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2385A -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02385A CN112602385A CN201880096918.7A CN201880096918A CN112602385A CN 112602385 A CN112602385 A CN 112602385A CN 201880096918 A CN201880096918 A CN 201880096918A CN 112602385 A CN112602385 A CN 1126023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program
- component
- determination
- condition data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具备:基准数据存储部,存储基准数据,在上述基准数据中由对基板作业机的制造商针对多个判定项目分别设定了使用了控制程序的生产处理是否能够执行的判定基准;条件数据存储部,存储条件数据,在上述条件数据中关于多个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针对每个判定项目由对基板作业机的使用者设定了被设定为水准比判定基准高的的判定条件;及判定部,在检查处理中基于基准数据及条件数据来判定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对基板作业机执行生产基板产品的生产处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对基板作业机的元件安装机。专利文献1的元件安装机基于控制程序来执行将由安装头保持的元件向基板安装的安装处理。控制程序通过例如专用的检查装置判定是否能够执行生产处理。具体而言,检查装置判定在控制程序中是否包含有超过了元件安装机的安装头的可动范围或上限的移动指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997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即使控制程序中包含的各种动作指令处于对基板作业机的动作能力的范围内,由生产的基板产品要求的品质有时也不同,对于一部分基板产品而言在控制程序中有可能包含不适当的动作指令。
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通过更可靠地判定在对基板作业机的生产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来实现生产的基板产品的品质提高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对在对基板作业机进行的生产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进行检查处理,上述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具备:基准数据存储部,存储基准数据,在上述基准数据中由上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制造商针对多个判定项目分别设定了使用上述控制程序的上述生产处理能够执行的判定基准;条件数据存储部,存储条件数据,在上述条件数据中,对于多个上述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由上述对基板作业机的使用者针对每个上述判定项目设定有被设定为水准比上述判定基准高的判定条件;及判定部,在上述检查处理中基于上述基准数据及上述条件数据来判定上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条件数据与特定的对基板作业机、特定的生产处理对应,所以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生产的基板产品的品质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实施方式中的检查装置的生产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生产线中的元件安装机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控制程序及零件数据的图。
图4是表示元件安装机的安装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基准数据及条件数据的图。
图6是表示控制程序的检查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生产系统1的概要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应用于例如构成基板产品的生产系统1的主机计算机60。检查装置以控制程序为检查的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以在作为对基板作业机的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为检查的对象的方案。如图1所示,上述生产系统1由一个以上的生产线L及总括地管理生产线L的主机计算机60构成。
2.生产线L的结构
生产线L通过将多个对基板作业机沿着基板80(参照图2)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而构成。多个对基板作业机分别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主机计算机60连接。如图1所示,生产线L具备:作为多个对基板作业机的印刷机2、多个元件安装机3、回流焊炉4及检查机5。
印刷机2向被搬入的基板80上的元件的安装位置印刷膏状的焊料。多个元件安装机3分别向从生产线L的上游侧输送来的基板80安装元件。关于元件安装机3的结构将在后文叙述。回流焊炉4将从生产线L的上游侧输送来的基板80加热,使基板80上的焊料熔融而进行钎焊。检查机5检查由生产线L生产出的基板产品的外观或功能是否正常。
另外,生产线L能够根据例如生产的基板产品的类别等而适当追加、变更其结构。具体而言,在生产线L能够适当设置暂时保持被输送的基板80的缓冲装置、基板供给装置、基板翻转装置、各种检查装置、屏蔽件安装装置、粘接剂涂布装置、芯片换载装置、紫外线照射装置等对基板作业机。
3.元件安装机3的结构
