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436698A - 电机及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698A
CN112436698A CN201910792792.3A CN201910792792A CN112436698A CN 112436698 A CN112436698 A CN 112436698A CN 201910792792 A CN201910792792 A CN 201910792792A CN 112436698 A CN112436698 A CN 112436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rotating shaft
motor
axia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27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698B (zh
Inventor
李萍
胡义明
武谷雨
吴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Welling Moto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27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69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4156 priority patent/WO2021035933A1/zh
Priority to EP19942680.0A priority patent/EP3940932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43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698A/zh
Priority to US17/519,789 priority patent/US1186303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6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6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2Machines with one stator and two or more r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1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及风机,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定子齿,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至少部分容纳于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转轴上,用于支撑转轴且使转轴适于相对定子铁芯旋转,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电机的轴向朝远离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本申请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电机及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及包括该电机的风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风机也被提出更多的功能要求,比如带有两个同轴的风扇,采用相应的转速和转向配合使用。当前多采用的技术为两种:一种是两个电机背向轴伸,两轴分别连接两个风扇,成本较高,且轴向占用空间较大;另一种是采用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来实现两端轴伸,并实现与两轴连接的风扇以固定配比转速和转向旋转,其功能性的多样化受到限制,且制造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机的风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所述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所述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所述旋转支撑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用于支撑所述转轴且使所述转轴适于相对所述定子铁芯旋转,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朝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机,利用一个定子组件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具体而言,电机包括定子组件、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定子齿,两组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轴向朝两侧凸伸,供两组绕组缠绕,保证两组绕组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为转轴组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使得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可以插装于中空通道内,从而进一步缩短电机的轴向尺寸。两个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分别朝向两组绕组,与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保证两个转子组件互不干扰,实现相互独立旋转。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部分或全部容纳于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转轴上,保证转轴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转轴与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实现了电机的动力输出功能。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且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其中,两个转轴组件向电机的轴向同侧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一端可以输出两种互不干扰的动力,相较于向电机的轴向两侧凸伸,有利于缩短电机的输出端的轴向距离。由于定子组件的两组绕组相互独立,两个转子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因而电机的轴向两端可以输出两个相互独立的转矩,相当于利用一个电机实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机的功能,故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
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利用轴承来支撑转轴,可以显著提高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旋转支撑部并不局限于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在中空通道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滚针,利用多个滚针来支撑转轴;或者,在中空通道的内侧壁沿轴向设置多个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壁为光滑面,利用多个连接环来支撑转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两侧。
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轴承,能够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旋转支撑部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且多个轴承分布在对应的转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可以分散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显著降低转轴发生倾斜等情况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可靠性。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既能有效提高对转轴组件的支撑可靠性,还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节约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轴承盖,套装在所述中空通道内并与所述定子铁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轴承盖相背设置,用于分别支撑对应的所述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所述轴承。
在中空通道内设置两个轴承盖,对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轴承(即相对靠近电机内部的轴承)进行支撑,由于两个轴承盖相背设置,可以对两个旋转支撑部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两个转轴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互不干扰,并降低了转轴组件发生晃动、倾斜、移位等情况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电机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转轴组件的装配精度,安装更加方便;且两个轴承盖可以起到分隔件的作用,将两个转轴组件的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从而有效防止两个转轴组件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轴承的形状适配,所述轴承容纳在所述轴承盖内被所述轴承盖支撑。
