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958334A -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 Google Patents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8334A
CN1958334A CNA2006101424514A CN200610142451A CN1958334A CN 1958334 A CN1958334 A CN 1958334A CN A2006101424514 A CNA2006101424514 A CN A2006101424514A CN 200610142451 A CN200610142451 A CN 200610142451A CN 1958334 A CN1958334 A CN 1958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bearing surface
hip
head liner
chi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424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58334B (zh
Inventor
细谷周史
汤本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58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8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58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83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81Upholstery, padded or cushioned membe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51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provided with 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12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for securing the child to the child s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幼儿坐在座椅上时能够使幼儿保持为适当的姿势的幼儿座椅用缓冲垫。缓冲垫(1)具备在幼儿座椅(2)上配置的头部衬垫(10)、背部衬垫(30)及臀部衬垫(50),其中,在头部衬垫(10)上设置有沿头部衬垫(10)的下缘突出的颈支撑部(12)、和朝向头部衬垫(1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侧头支撑面(14)。在背部衬垫(30)上设置有朝向背部衬垫(3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腋支撑面(32)。在臀部衬垫(50)上设置有从臀部衬垫(50)的后端朝向前方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臀支撑面(51)、和朝向臀部衬垫(5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膝支撑面(52)。

Description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幼儿座椅的姿势保持用的缓冲垫。
背景技术
作为汽车用的幼儿座椅所使用的缓冲垫,提出了将平板状底座的整周用突出部或壁部包围的缓冲垫(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96734号公报
上述现有的缓冲垫作为用于提高选择了将座椅背几乎放倒为水平的平坦的床状态时的幼儿保护效果或安全性的缓冲垫而提出。但是,在将座椅背支起、使幼儿坐在座椅上时,有时也需要使用缓冲垫使幼儿以适当的姿势坐在座椅上。特别是对于脖子还不能直立的幼儿或还不能很好地坐稳的幼儿来说,需要能够抑制头部横移、横躺、身体横移或臀部前移的缓冲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幼儿坐在座椅上时能够使幼儿保持为适当的姿势的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本发明的幼儿座椅用缓冲垫(1、201)具备在幼儿座椅(2)上配置的头部衬垫(10、210)、背部衬垫(30、230)及臀部衬垫(50、250),在所述头部衬垫上设置有沿该头部衬垫的下缘突出的颈支撑部(12、212)、和朝向所述头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侧头支撑面(14、214),在所述背部衬垫上设置有朝向该背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腋支撑面(32、232),在所述臀部衬垫上设置有从该臀部衬垫的后端朝向前方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臀支撑面(51、251)、和朝向所述臀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膝支撑面(52、252),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垫,首先通过用头部衬垫的颈支撑部支撑幼儿的后颈,可将幼儿头部保持为其下颚多少抬起一些的姿势。由此,可以防止幼儿呼吸道的压迫,使幼儿顺畅地呼吸。通过侧头支撑面从侧方支撑幼儿头部,可以抑制幼儿头部的横倒、横移,从而使头部朝向正面。其次,通过由背部衬垫的腋支撑面从侧方支撑幼儿的躯体,可以防止幼儿躯干的横移。进而,由于臀部衬垫的臀支撑面从臀部衬垫的后端朝向前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因此,通过使该臀支撑面与幼儿臀部紧贴,可以抑制臀部向幼儿座椅前方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因臀部的前移而导致的腹部弯曲或压迫。再有,通过臀部衬垫的膝支撑面从侧方支撑幼儿的膝,可以使幼儿的膝适当弯曲到内侧,将下肢保持为适当的朝向。由此,使幼儿下半身的屈肌和伸肌保持适度的平衡,防止身体变形或萎缩。通过这些作用,可以使坐在座椅上的幼儿保持为适当的姿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颈支撑部的棱线(12a、212a)可以以所述头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朝向所述侧头支撑面呈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通过对颈支撑部赋予这样的弯曲,可以将幼儿的后颈自然地定位在头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中央,防止头部的横移。