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575629B -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 Google Patents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75629B
CN112575629B CN201910944144.5A CN201910944144A CN112575629B CN 112575629 B CN112575629 B CN 112575629B CN 201910944144 A CN201910944144 A CN 201910944144A CN 112575629 B CN112575629 B CN 112575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movable
fixed beam
working stat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4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75629A (zh
Inventor
王义磊
王启立
胡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41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57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7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75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19/00Protection of permanent way against development of dust or against the effect of wind, sun, frost, or corrosion; Means to reduce development of noise
    • E01B19/003Means for reducing the development or propagation of nois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02Tongues; Associated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2/00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parts of rail systems, e.g. switches, special frogs, tongues
    • E01B2202/02Nature of the movement
    • E01B2202/025Pure trans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台阶处理装置用于平移式道岔,所述平移式道岔包括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和活动梁,所述活动梁能够在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之间移动,所述台阶处理装置包括活动板和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形成有凹口,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容置于所述凹口内,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伸出所述凹口,以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形成为所述活动梁到所述固定梁之间的过渡面。采用本方案,活动板的倾斜结构弥补了所述活动梁侧面与固定梁内表面之间的台阶,减少了车辆的振动。

Description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背景技术
胶轮有轨电车平移式道岔,包括两条固定梁,以及设置在两条固定梁之间的活动梁,活动梁可在固定梁之间移动。在贴靠两条固定梁之一时,分别形成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以实现对车的导向。
然而,现有技术实际情况中,车辆行至该道岔时会产生较大振动,影响乘客的舒适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阶处理装置,用于平移式道岔,所述平移式道岔包括固定梁和活动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和活动梁,所述活动梁能够在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之间移动,所述台阶处理装置包括活动板和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形成有凹口,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容置于所述凹口内,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伸出所述凹口,以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形成为所述活动梁到所述固定梁之间的过渡面。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通过转动方式实现第一工作状态到第二工作状态的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通过移动方式或者移动转动复合方式实现第一工作状态到第二工作状态的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楔形块和驱动装置,所述楔形块设置在所述凹口内且与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抵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楔形块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梁上,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到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