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3308B - 墨囊组件及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囊组件及墨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93308B CN112793308B CN202110105940.7A CN202110105940A CN112793308B CN 112793308 B CN112793308 B CN 112793308B CN 202110105940 A CN202110105940 A CN 202110105940A CN 112793308 B CN112793308 B CN 1127933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ink bag
- clamping
- sleeve
- ba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3—Storage or packaging of 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41J2002/17516—Inner structure comprising a collapsible ink holder, e.g. a flexible ba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打印设备领域,公开一种墨囊组件及墨盒。所述墨囊组件包括墨囊和防护件,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出墨组件,墨囊本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出墨组件的进墨口与储墨腔连通,防护件与墨囊可拆卸连接,并密封出墨组件的出墨口。所述墨盒包括墨囊组件。本发明中,墨囊在运输和储存时,不会发生漏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囊组件及墨盒。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办公设备的逐渐普及,打印设备在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喷墨打印设备因其耗能低、无污染及便于彩色打印等优点受到了用户的青睐。
喷墨打印设备的墨盒一般由盒体和墨囊组成,墨囊为可更换型耗材,通常是将墨囊插入盒体的内部,单个墨囊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漏墨,影响使用,故需要防护件防止其漏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囊组件,墨囊在运输及储存时,不会发生漏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盒,墨囊在运输及储存时,不会发生漏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墨囊组件,包括墨囊和防护件,所述墨囊包括墨囊本体和出墨组件,所述墨囊本体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所述出墨组件的进墨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所述防护件与所述墨囊可拆卸连接,并密封所述出墨组件的出墨口。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防护件包括防护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一卡槽和第一卡凸,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凸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上的第二卡凸和第一弹性卡接件,所述第二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与所述第一卡凸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一卡勾,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防护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一卡凸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臂连接的第一拨动部,所述第一拨动部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弹性臂变形,以使所述第一卡勾脱离所述第一卡凸。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本体包括安装部和密封套筒,所述安装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的底部,所述密封套筒的一端的端口与所述安装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筒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出墨组件的出墨口外并支撑所述墨囊本体。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本体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并围设于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周向。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壁设置有缺口,所述限位部上对应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卡入所述缺口。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凸设于所述限位部的内侧,或所述第一支撑部凸设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墨囊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墨囊本体。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墨组件包括均可变形的吸墨件和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套设于所述吸墨件外,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墨囊本体连接,所述吸墨件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储墨腔。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套包括套本体和环形的连接部,所述套本体套设于所述吸墨件外,所述套本体的一端由所述储墨腔的出墨开口伸入所述储墨腔内,所述套本体位于所述储墨腔外的一端的外壁凸出设置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套本体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出墨开口的尺寸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密封套筒内。