轴承盖与轴承的形式适配,则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轴承可以沉入轴承盖内,从而得到有效的支撑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轴承盖的开口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
轴承盖的开口端设有翻边,翻边径向向外延伸,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凹凸配合,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轴承盖相对定子铁芯轴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在翻边上设置至少一个缺口,缺口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凹凸配合,从而防止轴承盖相对于定子组件周向旋转,进而提高轴承盖的稳定性。可选地,缺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缺口沿翻边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且适于相对所述空心轴旋转。
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则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穿过该空心轴伸出,从而实现两个转轴组件的同向凸伸,使得电机的轴向一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风扇或者其他部件。可选地,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实心轴,这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强度。当然,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也可以为空心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延伸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空心轴沿所述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
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连接段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则两个转轴装配后在中空通道内的部分的外轮廓保持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同时使得该转轴连接转子组件的部分(即连接段)相对较粗,提高了该转轴的强度,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使用可靠性;也便于两个转轴采用相同型号的轴承等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以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支撑轴承,同轴设于所述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转轴之间。
在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增设支撑轴承,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支撑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多个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组装形成所述定子铁芯,且多个所述定子齿部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所述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所述定子轭部轴向两侧的所述定子齿上。
该方案将定子铁芯拆分成定子轭部和多个定子齿部,既有利于降低定子铁芯的加工难度,又有利于降低两组绕组的绕线难度。其中,定子轭部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定子齿部也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当然,定子铁芯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电机的轴承盖的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定子铁芯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和/或,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定子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卡接配合。
由于多个定子齿部沿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故而多个定子齿部围设出一定的中空空间,因而在定子轭部的径向的中部设置通孔,该通孔与前述中空空间即形成中空通道,可以为转轴组件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从而缩短电机的轴向尺寸。
在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置卡槽,利用卡槽可以将定子齿部卡接在定子轭部上,从而实现定子轭部与定子齿部的组装,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包括齿身和与所述齿身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的齿面,任一组所述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线。
任一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和齿面,齿面与齿身远离定子轭部的轴向端相连,因而位于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的轴线,保证了可以与该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子齿部包括两个所述定子齿,且所述定子齿部的齿身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定子轭部相抵靠,用于限制所述定子齿部相对所述定子轭部轴向移动。
一个定子齿部包括两个定子齿,两个定子齿的齿面分别位于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可以与两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相较于一个定子齿部仅包括一个定子齿的方案而言,减少了定子齿部的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当然,一个定子齿部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定子齿,在定子铁芯的一个部位安装两个反向的定子齿部,形成两个定子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对应的所述转轴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所述转子盘上的永磁体,所述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和与所述盘体外部相连的盘体内部,其中,所述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盘和永磁体,转子盘作为永磁体的安装载体,并实现转子组件与转轴的同轴连接;永磁体安装在转子盘上,产生磁场与定子组件相互作用。其中,转子盘的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多个永磁体的排列;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圆锥状结构,便于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转子盘与转轴组件的装配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子盘与对应的所述转轴为注塑成型或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或者,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转子盘与转轴同轴连接且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过盈装配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有效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盘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组件同步旋转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周向均布于所述转子盘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便于排列,并减小电机的轴向尺寸、多个永磁体沿转子盘的周向方向均布在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的表面上,使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形成轴向磁通。其中,相邻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极可以交替排列,也可以呈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排列,具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在所述定子齿上;安装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框架;多个插针,插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两组所述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所述插针上。
