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365802B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5802B
CN112365802B CN202011325992.7A CN202011325992A CN112365802B CN 112365802 B CN112365802 B CN 112365802B CN 202011325992 A CN202011325992 A CN 202011325992A CN 112365802 B CN112365802 B CN 1123658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bending
layer
display devic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59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65802A (zh
Inventor
吴守政
陈东华
禹少荣
何永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59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58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58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5802A/zh
Priority to US17/182,432 priority patent/US1169641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658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58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5Flexible substrates, e.g. plastics, organic fil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弯折辅助层,固定于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支撑板,位于弯折辅助层远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粘合层,位于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用于将弯折辅助层固定至支撑板;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其中,粘合层位于第一区域,且未位于第二区域。在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厚度之和较小的第一区域引入粘合层,无需引入额外的结构即可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平坦的支撑表面,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由于弯折而产生的折痕。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人的感觉器官中接受信息最多的是视觉器官(眼睛),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需要越来越多地利用丰富的视觉信息,因而显示技术在当今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显示技术自出现至今,技术发展也非常迅猛,先后出现了阴极射线管技术(CRT)、等离子体显示(PDP)、液晶显示(LCD),乃至最新的有机发光(OLED)显示、微型二极管(micro LED)显示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当今显示技术正在朝着窄边框化、高对比度、高分辨力、全彩色显示、低功耗、可靠性高、长寿命以及薄而轻的方向快速迈进,而柔性显示屏(软屏)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深入。
与传统的平板显示器不同,显示面板若采用柔性材料作为基板可现实柔性显示,从而能够打造梦幻般的视觉效果。柔性显示面板凭借其可弯曲性能可实现多领域应用,例如可卷曲显示装置、柔性可穿戴设备、可折叠显示器等。如何尽可能地减小可折叠显示器的折痕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在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厚度之和较小的第一区域引入粘合层,无需引入额外的结构即可为柔性显示面板提供平坦的支撑表面,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由于弯折而产生的折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
弯折辅助层,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
支撑板,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
粘合层,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弯折辅助层固定至所述支撑板;
所述弯折辅助层与所述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弯折辅助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弯折辅助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
其中,所述粘合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且未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
提供一弯折辅助层,并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
提供一支撑板,所述弯折辅助层通过粘合层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所述弯折辅助层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所述粘合层至少填充所述凹陷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中,引入了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使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弯折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用于将弯折辅助层固定至支撑板的粘合层是位于上述厚度之和较小的第一区域的,并且第二区域中并未设置粘合层。在显示装置发生弯折时,即在弯折状态下,弯折的区域位于未设置粘合层的第二区域,支撑板位于第一区域中的部分对第一区域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在展平状态下,由于第一区域中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之间的段差由粘合层来进行补偿,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二区域中支撑板与弯折辅助层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区域中的支撑板能够为弯折辅助层和柔性显示面板提供平坦化的支撑表面,无需引入新的膜层结构即可减小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在第二区域出现折痕的可能。
此外,由于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在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二者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粘合层填充于厚度之和较小的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因而使得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的厚度较大,粘合层的厚度越大,越不容易产生气泡,越有利于减小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发生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未发生弯折时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AA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发生弯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与弯折辅助层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6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7所示为支撑板与粘合层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9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支撑板上设置的第一子凹陷部与第二子凹陷部的一种俯视图;
