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523A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49523A CN112449523A CN201910841469.0A CN201910841469A CN112449523A CN 112449523 A CN112449523 A CN 112449523A CN 201910841469 A CN201910841469 A CN 201910841469A CN 112449523 A CN112449523 A CN 1124495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rotating
- magnet
- assembly
- damp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转轴座及设于所述转轴座内的第一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座,所述转动件具有转动面;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相贴合,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面相对于所述阻尼件转动,并与所述阻尼件之间产生摩擦力;及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与所述阻尼件抵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转动阻尼感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壳体组件是可折叠设备的关键器件,如何设计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转动阻尼感,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可靠性,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仍然能够保持转动阻尼感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转轴座及设于所述转轴座内的第一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
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座,所述转动件具有转动面;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相贴合,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面相对于所述阻尼件转动,并与所述阻尼件之间产生摩擦力;及
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与所述阻尼件抵接。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的柔性显示屏。
通过设置磁体组件,磁体组件产生的磁性力能够促进转动面与阻尼件之间靠近,进而使得转动面与阻尼件之间始终抵接,以保持转动件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尼力稳定,以使可折叠壳体组件在折叠时具有阻尼感;而且,磁体组件所占据的空间小而磁性力相对较大,所以,在获取所需的抵接力下磁体组件能够极大地节省可折叠壳体组件的空间,同时,磁体组件产生的磁性力稳定性强,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使得转动件的转动面与阻尼件之间的抵接力减小,确保转动件的转动面与阻尼件之间的抵接力稳定,进而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在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第一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转轴组件局部的一截面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第一转轴组件局部的另一截面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第一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第一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第一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第一转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组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折叠设备100可以为可折叠显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电脑、电子展示屏等各种显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设备100也可以为可折叠的非显示设备。本实施例中,定义可折叠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可折叠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可折叠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折叠设备100的弯折轴沿X轴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100。可折叠设备100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及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的柔性显示屏20。柔性显示屏20可以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折叠而折叠,还可以随着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展开而展开,以实现可折叠设备100的展平和折叠。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20不限于内折或外折的形式。
请参阅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可折叠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30、第二壳体40及连接于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之间的转轴组件50。第一壳体30、转轴组件50与第二壳体40沿Y轴方向依次连接,以形成支撑柔性显示屏20的支撑结构。其中,第一壳体30、转轴组件50、第二壳体40及柔性显示屏20相互连接形成可折叠设备100的整机外壳。当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相互靠近时,转轴组件50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的带动下折叠,及柔性显示屏20弯折,进而可折叠设备100弯折。当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展平时,转轴组件50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的带动下展平,及柔性显示屏20展平,进而可折叠设备100展平。可以理解的,当可折叠设备100为手机时,可折叠设备100还包括现有技术中的手机应具有的电子器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4,转轴组件50包括转轴座60及设于转轴座60内的第一转轴组件70。转轴座60具有收容腔601,第一转轴组件70安装于收容腔601内。
