板上的U型通槽的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内卡轴,内卡轴的上下两端中部安装有凸起结构,内卡轴左端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轨道板,轨道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三号电动滑块,三号电动滑块的右端面与内卡轴的左端面相连,轨道板的左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端相连,电机的下端安装有机架,机架的右下端与竖架板左侧的竖直板的左端面相连,初始单根线轴后的每次线轴自动补位之前,通过二号电动滑块带动伸缩板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板的上端面与U型通槽的内底壁相切,线轴位于U型通槽之间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带动内卡轴向右运动,直至内卡轴与线轴内部相卡接,随后通过二号电动滑块带动伸缩板向下复位,并通过人工方式使线轴与纱线卷绕端相连,然后通过电机带动轨道板转动,轨道板带动内卡轴同步转动,内卡轴带动线轴同步转动而进行纱线卷绕成型,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带动内卡轴向左运动直至与线轴相离,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随后通过传动组、一号轴、钢绳、耳板和抵动板之间的配合实施线轴的补位操作,之后线轴的固定以及纱线卷成型重复上述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竖架板的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四号电动滑块,四号电动滑块位于竖直板的后侧,且四号电动滑块位于竖直板之间,四号电动滑块的上端通过三号销轴铰接有联动板,联动板的左端转动安装有四号销轴,四号销轴的下端安装有凸板,凸板安装在四号电动滑块左侧的竖直板的后端面,四号电动滑块左侧的连接杆与竖架板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四号电动滑块右侧的连接杆与竖架板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四号电动滑块带动三号销轴同步向前运动,联动板随三号销轴同步运动过程中给予凸板向左的推力,凸板带动竖直板同步运动,竖直板带动其所连的连接杆同步向左运动,此时竖直板之间的间距扩大,即联动板、四号电动滑块和凸板之间的配合可根据线轴的长度尺寸对竖直板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改变,进而可提高对成型不同尺寸纱线卷需求的适应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竖直板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滚轴,滚轴位于U型通槽的内部,滚轴转动卡套于四号销轴上,四号销轴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杆,滚轴的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五号电动滑块,五号电动滑块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U型通槽的内侧壁相连,其中滚轴左侧的连接块与四号销轴左端的伸缩弹簧杆的上端相连,滚轴右侧的连接块的中部安装有伸缩圆杆,伸缩圆杆的右端面与四号销轴右端的伸缩弹簧杆的上端相连,通过人工方式将纱线的卷绕端与线轴相连后,通过五号电动滑块带动连接块向下运动,连接狂通过弹簧伸缩杆带动滚轴同步运动,直至滚轴表面与线轴相贴,在此后的纱线卷绕过程中,滚轴可对纱线已卷绕部分起到压制作用,以降低已卷绕的纱线出现松散现象的几率,滚轴在伸缩弹簧杆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与纱线卷相贴,竖直板间距变换的过程中,伸缩圆杆同步受到拉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置物台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位于挡板之间,矩形凹槽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五号销轴,五号销轴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滚动轴,滚动轴的上端面与置物台的上端面不齐平,抵动板向左推动线轴的过程中,滚动轴与线轴之间产生的滚动摩擦可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线轴出现运动卡滞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立板的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顶板,顶板的下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梳板,通过人工方式使纱线穿过梳板之间而与线轴相连,之后纱线卷绕成型期间,梳板既可对纱线起到梳理作用以提高纱线成卷的整洁度,同时又可对纱线起到清除表面杂毛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顶板的下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吸板,吸板为空心结构,吸板的位于梳板的外侧,吸板的上端中部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与吸板相同,连接管的上端与吸尘机的下端相连,被梳板清除的杂毛可同时被工作状态的吸尘机吸除,进而可避免出现杂毛重新附着于纱线的现象,以及避免清除的杂毛聚集梳板表面而影响梳板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吸板的下方从左往右等距离设置有空心轴,空心轴转动卡套在六号销轴上,六号销轴连接于相邻的梳板之间,安装架的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连接电动滑块,连接电动滑块的内侧端与顶板的外侧端相连,纱线与空心轴的下方穿过,纱线卷绕期间,纱线与空心轴之间产生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可减小纱线受到的摩擦阻力,以致可降低纱线的磨损程度,通过连接电动滑块带动顶板向下运动,顶板带动梳板同步运动,空心轴同步运动并向下压动纱线,即空心轴、连接电动滑块和顶板之间的配合可对纱线的绷紧程度进行调节,进而改变成型的纱线卷的松紧程度。