图11所示为支撑板上设置的第一子凹陷部与第二子凹陷部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1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3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的支撑板的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14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的支撑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15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的支撑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16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的支撑板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17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8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与弯折辅助层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20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21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另一种AA截面图;
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弯折辅助层的一种俯视图;
图2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两个支撑板的一种俯视结构图;
图2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与弯折辅助层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2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未发生弯折时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的一种AA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发生弯折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是图2中的显示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剖切线的位置可参考图1中剖切线AA的位置。请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10;
弯折辅助层20,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1;
支撑板30,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20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
粘合层40,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20与所述支撑板30之间,用于将所述弯折辅助层20固定至所述支撑板30;
所述弯折辅助层20与所述支撑板30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所述弯折辅助层20和所述支撑板30在所述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弯折辅助层20和所述支撑板30在所述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
其中,所述粘合层40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且未位于所述第二区域A2。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以矩形显示装置为例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进行了示意,并不对显示装置100的具体形状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的形状还可体现为圆形、椭圆形等不同于矩形的其它形状。另外,图2仅对显示装置100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辅助层20、支撑板30和粘合层4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各膜层的实际尺寸;而且图2中也并未示出柔性显示面板10的实际膜层结构,实际上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多层结构,对此本发明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具体说明。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1一侧引入了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使柔性显示面板10实现弯折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30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1为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12相对设置的表面,即非出光面。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其中,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对应图2中的h1+h3)小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对应图2中的h4+h2),用于将弯折辅助层20固定至支撑板30的粘合层40是位于上述厚度之和较小的第一区域A1的,并且第二区域A2中并未设置粘合层40,其中,h1表示弯折辅助层2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h2表示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h3表示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h4表示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在显示装置100发生弯折时,即在弯折状态下,请结合图2和图3,弯折的区域位于未设置粘合层40的第二区域A2,支撑板30位于第一区域A1中的部分对第一区域A1的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在展平状态下,请参见图2,由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小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间隙,使支撑板30的位于第二区域A2的部分能够在显示装置100的展平状态下为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提供平坦化的支撑表面,无需引入新的膜层结构进行支撑,有效减小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在第二区域A2出现折痕的可能,同时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假若支撑板30的朝向粘合层40的表面为平面,而且弯折辅助层20的朝向粘合层40的表面也为平面的话,粘合层40的厚度即与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这两者在第二区域A2处存在的间隙的间距相等,为了减少该间距在支撑板30对弯折辅助层30起到的支撑作用中带来的影响,通常将粘合层40的厚度设置得较小,从而,减少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处存在的间隙的间距。