请参阅图4,转轴组件50还包括设于转轴座60内的第二转轴组件80。第二转轴组件80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转轴组件70的结构相同。第二转轴组件80与第一转轴组件70呈中心对称。第一转轴组件70和第二转轴组件80连接于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之间,以使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折叠设备100的折叠可靠性更强。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第一转轴组件70包括转动件1、阻尼件2及磁体组件3。
请一并参阅图5至图7,转动件1转动连接转轴座60。具体的,转轴座60上设有通孔602,转动件1可以贯穿通孔602,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于通孔602内转动。转动件1可以连接第一壳体30或第二壳体40,并在所连接的壳体的作用下带动转动件1转动。请参阅图7,转动件1具有转动面101。转动面101在转动件1转动时转动。
请参阅图6,阻尼件2与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相贴合。当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为面面接触时,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之间的贴合方式为面面贴合。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为线面接触时,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之间的贴合方式为线面贴合。相应地,当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为点面接触时,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之间的贴合方式为点面贴合。
当转动件1转动时,转动面101相对于阻尼件2转动,并与阻尼件2之间产生摩擦力。具体的,阻尼件2可以在转动件1的转动方向上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所以,当转动件1转动时,由于转动件1与阻尼件2相贴合,所以转动件1与阻尼件2之间产生摩擦力。换言之,阻尼件2对于转动件1的转动产生转动阻尼力。该转动阻尼力小于转动件1的转动扭力。假设转动件1的转动不受到转动阻尼力,转动件1可以在任意的外力带动下转动,导致可折叠壳体组件无法保持在使用者希望的弯折角度,不便于使用。所以,通过在转动件1的一侧设置阻尼件2,该阻尼件2在转动件1转动时产生转动阻尼力,不妨碍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折叠和展开,还能够增加可折叠设备100的转动阻尼感,确保可折叠设备100定位于任意的弯折角度,便于使用者自由地弯折可折叠设备100。
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靠近阻尼件2;或者,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阻尼件2靠近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或者,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阻尼件2与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相互靠近。换言之,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转动件1与阻尼件2之间保持抵接。
通过设置磁体组件3,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能够促进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靠近,进而使得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始终抵接,以保持转动件1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转动阻尼力稳定,进而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10转动阻尼感;而且,磁体组件3所占据的空间小而磁性力较大,所以,在获取所需的抵接力下磁体组件3能够极大地节省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空间,同时,磁体组件3产生的磁性力稳定性强,不会因为长时间使用而产生形变或磨损,使得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的抵接力减小,确保转动件1的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的抵接力稳定,进而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转轴座60呈长条形,并沿X轴方向延伸。转轴座60具有底板61及连接于底板61周侧的四个侧板。其中,沿X方向排列的两个侧板为短侧板62,这两个短侧板62皆连接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沿Y方向排列的两个侧板为长侧板63,两个长侧板63中的一个靠近第一壳体30,另一个靠近第二壳体40。可以理解的,两个长侧板63可以呈弧形,以使可折叠设备100在弯折时的弯折部呈弧形。底板61与四个侧板包围形成收容腔601。请参阅图4,第一转轴组件70及第二转轴组件80设于收容腔601内。可以理解的,收容腔601内具有多个隔板64,以对不同的零件所在的位置进行分割。
以下实施方式对于第一转轴组件7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9,转动件1还包括第一转轴11和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的转动轮12。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转轴座60。转动轮12能够随着第一转轴11的转动而转动,转动面101为转动轮12的端面或周侧面。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9,第一转轴11沿X轴方向延伸。转轴座60的多个隔板64皆具有通孔602,第一转轴11穿过多个隔板64上的通孔602并能后在通孔602内转动,以使第一转轴11转动连接转轴座60。第一转轴11起到带动其他器件转动的作用,所以第一转轴11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以不易折断。第一转轴1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合金等。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9,转动轮12套设于第一转轴11上,并能够随着第一转轴1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11的截面为大半圆形。换言之,第一转轴11的周侧面具有平面,以防止转动轮12相对于第一转轴11转动。可以理解的,转动轮12的材质和阻尼件2的材质可以为耐磨材质,例如橡胶等,以确保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的摩擦力满足可折叠设备100的转动阻尼手感需求,还可以增加转动轮12与阻尼件2的使用寿命。
由于第一转轴11较细,若第一转轴11未设置转动轮12,第一转轴11与阻尼件2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利于第一转轴11与阻尼件2之间形成所需要大小的转动阻尼力。另外,由于阻尼件2对于第一转轴11的摩擦,可能造成第一转轴11磨损,不利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可靠性。因此,通过在第一转轴11上设置转动轮12,可以增加与阻尼件2的接触面积,以形成所需要大小的转动阻尼力;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的摩擦不影响第一转轴11的转动,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转动面101可以为转动轮12的端面或周侧面。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转动面101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转动面101为转动轮12的端面。阻尼件2、转动轮12及磁体组件3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排列。换言之,阻尼件2、转动轮12与磁体组件3沿X轴方向延伸。阻尼件2与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正对,转动轮12转动时,转动轮12摩擦阻尼件2,以产生转动阻尼力,确保可折叠壳体组件10在折叠时的阻尼手感,以使折叠壳体组件10可以定位于任意的弯折角度,便于使用者自由地弯折可折叠设备100。磁体组件3的结构和位置在后面详细说明。