电机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和多个插针,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保证安装在定子齿上的绕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架与绝缘框架固定连接,并插设有多个插针,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定连接在多个插针上,从而把两组绕组的出现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架为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所述安装架以及多个所述插针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安装架为同轴于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以及多个插针位于两个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使得电机的结构相对规整,且不易干扰到电机的内部磁场,同时便于与外部线路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为注塑体,并将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和所述电机的两个轴承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且所述机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所述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位于所述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内端面,使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
电机还包括机壳,机壳为注塑体,包覆绝缘框架、安装架等结构,使得绝缘框架、安装架、多个插针以及两个轴承盖可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电机的稳定性;且机壳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绝缘框架、安装架以及多个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保证了这些部件包覆在机壳的径向外表面内,从而保证电机外观的完整性、规整性及其与外界的绝缘性。同时,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并不是规整的平面,而是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位于径向外侧凸出来的部分记为外端面,尺寸相对较小;位于内侧凹进去的部分记为内端面,尺寸相对较大。其中,两个内端面与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即定子铁芯的两组齿面),便于更精确有效地控制齿面与永磁体之间的轴向气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靠近多个所述插针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多个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台阶面并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所述台阶面。
在机壳靠近多个插针的轴向一端设置台阶面,使多个插针贯穿台阶面并沿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可以为插针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有利空间。其中,台阶面可以设置在圆形凸台的内侧壁上,进一步简化机壳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所述电机,且设有供对应的所述转轴伸出的轴孔。
在机壳的轴向两端安装端部封装盖,保证了电机的完整性,对电机的内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端部封装盖设有轴孔,用于供对应的转轴伸出,保证电机的动力可以输出。其中,圆形凸台的外壁面与机壳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台阶,端部封装盖可以设置盖沿,恰好与该台阶适配,使得电机的外轮廓较为规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端部封装盖设有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转轴组件轴向靠外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室。
在两个端部封装盖上设置轴承室,对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外的轴承(即相对靠近电机外部的轴承)进行支撑,可以对两个旋转支撑部起到进一步的支撑和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此外,将轴承室集成在端部封装盖上,使得端部封装盖也起到了轴承盖的作用,相较于额外设置轴承盖再固定在端部封装盖上的方案而言,减少了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端部封装盖的中间部位,先凹陷形成沉台,沉台的底壁再局部反向凸出形成凸台,凸台限定出的空间即为轴承室。进一步地,对应端部封装盖的转子盘的盘体内部构造成圆锥状斜面结构,以适配端部封装盖。这样可以合理利用中空通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电机的轴向尺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圆形凸台,所述端部封装盖的边缘部位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凸台嵌入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内。
机壳的两个外端面设有两个圆形凸台,两个圆形凸台与定子组件同轴连接,而端部封装盖的边缘部位设有环形凹槽,则将圆形凸台嵌入环形凹槽内,即可实现止口配合,进而实现端部封装盖的装配到位,结构简单,装配便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电控板,内置于所述电机任意一侧的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端部封装盖之间。
电控板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电机的自动化控制;将电控板设置在电机任意一侧,并位于该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既保证了电控板的稳定性,又便于电控板的线路输出。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风机,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两个风扇,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两个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轴承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端部封装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子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机;200-第一风扇;300-第二风扇;
1-定子组件;11-定子铁芯;111-定子轭部;1111-卡槽;1112-通孔;112-定子齿部;1121-齿面;1122-限位台阶;1123-齿身;121-第一绕组;122-第二绕组;
21-第一转子组件;211-第一转子盘;212-第一永磁体;22-第二转子组件;221-第二转子盘;2211-盘体外部;2212-盘体内部;222-第二永磁体;
31-第一转轴组件;311-第一转轴;3111-连接段;3112-延伸段;312-第一旋转支撑部;32-第二转轴组件;321-第二转轴;322-第二旋转支撑部;
41-第一轴承盖;411-外壁;412-内壁;413-翻边;414-缺口;42-第二轴承盖;
51-第一绝缘框架;52-第二绝缘框架;
6-安装架;
7-插针;
8-机壳;81-齿部包裹面;82-第一圆形凸台;83-第二圆形凸台;84-台阶面;
9-电控板;
101-第一端部封装盖;102-第二端部封装盖;1021-轴承室;1022-环形凹槽;110-支撑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电机及风机。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