元件安装机3执行向基板80安装元件的安装处理。如图2所示,元件安装机3具备:基板输送装置10、元件供给装置20、元件移载装置30、元件相机41、基板相机42及控制装置50。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水平方向上的第一方向即元件安装机3的左右方向设为X方向,将与X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上的第二方向即元件安装机3的前后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铅垂方向(图2中的前后方向)设为Z方向。
基板输送装置10沿着导轨向输送方向依次输送基板80,并且将基板80定位于机内的预定位置。基板输送装置10在元件安装机3对元件的安装处理结束后,将基板80向元件安装机3的机外运出。另外,基板输送装置10具有支撑装置11,该支撑装置11将被定位的基板80夹持在其与导轨之间。
支撑装置11使支撑部件111与基板80的下表面接触而支撑基板80。由此,在支撑装置11与一对导轨之间夹持基板80,并且通过支撑装置11维持支撑部件111进行接触的部位的高度而防止基板80的挠曲。支撑部件111配置于以与定位的基板80的下表面相向的方式配置的支撑板112。支撑装置11通过使支撑板112进行升降来切换基板80的夹持状态和松开状态。
元件供给装置20供给向基板80安装的元件。元件供给装置20具备在X方向上并列配置的多个插槽21和分别安设于多个插槽21的供料器22。供料器22使收纳有多个元件的载带进给移动。由此,供料器22在设于供料器22的前端侧的供给位置处将元件以能够拾取的方式供给。
元件移载装置30将由元件供给装置20供给的元件移载至由基板输送装置10搬入到机内的基板80上的预定的安装位置(作业位置)。元件移载装置30的头驱动装置31通过直动机构使移动台32沿着水平方向(X方向及Y方向)移动。在移动台32通过未图示的夹持部件而以能够更换的方式固定有安装头33。安装头33对多个吸嘴34以能够旋转且能够升降的方式进行支撑。吸嘴34利用别供给的负压空气来吸附由供料器22供给的元件。如上所述,吸嘴34是通过被供给负压空气而保持元件的保持部件。作为上述保持部件,除了吸嘴34以外,还能够采用把持并保持元件的夹头等。
元件相机41及基板相机42是具有CMOS等拍摄元件的数码式的拍摄装置。元件相机41及基板相机42基于控制信号而进行拍摄,并送出通过该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元件相机41以使光轴朝向Z方向的上方的方式固定于基台。元件相机41构成为能够从下方拍摄保持于安装头33的吸嘴34的元件。基板相机42以使光轴朝向Z方向的下方的方式固定于移动台32,伴随于移动台32的移动而与安装头33一体地移动。基板相机42构成为能够从上方拍摄基板80。
控制装置50主要由CPU、各种存储器、控制电路构成。控制装置50执行向基板80安装元件的安装处理。上述安装处理包含多次反复执行拾取由元件供给装置20供给的元件并向基板80上的安装位置安装元件的拾取与放置循环(以下,也称作“PP循环”)的处理。
控制装置50在安装处理中,基于从各种传感器输出的信息、图像处理的结果、指定基板80上的安装位置的控制程序、设定了元件的每个类别的各种信息的零件数据等而控制元件移载装置30的动作。由此,控制支撑于安装头33的多个吸嘴34的位置及角度。关于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的详情将在后文叙述。
4.控制程序M1及零件数据M2
参照图3来对在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M1及零件数据M2进行说明。控制程序M1基于基板产品的设计信息而生成。在控制程序M1中,如图3所示,针对每个元件种类而设定各种元件相对于基板80的安装位置、安装角度。
控制程序M1能够取代上述元件种类而设定参照码。参照码是关于元件种类指令参照的码。包含参照码的控制程序M1在安装处理中通过使用将参照码和元件种类建立对应的对应数据(BOM(Bills of Materials:物料清单)数据)来确定元件种类。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通过变更对应数据,来向同一安装位置安装另一种元件。例如,在生产一部分规格不同的多种基板产品的情况下,应用如上所述的控制程序M1。
另外,在控制程序M1中包含元件安装机3的构成设备信息。另外,上述“构成设备”中包含例如基板输送装置10、元件供给装置20及元件移载装置30。此外,也可以将构成元件供给装置20的供料器22及构成元件移载装置30的安装头33设为单独的构成设备。另外,上述构成设备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元件安装机3拆装,有时根据生产的基板产品而被变更类别、数量、它们的组合。
此外,构成设备在预先内置有发挥预定的功能的固件的情况下,根据执行的安装处理所需的功能等而设定固件的版本。在上述那样的结构中,控制装置50在例如元件安装机3的电源的投入时等,通过与各种构成设备之间的通信来识别构成设备。并且,控制程序M1的构成设备信息在预定要执行的安装处理中需要构成设备的类别、组合、固件的版本的指定的情况下,指定它们的至少一个。
零件数据M2针对元件的每个类别而设定元件的外形形状、耐载荷、移动的最大速度、移动的最大加速度。元件的外形形状例如在使用了元件相机41的状态识别处理中使用,相当于与图像数据中包含的元件进行对照的模板、表示元件的尺寸、特征部的信息。元件的耐载荷是元件从吸嘴34等保持部件接受的载荷的容许值。
移动的最大速度是通过元件移载装置30而移动的元件的速度的容许值。另外,在零件数据M2中,移动的最大速度也可以以相对于元件移载装置30的功能上的最大速度的比例来设定。由此,例如在零件数据M2中移动的最大速度被设定为80%的元件种类在安装处理中以不超过元件移载装置30的最大速度的80%的方式移动。移动的最大加速度是通过元件移载装置30而移动的元件的加速度(包括减速度)的容许值。
5.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
参照图4来对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安装处理的执行时,进行元件安装机3的各种构成设备的设置调整。具体而言,在基板输送装置10的支撑装置11中,在支撑板112的预定位置配置多个支撑部件111。另外,在元件供给装置20的多个插槽21安设装填有载带的供料器22。