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本体位于所述储墨腔内的一端的外壁也凸出设置有所述连接部。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套包括相连的第一套本体部和第二套本体部,所述第一套本体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套本体部的尺寸,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壁凸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围绕所述储墨腔的出墨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套本体部套设于所述固定部外,所述吸墨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吸墨部和第二吸墨部,所述第一吸墨部紧套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第二吸墨部紧套于所述第二套本体部内。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壁还凹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套本体部伸入所述避让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卡凸凸设于所述导向槽的槽底壁,所述导向槽包括装入口和避让口,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由所述装入口伸入所述导向槽内,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上的第一卡槽和卡孔,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卡孔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上的第二卡凸和第一弹性卡接件,所述第二卡凸卡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与所述卡孔的孔壁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墨囊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墨囊本体上设置有避让腔,所述避让腔与所述卡孔连通,且所述避让腔的腔口贯通于所述墨囊本体的外壁,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由所述腔口伸入所述避让腔内,并与所述卡孔的孔壁卡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如上所述的墨囊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墨囊组件及包含其的墨盒中,防护件与墨囊可拆卸连接。墨囊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防护件安装于墨囊上,并密封出墨组件的出墨口,有效防止漏墨。需要使用墨囊时,将防护件从墨囊上拆下,再将墨囊安装于打印设备上,出墨组件的出墨口与打印设备的喷墨头的入墨口连通,以向其供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防护件的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连接的第一轴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连接的第二轴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出墨组件的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的轴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安装件连接的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和安装件连接的第一轴测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和安装件连接的第二轴测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彩色墨盒)的分解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单色墨盒)的分解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囊和防护件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安装件的示意图1;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盒体、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安装件的示意图2;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芯片、连接件和墨囊芯片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和盒体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件在盒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出墨组件的轴测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轴测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剖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的第一轴测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的第二轴测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出墨组件与墨囊连接的局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防护件的轴测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防护件的分解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轴测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墨囊与安装件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墨囊;200、防护件;300、墨盒;310、盒体;400、安装件;
1、墨囊本体;2、出墨组件;3、防护本体;4、第一弹性卡接件;6、第二支撑部;7、夹紧部;8、第二弹性卡接件;9、墨囊芯片;10、墨盒芯片;20、连接芯片;30、连接件;
11、主体部;12、定位部;
11a、储墨壳;11b、上盖;
111、第一卡槽;112、第一卡凸;113、缺口;114、导向槽;115、指示标记;116、第三卡凸;117、储墨腔;
21、吸墨件;22、连接套;221、套本体;222、连接部;