具体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11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如图3所示,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定子齿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1的轴向两侧,并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至少部分容纳于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转轴上,用于支撑转轴且使转轴适于相对定子铁芯11旋转,两个转轴分别与两个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电机100的轴向朝远离定子铁芯11的同侧方向凸伸,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利用一个定子组件1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100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100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1,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100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具体而言,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和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定子齿,两组定子齿沿定子铁芯11的轴向朝两侧凸伸,供两组绕组缠绕,保证两组绕组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100;定子铁芯11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为转轴组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使得两个转轴组件的一部分可以插装于中空通道内,从而进一步缩短电机100的轴向尺寸。两个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定子组件1的轴向两侧,分别朝向两组绕组,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保证两个转子组件互不干扰,实现相互独立旋转。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旋转支撑部部分或全部容纳于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转轴上,保证转轴位置的稳定性以及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转轴与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实现了电机100的动力输出功能。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且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轴连接,分别与对应的转子组件同步旋转。其中,两个转轴组件向电机100的轴向同侧凸伸,使得电机100的轴向一端可以输出两种互不干扰的动力,相较于向电机100的轴向两侧凸伸,有利于缩短电机100的输出端的轴向距离。由于定子组件1的两组绕组相互独立,两个转子组件相互独立,且两个转轴组件相互独立,因而电机100的轴向两端可以输出两个相互独立的转矩,相当于利用一个电机100实现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电机100的功能,故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的显著优点。
其中,两个转子组件可以分别记为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与第一转子组件21相连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一转轴组件31,与第二转子组件22相连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二转轴组件32,与第一转子组件21配合的绕组记为第一绕组121,与第二转子组件22配合的绕组记为第二绕组122。
具体地,第一转轴组件31的转轴和旋转支撑部,分别记为第一转轴311和第一旋转支撑部312,第二转轴组件32的转轴和旋转支撑部,分别记为第二转轴321和第二旋转支撑部322。
可选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如图1和图2所示。
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利用轴承来支撑转轴,可以显著提高转轴的使用可靠性。当然,旋转支撑部并不局限于轴承,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在中空通道的内侧壁沿周向设置多个滚针,利用多个滚针来支撑转轴;或者,在中空通道的内侧壁沿轴向设置多个连接环,连接环的内侧壁为光滑面,利用多个连接环来支撑转轴。
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轴承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转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如图1和图2所示。
沿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轴承,能够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旋转支撑部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且多个轴承位于对应的转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可以分散对转轴的多个部位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对转轴的支撑可靠性,显著降低转轴发生倾斜等情况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选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轴承既能有效提高对转轴组件的支撑可靠性,还可以减少部件数量,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两个轴承盖,套装在中空通道内并与定子铁芯11固定连接,且两个轴承盖相背设置,用于分别支撑对应的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轴承。
在中空通道内设置两个轴承盖,对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轴承(即相对靠近电机100内部的轴承)进行支撑,由于两个轴承盖相背设置,可以对两个旋转支撑部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了两个转轴组件与定子组件1之间互不干扰,并降低了转轴组件发生晃动、倾斜、移位等情况的概率,有利于提高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转轴组件的装配精度,安装更加方便;且两个轴承盖可以起到分隔件的作用,将两个转轴组件的旋转支撑部间隔分开,从而有效防止两个转轴组件相互干涉,进一步提高了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
其中,对应第一转轴组件31的轴承盖记为第一轴承盖41,对应第二转轴组件32的轴承盖记为第二轴承盖42。
进一步地,轴承盖与轴承的形状适配,如图2和图4所示,轴承容纳在轴承盖内被轴承盖支撑,如图1所示。
轴承盖与轴承的形式适配,则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轴承可以沉入轴承盖内,从而得到有效的支撑和限位,进一步提高了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轴承盖的开口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413,如图4所示。
轴承盖的开口端设有翻边413,翻边413径向向外延伸,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8凹凸配合,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轴承盖相对定子铁芯11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翻边413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414,如图4所示。
在翻边413上设置至少一个缺口414,缺口414可以与后期注塑的机壳8凹凸配合,从而防止轴承盖相对于定子组件1周向旋转,进而提高轴承盖的稳定性。可选地,缺口4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缺口414沿翻边413的周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如图1所示,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空心轴伸出,如图1和图2所示,且适于相对空心轴旋转。
其中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则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可以穿过该空心轴伸出,从而实现两个转轴组件的同向凸伸,使得电机100的轴向一端可以同时连接两个风扇或者其他部件。可选地,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为实心轴,这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强度。当然,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也可以为空心轴。
具体地,转轴为空心轴的转轴组件记为第二转轴组件32,第二转轴组件32的转轴记为第二转轴321,第一转轴组件31的转轴记为第一转轴311。可选地,第一转轴311为实心轴,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另一个转轴组件(即第一转轴组件31)的转轴包括连接段3111和与连接段3111相连的延伸段3112,如图1所示,连接段3111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3111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延伸段3112穿过空心轴伸出。