另外,内置于各种构成设备的固件根据需要而进行版本升级或版本降级。控制装置50通过与各种构成设备之间的通信而取得设置调整的状态(包含固件的版本)。并且,控制装置50对控制程序M1中包含的构成设备信息与实际的构成设备的状态进行对照,在正常进行了设置调整的情况下,执行基于控制程序M1的安装处理。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50在安装处理中,首先执行基板80的搬入处理(S11)。在基板80的搬入处理中,基板输送装置10将基板80向元件安装机3的机内搬入,并且定位于机内的预定位置。另外,基板输送装置10利用支撑装置11夹持定位后的基板80。此时,成为支撑部件111的前端与基板80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
接着,控制装置50执行使多个吸嘴34依次吸附元件的吸附循环(S12)。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0使安装头33移动至在元件供给装置20中供给预定种类的元件的供料器22的上方。并且,控制装置50使吸嘴34下降而吸附了元件后,再次使吸嘴34上升。在吸附循环中,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的安装头33的移动和吸嘴34的下降及上升,而多个元件分别保持于吸嘴34。
接着,控制装置50执行识别分别保持于多个吸嘴34的元件的保持状态的状态识别处理(S13)。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0使安装头33向元件相机41的上方移动,并向元件相机41送出拍摄指令。控制装置50对通过元件相机41的拍摄而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识别由多个吸嘴34分别保持的元件的姿势(位置及角度)。此时,在与元件对应的零件数据M2中表示元件的外形形状的模板被用于图像处理。
然后,控制装置50执行使多个吸嘴34将元件向基板80依次安装的安装循环(S14)。更详细而言,控制装置50使安装头33移动至基板80上的预定的安装位置的上方。此时,控制装置50基于状态识别处理(S13)的结果而修正吸嘴34的位置及角度。并且,控制装置50使吸嘴34下降并安装元件后,再次使吸嘴34上升。在安装循环中,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的安装头33的移动和吸嘴34的下降及上升,而多个元件分别被安装于基板80。
控制装置50在对当前的基板80安装的全部元件的安装未结束的情况下(S15:否),反复执行PP循环直到安装结束为止(S12-S14)。在全部元件的安装已结束的情况下(S15:是),控制装置50执行基板80的搬出处理(S16)。在基板80的搬出处理中,基板输送装置10将定位的基板80松开,并且向元件安装机3的机外搬出基板80。
另外,在上述PP循环(S12-S14)中,在伴随于安装头33的移动等而多个吸嘴34移动及旋转时,控制装置50以不超过与保持于多个吸嘴34的元件对应的在零件数据M2中设定的最大速度及最大加速度的方式控制元件的移动(包括旋转)。另外,在安装头33保持有多种元件的情况下,控制装置50以元件的最大速度及最大加速度最小的元件为基准来调整安装头33的移动速度、吸嘴34的旋转速度、升降速度。
6.检查装置70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机计算机60通过构成设备及安装的软件而作为控制程序M1的检查装置70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70判定在作为对基板作业机之一的元件安装机3的安装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
在此,上述控制程序M1由元件安装机3的使用者基于基板产品的设计信息等而生成。因此,关于在控制程序M1中是否包含例如向超过了安装头33的可动范围的位置安装元件的指令,需要在安装处理的执行前检查控制程序M1。另外,关于在控制程序M1中是否包含例如超过了安装头33的上限速度或上限加速度的移动指令,需要检查控制程序M1。
上述那样的机械结构上的可动范围和上限速度根据元件安装机3、构成设备的类别而变动,所以一般通过由元件安装机3的制造商设定的基准数据Fs来进行控制程序M1的检查。换言之,基于上述那样的基准数据Fs的检查判定控制程序中包含的各种动作指令是否处于元件安装机3的动作能力的范围内而能够执行使用了控制程序M1的安装处理。
然而,即使控制程序M1满足在基准数据Fs中设定的多个判定基准,从品质提高的观点或与要求规格对应的观点来看,判定基准有时也宽松(判定的水准较低)。具体而言,在吸嘴34等保持部件不容易保持的元件的情况下,优选将XY方向上的移动的速度或加速度设定为比元件安装机3的动作能力的上限低。此时,在使用了基准数据Fs的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判定中,判定基准宽松,无法判定是否指令了适当的移动速度和加速度。
然而,在基准数据Fs中需要确保通用性,难以针对每个使用者设定专用的基准数据Fs。另外,使用者有时基于基板产品的要求规格、过去的生产实绩来调整安装头33和吸嘴34的移动速度等。因此,希望在使用者处也能够调整进行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判定时的基准。
于是,本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70采用能够进行使用了使用者设定的条件数据Fc的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判定的结构。由此,检查装置70实现了作为结果而生产的基板产品的品质提高等。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检查装置70具备:存储部71、判定部72及条件设定部73。
存储部71由硬盘装置等光学驱动装置或快闪存储器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部71具有作为存储区域的基准数据存储部711及条件数据存储部712。基准数据存储部711存储针对多个判定项目分别由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3)的制造商设定了使用了控制程序M1的生产处理(安装处理)的执行可否的判定基准的基准数据Fs。