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头部衬垫的上缘的至少中央部不存在突出部,由此被所述颈支撑部及所述侧头支撑面包围的凹部(15、215)可以在所述头部衬垫的上缘侧开放。根据该实施方式,因为不存在约束幼儿头顶部的突出部,因此幼儿的开放感提高。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背部衬垫的所述腋支撑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幼儿背部的背支撑面(31、231),该背支撑面可以形成为从该背部衬垫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呈下降梯度的倾斜面状。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使背支撑面的特别是下部与幼儿的腰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背部衬垫带来的姿势保持效果。
进而,也可以在所述背部衬垫的下缘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背支撑面呈上升梯度的倾斜面(33)。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抑制臀部衬垫的后端和背部衬垫的下端之间的干涉,使臀部衬垫和背部衬垫与幼儿座椅的座椅部和背部之间的弯曲或屈曲相适合并连续地并列。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臀部衬垫(50)的所述臀支撑面(51)可以呈以所述臀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的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根据该实施方式,能够以包围幼儿的臀部的方式使臀支撑面与臀部接触,从而提高臀支撑面带来的姿势保持效果。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臀部衬垫(50)的所述膝支撑面(52)可以比所述臀支撑面更延伸到该臀部衬垫的前方。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由臀支撑面支撑臀部,同时由膝支撑面可靠地支撑位于该臀部前方的膝。
进而,也可以在所述臀部衬垫(50、250)的所述臀支撑面的前侧形成有朝向该臀部衬垫的前端呈下降梯度而延伸的腿支撑面(53、253)。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腿支撑面以自然的姿势支撑因膝支撑面而弯曲到内侧的下肢。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衬垫、所述背部衬垫及所述臀部衬垫中至少两个衬垫可以作为可以相互分离的单独部件而构成。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将一部分的衬垫与其他衬垫分离,从而从幼儿座椅上取下。由此,可以随着幼儿的成长而使缓冲垫的使用状态变化。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衬垫可以以可在所述幼儿座椅的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背部衬垫。根据该实施方式,可以使头部衬垫的位置对应于幼儿头部的位置而变化,从而以最优的位置支撑头部。
还有,在以上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对附图的参照符号添加了括号,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头部衬垫,可以将幼儿头部保持为其下颚多少抬起一些的姿势,防止幼儿呼吸道的压迫,并且抑制幼儿头部横倒、横移,从而使头部朝向正面,通过背部衬垫,可以提高幼儿的躯干横移放置效果,通过臀部衬垫,可以防止因幼儿的臀部前移而导致的腹部弯曲或压迫,同时使幼儿的下肢保持为适当的朝向,使幼儿下半身的屈肌和伸肌保持适度的平衡,从而防止身体的变形或萎缩。除此之外,通过用臀部衬垫的膝支撑面从侧方支撑幼儿的膝,可以使幼儿的膝适当弯曲到内侧,将下肢保持为适当的朝向。通过这些作用,可以使坐在座椅上的幼儿保持为适当的姿势。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幼儿座椅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立体图;
图3是缓冲垫的俯视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缓冲垫的剖面图;
图5是头部衬垫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下缘侧斜上方看头部衬垫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图6的箭头VII方向看的状态的头部衬垫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从图5的箭头VIII方向看的状态的头部衬垫的侧视图;
图9是沿图4的IX-IX线的头部衬垫的剖面图;
图10是背部衬垫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背部衬垫的下缘侧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沿图4的XII-XII线的背部衬垫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从图4的箭头XVIII方向看的状态的臀部衬垫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从下缘侧看臀部衬垫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臀部衬垫的俯视图;
图16是沿图4的XVI-XVI线的臀部衬垫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头部衬垫支撑幼儿头部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背部衬垫从背部支撑幼儿躯体的状态的图;
图19是表示臀部衬垫支撑幼儿臀部及膝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将头部衬垫安装在幼儿座椅的后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头部衬垫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22是表示将头部衬垫安装在幼儿座椅的后部的结构的另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头部衬垫的安装状态的剖面图;
图24A是表示由面扣件(fastener)连结头部衬垫和背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4B是表示由钩连结头部衬垫和背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4C是表示由钩连结头部衬垫和背部衬垫的另一例的图;
