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116A - 婴儿兜 - Google Patents
婴儿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116A CN1128116A CN95116042A CN95116042A CN1128116A CN 1128116 A CN1128116 A CN 1128116A CN 95116042 A CN95116042 A CN 95116042A CN 95116042 A CN95116042 A CN 95116042A CN 1128116 A CN1128116 A CN 11281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by
- button
- shielding portion
- once
- contact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97 cavity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700 ur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92 diminish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49 size re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43 swea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673 uretha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2—Baby-carriers; Carry-cots
- A47D13/025—Baby-carriers; Carry-cots for carrying children in seated posi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3/00—Other nursery furniture
- A47D13/08—Devices for use in guiding or supporting children, e.g. safety harne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D—FURNITUR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 A47D15/00—Accessories for children's furniture, e.g. safety belts or baby-bottle hold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婴儿兜包括一兜体,它具有一前掩护部、一两腿分叉掩护部和一背掩护部,它们彼此加以一体形成。前掩护部下部的两相对端上设有垂直延伸肩带,各肩带上部和末端上各具有固定其上的一次接触扣。两腿分叉掩护部设有带件,带件从相反方向横向延伸且其末端具有一次接触扣,它可与肩带末端上的一次接触扣接合。背掩护部上部相对末端设有与各肩带上部的一次接触扣接合的一次接触扣、这种布置允许婴儿相对婴儿兜易于进出并使婴儿能稳定和正确地得到支托。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携带所承托的婴儿的婴儿兜或婴儿看护支承体。
一般来说,人们都知道有两种类型的婴儿兜,即,带型和袋型。
例如,正如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特许公开号2-71359中所述,一带型婴儿兜由若干以组合方式提供的带所组成并包括一支托婴儿两腿分叉处的胯部、一支承婴儿背部的背部和一些供婴儿看护者用的肩带。
例如,正如在日本实用新型公告号4-17064中所述,一袋型婴儿兜包括一袋状看护支承体,该支承体含有一两腿分叉掩护部、一背掩护部、一支承婴儿的前掩护部和若干供婴儿看护者用的肩带。
传统带型的婴儿兜允许婴儿相对于着护支承体容易进入和退出,但具有婴儿的两侧部上得不到支承的缺点。这导致在婴儿的支承上缺少稳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婴儿的姿势上不十分稳定的情况下,可能会经常引起这种倾斜姿势。
传统袋型婴儿兜不仅在向前和向后方向,而且在横向方向都提供良好支承稳定性,因而,使婴儿能得到稳定支承。但是,这种类型的婴儿兜具有一看护支承体的袋状构形对婴儿相对于看护支承体的进出是不方便的缺点。
这样,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点,有人已经提出婴儿兜具有一兜体,该兜体包括一前掩护部、一两腿分叉掩护部和一支承婴儿的背掩护部,并且它们以连续方式整体地加以形成(见日本实用新型特许公告号(61-25400)。
可是,在使用中,这种婴儿兜涉及到通过一对束紧带来打开和合拢兜体,其操作是相当麻烦的。另一问题是兜体有时可能随合拢兜体中操纵束紧带的方式而加以不规则收紧。这导致支承婴儿的稳定性欠佳。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已作了改进,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婴儿兜,它允许婴儿相对于婴儿兜易于进出并且能以稳定和正确方式支托婴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兜,此婴儿兜可根据婴儿的生长的状况和婴儿的体格状况可以可调地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点从下列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成为显而易见的。
图1是一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改进状态的婴儿兜的前视图;
图2是一改进状态的婴儿兜的后视图;
图3是一婴儿兜的头部支承件的截面视图;
图4是一在图2的IV—IV线所作的剖面图;
图5是一通过一宽度调整器调整的婴儿兜宽度的局部视图;
图6是一婴儿兜的腰带的前视图;
图7是一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的前视图;
图8是一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的侧视图;
图9是一使用的婴儿兜的一个状况的示范性的图解例;
图10是一使用的婴儿兜的另一个状况的示范性的图解例;
图11是一使用的婴儿兜的再一种状况的示范性的图解例;
图12是一表示改进形式的头部支承件的视图;
图13以局部剖面视图表示头部支承件的另一种修改(改进),图13A表示在未延伸状态下的横向突出,图13B表示在延伸状态下的横向突出;
图14是一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改进状态的婴儿兜的前(正)视图;
图15是一在改进状态下的婴儿兜的前(正)视图(在图14);
图16是一表示一环件和一具有保护盖的扣的透视图,保护盖则在婴儿兜(图14)的肩带一侧上构成系紧单元(件);
图17是一说明肩带侧环件与婴儿兜(图14)的背掩护部侧扣件相结合的侧视图;
图18是一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图14)的前(正)视图;
图19是一在改进状态下的婴儿兜的前(正)视图,它表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
图20是一在改进状态下(图19所示)的婴儿兜的后视图;
图21是一在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图19)的前视图;
图22是一在组装状态下(图21)的婴儿兜的侧视图;
图23是一在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的前视图;婴儿兜按婴儿躯干的厚度方向缩减尺寸的状况;
图24是组装状态下的婴儿兜的侧视图(图23);
图25是一使用中的婴儿兜(图19)的一种状态的图解视图;
图26是一使用中的婴儿兜(图19)的另一种状态的图解视图;