另外,条件数据存储部712存储关于多个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针对每个判定项目由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3)的使用者设定了被设定为水准比判定基准高的判定条件的条件数据Fc。如图5所示,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安装头33的可动范围、上限速度及上限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保持于安装头33的元件的上限速度、上限加速度及从安装头33施加的最大载荷。此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安装于基板80的多个元件的最小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的“间隔”相当于将相邻的元件的外周缘彼此连结的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元件彼此的中心间的距离(各安装位置的距离)。
另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在安装处理中使用的支撑部件111的数量、安装处理中的基板80上的安装位置与支撑部件的最大分离距离及在安装位置处向基板80施加的最大载荷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基板80的搬入处理(S11)中的基板80的输送速度。
另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在安装处理中保持元件的吸嘴34的类别。基准数据Fs与应用的元件安装机3的类别对应地由制造商设定多个判定项目各自的判定基准。条件数据Fc由使用者设定比判定基准高的水准(同等以上的严格的条件)的判定条件。
作为在条件数据Fc中将判定条件设定为比判定基准高的水准的方法,例如除了设定比安装头33的可动范围窄的范围或者设定比移动的上限速度低的速度以外,也可以使多个判定项目具有相关性。具体而言,可考虑阶段性地评价特定的判定项目中的值或范围,使与特定的判定项目具有相关性的判定项目的判定条件根据上述评价的结果而变动。这样,在条件数据Fc的判定条件中包含要求多个判定项目中的两个以上的判定项目全部满足判定条件的判定条件(参照图5的“和条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条件数据存储部712存储根据构成设备信息而设定的多个条件数据Fc。如上所述,构成设备信息是包含于控制程序M1的信息,表示安装处理的执行所需的构成设备的类别、组合、固件的版本中的至少一个。当构成设备产生了变更时,元件安装机3的动作能力变动。于是,条件数据存储部712存储与多种构成设备信息对应的多个条件数据Fc。
判定部72在检查处理中基于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来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在条件数据存储部712中存储有多个条件数据Fc的情况下,判定部72根据控制程序M1中包含的构成设备信息而从多个条件数据Fc选择一个,而在检查处理中使用。另外,判定部72除了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以外,也基于与控制程序M1对应的零件数据M2来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
具体而言,例如判定部72首先解析控制程序M1,取得构成设备的设置模式、基板80的信息(基板的类别、尺寸、体积、重量等)、安装头33的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的最大值、吸嘴34的移动速度的最大值等。并且,判定部72关于各判定项目判定是否满足判定基准及判定条件。
具体而言,判定部72判定相对于基板80的重量,基板80的输送处理(S11)中的输送速度是否适当。另外,判定部72判定在安装循环(S14)中向基板80和元件施加的载荷在与支撑部件111的数量、位置的关系下是否适当。此外,判定部72判定在安装处理中使用的吸嘴34的类别和供给的负压空气的空气压在与元件种类的关系下是否适当。另外,关于检查处理的详情将在后文叙述。
另外,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的检查处理能够在各种定时下执行。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部72除了基于操作员对检查装置70的指示以外,还在检测到包含预先设定的处理的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任意的定时或与其他处理(例如各种安装处理的执行决定等)联动地执行检查处理。
在此,在检查处理中,如上所述,使用零件数据M2。该零件数据M2有时基于在安装处理的执行中产生的错误等而被编辑。并且,零件数据M2在被编辑后存储于主机计算机60,例如在同一生产线L中共用。因此,使用了零件数据M2的检查处理优选在反映了对零件数据M2的编辑的状态下执行。
考虑上述那样的情况,判定部72构成为能够在检测到各种触发事件的定时下执行检查处理。具体而言,判定部72将在条件数据存储部712中存储有条件数据Fc这一情况作为触发事件而进行检测,并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根据这样的结构,判定部72监视条件数据存储部712,根据存储有条件数据Fc而执行检查处理。
另外,判定部72将从与检查装置7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外部装置输入的指令作为触发事件而进行检测,并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上述外部装置可以是构成生产线L的元件安装机3之一,也可以是作业者保持的便携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等)。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远程指令检查处理的执行。
条件设定部73提示多个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受与提示的判定项目对应的判定条件的基于使用者的输入。具体而言,如例如图5所示,条件设定部73对于多个判定项目并列提示基准数据Fs的判定基准和条件数据Fc的判定条件。此时,条件设定部73也可以针对构成设备的每个设置模式而提示多个条件数据Fc。
条件设定部73经由主机计算机60的输入设备而接受对于判定项目的判定条件的输入,并更新条件数据Fc。在上述判定条件中,除了对于各个判定项目的阈值或范围以外,还包含使多个判定项目具有相关性的和条件。另外,条件设定部73在输入的判定条件是比判定基准低的水准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使用者通知这一情况,或者将判定条件修正为与判定基准相等。根据这样的结构,使用者能够在确认现有的判定基准的同时,设定考虑了使用者的经验和实绩的判定条件。