31、安装部;32、密封套筒;33、限位部;34、第二卡凸;35、凸起;36、第一支撑部;
41、第一弹性臂;42、第一卡勾;43、第一拨动部;
51、盒本体;52、第一侧板;53、第二侧板;54、第三侧板;55、喷墨头;
551、入墨口;541、安装腔;
61、支撑本体;62、止挡部;
611、第一支撑本体;612、第二支撑本体;6121、凹槽;613、连通孔;
71、第二卡槽;72、第二导向面;
81、第二弹性臂;82、第二卡勾;83、第二拨动部;
201、第一区域;202、第二区域;
301、第一针脚;302、第二针脚;
13、固定部;14、避让槽;15、避让腔;151、腔口;16、卡孔;
211、第一吸墨部;212、第二吸墨部;
2211、第一套本体部;2212、第二套本体部;2213、第三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囊组件,包括墨囊100和防护件200。墨囊100包括墨囊本体1和出墨组件2。墨囊本体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17。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与储墨腔117连通。示例性地,出墨组件2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储墨腔117内的墨水能在重力作用下由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流入出墨组件2中。本实施例的防护件200与墨囊100可拆卸连接。墨囊100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防护件200安装于墨囊100上,并密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有效防止漏墨。需要使用墨囊100时,将防护件200从墨囊100上拆下,再将墨囊100安装于墨盒300的盒体310的安装件400上,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盒体310上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防护件200包括防护本体3以及设置于防护本体3上的第二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从而实现墨囊100和防护件200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及更换墨囊100。
具体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墨囊本体1上的第一卡槽111和第一卡凸112。对应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防护本体3上的第二卡凸34和第一弹性卡接件4。第二卡凸34卡入第一卡槽111中,第一弹性卡接件4与第一卡凸112卡接。第一卡槽111和第一卡凸112分设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即防护件200于墨囊本体1的两端与墨囊本体1卡接,保证防护件200和墨囊本体1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第二卡凸34上设置有第一导向面,用于对第二卡凸34卡入第一卡槽111中的运动导向,装配更顺畅。可选地,第二卡凸34设置有多个,提高防护件200与墨囊100的连接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卡接件4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弹性臂41和第一卡勾42。第一弹性臂41与防护本体3连接。第一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防护件200与墨囊100装配时,为保证防护件200上的第二卡凸34顺利卡入墨囊100上的第一卡槽111中,墨囊100的外壁会挤压第一卡勾42,使第一卡勾42带动第一弹性臂41向远离墨囊100的方向变形。待第二卡凸34卡入第一卡槽111中后,第一弹性臂4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一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
本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设置有第一卡凸112的一侧面开设有导向槽114,第一卡凸112 凸设于导向槽114的槽底壁上。导向槽114包括装入口和避让口。导向槽114的装入口开设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端面。墨囊100与防护件200组装时,第一弹性卡接件4从墨囊100的底部并由导向槽114的装入口伸入导向槽114内,第一弹性卡接件4沿导向槽114相对于墨囊100向上运动,直至其上的第一卡勾4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导向槽114的避让口与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正对,用于避让第一弹性卡接件4在导向槽114内的运动。导向槽114起到对第一弹性卡接件4与第一卡凸112的卡接进行导向的作用。
导向槽114的槽底壁靠近装入口的一端设置有指示标记115,用于指示第一弹性卡接件 4在墨囊100上的装入方向,方便用户自行拆装墨囊100和防护件200。本实施例中,指示标记115为箭头结构。
导向槽114远离其装入口的一端延伸至墨囊本体1的上部。导向槽114的位于第一卡凸 112上方的部分可作为施力空间,方便用户将手部伸入该施力空间内,在手部与导向槽114 的与其装入口正对的槽壁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将墨囊100转移。
另外,导向槽114的槽底壁的位于第一卡凸112上方的部分可用于标记如墨囊100的型号和/或尺寸等相关信息。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卡接件4还包括与第一弹性臂41连接的第一拨动部43。将防护件200与墨囊100拆分时,外力拨动第一拨动部43,第一拨动部43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一弹性臂41变形,以使第一卡勾42脱离第一卡凸112,便于拆装。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勾42和第一拨动部43均连接于第一弹性臂41远离防护本体3的一端,并分设于第一弹性臂41的两侧。
第一弹性卡接件4优选为塑胶件,兼具一定的强度和弹性,保证其与墨囊100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拆装。
进一步地,防护本体3包括安装部31和密封套筒32。安装部31间隔设置于墨囊100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100。密封套筒32的一端的端口与安装部31密封连接。密封套筒32的另一端套设于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外并支撑墨囊本体1,密封套筒32和安装部31共同对墨囊100的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密封。