(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本发明采用连续补位的设计理念进行混纺纱线成卷生产,设置的更换机构可实现线轴的自动连续更换,进而在减少人工劳力的基础上提高了混纺纱线成型夹固的效率,设置的安装机构可对线轴实施固定,并在此基础上于每次线轴更换过程中对线轴的运动进行支撑和导向,进而保证线轴正向连接;
2、本发明所述的空心轴与线轴之间产生的滚动摩擦可减小纱线受到的摩擦阻力,以致可降低纱线的磨损程度,同时空心轴、连接电动滑块和顶板之间的配合可对纱线的绷紧程度进行调节,进而改变成型的纱线卷的松紧程度;
3、本发明所述的梳板既可对纱线起到梳理作用以提高纱线成卷的整洁度,又可对纱线起到清除表面杂毛的作用,同时被清除的杂毛可由吸尘机吸除,进而可避免出现杂毛重新附着于纱线的现象以及避免清除的杂毛聚集梳板表面而影响梳板的作用效果;
4、本发明所述的联动板、四号电动滑块和凸板之间的配合可根据线轴的长度尺寸对竖直板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改变,进而可提高对成型不同尺寸纱线卷需求的适应程度;
5、本发明所述的滚轴可对纱线已卷绕部分起到压制作用,以降低已卷绕的纱线出现松散现象的几率,滚轴在伸缩弹簧杆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与纱线卷相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四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图2的X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3的Y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图3的Z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3的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图3的N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图4的R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图5的T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图6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图6的W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先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使用一种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该混纺纱线生产装置包括更换机构1和安装机构2,采用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进行混纺纱线生产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S1、成型纱线: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成型混纺纱线;
S2、初始就位设置:通过人工方式将线轴于挡板12之间依次水平排放在置物台10上,并使抵动板13与其相离的线轴之间相紧贴,线轴排放组最左端的线轴连接于竖直板22之间,线轴之间相互紧贴;
S3、卷绕固定准备: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右运动,直至内卡轴25与线轴内部相卡接,内卡轴25与线轴之间相对固定;
S4、纱线卷绕成型:通过电机28带动轨道板26转动,轨道板26带动内卡轴25同步转动,内卡轴25带动线轴同步转动而进行纱线卷绕成型;
S5、成型纱线卷取离: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左运动直至与线轴相离,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
S6、线轴导向:通过二号电动滑块23带动伸缩板24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板24的上端面与U型通槽的内底壁相切,伸缩板24在线轴运动至竖直板22之间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支撑与导向;
S7、同步自动更换:通过电动推杆18a带动连板189逆时针转动,齿板181带动连接板185同步做向上直线运动,齿轮180与齿牙182配合而带动二号轴16同步逆时针转动,钢绳17同步收卷,耳板14带动抵动板13在钢绳17的拉动下向左抵动线轴直至单根线轴运动至竖直板22之间,之后重复S3-S5步骤。
所述的更换机构1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更换机构1的左端设置有安装机构2。