由于转轴座60沿X轴方向延伸,阻尼件2、转动轮12及磁体组件3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即X轴方向)排列,以合理地利用转轴座60的长度空间,提高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结构布局的合理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转动面101为转动轮12的周侧面。阻尼件2贴合于转动轮12的周侧面。进一步地,阻尼件2具有与转动面101相匹配的弧面。阻尼件2、转动轮12及磁体组件3沿第一转轴11的径向的方向排列。
具体的,转动轮12大致呈圆柱形。转动轮12的周侧面为圆柱面。阻尼件2的弧面的曲率与转动面101的外周面的曲率相近,以使阻尼件2贴合于转动面101。当转动轮12转动时,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之间的贴合面积越大,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之间的摩擦力越大。
通过在阻尼件2上设置与转动轮12相贴合的弧面,增加了阻尼件2与转动轮12的接触面积,利于增加阻尼件2与转动轮1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实现转动轮12和阻尼件2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形成可折叠设备100所需要的转动阻尼力;另外,阻尼件2与转动轮12沿第一转轴11的径向设置,可以有效地第一转轴11径向方向的空间,减小第一转轴组件70所占据的X轴方向的空间,进一步地提高转轴组件50的结构紧凑性,利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安装于空间有限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阻尼件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阻尼件2可以设于转动轮12的上下两侧。磁体组件3可以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磁体31、32。两个阻尼件2及转动轮12设于两个磁体31、32之间。两个磁体31、32相互之间产生磁性吸力。两个磁体31、32在磁性吸力的作用下驱动两个阻尼件2贴合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当转动轮12转动时,转动轮12受到两个阻尼件2产生的转动阻尼力,使得可折叠壳体组件10转动时具有转动阻尼杆,进而使得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可以定位于任意的弯折角度。由于本实施例中,转动轮12与两个阻尼件2相贴合可以极大地增加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的贴合面积,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所需要的转动阻尼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转动轮12与阻尼件2的尺寸,进而促进第一转轴组件70小型化,便于将可折叠壳体组件10安装于空间有限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阻尼件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阻尼件2可以呈环形设于转动轮12的周侧并贴合于转动轮12的周侧面,以使转动轮12在转动过程中与多个阻尼件2产生转动阻尼力。
本申请提供的磁体组件3驱动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始终抵接。以下实施方式对于磁体组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申请提供的磁体组件3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10,磁体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31及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设于转动轮12背离阻尼件2的一侧。阻尼件2固定连接转轴座60。转动轮1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相斥,以使转动轮12靠近阻尼件2。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10,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及阻尼件2依次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排列,其中,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为转动轮12的端面。转动轮1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周侧面上。第一磁体31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9,转轴座60具有用于收容第一磁体31的收容槽603。第一磁体31被收容槽603的槽壁束缚而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可以与转动轮12相互独立或固定连接转动轮12。阻尼件2可以套设于第一转轴11上或设于第一转轴11之外,在此不做限定。阻尼件2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与第一磁体31相类似地,转轴座60上可以设有用于收容阻尼件2的容纳槽604,阻尼件2在容纳槽604的槽壁的束缚下无法沿第一转轴11转动,以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与第一磁体31之间间隔设置,第二磁体32与第一磁体31相互产生磁性斥力。第一磁体31由于受到收容槽603的束缚而无法远离第二磁体32,第二磁体32在第一磁体31的磁性斥力下远离第一磁体31,即第二磁体32驱动转动轮12沿第一转轴11靠近阻尼件2。阻尼件2受到容纳槽604的槽壁的束缚而无法远离转动轮12,所以当转动轮12在第二磁体32的推动下靠近阻尼件2时,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紧紧地贴合于阻尼件2。当转动轮12转动时,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产生转动阻尼力,确保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过程中具有阻尼感,进而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可以定位于任意的弯折角度,便于使用者自由地弯折可折叠壳体组件10。