7.检查装置70对控制程序M1的检查处理
参照图6来对由上述那样的结构构成的检查装置70对控制程序M1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在此,检查装置70在存在操作员的指示的情况或检测到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执行检查处理。另外,假设在存储部71中存储有控制程序M1、零件数据M2、基准数据Fs及多个条件数据Fc。
在检查处理中,如图6所示,判定部72首先取得作为良好与否判定的对象的控制程序M1中包含的构成设备信息(S21)。接着,判定部72根据取得的构成设备信息而从多个条件数据Fc选择一个(S22)。接着,判定部72执行控制程序M1的解析处理(S23)。具体而言,判定部72基于控制程序M1中包含的指令和零件数据M2中包含的各种信息,取得假定执行了安装处理的情况下的安装头33的移动范围和移动速度的最大值。
此外,通过解析处理(S23),取得各个元件的XY移动、升降动作及旋转动作的移动速度(包括旋转速度)的最大值。另外,通过解析处理(S23),取得在元件的拾取时、安装时向该元件施加的最大载荷。此外,通过解析处理(S23),取得安装于基板80上的元件彼此的间隔。如上所述,通过解析处理(S23),取得与判定项目对应的各种最大值和范围。
判定部72基于解析处理(S23)的结果来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S24)。详细而言,判定部72判定解析处理(S23)的结果是否满足在基准数据Fs中设定的判定基准。此时,判定部72关于在条件数据Fc中设定有判定条件的判定项目,也可以省略使用了基准数据Fs的良好与否判定。另外,判定部72判定解析处理(S23)的结果是否满足在条件数据Fc中设定的判定条件。
检查装置70基于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的判定(S24)的结果来执行对于使用者的通知处理(S25)。具体而言,在控制程序M1满足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各条件的情况下,检查装置70将控制程序M1是适合于安装处理的“良”的意思通知给使用者。
另一方面,在控制程序M1不满足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各条件的任一个的情况下,检查装置70将控制程序M1是不适合于安装处理的“否”的意思通知给使用者。此时,检查装置70也可以一并通知控制程序M1及零件数据M2的哪处不满足哪个判定项目的条件。另外,在例如检查处理被远程指令的情况下,上述通知也可以向便携终端等送出。
8.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效果
上述控制程序M1的检查装置70具备:存储基准数据Fs的基准数据存储部711、存储条件数据Fc的条件数据存储部712及在检查处理中基于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来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的判定部72。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条件数据Fc与特定的元件安装机3或特定的安装处理对应,因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生产的基板产品的品质提高。
9.实施方式的变形方案
9-1.关于检查处理
在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70基于操作员的指令或基于触发事件的检测而执行检查处理。与此相对,检查处理也可以构成为基于操作员的指令及触发事件的检测的任一方而执行。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条件数据存储部712为了与各种构成设备的设置模式对应而存储多个条件数据Fc。除此之外,条件数据存储部712也可以针对各种基板产品存储不同的多个条件数据Fc。此外,条件数据存储部712也可以关于同一类别的基板产品针对各种要求规格存储不同的多个条件数据Fc。在这样的结构中,判定部72基于控制程序M1等中包含的与基板产品的类别、要求规格相关的信息而从多个条件数据Fc中选择一个。
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能够与基板产品的类别、要求规格对应地切换合适的条件数据Fc。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另外,对于实施方式的方案及如上所述的方案,检查装置70也可以省略基于构成设备的类别、组合的条件数据Fc的切换。不过,从进行反映了构成设备信息、基板产品的类别、要求规格的更准确的控制程序M1的良好与否判定这一观点来看,优选在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案。
在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70设为良好与否判定的对象的控制程序M由作为对基板作业机的元件安装机3在安装处理中使用。与此相对,检查装置70只要是印刷机2、粘接剂涂布装置等对基板作业机在与各自的功能对应的生产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就能够设为良好与否判定的对象。
具体而言,检查装置70将在作为对基板作业机的印刷机2的印刷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设为良好与否判定的对象。印刷机2在印刷处理中在能够印刷的最大行程中的需要的印刷范围中使刮刀移动。由此,印刷机2将膏状的焊料以形成于掩模的图案向基板80的上表面印刷。
在如上所述的印刷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中,包含刮刀、掩模等构成设备信息、基板80的信息、印刷范围、刮刀的升降动作、移动动作的指令等。另外,在基准数据Fs及条件数据Fc中的判定项目中,包含刮刀的移动范围、移动速度等。检查装置70基于基准数据Fs来判定由控制程序指令的印刷范围是否处于刮刀的可动范围内。另外,检查装置70基于条件数据Fc来判定上述印刷范围是否存在过多不足。