图27是一改进状态下的婴儿兜的前视图,它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图28表示改进状态下(图27)的婴儿兜的后视图;
图29表示一脱出保护装置和婴儿肩带的毗连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30是组装状态下婴儿兜(见图27)的前视图;
图31是一解释脱出保护装置的操作视图;
图32表示一改进形式的脱出保护装置的视图;
图33表示另一改进形式的脱出保护装置的视图;
图34表示再一个改进形式的脱出保护装置的视图;
图35表示接合前,配有覆盖的保护扣的视图;
图36A表示盖在未接合状态下的配有覆盖的保护扣的透视图,图36B表示其侧视图;
图37表示盖在进入接合状态后的配有覆盖的保护扣的视图;
图38表示一配有覆盖的保护扣的应用例子,其中保护扣被应用于童车中的视图。
如图1和2所示,婴儿兜1包括一兜体2,兜体2由一前掩护部3、一窄的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组成,它们以整体连续(延伸)方式加以形成,以分别支承婴儿的腹部、胯部和背部。为了便于说明,图1和2中的上和下部以下分别称之为婴儿兜的上部和下部。在前掩护部下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肩带6、6′各具有在其内所制成的宽展部6a、6′a;借此可减小作用于看护者身上的荷重。肩带6、6′在其各自的上部设有一构成系紧装置的一次接触扣10、10′。肩带6、6′在其各自的下端还设有长度可调的带件11、11′并且带件11、11′具有安装在其前端的一次接触扣12、12′。
肩带6、6′在它们的上端部通过连接带13加以互连。这种连接带13用来防止肩带6、6′从看护者的肩上滑出或从肩上解脱。
在婴儿兜被组装后,为分别遮盖一次接触扣10、10′,在各个肩带6、6′的上端设置扣掩护层14、14′。掩护层14、14′各自装有锁紧扣17、17′。肩带6、6′在其上部设有锁紧扣18、18′以及19、19′,以便锁紧扣18、18′可以可脱卸地与扣掩护层14、14′的锁紧扣17、17′相结合。
在两腿分叉掩护部4的下部上设有由此以横向相对方向延伸的带件15、15′。这些带件15、15′在它们的相应终端上装有一次接触扣16、16′,扣16、16′可以可卸地与安装在肩带6、6′下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相结合。
从背掩护部5的两相对顶端向上倾斜突出的是支承婴儿躯干的两侧的侧支承部25、25′。侧支承部25、25′在它们的各自顶端上设有向上倾斜地延伸的带件20、20′,这些带件是可纵向调节的。带件20、20′各自装有构成系紧装置的一次接触扣21、21′,扣21、21′各自地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可脱卸地结合。
侧支承部25、25′装有锁紧扣26、26′,它们与装附在前掩护部的两相对侧上的锁紧扣27、27′可拆卸地结合。
在背掩护部5的顶部设有一从后面支承婴儿头部的头部支承件30。头部支承件30的两相对侧部32、32′在它们各自的顶端上装有锁紧扣33、33′。这些锁紧扣33、33与固定于肩带6、6′的各自的上部的锁紧扣19、19′可拆卸地相结合。
如图3所示的头部支承件30包含一其中具有三层结构的衬垫40的面布。在图3中,由字母A所示的一侧为婴儿头部的背侧(婴儿兜的后侧),而由字母B所示的一侧是婴儿头部的外侧(婴儿兜的前侧)。衬垫40的三层结构从A侧起顺序地包括作为软弹性垫料的吸汗棉布(第一弹性料)46、尿脘(氨基甲酸乙酯)材料的中间弹性垫料(第三弹性垫料)42和如同多孔聚乙烯材料的硬质弹性垫料(第二弹性垫料)43。在多孔聚乙烯材料43的外侧装设一硬板状芯材44。
这样,通过在头部支承件30中铺设二层衬垫,有可能获得这样的优点,即使约棉布41能柔软地托住婴儿头的后部且能减轻任何比较低强度的外部碰撞(包括直到达到较长的时间周期的任何峰值负荷)。多孔聚乙烯材料可减弱任何比较高强度的外部碰撞。此外,尿脘材料42可减小任何外部中等强度的碰撞。借助这种布置,有可能有效地保护婴儿头的后部免遭各种可能的外部碰撞。
当婴儿已成长到他或她能稳固地竖起他或她的头时,可不一定需要支承婴儿的头。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粘结布方式、锁紧扣或类似零件使头部支承件30可拆卸地附装到背掩护部5上。这种可卸的头部支承件30的布置使婴儿兜1能加以折叠而不松散。
在前掩护部3的较低的中间部分上设置一调节兜体2宽度的宽度调节装置50。如图4所示,宽度调节装置50包括一袋布52和一对带子(细绳)53,带子的相应端与袋布52一起被缝合到前掩护部3的面布料51上。在带子53从扩口(张开)方向加以拉引时,面布料51被横向收拢,因而可使兜体的横向尺寸H减小(参看图5)。这样,可根据婴儿胸围的大小实现尺寸调整。
此外,通过调整侧支承部25、25′的带件20、20′的长度,就有可能实现对婴儿躯干厚度的尺寸调整。
这样,借助宽度调整装置50和带件20、20′,婴儿兜1可用于看护不同身体构造的婴儿。而且,就一个婴儿从婴儿时代成长到幼儿而论,婴儿兜1可被使用比较长的时间周期。
两腿分叉掩护部4设有带襻55,该带襻适合于通过带襻55的两相对端上的开口(见图1)可拆卸地配装一腰带60,如图1所示。
腰带60包括一延长的带部61、一安装在带部61的两相对端上的可调长度的带件62、62′和安装到带件上的一次接触扣63、63′。通过使用腰带60,有可能在较宽区域上分布婴儿的重量,从而减轻作用在看护者身上的负荷。
当把婴儿放入婴儿兜1时,必要的操作程序是婴儿兜1的前侧向着看护人,肩带6、6′首先要放在看护人的两肩上,以使肩带的终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分别与带件15、15′的一次接触扣16、16′接合(由图1和2点划线所示)。肩带6、6′可通过带件11、11而在长度上作适当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婴儿兜1(图2)的后侧被暴露在外部。
在此状况下,看护人将用手臂托住婴儿,而用一手臂提起兜体2的背掩护部5,看护着可更加靠拢婴儿和背掩护部5。然后,看护人使用一只手把侧支承部25′的一次接触扣21′以进入接合方式固定到一次接触扣10′上。同样,一次接触扣21以进入接合方式固定到一次接触扣10上。于是,婴儿被安放入婴儿兜1中。于是,依靠一次接触扣完成了婴儿兜的组装。这样,可容易地进行组装和容易且均匀地从侧面束紧婴儿兜1,从而使婴儿兜能够以稳定的方式支承婴儿。
在组装一次接触扣后,扣遮盖层14、14′卷绕相应的一次接触扣的周围,然后由锁紧扣17、18和17′、18′加以扣紧(见图7)。这样做可防止一次接触扣10、10暴露在婴儿一侧上,在图7中仅示出了扣遮盖层14。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更精确的支承在婴儿兜1内的婴儿,婴儿兜1可根据看护中的婴儿的身体尺寸通过使用带件20、20′和/或宽度调整装置50预先加以调整。
其次,使侧支承部25、25′的相应的锁紧扣26、26′与前掩护部3的锁紧扣27、27′相接合。接着,使头部支承件30的侧部32、32′的相应锁紧扣33、33′与肩带6、6′上部的锁紧扣19、19′相接合。
这样,组装好的婴儿兜1(见图7和8)使婴儿得以容纳在婴儿兜1中(见图9)。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身体的两侧由一对侧支承部25、25′加以支承。因此,婴儿可在婴儿兜1内得以稳定而正确支承。
只有当使侧支承部25、25′的一次接触扣21、21′与肩带6、6′的相应的一次接触扣10、10′相接合时,兜体2才能呈现袋状外形,而这种外形为易于婴儿的进出入而准备的。
可以安排头部支承件30的侧部32、32′被容纳如图10所示的头部支承件30上所提供的袋窝内。这种布置为婴儿提供了右和左向观看的视野。此外,特别是在夏季炎热气候条件下,这种布置为婴儿的头部提供良好的通风。
在婴儿已成长以致他或她能稳固地竖起组成她的头时,头部支承件30就不再加以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取下头部支承件30,如图11所示。
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头部支承件30而言,可以采用图12和13中所示的类型之一。
在图12中所示的头部支承件30与先前(上述)实施例中的使用的支承不同在于从头部支承体31以横向相对方向伸出的伸出部(侧部)32、32′在长度上大于上述实施例的伸出部,并且具有多个锁紧扣33、33′(在本实施例各侧为3个)。