通过设置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位于转动轮12背离阻尼件2的一侧,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在较小的间隔距离下产生较大的磁性斥力,以对转动轮12产生较大的推动力,以驱动转动轮12始终抵接阻尼件2,便于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时形成阻尼手感。由于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的间距小,所以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与阻尼件2所占据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较小,进而减小第一转轴组件70所占据的空间;而且,相对于弹簧等元件,由于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不会受到磨损,也不会产生变形,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仍能够在长时间段内保持较好的磁性力,以使可折叠设备100的可靠性更强。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为永磁体。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皆为电磁体,也可以一者为电磁体,另一者为永磁体。当第一磁体31或第二磁体32为电磁体时,可以使得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的磁性力的方向和大小可调,以使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的转动阻尼力的大小可调。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磁体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31及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和阻尼件2设于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转动轮1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相吸,以使转动轮12靠近阻尼件2;或者,转动轮12和阻尼件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相吸,以使转动轮12与阻尼件2相互靠近。
具体的,请参阅图13,第一磁体31、转动轮12、阻尼件2及第二磁体32依次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排列。其中,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为转动轮12的端面。第一磁体31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第二磁体32和阻尼件2可以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或设于第一转轴11之外。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3,第二磁体32和阻尼件2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此情况下,第一磁体31可以相对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和阻尼件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相互产生磁性吸力,第二磁体32在磁性吸力下推动阻尼件2靠近转动轮12直至紧密贴合于转动轮12。或者,第二磁体32可以相对转轴座60固定,第一磁体31和转动轮1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相互产生磁性吸力,第一磁体31在磁性吸力下推动转动轮12靠近阻尼件2直至紧密贴合于阻尼件2。另一种情况下,请参阅图14,第二磁体32和阻尼件2设于第一转轴11外,此时,阻尼件2靠近或抵接第一转轴11的端部。阻尼件2和第二磁体32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一磁体31和转动轮12能够沿第一转轴11滑动,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相互产生磁性吸力,第一磁体31在磁性吸力下推动转动轮12靠近阻尼件2直至紧密贴合于阻尼件2。
转动轮12固定连接第一磁体31,阻尼件2固定连接第二磁体32,以减小转动轮12和阻尼件2、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的整体体积,利于第一转轴组件70的小型化。通过将转动轮12和阻尼件2设于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之间,并设置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磁性相吸,以使转动轮12和阻尼件2始终相抵接,确保转动轮12在转动过程中保持转动阻尼力;该实施方式中,转动轮12、阻尼件2、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皆紧密贴合,相较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减小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与阻尼件2所占据的X轴方向上的长度,进而减小第一转轴组件70所占据的空间。
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磁体组件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31及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设于阻尼件2背离转动轮12的一侧。阻尼件2和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可以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围。第一磁体31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设于第一磁体31与阻尼件2之间,第二磁体32可以连接阻尼件2。第二磁体32和阻尼件2能够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滑动。转动轮12固定连接第一转轴11。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相斥,第二磁体32在第一磁体31的磁性斥力下推动阻尼件2靠近转动轮12直至贴合转动轮1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体组件3与阻尼件2可以设于第一转轴11之外。其中,磁体组件3与阻尼件2、转动轮12可以沿第一转轴11的轴方向排列,也可以沿第一转轴11的径向排列。
通过设置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位于阻尼件2背离转动轮12的一侧,阻尼件2作为活动件,阻尼件2在第二磁体32的作用下靠近转动轮12并贴合转动轮12,以使转动轮12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受到转动阻尼力,确保可折叠壳体组件10定位于任意的弯折角度,便于使用者自由地弯折可折叠设备100。
本申请对于阻尼件2与第一转轴11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在一实施方式中,阻尼件2及磁体组件3皆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具体的,磁体组件3包括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及阻尼件2皆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第一磁体31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连接转动轮12,阻尼件2相对于转轴座60固定。第二磁体32在第一磁体31的磁性斥力下推动转动轮12贴合阻尼件2,以使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产生转动阻尼力。