图24D是表示由钮扣连结头部衬垫和背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4E是表示相对图20A的变形例的图;
图25A是表示由钩连结背部衬垫和臀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5B是表示由面扣件连结背部衬垫和臀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5C是表示由钮扣连结背部衬垫和臀部衬垫的例的图;
图26A是表示设置了将头部衬垫和背部衬垫的连结部覆盖的罩的例的图;
图26B是表示设置了将背部衬垫和臀部衬垫的连结部覆盖的罩的例的图;
图27是表示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安装在幼儿座椅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安装在幼儿座椅上的状态下从该幼儿座椅的正面侧看的状态的图;
图29是沿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的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使用的内装材的一形态的俯视图;
图31是从图30的箭头XXXI方向看的内装材的侧视图;
图32是沿图30的箭头XXXII-XXXII线的内装材的剖面图;
图33是从图31的箭头XXXIII方向看的正视图;
图34是沿图31的箭头XXXIV-XXXIV线的内装材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缓冲垫
2    幼儿座椅
3    底座
10   头部衬垫
12   颈支撑部
12a  颈支撑部的棱线
14   侧头支撑面
15   凹部
30   背部衬垫
31   背支撑面
32    腋支撑面
33    倾斜面
50    臀部衬垫
51    臀支撑面
52    膝支撑面
53    腿支撑面
100   幼儿
101   头部
102   躯体
103   臀部
104   膝
105   下肢
201   缓冲垫
210   头部衬垫
212   颈支承部
212a  颈支承部的棱线
214   侧头支撑面
215   凹部
220   复合型衬垫
221   内装材
222   背部芯体
222b  背支撑面形成部
223   臀部芯体
223c  臀支撑面形成部
223d  腿支撑面形成部
230   背部衬垫
231   背支撑面
232   腋支撑面
250   臀部衬垫
251   臀支撑面
252  膝支撑面
253  腿支撑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幼儿座椅用缓冲垫进行说明。图1表示将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垫1安装在幼儿座椅2上的状态。幼儿座椅2具有在车辆座椅上安装的底座3和在该底座3上安装为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旋转的座椅主体4。在座椅主体4上一体形成有分别支撑幼儿臀部及背部的座椅部5和背部6,并且,设置有用于将幼儿约束在座椅主体4上的股部安全带7、一对腰部安全带8及一对肩部安全带9。还有,幼儿座椅2的结构不限于图示,也可以适当变更。
缓冲垫1具有头部衬垫10、背部衬垫30和臀部衬垫50。这些衬垫10、30、50作为可以相互分离的单独部件而构成。头部衬垫10为了支撑幼儿头部而设置,背部衬垫30为了支撑幼儿背部而设置,臀部衬垫50为了支撑幼儿臀部而设置。头部衬垫10及背部衬垫30配置于背部6,臀部衬垫50配置于座椅部5。各衬垫10、30、50可相对于幼儿座椅2分别独立地装卸。还有,以下将衬垫10、30、50接受幼儿的一侧称为表侧,将与幼儿座椅2相接的一侧称为里侧。各自的衬垫10、30、50的里侧的形状设定为与幼儿座椅2的放置缓冲垫1的表面的形状相吻合。头部衬垫10及背部衬垫30按照背部6的上下方向而区分上下,臀部衬垫50按照座椅部5的前后方向而区分前后。衬垫10、30、50的左右方向按照幼儿座椅2的左右方向而区分。
图2是缓冲垫1的立体图,图3是缓冲垫1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缓冲垫1的纵断剖面图。还有,图3及图4表示将缓冲垫1的衬垫10、30、50在平面上并列的状态,图4的上下方向与各衬垫的高度方向相当。以下依次说明各衬垫的详细情况。
如图2~图4进而图5~图9所示,头部衬垫10从表侧看具有带圆弧的外周形状。在头部衬垫10的表侧设置有沿头部衬垫10的下缘突出的颈支撑部12。颈支撑部12为支撑幼儿的后颈而设置。如图7及图8所示,头部衬垫10具有在其左右方向的两端部产生比中央部朝向表侧(在图7及图8中为上方)弯曲的一对弯曲部13而弯曲的形状。由此,在头部衬垫10的表面形成有朝向头部衬垫1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倾斜的一对侧头支撑面(图5~图7的阴影区域)14。如图7及图8的虚线所示,颈支撑部12的棱线12a以头部衬垫1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并朝向侧头支撑面14呈平滑的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头部衬垫10的上缘不存在突出部,因此,在头部衬垫1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下缘由颈支撑部12包围,两侧由侧头支撑面14包围,另一方面,产生有上缘侧开放的凹部15。凹部15作为是接纳幼儿头部的部分而发挥功能。从图9中可以明确看出,侧头支撑面14在头部衬垫10的左右方向的剖面上以大致一定的梯度倾斜,但关于头部衬垫10的上下方向,侧头支撑面14的中央部比上下端部弯曲到外侧,由此侧头支撑面14形成为研钵状。
颈支撑部12的高度、侧头支撑面14的倾斜角、凹部15的大小等各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成为幼儿座椅2的对象的幼儿的体形适当确定。不过,颈支撑部12的高度优选与以幼儿的后颈为基准时的后头部的突出量对应,凹部15的宽度也优选与后头部的大小对应。作为大致标准,以凹部15的底面为基准时的颈支撑部12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高度Ha(参照图4)可以设定为15mm左右,且侧头支撑面14相对凹部15的底面的法线,换言之将头部衬垫10沿左右方向二等分的中心线CLa的方向的倾斜角θa(参照图9)可以设定为40°~50°左右。如图3的假想线所示,凹部15的大小可以设定为确保直径100~110mm左右的平坦的圆形领域Ch。
如图4所示,头部衬垫10通过在表皮材16的内侧设置具有适度缓冲性的弹性材料作为内装材17而形成。表皮材16可以使用网眼布料这样具有通气性的原料,或将缺乏通气性的布料等原料追加加工贯通孔从而确保了通气性的原料等。作为内装材17,可以使用棉、氨基甲酸乙酯、低反弹氨基甲酸乙酯、凝胶等弹性材料。内装材17可以形成通气孔,也可以将具有连结气泡的氨基甲酸乙酯原料等作为内装材17使用。内装材17既可以遍及头部衬垫10的整个面而设置,也可以只设置在颈支撑部12。凹部15中也可以省略内装材17,而只在颈支撑部12及弯曲部13中设置内装材17。