与由婴儿兜1的锁紧扣19、19′加以接合的锁紧扣可适当地从这些组锁紧扣33、33′中进行选取,借此可以变动(改变)容纳婴儿头的空间尺寸。这样,有可能根据各个婴儿之间在头部大小(身体结构不同)上的不同或一特定婴儿在头部大小方面的生长和程度,为尺寸调整作准备。
头部支承件31在其下部装有锁紧扣34,而可把头部支承体31系紧到婴儿兜1的兜体2上。为此目的,兜体2的背掩护部5设有与锁紧扣34接合的锁紧扣。
通过使用这种锁紧扣34,有可能把头部支承件30装配到除了本实施例的婴儿兜之外的一婴儿兜上。因此,通过这种布置,不具有头部支承件的婴儿兜可通过使用一分离的头部支承体提供婴儿头部的正确支承。
象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头部支承件30的情况一样,图12中所示的头部支承件具有一含有三层衬垫40的头部支承体31。因此,依靠这种衬垫40,有可能有效地保护婴儿的头部免遭各种外部撞击。
图13所示的头部支承件30是与上述实施例的头部支承件相同的,这在于伸出部32、32′(图13中仅示出伸出部32)各设有一锁紧扣33、33′。不过,它与上述实施例的头部支承件的区域在于各伸出部32、32′部分地由有弹性的袋状橡胶布36组成。橡胶布36具有一加入其中的芯子材料37。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伸出部32、32′通过橡胶布36(见图13A、13B)的扩张和收缩在长度上发生变化,相应地接纳婴儿头的空间可在尺寸上得到改变。这样,就有可能根据各个婴儿兜之间的头大小的不同式婴儿在头大小方面生长的程度不同来实现尺寸调整。橡胶布36的弹性系数最好是这样小的级别的,使得橡胶布易于在靠在头部支承件30的婴儿头的重量下可扩张。
图14至18表示一代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婴儿兜。在这些图中,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同一的参考数字和字母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
如图14和15所示,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婴儿兜70包括一前掩护部3、一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们以连续方式加以整体形成。
在背掩护部3的下部位置上所设置的各个肩带6、6′在它们的上部装有作为扣紧装置使用的普通D形环件80、80′。这些环件80、80′各自在它们的基部装有以肩带6、6′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带件91、91′。带件91、91′在它们的末端装有作为各个肩带6、6′的扣紧装置使用的配有盖的保护扣90、90′。
如图16所示,配有盖的保护扣90包括一一次接触扣92和一保护盖93,带件91的一末端部被固定到该一次接触扣上,而保护盖93可用来覆盖一次接触扣92的操纵部92a,保护盖93是被插入一次接触扣92的销94枢轴地支承的并适合于确定一覆盖操纵部92a的关闭位置(由实线所示的位置)和一使盖以离开操纵部92a的方向加以枢轴转动的打开位置(由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保护盖93具有一适于接纳一次接触扣21的开口93a。
应该注意图16仅表示在带件91一侧上的装有盖的保护扣90。在带件91′上的装有盖的保护扣90′是类似结构的,因此,省略了对其结构的说明。
安装在各肩带6、6′的下端的,带件11、11′的末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与在胯掩部4的下面位置上设置的倾斜地向下延伸的带件15、15′的下端的相应的一次接触扣16、16′可脱卸地接合。带件15、15′从两腿分叉掩护部4倾斜地向上延伸到背掩护部5并固定于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背掩护部5。带件15、15′在它们的上端装有一次接触扣21、21′,扣21、21′是通过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的一次接触扣92、92′而可脱卸地接合的。这些一次接触扣21、21′可以稍微向内离开背掩护部5的顶端而配置的。
在背掩护部5的两相对上端(肩部)设置有通过环件80、80′可脱卸地接合的钩件81、81′。如图17所示,钩件81的钩部81a具有稍小于相应环件80的直径d的接合间隙S。这样,为了钩件81与环件80的接合,钩部81a经受到轻微的弹性变形,以使钩件81能与环件80相啮合。在啮合后,环件80就不易从钩件81中脱离出来。
此外,钩部81a布置在看护人的一侧(在图17中的右手侧),因此,环件80下端的提升不太可能发生在其它情况下提升可能是环件80脱离接合的原因。
从背掩护部5的两上相对端横向伸出的侧支承部25、25′各自具有锁紧扣26、26′,这些锁紧扣与固定到前掩护部3的两相对侧上的锁紧扣27、27′是可拆卸地接合的。
一设置在背掩护部5的上部的头部支承件30含有一象上述实施例一样结构的三层衬垫40,以便能有效地保护婴儿的头部免受各种外部撞击。头部支承件30可借助锁紧扣、粘胶布和类似物件可拆卸地装附到背掩护部5上。
当这种布置的婴儿兜70以有关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方式加以组装时,肩带6、6′首先放置在看护者的肩上,以使在肩带6、6′的末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各自与带件15、15′的一次接触扣16、16′相接合。
然后,看护者将用手臂托住婴儿,而用一手臂提起兜体2的背掩护部5,看护者可把婴儿与背掩护部5一起移近到更接近他或她的位置。接着,使背掩护部5的钩件81、81′与肩带6、6′的环件80、80′(见图7)接合。结果,兜体2呈现袋状结构,因此,婴儿可被安放在兜体2中。
在这种情况下,兜体2通过使钩体81、81′与环体80、80′接合(或钩住)而组装成袋状结构(外形)。因此,婴儿兜70是容易组装的。
然后,使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的一次接触扣92、92′与背掩护部5(见图18)的相应的一次接触扣21、21′相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保护盖93、93′保持在打开位置(如图16中的点划线所示),可实现一次接触扣对一次接触扣的接合,在完成所有接合操作后,使保护盖返回到关闭位置(如图16中的实线所示)。在图18中,仅示出只有装有盖的保护扣90是接合的。
这样,当兜体2被组装成袋形结合后,一次接触扣92、92′的操纵件92a、92′a各自由保护盖93、93′所覆盖,这可防止看护者或婴儿偶然地作动操纵件92a、92′a。
通过使一次接触扣92、92′与一次接触扣21、21′相接合,有可能把婴儿移动到更近看护者,因此,婴儿可被稳定而正确地被支承在兜体2中。此外,通过安排这种双锁定状态,也就是,在扣件81、81′和扣件80、80′之间的接合和通过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的接合,就有可能保证在婴儿兜70被组装好后,背掩护部5将不易从肩带6、6′中解脱。
在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处在接合状态时,钩件81、81′和环件80、80′由带件91、91′从上面(见图18)加以掩盖。通过这种布置,有可能使钩件81、81′和环件80、80′不致被暴露于外面,因而能避免其与婴儿的皮肤直接接触。
然后,使各个侧支承部25、25的锁紧扣26、26′与前掩护部3的相应的锁紧扣27、27′相接合,从而完成婴儿兜70的组装。依靠这些侧支承部25、25′,有可能保证婴儿被稳定而正确地支承在婴儿兜70中。
就从婴儿兜70中取出婴儿而言,可以颠倒前述操作程序进行。也就是说,首先使侧支承部25、25′与锁紧扣27、27脱离接合;然后,在用一放置在背掩护部5上的手臂托住婴儿的同时,看护人使用他或她自己的另一个手通过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解除在肩带6、6′和背掩护部5之间的接合以及钩件81、81′和环件80、80′之间的接合。这样,可使婴儿能易于从兜体2中取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环件80、80′设置在肩带6、6′一侧上,而钩件81、81′设置在背掩护部5一侧。相反地,可以这样地安排,使钩件81、81′设置在肩带6、6′一侧,而环件80、80′设置在背掩护部5一侧。