示例性地,如图6和图7所示,出墨组件2包括吸墨件21以及套设于吸墨件21外的连接套22。具体地,连接套22包括套本体221和连接部222。套本体22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套本体221套设于吸墨件21外。套本体221的两端口的外壁均凸出设置连接部222。连接部222为环形状结构。在套本体221受压缩的情况下,套本体221的上端的连接部222 能由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伸入到储墨腔117内,使得吸墨件21的一端暴露于储墨腔117 内。连接部222和套本体221的尺寸均大于出墨开口的尺寸,套本体221的中部在压缩的状态下卡接在出墨开口中,且伸入储墨腔117内的连接部222能够阻止连接套22从墨囊本体1 上脱落。连接套2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则与上述的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储墨腔117内的墨水能经吸墨件21流出。
连接套22优选为橡胶或硅胶等材质,兼具一定的强度和弹性。吸墨件21优选为海绵,能够吸附并储存一定的墨水。密封套筒32也优选为橡胶或硅胶等材质,保证密封套筒32与连接部222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可选地,防护本体3还包括限位部33。限位部33与安装部31连接,并围设于墨囊本体 1的外周向。上述的第二卡凸34和第一弹性卡接件4分别设置于限位部33的相对的两侧壁上。通过设置限位部33,增加防护件200与墨囊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防护件200与墨囊100的连接稳定性,防止运输过程中墨囊100相对于安装部31晃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只在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设置限位部33。
在一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缺口113。限位部33上对应设置有凸起35,凸起35卡入缺口113,进一步防止运输过程中墨囊100相对于防护件200晃动。
防护件200与墨囊100可拆卸连接。墨囊100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防护件200安装于墨囊100上,并密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有效防止漏墨。需要使用墨囊100时,将防护件200从墨囊100上拆下,再将墨囊100安装于打印设备上,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打印设备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以向其供墨。
如图8-图1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墨盒300,包括盒体310以及上述的墨囊100。盒体310上设置有喷墨头55和安装件400。将上述的墨囊组件拆分(即墨囊100和防护件200拆分)后,将墨囊100安装于安装件400上,并使得墨囊100的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盒体310上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墨囊100 与安装件400可拆卸地连接。墨水用完后,将墨囊100与安装件400分离,并更换新的墨囊 100,实现盒体310的重复使用,有效利用盒体310,节省成本,且节能环保。
本实施例通过在盒体310上设置安装件400,将安装件400与墨囊100连接,从而实现墨囊100与盒体310的连接,无需在盒体310上加工与墨囊100配合的连接结构,加工工艺更简单,盒体310的结构强度高,且能防止损坏喷墨头55,延长盒体31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安装件400包括第二支撑部6,第二支撑部6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本体1。第二支撑部6上开设有连通孔613,连通孔613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 连通。出墨组件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伸入该连通孔613内,使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连通。储墨腔117内的墨水在重力作用下由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流入出墨组件2的吸墨件21中,再由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流入与出墨口正对的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以对喷墨头55供墨。第二支撑部6通过其上的连通孔613与出墨组件 2的位于墨囊本体1外的连接部222配合,以对墨囊100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与喷墨头55的入墨口551正对。
安装件400还包括用于夹紧墨囊本体1的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两个与第二支撑部6 连接的夹紧部7。两个夹紧部7分设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以夹紧墨囊100。通过设置夹紧组件,增加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接触面积,提高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夹紧部7位于墨囊本体1的缺口113处。夹紧部7由墨囊本体1的底部插入缺口113。缺口113用于对夹紧部7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进行定位。
优选地,夹紧部7上设置有第二卡槽71,墨囊本体1上对应设置有第三卡凸116。第三卡凸116朝向缺口113设置,并卡入第二卡槽71中,进一步提高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 的连接稳定性。夹紧部7上设置有第二导向面72,用于对第三卡凸116卡入第二卡槽71的运动导向。
安装件400还包括与第二支撑部6连接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第二弹性卡接件8与墨囊本体1的第一卡凸112卡接,进一步实现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
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接件8包括相连的第二弹性臂81和第二卡勾82,第二弹性臂 81与第二支撑部6连接,第二卡勾82卡入第一卡凸112中。安装件400与墨囊100装配时,为保证墨囊本体1上的第三卡凸116顺利卡入安装件400上的第二卡槽71中,墨囊本体1 的外壁会挤压第二卡勾82,使第二卡勾82带动第二弹性臂81向远离墨囊本体1的方向变形。待第三卡凸116卡入第二卡槽71中后,第二弹性臂81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带动第二卡勾82与第一卡凸112卡接。
