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003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600038B CN112600038B CN202011064299.9A CN202011064299A CN112600038B CN 112600038 B CN112600038 B CN 112600038B CN 202011064299 A CN202011064299 A CN 202011064299A CN 112600038 B CN112600038 B CN 1126000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locking
- lance
- engaging
- f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2—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position or shape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4—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 H01R13/4365—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from the front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86—Parallel contacts arranged about a common axi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既能确保检测部件的强度,又能抑制检测部件变大。连接器(1)具备:多个端子(3);壳体(2),其具有筒状的外壁部(21)、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4)的保持部(22)、被外壁部支承并且相对于端子容纳室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矛状部(26)和卡定部(27);检测部件,其具有嵌合于保持部的筒状的嵌合部和卡合部,多个端子容纳室在壳体的中心线(C1)周围沿着周向配置,在端子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在嵌合部嵌合于保持部时进入嵌合部的内部,在端子未被插入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被端子挤压而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变形,并将嵌合部卡定在比卡合部卡合于卡定部的位置靠近前的第一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端子容纳室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固定器集成式连接器,其具备:具有端子卡定矛的连接器壳体;以及与壳体主体部集成并划分端子容纳室的前固定器。专利文献1的前固定器具有壁部,该壁部进入卡定矛状部的挠曲空间并阻止卡定矛状部的挠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455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连接器中,优选具有检测部件,其能够检测端子是否正确地插入到标准位置。此处,如果要确保检测部件的强度,则检测部件的体积变大,导致连接器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既能够确保检测部件的强度,又能够抑制检测部件变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端子;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外壁部;沿着所述外壁部的轴向延伸并且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的保持部;被所述外壁部支承并且相对于所述端子容纳室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的矛状部;和卡定部;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嵌合于所述保持部的筒状的嵌合部;和卡合于所述卡定部的卡合部,多个所述端子容纳室在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周围沿着周向配置,在所述端子被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矛状部卡合于所述端子并卡定所述端子,并且所述矛状部在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保持部时进入所述嵌合部的内部,从而允许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卡定部,在所述端子未插入到所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矛状部被所述端子挤压而朝向所述半径方向的外侧变形,将所述嵌合部卡定在比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卡定部的位置靠近前的第一位置。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涉及的检测部件中,在端子未被插入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被矛状部卡定的部分是筒状的嵌合部。由此,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起到既能够确保检测部件的强度,又能够抑制检测部件变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剖视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阴端子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临时卡定于壳体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被插入到壳体中的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中的阴端子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被插入到标准位置的阴端子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被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2 壳体
3 阴端子
4 检测部件
5 垫式密封件
5a 孔部
6 密封罩
6a:孔部,6b:臂
7 解锁罩
21 外壁部
21a:第一开口部、21b:端面
22 保持部
22a:端面,22b:核部,22c:筒状部,22d:分隔壁、
22e:端面
23 卡定臂
24 端子容纳室
24a:端子插入口,24b:槽部,24c:突耳插入口
25 通路部
25a 开口
26 矛状部
26a:主体,26b:卡定突起,26c:倾斜面,26d:卡定面
27 卡定部
27a:第一卡定部,27b:第二卡定部,27c、27d:卡定面