如图2~图4进而图10~图12所示,背部衬垫30具有其左右方向两端部比中央部弯曲到外侧的形状。图11中用虚线表示该弯曲。通过设置这样的弯曲,在背部衬垫30的左右中央部形成有支撑幼儿背部的背支撑面31,且在该背支撑面31的两侧形成有朝向背部衬垫30的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腋支撑面32(参照图10的阴影部分)。从图4中可以明确看出,背支撑面31形成为从背部衬垫3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呈上升梯度的倾斜面状。背支撑面31的上端31a比头部衬垫10的颈支撑部12低。另外,在背部衬垫30的下缘侧的端部设置有朝向背支撑面31呈上升梯度的倾斜面33。倾斜面33为了避免将背部衬垫30配置在幼儿座椅2上时的背部衬垫30和臀部衬垫50之间的干涉而设置。即,由于在幼儿座椅2的座椅部5和背部6之间存在弯曲或屈曲部分,因此,当在座椅部5的后端配置臀部衬垫50、在背部6的下端配置背部衬垫30时,存在臀部衬垫50的后端和背部衬垫30的下端干涉从而不能将其配置为连成一体之患。设置倾斜面33的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该干涉从而能够并列配置臀部衬垫50和背部衬垫30。
背部衬垫30各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成为幼儿座椅2的对象的幼儿的体形适当确定。不过,背部衬垫30的弯曲优选设定为与从幼儿的背到两腋的曲线相吻合的形状。作为大致标准,如图12所示的背支撑面31的左右方向宽幅Wb设定为140mm~160mm左右,腋支撑面32相对将背部衬垫30沿左右方向二等分的中心线CLb的方向的倾斜角θb设定为45°左右。如图4所示,背部衬垫30通过在表皮材34的内侧设置具有适度缓冲性的弹性材料作为内装材35而形成。表皮材34及内装材35的原料可以与头部衬垫10的表皮材16及内装材17同样地选择。内装材35可以设置于背部衬垫30的整个面,也可以限定在一部分而设置。
如图2~图4进而图13~图16所示,臀部衬垫50具有臀支撑面51、和从该臀支撑面51朝向臀部衬垫5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膝支撑面52。还有,在图13中,臀部衬垫50的后端相当于图的左端,在图15中,臀部衬垫50的后端相当于图的上端。从图4中可以明确看出,臀支撑面51从臀部衬垫50的后端朝向前方呈上升梯度而倾斜。另外,如图14的虚线所示,从臀部衬垫50的前方看,臀支撑面51以臀部衬垫5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朝向膝支撑面52呈凹曲线而沿高度方向弯曲。由此,如图15标注阴影所示,在膝支撑面52的两端形成有支撑幼儿臀部两侧的倾斜面51a。这些倾斜面51a与膝支撑面52平滑地连结。从图3可以明确看出,膝支撑面52与臀支撑面51相比,稍长地延伸到臀部衬垫50的前方。由此,可以由臀支撑面51支撑臀部,同时,由膝支撑面52可靠地支撑幼儿的膝。
从图3及图4可以明确看出,在臀支撑面51的前侧形成有朝向臀部衬垫50的前端呈上升梯度延伸的腿支撑面53。在该腿支撑面53的途中开口有用于使股部安全带7(参照图1)通过的安全带通过孔54。还有,形成臀支撑面51和腿支撑面53的边界的棱线55的位置可以根据臀支撑面51所要求的宽度而适当确定。
臀部衬垫50各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成为幼儿座椅2的对象的幼儿的体形适当确定。不过,臀支撑面51优选设定为与幼儿的臀部,更具体地,与穿在幼儿臀部上的纸尿裤的表面相吻合的大小,膝支撑面52优选形成为幼儿的膝不超出膝支撑面52而漏出到左右方向外侧。作为大致标准,臀支撑面5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c(参照图16)可设定为140mm左右,前后方向的深度Dc(参照图4)可设定为80mm左右。另外,如图16所示,膝支撑面52相对将臀部衬垫50沿左右方向二等分的中心线CLc方向的倾斜角θc可设定为45°左右。还有,如图4所示,臀部衬垫50通过在表皮材56的内侧设置具有适当缓冲性的弹性材料作为内装材57而形成。表皮材56及内装材57的原料可以与头部衬垫10的表皮材16和内装材17同样地选择。内装材57可以设置在臀部衬垫50的整个面上,也可以限定在一部分而设置。进而,如图3所示,在臀部衬垫50的后端侧的两侧缘设置有朝向左右方向中心部后退的颈缩部58。颈缩部58为了将幼儿座椅2的腰部安全带8拉绕到臀部衬垫50的外侧而设置。
在如上构成的缓冲垫1中,如图1所示,臀部衬垫50载置在座椅部5上,另一方面,背部衬垫30配置在背部6上从而其臀部与衬垫50的后端相接,在该背部衬垫30的上方还载置头部衬垫10。股部安全带7插穿于臀部衬垫50的安全带通过孔54,腰部安全带8从臀部衬垫50的后端拉出到缓冲垫1的表侧,肩部安全带9从背部衬垫30和头部衬垫10之间的间隙拉出到缓冲垫1的表侧。这样,幼儿收容于在座椅2上安装的缓冲垫1的表侧,由安全带7、8、9约束。
下面对如上所述将幼儿收容于座椅2时的缓冲垫1的作用进行说明。首先,在头部衬垫10中,幼儿的头部由凹部15接纳并支撑。在该状态下,如图17所示,头部衬垫10的颈支撑部12与幼儿100的后颈紧贴,从背后支撑颈部。由此,幼儿100的头部101被保持在其下颚多少抬起一些的姿势,从而能够防止呼吸道的压迫,使幼儿呼吸顺畅。而且,如图7及图8所示,由于颈支撑部12呈凹曲线而弯曲,因此可以将幼儿100的头部自然地定位在左右方向的中央。进而,由于幼儿100的头部101由凹部15两侧的侧头支撑面14从两侧支撑,因此头部101自然面向正面,从而防止头部的横倒、横移。这些作用对于脖子尚不能直立的婴儿尤其有效。进而,凹部15的上缘侧不被突出部包围,而是在头部衬垫10的上缘侧开放,因此幼儿的开放感提高。
在背部衬垫30上,幼儿的背部由背支撑面31支撑,并且如图18所示,腋支撑面32从外侧与幼儿100的躯体部102紧贴,从侧方支撑躯体部102。由此,防止幼儿100的躯干的横移。背支撑面31从背部衬垫30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呈下降梯度而倾斜,因此,使背支撑面31的尤其是下部从背后与幼儿的腰部充分接触,由此可以提高背部衬垫对幼儿姿势的保持效果。
在臀部衬垫50上,如图19所示,臀支撑面51与幼儿100的臀部103紧贴,支撑臀部103。在臀支撑面51上朝向臀部衬垫50的前方形成有上升梯度,因此抑制臀部103向幼儿座椅2的前方的偏移。因此,不产生因臀部的前移而导致的腹部弯曲或压迫。另外,臀支撑面51的弯曲,且其倾斜面51a与臀部的侧方相接,由此臀支撑面51与臀部103相接使得包围臀部103,其结果是,臀支撑面51产生的保持姿势效果提高。