另一个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3111和延伸段3112,连接段3111的外径与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连接段3111与空心轴沿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则两个转轴装配后在中空通道内的部分的外轮廓保持齐平,使得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装配;同时使得该转轴连接转子组件的部分(即连接段3111)相对较粗,提高了该转轴的强度,有利于提高该转轴的使用可靠性;也便于两个转轴采用相同型号的轴承等支撑结构进行支撑,以提高电机1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电机100还包括:支撑轴承110,同轴设于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
在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转轴之间增设支撑轴承110,可以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支撑刚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机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定子铁芯11包括定子轭部111和沿定子轭部111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112,如图3所示,多个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组装形成定子铁芯11,且多个定子齿部112向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定子齿,两组绕组分别绕设在定子轭部111轴向两侧的定子齿上。
该方案将定子铁芯11拆分成定子轭部111和多个定子齿部112,既有利于降低定子铁芯11的加工难度,又有利于降低两组绕组的绕线难度。其中,定子轭部111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定子齿部112也可以由多个定子冲片叠压形成。当然,定子铁芯11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111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电机100的轴承盖的通孔1112,如图3所示,通孔1112构成定子铁芯11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
由于多个定子齿部112沿定子轭部111的周向方向排布,故而多个定子齿部112围设出一定的中空空间,因而在定子轭部111的径向的中部设置通孔1112,该通孔1112与前述中空空间即形成中空通道,可以为转轴组件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从而缩短电机100的轴向尺寸。
进一步地,定子轭部111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1111,如图3所示,定子齿部112的局部嵌入卡槽1111内,使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卡接配合。
在定子轭部111的径向外侧壁设置卡槽1111,利用卡槽1111可以将定子齿部112卡接在定子轭部111上,从而实现定子轭部111与定子齿部112的组装,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也便于装配。
其中,任一定子齿部112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1123和与齿身1123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一侧的齿面1121,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112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111的轴线。
任一定子齿部112包括至少一个定子齿,定子齿包括齿身1123和齿面1121,齿面1121与齿身1123远离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端相连,因而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一侧;任一组定子齿的所有齿面1121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定子轭部111的轴线,保证了可以与该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
进一步地,定子齿部112包括两个定子齿,且定子齿部112的齿身1123上设有限位台阶1122,如图3所示,限位台阶1122与定子轭部111相抵靠,用于限制定子齿部112相对定子轭部111轴向移动。
一个定子齿部112包括两个定子齿,两个定子齿的齿面1121分别位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两侧,可以与两侧的转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相较于一个定子齿部112仅包括一个定子齿的方案而言,减少了定子齿部112的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当然,一个定子齿部112也可以只包括一个定子齿,在定子铁芯11的一个部位安装两个反向的定子齿部112,形成两个定子齿。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转子组件包括与对应的转轴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转子盘上的永磁体,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2211和与盘体外部2211相连的盘体内部2212,其中,盘体外部2211为圆盘状结构,盘体内部2212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盘和永磁体,转子盘作为永磁体的安装载体,并实现转子组件与转轴的同轴连接;永磁体安装在转子盘上,产生磁场与定子组件1相互作用。其中,转子盘的盘体外部2211为圆盘状结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多个永磁体的排列;盘体内部2212为圆盘状结构或圆锥状结构,便于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合理设计转子盘与转轴组件的装配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具体地,第一转子组件21的转子盘和永磁体分别记为第一转子盘211和第一永磁体212,第二转子组件22的转子盘和永磁体分别记为第二转子盘221和第二永磁体222。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为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为焊接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螺纹连接。
可选地,转子盘与转轴过盈配合。
转轴组件包括转轴,与转轴同轴连接且通过注塑成型或者焊接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或者通过螺纹连接、过盈装配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有效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盘的连接可靠性,从而保证了转轴与转子组件同步旋转的可靠性。当然,转轴与转子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比如紧固件连接等方式。
可选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周向均布于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111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便于排列,并减小电机100的轴向尺寸、多个永磁体沿转子盘的周向方向均布在转子盘朝向定子轭部111的表面上,使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1之间形成轴向磁通。其中,相邻两个永磁体的N极和S极可以交替排列,也可以呈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排列,具体可以根据产品需求进行调整。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电机100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6和多个插针7,如图1和图2所示。
具体地,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安装架6固定连接于绝缘框架;多个插针7插设于安装架6上,且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插针7上。
电机100还包括绝缘框架、安装架6和多个插针7,绝缘框架安装在定子齿上,保证安装在定子齿上的绕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装架6与绝缘框架固定连接,并插设有多个插针7,两组绕组的引出线均固定连接在多个插针7上,从而把两组绕组的出现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其中,绝缘框架的数量为两个或两组,两个或两组绝缘框架分别安装在两组定子齿上,且分别记为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与其中一个绝缘框架固定连接。
具体地,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7位于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如图6所示。