31 端子连接部
31a:顶端,31b:后端
32 电线连接部
33 中间部
41 嵌合部
42 第一壁部
42a:突耳插入孔,42b:贯通孔
43 轴部
44 圆筒部
44a 端面
45 突出部
46 卡合部
46a:臂,46b:爪部
C1 中心线
X 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6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主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剖视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剖视立体图,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阴端子的侧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阴端子的立体图,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检测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临时卡定于壳体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被插入壳体中的阴端子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被插入端子容纳室中的阴端子的剖视图,图15是示出被插入到标准位置的阴端子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被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的剖视图。图6示出图3的VI-VI截面。图7示出图3的VII-VII截面。图12和图16示出与图7相同位置的截面。图14和图15示出与图6相同位置的截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壳体2、多个阴端子3、一个检测部件4、垫式密封件5、密封罩6和解锁罩7。如图2所示,壳体2具有筒状的外壁部21、保持部22和矛状部26。外壁部21、保持部22和矛状部26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一体成型。在外壁部21设置有对配对的连接器进行卡定的卡定臂23。
在以下的连接器1的说明中,将外壁部21的轴向简称为“轴向X”。外壁部21具有第一开口部21a。第一开口部21a为外壁部21的轴向X上的一端的开口部。阴端子3从第一开口部21a被插入,被保持部22保持。
垫式密封件5是从第一开口部21a被插入到外壁部21内部的圆柱状或圆盘状的密封部件。垫式密封件5由橡胶等形成。垫式密封件5具有供电线插通的多个孔部5a。与阴端子3连接的电线插通于孔部5a。垫式密封件5抑制液体向壳体2的内部浸入。
密封罩6是保持垫式密封件5的圆柱状或圆盘状的部件。密封罩6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密封罩6具有供电线插通的多个孔部6a。另外,在密封罩6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卡合部6b。卡合部6b被在壳体2的外壁部21设置的多个卡定孔21c分别卡定。
解锁罩7是限制对卡定臂23的误操作的罩部件。解锁罩7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型。解锁罩7相对于壳体2的外壁部21装配在外侧。解锁罩7具有主体7a、多个卡合部7b和一对保护臂7c。主体7a是形成为圆筒形状的部分,与外壁部21嵌合。卡合部7b设置于主体7a,具有挠性。卡合部7b与在壳体2的外壁部21设置的多个卡定突起21d分别卡合。
保护臂7c从主体7a沿着轴向X突出。如图1所示,当解锁罩7被装配于壳体2时,一对保护臂7c包围卡定臂23。保护臂7c抑制由于其他元件干扰卡定臂23导致发生意外解锁。
参照图3至图7,说明壳体2的细节。如图6等所示,保持部22具有核部22b和筒状部22c。核部22b是大致圆盘形状的部分,位于外壁部21的内部。更详细而言,核部22b配置在端面21b的附近。端面21b是外壁部21的位于与第一开口部21a相反侧的端面。筒状部22c从端面21b沿着轴向X突出。筒状部22c是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与核部22b连续。
保持部22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4。端子容纳室24形成在核部22b和筒状部22c。端子容纳室24具有端子插入口24a和突耳插入口24c。端子插入口24a形成在核部22b的端面22a,并朝向第一开口部21a开口。端面22a是核部22b的轴向X上的一侧的端面,并朝向第一开口部21a。突耳插入口24c形成在筒状部22c的端面22e。阳端子的突耳从突耳插入口24c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中。端子容纳室24从端子插入口24a到突耳插入口24c沿着轴向X延伸。端子容纳室24包含形成在筒状部22c的槽部24b。槽部24b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6等所示,多个端子容纳室24沿着周向配置。更详细而言,端子容纳室24在中心线C1的周围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中心线C1是沿着轴向X的线,例如是保持部22的中心轴线。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等间隔配置的七个端子容纳室24。保持部22具有将相邻的端子容纳室24隔开的放射状的分隔壁22d。
如图4和图5等所示,壳体2具有通路部25。通路部25是筒状部22c的中空部分,是供检测部件4的轴部43插入的通路状的空间部。通路部25沿着中心线C1延伸,例如与中心线C1设置在同轴上。本实施方式的通路部25的截面形状为七边形。通路部25的开口25a形成在筒状部22c的端面22e。通路部25从开口25a朝向第一开口部21a沿着轴向X延伸。检测部件4的轴部43从开口25a被插入通路部25。即,检测部件4与通路部25嵌合的朝向与阴端子3对端子容纳室24插入的朝向相反。
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2具有多个矛状部26。矛状部26从外壁部21的端面21b沿着轴向X突出。矛状部26的基端被外壁部21支承,矛状部26的顶端为自由端。对一个端子容纳室24设置一个矛状部26。矛状部26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壁22d之间。换言之,矛状部26和分隔壁22d沿着周向交替配置。矛状部26相对于端子容纳室24的槽部24b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即,矛状部26以将槽部24b从半径方向的外侧封闭的方式配置。
矛状部26具有主体26a和卡定突起26b。主体26a具有倾斜面26c和卡定面26d。倾斜面26c是朝向端子容纳室24的面,相对轴向X倾斜。更详细而言,倾斜面26c以随着沿轴向X朝向端面22e去而接近中心线C1的方式倾斜。卡定面26d是卡定阴端子3的面。卡定面26d朝向端面22e侧。
卡定突起26b从主体26a沿着轴向X突出。卡定突起26b从卡定面26d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朝向端面22e突出。矛状部26的外侧面26e是在主体26a和卡定突起26b上共通的面。外侧面26e在矛状部26未挠曲变形的状态下与轴向X平行。