通过设置阻尼件2、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皆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以使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转动轮12及阻尼件2沿X轴方向排列,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的磁性力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方向,转动轮12在第二磁体32的推动沿第一转轴11滑动即可贴合至阻尼件2。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4,第一磁体31、转动轮12、阻尼件2及第二磁体32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排列。阻尼件2位于第一转轴11外。具体的,磁体组件3包括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并连接转动轮12。阻尼件2贴合于转动轮12,第二磁体32设于阻尼件2背离转动轮12的一侧。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磁性相吸,以使阻尼件2靠近转动轮12并贴合于转动轮12。相较于第一转轴11贯穿转动轮12,本实施方式中,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的面积较大,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的贴合面积较大,在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之间的转动阻尼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转动轮12与阻尼件2的尺寸,减小第一转轴组件70的体积。
本申请中阻尼件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及图10,阻尼件2与转动面101相贴合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齿21。多个第一凸齿21呈环形设置。多个第一凸齿21沿第一转轴11的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凸齿21的延伸方向沿第一转轴11的轴向。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齿21之间形成凹槽22。转动面10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齿23。第二凸齿23能够卡合于凹槽22内。当转动轮12转动时,第二凸齿23能够从一个凹槽22运动至另一个凹槽22。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展平或折叠时,第二凸齿23设于不同的凹槽22内,不仅能够提供可折叠设备100折叠到位和展平到位的顿感,也能够提供中间特点位置的顿感,例如展开到30度、60度的顿感,使可折叠设备100的开合手感更好。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第一转轴组件70还包括磁性屏蔽件4。磁性屏蔽件4贴设于转轴座60的内表面对应于磁体组件3的区域。
具体的,磁性屏蔽件4的材质可以是铁、钼等金属或合金。磁性屏蔽件4可以为薄片状,贴设于转轴座60的内表面,进而对于磁体组件3所在的区域进行磁性屏蔽,防止外界金属或磁体破坏磁场而妨碍转动轮12抵接阻尼件2。一般而言,由于磁体组件3的磁性力易受到干扰,以使磁体组件3的磁性力不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容易想到采用磁体组件3的磁性力作为提供转动轮12与阻尼件2之间的抵接力。然而,本申请通过设置磁性屏蔽件4,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金属或磁体破坏磁场而妨碍转动轮12抵接阻尼件2,以使磁体组件3的磁性力稳定,为转动轮12与阻尼件2提供稳定的推动力,以确保转动轮12始终抵接阻尼件2,提高可折叠设备100的阻尼感。
具体的,请参阅图5及图9,第一转轴组件70还包括第二转轴13及同步齿轮组14。第二转轴13与第一转轴11并列设置。第二转轴13沿X轴方向延伸。同步齿轮组14连接于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3之间。当第一转轴11转动时,同步齿轮组14在第一转轴11的带动下驱动第二转轴13同步反向转动。第一转轴11连接第一壳体30,第二转轴13连接第二壳体40。当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13反向同步转动时,带动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反向转动,以使柔性显示屏20的弯折部受力均匀,减少对柔性显示屏20的损伤。
请参阅图9,第一转轴组件70还包括与第一转轴11平行且设于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3之间的第三转轴15和第四转轴16。第一转轴11与第二转轴13分别靠近于转轴座60的两边。第一转轴11靠近转轴座60连接第二壳体40的一边。第二转轴13靠近转轴座60连接第一壳体30的一边。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15及第四转轴16转动连接于转轴座60。具体的,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15及第四转轴16皆贯穿转轴座60上的第一隔板641和第二隔板642,且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3、第三转轴15及第四转轴16皆能够在第一隔板641和第二隔板642上的通孔602内转动。
请参阅图9,同步齿轮组14包括依次啮合连接的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及第四齿轮144。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及第四齿轮144皆位于第一隔板641与第二隔板642之间。第一齿轮141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第一齿轮141与转动件1沿X轴方向设置。第二齿轮142套设于第三转轴15的外周面。第三齿轮143套设于第四转轴16的外周面。第四齿轮144套设于第二转轴13的外周面。
请参阅图9,第一转轴组件70还包括第一转轴柄17及第二转轴柄18。第一转轴柄17的第一端171套设于第一转轴11的外周面。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邻近第二转轴13,并转动连接第一壳体30。第二转轴柄18的第一端181连接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柄18的第二端182邻近第一转轴11,并转动连接第二壳体40。
当第一壳体30带动第一转轴柄17转动时,第一转轴11随着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11带动第一齿轮141转动,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及第四齿轮144依次传动,以使第二转轴13与第二转轴13同步反向转动,第二转轴13带动第二转轴柄18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壳体40转动,以使第一壳体30与第二壳体40同步反向转动。
当第一壳体30带动第一转轴柄17转动时,第一转轴11随着第一转轴11并转动,转动轮12的转动面101与阻尼件2摩擦,以产生转动阻尼力,为可折叠壳体折叠提供阻尼感。
进一步地,第二转轴柄18靠近转轴座60的短侧板62。同步齿轮组14设于第二转轴柄18与第一转轴柄17之间。磁体组件3、转动轮12与阻尼件2设于第一转轴柄17背离同步齿轮组14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体组件3、转动件1与阻尼件2可以套设于第二转轴13的外周面上。阻尼件2可以嵌设于转轴座60的短侧板62上,转动件1、磁体组件3可以设于第二转轴柄18与转轴座60的短侧板62之间。磁体组件3产生磁性斥力将转动件1抵接于阻尼件2。本实施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转轴柄18与转轴座60的短侧板62之间的空间,提高转轴座60内的空间利用率。