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弧形条状结构,且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7位于两个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使得电机100的结构相对规整,且不易干扰到电机100的内部磁场,同时便于与外部线路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100还包括机壳8,如图2所示,机壳8为注塑体,并将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和电机100的两个轴承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如图6所示,且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外端面位于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内端面,使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内端面与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
电机100还包括机壳8,机壳8为注塑体,包覆绝缘框架、安装架6等结构,使得绝缘框架、安装架6、多个插针7以及两个轴承盖可以固定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电机100的稳定性;且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绝缘框架、安装架6以及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保证了这些部件包覆在机壳8的径向外表面内,从而保证电机100外观的完整性、规整性及其与外界的绝缘性。同时,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也可以叫齿部包裹面81)并不是规整的平面,而是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如图2和图5所示,位于径向外侧凸出来的部分记为外端面,尺寸相对较小;位于内侧凹进去的部分记为内端面,尺寸相对较大,如图2和图5所示。
其中,两个内端面(也就是机壳8径向内侧的轴向两端面)与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定子铁芯11的轴向两端面(即定子铁芯11的两组齿面1121),便于更精确有效地控制齿面与永磁体之间的轴向气隙。
进一步地,机壳8靠近多个插针7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84,多个插针7贯穿台阶面84并沿定子组件1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84,如图6所示。
在机壳8靠近多个插针7的轴向一端设置台阶面84,使多个插针7贯穿台阶面84并沿定子组件1的轴向凸出于台阶面84,可以为插针7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有利空间。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机壳8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电机100,且设有供对应的转轴伸出的轴孔。
在机壳8的轴向两端安装端部封装盖,保证了电机100的完整性,对电机100的内部结构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且端部封装盖设有轴孔,用于供对应的转轴伸出,保证电机100的动力可以输出。其中,圆形凸台的外壁面与机壳8的外壁面之间形成台阶,端部封装盖可以设置盖沿,恰好与该台阶适配,使得电机100的外轮廓较为规整。
其中,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一侧的端部封装盖记为第一端部封装盖101,位于第二转子组件22一侧的端部封装盖记为第二端部封装盖102。
进一步地,端部封装盖设有用于容纳对应的转轴组件轴向靠外的轴承的轴承室1021,如图5所示。
在两个端部封装盖上设置轴承室1021,对两个转轴组件轴向靠外的轴承(即相对靠近电机100外部的轴承)进行支撑,可以对两个旋转支撑部起到进一步的支撑和限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两个转轴组件的使用可靠性。此外,将轴承室1021集成在端部封装盖上,使得端部封装盖也起到了轴承盖的作用,相较于额外设置轴承盖再固定在端部封装盖上的方案而言,减少了部件数量,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可选地,如图5所示,端部封装盖的中间部位,先凹陷形成沉台,沉台的底壁再局部反向凸出形成凸台,凸台限定出的空间即为轴承室1021。进一步地,对应端部封装盖的转子盘的盘体内部构造成圆锥状斜面结构,如图7所示,以适配端部封装盖。这样可以合理利用中空通道的内部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减小电机100的轴向尺寸。
进一步地,机壳8的两个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圆形凸台,如图6所示,所述端部封装盖的边缘部位设有环形凹槽1022,所述圆形凸台嵌入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1022内,如图1所示。
机壳的两个外端面(也就是机壳8的径向外侧的轴向两端面)设有两个圆形凸台,两个圆形凸台与定子组件同轴连接,而端部封装盖的边缘部位设有环形凹槽1022,则将圆形凸台嵌入环形凹槽1022内,即可实现止口配合,进而实现端部封装盖的装配到位,结构简单,装配便捷。
其中,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一侧的圆形凸台,记为第一圆形凸台82,位于第二转子组件22一侧的圆形凸台记为第二圆形凸台83。进一步地,台阶面84可以设置在其中一个圆形凸台的内侧壁上,如图6所示,进一步简化机壳8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机100还包括:电控板9,内置于电机100任意一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
电控板9的设置,有利于实现电机100的自动化控制;将电控板9设置在电机100任意一侧,并位于该侧的转子组件与端部封装盖之间,既保证了电控板9的稳定性,又便于电控板9的线路输出。
如图8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00和两个风扇,两个风扇分别与电机100的两个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风机,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电机100,因而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其中,与第一转轴组件31相连的风扇记为第一风扇200,与第二转轴组件32相连的风扇记为第二风扇300。
本说明书中,以图1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简称为“轴向”,以环绕中心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周向”,以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简称为“径向”。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示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机100及风机。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电机100,包括:定子组件1、两个转子组件(即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和两个转轴组件(即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
具体地,定子组件1包括定子铁芯11和两组绕组(即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定子铁芯11由定子轭部111和多个可拆卸的定子齿部112连接成一个径向中空、轴向两侧齿伸的整体,定子径向中空为电机100的轴承提供有利的轴向安装空间,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分别缠绕于定子轴向两侧的定子齿身1123上,而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可以相互独立作用于电机100。
定子轭部111径向外侧开有多个槽口(即卡槽1111),用于定子齿部112的配合安装;定子轭部111径向内侧开有圆孔槽(即通孔1112),用于部分或全部收容第一转轴组件31的第一旋转支撑部312和第二转轴组件32的第二旋转支撑部322。
单个定子齿部112具有至少一个齿身1123和至少一个齿面1121,多个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配合安装完成后,定子轭部111轴向两侧具有两组齿身1123和两组齿面1121,且与同一转子组件相作用的一组齿面1121均在一个平面内并垂直于轴线;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配合安装的面上设计有限位台阶1122,用于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端面抵靠,以限定定子齿部112与定子轭部111的轴向相对位置。
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背向同轴可旋转地置于定子组件1轴向两侧外,与定子组件1形成轴向气隙。第一转子组件21包括第一转子盘211和第一永磁体212,第二转子组件22包括第二转子盘221和第二永磁体222,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可相互独立旋转。
第一转子盘211与第二转子盘221结构大体一致,以其中的一个转子盘为例进行说明,转子盘径向外侧为圆盘状结构,径向内侧为圆盘状平面或圆锥状斜面结构,为其他零件的安装提供有利的空间。
转子盘径向外侧为圆盘状结构,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对应的转轴固定连接。
第一永磁体212和第二永磁体222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并周向均布于转子盘圆盘状结构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两永磁体的N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Halbach排列。