形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一致,在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的方向上,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楔形块背离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表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楔形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楔形块能够带动所述活动板由所述凹口处伸出且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的第四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磁铁,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所述楔形块能够在所述电磁铁的吸力作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平移式道岔,包括上述的台阶处理装置,所述台阶处理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台阶处理装置及第二台阶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台阶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调整机构及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台阶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调整机构及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调整机构用于调整第一活动板进出所述第一凹口,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二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活动板进出所述第二凹口,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发明效果:
通过调整结构使得固定梁(包括第一固定梁及第二固定梁)的凹口内的活动板能够伸出凹口,以使活动板的侧面形成活动梁到固定梁之间的过渡面,从而弥补了活动梁与第一固定梁之间的台阶,减少了车辆的振动,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调整机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活动板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活动板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固定梁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枢齿板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方案枢齿板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方案枢齿板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道岔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固定梁;2、第二固定梁;3、活动梁;31、第一侧面;32、第二侧面;33、尖端;11、第一固定梁内侧;12、凹口;4、活动板;4a、第一端;4b、第二端; 41、活动板靠近活动梁侧表面;42、转轴;43、第一倾斜面;5、调整机构;51、支撑架;52、楔形块;52a、第三端;52b、第四端;521、第二倾斜面;522、楔形块背离活动板的一侧表面;523、铁块;53、电磁铁;54、第一弹簧;55、第二弹簧;523、铁块;7、枢齿板组件;71、下层结构;72、上层结构;711、下层基板;712、下层齿部;7121、下层突出齿;7122、下层凹槽;721、上层基板;722、上层齿部;7221、上层突出齿;7222、上层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法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平移式道岔的台阶处理装置,平移式道岔包括固定梁和活动梁3,固定梁包括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2,活动梁3 可在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2之间移动,在分别贴靠第一固定梁1及第二固定梁 2时,分别形成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以实现对车的导向。
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导致车辆在道岔处振动一个主要原因是由活动梁3的结构及工艺造成的。具体而言,活动梁3的一端为尖端33,而由于加工工艺问题,该尖端 33的厚度最小为4mm,为防止活动梁3与固定梁的碰撞,活动梁3的尖端33与固定梁之间需要保留3mm左右的间隙,做软性接触。由于该尖端33具有一定的厚度且活动梁3与固定梁之间保留有间隙,从而使得活动梁3与固定梁之间在活动梁3的方向上形成台阶,从而导致轨道车辆在经过该道岔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影响乘客的舒适性。而平移式道岔可以理解的是,无论是当活动梁3与第一固定梁1抵靠还是当活动梁3与第二固定梁2抵靠都会产生台阶。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台阶处理装置、平移式道岔及台阶处理方法。
以下介绍台阶处理装置的具体结构:
以第一固定梁1为例,本发明的用于平移式道岔的台阶处理装置包括活动板4和调整机构5,第一固定梁1朝向活动梁3的一侧形成有凹口12,也即是第一固定梁内侧11形成凹口12,调整机构5用于调节活动板4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第一工作状态,活动板4处于凹口12内,在第二工作状态,活动板4伸出凹口12,以使活动板4的侧面形成活动梁3到第一固定梁1之间的过渡面,这样,如图8所示,当轨道车辆行驶在活动梁3与第二固定梁2之间的行车通道上时,活动板4形成为第一固定梁1与活动梁3之间的过渡,从而提高了乘客舒适性。值得一提的是,该凹口12及活动板均处于第一固定梁1靠近活动梁3的尖端33的一端,从而能够使得活动板4能够减小由于第一固定梁1与活动梁3的尖端33的台阶带来的轨道车辆的振动,提高乘车舒适性。