此外,在那个实施例中,装有盖的保护扣90、90′和环件80、80′两者都是作为肩带6、6′的系紧部件而设置的。不过,有可能省去两种部件之一,即,不是省去扣90、90′就是省去环件80、80′。在任何一个被省去的情况下,背掩护部5的两种系紧部件之一,即一次接触扣21、21′或钩件81、81′将被相应地省去。
图19至26表示一代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婴儿兜。
如图19和20所示,婴儿兜1a包括一兜体2,该兜体具有一前掩护部3、窄的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们以连续方式加以整体形成。
在前掩护部3下部的两相对侧上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肩带6、6′,这些肩带具有较大宽度的部分6a、6′a。各个肩带6、6′在其上部装有一次接触扣10、10′,在其下部装有穿过可调节长度带件11、11′的一次接触扣12、12′。各个肩带6、6′的上部由连接带(条)13加以互连。
在各个肩带6、6′的上面部各设有扣盖14、14′,这些扣盖上分别装有锁紧扣17、17′。此外,肩带6、6′在它们的各上部装有锁紧扣18、18′以及锁紧扣19、19′,以便锁紧扣18、18′与扣盖14、14′的锁紧扣17、17′可脱卸地接合。
在两腿分叉掩护部4的下部装有以横向相对方向延伸的带件15、15′,带件15、15′设有与一次接触扣12、12′可脱卸接合的一次接触扣16、16′。
在背掩护部5的上部配置有以横向相对方向延伸的可调长度的锁紧带20、20′。锁紧带20、20′在其相应的一端彼此在背掩护部5上部的中点位置上相交,并且在这个相交点上,一固定销28固定到背掩护部5上且贯穿诸锁紧带。因此,锁紧带20、20′可绕固定销28枢轴转动的。各个锁紧带20、20′设有一次接触扣21、21′,它们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机10、10′可脱卸地接合。
一些供锁紧带20、20′穿过用的带襻38、38′和39、39′(在本实施例中为左右两对)以垂直隔开方式(关系)安置在背掩护部5左和右的两相对侧上。通过任何合适方式选择地使用这些带襻,就有可能根据婴儿的大小改变在婴儿兜1a内安放看护的婴儿的空间尺寸,这种改变将在以下加以说明。
一从后面支承婴儿的头部的头部支承件30可拆卸地安装在背掩护部5的顶部。头部支承件30包括一芯子材料40。头部支承件30在其两相对侧部的横向顶端上设有锁紧扣33、33′。锁紧扣33、33′与装配在肩带6、6′的上部的相应的锁紧扣19、19′可脱卸地接合。
以下将阐述婴儿兜1a的使用方法。
当把一婴儿放入婴儿兜1a时,必要的操作程序是:使婴儿兜1a(图19)的前侧向着看护者,肩带6、6′首先安放在看护者的肩上,因而可使肩带6、6′顶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各自与带件15、15′(如图19和20中的点划线所示)的一次接触机16、16′接合。借助带件11、11′适当地调整肩带6、6′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婴儿兜1a(图2)的后侧被暴露于外。在此状况下,看护者将用于臂托住婴儿,而在用另一手臂提起兜体2的背掩护部5时,看护者可把婴儿与背掩护部5一起挪动到更接近他或她的位置。继之锁紧带20的一次接触扣21固定到一次接触机10′上,因而婴儿就被接纳入袋形婴儿兜1a中。这样,借助于诸一次接触扣完成婴儿兜1a的组装。这提供了组装的简便性。
诸一次接触扣接合后,扣盖14、14′卷绕于相应的一次接触扣的周围,然后,将锁紧扣17、18和17′、18′(见图21)加以扣紧。在这样做时,有可能防止一次接触扣10、10暴露在婴儿一侧上。在图21中只示出了扣盖14。
接着、使头部支承侧32、32′的各锁紧扣33、33′与肩带上部处的锁紧扣19、19′接合。
这样,组装成的婴儿兜1a(见图21和22),使婴儿得以容纳在婴儿兜1a中(见图25)。
当婴儿已长大后,以致他或她可稳固地支撑起他或她的头时,就不一定需要头部支承件30。假使那样的话,头部支承件30可加以卸去,如图26所示。这样,通过卸去头部支承件30,可将婴儿兜1a作不松散的叠合。
下面将说明为使婴儿适于安放在婴儿兜中,改变空间尺寸的操作程序。
在减小婴儿的占用空间是必要的话,应该利用背掩护部5的下带襻39、39′,使锁紧带20、20′穿过这些带襻。用这种方法,因为锁紧带20、20′可绕固定销28枢轴转动的,因而可容易地更换锁紧带20、20′的带襻位置。接着,可把锁紧带20、20′的各个一次接触扣21、21′系紧到肩带6、6′的各个一次接触扣10、10′上。
这样,如图23和24所示,向上提升兜体2时,使它形成一袋状结构。在图24中,点划线表示在利用上带襻38、38′的场合下的婴儿兜1a的轮廓线。这样,有可能减小婴儿躯干(如图24的侧向方向所示)的间隔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同时,减小容纳婴儿的空间尺寸。按照这样的布置,有可能以稳定的状态支承一较小婴儿。
相反地,如图21和22所示,当要增加婴儿的空间时,可使锁紧带20、20′穿过背掩护部5的上带襻38、38′,而把锁紧带20、20′的相应的一次接触扣21、12′扣紧到肩带的一次接触扣10、10′上。
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在增加婴儿躯干(见图24的点划线)的间隔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同时,增加容纳婴儿空间尺寸。按照这样的布置,有可能以稳定状态支承一较大婴儿。
这样,根据看护中的各个婴儿之间的体格或特定婴儿的生长的状况的不同,通过任一适当方式选择地使用带襻,有可能改变容纳一婴儿或若干婴儿的空间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锁紧带20、20′在长度上是可调节的。因此,通过选择性地使用与锁紧带配合在一起的带襻以适当地调节锁紧带的长度,可有效地调整容纳婴儿的空间尺寸。
举例来说,在图22的实线所示的状态下,通过增加锁紧带20、20′的长度,容纳婴儿的有效的(可得到的)空间尺寸可在婴儿躯干的厚度方向上得到进一步增加。在图24由实线所示的状况中,若使锁紧带20、20′的长度做得较短,那么可进一步减小有效空间的尺寸。
通过选择性使用带襻,以实现改变容纳婴儿的空间尺寸的情况下,有效空间尺寸还有与婴儿躯干(见图24的实线和点划线)的厚度方向的尺可(变化)成对应关系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化(在图21至24中的垂直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适当地使用头部支承件30。尤其是在使有效高度空间受到减少的地方,使用头部支承件30可保证婴儿相对于肩,特别是相对于头的可靠支承。
图27至31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27和28所示,婴儿兜1b包括一兜体2,该兜体具有一前掩护部3、一窄的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们以连续方式整体形成。
在前掩护部3的两较低的相对侧上,设有一对垂直延伸的肩带6、6′,这些肩带具有比较宽的部分6a、6′a。肩带6、6′在它们的末端装有穿过可调长度带件11、11′的一次接触扣12、12′。在肩带6、6′的前掩护部一侧装有一次接触扣10、10′。肩带6、6′通过连接带13加以互连。
在紧靠连接带13的位置,肩带6上设有扣盖14、14′,在婴儿兜1b组装好后,扣盖是用来掩盖一次接触扣10、10′。扣盖14、14′各自装配有锁紧扣17、17′。肩带6、6′还装有锁紧扣18、18′以及19、19′,以便锁紧扣18、18′与扣盖14、14′的锁紧扣17、 17′可脱卸地接合。
在两腿分叉掩护部4的两相对侧上设有从两腿分叉掩护部以相反方向横向延伸的带件15、15′,带件15、15′在它们的末端上装有一次接触扣16、16′。这些扣与一次接触扣12、12′可脱卸地相接合的。
在背掩护部5两相对端(两肩部)上装有支承婴儿躯干的侧面的侧支承件25、25′,它们从肩部倾斜地向上突出。可调长度带件20、20′从各个侧支承件25、25′的相应端延伸出。带件20、20′装有一次接触扣21、21′,这些扣是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可脱卸地接合的。