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分别与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同轴固连,从电机100轴向同侧同轴输出,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可相互独立旋转。第一转轴组件31包括实心轴和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同轴设于实心轴径向外侧且分置于其固连第一转子组件31的轴向两侧,形成第一旋转支撑部312;第二转轴组件32包括空心轴和两个轴承,两个轴承同轴设于空心轴径向外侧且分置于其固连第二转子组件32的轴向两侧,形成第二旋转支撑部322。第一转轴组件31的第一旋转支撑部312和第二转轴组件32的第二旋转支撑部322置于电机100的轴向两侧,部分或全部收容于定子组件1的径向中空内。
电机100还包括两个轴承盖(即第一轴承盖41和第二轴承盖42),第一轴承盖41和第二轴承盖42与定子组件1同轴固定连接,并背向开口向外的设于定子轭部111的圆孔槽内,用于支撑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靠近电机100内部的轴承。第一轴承盖41和第二轴承盖42为薄壁圆柱状结构,以第一轴承盖41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一轴承盖41的外壁411与定子轭部111径向内侧圆槽孔相配合,第一轴承盖41的内壁412与第一转轴组件31的轴承配合;第一轴承盖41径向外侧设计一个小翻边413,并在翻边413上径向均布设计多个小缺口414,用于止转连接。
电机100还包括安装于定子齿的齿身1123上的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固接于第一绝缘框架51或第二绝缘框架52上的安装架6和插于安装架6上的多个插针7。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插针7上,从而把第一绕组121和第二绕组122的出线头引出到一个固定稳定的导电载体上。
安装架6为同轴于定子的弧形条状结构,安装架6、多个插针7位于第一转子组件21和第二转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
电机100还包括塑料机壳8,塑料机壳8把定子组件1、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多个插针7、第一轴承盖41和第二轴承盖4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塑料机壳8的外径大于定子组件1、第一绝缘框架51和第二绝缘框架52、安装架6、多个插针7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轴向两侧定子齿部112包裹面(即机壳8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出定子组件1的两组齿面1121;塑料机壳8轴向两端外侧设计两个同轴于定子组件1的圆柱凸台(即圆形凸台);塑料机壳8在插针7所在侧设有一个台阶面84,且插针7露出台阶面84一定距离,为插针7与其他导电零件的接通或安装提供空间。
电机100还包括第一端部封装盖101和第二端部封装盖102,第一端部封装盖101和第二端部封装盖102分别穿过第一转轴311和第二转轴321,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塑料机壳8的轴向两端,用于支撑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靠近电机100外侧的轴承,并封装电机。以第二端部封装盖102为例进行具体说明,第二端部封装盖102外侧设计有与塑料机壳圆柱面凸台(即第二圆形凸台83)配合的止口(即环形凹槽1022),径向内侧设计有向地阿基主体内侧下沉的轴承室1021,从而把轴承沉入第二端部封装盖102内侧,以降低电机100的整体轴向尺寸。
电机100还可包括一个电控板9,电控板9内置于电机100任意一侧的第一转子组件21与第一端部封装盖101之间或第二转子组件22与第二端部封装盖102之间。
电机100还可包括一个支撑轴承110,支撑轴承110同轴设于空心轴输出端部与实心轴之间,用于增加第一转轴组件31与第二转轴组件32的支撑刚度。
一种风机,包括:电机100、第一风扇200、第二风扇300,第一风扇200、第二风扇300分别与电机100两侧输出的第一转轴组件31和第二转轴组件32同轴固定连接,第一风扇200与第二风扇300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由此,上述电机及风机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电机,利用一个定子组件与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以及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的配合,实现了一个电机的双动力独立输出,可以驱动两个风扇以各自的转速和转向独立旋转,互不干扰。相较于两个电机背向轴伸分别连接两个风扇的方案而言,至少省去了一个定子组件,缩小了风机的轴向尺寸,降低了风机的成本;相较于一个单轴电机和齿轮机构相配合来实现两端轴伸的方案而言,实现了两个风扇以任意转速和任意转向旋转,实用功能性强,显著提升了风机功能性的多样化,也省去了齿轮机构,降低了产品的制造安装难度。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两组相互独立的绕组,所述定子铁芯的径向中部设有中空通道,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部设有向其轴向两侧凸伸的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两组所述定子齿上;
两个相互独立的转子组件,背向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定子组件形成轴向气隙,且两个所述转子组件被配置为相互独立旋转;和
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转轴和旋转支撑部,所述旋转支撑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中空通道内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用于支撑所述转轴且使所述转轴适于相对所述定子铁芯旋转,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子组件同轴连接,且沿所述电机的轴向朝远离所述定子铁芯的同侧方向凸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承沿所述转轴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对应的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轴承盖,套装在所述中空通道内并与所述定子铁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轴承盖相背设置,用于分别支撑对应的所述转轴组件轴向靠内的所述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盖与所述轴承的形状适配,所述轴承容纳在所述轴承盖内被所述轴承盖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盖的开口端设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为空心轴,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且适于相对所述空心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另一个所述转轴组件的转轴包括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的延伸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径与所述空心轴的外径相等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空心轴沿所述中空通道的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空心轴伸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轴承,同轴设于所述空心轴的输出端部与另一个所述转轴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定子轭部和沿所述定子轭部的周向方向排布的多个定子齿部,多个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组装形成所述定子铁芯,且多个所述定子齿部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两侧凸伸形成两组所述定子齿,两组所述绕组分别绕设在所述定子轭部轴向两侧的所述定子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中部设有适配所述电机的轴承盖的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定子铁芯的中空通道的一部分;和/或
所述定子轭部的径向外侧壁设有卡槽,所述定子齿部的局部嵌入所述卡槽内,使所述定子齿部与所述定子轭部卡接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任一所述定子齿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所述定子齿包括齿身和与所述齿身的轴向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一侧的齿面,任一组所述定子齿的所有齿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垂直于所述定子轭部的轴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齿部包括两个所述定子齿,且所述定子齿部的齿身上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定子轭部相抵靠,用于限制所述定子齿部相对所述定子轭部轴向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与对应的所述转轴同轴连接的转子盘和安装在所述转子盘上的永磁体,所述转子盘沿其径向由外向内包括盘体外部和与所述盘体外部相连的盘体内部,其中,所述盘体外部为圆盘状结构,所述盘体内部为圆盘状结构或者圆锥状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子盘与对应的所述转轴为注塑成型或焊接成型的的一体式结构;或者