第一壳体30的旋转轴为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第一转轴柄17的旋转轴为第一转轴11。在可折叠设备100从展平状态弯折至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3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30将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抬高,以使第一转轴柄17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第一壳体30转动至可折叠设备100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30的转动角度接近90°,此时,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角度小于90度。换言之,在可折叠壳体组件10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过程中,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角度小于第一壳体30的转动角度,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角度较小,转轴座60内为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预留的空间小,进而可以减小转轴组件50的尺寸。
第一转轴柄17的转动角度较小,以使第一转轴11的转动角度较小,进而使得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第四齿轮144的转动角度较小,所以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第四齿轮144上的齿轮设置区域也较小。具体的,可以在第一齿轮141与第二齿轮142相对的区域设有齿纹,而第一齿轮141的其他区域可以不可以齿纹。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及第四齿轮144也是如此,以使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第四齿轮144上设置齿轮的区域较小,第一齿轮141、第二齿轮142、第三齿轮143、第四齿轮144占据的空间也较小。
请参阅图9,第一转轴柄17和第二转轴柄18呈弧形。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时,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和第二转轴柄18的第二端182相互靠近,以使第一转轴柄17与第二转轴柄18相交错并形成用于收容柔性显示屏20的弧形空间。
请参阅图2及图3,第一壳体30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01及第二连接部302。第一连接部30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70的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和第二转轴13组件80的第二转轴柄18的第二端182。第二壳体40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401及第四连接部402,第三连接部401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70的第二转轴柄18的第二端182和第二转轴13组件80的第一转轴柄17的第二端172。
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时,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302相互远离,第三连接部401与第四连接部402相互远离,以使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的长度伸长。换言之,第一壳体30由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302拼接而成,且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302能够相互滑动。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时,由于可折叠设备100的弯折内侧和弯折外侧的弯折半径差不同,导致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受到拉伸应力。通过设置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为可伸缩的结构,以消除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受到的拉伸应力,便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折叠。
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302相互远离时,第一连接部301与第二连接部302之间的间隙可以由第二连接部302的部分区域密封,以确保第一壳体30的密封性。第三连接部401与第四连接部402相互远离时,第三连接部401与第四连接部402之间的间隙可以由第四连接部402的部分区域密封,以确保第二壳体40的密封性。
当可折叠壳体组件10展平时,第一壳体30和第二壳体40不再受到拉伸应力,第一连接部301及第二连接部302恢复至相互抵接且第一连接部301及第二连接部302无间隙;第三连接部401及第四连接部402也恢复至相互抵接且第三连接部401及第四连接部402无间隙。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座及设于所述转轴座内的第一转轴组件,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包括:
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座,所述转动件具有转动面;
阻尼件,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相贴合,当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转动面相对于所述阻尼件转动,并与所述阻尼件之间产生摩擦力;及
磁体组件,所述磁体组件产生的磁性力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面与所述阻尼件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一转轴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面的转动轮,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座,所述转动轮能够随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而转动,所述转动面为所述转动轮的端面或周侧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面为所述转动轮的端面,所述阻尼件、所述转动轮及所述磁体组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面为所述转动轮的周侧面,所述阻尼件具有与所述转动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阻尼件、所述转动轮及所述磁体组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径向的方向排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转动轮背离所述阻尼件的一侧,所述阻尼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座,所述转动轮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滑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相斥,以使所述转动轮靠近所述阻尼件并贴合所述阻尼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转动轮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滑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相吸,以使所述转动轮靠近所述阻尼件并贴合所述阻尼件;或者,所述转动轮和所述阻尼件能够沿所述第一转轴滑动,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相吸,以使所述转动轮与所述阻尼件相互靠近并相贴合。