进而,在臀部衬垫50上,膝支撑面52进行支撑使得从外侧与幼儿100的膝104相接,由此膝盖104适当地弯曲到内侧。由此抑制膝盖104向外侧的开放,下肢105保持为适当的朝向。因此,适当保持幼儿100下半身的屈肌和伸肌的平衡,还防止身体的变形或萎缩。膝支撑面52与臀支撑面51相比更延伸到前方,因此能由臀支撑面51支撑臀部103,同时,由膝支撑面52可靠地支撑位于其臀部103前方的膝104。进而,通过由腿支撑面53支撑因膝支撑面52而弯曲到内侧的下肢105,可以使下肢105处于以自然的姿势向前延伸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垫1中,由于头部衬垫10、背部衬垫30和臀部衬垫50分别作为可以相互分离的单独部件而构成,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成长阶段而适当选择使用这些衬垫10、30、50。作为一例,在新生儿期(体重为2.5kg~7kg)使用所有的衬垫10、30、50,在哺乳儿前期(体重为7kg~9kg)只使用头部衬垫10,在哺乳儿后期(体重为9kg以上)去掉所有的衬垫,即,可以选择不使用缓冲垫1这种使用方式。还有,也可以选择在新生儿前期去掉所有的衬垫的使用方式、在哺乳儿前期只使用臀部衬垫50的方式、在哺乳新生儿期只使用其中的任意两个衬垫的方式等。
下面,图20及图21表示用于将头部衬垫10安装在背部6的结构的一例。在该例中,在头部衬垫10的里侧固定了一对安装安全带60,将各安全带60的一端插穿于在座椅主体4的背部6设置的肩安全带通过孔6a,将另一端从背部6的上端围绕到背部6的里侧,进而,由连结工具61连结各安全带60的两端,将各安全带60连结为环状。作为连结工具61,可以使用带扣、面扣件、钩等各种连结机构。
图22及23表示将头部衬垫10安装在背部6的结构的另一例。在该例中,在头部衬垫10的里侧配置了作为与头部衬垫10另成一体的部件而构成的衬垫底座65,并由连结工具66连结了该衬垫底座65和头部衬垫10。衬垫底座65可以由适当的机构安装在背部6上。
还有,背部衬垫30也可以取代头部衬垫10而以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安装在背部6上,或除了头部衬垫10之外,背部衬垫30也以与上述相同的结构安装在背部6上。进而,可以在背部6的上下方向位置调整头部衬垫10,对应于幼儿头部的高度而使头部衬垫10的位置变化。背部衬垫30也同样。用于将衬垫安装在幼儿座椅上的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可以适当变形。例如,可以使用钩、绳、带扣、钮扣等适当的机构将各衬垫安装在幼儿座椅的罩或幼儿座椅的内装材(缓冲材或底座板)上。进而,还可以将任意一个衬垫与在幼儿座椅2连结,并将其他衬垫与该衬垫连结,由此将各衬垫安装在幼儿座椅2上。在相互连结两个以上的衬垫时,这些衬垫可分离,也可以不分离。关于用于连结衬垫10、30、50的结构,下面举几例进行说明。
图24A~图24E表示用于连结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的连结部70的例子。在图24A的例中,在背部衬垫30的上缘中央设置有带状部71,在该带状部71的表面及头部衬垫10的里面分别接合有面扣件72A和72B。利用这些面扣件72A、72B将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连结。在该例中,可以通过在幼儿座椅2的上下方向挪动面扣件72A、72B的叠合范围,使头部衬垫10相对背部衬垫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还有,也可以通过将带状部71以可在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安装于背部衬垫30,扩大头部衬垫10的位置调整范围。头部衬垫10的面扣件72B由于与座椅2的表皮材相接,因此优选是不具有钩状突起的阴侧(メス侧),换言之,环侧(ル一プ侧)的面扣件。
在图24B的例中,在背部衬垫30的上缘设置有一对带状部73,在各带状部73的表面安装有钩74A,在头部衬垫10的里面的与带状部73对应的位置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适当间隔地安装有可以与钩74A啮合的多个钩74B。在该例中,通过使背部衬垫30的钩74A与头部衬垫10的任意位置的钩74B啮合,将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连结。而且,通过变更与钩74A啮合的钩74B,可以使头部衬垫10相对背部衬垫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
在图24C的例中,使钩74A、74B啮合,连结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这一点与图24B的例共用。不过,在与头部衬垫10的与带状部73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滑动导向件75,在各滑动导向件75上以在上下方向上位置调整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单一的钩74B,这一点与图24B的例不同。在该例中,通过变更头部衬垫10的钩74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可以使头部衬垫10相对背部衬垫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
在图24D的例中,在头部衬垫10的下缘设置有一对钮扣76,在背部衬垫30的一对带状部73上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设置有用于使钮扣76通过的多个钮扣眼77。在该例中,通过使钮扣76通过任意一个钮扣眼77,可以将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连结,通过变更钮扣眼77的选择,可以使头部衬垫10相对背部衬垫3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
图24E是图24A的变形例,在头部衬垫10的里面侧增加了覆盖面扣件72B的罩78,背部衬垫30的带状部71可以经由该罩78的下端开口部插入罩78的内侧。在该例中,由于面扣件72B未在头部衬垫10的里面露出,因此面扣件72B也可以是存在钩状突起的阴侧的面扣件。还有,在图24A~图24E的例中,将设置在头部衬垫10和背部衬垫30的构成单元互换,也同样可以连结衬垫10和30。
图25A~图25C表示用于连结背部衬垫30和臀部衬垫50的连结部80的例。图25A是将设置在背部衬垫30的下缘的一对带状部81上的钩82A,与设置在臀部衬垫50的里面的钩82B啮合,从而连结衬垫30、50的例。图25B是将设置在背部衬垫30的下缘中央的带状部83上的面扣件84A,与设置在臀部衬垫50的里面的面扣件84B叠合,从而连结衬垫30、50的例。图25C是使设置在臀部衬垫50的里面的钮扣85,通过背部衬垫30的带状部81的钮扣眼86,从而连结衬垫30、50的例。还有,在图25A~图25C的例中,也可以将分别设置在背部衬垫30及臀部衬垫50的构成单元互换。在图25B的例中,面扣件84B优选是阴侧的面扣件。