所述的更换机构1包括置物台10、台柱11、挡板12、抵动板13、耳板14、一号轴15、二号轴16、钢绳17和传动组18,置物台10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台柱11,台柱11的下端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置物台10的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挡板12,挡板12的右侧设置有抵动板13,抵动板13为倒U型结构,抵动板13的水平段位于挡板12的上方,抵动板13竖直段的下端与置物台10的侧端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抵动板13竖直段外侧端面安装有一号销轴,一号销轴的外侧端安装有耳板14,耳板14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15,一号轴15位于置物台10的下方,且一号轴15位于台柱11之间,一号轴15的正左侧设置有二号轴16,二号轴16转动安装在置物台10左端的台柱11的上端,一号轴15和二号轴16之间连接有钢绳17,且钢绳17的右端与一号销轴相连,钢绳17位于耳板14的内侧,置物台10的左下侧设置有传动组18,通过人工方式将线轴于挡板12之间依次水平排放在置物台10上,并使抵动板13与其相离的线轴之间相紧贴,线轴排放组最左端的线轴与安装机构2相连,线轴之间相互紧贴,然后通过人工方式使线轴与纱线卷绕端相连,随后便可进行纱线的卷绕成型。
所述的置物台10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位于挡板12之间,矩形凹槽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五号销轴,五号销轴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滚动轴100,滚动轴100的上端面与置物台10的上端面不齐平,抵动板13向左推动线轴的过程中,滚动轴100与线轴之间产生的滚动摩擦可和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线轴出现运动卡滞现象。
所述的传动组18包括齿轮180、齿板181、齿牙182、竖板183、一号电动滑块184、连接板185、立架186、中间轴、立板188、连板189和电动推杆18a,齿轮180对称安装于二号轴16的前后两端,齿轮180右侧设置有齿板181,齿板181的左端面从上往下等距离安装有齿牙182,齿板181的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于板凹槽内,板凹槽开设在竖板183的左端,竖板183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齿板181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一号电动滑块184,一号电动滑块184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板凹槽相连,板凹槽的上端为开通状态,竖板183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连接板185,连接板185为L型结构,连接板185右端的竖直段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立架186的侧端卡接,立架186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架186的正左侧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安装于立板188的上端之间,立板188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板188位于置物台10左端台柱11的左侧,中间轴的中部前后对称转动安装有连板189,连板189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二号销轴,其中连板189右端的二号销轴转动连接于齿板181的下端之间,连板189左端二号销轴的中部与电动推杆18a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电动推杆18a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随后通过电动推杆18a向下拉动与其所连的二号销轴,连板189随之同步绕中间轴逆时针转动,齿板181带动连接板185在连板189的作用下做向上直线运动,齿板181同步带动齿牙182运动,齿轮180在与齿牙182的配合下而带动二号轴16同步逆时针转动,钢绳17在二号轴16的作用下做收卷运动,钢绳17通过一号轴15同步拉动耳板14,耳板14带动抵动板13同步运动,抵动板13向左抵动线轴组,直至单根线轴再次与安装机构2相连,然后通过一号电动滑块184带动齿板181向板凹槽内运动,齿板181带动齿牙182同步运动,齿牙182与齿轮180相离后,立刻通过电动推杆18a向上推动连板189使之恢复至原始位置,随后再次通过一号电动滑块184带动齿板181恢复至原始状态,总言之,传动组18、一号轴15、钢绳17、耳板14和抵动板13之间的配合可实现线轴的自动连续更换,进而在减少人工劳力的基础上提高了混纺纱线成型夹固的效率。
所述的立板188的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安装架18b,安装架18b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架18b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顶板18c,顶板18c的下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梳板18d,通过人工方式使纱线穿过梳板18d之间而与线轴相连,之后纱线卷绕成型期间,梳板18d既可对纱线起到梳理作用以提高纱线成卷的整洁度,同时又可对纱线起到清除表面杂毛的作用。
所述的顶板18c的下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吸板18e,吸板18e为空心结构,吸板18e的位于梳板18d的外侧,吸板18e的上端中部安装有连接管18f,连接管18f与吸板18e相同,连接管18f的上端与吸尘机18g的下端相连,被梳板18d清除的杂毛可同时被工作状态的吸尘机18g吸除,进而可避免出现杂毛重新附着于纱线的现象,以及避免清除的杂毛聚集梳板18d表面而影响梳板18d的作用效果。