如图7等所示,核部22b具有卡定部27。卡定部27是与检测部件4卡合并卡定检测部件4的部分。从端面22e观察,卡定部27位于通路部25的最深部。另外,卡定部27与中心线C1配置在同轴上。在核部22b中,在卡定部27的侧部设置有空间部22h。卡定部27沿着轴向X延伸。
卡定部27具有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朝向与轴向X交叉的方向突出。另外,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彼此朝相反方向突出。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配置在轴向X的不同位置。第一卡定部27a与第二卡定部27b相比位于端面22e侧。换言之,相较于第二卡定部27b,第一卡定部27a位于通路部25的入口侧。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分别具有朝向第一开口部21a的卡定面27c、27d。第一卡定部27a的卡定面27c使检测部件4停止在临时卡定位置。第二卡定部27b的卡定面27d使检测部件4停止在正式卡定位置。
如图8和图9所示,阴端子3具有端子连接部31、电线连接部32和中间部33。阴端子3由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端子连接部31是与阳端子13电连接的部分,具有方筒形状。阳端子13的突耳13a从端子连接部31的顶端31a被插入端子连接部31中,与端子连接部31电连接。电线连接部32是与电线W连接的部分。电线连接部32被压接于电线W的芯线和覆皮。需要说明的是,图9之后的各图中省略电线W的图示。中间部33是将端子连接部31的后端31b与电线连接部32连结的部分。
如图10和图11所示,检测部件4具有嵌合部41、第一壁部42、轴部43和卡合部46。嵌合部41、第一壁部42、轴部43和卡合部46为一体。检测部件4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嵌合部41被形成为筒状,是与壳体2的筒状部22c嵌合的部分。嵌合部41具有圆筒部44和多个突出部45。圆筒部44是嵌合部41的主体,具有圆筒形状。圆筒部44的截面形状是圆环形状。即,圆筒部44沿着周向在整个圆周上连续。
突出部45从圆筒部44的端面44a沿着轴向X突出。多个突出部45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相邻的两个突出部45之间设置有与矛状部26对应的间隙。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与矛状部26的个数相应地具有七个突出部45。突出部45的截面形状是与圆筒部44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圆弧形状。即,突出部45的外侧面的形状是与圆筒部44的外侧面的形状对应的圆弧形状。另外,突出部45的内侧面的形状是与圆筒部44的内侧面的形状对应的圆弧形状。
第一壁部42是将圆筒部44的一端封闭的平板状的壁部。第一壁部42配置在圆筒部44的与端面44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第一壁部42具有多个突耳插入孔42a。突耳插入孔42a是供阳端子的突耳插通的贯通孔。突耳插入孔42a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第一壁部42具有多个贯通孔42b。多个贯通孔42b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贯通孔42b形成于在轴向上与矛状部26对置的位置。
如图10所示,轴部43从第一壁部42的中心沿着轴向X突出。轴部43在圆筒部44的内部空间延伸,并且朝向嵌合部41的外部空间突出。卡合部46设置在轴部43的顶端。卡合部46包括具有挠性的一对的臂46a、46a。臂46a从轴部43的顶端面43a朝向轴向X突出。各臂46a具有朝向与轴向X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爪部46b。两个爪部46b在与轴向X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对置。
在阴端子3被安装于壳体2前,检测部件4临时卡定于壳体2。图12示出临时卡定于壳体2的检测部件4。检测部件4的卡合部46和轴部43从开口25a被插入到通路部25中。卡合部46与壳体2的第一卡定部27a卡合。第一卡定部27a卡定一个爪部46b,限制轴部43朝向从通路部25脱离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二卡定部27b与另一爪部46b接触,对卡合部46进行定位。即,检测部件4停止在爪部46b位于第一卡定部27a与第二卡定部27b之间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卡合部46与第一卡定部27a卡合的状态称为“临时卡定状态”。检测部件4的临时卡定位置是卡合部46与第一卡定部27a卡合的位置。
如以下说明所述,在临时卡定状态下,矛状部26能够在不会与嵌合部41干扰的前提下发生挠曲变形。如图13所示,在临时卡定状态下,矛状部26朝向检测部件4的外部空间露出。更具体而言,在周向上,矛状部26位于相邻的两个突出部45之间。另外,如图12所示,圆筒部44的端面44a位于比矛状部26的卡定突起26b靠开口25a侧。因此,在被两个突出部45和端面44a包围的空间中,矛状部26能够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挠曲变形。
如图13所示,阴端子3以端子连接部31在前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中。如图14所示,阴端子3一边通过端子连接部31将矛状部26推升一边向端子容纳室24内前进。矛状部26由于从端子连接部31受到挤压力F1而发生挠曲变形。矛状部26的卡定突起26b向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在轴向X上与圆筒部44的端面44a对置。
图15中示出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的标准位置的阴端子3。当阴端子3从图14所示的位置朝向端子容纳室24的深处被插入时,矛状部26的主体26a越过端子连接部31。矛状部26由于矛状部26的弹性恢复力而朝向半径方向的内侧移动。换言之,矛状部26的形状恢复到矛状部26发生挠曲变形前的形状。矛状部26的卡定面26d在轴向X上与端子连接部31的后端31b对置,卡定端子连接部31。即,卡定面26d限制阴端子3的朝向阴端子3从端子容纳室24脱离的方向的移动。矛状部26的卡定突起26b位于比圆筒部44的端面44a靠半径方向的内侧。即,矛状部26位于在检测部件4进一步被压入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圆筒部44的内部的位置。
当所有阴端子3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中时,检测部件4被作业人员推入到正式卡定位置。图16中示出被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的检测部件4。当检测部件4被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时,卡合部46与壳体2的第二卡定部27b卡合。第二卡定部27b卡定爪部46b,限制轴部43朝向从通路部25脱离的方向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卡合部46与第二卡定部27b卡合的状态称为“正式卡定状态”。