图26A及图26B表示将连结部70、80分别覆盖的外罩90、91从背部衬垫30的里面侧的上下缘延伸的例。设置有这种外罩90、91时,由于在衬垫10、30和50的连结部分未空有间隙,因此缓冲垫1虽然是分离结构,但也能够得到恰如与一体型的缓冲垫相同的姿势保持效果,或缓冲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各衬垫分别构成为单独部件并相互连结,但也可以将两个以上的衬垫的内装材形成为一体等,将这些衬垫构成为实质上单一的部件。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7~图34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幼儿座椅用缓冲垫进行说明。图27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201安装在幼儿座椅2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从幼儿座椅2的正面侧看安装在幼儿座椅2上的缓冲垫201的状态的图。另外,图29是安装在幼儿座椅2上的状态下的、沿缓冲垫201的长度方向中心线(相当于图28的XXIX-XXIX线)的要部剖面图。还有,幼儿座椅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幼儿座椅相同。
缓冲垫201具有头部衬垫210和复合型衬垫220。头部衬垫210和复合型衬垫220作为可相互分离的单独部件而构成。复合型衬垫220作为沿着从座椅缓冲垫2的背部6至座椅部5的弯曲形状的、一体型的衬垫状部件而构成,从该弯曲部分至背部6侧设置有背部衬垫230,从弯曲部分至座椅部5侧设置有臀部衬垫250(参照图29)。
头部衬垫210为了支撑幼儿头部而设置在背部6上,背部衬垫230为了支撑幼儿背部而设置,臀部衬垫250为了支撑幼儿臀部而设置。衬垫210、230、250的内侧,即与幼儿座椅2相接的一侧的形状分别设定为与幼儿座椅2的放置缓冲垫1的表面的形状相符。还有,以下关于头部衬垫210和背部衬垫230,按照背部6的上下方向区别上下,臀部衬垫250按照座椅部5的前后方向区分前后。衬垫210、230、250的左右方向按照幼儿座椅2的左右方向而区分。
在头部衬垫210的表侧(在图29中为上侧),用于支撑幼儿后颈的颈支撑部212(参照图29)设置为沿头部衬垫210的下缘突出。另外,头部衬垫210具有在其左右方向两端部产生比中央部朝向表侧弯曲的一对弯曲部213而沿左右方向弯曲为弓形的外观形状。由此,在头部衬垫210的表面形成有朝向头部衬垫21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侧头支撑面(图28的阴影部分)214。颈支撑部212的棱线212a(参照图27)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颈支撑部12同样,以头部衬垫210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并朝向侧头支撑面214呈平滑的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头部衬垫210的上缘的至少中央部不存在突出部,因此,在头部衬垫2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下缘由颈支撑部212包围,两侧由侧头支撑面214包围,另一方面,产生有上缘侧开放的凹部215。凹部215作为接纳幼儿头部的部分而发挥功能。还有,侧头支撑面214可以以一定的梯度倾斜,也可以形成为研钵状。
头部衬垫210各部分的尺寸可以根据成为幼儿座椅2的对象的幼儿的体形适当确定。作为一例,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尺寸。另外,头部衬垫2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衬垫10同样,也可以在表皮材的内侧配置有弹性材料制的内装材而构成。内装材可以设置于头部衬垫210的整体,也可以限定地设置于头部衬垫210的一部分,例如,颈支撑部212的内部,或侧头支撑面214的背后,或这两者上。
背部衬垫230具有接纳幼儿背部的比较平坦的背支撑面231、和从背支撑面231的左右方向两端朝向背部衬垫23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倾斜的一对腋支撑面(图28的阴影部分)232。从图29可以明确看出,背支撑面231形成为以背部6的表面或其表面的延长线L1为基准时,从背部衬垫230的下端侧,即与臀部衬垫250的边界侧朝向上端侧呈下降梯度的倾斜面状。背支撑面231的上端231a距座椅部6的表面的高度比头部衬垫210的颈支撑部212距座椅部6的表面的高度低。还有,背部衬垫230的尺寸可以根据成为幼儿座椅2的对象的幼儿的体形适当确定,作为一例,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尺寸。
臀部衬垫250在其表面侧具备:位于臀部衬垫250的左右方向中央的臀支撑面251;位于该臀支撑面251左右方向的两侧、且朝向臀部衬垫250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的一对膝支撑面252;从臀支撑面251和膝支撑面252之间朝向臀部衬垫250的前方延伸的一对腿支撑面253。臀支撑面251以座椅部5的表面为基准时,从臀部衬垫250的后端侧,即与背部衬垫230的边界侧朝向前端侧呈上升梯度而倾斜。臀支撑面251的后端和背支撑面231的下端经由弯曲部221平滑地连接。腿支撑面253以座椅部5的表面为基准时,从臀支撑面251的前侧,更具体地,臀支撑面25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位置,或其前侧的位置朝向臀部衬垫250的前端呈下降梯度而延伸,且其前端253a比臀支撑面251的前端251a更延伸到前方(参照图29)。还有,在此以座椅部5的表面为基准而特定了梯度的方向,不过以臀部衬垫250的里面为基准,只要在从该里面到表面的距离、即臀部衬垫250的厚度增加的情况下,赋予上升梯度,在厚度减少的情况下,赋予下降梯度即可。
进而,在臀部衬垫250上,设置了与膝支撑面252及腿支撑面253的前端连接、且直至臀部衬垫250的前端呈上升梯度而延伸的一对腿接纳面254。在腿支撑面253和腿接纳面254之间,用于通过幼儿座椅2的股安全带7(参照图1)的安全带通过孔255形成为沿厚度方向贯穿臀部衬垫250。而且,腿接纳面254被设置为从该安全带通过孔255至臀部衬垫250的前端贯穿臀部衬垫250的狭缝256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还有,图29中省略了腿接纳面254的图示。
以上这种复合型衬垫220与头部衬垫210同样,也可以是在表皮材的内侧配置了内装材的结构。内装材既可以设置于复合型衬垫220的整体,也可以只限定地设置于其一部分。以下,参照图30~图34,对使用于复合型衬垫220的内装材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0是内装材的俯视图,图31是从图30的箭头XXXI方向看的内装材的侧视图,图32是沿图30的箭头XXXII-XXXII线的内装材的剖面图,图33是从图31的箭头XXXIII方向看的正视图,图34是沿图31的箭头XXXIV-XXXIV线的内装材的剖面图。还有,图29中,臀部衬垫250以位于背部衬垫230的左侧的朝向描绘成复合型衬垫220,不过在图30~图32中,臀部衬垫250以位于背部衬垫230的右侧的朝向描绘成内装材221。内装材221作为用于在复合型衬垫220不因自重而变形的情况下对复合型衬垫220赋予能够保持自身形状的刚性的芯材而设置,其材质例如优选使用氨基甲酸乙酯等树脂材。内装材221由表皮材(在图27及图28中构成衬垫220的表皮的部分)适当地覆盖,形成复合型衬垫220。