与上述的第一弹性卡接件4的安装方式类似,第二弹性卡接件8从墨囊本体1的底部并由导向槽114的装入口伸入导向槽114内,第二弹性卡接件8沿导向槽114相对于墨囊本体 1向上运动,直至其上的第二卡勾82与墨囊本体1的第一卡凸112卡接。导向槽114的避让口与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正对,用于避让第二弹性卡接件8在导向槽114内的运动。导向槽114起到对第二弹性卡接件8与第一卡凸112的卡接进行导向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接件8还包括与第二弹性臂81连接的第二拨动部83。将安装件400与墨囊100拆分时,外力拨动第二拨动部83,第二拨动部83在外力作用下带动第二弹性臂81变形,以使第二卡勾82脱离第一卡凸112,便于拆装。
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勾82和第二拨动部83均连接于第二弹性臂81远离防护本体3的一端,并分设于第二弹性臂81的两侧。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6包括支撑本体61。支撑本体61设置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用于支撑墨囊本体1。支撑本体6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弹性卡接件8连接于第二支撑部6的第一端,夹紧组件的两个夹紧部7分设于第二支撑部6的第二端的两侧。安装件400通过夹紧组件和第二弹性卡接件8于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端与墨囊本体1连接,保证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稳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沿第一方向夹紧墨囊本体1,夹紧部7上的第二卡槽71与墨囊本体1的第三卡凸116沿第二方向卡接,同时安装件400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的第二卡勾82与第一卡凸112也沿第二方向卡接,安装件400还通过第二弹性卡接件8以及夹紧部7与第三卡凸116的配合以沿第三方向对墨囊本体1限位,最终实现安装件400与墨囊本体1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盒体310包括盒本体51以及与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上述的喷墨头55设置于盒本体51上。安装件400的支撑本体61安装于盒本体51上。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间隔设置于盒本体51上,并分设于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两侧,并夹紧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通过第一侧板52和第二侧板53夹紧安装件400的夹紧组件,对安装件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定位。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6还包括凸设于支撑本体61的两侧的止挡部62。第一侧板52 和第二侧板53分别与对应的止挡部62抵接,以进一步对安装件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定位,提高安装件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精度。
盒体310还包括与盒本体51连接的第三侧板54。安装件400的支撑本体61的第二端的端面和/或夹紧部7远离支撑本体61的第一端的一端与第三侧板54抵接,进一步实现安装件 400在盒本体51上的安装定位。
本实施例中,支撑本体61上开设有凹槽6121,墨囊本体1包括定位部12,定位部12卡入凹槽6121内,以对墨囊本体1在支撑本体61上的安装定位,提高墨囊100在安装件400上的安装精度。
具体地,支撑本体61包括第一支撑本体611和第二支撑本体612。墨囊本体1还包括主体部11。定位部12连接于主体部11的底部。第一支撑本体611支撑主体部11,凹槽6121 设置于第二支撑本体612上。上述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611上,夹紧部 7设置于第二支撑本体612上,止挡部62设置于第一支撑本体611的两侧,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本体612上。
可选地,安装件400为注塑一体成型的注塑件,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优选地,安装件400与盒体310通过粘接胶粘接,无需在安装件400或盒体310上加工装配孔,提高两者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储墨腔117的数量与墨盒300的类型(如单色墨盒或彩色墨盒)有关,且每个储墨腔117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出墨组件2。可根据墨盒300的类型,合理的设置储墨腔117的数量,并合理的布置储墨腔117在墨囊本体1上的安装位置。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4,墨盒300为彩色墨盒。墨囊100包括三个储墨腔117。其中三个储墨腔117均设置于主体部11上,且其中一个储墨腔117贯穿定位部12,每个储墨腔117的底部均设置一个出墨组件2。
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5,墨盒300也可为单色墨盒,墨囊100包括储墨腔117,储墨腔117为一个并开设于主体部11上,储墨腔117的底部设置一个出墨组件2。
还需说明的是,参见图16,对于墨囊100与上述防护件200的安装,由于定位部12凸设于主体部11的底部、出墨组件2凸设于墨囊本体1的底部和/或密封套筒32凸设于防护件200的安装部31等原因,导致墨囊100易在防护件200内倾斜或晃动,为此,防护件200的限位部33的内壁凸设有第一支撑部36,用于支撑墨囊本体1,保证墨囊100稳定放置于防护件200内,防止墨囊100发生倾斜而漏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6也可凸设于安装部31靠近墨囊本体1的一侧。
进一步地,参见图14和图15,主体部11具体又包括储墨壳11a和上盖11b。储墨腔117 开设于储墨壳11a上。储墨腔117的上端口贯通储墨壳11a的上表面。上盖11b与储墨壳11a 连接,并密封储墨腔117的上端口。上盖11b与储墨壳11a可拆卸连接,方便向储墨腔117注入墨水。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7-图21,墨囊100还包括墨囊芯片9。墨囊芯片9设置于墨囊本体1靠近第三侧板54的一侧。盒体310还包括墨盒芯片10和连接芯片20。墨盒芯片10和连接芯片20均设置于第三侧板54远离墨囊本体1的一侧。墨盒芯片10与第三侧板54连接。连接芯片20包括第一区域201和第二区域202。第一区域201的触点与墨盒芯片10电连接。第二区域202则用于与墨囊芯片9电连接。第三侧板54上对应第二区域202开设有安装腔 541,安装腔541内设置有连接件30,连接件30包括第一针脚301和第二针脚302。第一针脚301与第二区域202上的触点电连接,第二针脚302与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电连接。