所述的吸板18e的下方从左往右等距离设置有空心轴18h,空心轴18h转动卡套在六号销轴上,六号销轴连接于相邻的梳板18d之间,安装架18b的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连接电动滑块18k,连接电动滑块18k的内侧端与顶板18c的外侧端相连,纱线与空心轴18h的下方穿过,纱线卷绕期间,纱线与空心轴18h之间产生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可减小纱线受到的摩擦阻力,以致可降低纱线的磨损程度,通过连接电动滑块18k带动顶板18c向下运动,顶板18c带动梳板18d同步运动,空心轴18h同步运动并向下压动纱线,即空心轴18h、连接电动滑块18k和顶板18c之间的配合可对纱线的绷紧程度进行调节,进而改变成型的纱线卷的松紧程度。
所述的安装机构2包括竖架板20、连接杆21、竖直板22、二号电动滑块23、伸缩板24、内卡轴25、轨道板26、三号电动滑块27、电机28和机架29,竖架板20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竖架板20位于置物台10的左后侧,竖架板20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连接杆21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竖直板22,竖直板22位于置物架的正左侧,竖直板22的上端开设有U型通槽,U型通槽呈竖直设置,竖架板2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右端面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电动滑块23,二号电动滑块23的右端安装有伸缩板24,二号电动滑块23所在的竖直板22上的U型通槽的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内卡轴25,内卡轴25的上下两端中部安装有凸起结构,内卡轴25左端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轨道板26,轨道板26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三号电动滑块27,三号电动滑块27的右端面与内卡轴25的左端面相连,轨道板26的左端与电机28的输出轴端相连,电机28的下端安装有机架29,机架29的右下端与竖架板2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左端面相连,初始单根线轴后的每次线轴自动补位之前,通过二号电动滑块23带动伸缩板24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板24的上端面与U型通槽的内底壁相切,伸缩板24在线轴运动至竖直板22之间的过程中可对线轴起到底部支撑与导向的作用,进而保持线轴与竖直板22上的U型通槽之间的正对接,线轴位于U型通槽之间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右运动,直至内卡轴25与线轴内部相卡接,随后通过二号电动滑块23带动伸缩板24向下复位,并通过人工方式使线轴与纱线卷绕端相连,然后通过电机28带动轨道板26转动,轨道板26带动内卡轴25同步转动,内卡轴25带动线轴同步转动而进行纱线卷绕成型,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左运动直至与线轴相离,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随后通过传动组18、一号轴15、钢绳17、耳板14和抵动板13之间的配合实施线轴的补位操作,之后线轴的固定以及纱线卷成型重复上述操作,
所述的竖架板20的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四号电动滑块200,四号电动滑块200位于竖直板22的后侧,且四号电动滑块200位于竖直板22之间,四号电动滑块200的上端通过三号销轴铰接有联动板201,联动板201的左端转动安装有四号销轴,四号销轴的下端安装有凸板202,凸板202安装在四号电动滑块20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后端面,四号电动滑块200左侧的连接杆21与竖架板20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四号电动滑块200右侧的连接杆21与竖架板20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四号电动滑块200带动三号销轴同步向前运动,联动板201随三号销轴同步运动过程中给予凸板202向左的推力,凸板202带动竖直板22同步运动,竖直板22带动其所连的连接杆21同步向左运动,此时竖直板22之间的间距扩大,即联动板201、四号电动滑块200和凸板202之间的配合可根据线轴的长度尺寸对竖直板22之间的间距进行适应性改变,进而可提高对成型不同尺寸纱线卷需求的适应程度。
所述的竖直板2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滚轴220,滚轴220位于U型通槽的内部,滚轴220转动卡套于四号销轴上,四号销轴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杆221,滚轴220的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块222,连接块222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五号电动滑块223,五号电动滑块223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U型通槽的内侧壁相连,其中滚轴220左侧的连接块222与四号销轴左端的伸缩弹簧杆221的上端相连,滚轴220右侧的连接块222的中部安装有伸缩圆杆224,伸缩圆杆224的右端面与四号销轴右端的伸缩弹簧杆221的上端相连,通过人工方式将纱线的卷绕端与线轴相连后,通过五号电动滑块223带动连接块222向下运动,连接狂通过弹簧伸缩杆带动滚轴220同步运动,直至滚轴220表面与线轴相贴,在此后的纱线卷绕过程中,滚轴220可对纱线已卷绕部分起到压制作用,以降低已卷绕的纱线出现松散现象的几率,滚轴220在伸缩弹簧杆221的作用下可始终保持与纱线卷相贴,竖直板22间距变换的过程中,伸缩圆杆224同步受到拉长。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使用一种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该混纺纱线生产装置包括更换机构(1)和安装机构(2),其特征在于:采用混纺纱线生产装置进行混纺纱线生产时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S1、成型纱线:通过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成型混纺纱线;