为了便于理解,定义活动梁3的尖端33由第一侧面31与第二侧面32相交形成。当活动梁3与第一固定梁1抵靠时,第一侧面31与第一固定梁1抵接,与第一固定梁1配合的活动板4形成在第一固定梁1与第二侧面32之间的过渡面。当活动梁3 与第二固定梁2抵靠时,第二侧面32与第二固定梁2抵靠,与第二固定梁2配合的活动板形成在第二固定梁2与第一侧面31之间的过渡面。
如图2所示,调整机构5包括楔形块52及驱动装置,楔形块52设置在凹口12 内且与活动板背离活动梁的一侧表面抵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楔形块52移动以带动活动板4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动。
具体地,活动板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a及第二端4b,其中第一端4a为远离活动梁3的尖端33的一端;第二端4b为靠近活动梁3的尖端33的一端。活动板4 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由调整机构5驱动完成。
活动板4的第一端4a通过转轴42与第一固定梁1转动连接,进而活动板4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梁1发生转动。在第一端4a到第二端4b的方向上,活动板靠近活动梁的一侧表面41到活动板3背离活动梁3的一侧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活动板4 背离活动梁3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倾斜面43。
如图2所示,楔形块5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52a及第四端52b,第三端52a 到第四端52b的方向与第一端4a到第二端4b的方向一致,在第三端52a到第四端52b 的方向上,楔形块52靠近活动板4的一侧表面到楔形块背离活动板的一侧表面522 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楔形块52靠近活动梁3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倾斜面521,第一倾斜面43与第二倾斜面521接触。具体地,第一倾斜面43与第二倾斜面521在第四端52b处抵接。
以图1所示的视角为例,这样,当驱动装置驱动楔形块5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楔形块52能够带动活动板4绕转轴42向上转动,也就是驱动活动板的第二端4b向远离凹口12的方向转动,从而使得活动板4从凹口12处伸出以使活动板4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端4b到第一端4a的方向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调整机构5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54,第一弹簧54的一端与凹口12的内壁连接,第一弹簧54的另一端与活动板4的第二端4b 连接。第一弹簧54用于活动板4转动至第二工作状态的过程中储能,并能够在驱动楔形块5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消失后,带动活动板4复位,以使由第二工作状态调节至第二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复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55,第二弹簧55的一端与凹口12的内壁连接,第二弹簧55的另一端与楔形块52的第四端52b连接,第二弹簧55用于在楔形块5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储能,并能够在驱动楔形块5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消失后,带动楔形块52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53,其中楔形块52可在电磁铁53的吸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进而驱动活动板4克服第一弹簧54的作用而发生转动。当电磁铁53吸力消失时,在第二弹簧55的作用下楔形块52向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减小了楔形块52对于活动板4的作用力,使得活动板4在第一弹簧54的作用下发生复位转动。这样通过弹簧力与磁力的相互作用,实现了活动板4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可以是气缸等其他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调整装置还包括支撑架51,其中驱动装置、楔形块52、第一弹簧54及第二弹簧55均设置在支撑架51上,支撑架51上设置有燕尾槽导轨面(图中未示出),用于与楔形块52滑动接触。楔形块52的一端设置有铁块523,铁块523 穿过燕尾槽,以使铁块523能够在电磁铁53的吸力作用下带动楔形块52沿第一方向移动。具体地,电磁铁53与第二弹簧55设置在铁块523的两侧,铁块523可在电磁铁53通电或者断电的情况下产生或消失磁力,以实现楔形块52沿燕尾槽的移动。燕尾槽的设置使得电磁铁53具有特定的轨道,从而使得电磁铁53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燕尾槽还可以由其他形式的槽结构代替。
当需要活动板4处于伸出于凹口12的第二工作状态时,电磁铁53通电,电磁铁53对楔形块52的铁块523产生吸引作用,从而使得楔形块52能够克服第二弹簧55 的拉力,使得楔形块52向第一方向移动,由于楔形块52的第二倾斜面521与活动板 4的第一倾斜面43的接触位置,带动活动板4绕转轴42转动,使得活动板的第二端伸出凹口12,形成活动梁3与第一固定梁1之间的过渡面。
当需要活动板4处于收回于凹口12的状态时,电磁铁53断电,电磁铁53释放对楔形块52的铁块523的吸引作用,第二弹簧55的拉力使得楔形块52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楔形块52对活动板4施加的作用力逐渐减小,第一弹簧54的拉力使得活动板4进而绕着转轴42向靠近凹口12的方向转动,进而将活动板收回凹口 12内。