这样,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案及变形方案,能够使条件数据Fc与特定的对基板作业机(元件安装机3、印刷机2等)、特定的生产处理(安装处理、印刷处理等)对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判定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其结果是,能够实现生产的基板产品的品质提高。
9-2.检查装置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中,检查装置70构成为并入于主机计算机60。对此,检查装置70除了构成主机计算机60的一功能以外,还能够采用各种方案。例如,检查装置70也可以是与生产线L、主机计算机6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专用的外部装置。此时,检查装置70也可以构成为经由互联网而与对基板作业机连接。不管在哪个结构下都起到与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生产系统,2:印刷机,3:元件安装机(对基板作业机),4:回流焊炉,5:检查机,10:基板输送装置,20:元件供给装置,30:元件移载装置,33:安装头,34:吸嘴(保持部件),41:元件相机,42:基板相机,50:控制装置,60:主机计算机,70:检查装置,71:存储部,711:基准数据存储部,712:条件数据存储部,72:判定部,73:条件设定部,80:基板,M1:控制程序,M2:零件数据,Fs:基准数据,Fc:条件数据。
Claims (9)
1.一种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对在对基板作业机进行的生产处理中使用的控制程序进行检查处理,所述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具备:
基准数据存储部,存储基准数据,在所述基准数据中由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制造商针对多个判定项目分别设定了使用所述控制程序的所述生产处理能否执行的判定基准;
条件数据存储部,存储条件数据,在所述条件数据中,对于多个所述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使用者针对每个所述判定项目设定有被设定为水准比所述判定基准高的判定条件;及
判定部,在所述检查处理中基于所述基准数据及所述条件数据来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检查装置还具备条件设定部,所述条件设定部提示多个所述判定项目中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受与提示的所述判定项目对应的所述判定条件的基于所述使用者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条件数据的所述判定条件中包含通过要求多个所述判定项目中的两个以上的所述判定项目全部满足所述判定条件而被设定为水准比各所述判定项目高的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在检测到包含预先设定的处理的触发事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将在所述条件数据存储部中存储有所述条件数据这一情况作为所述触发事件而进行检测,并基于所述条件数据来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判定部将从与所述检查装置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的外部装置输入的指令作为触发事件而进行检测,并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条件数据存储部存储根据构成设备信息而设定的多个所述条件数据,所述构成设备信息包含构成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构成设备的类别、多个所述构成设备的组合及内置于所述构成设备的固件的版本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判定部根据所述控制程序中包含的所述构成设备信息而从多个所述条件数据中选择一个所述条件数据,并基于选择出的所述条件数据来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是向所述基板上的安装位置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其中,
在所述控制程序中包含所述安装位置及所述元件的类别,
所述元件安装机基于所述控制程序和零件数据而控制保持所述元件的保持部件的动作,所述零件数据是针对多个所述元件的类别而分别设定了所述元件的外形形状、耐载荷、移动的最大速度、移动的最大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数据,
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基准数据、所述条件数据及与所述控制程序对应的所述零件数据来判定所述控制程序的良好与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31729 WO2020044431A1 (ja) | 2018-08-28 | 2018-08-28 | 制御プログラムのチェッ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02385A true CN112602385A (zh) | 2021-04-02 |
CN112602385B CN112602385B (zh) | 2022-08-30 |
Family
ID=6964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6918.7A Active CN112602385B (zh) | 2018-08-28 | 2018-08-28 |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46604A4 (zh) |
JP (1) | JP7074865B2 (zh) |
CN (1) | CN112602385B (zh) |
WO (1) | WO2020044431A1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4999A (zh) * | 2004-07-21 | 2006-01-2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方法及装置 |