侧支承件25、25′设有锁紧扣26、26′,这些锁紧扣是与安装到前掩护部3的两相对侧上的锁紧扣27、27脱卸地相接合的。
从后面支承婴儿的头部的头部支承件30设置在背掩护部5的顶部。头部支承件30的侧部32、32′在它的各个末端装有锁紧扣33、33′。这些锁紧扣33、33′与装到肩带6、6′上的锁紧扣19、19′可脱卸地接合。
当婴儿已长大后因而他或她能稳固地竖起他或她的头时,就不一定需要支承婴儿的头部。因此,既然那样,头部支承件30可布置成可脱卸地安装到背掩护部5上。这种头部支承件30的可脱卸配置使婴儿兜1b能加以叠合而不松散。
一调节兜体2的横向(纬向)尺寸的宽度调整装置50设置在背掩护部5的中部上。宽度调整装置包括一袋布51和一对带子52,带子52的各端是与袋布51一起缝纫到前掩护部3的面布料上。当带子52以张开(扩口)方向拉动时,袋布51和面布料得以横向收拢,因此,可使兜体2的横向尺寸变小。这样,根据婴儿的胸围尺寸可进行尺寸的调整。
此外,通过调整侧支承部25、25′的带件20、20′长度,有可能实现婴儿躯干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调整。
这样,借助于宽度调整装置50和带件20、20′,婴儿兜1b可被用于看护不同身体构造的婴儿。此外,婴儿兜1b对于一个婴儿从婴儿时代成长到幼儿时代的一较长的时间周期内都可加以使用。
两腿分叉掩护部4设有一带襻55;该带襻适用于可脱卸地安装一穿过带襻55的两相对端上的开口的腰带。
肩带6、6′设有脱出保护装置7、7′,以防止侧支承部25、25′的一次接触扣21、12′脱出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
如图29所示,脱出保护装置7、7′是具有D形轮廓的环形件并具有通过一次接触扣21、21′可啮合的环形孔7a、7′a。脱出保护装置7、7′由固定于肩带6、6′上的带接片8、8′加以支承。一次接触扣10、10′通过固定于肩带6、6′上的带接片9、9′加以支承。参考数字45、45表示一次接触扣的操纵装置。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例的功能和优点。
当组合婴儿兜1b时,必要的操作程序是:使婴儿兜1b(图27)的前侧向着看护者,首先将肩带6、6′安放在看护者的肩上,因而,可使肩带的顶端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自各与带件15、15′(如图27和28的点划线所示)的一次接触扣16、16′相接合。通过带件11、11′适当地调节肩带6、6′长度。这样,使婴儿兜1b(图28)的后侧暴露(露出)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看护者将用一手臂托起婴儿,而在用另一手臂提起兜体2的背掩护部5时,看护者可把婴儿和背掩护部5一起挪动到更接近他或她的位置。然后看护者将用一只手把侧支承部25′的一次接触扣21′装入固定于肩带6′(见图31)上的脱出保护装置7′的环形孔7′a中,接着,使上述一次接触扣21′以进入啮合方式装到一次接触扣10′上。同样,在一次接触扣21以进入啮合方式固定到一次接触扣10上之前,使它穿过脱出保护装置7。于是,兜体2被组装成一袋状形式(见图30),而婴儿得以容纳在兜体2中。
现在,假定在这种状况下使一次接触扣21、21′与一次接触扣10、10′脱离接合。如图31所示,此时,一次接触扣21、21′与脱出保护装置7、7′相干扰,因此,可防止一次接触扣21、21从一次接触扣10、10中滑出而落下。由此可见,提供这样的保护措施,使得背掩护部5不会轻易地从肩带6、6′中脱出。
然后,在装配一次接触扣后,扣盖14、14′分别卷绕一次接触扣的周围并通过锁紧扣17、18和17′、18′加以固定,如图30所示。因此,可使一次接触扣10、10′不致被暴露于婴儿侧。应该注意图30只示出一个扣盖14。
此外,在本方法中,如果婴儿兜1b在尺寸上根据待接纳的婴儿的身体的尺寸,使用带件20、20′和/或宽度调整装置50加以预先调整,那么,婴儿可以更可靠地容纳在婴儿兜1b中。
然后,将左、右侧支承部25、25′的锁紧扣26、26′装配到前掩护部的锁紧扣27、27′上,在装配状态下,婴儿身体的两侧由侧支承部25、25′加以支承。而且,将头部支承侧部32、32′的锁紧扣33、33′装配到肩带上部的锁紧扣19、19′上,借此,婴儿的头部由头部支承件30加以支承。这样,婴儿可稳固地被固定在具有高可靠性的婴儿兜1b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脱出保护装置7、7′通过例如附属于肩带6、6′上的带片8、8′加以支承。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所述的脱出保护装置,而类似于图32和33所示的这样的脱出保护装置也可加以应用。
参阅图32和33,象图29中同样的数字代表同一或相应的部件。
这些脱出保护装置各具有通常U形支架29整体地连接于前述实施例的脱出保护装置相当的环形部7、7′的构形。其次,在图32的情况下,支架29直接安装到一次接触扣10、10′上,而在图33的情况下,支架29与一次接触扣10、10′一起分别由带片9、9′加以保持。
并且,在这些情况下,如同前述实施例一样,通过环形部7、7′可防止一次接触扣21、21′的脱出,因此,可防止背掩护部5轻易地从肩带6、6′中卸出。
如图34所示的这种脱出保护装置也可以加以采用。这种脱出保护装置65通常为一盒形件,该盒形件在其底面侧(与肩带6、6′接触的一侧)具有一开口。脱出保护装置65具有分别配置在一次接触扣10、10′的右和左侧上的侧板部71、71和一与侧板71、71彼此相连接且从上覆盖住一次接触扣10、10′的盖72。
在盖72的下部设有一切口73,而侧板71,71在它们的下部通过连接板74彼此相连接。此外,在侧板部71、71的内表面上,一穿过一次接触扣10、10′所插入的枢轴75由其两端加以固定,因此,脱出保护装置65可绕枢轴65的中心轴线转动。
在这种情况下,就一次接触扣21、21′装配到一次接触扣10、10′上而言,给一次接触扣21、21′装配上可向上枢轴转动的脱出保护装置65,此后,使脱出保护装置65向下转动,以便使该保护装置恢复到原来位置。
通过这种操作,由于一次接触扣10、10′的操纵器45、45′由盖72和脱出保护装置65的侧板71、71所盖住,因此,在婴儿兜1b的使用期间,可防止临时看护婴儿者或婴儿误操作操纵器45、45′。而且,即使一次接触扣21、21′从一次接触扣10、10′中脱出,连接板74和侧板71也会如同前述实施例的脱出保护装置7、7′一样起作用,因而,可防止一次接触扣21、21′的脱出。
在图34中,枢轴75已直接安装到一次接触扣10、10′上。不过另一方面,枢轴75可如同图33所示的脱出保护装置的装配一样,通过带片9、9′加以支承。
图35至37表示一设有盖的扣,该扣是图34的改进形式。这个设有盖的扣100包括一附装在带80的一端上的一次接触扣83、一安装在带95的一端上且可脱卸地装到一次接触扣83上的一次接触扣96和一盖85,盖85可打开和关闭并且可盖住一次接触扣83的操纵器84。
如图36所示,盖85在其基底端一侧具有一枢轴86。在另一方面,一次接触扣83的基底端则是有一装配凹槽87,枢轴86可以拆卸地装配到该凹槽中。通过枢轴86装配入装配凹槽87,盖85可绕枢轴86的中心线枢轴转动,因此盖可被转动地进入闭合位置,以盖住一次接触扣83的操纵器84(由图35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或转动地进入打开位置,该位置是盖85通过向上枢轴转动达到的(由图35的一点划线所示的位置)。
另外,枢轴86通过弹性变形的一次接触扣83的基底一端二侧的端部88安装入装配凹槽87中。这样,在盖装置到其上后,使它不致于轻易地从一次接触扣83中脱开。
盖85具有一在其中形成的椭圆形开口85b。当装配一次接触扣83和96时,一次接触扣96的一圆形基部97将安装入图37所示的开口85a中。
盖85还具有在其基底端侧上一形成的矩形开口85b。当盖85被张关闭位置时,这开口85b将位于设置在一次接触扣83中的、插入皮带82的一缝隙89(图38)上面。这样,随着附装于带82上的一次接触扣83可将盖85平稳地移动到关闭位置。
这种设有覆盖的扣100不仅还可应用于上述婴儿兜的脱出保护装置,而且可应用于例如图38所示的婴儿兜的安全带。
参阅图38,童(婴儿)车110在座椅的背垫111和和座垫112彼此互连的位置上,具有作为安全带所具有的配装盖的扣100。由于使用这样的配有盖的保护扣100的安全带的(婴儿)童车,可使婴儿不致于用简单机构错误地解开安全带。
