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438158B -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8158B
CN112438158B CN201910824477.4A CN201910824477A CN112438158B CN 112438158 B CN112438158 B CN 112438158B CN 201910824477 A CN201910824477 A CN 201910824477A CN 112438158 B CN112438158 B CN 112438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maria
culture medium
bran
content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44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8158A (zh
Inventor
张玉铎
郭永杰
朱文
张东雷
佟二健
杨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nt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Plant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nt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filed Critical Planting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Of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8244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8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8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8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公开了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养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该枝瑚菌菌株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该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通过在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中对枝瑚菌进行母种的培养,相比于传统的PDA培养基,更有利于枝瑚菌的生长,具体体现在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的健壮程度上。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提供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

Description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枝瑚菌及其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野生枝瑚菌(Ramaria sp.)又名扫帚菌,刷把菌,属于非褶菌目,枝瑚菌科,枝瑚菌属,夏秋季节在山区多生于阔叶林或针叶林地上,该科各属含有很多别具风味的食用菌,是我国野生食用菌资源中宝贵的组成部分,据报导,枝瑚菌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功能,该类真菌很有研究价值。
目前,对于枝瑚菌的研究多限于资源调查或者大分子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未见枝瑚菌菌种配方优化和人工驯化栽培相关报道。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人工驯化栽培枝瑚菌的过程中,发现枝瑚菌在真菌通用的PDA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且菌丝稀疏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株枝瑚菌菌株,进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枝瑚菌人工培育的母种培养基,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提供的枝瑚菌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特别是在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枝瑚菌菌株,该枝瑚菌菌株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该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母种培养基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如上所述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
通过在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中对枝瑚菌进行母种的培养,相比于传统的PDA培养基,更有利于枝瑚菌的生长,具体体现在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的健壮程度上。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提供的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
生物保藏
本发明的菌株被命名为枝瑚菌(Ramaria sp.),并于2019年5月22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NO:17784,简称为菌株野生枝瑚菌2。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枝瑚菌CGMCC NO:17784的子实体,图中箭头所示位置为其一级分支;
图2是为实施例1(A)和实施例8(B)培养的枝瑚菌菌丝生长状况;
图3为实施例4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图4为实施例5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图5为实施例7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图6为对比例1培养的枝瑚菌的菌丝生长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中,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所进行的各种操作均优选在基本上无菌的条件(例如,经紫外杀菌后的环境)下进行,所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均为已经消毒过的,例如在110-130℃和0.12-0.18MPa下进行蒸汽灭菌20-80min后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枝瑚菌菌株,该枝瑚菌菌株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
本发明的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于2017年9月分离自房山区蒲洼乡东村。
根据本发明,尽管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提供的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在常规的食用菌培养基,例如,PD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更具有优势,但经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获得了一种更适用于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的人工培养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其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使用该母种培养基对枝瑚菌进行培养时,枝瑚菌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更健壮,气生菌丝更均一,颜色更佳(一般认为洁白为最佳颜色),并甚至有菌核出现。当使用该培养基用于所述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的培养时,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菌株,具有更强的生长优势。
基于如上的发现,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该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
公知的,一般食用菌的母种培养基是指菌种的试管斜面培养基,术语“母种”是指直接从子实体组织分离、孢子分离等所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转接的菌种,也称一级种。