安装腔541可为开设于第三侧板54上的封闭腔结构(图17),也可为开设于第三侧板 54上的边缘腔结构(图18)。封闭腔结构是指安装腔541的整个周向均有实体的第三侧板54 包围。边缘腔结构是指安装腔541贯通于第三侧板54上的边缘。
现有墨盒中一般是将墨盒芯片10和墨囊芯片9直接电连接,盒体31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墨盒芯片10的部分区域伸入连接孔,使得该部分区域上的触点和墨囊芯片9上的对应触点接触并电连接。但是,由于盒体310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使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与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能够有效接触,同时又要避免因多次更换墨囊100导致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因摩擦严重而出现凸点铜裂或塌陷等问题,需结合盒体310的壁厚等因素严格控制墨盒芯片10上的触点的加工高度以及墨盒芯片10在连接孔内的安装精度,影响生产工艺及装配工艺,产品成本高。
本实施例的墨盒300增设了连接芯片20和连接件30,连接芯片20的第二区域202通过连接件30与墨囊芯片9电连接,从而对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上的触点高度的加工精度、及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的相对安装位置的精度均要求较低,并能保证将连接芯片20和墨囊芯片9有效的电连接,产品成本低。
实施例二
如图22和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墨组件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出墨组件2包括连接套22和吸墨件21。连接套22套设于吸墨件21外。连接套22包括套本体221和一个连接部222。套本体22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结构,套本体221套设于吸墨件21外。套本体221的一端由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伸入到储墨腔117内。连接部222 连接于套本体221位于储墨腔117外的一端。连接部222和套本体221的尺寸均大于出墨开口的尺寸,套本体221的上端在压缩的状态下卡接在出墨开口中。连接部222则用于与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24-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出墨组件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出墨组件2包括连接套22和吸墨件21。连接套22包括相连的第一套本体部2211和第二套本体部2212。第一套本体部2211的尺寸大于第二套本体部2212和吸墨件21的尺寸。墨囊本体1的外壁上,于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处凸设有固定部13。固定部13为环状,并沿出墨开口的周向设置。墨囊本体1上,于固定部13的外周向设置有避让槽14。第一套本体部2211伸入避让槽14内,并紧套与固定部13上,从而实现连接套22与墨囊本体1的连接。吸墨件21包括相连的第一吸墨部211和第二吸墨部212。第一吸墨部211紧套于固定部 13内。第二吸墨部212紧套于第二套本体部2212内。
位于避让槽14外的第二套本体部2212,用于与密封套筒32套设连接。优选地,第二套本体部2212上设置有第三导向面2213,方便第二套本体部2212装入密封套筒32内。
实施例四
如图29-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墨囊本体1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1中,第一卡凸112凸设于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墨囊本体1通过其外表面的第一卡凸112直接于防护件200上的第一弹性卡接件4或安装件400上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卡接。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1设置有第一卡凸112的一侧面未设置导向槽114,本实施例的墨囊本体1的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方便,产品成本低。
实施例五
如图32和图3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墨囊本体1、安装件400及防护件200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墨囊本体1上未设置第一卡凸112,而是在墨囊本体1 上开设了卡孔16以及与卡孔16连通的避让腔15。避让腔15的腔口151贯通于墨囊本体1 的底部。安装件400上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由墨囊本体1的底部,并于避让腔15的腔口151 伸入避让腔15内,直至第二弹性卡接件8上的第二卡勾82卡接于卡孔16的孔壁。相比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设置安装件400的非边缘位置。另外,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卡勾82和第二拨动部83分设于第二弹性臂81的两侧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二拨动部83与第二弹性臂81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防护件200(图未示)的第一弹性卡接件4,未设置于限位部33上,而是设置于安装部31上,以与避让腔15的腔口151正对。第一弹性卡接件4的结构与第二弹性卡接件8的结构相同。
还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避让腔15,安装件400上的第二弹性卡接件8沿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直至第二卡勾82伸入卡孔16内并与卡孔16的孔壁卡接。同样地,防护件200的第一弹性卡接件4沿墨囊本体1的外表面滑动,直至第一卡勾42伸入卡孔16内并与卡孔16的孔壁卡接。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墨囊(100)和防护件(200),所述墨囊(100)包括墨囊本体(1)和出墨组件(2),所述墨囊本体(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17),所述出墨组件(2)的进墨口与所述储墨腔(117)连通,所述防护件(200)与所述墨囊(100)可拆卸连接,并密封所述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