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阻尼件背离所述转动轮的一侧,所述转动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相斥,以使所述阻尼件靠近所述转动轮并贴合所述转动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及所述磁体组件皆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面。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外。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与所述转动面相贴合的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凸齿,多个所述第一凸齿呈环形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齿之间形成凹槽,所述转动面上设有第二凸齿,当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展平或折叠时,所述第二凸齿卡合于不同的所述凹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还包括磁性屏蔽件,所述磁性屏蔽件贴设于所述转轴座的内表面对应于所述磁体组件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及同步齿轮组,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并列设置,所述同步齿轮组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当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同步齿轮组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带动下驱动所述第二转轴同步反向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座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柄及第二转轴柄,所述第一转轴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柄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二转轴,并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转轴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柄的第二端邻近所述第一转轴,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当所述第一壳体带动所述第一转轴柄的第二端转动时,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转动轮的转动面与所述阻尼件摩擦,所述同步齿轮组在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下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柄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同步反向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从展平状态至折叠状态过程中,所述第一转轴柄的转动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转动角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柄和所述第二转轴柄呈弧形,当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转轴柄和所述第二转轴柄相交错并形成用于收容柔性显示屏的弧形空间。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柄靠近所述转轴座的侧边,所述同步齿轮组设于所述第二转轴柄与所述第一转轴柄之间,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第一转轴柄背离所述同步齿轮组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还包括第二转轴组件,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与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呈中心对称设置于所述转轴座的相对两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二转轴组件;
当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伸长。
19.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8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的柔性显示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1469.0A CN112449523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41469.0A CN112449523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9523A true CN112449523A (zh) | 2021-03-05 |
CN112449523B CN112449523B (zh) | 2022-06-10 |
Family
ID=74733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41469.0A Active CN112449523B (zh) | 2019-09-05 | 2019-09-05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49523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76577A (zh) * | 2021-08-17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4688147A (zh) * | 2021-07-01 | 2022-07-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WO2023088325A1 (zh) * | 2021-11-19 | 2023-05-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屏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47324A (ja) * | 2003-11-18 | 2005-06-09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ヒンジ |
CN102116346A (zh) * | 2009-12-30 | 2011-07-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半自动翻转的转轴结构及使用该转轴结构的手机 |
CN103629230A (zh) * | 2013-12-09 | 2014-03-12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吸式转轴 |
CN104067196A (zh) * | 2011-12-28 | 2014-09-24 | 英特尔公司 | 电子装置的锁定铰链组件 |