但是,粘合层40的厚度减小,一方面会造成工艺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会对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以及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粘合力带来不利影响。而在本申请中,由于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小于二者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粘合层40填充于厚度之和较小的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因而使得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较大,粘合层40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与二者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之间的差值,即(h4+h2)-(h1+h3),当粘合层的厚度较小时,比如粘合层的厚度与颗粒物的尺寸相当,或者比颗粒物的尺寸略大时,粘合层不能完全包覆该颗粒物,粘合层在该处容易产生气泡,在本申请中,粘合层40的厚度较大,粘合层40较易覆盖与其直接接触的支撑板30的表面上的和弯折辅助层20的表面上的颗粒物,或者较易覆盖与其直接接触的支撑板30的和弯折辅助层20的不平滑表面(比如,存在微凹或者微凸的表面),从而,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以及粘合层4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两者之间的粘合效果,减小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在弯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可选地,本发明所提及的粘合层40例如可选为压敏胶、双面胶或者水胶(例如OCR光学胶,Optical Clear Resin)等胶材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水胶形成粘合层40时,可采用涂覆的方式将水胶形成在支撑板40上或者弯折辅助层20上,然后再实现与另一部分(弯折辅助层20或者支撑板40)的贴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弯折辅助层20的材料包括合金。可选地,弯折辅助层20的材料可选为铜镍合金或钛合金等合金材料,还可选为不锈钢材料等等。弯折辅助层20在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进行弯曲操作的前提下,可以对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支撑作用。合金具备一定的刚度,在显示装置100的平展状态下,使得弯折辅助层20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发生弯曲形变或者出现折痕;在显示装置100的弯曲状态下,具备一定刚度的弯折辅助层20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位于第一区域A1中的部分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中未发生弯折的部分出现弯曲形变或者出现折痕。
可选地,本发明中的支撑板30可选用和弯折辅助层20相同的材料制作,例如也可选合金材料制作,当采用合金材料制作时,支撑板的弹性模量范围可位于如下范围内50Gpa~300Gpa。具体地,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时,支撑板30的弹性模量可以位于如下范围内:150Gpa-210Gpa,例如可为193Gpa左右;当采用铜合金制作时,支撑板30的弹性模量可以位于如下范围内:70Gpa-150Gpa,例如可为110Gpa左右。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30的一种俯视图,其中为清楚体现支撑板30上的第一凹陷部31,图4中并未示出位于第一凹陷部31中的粘合层40,粘合层40与第一凹陷部31的位置关系可参见图2。请参见图2、图4和图5,所述支撑板30包括第一凹陷部31,所述第一凹陷部3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至少部分所述粘合层40填充所述第一凹陷部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粘合层40全部填充于第一凹陷部31中。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弯折辅助层20上未设置凹陷部,此时h1=h4。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支撑板30位于第一区域A1的部分设置第一凹陷部31,第一凹陷部31位于支撑板30朝向弯折辅助层20的一侧,粘合层40填充在第一凹陷部31中。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板30上形成第一凹陷部31,使得第一区域A1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厚度之和,厚度之和之间的差值((h4+h2)-(h1+h3))即为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本发明将粘合层40填充于第一凹陷部31中,既能够实现弯折辅助层20在第一区域A1与支撑板30之间的固定,又能够减小第二区域A2中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间隙。如此,在显示装置100的展平状态下,支撑板30位于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即可对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无需在第二区域A2中引入新的支撑结构或者调平结构,因此在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上的折痕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相关技术中,若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相邻的表面均为平面结构,在利用粘合层将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贴合时,受贴合精度的限制,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之间可能存在对位偏差,在显示装置的折叠和展开操作中,受制于显示装置中的折叠模组的折叠或者展开操作,柔性显示面板被动地被折叠或者展开,如若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之间出现贴合偏差,由折叠模组确定的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部分(即在折叠模组带动下,柔性显示面板实际发生弯折的部分)与由支撑板、粘合层和弯折辅助层共同限定的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部分(比如柔性显示面板被支撑板固定连接的部分不能发生弯折,柔性显示面板的未被支撑板固定连接的部分可以发生弯折)出现相对偏移,比如,由折叠模组确定的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弯折的部分与柔性面板的被支撑板固定的部分交叠,受限于粘合层的粘力,柔性显示面板虽然在设置粘合层的位置不会发生弯折,但是粘合层边缘受到向上拉的力却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会对柔性显示面板在该位置(粘合层边缘对应的位置)造成影响,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出现显示异常现象。