尽管将枝瑚菌在如上的母种培养基中进行母种培养,即可提高枝瑚菌的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的健壮程度,改善菌丝颜色,而对于母种培养基中各组分的含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当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麸皮的含量为50-150g,所述麦芽糖的含量为10-50g,所述肌醇的含量为50-150m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5-5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1-5g,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麸皮的含量为60-100g,所述麦芽糖的含量为15-25g,所述肌醇的含量为80-120m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1-2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2-4g时,枝瑚菌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菌丝更健壮、气生菌丝更均匀一致,菌丝颜色更佳。
根据本发明,所述麸皮可以为各种种子脱皮后形成的麸皮,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小麦麸皮、玉米麸皮、水稻麸皮、小米麸皮等。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所述麸皮为麦麸(小麦麸皮)时,更能够促进枝瑚菌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所述磷酸盐可以为能够用作食用菌培养基的磷酸盐,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所述磷酸盐为磷酸二氢钾时,更能够促进枝瑚菌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所述镁盐可以为能够用作食用菌培养基的镁盐,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氯化镁、硫酸镁等。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当所述镁盐为硫酸镁时,更能够促进枝瑚菌的生长。
根据本发明,所述母种培养基还可以含有琼脂,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琼脂的含量为10-30g,优选为15-25g。
根据本发明,所述母种培养基还可以含有水,优选的,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水的含量为500-1500ml,优选为800-1200ml。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镁盐、琼脂和水。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母种培养基由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镁盐、琼脂和水组成。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母种培养基由土豆、麦麸、麦芽糖、肌醇、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和水组成。
根据本发明,所述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PDA培养基的制备方法进行,具体的,选择无发芽、腐烂土豆,洗净去皮,切成正方体(1厘米边长左右),称取干净、无霉变麸皮,备用,在不锈钢锅内加水(1200ml),加热,称取切好的土豆、麸皮加入锅中,煮沸(30min),用纱布过滤(8层),将滤液放入不锈钢锅加热;称取麦芽糖,肌醇,磷酸盐,镁盐,琼脂,分别均匀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直至全部融化后停火。选用洁净、完整无损的玻璃试管进行分装(培养基装液量为试管的1/4),用硅胶塞封口,放置于灭菌锅内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让培养基慢慢冷却到70℃左右时再取出摆放斜面,斜面的顶端距硅胶塞40-50mm,待培养基凝固后收起,即为所述培养基,可用于枝瑚菌母种培养。
由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可以看出,所述土豆并非是直接将土豆粉碎用作制备培养基的原料,而是通过洗切、蒸煮并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母种培养基中各组分的用量所基于的土豆的含量是指洗切后并蒸煮前的土豆的量。
根据本发明,所述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可以用于各种枝瑚菌的母种培养,但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更适用于枝瑚菌菌株CGMCC NO:17784的母种培养。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母种培养基在人工母种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
根据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麦麸、麦芽糖、肌醇、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相对于100g的土豆,麦麸的含量为60-100g,麦芽糖的含量为15-25g,肌醇的含量为80-120mg,磷酸二氢钾的含量为1-2g,硫酸镁的含量为2-4g,所述枝瑚菌为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的枝瑚菌。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下,枝瑚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和气生菌丝均一程度处于最佳状态,颜色洁白,并有菌核出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保藏号为CGMCC NO:17783的枝瑚菌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枝瑚菌于2019年5月22日被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政编码:100101)(保藏单位的缩写为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784,简称为野生枝瑚菌2。
制备例1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枝瑚菌CGMCC NO:17784菌丝纯培养物的获得
将采集到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7784的子实体(如图1所示),置于超净工作台,吹无菌风30min,操作人员双手用75%酒精消毒、操作工具等进行表面消毒和火焰灭菌,将枝瑚菌CGMCC NO:17784子实体用75%酒精棉球擦拭根部和主分支,进行表面消毒,用手掰下一级分支(如图1中箭头标志部位),并将掰下来的分枝从基部向顶端用手掰开,使分枝一分两半,注意手不要碰到裸露的菌肉,用消毒好的镊子从一级分支基部夹取长0.3cm,宽0.2-0.3cm的菌肉,放入灭好菌的含有PDA斜面培养基试管内,菌肉组织放置于斜面中间,整个组织分离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20cm范围内完成。将含有组织的试管置于25℃条件下,暗培养,经过25天的培养,获得了野生枝瑚菌菌丝纯培养物。
制备例2
本制备例用于说明参比的菌丝纯培养物的获得
将同时采集的另一株枝瑚菌(参比枝瑚菌)的子实体,置于超净工作台,吹无菌风30min,操作人员双手用75%酒精消毒、操作工具等进行表面消毒和火焰灭菌,将参比枝瑚菌子实体用75%酒精棉球擦拭根部和主分支,进行表面消毒,用手掰下一级分支,并将掰下来的分枝从基部向顶端用手掰开,使分枝一分两半,注意手不要碰到裸露的菌肉,用消毒好的镊子从主枝基部夹取长0.3cm,宽0.2-0.3cm的菌肉,放入灭好菌的含有PDA斜面培养基试管内,菌肉组织放置于斜面中间,整个组织分离操作过程在酒精灯火焰20cm范围内完成。将含有组织的试管置于25℃条件下,暗培养,经过25天的培养,获得了参比野生枝瑚菌菌丝纯培养物。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选择无发芽、腐烂土豆,洗净去皮,切成1边长厘米左右正方体,称取干净、无霉变麦麸80g,备用,在不锈钢锅内加水1200ml,加热,称取切好的土豆100g、麦麸80g加入锅中,煮沸30min,用8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调至1000ml,放入不锈钢锅加热;称取麦芽糖20g,肌醇100mg,磷酸二氢钾1.5g,硫酸镁3g,琼脂20g,分别均匀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直至全部融化后停火。选用洁净、完整无损的18*180mm的玻璃试管进行分装,培养基装液量为试管的1/4,用硅胶塞封口,3支一把,用橡皮筋捆好,竖直放置于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温度121℃压力0.12MP条件下保持30min,灭菌结束后要自然冷却,待压力降到0MP时,打开放气阀,排出锅内气体,微微打开锅门,让培养基慢慢冷却到70℃左右时再取出摆放斜面,斜面的顶端距硅胶塞40-50mm,得到母种培养基。