S2、初始就位设置:通过人工方式将线轴于挡板(12)之间依次水平排放在置物台(10)上,并使抵动板(13)与其相离的线轴之间相紧贴,线轴排放组最左端的线轴连接于竖直板(22)之间,线轴之间相互紧贴;
S3、卷绕固定准备: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右运动,直至内卡轴(25)与线轴内部相卡接,内卡轴(25)与线轴之间相对固定;
S4、纱线卷绕成型:通过电机(28)带动轨道板(26)转动,轨道板(26)带动内卡轴(25)同步转动,内卡轴(25)带动线轴同步转动而进行纱线卷绕成型;
S5、成型纱线卷取离:单次纱线卷成型完成后,通过三号电动滑块(27)带动内卡轴(25)向左运动直至与线轴相离,然后通过人工方式将成型的纱线卷取下;
S6、线轴导向:通过二号电动滑块(23)带动伸缩板(24)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板(24)的上端面与U型通槽的内底壁相切,伸缩板(24)在线轴运动至竖直板(22)之间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支撑与导向;
S7、同步自动更换:通过电动推杆(18a)带动连板(189)逆时针转动,齿板(181)带动连接板(185)同步做向上直线运动,齿轮(180)与齿牙(182)配合而带动二号轴(16)同步逆时针转动,钢绳(17)同步收卷,耳板(14)带动抵动板(13)在钢绳(17)的拉动下向左抵动线轴直至单根线轴运动至竖直板(22)之间,之后重复S3-S5步骤;
所述的更换机构(1)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更换机构(1)的左端设置有安装机构(2);
所述的更换机构(1)包括置物台(10)、台柱(11)、挡板(12)、抵动板(13)、耳板(14)、一号轴(15)、二号轴(16)、钢绳(17)和传动组(18),置物台(10)的下端面左右对称安装有台柱(11),台柱(11)的下端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置物台(10)的上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挡板(12),挡板(12)的右侧设置有抵动板(13),抵动板(13)为倒U型结构,抵动板(13)的水平段位于挡板(12)的上方,抵动板(13)竖直段的下端与置物台(10)的侧端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抵动板(13)竖直段外侧端面安装有一号销轴,一号销轴的外侧端安装有耳板(14),耳板(14)的下端之间转动安装有一号轴(15),一号轴(15)位于置物台(10)的下方,且一号轴(15)位于台柱(11)之间,一号轴(15)的正左侧设置有二号轴(16),二号轴(16)转动安装在置物台(10)左端的台柱(11)的上端,一号轴(15)和二号轴(16)之间连接有钢绳(17),且钢绳(17)的右端与一号销轴相连,钢绳(17)位于耳板(14)的内侧,置物台(10)的左下侧设置有传动组(18);
所述的传动组(18)包括齿轮(180)、齿板(181)、齿牙(182)、竖板(183)、一号电动滑块(184)、连接板(185)、立架(186)、中间轴、立板(188)、连板(189)和电动推杆(18a),齿轮(180)对称安装于二号轴(16)的前后两端,齿轮(180)右侧设置有齿板(181),齿板(181)的左端面从上往下等距离安装有齿牙(182),齿板(181)的右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于板凹槽内,板凹槽开设在竖板(183)的左端,竖板(183)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齿板(181)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一号电动滑块(184),一号电动滑块(184)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板凹槽相连,板凹槽的上端为开通状态,竖板(183)的右端面下端安装有连接板(185),连接板(185)为L型结构,连接板(185)右端的竖直段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立架(186)的侧端卡接,立架(186)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架(186)的正左侧设置有中间轴,中间轴安装于立板(188)的上端之间,立板(188)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立板(188)位于置物台(10)左端台柱(11)的左侧,中间轴的中部前后对称转动安装有连板(189),连板(189)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二号销轴,其中连板(189)右端的二号销轴转动连接于齿板(181)的下端之间,连板(189)左端二号销轴的中部与电动推杆(18a)的上端之间转动连接,电动推杆(18a)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相连;