调整机构5的形式不限,只要能实现活动板4第二端4b相对于第一端4a发生局部转动即可。调整机构5可以是单转动自由度驱动机构,当然也可以是能够实现该转动方式的多自由度活动机构。
在一个方案中,调整机构5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电动缸,其中,至少一个电动缸与活动板4第一端4a铰接,至少一个电动缸与活动板4第二端4b铰接。工作时,通过对与活动板4第二端4b连接的电动缸进行伸长或缩短控制,配合铰接位置的转动,可以实现活动板4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在另一方案中,在活动板 4第二端4a也铰接有至少一个电动缸,该电动缸工作时可以不伸长,只起到活动板4 的转轴42的作用,活动板4为单自由度转动状态。该电动缸工作时也可以伸长和缩短,这样与第二端4b的电动缸配合,此时,活动板4实现了移动和转动复合的空间多自由度动作方式,并在此动作方式下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
优选地,电动缸可以用其他长度可调整设备替换,例如气缸、螺母丝杆结构等等。
在上面的方案中,调整机构5采用电动缸等结构实现,其尺寸较大,造成整体所占空间较大,然而活动板的调整量很小,不需要那么大的行程。
上面方案中,活动板4均是采用转动方式实现了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但是应当知道,也可以采用单独的移动方式实现,或者采用移动转动复合方式实现。
下面简要说明单独移动方式的方案,其中活动板4上连接有一直线移动机构,活动板4可以在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移动,直线驱动机构优选可以是直线电机或者螺纹丝杠结构等。在优选的方案中,活动板4上连接有滚珠丝杠,在丝杠上设置有可转动螺母。在支撑架51上设置有步进电机和减速结构,其可以驱动螺母转动。通过螺母转动,带动滚珠丝杠在其轴向伸长或缩短,进而可带动活动板4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台阶处理装置仅仅以第一固定梁1为例,但不限于第一固定梁1。当将该台阶处理装置用于平移式道岔时,台阶处理装置设有两个,且包括第一台阶处理装置及第二台阶处理装置,且上述的台阶处理装置为第一台阶处理装置,上述的调整机构5为第一调节机构,上述的活动板为第一活动板,上述的凹口12为形成在第一固定梁1上的第一凹口。类似地,第二台阶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调整机构及第二活动板,第二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3的一侧设有第二凹口,也就是第二固定梁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凹口。第二调整机构用于调整第二活动板进出第二凹口,以使第一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其中第二台阶处理装置与上述的第一台阶处理的装置相同。
另外,根据上面对转动移动方式的方案中的多个电动缸结构的描述,可以知道,一个或多个电动缸可以配合起来实现直线移动方式或直线转动复合移动方式。
此外,申请人发现导致轨道车辆振动的另一个原因,如图5所示,为了防止车体倾覆,在固定梁及活动梁3相对的顶面上,形成有枢齿板,枢齿板上形成有多个齿,相邻齿之间形成凹槽。这样某一固定梁和活动梁3相贴靠时,梳齿板上的齿插入相配合的梳齿板上的凹槽,而在活动梁3与另一固定梁的形成通道上,形成防倾覆结构,防止轨道车辆脱轨。然而,当轨道车辆经过该道岔时,会有大部分的轮胎截面陷入通道两边的枢齿板的齿槽上。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平移式道岔还包括枢齿板组件7,枢齿板组件7包括下层结构71和上层结构72,下层结构71用于设置在道岔梁 (包括第一固定梁1、第二固定梁2及活动梁3)上。枢齿板组件7设有多个,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梁1、第二固定梁2及活动梁3上。
在一实施例中,下层结构71包括下层基板711和下层齿部712,下层齿部712 包括多个下层突出齿7121及形成在多个下层突出齿7121之间的下层凹槽7122,下层突出齿7121由下层基板711的一端向外延伸。
上层结构72包括上层基板721和上层齿部722,上层齿部722包括多个上层突出齿7221及形成在多个上层突出齿7221之间的上层凹槽7222,上层突出齿7221由上层基板721的一端向外延伸,上层突出齿7221与下层突出齿7121交错分布,这样,上层突出齿7221与下层凹槽7122对应,上层凹槽7222与下层突出齿7121对应,下层突出齿7121与上层凹槽7222对应,从而降低了轨道车辆经过该道岔时,轮胎陷入上层凹槽7222内的深度,从而有效提高了乘车舒适性,也避免了轮胎陷入凹槽过深对轮胎造成的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上层突出齿7221与下层凹槽7122可以完全对应,也可以部分对应,下层突出齿7121与上层凹槽7222可以完全对应,也可以部分对应。
在更优选方案中,交错分布完全采用突出齿与凹槽完全相对置的状态,即:上层突出齿7221的下方对应设置为下层凹槽7122,上层凹槽7222的下方对应设置为下层突出齿7121,即上下层的突出齿之间不发生交叠。这样的方案中,上层凹槽7222的下方完全被下层突出齿7121挡住,整个凹槽的深度由于下层突出齿7121的遮挡而变浅,这样轮胎进入凹槽时的深度变浅,产生的磨损及颠簸感更小,因而乘客感觉更为舒适。
其中,当枢齿板组件7设置在第一固定梁1上时,枢齿板组件7设置在第一固定梁1靠近活动梁3的一侧,当枢齿板组件7设置在第二固定梁上时,枢齿板组件7设置在第二固定梁靠近活动梁3的一侧,当枢齿板组件7设置在活动梁3上时,枢齿板组件7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活动梁3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一侧及活动梁3靠近第二固定梁的一侧。
并且,当第一固定梁1与活动梁3抵接时,第一固定梁1的下层齿部712的下层突出齿7121和下层凹槽7122分别可与位于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一侧的下层凹槽7122和下层突出齿7121啮合。第一固定梁1的上层齿部722的上层突出齿7221 和上层凹槽7222分别可与位于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一侧的上层凹槽7222 和上层突出齿7221啮合。