CN104279221A (zh) * | 2013-07-03 | 2015-01-14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转轴模组及可折叠装置 |
US20160004366A1 (en) * | 2014-07-04 | 2016-01-07 | Wistr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touch control screen |
CN207304635U (zh) * | 2017-09-06 | 2018-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及其折叠机构和折叠组件 |
CN208040902U (zh) * | 2018-01-17 | 2018-11-02 |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及其磁性转轴机构 |
CN208189115U (zh) * | 2018-03-12 | 2018-12-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
CN110145535A (zh) * | 2019-06-14 | 2019-08-20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均衡控制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
-
2019
- 2019-09-05 CN CN201910841469.0A patent/CN1124495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147324A (ja) * | 2003-11-18 | 2005-06-09 | Shimonishi Giken Kogyo Kk | ヒンジ |
CN102116346A (zh) * | 2009-12-30 | 2011-07-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半自动翻转的转轴结构及使用该转轴结构的手机 |
CN104067196A (zh) * | 2011-12-28 | 2014-09-24 | 英特尔公司 | 电子装置的锁定铰链组件 |
CN104279221A (zh) * | 2013-07-03 | 2015-01-14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转轴模组及可折叠装置 |
CN103629230A (zh) * | 2013-12-09 | 2014-03-12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磁吸式转轴 |
US20160004366A1 (en) * | 2014-07-04 | 2016-01-07 | Wistr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a touch control screen |
CN207304635U (zh) * | 2017-09-06 | 2018-05-0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折叠移动终端及其折叠机构和折叠组件 |
CN208040902U (zh) * | 2018-01-17 | 2018-11-02 | 东莞市宏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笔记本及其磁性转轴机构 |
CN208189115U (zh) * | 2018-03-12 | 2018-12-04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
CN110145535A (zh) * | 2019-06-14 | 2019-08-20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均衡控制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88147A (zh) * | 2021-07-01 | 2022-07-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转动机构、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CN113676577A (zh) * | 2021-08-17 | 2021-11-1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3676577B (zh) * | 2021-08-17 | 2024-04-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WO2023088325A1 (zh) * | 2021-11-19 | 2023-05-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屏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49523B (zh) | 2022-06-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49523A (zh) | 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设备 | |
CN203822838U (zh) |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 |
WO2022171050A1 (zh) |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 |
US9388614B2 (en) | Parallelism fixing device applied to dual-shaft system | |
TWI515373B (zh) | Synchronization device of double shaft and its combination method | |
CN114338859A (zh) | 折叠装置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TWM458068U (zh) | 雙轉軸之同步運動裝置 | |
US20150052707A1 (en) | Hinge structure | |
TW201335495A (zh) | 轉動機構及使用該轉動機構的電子設備 | |
TWI656431B (zh) | 鉸鏈結構及電子裝置 | |
WO2021143500A1 (zh) |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 |
CN113507533B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958338A (zh) | 转轴机构及电子装置 | |
CN218934999U (zh) |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CN216217019U (zh) | 外折屏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 |
CN215494778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3833743A (zh) | 一种枢纽器、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22185438U (zh) | 一种转动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19062656A (zh) | 铰链及折叠显示装置 | |
US20240402758A1 (en) | Hing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CN119163683A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CN119653000A (zh) | 电子设备及连接机构 | |
CN119196157A (zh) | 一种铰链和可折叠设备 | |
CN119755188A (zh) |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 |
TWI549595B (zh) | 旋轉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