设有覆盖的扣100也同样地可应用于诸如袋那样的配有带子的产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以上技术可以作出本发明的许多不同实施例,而不违反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点。还应该理解无论从那一点来看,前术实施例应被看作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因此,尽管本发明已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很明显对于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做出结构和其它细节上的诸改变和修改。
Claims (21)
1.一种用于携带所承托的婴儿的婴儿兜(1)、(1b)、(70)包括:
一兜体(2),它具有前掩护部(3)、一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们以连续方式加以整体形成;
肩带(6)、(6′),它们从前掩护部(3)下部的两相对端向下延伸,肩带(6)、(6′)在它们各自的上部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0)、(10′)或(92)、(92′),而在它们各自的下端设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一次接触扣(10)、(10′)或(92)、(92′)用作扣紧装置;
带件(15)、(15′),它们从两腿分叉掩护部(4)以横向相反方向延伸并在它们的顶端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6)、(16′),一次接触扣(16)、(16′)与一次接触(12)、(12′)可脱卸的接合;
一次接触扣(21)、(21′),它们可作为配置在背掩护部的上面位置或上部相对位置上的扣紧装置进行操作且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或(92)、(92′)可脱卸地接合;
侧支承件(25)、(25′),它们从背掩护部(5)的两上部相对侧横向突出以支承婴儿躯干的两侧,侧支承件(25)、(25′)与固定于前掩护部(3)的两相对侧上的锁紧扣(27)、(27′)可脱卸地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脱卸地安装在背掩护部(5)的头部支承件(30)以支承婴儿的头部,头部支承件(30)的两侧(32)、(32′)可与固定于肩带(6)、(6′)上的锁紧扣(19)、(19′)可脱卸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背掩护部(5)上的一次接触扣(21)、(21′)被装配到可调节度带件(2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两腿分叉掩护部(4)包括一可脱卸地安装于其上的、作为绕在看护者妥部的附件的腰带(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一次接触扣(92)、(92′)构成各肩带(6)、(6′)的上部的扣紧装置并通过以肩带(6)、(6′)延伸的方向延伸的带件(91)、(91′)而安装在适当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肩带(6)、(6′)的扣紧装置包括通过以肩带(91)、(91′)延伸的方向延伸且安装在适当位置上的一次接触扣(92)、(92′)和设置在带件(91)、(91′)的底部位置上的诸连接件;
背掩护部(5)的扣紧装置包括适于通过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92)、(92′)得以可脱卸接合的一次接触扣(21)、(21′)和适于通过肩带(6)、(6′)的接合件得以可脱卸接合的诸连接件;
接合件对和连接件对之一是钩件(81)、(81′),另一个是环件(80)、(80′),因此,在所述诸对一次接触扣的接合期间,带件(91)、(91′)是叠置在钩件(81)、(81′)和环件(80)、(80′)上面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承件(30)包括一第一衬垫材料(41),它配置在紧靠婴儿头部位置以吸收比较小的冲击力;一第二衬垫材料(43),它配置在第一衬垫材料的外面以吸收较大的冲击力和一第三衬垫材料(42),它安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垫材料的中间以吸收中等级别的冲击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一次接触扣(92)、(92′)装有一作为一次接触扣(92)、(92′)的覆盖操纵部(92a)、(92′a)的开/闭可控制的盖(93)。
9.在用于携带所承托的婴儿的婴儿兜中,一适于支承婴儿头部且可脱卸地装配的婴儿兜的头部支承件(30)包括:
一从后面与婴儿的头相接触的头部支承件(31),
突出部(32)、(32′),它们从头部支承件(31)以横向相对方向突出并具有与婴儿兜可脱卸地接合的紧锁扣(33)、(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兜的头部支承件,其特征在于突出部(32)、(32′)在突出部伸出的各自方向以间隔关系各设在若干锁紧扣(33)、(33′)。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兜的头部支承件,其特征在于突出部(32)、(32′)各设有一在相应的突出部伸出的方向可扩张和收缩的弹性件(36)。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兜的头部支承件,其特征在于头部支承体(31)包括一第一衬垫材料(41),该第一衬垫材料配置在紧靠婴儿头部位置以吸收比较小的冲击力,一第二衬垫材料(43),该第二衬垫材料配置在第一软垫材料的外面以吸收比较大的冲击力和一第三衬垫材料(42),该衬垫材料配置在第一和第二衬垫材料的中间以吸收中等级别的冲击力。
13.一种用于携带所承托的婴儿的婴儿兜(1a),包括:
一兜体(2),该兜体具有一前掩护部(30)、一两腿分叉掩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从以连续方式加以整体形成;
一对从前掩护部(3)下部的两相对端向下延伸的右和左肩带(6)、(6′),肩带(6)、(6′)在其各自的上部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0)、(10′),而在其各自的下端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
一对右和左带件(15)、(15′),带件(15)、(15′)从两腿分叉掩护部(4)的下端以横向相对方向延伸并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6)、(16′),这些一次接触扣与一次接触扣(12)、(12′)可脱卸地接合;
一对右和左锁紧带(20)、(20′),它们枢轴地安装在背掩护部(5)的上部中央所固定的一静止锁(28)的一端上,锁紧带(20)、(20′)以横向相对方向延伸并具有一次接触扣(21)、(21′),这些接触扣可脱卸地进入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的锁定接合;以及
可用于穿过各个锁紧带(20)、(20′)的带襻(38)、(38′)和(39)、(39′),它们是大多数沿着背掩护部(5)的相对侧边缘布置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锁紧带(20)、(20′)在长度上是可调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支承婴儿的头部的头部支承件(30)是可脱卸地安装在背掩护部(5)上。
16.一种用于携带其中所托的婴儿的婴儿兜(1b),包括一兜体(2),该兜体具有一前掩护部(3)、一胯护部(4)和一背掩护部(5),它们以连续方式加以整体形成,其特征在于婴儿兜包括:
在前掩护部(3)的横向相对端上设有肩带(6)、(6′),肩带(6)、(6′)在它们的末端侧上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2)、(12′),在它们的最贴近的端边上具有安装于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0)、(10′)或(83);