CN1816275A (zh) * | 2005-02-01 | 2006-08-0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印刷基板的品质管理系统 |
CN1815250A (zh) * | 2005-02-02 | 2006-08-09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装置、基板检查方法、检查条件管理系统及部件安装系统 |
CN101098619A (zh) * | 2006-06-29 | 2008-01-02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用的基准值设定方法、利用该方法的装置及程序 |
CN101411257A (zh) * | 2006-03-28 | 2009-04-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安装条件确定方法 |
JP2009081456A (ja) * | 2008-11-21 | 2009-04-16 | Fuji Mach Mfg Co Ltd |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構成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 |
CN102612314A (zh) * | 2011-01-18 | 2012-07-2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检查系统、模拟方法及系统、恰当值的判定及确定方法 |
JP2012248815A (ja) * | 2011-05-31 | 2012-12-13 | Fuji Mach Mfg Co Ltd | 電気回路製造支援装置および電気回路製造支援方法 |
JP2013033967A (ja) * | 2012-08-09 | 2013-02-1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基板処理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
EP2575419A2 (en) * | 2011-09-27 | 2013-04-03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ubstrate transfer apparatus, substrate transfer method, and surface mounter |
CN104472031A (zh) * | 2012-07-18 | 2015-03-25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检查头、作业装置及电子元件安装生产线 |
US20180098466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nspection apparatus,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171099A (ja) * | 2000-12-04 | 2002-06-1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回路基板の実装品質チェック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4255267B2 (ja) * | 2002-11-22 | 2009-04-15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作業プログラム適否判定装置を含む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プログラム適否判定プログラム |
JP2008083758A (ja) * | 2006-09-26 | 2008-04-10 | Yaskawa Electric Corp | 機械装置の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可動範囲判定方法 |
JP6342610B2 (ja) * | 2013-02-01 | 2018-06-13 | 株式会社Fuji | 生産プログラム適否判断装置 |
JP6309986B2 (ja) * | 2016-02-18 | 2018-04-11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数値制御工作機械の加工時間予測装置 |
JP2017199740A (ja) | 2016-04-26 | 2017-11-02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機の表示システム |
JP6903684B2 (ja) | 2016-11-17 | 2021-07-14 | 株式会社Fuji | セットアップ支援装置 |
-
2018
- 2018-08-28 EP EP18932020.3A patent/EP3846604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8-28 CN CN201880096918.7A patent/CN11260238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28 JP JP2020539896A patent/JP707486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28 WO PCT/JP2018/031729 patent/WO2020044431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24999A (zh) * | 2004-07-21 | 2006-01-2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方法及装置 |
CN1816275A (zh) * | 2005-02-01 | 2006-08-0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印刷基板的品质管理系统 |
CN1815250A (zh) * | 2005-02-02 | 2006-08-09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装置、基板检查方法、检查条件管理系统及部件安装系统 |