在正式卡定状态下,矛状部26进入圆筒部44的内部。即,在检测部件4从临时卡定位置被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时,矛状部26进入圆筒部44的内部。通过使矛状部26进入圆筒部44的内部,因而允许卡合部46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通过使矛状部26进入圆筒部44的内部,从而维持矛状部26卡定端子连接部31的锁定状态。圆筒部44限制矛状部26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变形,从而抑制意外解锁的发生。此外,突出部45相对于矛状部26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保护矛状部26。突出部45将其他元件、装置干扰矛状部26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在正式卡定状态下,壳体2的筒状部22c被插入到检测部件4的嵌合部41中,并嵌合于嵌合部41。换言之,嵌合部41从半径方向的外侧覆盖筒状部22c。在正式卡定状态下,检测部件4的第一壁部42与筒状部22c的端面22e对置。充分减小第一壁部42与端面22e的间隙的大小,使得能够抑制卡合部46与第二卡定部27b之间的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如以下说明所述,利用检测部件4检测阴端子3未插入到标准位置的半插入状态。如参照图14的说明所述,在阴端子3未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26的卡定突起26b与圆筒部44的端面44a对置。在该状态下,即使作业人员要将检测部件4插入到正式卡定位置,检测部件4的动作也会被矛状部26限制。矛状部26限制检测部件4沿着轴向X移动,使得卡合部46不会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因此,作业人员在无法压入检测部件4的情况下,能够判断存在半插入状态的阴端子3。
将圆筒部44被矛状部26卡定时的嵌合部41的位置称为“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例如是正式卡定位置与临时卡定位置之间的位置。即,在存在半插入的阴端子3的情况下,嵌合部41被矛状部26卡定在比正式卡定位置靠近前的第一位置。矛状部26通过将嵌合部41卡定在第一位置,从而使得第二卡定部27b无法卡合于卡合部46。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多个阴端子3、壳体2和检测部件4。壳体2具有筒状的外壁部21、保持部22、矛状部26和第二卡定部27b。保持部22沿着外壁部21的轴向X延伸,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24。矛状部26被外壁部21支承,相对于端子容纳室24位于半径方向的外侧。检测部件4具有:沿着轴向X嵌合于保持部22的筒状的嵌合部41;以及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的卡合部46。
多个端子容纳室24在壳体2的中心线C1的周围沿着轴向配置。在阴端子3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26卡合于阴端子3并卡定阴端子3。另外,在阴端子3被插入到端子容纳室24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26在嵌合部41嵌合于保持部22时进入嵌合部41的内部,从而允许卡合部46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
另一方面,在阴端子3未被插入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矛状部26被阴端子3挤压而朝向半径方向的外侧变形,在比卡合部46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的位置靠近前的第一位置卡定嵌合部41。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被矛状部26卡定的部分为筒状的嵌合部41。由此,能够确保被矛状部26卡定的抵接部的强度,并且抑制检测部件4变大。
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研究在嵌合部41内部针对多个矛状部26分别设置有抵接部的检测部件。就比较例的检测部件而言,若要提高抵接部的强度,则会导致检测部件变大。与此相对,就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件4而言,通过使嵌合部41兼作抵接部,从而既能够确保抵接部的强度,又能够抑制检测部件4变大。
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41具有圆筒部44。在嵌合部41中,被矛状部26卡定的部分是圆筒部44的端面44a。通过使与矛状部26抵接的抵接部为圆筒形状,从而易于确保抵接部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22具有将相邻的两个端子容纳室24隔开的分隔壁22d。矛状部26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分隔壁22d之间。通过这样的配置,从而能够利用分隔壁22d保护矛状部26。
本实施方式的卡定部27具有第一卡定部27a和第二卡定部27b。第一卡定部27a通过与卡合部46卡合,从而将嵌合部41定位在比第一位置靠近前的临时卡定位置。第二卡定部27b通过与卡合部46卡合,从而将嵌合部41定位在比第一位置靠进深侧的正式卡定位置。由此,在临时卡定位置,嵌合部41不会干扰矛状部26,并且当嵌合部41被矛状部26卡定时,卡合部46无法卡合于第二卡定部27b。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端子容纳室24的个数不限于例示的个数。壳体2具有的多个端子容纳室24的个数为任意。检测部件4的形状不限于例示的形状。例如,卡合部46可以设置于嵌合部41。在该情况下,卡定部可以设置在壳体2的外周部。连接器1可以是具有阳端子的阳连接器。
卡定部27可以不具有第一卡定部27a。换言之,卡定部27可以不具有使嵌合部41停止在临时卡定位置的功能。在该情况下,例如,在所有阴端子3被插入到壳体2中后,检测部件4被安装于壳体2。
嵌合部41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例示的圆形。例如,嵌合部41的形状可以是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的筒形状。在该情况下,嵌合部41的截面形状可以设置成与端子容纳室24的个数相应的正多边形。作为一例,在壳体2具有七个端子容纳室24的情况下,嵌合部41的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正七边形。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实施。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端子;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筒状的外壁部;沿着所述外壁部的轴向延伸并且具有多个端子容纳室的保持部;被所述外壁部支承并且相对于所述端子容纳室位于所述壳体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的矛状部;和卡定部;