带件(15)、(15′),它们设置在两腿分叉掩护部(4)的两相对侧上并在其末端具有固定到其上的一次接触扣(16)、(16′),一次接触扣(16)、(16′)与一次接触扣(12)、(12′)可拆卸地接合;
一次接触扣(21)、(21′)或(96),它们设置在背掩护部(5)的横向相对端上,这些一次接触扣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或(83)可拆卸地接合;
肩带(6)、(6′)包括脱出防护装置(7)、(7′)、(65)或(100)用于在一次接触扣(10)、(10′)或(83)和背后掩护部(5)的一次接触扣(21)、(21′)或(96)的非接合期间防止背掩护部(5)的一次接触扣(21)、(21′)或(96)脱出一次接触扣(10)、(10′)或(8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脱出防护件(7)、(7′)具有防止背掩护部(5)的一次接触扣(21)、(21′)脱出的环形件(7a)、(7′a)并由附装于肩带(6)、(6′)上的带片(8)、(8′)加以支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脱出防护件(7)、(7′)具有防止背掩护部(5)的一次接触扣(21)、(21′)脱出的环形件(7a)、(7′a)并安装于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脱出防护件(7)、(7′)具有防止背掩护部(5)的一次接触扣(21)、(21′)脱出的环形件(7a)、(7′a)并通过作为肩带(6)、(6′)的一次接触扣(10)、(10′)的组装带片(9)、(9′)加以支承。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兜,其特征在于脱出防护件(65)或(100)设有覆盖一次接触扣(10)、(10′)或(83)的操纵件(45)、(45′)的盖(71)、(72)或(85)。
21.一种配有覆盖装置的扣,包括一第一扣(83),该第一扣安装于第一带(82)的末端并装有一操纵件(84)、一第二扣(96),该第二扣安装于第二带(95)的末端并与第一扣(83)可拆卸地接合和一覆盖操纵件(84)的开/闭可控制的盖(8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5930294 | 1994-09-28 | ||
JP259302/94 | 1994-09-28 | ||
JP283002/94 | 1994-10-21 | ||
JP6283002A JPH08117067A (ja) | 1994-10-21 | 1994-10-21 | 乳幼児キャリア |
JP21372/95 | 1995-01-13 | ||
JP2137295 | 1995-01-13 | ||
JP6330595 | 1995-02-27 | ||
JP63305/95 | 1995-02-27 | ||
JP209013/95 | 1995-07-24 | ||
JP7209013A JPH08150051A (ja) | 1994-09-28 | 1995-07-24 | 乳幼児キャリア |
JP21284095A JP3523385B2 (ja) | 1995-01-13 | 1995-07-28 | 乳幼児キャリアおよびカバー付バックル |
JP212840/95 | 1995-07-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116A true CN1128116A (zh) | 1996-08-07 |
Family
ID=27548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5116042A Pending CN1128116A (zh) | 1994-09-28 | 1995-09-28 | 婴儿兜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704183A3 (zh) |
KR (1) | KR960009918A (zh) |
CN (1) | CN1128116A (zh) |
AU (2) | AU681538B2 (zh) |
CA (1) | CA2159241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884A (zh) * | 2009-07-24 | 2012-05-23 | 加布瑞拉·S·卡珀伦 | 婴儿携带器 |
CN103799766A (zh) * | 2014-01-02 | 2014-05-21 |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儿童背巾 |
CN104825013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赛贝克斯有限公司 | 用于婴儿或小孩的携带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60127B1 (en) * | 1997-02-17 | 2004-05-19 |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 Baby carrier |
KR100545606B1 (ko) * | 1998-10-09 | 2006-03-23 |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 전전자교환기에서의 ipc 통신 기능 시험 방법 |
NO20003859L (no) * | 2000-07-27 | 2002-01-28 | Torgersen Hans & Soenn | B¶reinnretning for barn |
US6838828B2 (en) | 2001-11-05 | 2005-01-04 | Lg Electronics Inc.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4271076B2 (ja) | 2004-04-30 | 2009-06-03 | Ykk株式会社 | バック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ベビーキャリア |
ES2735011T3 (es) | 2013-03-13 | 2019-12-13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Mochila portaniños |
WO2015127514A1 (en) * | 2014-02-27 | 2015-09-03 | Lj Mila Pty Ltd | Breastfeeding aid |
WO2017075500A1 (en) | 2015-10-30 | 2017-05-04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Adjustable child carrier |
US10736436B2 (en) | 2016-10-28 | 2020-08-11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Adjustable child carrier with multiple carry orientations |
SE541460C2 (en) * | 2018-02-21 | 2019-10-08 | Babybjoern Ab | Baby carrier |
US11039695B2 (en) | 2018-04-19 | 2021-06-22 | Wonderland Switzerland Ag | Child carrier |
US11219317B2 (en) | 2018-11-26 | 2022-01-11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Adjustable child carrier with enhanced freedom of movement |
USD1024541S1 (en) | 2020-06-19 | 2024-04-30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Child carrier |
USD1041875S1 (en) | 2020-06-19 | 2024-09-17 | The ERGO Baby Corrier Inc. | Child carrier |