如图30~图34所示,内装材221具备背部芯体222和臀部芯体223。背部芯体222作为背部衬垫230的芯材发挥功能,臀部芯体223作为臀部衬垫250的芯材发挥功能。芯体222、223的里面222a、223a形成为能够与幼儿座椅2的背部6及座椅部5的表面紧贴的形状。背部芯体222形成为厚度从其下端侧(与臀部芯体223的边界侧)朝向上端侧逐渐减少。背部芯体222的表面作为用于形成背部衬垫230的背支撑面231的大致平坦且大致矩形状的背支撑面形成部222b而形成,该背支撑面形成部222b的尺寸与背部衬垫230的背支撑面231的尺寸一致。背部芯体222中不存在与背部衬垫230的腋支撑面232相当的部分。即,背部芯体222作为用于维持背支撑面231的平坦形状的芯材而设置。就背部衬垫230的腋支撑面232的部分而言,可以设置与内装材221不同的内装材,也可以只设置表皮材。当在腋支撑面232的部分设置内装材时,其原料可以与内装材221相同,也可以是与内装材221不同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缓冲材。
另一方面,臀部芯体223为了形成臀部衬垫250的臀支撑面251及腿支撑面253而设置。即,在臀部芯体223的表面223b设置有用于形成臀支撑面251的臀支撑面形成部223c和用于形成腿支撑面253的一对腿支撑面形成部223d。臀支撑面形成部223c以臀部芯体223的里面223a为基准时,从其后端侧朝向前端侧呈上升梯度而倾斜。另一方面,腿支撑面形成部223d以臀部芯体223的里面223a为基准时,从其后端侧朝向前端侧呈下降梯度而倾斜。进而,在腿支撑面形成部223d具有几个圆角。在腿支撑面形成部223d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安全带通过孔255的凹部223e。在臀部芯体223中不存在与臀部衬垫250的膝支撑面252及腿接纳面254相当的部分。即,臀部芯体223作为用于对臀支撑面251及腿支撑面253赋予规定的形状而设置。就臀部衬垫250的膝支撑面252及腿接纳面254的部分而言,可以设置与内装材221不同的内装材,也可以只设置表皮材。当在膝支撑面252及腿接纳面254的部分设置内装材时,其材料可以与内装材221相同,也可以是与内装材221不同的材料,例如也可以是缓冲材。
根据如上构成的缓冲垫201,通过在头部衬垫210设置的颈支撑部212、侧头支撑面214及凹部215,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衬垫10同样地以适当的姿势支撑幼儿头部。另外,通过在背部衬垫230设置的背支撑面231及腋支撑面232,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背部衬垫30同样地支撑幼儿的躯体。进而,通过在臀部衬垫250设置的臀支撑面251,可以抑制幼儿臀部的前移,通过膝支撑面252,可以将幼儿的下肢保持为适当的朝向,通过腿支撑面253,可以使幼儿的下肢处于以自然的姿势向前方延伸的状态。由于在腿支撑面253的前方设置有呈上升梯度的腿接纳面254,因此,可以可靠地接纳并保持延伸到前方的幼儿的腿部分。由于腿支撑面254的后端比臀支撑面251的前端251a更延伸到臀部衬垫250的后端侧,因此可以将从由臀支撑面251支撑的臀部延伸的幼儿的大腿部更加自然地向腿支撑面253引导。
还有,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头部衬垫210和复合型衬垫220相互连结及分离。这些连结结构可以适当选择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种连结结构。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背部衬垫230和臀部衬垫250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将它们构成为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

Claims (10)

1.一种幼儿座椅用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幼儿座椅上配置的头部衬垫、背部衬垫及臀部衬垫,在所述头部衬垫上设置有沿该头部衬垫的下缘突出的颈支撑部、和朝向所述头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侧头支撑面,在所述背部衬垫上设置有朝向该背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腋支撑面,在所述臀部衬垫上设置有从该臀部衬垫的后端朝向前方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臀支撑面、和朝向所述臀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两端呈上升梯度而倾斜的一对膝支撑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支撑部的棱线以所述头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朝向所述侧头支撑面呈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衬垫的上缘的至少中央部不存在突出部,由此被所述颈支撑部及所述侧头支撑面包围的凹部在所述头部衬垫的上缘侧开放。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部衬垫的所述腋支撑面之间设置有支撑幼儿背部的背支撑面,该背支撑面形成为从该背部衬垫的下端侧朝向上端侧呈下降梯度的倾斜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部衬垫的下缘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所述背支撑面呈上升梯度的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衬垫的所述臀支撑面呈以所述臀部衬垫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为底的凹曲线而在高度方向上弯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衬垫的所述膝支撑面比所述臀支撑面更延伸到该臀部衬垫的前方。
8.如权利要求1、6或7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臀部衬垫的所述臀支撑面的前侧形成有朝向该臀部衬垫的前端呈下降梯度而延伸的腿支撑面。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衬垫、所述背部衬垫及所述臀部衬垫中至少两个衬垫作为可以相互分离的单独部件而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衬垫以可在所述幼儿座椅的上下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背部衬垫。
CN2006101424514A 2005-11-01 2006-10-25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8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18585 2005-11-01