待培养基凝固后和制备例1制备的装有野生枝瑚菌菌丝纯培养物的PDA玻璃试管一起放入超净工作台,无菌风吹30min后进行接种操作,双手表面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工具酒精消毒、火焰灭菌,用接种钩去掉枝瑚菌种源试管前端1cm左右培养基,切取大小为3mm*3mm*2mm的接种块,接种至上述试管母种培养基斜面中间位置,注意整个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10-15cm范围内,将接好种的试管贴上标签,写明品种、名称、接种日期,放置于生化培养箱,调节温度至25℃,进行暗培养,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2(A)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选择无发芽、腐烂土豆,洗净去皮,切成1边长厘米左右正方体,称取干净、无霉变麦麸60g,备用,在不锈钢锅内加水1200ml,加热,称取切好的土豆100g、麦麸60g加入锅中,煮沸30min,用8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调至1000ml,放入不锈钢锅加热;称取麦芽糖25g,肌醇80m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4g,琼脂20g,分别均匀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直至全部融化后停火。选用洁净、完整无损的18*180mm的玻璃试管进行分装,培养基装液量为试管的1/4,用硅胶塞封口,3支一把,用橡皮筋捆好,竖直放置于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温度121℃压力0.12MP条件下保持30min,灭菌结束后要自然冷却,待压力降到0MP时,打开放气阀,排出锅内气体,微微打开锅门,让培养基慢慢冷却到70℃左右时再取出摆放斜面,斜面的顶端距硅胶塞40-50mm,得到母种培养基。
待培养基凝固后和制备例1制备的装有野生枝瑚菌菌丝纯培养物的PDA玻璃试管一起放入超净工作台,无菌风吹30min后进行接种操作,双手表面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工具酒精消毒、火焰灭菌,用接种钩去掉枝瑚菌种源试管前端1cm左右培养基,切取大小为3mm*3mm*2mm的接种块,接种至上述试管母种培养基斜面中间位置,注意整个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10-15cm范围内,将接好种的试管贴上标签,写明品种、名称、接种日期,放置于生化培养箱,调节温度至25℃,进行暗培养,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所示,图未示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选择无发芽、腐烂土豆,洗净去皮,切成1边长厘米左右正方体,称取干净、无霉变麦麸100g,备用,在不锈钢锅内加水1200ml,加热,称取切好的土豆100g、麦麸100g加入锅中,煮沸30min,用8层纱布过滤,将滤液体积调至1000ml,放入不锈钢锅加热;称取麦芽糖15g,肌醇120m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2g,琼脂20g,分别均匀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直至全部融化后停火。选用洁净、完整无损的18*180mm的玻璃试管进行分装,培养基装液量为试管的1/4,用硅胶塞封口,3支一把,用橡皮筋捆好,竖直放置于灭菌锅内进行灭菌,在温度121℃压力0.12MP条件下保持30min,灭菌结束后要自然冷却,待压力降到0MP时,打开放气阀,排出锅内气体,微微打开锅门,让培养基慢慢冷却到70℃左右时再取出摆放斜面,斜面的顶端距硅胶塞40-50mm,得到母种培养基。
待培养基凝固后和制备例1制备的装有野生枝瑚菌菌丝纯培养物的PDA玻璃试管一起放入超净工作台,无菌风吹30min后进行接种操作,双手表面要用75%酒精消毒,接种工具酒精消毒、火焰灭菌,用接种钩去掉枝瑚菌种源试管前端1cm左右培养基,切取大小为3mm*3mm*2mm的接种块,接种至上述试管母种培养基斜面中间位置,注意整个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10-15cm范围内,将接好种的试管贴上标签,写明品种、名称、接种日期,放置于生化培养箱,调节温度至25℃,进行暗培养,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所示,图未示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枝瑚菌CGMCC NO:17784的培养,不同的是,将麦麸替换为等量的玉米麸皮。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3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枝瑚菌CGMCC NO:17784的培养,不同的是,将磷酸二氢钾替换为等量的磷酸钙和氯化钾1:1的混合物。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枝瑚菌CGMCC NO:17784的培养,不同的是,将硫酸镁替换为等量的氯化镁。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所示,图未示出。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枝瑚菌的培养,不同的是,将枝瑚菌CGMCC NO:17784替换为制备例2制备的参比枝瑚菌。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5所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枝瑚菌CGMCC NO:17784的培养,不同的是,将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替换为PDA培养基。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2(B)所示。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用于说明参比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在枝瑚菌母种培养上的应用
按照实施例8的方法进行枝瑚菌的培养,不同的是,将枝瑚菌CGMCC NO:17784替换为制备例2制备的参比枝瑚菌。记录菌丝的生长速度,菌丝健壮程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以及是否有菌核出现,结果如表1和图6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188633820000131
注:菌丝健壮程度列和气生菌丝通过肉眼观察,并粗略估算健壮菌丝或均一菌丝占总菌丝的百分比;
菌核的有无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满试管培养基表面时结束培养,并计算平均生长速度作为菌丝生长速度。
由以上实施例可看出,相比于其他的枝瑚菌,本发明提供的枝瑚菌CGMCC NO:17784无论是在PDA培养基上还是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上均具有一定的生长优势。特别是在本发明提供的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气生菌丝颜色,气生菌丝均一性能够有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当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选择特定组分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且有菌核出现。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母种培养基在人工培育枝瑚菌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含有土豆、麸皮、麦芽糖、肌醇、磷酸盐和镁盐;
其中,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麸皮的含量为50-150g,所述麦芽糖的含量为10-50g,所述肌醇的含量为50-150m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0.5-5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1-5g;枝瑚菌菌株为枝瑚菌属(Ramaria sp.)的一个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8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100g的所述土豆,所述麸皮的含量为60-100g,所述麦芽糖的含量为15-25g,所述肌醇的含量为80-120mg,所述磷酸盐的含量为1-2g,所述镁盐的含量为2-4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麸皮选自小麦麸皮、玉米麸皮、水稻麸皮和小米麸皮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选自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盐为氯化镁和/或硫酸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还含有琼脂和水。
CN201910824477.4A 2019-09-02 2019-09-02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438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477.4A CN112438158B (zh) 2019-09-02 2019-09-02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4477.4A CN112438158B (zh) 2019-09-02 2019-09-02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158A CN112438158A (zh) 2021-03-05
CN112438158B true CN112438158B (zh) 2023-04-21