当第二固定梁2与活动梁3配合时,第二固定梁2的下层齿部712下层突出齿 7121和下层凹槽7122分别可与位于活动梁3的靠近第二固定梁的一侧的下层凹槽 7122和下层突出齿7121啮合。第二固定梁2的上层齿部722的上层突出齿7221和上层凹槽7222分别可与位于活动梁3的靠近第二固定梁的一侧的上层凹槽7222和上层突出齿7221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上层基板721背离上层突出齿7221的一端与下层基板711背离下层突出齿7121的一端平齐,上层突出齿7221由上层基板72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下层突出齿7121由下层基板71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长度,且延伸方向一致。这样,当轨道车辆的轮胎在经过该道岔时,使得轮胎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少,降低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过岔的舒适度,并对下层枢齿板进行了保护。
在上面方案中,上层结构72和下层结构71之间为分体机构,可以通过螺纹等机械连接结构固定。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上层结构72和下层结构71为一体结构形成,具体而言,上层结构72的上层基板721与下层结构71的下层基板711为一个整体结构,上层齿部 722和下层齿部712均从整体结构伸出。采用这样的方案,上层结构72和下层结构 71之间省去了产生定位安装精度的问题,并且安装过程更为简便,结构的强度也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方式:
当胶轮有轨电车进入道岔位置处前,系统根据电车应该行进的方向确定活动梁3的位置,例如,如图8,电车的行进方向为侧线位,则系统控制活动梁3向图中上侧方向移动,使得第一侧面31贴靠在第一固定梁1上。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 的枢齿板组件7与第一固定梁1上的枢齿板组件7相互啮合,具体地,第一固定梁1 的下层齿部712下层突出齿7121与和下层凹槽7122分别与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下层凹槽7122和下层突出齿7121啮合。第一固定梁1的上层齿部722的上层突出齿7221和上层凹槽7222分别与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上层凹槽7222 和上层突出齿7221啮合。
此时,第二固定梁2和活动梁3之间的间隙构成行车道,而第二固定梁2上的枢齿板组件7和活动梁3上的靠近第二固定梁的枢齿板组件7的下层齿部712和上层齿部722形成该行车道的防倾覆部,上层齿部722用于与轮胎相接触。由于上层齿部722 的上层凹槽7222的下面被下层突出齿7121挡住,降低了轮胎深入悬空凹槽里面的深度,上层突出齿7221由上层基板72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长度小于下层突出齿7121由下层基板711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长度,使得轮胎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少,降低了轮胎暴露在悬空凹槽里面的横截面积,进而降低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过岔的舒适度,并对枢齿板进行了保护,提高了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上层突出齿7221的长度比下层突出齿7121的长度小50-100mm。更优选地,上层突出齿7221的长度比下层突出齿7121的长度小80mm。
在一实施例中,下层基板711设置有下层突出齿7121的一端到道岔梁的外侧面的水平距离小于道岔梁的导向面到道岔梁的外侧面的水平距离,上层基板721设置有上层突出齿7221的一端到道岔梁的外侧面的水平距离小于道岔梁的导向面到道岔梁的外侧面的水平距离。也就是说,在枢齿板组件7安装到固定梁或者活动梁3上时,下层突出齿7121以及上层突出齿7221的齿根部,相对于固定梁及活动梁3的导向面 (与导向轮配合的侧面)向外伸出一定距离。可以理解的是,道岔梁的外侧面指的是,道岔梁的与导向面相对设置的一侧表面。当该道岔梁为第一固定梁1时,第一固定梁1的外侧面指的是第一固定梁背离活动梁3的一侧表面,当道岔梁为第二固定梁2时,第二固定梁2的外侧面指的是第二固定梁2背离活动梁3的一侧表面,当该道岔梁为活动梁3时,当该枢齿板组件设置在活动梁3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一侧,活动梁3的外侧面指的是活动梁3的第二侧面32,当该齿板组件设置在活动梁3靠近第二固定梁 1的一侧,活动梁3的外侧面指的是活动梁3的第一侧面31。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层突出齿7221根部相比于下层突出齿7121的根部更靠近导向面。也就是说,下层基板711设置有下层突出齿7121的一端到道岔梁的导向面的水平距离大于上层基板721设置有上层突出齿7221的一端到道岔梁的导向面的水平距离。这样,可以在不影响下层齿部712作为防倾覆组件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缩短上层突出齿7221及上层凹槽7222的延伸长度,进而进一步减小了轮胎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减小轮胎的损害。
本发明还中公开了一种道岔梁结构,如图附图8所示,本发明道岔包括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2和活动梁3,活动梁3可在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2之间移动,在贴靠两条固定梁之一时,分别形成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以实现对车的导向。
在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以及活动梁3上均设置有上述的枢齿板组件7且第一固定梁1和第二固定梁上设置有上述的台阶处理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书本发明实施例,当胶轮有轨电车进入道岔位置处前,系统根据电车应该行进的方向确定活动梁3的位置。