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防护件(200)包括防护本体(3)以及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3)上的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所述防护本体(3)包括安装部(31)和密封套筒(32),所述安装部(31)间隔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底部,所述密封套筒(32)的一端的端口与所述安装部(31)密封连接,所述密封套筒(32)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出墨组件(2)的出墨口外并支撑所述墨囊本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一卡槽(111)和第一卡凸(112),所述第一卡槽(111)和所述第一卡凸(112)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3)上的第二卡凸(34)和第一弹性卡接件(4),所述第二卡凸(34)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11)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与所述第一卡凸(112)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包括相连的第一弹性臂(41)和第一卡勾(42),所述第一弹性臂(41)与所述防护本体(3)连接,所述第一卡勾(42)与所述第一卡凸(112)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弹性臂(41)连接的第一拨动部(43),所述第一拨动部(43)被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一弹性臂(41)变形,以使所述第一卡勾(42)脱离所述第一卡凸(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本体(3)还包括限位部(33),所述限位部(33)与所述安装部(31)连接,并围设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周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缺口(113),所述限位部(33)上对应设置有凸起(35),所述凸起(35)卡入所述缺口(1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部(36),所述第一支撑部(36)凸设于所述限位部(33)的内侧,或所述第一支撑部(36)凸设于所述安装部(31)靠近所述墨囊本体(1)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部(36)用于支撑所述墨囊本体(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组件(2)包括均可变形的吸墨件(21)和连接套(22),所述连接套(22)套设于所述吸墨件(21)外,所述连接套(22)与所述墨囊本体(1)连接,所述吸墨件(21)的一端暴露于所述储墨腔(1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2)包括套本体(221)和环形的连接部(222),所述套本体(221)套设于所述吸墨件(21)外,所述套本体(221)的一端由所述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伸入所述储墨腔(117)内,所述套本体(221)位于所述储墨腔(117)外的一端的外壁凸出设置有所述连接部(222),所述连接部(222)和所述套本体(221)的尺寸均大于所述出墨开口的尺寸,所述连接部(222)伸入所述密封套筒(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本体(221)位于所述储墨腔(117)内的一端的外壁也凸出设置有所述连接部(22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22)包括相连的第一套本体部(2211)和第二套本体部(2212),所述第一套本体部(221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套本体部(2212)的尺寸,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壁凸设有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围绕所述储墨腔(117)的出墨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套本体部(2211)套设于所述固定部(13)外,所述吸墨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吸墨部(211)和第二吸墨部(212),所述第一吸墨部(211)紧套于所述固定部(13)内,所述第二吸墨部(212)紧套于所述第二套本体部(2212)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壁还凹设有避让槽(14),所述避让槽(14)沿所述固定部(13)的外周向设置,所述第一套本体部(2211)伸入所述避让槽(14)内。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导向槽(114),所述第一卡凸(112)凸设于所述导向槽(114)的槽底壁,所述导向槽(114)包括装入口和避让口,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由所述装入口伸入所述导向槽(114)内,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的第一卡槽(111)和卡孔(16),所述第一卡槽(111)和所述卡孔(16)分设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卡接结构包括对应设置于所述防护本体(3)上的第二卡凸(34)和第一弹性卡接件(4),所述第二卡凸(34)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11)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与所述卡孔(16)的孔壁卡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囊本体(1)上设置有避让腔(15),所述避让腔(15)与所述卡孔(16)连通,且所述避让腔(15)的腔口(151)贯通于所述墨囊本体(1)的外壁,所述第一弹性卡接件(4)由所述腔口(151)伸入所述避让腔(15)内,并与所述卡孔(16)的孔壁卡接。
16.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墨囊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05940.7A CN112793308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墨囊组件及墨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05940.7A CN112793308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墨囊组件及墨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3308A CN112793308A (zh) | 2021-05-14 |