Family

ID=74733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4477.4A Active CN112438158B (zh) 2019-09-02 2019-09-02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815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2722B (zh) * 2009-02-04 2013-04-10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链霉菌及其应用
CN102986537A (zh) * 2012-12-02 2013-03-27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金福菇菌株kjh-3及制备方法
CN103004465A (zh) * 2012-12-02 2013-04-03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鸡腿菇菌株及制备方法
CN103875453B (zh) * 2014-03-27 2015-08-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西藏淡褐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EP3188604A4 (en) * 2014-09-02 2018-06-13 PureCircle SDN BHD Stevia extracts
CN112442450B (zh) * 2019-09-02 2022-04-15 北京市房山区种植业技术推广站 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8158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9261A (zh) 一株促进药用石斛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蜡壳耳目真菌菌株及其应用
CN111876336B (zh) 胶膜菌属真菌及其促进白旗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应用
CN113388526B (zh) 一种内生真菌fo-r20及其应用
CN102876622A (zh) 一种生防菌及其在防治棉花枯黄萎病中的应用
CN106367352A (zh) 一种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及新品种选育的方法
CN104686196B (zh) 一种通过阴干子实体保存和分离羊肚菌菌种的方法
CN107155896B (zh) 一种促进非洲菊组培移栽苗生根的方法
CN112442449B (zh) 枝瑚菌原种培养基及其应用以及枝瑚菌原种及其培养方法
CN112442450B (zh) 枝瑚菌母种及其培养方法和在枝瑚菌原种培养中的应用
CN111793567B (zh) 胶膜菌科真菌及其促进白旗兜兰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应用
CN102061330A (zh) 一种鉴定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病原菌致病性的方法
CN103340180B (zh) 一种通过转化大豆毛状根鉴定抗蚜基因抗性功能的方法
CN111334458B (zh) 一种生防放线菌及其在生姜茎基腐病或大豆疫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CN113355245A (zh) 内生真菌fo-r20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的应用
CN112438158B (zh)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1748073B (zh) 一种蛹虫草菌种分离保藏方法
CN117925421A (zh) 一株翠绿聚孢霉及其在小麦土传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CN111187724A (zh) 一种蓝莓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及其应用
CN115287194B (zh) 一种药用野生稻内生真菌yya21及其应用
CN114480143B (zh) 防治向日葵菌核病的哈茨木霉m6及其应用
CN112438160B (zh) 枝瑚菌菌株及其应用以及用于人工培育枝瑚菌的母种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9329049A (zh) 一种白芨组培苗菌根化的方法
CN111357642B (zh) 一种大白菜的育种方法
CN115873720A (zh)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选育方法
CN103651078A (zh) 一种筛选转基因植物种子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Yuduo

Inventor after: Guo Yongjie

Inventor after: Zhu Wen

Inventor after: Zhang Donglei

Inventor after: Tong Erjian

Inventor after: Yang Yuj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Donglei

Inventor before: Zhu We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duo

Inventor before: Guo Yongjie

Inventor before: Tong Erjian

Inventor before: Yang Yujua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