针对以上缺陷,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中在支撑板30上引入第一凹陷部31,并且粘合层40填充于第一凹陷部31,该第一凹陷部31可以对粘合层40起到贴合对位的作用,当将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利用粘合层40贴合时,利用第一凹陷部31可以精确限定粘合层40所处的位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之间出现对位偏差的问题,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面板10所发生弯折的区域的准确性,避免显示装置100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由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的对位偏差而出现显示异常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4,所述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h3与所述支撑板30在所述第二区域A2的厚度h2之比R0(即h3/h2)满足:1/4≤R0≤3/4。
具体而言,本发明中在支撑板30上设置的第一凹陷部31可通过去除平坦的支撑板30中的部分结构得到,即相当于通过在平坦的支撑板30上挖槽得到第一凹陷部31;也可通过在平坦的支撑板30上增加部分结构得到。当第一凹陷部31是通过去除平坦的支撑板30中的部分结构得到时,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h3指的是支撑板30在减薄后,在减薄区域剩余部分的厚度,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h2指的是支撑板30未去除部分结构的区域的厚度;当第一凹陷部31是通过在平坦的支撑板30上增加部分结构得到的,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h3指的是未增加结构前支撑板30的厚度,第一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h2指的是第一支撑板30在增加了结构后增加的部分与支撑板30的总厚度。图4实施例仅以支撑板30上设置的第一凹陷部31是通过去除平坦的支撑板30中的部分结构得到为例进行说明。
考虑到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与刚度通常是呈正相关的,当将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h3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h2之比R0设置为R0小于1/4时,会导致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和刚度变得较小,难以对其上方的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使柔性显示面板10在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所受到的支撑力度差异较大,极有可能导致柔性显示面板10在第一凹陷部31所对应的区域出现折痕的现象。而又考虑到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与第一凹陷部31中所能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是呈反相关的,即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越大,第一凹陷部31中所能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将越小,当将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比R0设置为R0>3/4时,将导致第一凹陷部31中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较小,一方面不利于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可靠固定,另一方面粘合层40厚度较小时,粘合层40产生的小气泡会渐渐演变为大气泡,最终会导致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发生膜层剥离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将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比R0设置为1/4≤R0≤3/4时,一方面,有利于保证支撑板30在第一凹陷部31所对应的区域具备一定的刚度,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和弯折辅助层20进行可靠支撑,减小柔性显示面板10在第一凹陷部31所在区域与其他区域所受到的支撑力的差异,因而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在第一凹陷部31所对应的区域出现折痕的现象;另一方面,有利于保证第一凹陷部31中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不至于过小,避免粘合层40产生较大气泡而导致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可选地,当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时,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范围可选为200μm~300μm;当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为200μm时,其在第一区域的厚度范围(对应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范围)可选为100μm~150μm;当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为300μm时,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范围可选为150μm~225μm。
当支撑板采用铜合金材料制作时,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范围可选为70μm~80μm,在第一区域的厚度范围(对应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范围)可选为35μm~60μm。
可选地,本发明中第一凹陷部31的厚度h3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h2之比R0设置为1/4、3/8、1/2、5/8、3/4等等,当R0=1/2时,在第一区域,支撑板30既可以提供可靠的支撑力,又可以为粘合层提供容置空间,兼顾粘合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6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图7所示为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的一种俯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板30,图7是以其中一个支撑板30及其对应粘合层40进行的示意。所述支撑板30包括挡墙28,所述挡墙28环绕所述第一凹陷部31。
具体而言,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示出了支撑板30还包括挡墙28的结构示意图,该挡墙28环绕第一凹陷部31设置,当在第一凹陷部31填充粘合层40时,粘合层40将会被限定在挡墙28与第一凹陷部31所限定的空间内。当粘合层40以液态方式形成于第一凹陷部31时,本发明在支撑板30上所设置的挡墙28能够有效减小粘合层40在制作的过程中发生溢胶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当发生溢胶时,胶水极有可能溢出至第二区域A2中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导致显示装置100无法正常弯曲或弯曲效果较差,本发明在支撑板30上设置挡墙28后,有效避免了显示装置100由于粘合层40溢胶而发生无法正常弯曲或弯曲效果较差的问题。此外,当在支撑板30上设置挡墙28时,粘合层40可以填满第一凹陷部31和挡墙28所形成的整个空间,同时将会和挡墙28的侧面粘合,增加了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而有利于提升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有效避免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之间发生断裂或粘合不稳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挡墙28在支撑板30上所处的区域为第三区域A3,该第三区域A3与本发明的第二区域A2是交叠的。