EP3925497B1 (en) | 2020-06-19 | 2023-06-07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Adjustable child carrier with multiple carry orientations |
USD1010305S1 (en) | 2020-12-18 | 2024-01-09 | The Ergo Baby Carrier, Inc. | Child carri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545820A (fr) * | 1967-09-27 | 1968-11-15 | Sac de portage pour bébés | |
US4436233A (en) * | 1981-12-30 | 1984-03-13 | Hill James B | Baby carrier |
US4434920A (en) * | 1982-02-22 | 1984-03-06 | Snugli, Inc. | Soft orthopedic pouch-type infant carrier |
JPS6125400U (ja) | 1984-07-19 | 1986-02-1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フオ−クの移動装置 |
US4731912A (en) * | 1986-09-19 | 1988-03-22 | Ashlar Products, Incorporated | Seat belt buckle guard |
US4825515A (en) * | 1988-02-25 | 1989-05-02 | Wolterstorff Jr Donald A | Safety buckle |
JPH0428436Y2 (zh) | 1988-11-21 | 1992-07-09 | ||
GB2236794A (en) * | 1989-09-27 | 1991-04-17 | Kerrie Lorraine Flight | Vehicle seat belt release mechanism cover |
JPH0417064U (zh) | 1990-05-30 | 1992-02-12 | ||
JP2521160Y2 (ja) * | 1990-10-08 | 1996-12-25 | すみ子 山口 | ウエストバッグ兼用幼児抱き具 |
SE500164C2 (sv) * | 1991-01-18 | 1994-05-02 | Baby Bjoern Ab | Bärsele för spädbarn |
NZ241918A (en) * | 1991-03-18 | 1995-05-26 | Lucy Isobelle Ormsby | Infant carrying pouch: webbing harness in cross formation |
KR940004657Y1 (ko) * | 1992-01-27 | 1994-07-16 | 시삼암 | 고정편을 결합한 가방 괘정구 |
US5246152A (en) * | 1992-07-10 | 1993-09-21 | Dotseth Junice A | Baby carrier with head support |
FR2701367B1 (fr) * | 1993-02-11 | 1995-03-31 | Allegre Puericulture Sa | Porte-bébé. |
-
1995
- 1995-09-27 KR KR1019950032009A patent/KR960009918A/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5-09-27 EP EP95306836A patent/EP0704183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1995-09-27 AU AU32880/95A patent/AU68153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5-09-27 CA CA002159241A patent/CA21592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5-09-28 CN CN95116042A patent/CN1128116A/zh active Pending
-
1997
- 1997-06-02 AU AU24647/97A patent/AU24647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884A (zh) * | 2009-07-24 | 2012-05-23 | 加布瑞拉·S·卡珀伦 | 婴儿携带器 |
CN102469884B (zh) * | 2009-07-24 | 2015-01-21 | 加布瑞拉·S·卡珀伦 | 婴儿携带器 |
CN103799766A (zh) * | 2014-01-02 | 2014-05-21 | 广东乐美达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多用儿童背巾 |
CN104825013A (zh) * | 2014-02-12 | 2015-08-12 | 赛贝克斯有限公司 | 用于婴儿或小孩的携带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464797A (en) | 1997-09-18 |
AU3288095A (en) | 1996-05-02 |
AU681538B2 (en) | 1997-08-28 |
KR960009918A (ko) | 1996-04-20 |
EP0704183A2 (en) | 1996-04-03 |
EP0704183A3 (en) | 1996-07-24 |
CA2159241A1 (en) | 1996-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8116A (zh) | 婴儿兜 | |
ES2869947T3 (es) | Portabebés | |
CN1767968B (zh) | 儿童椅座罩 | |
US9949575B2 (en) | Child carrier | |
US9848713B2 (en) | Convertible infant carrier | |
US20110062195A1 (en) | Child carrier with removable liner | |
CN101044945A (zh) | 幼儿背负装置 | |
US9144323B2 (en) |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length of a carrying section of a child carrier | |
US20100308087A1 (en) |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a carrier means | |
US6715651B2 (en) | Modular child carrier | |
US11272791B2 (en) | Multiple position baby carrier | |
CN101677695A (zh) | 携带装置 | |
CN1870920A (zh) | 婴儿背带 | |
JP2001070107A (ja) | パッド付ベビーキャリア | |
CN1592587A (zh) | 大人服、小孩服及父母小孩服 | |
EP2462844A1 (en) | Child carrier | |
JP2005131146A (ja) | ベビーキャリア | |
JP2009207848A (ja) | 交差式折畳み抱っこ紐 | |
CN1958334A (zh) |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 |
KR20170105908A (ko) | 힙시트 겸용 아기띠 | |
CN1692862A (zh) | 婴儿背带 | |
JP3990876B2 (ja) | 敷材および敷材付ベビーキャリア | |
US11291320B2 (en) | Bunting bag | |
KR101955476B1 (ko) | 완충 패드를 구비한 힙 시트 캐리어 | |
US20190116990A1 (en) | Child carri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