CN112793308B true CN112793308B (zh) | 2021-12-31 |
Family
ID=7581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05940.7A Active CN112793308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墨囊组件及墨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9330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43991B (zh) * | 2021-01-26 | 2021-12-17 | 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墨盒 |
FR3123018B1 (fr) * | 2021-05-20 | 2023-06-02 | Prolaser |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pour une cartouche d’encr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16397A (ja) * | 1995-02-20 | 1996-08-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FR2773248B1 (fr) * | 1997-12-30 | 2000-03-17 | Neopost Ind | Module d'impression postale numerique securise |
JPH11334052A (ja) * | 1998-05-28 | 1999-1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GB9925637D0 (en) * | 1999-10-29 | 1999-12-29 | Neopost Ltd | Housing for digital print head |
CN103921558B (zh) * | 2013-01-15 | 2016-02-17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分离式打印墨匣 |
EP3115214B1 (en) * | 2013-02-12 | 2018-01-03 | Clover Technologies Group, LLC | Electronic patch for refurbishing a used print cartridge |
CN203401813U (zh) * | 2013-07-10 | 2014-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
US9873250B2 (en) * | 2016-03-14 | 2018-01-23 | Stmicroelectronics, Inc. | Microfluidic assembly with mechanical bonds |
CN209904258U (zh) * | 2019-04-18 | 2020-01-07 | 中山宇哲电子有限公司 | 墨盒密封罩和墨盒 |
CN211106354U (zh) * | 2019-06-14 | 2020-07-28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打印机的安装部及打印机 |
CN212022025U (zh) * | 2019-08-23 | 2020-11-27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墨盒 |
CN111016441B (zh) * | 2019-09-10 | 2022-07-1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装置 |
CN211942585U (zh) * | 2019-12-12 | 2020-11-17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密封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
CN111959126B (zh) * | 2020-08-27 | 2022-03-22 |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墨盒 |
-
2021
- 2021-01-26 CN CN202110105940.7A patent/CN11279330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93308A (zh) | 2021-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93308B (zh) | 墨囊组件及墨盒 | |
US9579900B2 (en) | Liquid supply unit | |
KR20050067054A (ko) | 액체 용기 | |
CN112743991B (zh) | 墨盒 | |
CN214821926U (zh) | 墨盒 | |
CN111016441B (zh) | 墨盒装置 | |
CN218287168U (zh) |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 |
CN212022025U (zh) | 一种墨盒 | |
JP2004230705A (ja) | 液体タンク | |
CN213843774U (zh) | 耗材盒组件、耗材盒与外包装 | |
CN217259167U (zh) | 连接套、出墨组件、墨囊及墨盒 | |
CN209904258U (zh) | 墨盒密封罩和墨盒 | |
CN217691842U (zh) | Sim卡装置及车载监控设备 | |
CN112277475A (zh) | 墨盒 | |
CN211942585U (zh) | 密封结构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 |
CN114559748A (zh) | 墨水供应装置 | |
CN220883798U (zh) | 一种带头墨盒 | |
CN219618753U (zh) |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 |
CN222264410U (zh) | 一种供液单元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20124629U (zh) | 一种多介质回收存储装置 | |
CN216231246U (zh) | 一种墨盒 | |
CN219845408U (zh) | 一种智能笔盒 | |
CN213228029U (zh) | 墨水瓶和打印机 | |
JP2016112708A (ja) | シール部材、これを備える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
CN217227078U (zh) | 墨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