当所述活动梁贴靠第一固定梁1时,所述第一调整机构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伸出第一固定梁的凹口,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二调整机构调节所述第二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二凹口内而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活动梁3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枢齿板组件7与第一固定梁1上的枢齿板组件7相互啮合,此时,第二固定梁2和活动梁3之间构成行车道,而第二固定梁2上的枢齿板组件7和活动梁3 上的靠近第二固定梁的枢齿板组件7构成防倾覆部。由于上层齿部722的上层凹槽 7222的面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枢齿板凹槽的面积小,降低了轮胎暴露在悬空凹槽里面的横截面积,降低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过岔的舒适度,并对枢齿板进行了保护,提高了使用寿命。且该第一台阶处理装置活动梁3与第一固定梁之间的台阶,减少了车辆的振动,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感。
当所述活动梁3贴靠所述第二固定梁时,所述第二调整结构调节所述第二活动板伸出所述第二固定梁的凹口,以使所述第二活动板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调整结构调节所述第一活动板位于所述第一凹口内而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同时,活动梁3 的靠近第二固定梁的枢齿板组件7与第二固定梁2上的枢齿板组件7相互啮合,此时,第以固定梁2和活动梁3之间构成行车道,而第一固定梁1上的枢齿板组件7和活动梁3上的靠近第一固定梁1的枢齿板组件7构成防倾覆部。由于上层齿部722的上层凹槽7222的面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枢齿板凹槽的面积小,降低了轮胎暴露在悬空凹槽里面的横截面积,降低了轮胎的磨损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过岔的舒适度,并对枢齿板进行了保护,提高了使用寿命。且该第二台阶处理装置活动梁3与第二固定梁之间的台阶,减少了车辆的振动,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感。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台阶处理装置,用于平移式道岔,所述平移式道岔包括固定梁和活动梁,所述固定梁包括第一固定梁、第二固定梁,所述活动梁能够在第一固定梁和第二固定梁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处理装置包括活动板和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形成有凹口,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容置于所述凹口内,在所述第二工作状态,所述活动板伸出所述凹口,以使所述活动板的侧面形成为所述活动梁到所述固定梁之间的过渡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通过转动方式实现第一工作状态到第二工作状态的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通过移动方式或者移动转动复合方式实现第一工作状态到第二工作状态的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包括楔形块和驱动装置,所述楔形块设置在所述凹口内且与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抵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楔形块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板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与所述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梁上,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到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的距离逐渐减小,以使所述活动板背离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倾斜面;所述楔形块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一致,在所述第三端到所述第四端的方向上,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楔形块背离所述活动板的一侧表面的距离逐渐增大,以使所述楔形块靠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楔形块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楔形块能够带动所述活动板由所述凹口处伸出且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的第二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凹口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楔形块的第四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磁铁,所述楔形块能够在所述电磁铁的吸力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