所述转子盘与所述转轴螺纹连接或者过盈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或扇形的饼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永磁体周向均布于所述转子盘朝向所述定子轭部的轴向表面,形成轴向磁通;相邻的两个所述永磁体的N极和S极交替排列或呈海尔贝克阵列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绝缘框架,安装在所述定子齿上;
安装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绝缘框架;
多个插针,插设于所述安装架上,且两组所述绕组的引出线均固连于多个所述插针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架为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弧形条状结构,且所述安装架以及多个所述插针位于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为注塑体,并将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和所述电机的两个轴承盖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且所述机壳的外径大于所述定子组件、所述绝缘框架、所述安装架、多个所述插针形成的最大径向外轮廓面,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均包括内端面和与所述内端面的外边缘相连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位于所述内端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内端面,使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面形成外高内低的台阶状结构,其中,两个所述内端面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平齐或不超过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两端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靠近多个所述插针的轴向一端设有台阶面,多个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台阶面并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凸出于所述台阶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端部封装盖,分别同轴固定安装于所述机壳的轴向两端,用于封装所述电机,且设有供对应的所述转轴伸出的轴孔。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封装盖设有用于容纳对应的所述转轴组件轴向靠外的所述轴承的轴承室。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的两个所述外端面分别设有同轴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圆形凸台,所述端部封装盖的边缘部位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圆形凸台嵌入对应的所述环形凹槽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控板,内置于所述电机任意一侧的所述转子组件与所述端部封装盖之间。
26.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
两个风扇,分别与所述电机的两个所述转轴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风扇同轴相互独立旋转。
CN201910792792.3A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Active CN1124366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792.3A CN112436698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PCT/CN2019/114156 WO2021035933A1 (zh) 2019-08-26 2019-10-29 电机及风机
EP19942680.0A EP3940932A4 (en) 2019-08-26 2019-10-29 ENGINE AND FAN
US17/519,789 US11863030B2 (en) 2019-08-26 2021-11-05 Motor and fa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792.3A CN112436698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698A true CN112436698A (zh) 2021-03-02
CN112436698B CN112436698B (zh) 2025-04-25

Family

ID=7468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2792.3A Active CN112436698B (zh) 2019-08-26 2019-08-26 电机及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6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4909A (ja) * 2004-09-02 2006-03-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軸モータ
US20130264415A1 (en) * 2012-04-10 2013-10-10 Lubomir A. Ribarov Transverse flux machine utilized as part of a combined landing gear system
CN107591908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盘式电机的取向硅钢定子
CN208364445U (zh) * 2018-07-03 2019-01-11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
CN210225216U (zh) * 2019-08-26 2020-03-31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机及风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74909A (ja) * 2004-09-02 2006-03-1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軸モータ
US20130264415A1 (en) * 2012-04-10 2013-10-10 Lubomir A. Ribarov Transverse flux machine utilized as part of a combined landing gear system
CN107591908A (zh) * 2017-09-30 2018-01-16 苏州英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盘式电机的取向硅钢定子
CN208364445U (zh) * 2018-07-03 2019-01-11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风机
CN210225216U (zh) * 2019-08-26 2020-03-31 美的威灵电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机及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698B (zh) 2025-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25216U (zh) 电机及风机
CN210297507U (zh) 电机及风机
CN210167928U (zh) 电机及风机
US11863030B2 (en) Motor and fan
JP7080621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掃除機
US10910903B2 (en) Dual rotor, coreless,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CN112436697B (zh) 电机及风机
CN112436696A (zh) 电机及风机
WO2022121413A1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CN112436698A (zh) 电机及风机
US11146140B2 (en) Universal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JP2014161185A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機
CN108667248B (zh) 一种电机
CN112436699A (zh) 电机及风机
CN213693417U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CN213693416U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JP2019213245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
WO2021035932A1 (zh) 电机及风机
CN112769293A (zh) 一种组合式磁阻电机
CN201478976U (zh) 无刷直流马达及其定子
US20190222102A1 (en) Dynamic electromagnetic machine
CN222315427U (zh) 摇头组件及风扇
CN219760726U (zh) 电机以及风干设备
US12261481B2 (en) Fan
CN112531997A (zh) 动力组件和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