所述的安装机构(2)包括竖架板(20)、连接杆(21)、竖直板(22)、二号电动滑块(23)、伸缩板(24)、内卡轴(25)、轨道板(26)、三号电动滑块(27)、电机(28)和机架(29),竖架板(20)安装在已有工作地面上,竖架板(20)位于置物台(10)的左后侧,竖架板(20)的前端面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上下对称排布,上下正相对的连接杆(21)的前端之间安装有竖直板(22),竖直板(22)位于置物架的正左侧,竖直板(22)的上端开设有U型通槽,U型通槽呈竖直设置,竖架板(2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右端面下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二号电动滑块(23),二号电动滑块(23)的右端安装有伸缩板(24),二号电动滑块(23)所在的竖直板(22)上的U型通槽的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内卡轴(25),内卡轴(25)的上下两端中部安装有凸起结构,内卡轴(25)左端的上下两侧对称设置有轨道板(26),轨道板(26)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三号电动滑块(27),三号电动滑块(27)的右端面与内卡轴(25)的左端面相连,轨道板(26)的左端与电机(28)的输出轴端相连,电机(28)的下端安装有机架(29),机架(29)的右下端与竖架板(2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左端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架板(20)的前端面上下对称开设有矩形通槽,矩形通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四号电动滑块(200),四号电动滑块(200)位于竖直板(22)的后侧,且四号电动滑块(200)位于竖直板(22)之间,四号电动滑块(200)的上端通过三号销轴铰接有联动板(201),联动板(201)的左端转动安装有四号销轴,四号销轴的下端安装有凸板(202),凸板(202)安装在四号电动滑块(200)左侧的竖直板(22)的后端面,四号电动滑块(200)左侧的连接杆(21)与竖架板(20)之间通过滑动配合方式相连,四号电动滑块(200)右侧的连接杆(21)与竖架板(20)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板(22)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滚轴(220),滚轴(220)位于U型通槽的内部,滚轴(220)转动卡套于四号销轴上,四号销轴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伸缩弹簧杆(221),滚轴(220)的上方左右对称设置有连接块(222),连接块(222)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五号电动滑块(223),五号电动滑块(223)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U型通槽的内侧壁相连,其中滚轴(220)左侧的连接块(222)与四号销轴左端的伸缩弹簧杆(221)的上端相连,滚轴(220)右侧的连接块(222)的中部安装有伸缩圆杆(224),伸缩圆杆(224)的右端面与四号销轴右端的伸缩弹簧杆(221)的上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置物台(10)的上端面开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位于挡板(12)之间,矩形凹槽的前后内侧壁之间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五号销轴,五号销轴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滚动轴(100),滚动轴(100)的上端面与置物台(10)的上端面不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板(188)的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安装架(18b),安装架(18b)的下端与已有工作地面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架(18b)的上端之间设置有顶板(18c),顶板(18c)的下端面从左往右等距离安装有梳板(18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板(18c)的下端面前后对称安装有吸板(18e),吸板(18e)为空心结构,吸板(18e)的位于梳板(18d)的外侧,吸板(18e)的上端中部安装有连接管(18f),连接管(18f)与吸板(18e)相同,连接管(18f)的上端与吸尘机(18g)的下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板(18e)的下方从左往右等距离设置有空心轴(18h),空心轴(18h)转动卡套在六号销轴上,六号销轴连接于相邻的梳板(18d)之间,安装架(18b)的内侧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连接电动滑块(18k),连接电动滑块(18k)的内侧端与顶板(18c)的外侧端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10094.8A CN112813546B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10094.8A CN112813546B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3546A CN112813546A (zh) | 2021-05-18 |
CN112813546B true CN112813546B (zh) | 2022-01-14 |
Family
ID=7585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10094.8A Active CN112813546B (zh) | 2021-01-27 | 2021-01-27 |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813546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00895A2 (de) * | 1998-11-10 | 2000-05-17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Einrichtung zum selbsttätigen Entfernen von Vorgarnresten von Vorgarnhülsen |