10.一种平移式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台阶处理装置,所述台阶处理装置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台阶处理装置及第二台阶处理装置,所述第一台阶处理装置包括第一调整机构及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二台阶处理装置包括第二调整机构及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二固定梁朝向所述活动梁的一侧设有第二凹口,所述第一调整机构用于调整第一活动板进出所述第一凹口,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二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活动板进出所述第二凹口,以使所述第一活动板在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
CN201910944144.5A 2019-09-30 2019-09-30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Active CN112575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144.5A CN11257562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4144.5A CN11257562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5629A CN112575629A (zh) 2021-03-30
CN112575629B true CN112575629B (zh) 2021-12-07

Family

ID=7511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4144.5A Active CN112575629B (zh) 2019-09-30 2019-09-30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5756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109182U1 (de) * 1991-07-25 1991-11-14 BWG Butzbacher Weichenbau GmbH, 6308 Butzbach Rolleinrichtung für eine einer Backenschiene zugeordneten Zunge einer Weiche
JP2000144601A (ja) * 1998-11-09 2000-05-26 Takeshi Akagi 転轍装置
CN107435282B (zh) * 2017-09-19 2023-04-1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减小轮轨冲击影响的列车车轮与轨道道岔装置
CN207809420U (zh) * 2017-12-29 2018-09-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单轨内导向式道岔、渡线道岔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8668169U (zh) * 2018-07-27 2019-03-2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内导向式道岔、轨道及轨道交通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75629A (zh)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67233B1 (en) Contact charging method and contact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04334488B (zh) 用于电梯的缓冲单元
CN1153707C (zh) 火车和电车的转辙器箱
RU2007104732A (ru) Лифт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с системой линейного привода и система линейного привода для такой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JP2942335B2 (ja) 多関節型転てつ装置
WO2013031630A1 (ja) 車両受渡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軌道系交通システム
US5094172A (en) Rail switch for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tracking systems
CN110155106A (zh)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112575629B (zh) 台阶处理装置及平移式道岔
KR20160025493A (ko) 제2 레일과 가이드 레일을 교차시키기 위해 설계된 레일 크로싱
BR112014014345B1 (pt) conjunto para um elevador com uma sapata condutora deslizante e elevador
CN207659804U (zh)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CN110155105A (zh) 防侧翻装置、转向架、轨道车辆以及轨道交通系统
CN208021482U (zh) 一种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CN115158367A (zh) 空轨胶轮车辆及其主动安全接地装置与方法
CN2687162Y (zh) 磁浮系统线路道岔结构
CN104334487B (zh) 用于电梯的缓冲单元
US10947676B2 (en) Point switch, and railway network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oint switch of said type
CN207391950U (zh) 一种组合型跨座式单轨道岔
CN107620232B (zh) 一种转动型复式交分单轨道岔
DE102009023072B4 (de) Elektrische Kontaktanordnung
JP7162023B2 (ja) 鉄道車両用の集電装置及び鉄道車両
CN111705552A (zh) 道岔结构和铁路
CN108909767A (zh) 磁浮列车及其制动装置
CN211713527U (zh) 枢齿板组件和道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