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具有:沿着所述轴向嵌合于所述保持部的筒状的嵌合部;和卡合于所述卡定部的卡合部,
多个所述端子容纳室在所述壳体的中心线周围沿着周向配置,
在所述端子被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室的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矛状部卡合于所述端子并卡定所述端子,并且所述矛状部在所述嵌合部嵌合于所述保持部时进入所述嵌合部的内部,从而允许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卡定部,
在所述端子未插入到所述标准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矛状部被所述端子挤压而朝向所述半径方向的外侧变形,并将所述嵌合部卡定在比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卡定部的位置浅的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具有圆筒部,
在所述嵌合部中,被所述矛状部卡定的部分是所述圆筒部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具有将相邻的两个所述端子容纳室隔开的分隔壁,
所述矛状部被配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具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一卡定部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嵌合部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近前的临时卡定位置,
所述第二卡定部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嵌合部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进深侧的正式卡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具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
所述第一卡定部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嵌合部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近前的临时卡定位置,
所述第二卡定部通过与所述卡合部卡合,从而将所述嵌合部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靠进深侧的正式卡定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81223 | 2019-10-01 | ||
JP2019181223A JP7146717B2 (ja) | 2019-10-01 | 2019-10-01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600038A CN112600038A (zh) | 2021-04-02 |
CN112600038B true CN112600038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516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64299.9A Active CN112600038B (zh) | 2019-10-01 | 2020-09-30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9596B2 (zh) |
JP (1) | JP7146717B2 (zh) |
CN (1) | CN1126000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46716B2 (ja) * | 2019-10-01 | 2022-10-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DE102020207331A1 (de) * | 2020-06-12 | 2021-12-16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Verbindergehäuse und verbinderanordnung für abgedichtete ringanschlüsse |
US12266885B2 (en) * | 2022-12-12 | 2025-04-01 | Aptiv Technologies AG | Seal retainer with seal expansion compensation features |
CN118017283B (zh) * | 2024-04-07 | 2024-06-07 | 湖南省百俊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34888U (ja) * | 1982-03-05 | 1983-09-10 | エスエムケイ株式会社 | 撮像管ソケツト |
US4979913A (en) * | 1989-10-26 | 1990-12-25 | Amp Incorpora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nged secondary lock |
JP2651395B2 (ja) * | 1991-10-28 | 1997-09-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2343503A (ja) * | 2001-05-17 | 2002-11-29 | Yazaki Corp | 多極コネクタ |
JP3720282B2 (ja) | 2001-07-31 | 2005-11-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ホルダ合体式コネクタ |
JP4463665B2 (ja) * | 2004-11-17 | 2010-05-19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防水コネクタ |
JP4797892B2 (ja) * | 2006-09-07 | 2011-10-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JP2010067469A (ja) * | 2008-09-11 | 2010-03-25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1048945A (ja) * | 2009-08-25 | 2011-03-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5446948B2 (ja) * | 2010-02-02 | 2014-03-1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2012221785A (ja) * | 2011-04-11 | 2012-1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5614369B2 (ja) * | 2011-05-19 | 2014-10-2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金具 |