图2、图4和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凹陷部31可以看作是在支撑板30上去除一部分结构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支撑板30整体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31还可通过在支撑板30上增加部分结构形成,例如请参见图8,图8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支撑板30包括基底32和设置于所述基底32上且与所述基底32连接的凸起部33,所述基底32上未设置所述凸起部33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凹陷部31。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见图8,该实施例中的支撑板30包括两部分结构,分别为基底32和凸起部33,凸起部33设置于基底32上,也就是说,凸起部33相比于基底32而言是凸出的结构,如此,基底32上未设置凸起部33的区域即形成支撑板30的第一凹陷部31。采用此种方式形成的第一凹陷部31,同样能够对对粘合层40起到贴合对位的作用,当将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利用粘合层40贴合时,利用第一凹陷部31可以精确限定粘合层40所处的位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之间出现对位偏差的问题,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面板10所发生弯折的区域的准确性,避免显示装置100中的柔性显示面板10由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的对位偏差而出现显示异常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板30采用基底32和凸起部33构成时,凸起部33可采用电镀工艺、压接工艺或折弯工艺形成在支撑板30的基底32上。如此,凸起部33和基底32为一体结构,而不是凸起部与基底通过胶层相互粘合形成的结构。当采用折弯工艺形成时,相当于将支撑板30的边缘部分进行折弯处理形成凸起部33,此时凸起部33和基底32的构成材料是完全相同的。当采用电镀工艺或压接工艺形成凸起部33时,凸起部33的材料与基底32的材料可不相同,例如,当采用电镀工艺形成凸起部33时,凸起部33可采用的材料为镍等金属材料。当采用压接工艺形成凸起部33时,凸起部33可采用的材料为铜等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9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图10所示为支撑板30上设置的第一子凹陷部311与第二子凹陷部312的一种俯视图,请参见图9和图10,所述第一凹陷部3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所述第二子凹陷部312位于所述第一子凹陷部311的靠近所述第二区域A2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凹陷部311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40的第一表面S1,所述第二子凹陷部312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40的第二表面S2,所述第二表面S2与所述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表面S1与所述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二子凹陷部312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凹陷部311的厚度。
具体而言,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示出了支撑板上的第一凹陷部31包括两个子凹陷部的情形,两个子凹陷部分别为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其中与一个第一子凹陷部311对应的第二子凹陷部312的数量为一个,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均体现为沿的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结构。当在第一凹陷部31中通过填充液态胶水的方式形成粘合层40时,液态胶水将首先填充第一子凹陷部311,本发明在第一子凹陷部311朝向第二区域A2的一侧引入第二子凹陷部312,且第二子凹陷部312的厚度大于第一子凹陷部311的厚度时,第二子凹陷部312的引入能够对液态胶水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防止液态胶水溢出至第二区域A2的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部之间而造成显示装置100无法正常弯曲的现象,因此第二子凹陷部312防止溢胶的作用还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弯曲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1所示为支撑板30上设置的第一子凹陷部311与第二子凹陷部312的另一种俯视图,所述第二子凹陷部312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子凹陷部311和所述第二子凹陷部312沿第一方向D1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312沿第二方向D2排列,所述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二方向D2交叉。
具体而言,图11所示实施例从另一个角度示出了支撑部上的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的相对位置关系。请结合图9和图11,在第一子凹陷部311与第二区域A2之间引入了多个第二子凹陷部312,第二子凹陷部312沿第二方向D2排列,在形成粘合层40的过程中,当在第一凹陷部31中填充满液态胶水时,再继续填充的液态胶水的一部分将填充至第二子凹陷部312中,在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之间引入多个第二子凹陷部312时,多个第二子凹陷部312能够有效避免液态胶水流向第二区域A2,相当于对液态胶水的流动进行了阻挡作用,也即起到了更佳的防溢胶作用,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弯曲可靠性。同时,第二子凹陷部312的设置在第一子凹陷部312与第二区域A之间可以起到过渡区的作用。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D1,第二子凹陷部312的长度D0设置在0.1mm~0.2mm(含端点值),例如可设置为0.1mm、0.12mm、0.15mm、0.18mm、0.2mm等,从而使得第二子凹陷部312起到更佳的防溢胶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2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支撑板30还包括强化图案50,所述强化图案50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所述第一凹陷部31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40的第三表面S3,所述强化图案50与所述第三表面S3直接连接,所述强化图案50与所述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S3与所述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