JP2005318585A JP2007125935A (ja) 2005-11-01 2005-11-01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用クッション
JP2005-318585 2005-11-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8334A true CN1958334A (zh) 2007-05-09
CN1958334B CN1958334B (zh) 2011-04-06

Family

ID=38070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45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58334B (zh) 2005-11-01 2006-10-25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07125935A (zh)
KR (1) KR101274892B1 (zh)
CN (1) CN1958334B (zh)
HK (1) HK1103383A1 (zh)
TW (1) TWI3780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442A (zh) * 2017-05-16 2019-11-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泡成形体
CN113142877A (zh) * 2021-04-29 2021-07-23 礼恩派(嘉兴)有限公司 通用型沙发椅靠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6369B1 (ko) * 2009-01-14 2009-07-06 김세영 수유 쿠션
NZ599829A (en) 2009-11-09 2013-09-27 Britax Childcare Pty Ltd Child seat with impact protection
JP5707143B2 (ja) * 2011-01-17 2015-04-22 アップリカ・チルドレンズプロダクツ合同会社 乳幼児支持パッド構造
KR200474112Y1 (ko) * 2012-07-10 2014-08-28 김윤정 유아용 캐리어
JP7094573B2 (ja) * 2020-02-20 2022-07-04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幼児サポート及び育児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1766A (en) * 1985-02-25 1986-12-3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Neonatal infant seat
JPH06234365A (ja) * 1992-12-15 1994-08-23 Aprica Kassai Inc 育児器具の椅子状ベッド
US5916089A (en) * 1997-02-06 1999-06-29 Ive; Diana R. Support article for use with infant carrier device
JPH1111192A (ja) * 1997-06-26 1999-01-19 Car Mate Mfg Co Ltd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0296734A (ja) * 1999-02-08 2000-10-24 Aprica Kassai Inc 自動車用年少者安全座席、プロテクタ、育児器具のプロテクタ、育児器具および新生児用ベッド
JP2001114001A (ja) * 1999-10-18 2001-04-24 Tagashira:Kk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CN2453777Y (zh) * 2000-11-28 2001-10-17 张宗汉 婴儿坐卧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46442A (zh) * 2017-05-16 2019-11-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发泡成形体
CN113142877A (zh) * 2021-04-29 2021-07-23 礼恩派(嘉兴)有限公司 通用型沙发椅靠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20122A (en) 2007-06-01
KR20070047213A (ko) 2007-05-04
CN1958334B (zh) 2011-04-06
KR101274892B1 (ko) 2013-06-14
TWI378043B (en) 2012-12-01
HK1103383A1 (en) 2007-12-21
JP2007125935A (ja) 2007-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8334A (zh) 幼儿座椅用缓冲垫
CN1119966C (zh) 婴儿背袋
CN1384790A (zh) 育儿器具
CN1903605A (zh) 婴儿安全座椅用垫子
KR101302305B1 (ko) 베이비 카용 쿠션
CN1263834A (zh) 汽车用幼少者安全座位、保护装置、育儿器具的保护装置、育儿器具和婴儿用床
CN1105539C (zh) 婴儿托座
JP5960429B2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US20220175152A1 (en) Multiple Position Baby Carrier
WO2010082746A3 (ko) 수유 쿠션
CN1870920A (zh) 婴儿背带
CN1472093A (zh) 汽车用小孩座席
CN1720842A (zh) 婴幼儿襁褓背带
JP2010524605A5 (zh)
CN1592587A (zh) 大人服、小孩服及父母小孩服
JP2010524605A (ja) 運搬具
CN1846549A (zh) 自行车骑车运动服装
KR20170053672A (ko) 수유용 베개
CN1437559A (zh) 产业用车辆
KR101337038B1 (ko) 유아용 자세 유지 쿠션 및 상기 쿠션을 이용한 유아 지지구조
JP2021514696A (ja) ベビーキャリア
CN1759026A (zh) 乘员保护装置
CN1829460A (zh) 婴幼儿用姿势保持构造及婴幼儿用枕
CN1073339A (zh) 通气和减震的新款式鞋底
CN1847073A (zh) 车辆辅助设备的设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3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338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610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