JP5656121B2 (ja) | 2011-06-02 | 2015-01-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682476B2 (ja) * | 2011-06-27 | 2015-03-1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061198B2 (ja) * | 2013-08-05 | 2017-01-1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070519B2 (ja) * | 2013-11-25 | 2017-02-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車両側コネクタ |
JP6195165B2 (ja) * | 2014-03-13 | 2017-09-1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08236B2 (ja) * | 2014-05-23 | 2017-04-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19670B2 (ja) * | 2014-05-27 | 2017-04-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196961B2 (ja) * | 2014-12-11 | 2017-09-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09717B2 (ja) * | 2015-09-03 | 2018-10-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WO2017043548A1 (ja) | 2015-09-07 | 2017-03-1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7188279A (ja) * | 2016-04-05 | 2017-10-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499135B2 (ja) * | 2016-09-05 | 2019-04-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組付方法 |
JP6486309B2 (ja) * | 2016-10-06 | 2019-03-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8120687A (ja) * | 2017-01-24 | 2018-08-0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8190625A (ja) * | 2017-05-09 | 2018-11-29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6924385B2 (ja) * | 2018-01-19 | 2021-08-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9133759A (ja) * | 2018-01-29 | 2019-08-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10-01 JP JP2019181223A patent/JP7146717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11064299.9A patent/CN11260003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30 US US17/037,714 patent/US11239596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98925A1 (en) | 2021-04-01 |
JP7146717B2 (ja) | 2022-10-04 |
US11239596B2 (en) | 2022-02-01 |
JP2021057278A (ja) | 2021-04-08 |
CN112600038A (zh) | 2021-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00038B (zh) | 连接器 | |
KR101699576B1 (ko) |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 |
JPH10223304A (ja) | 防水型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
EP279331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latches | |
CN114079180B (zh) | 连接器 | |
US10177482B2 (en) | Connector to prevent a male terminal from being damaged due to improper coupling with a counterpart connector | |
CN105932473B (zh) | 连接器的嵌合结构 | |
JP7370684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065198B2 (en) | Connector with foreign substance entrance preventing portion | |
CN112600039B (zh) | 连接器 | |
US20190067869A1 (en) | Rubber plug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 |
KR101532053B1 (ko) | 커넥터 | |
JPH07153523A (ja) | 簡易防水コネクタ | |
CN115966940A (zh) | 屏蔽连接器 | |
CN110867695A (zh) | 防水连接器构造及防水连接器构造的连接器嵌合方法 | |
EP3751675B1 (en) | Housing comprising an engaging piece inserted into a seal mounting portion and abutting said seal mounting portion | |
JP2005183342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4350646B (zh) | 连接器 | |
CN111969359A (zh) | 壳体 | |
JP7404322B2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112038811B (zh) | 壳体 | |
JP7601845B2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導通検査装置 | |
JP7289450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CN113764927A (zh) | 连接器 | |
JP2024138684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