具体而言,图12示出了支撑板30还包括强化图案50的方案。支撑板30上的强化图案50位于第一凹陷部31中,其中强化图案5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凹陷部31朝向粘合层40的第三表面S3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强化图案50相当于设置于第一凹陷部31中的凸起结构,当在第一凹陷部31中设置强化图案50,在将粘合层40填充于第一凹陷部31中时,粘合层40将会与强化图案50的各侧面直接接触,相当于增加了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有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另外,设置强化图案50,可以增加第一凹陷部31的支撑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撑板30中的第一凹陷部31是通过去除支撑板30中的部分结构形成时,第一凹陷部31中的强化图案50可以为在第一凹陷部31的范围内保留支撑板30部分未去除的部分;当支撑板30中的第一凹陷部31是通过在支撑板30上增加部分结构形成时,强化图案50可以是在第一凹陷部31中另外增加的结构。图12仅以强化图案50为在形成第一凹陷部31的过程中保留支撑板30的部分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3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50的支撑板30的一种俯视结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对一个支撑板30上的强化图案50进行示意。所述强化图案50包括多个强化子图案55,并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具体而言,当在第一凹陷部31中设置多个强化子图案55时,多个强化子图案55的侧面都将与粘合层40直接接触,因而更加有利于增加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加有利于提升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图13仅示出了强化子图案55在第一凹陷部31中的一种排布形式,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强化子图案55还可采用其他的排列方式,本发明对此并不进行限定。另外,图12和13也仅对强化子图案进行了示意,并不代表实际的数量和尺寸。
可选地,在俯视图中,设置于第一凹陷部31中的强化子图案55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菱形中的至少一种,图13仅以强化子图案55的俯视图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在立体结构中,设置于第一凹陷部31中的强化子图案55可以是竖向(垂直于支撑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较长的柱体或者横向(平行于支撑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较长的柱体、棱锥等。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4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50的支撑板30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所述强化图案50为网状。请结合图12和图14,当将强化图案50设置为如图14所示的网状结构时,粘合层40将填充于网格结构的每个网孔51中,与每个网孔51的侧壁紧密接触,在每个网孔51内部与强化图案50的侧壁以及支撑板30朝向粘合胶的表面紧密接触,进一步提升了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另外网格状的强化图案50还有利于提升第一凹陷部31各个区域中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粘附力的均一性,在显示装置100发生弯折时,有效避免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发生膜层分离的现象。同时,强化图案50为网格状,可以从整体上提升第一凹陷部31的支撑强度。
在图14中以横纵交叉的网格线形成的网状结构进行示意,本申请中的强化图案还可以是多个六边形紧密排列形成的蜂窝状的网状,或者,采用不规则图形拼合成的网状。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5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50的支撑板30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所述强化图案50包括多条强化条52,所述多条强化条52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沿第四方向D4排列。
可选地,请参见图15,第三方向D3与第四方向D4相交,且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相交,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具体而言,请结合图11和图14,当显示装置100发生弯折时,支撑板30和粘合层40之间在第一方向D1将受到较大的拉伸应力,本发明在第一凹陷部31中设置多个沿第三方向D3延伸并沿第四方向D4排列的强化条52时,强化条52的延伸方向与拉伸应力较大的第一方向D1相交,强化条52的引入能够有效削弱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在第一方向D1所受到的拉伸应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在显示装置100发生弯折时发生膜层分离的可能,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支撑板30与粘合层4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
可选地,图16所示为设置有强化图案50的支撑板30的另一种俯视结构图,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相同,第三方向D3与第四方向D4相交。此时,强化条5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凹陷部311和第二子凹陷部312的排列方向相同,此种强化条52的设置方式同样有利于增加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样有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7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强化图案50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例如请参见图12;或者,所述强化图案50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例如请参见图17。
具体而言,图12和图17分别示出了强化图案50与第一凹陷部31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2中强化图案50的高度等于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当第一凹陷部31是采用去除支撑板30中的部分结构得到时,在制作第一凹陷部31的过程中,保留强化图案50对应的支撑板30的结构,不对此部分结构进行去除或减薄操作,即可形成上述强化图案50,也就是说,在制作第一凹陷部31的同时即可形成强化图案50,无需为强化图案50的制作另外增加新的制作流程,因此在提升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的同时,还有利于简化显示装置100的生产工艺,提升显示装置100的生产效率。
图17中强化图案50的高度小于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当在第一凹陷部31中填充粘合胶时,粘合胶将会与强化图案50的侧面以及强化图案50朝向弯折辅助层20的表面均接触,也就是说,强化图案50的整个外表面均将与粘合层40接触,如此有利于增大粘合层40与强化图案50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增大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更加有利于提升粘合胶与支撑板30的粘合力。另外,粘合层40仍然是整面铺设,未在设置强化图案50的位置断开,减少了对膜层之间整面粘接的影响。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8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第一凹陷部31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40的第三表面S3,所述第三表面S3为粗糙表面。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凹陷部31朝向粘合层40的第三表面S3设置为粗糙表面,此处的粗糙表面是相对于平滑表面而言的,粗糙表面代表第三表面S3为非平滑表面,在第三表面S3上有凹凸不平的结构,例如图18所示的多个凹陷和凸起。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第三表面S3的粗糙表面可以是规则结构的粗糙表面,例如第三表面S3上的凹陷和凸起的形状尺寸都是固定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表面S3还可体现为非规则结构的粗糙表面,例如第三表面S3上的凹陷和凸起的形状尺寸并不完全相同。当将第三表面S3设置为粗糙表面时,粘合层40在与粗糙表面接触时接触面积将大于其与平滑表面接触时的接触面积,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第一凹陷部31之间的粘合力,进而有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所述弯折辅助层20包括第二凹陷部21,所述第二凹陷部2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且在第五方向D5上,所述支撑板30的第一凹陷部31与所述第二凹陷部21交叠,所述第五方向D5为垂直于所述支撑板30所在平面的方向;至少部分所述粘合层填充所述第二凹陷部21(为清楚体现第一凹陷部31和第二凹陷部21的位置关系,图18并未示出粘合层)。