CN101411257A (zh) * | 2006-03-28 | 2009-04-1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安装条件确定方法 |
CN101098619A (zh) * | 2006-06-29 | 2008-01-02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基板检查用的基准值设定方法、利用该方法的装置及程序 |
JP2009081456A (ja) * | 2008-11-21 | 2009-04-16 | Fuji Mach Mfg Co Ltd |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構成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 |
CN102612314A (zh) * | 2011-01-18 | 2012-07-25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检查系统、模拟方法及系统、恰当值的判定及确定方法 |
JP2012248815A (ja) * | 2011-05-31 | 2012-12-13 | Fuji Mach Mfg Co Ltd | 電気回路製造支援装置および電気回路製造支援方法 |
EP2575419A2 (en) * | 2011-09-27 | 2013-04-03 |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 Substrate transfer apparatus, substrate transfer method, and surface mounter |
CN104472031A (zh) * | 2012-07-18 | 2015-03-25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检查头、作业装置及电子元件安装生产线 |
JP2013033967A (ja) * | 2012-08-09 | 2013-02-14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基板処理装置の異常検出方法、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
US20180098466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5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nspection apparatus,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74865B2 (ja) | 2022-05-24 |
JPWO2020044431A1 (ja) | 2021-06-03 |
EP3846604A1 (en) | 2021-07-07 |
EP3846604A4 (en) | 2021-09-15 |
CN112602385B (zh) | 2022-08-30 |
WO2020044431A1 (ja) | 2020-03-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68814B (zh) | 生产管理装置 | |
JP2009054619A (ja) |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
JP4465401B2 (ja) | 基板停止位置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6706695B2 (ja) | 座標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座標データ生成方法 | |
CN111096097B (zh) | 元件安装机及元件落下的判定方法 | |
JP2006019469A (ja) |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及び実装装置 | |
JP6356222B2 (ja) | 部品装着装置 | |
CN112602385B (zh) | 控制程序的检查装置 | |
EP2897449B1 (en) | Work system for substrate and workbench-quantity-determining program | |
CN107114012B (zh) | 对基板作业管理装置 | |
JPWO2017017788A1 (ja) | 部品実装機 | |
CN113906839B (zh) | 对基板作业机 | |
JP2003218595A (ja) | 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
JPWO2018134892A1 (ja) | 部品実装機 | |
JP6016683B2 (ja)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における装着ヘッドの高さ検出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
WO2015097732A1 (ja) | 対基板作業装置 | |
JP2009283803A (ja) | 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用作業実行方法 | |
US20180284732A1 (en) | Required accuracy setting device | |
EP3684157B1 (en) | Mounting system | |
JP6774380B2 (ja) | 基板作業装置および搬送ベルトの状態通知方法 | |
WO2022079889A1 (ja) | バックアップ部材の配置支援装置および配置支援方法 | |
JP2023037983A (ja) | マーク認識装置及び処理装置 | |
JP6539738B2 (ja) | 対基板作業機、および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 |
JP2023138647A (ja) | 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 |
JP2008060336A (ja) | 電子部品の装着装置及び装着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