CN101148795A (zh) * | 2007-11-02 | 2008-03-26 |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细纱机的集体落纱走管装置 |
JP2014037317A (ja) * | 2012-08-17 | 2014-02-2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用の紡績コップ及び巻管用搬送システム |
CN211079452U (zh) * | 2019-11-21 | 2020-07-24 | 泉州市恒达隆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落纱粗纱机的清洁除尘装置 |
CN111532837A (zh) * | 2020-05-25 | 2020-08-14 | 王清伟 | 一种耐温锡箔纸卷生产制造工艺 |
-
2021
- 2021-01-27 CN CN202110110094.8A patent/CN11281354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000895A2 (de) * | 1998-11-10 | 2000-05-17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Einrichtung zum selbsttätigen Entfernen von Vorgarnresten von Vorgarnhülsen |
CN101148795A (zh) * | 2007-11-02 | 2008-03-26 |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 细纱机的集体落纱走管装置 |
JP2014037317A (ja) * | 2012-08-17 | 2014-02-27 |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用の紡績コップ及び巻管用搬送システム |
CN211079452U (zh) * | 2019-11-21 | 2020-07-24 | 泉州市恒达隆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落纱粗纱机的清洁除尘装置 |
CN111532837A (zh) * | 2020-05-25 | 2020-08-14 | 王清伟 | 一种耐温锡箔纸卷生产制造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三种粗纺细纱设备纺纱性能的比较分析;李培玲等;《现代纺织技术》;20090310;第46-4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3546A (zh) | 2021-05-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03714B (zh) | 一种全自动并条机 | |
CN112813546B (zh) | 一种混纺纱线生产工艺 | |
CN215516124U (zh) | 一种纺织机用防纺织线缠绕装置 | |
CN221479126U (zh) | 纤维加工用导丝机 | |
CN212245710U (zh) | 一种加弹机的导丝装置 | |
CN112647177A (zh) | 一种无纺布机械用丝束扩散装置 | |
CN112061878A (zh) | 一种用于纺织线的收卷装置 | |
CN219971425U (zh) | 一种纺织用便于更换配件的缠条器 | |
CN112390083B (zh) | 一种基于纺织机用防缠绕式滚筒 | |
CN111455527B (zh) | 一种剑杆织机 | |
CN221522905U (zh) | 一种纺织用粗纱机 | |
CN221701739U (zh) | 一种棉纱生产用卷捻装置 | |
CN220413635U (zh) | 一种腈纶纱线用的粗纱机 | |
CN112499394A (zh) | 一种基于纺织加工的双向多重联动同步绕线设备 | |
CN216639795U (zh) | 一种含落纱装置的摇纱机 | |
CN215328526U (zh) | 一种用于棉纱加工的粗纱机 | |
CN211897293U (zh) | 一种高稳定吸湿透气面料生产用喂线装置 | |
CN221140720U (zh) | 一种纺织辊辅助清洁装置 | |
CN219314117U (zh) | 一种纬编针织面料收卷装置 | |
CN218371013U (zh) | 一种梳棉纺纱加工用卷筒的更换结构 | |
CN219991811U (zh) | 一种可去除粉尘的耐磨纱用粗纱机传动装置 | |
CN221625462U (zh) | 一种纺织车间纺织绳有序收卷装置 | |
CN219031386U (zh) |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纱线收卷装置 | |
CN216404619U (zh) | 一种尼丝纺面料生产用倍捻机 | |
CN217350220U (zh) | 一种织布机张力调节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351100 Lingchuan Taihu Industrial Park, Chengx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Putian Huayuan Industry and Trad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99 Dongsheng Village, zumiao street,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Dingfeng Textile Co.,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