具体而言,图19示出了在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上均设置有凹陷部的情形,其中,支撑板30上的凹陷部为第一凹陷部31,弯折辅助层20上的凹陷部为第二凹陷部21。在第五方向上,第一凹陷部31和第二凹陷部21交叠,粘合层将填充于第一凹陷部31和第二凹陷部21所形成的空间中。当在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上同时形成凹陷部时,有利于增加显示装置100中填充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部之间的粘合层40的厚度,粘合层的厚度越大越不容易产生气泡,因而有利于避免粘合层中形成气泡而导致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此种方式更加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20、粘合层40和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0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支撑板30还包括强化图案50,所述强化图案50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所述第一凹陷部31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40的第三表面S3,所述强化图案50与所述第三表面S3直接连接;所述强化图案50的高度h0大于所述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h5。
具体而言,图20示出了当支撑板30和弯折辅助层20上同时设置有凹陷部时,支撑板30上的第一凹陷部31中设置有强化图案50的情形。此时,强化图案50的高度h0大于第一凹陷部31的深度h5,也就是说,强化图案50从第一凹陷部31延伸至第二凹陷部21中,当在第一凹陷部31和第二凹陷部21中填充粘合层40时,粘合层40将会与高度较大的强化图案50的侧面可靠接触,进一步增大了强化图案50与第一凹陷部31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因而同样有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的粘合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1所示为图1中显示装置100的另一种AA截面图。所述弯折辅助层20包括第二凹陷部21,所述粘合层40填充于所述第二凹陷部21。
具体而言,图21示出了仅在弯折辅助层20上设置第二凹陷部21而未在支撑板30上设置凹陷部的情形。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弯折辅助层20位于第一区域A1的部分设置第二凹陷部21,第二凹陷部21位于弯折辅助层20朝向支撑板30的一侧,粘合层40填充在第二凹陷部21中。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在弯折辅助层20上形成第二凹陷部21,使得第一区域A1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厚度之和小于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厚度之和。本发明将粘合层40填充于第二凹陷部21中,既能够实现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固定,又能够减小第二区域A2中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间隙。如此,在显示装置100的展平状态下,支撑板30位于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即可对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起到支撑的作用,而无需在第二区域A2中引入新的支撑结构,因此在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上的折痕的同时,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种俯视图,该实施例示出了柔性显示面板10在展平状态下的形态。请结合图2、图3和图22,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可弯折部101和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101相对两侧的非弯折部102;所述弯折辅助层20由其中一个所述非弯折部102,经所述第一可弯折部101,延伸至另一个所述非弯折部102;所述显示装置100包括弯折状态和展平状态,在所述弯折状态,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20的内侧,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支撑板30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的部分与所述非弯折部102交叠,所述支撑板30的位于所述第二区域A2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101交叠。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图3和图22,柔性显示面板10中设置有第一可弯折部101和位于第一可弯折部101相对两侧的两个非弯折部102。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位于柔性显示面板10一侧的弯折辅助层20由一个非弯折部102经第一可弯折部101延伸至另一非弯折部102。在显示装置100发生弯折时,在弯折辅助层20的辅助作用下,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发生弯折,其中一个非弯折部102朝向另外一个非弯折部102靠近,在弯折状态,整个柔性显示面板10位于弯折辅助层20的内侧,使显示装置100发生折叠,从而使得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0与非可折叠显示装置相比具有了更大的显示面积或更小的携带尺寸,从而有利于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本发明中,支撑板30位于第一区域A1的部分与非弯折部102交叠,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10位于第一区域A1的部分进行支撑,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的非弯折部102发生折叠而出现折痕或影响显示;在展平状态,支撑板30位于第二区域A2的部分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折叠,用于对第一可弯折部101进行支撑,从而无需在显示装置100中引入另外的支撑结构即可对第一可弯折部101进行支撑,避免第一可弯折部101在平展状态下出现折痕,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述弯折辅助层20、所述粘合层40和所述支撑板30在所述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T1(对应h1+h6+h3)与所述弯折辅助层20和所述支撑板30在所述第二区域A2的厚度和T2(h2+h4)满足如下条件:T1=T2+k1,其中,0≤k1≤2μm。其中,h6代表粘合层40的厚度。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弯折辅助层20、粘合层40和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T1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T2之间的差值T1-T2=k1,k1即代表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的间隙的高度,本发明将该间隙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0,也就是说,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可以没有间隙,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直接接触,在展平状态,支撑板30能够对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的部分进行可靠支撑,进而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在第二区域A2的部分进行可靠支撑,有效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出现折痕的现象,因而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的显示效果。
当第二区域A2中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大于2μm时,二者之间的间隙较大容易出现折痕可见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而本发明将二者在第二区域A2中的间隙的高度设置得小于等于2μm时,二者之间的间隙较小,在展平状态下,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仅需发生≤2μm的相对位移即可实现接触,从而使得支撑板30位于第二区域A2的部分能够对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可靠支撑,同样有利于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出现折痕的现象,因此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的显示效果。可选地,本发明中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之间的间隙的高度(即上述k1)具体可设置为0、0.2μm、0.5μm、0.7μm、0.9μm、1μm、1.2μm、1.5μm、1.8μm、2μm等等。
请结合图2、图3和图22,考虑到弯折辅助层20也是具备一定刚度且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的,在第一区域A1中,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可同时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非可弯折部进行可靠支撑,有效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的非弯折部102发生弯折形变的现象;在展平状态下,弯折辅助层20位于第二区域A2的部分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支撑板30位于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又能够对弯折辅助层20位于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因而间接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进行了可靠支撑,在无需引入另外的支撑结构的同时即可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发生折痕,既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又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弯折辅助层20的一种俯视图,请结合图3和图23,所述弯折辅助层20包括第二可弯折部201,所述第二可弯折部201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101交叠;所述第二可弯折部201包括镂空图案K。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3和图23,在弯折状态,弯折辅助层20中发生弯折的部分为第二可弯折部201,第二可弯折部201与柔性显示面板10中的第一可弯折部101交叠,也就是说,弯折辅助层20中辅助柔性显示面板10发生弯折的部分为第二可弯折部201。本发明弯折辅助层20的第二弯折部包括镂空图案K,镂空图案K的引入减小了弯折辅助层20的第二弯折部的整体刚度,使第二弯折部更易弯折,从而更易带动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可弯折部101发生弯折,因此用户仅需用较小的外力即可实现显示装置的弯折,更加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23以镂空图案K中的镂空的形状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镂空的形状还可体现为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3,所述镂空图案K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A1之间的距离D10大于或者等于0.2mm。
具体而言,本发明在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位置设置镂空图案K,而且在镂空图案K与第一区域A1之间保留了一定的距离,镂空图案K所在区域与第一区域A1之间的距离D10大于等于0.2mm,相当于在镂空图案K与第一区域A1之间引入了一个过渡区,该过渡区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0.2mm,由于弯折辅助层20设置镂空图案K的部分较其未设置镂空图案K的部分更易弯折,本发明将弯折辅助层20在第二区域A2中的部分至少保留与第一区域A1相邻的一部分区域不设置镂空部,使得在显示装置100弯折的过程中,弯折应力在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能够进行平滑过渡,避免第一区域A1和第二区域A2之间出现应力突变的现象。此外,在镂空图案K和第一区域A1之间保留一部分过渡区,即使由于工艺等原因造成对位偏差,该过渡区也能够有效兼容该对位偏差,有效避免弯折辅助层20的可弯折区域发生偏移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1,所述支撑板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102交叠;在所述展平状态,两个所述支撑板30之间的距离D20大于零。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1和图22,当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第二可弯折部201和两个非弯折部102时,对应设置的支撑板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30分别与两个非弯折部102交叠,在展平状态下,两个支撑板30之间留有一个间隙,该间隙的宽度D20例如可设置在0.1mm至0.3mm(含端点)之间,比如可设置为0.15mm、0.2mm或者0.25mm等等。如此,有利于避免从弯折状态到展平状态两个支撑板30之间发生干涉,影响显示装置100的展平过程。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中两个支撑板30的一种俯视结构图,所述支撑板3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交叠;在所述展平状态,两个所述支撑板30相对的两个侧面均包括多个凸部71和多个凹部72,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30上的凸部71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30上的凹部72楔合。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1、图23和图24,当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一个第二可弯折部201和两个非弯折部102时,对应设置的支撑板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板30分别与两个非弯折部交叠。在展平状态下,其中一个支撑板30朝向另一支撑板3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凸部71和多个凹部72,另一支撑板30的侧面同样对应设置有多个凹部72和凸部71,其中一个支撑板30上的凸部71与另一支撑板30上的凹部72楔合。如此,在展平状态下,两个支撑板30无缝衔接,形成一个平整的表面,更有利于实现对弯折辅助部和柔性显示面板10的可靠支撑,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出现折痕现象。
可以理解地,图24仅以支撑板30上的凸部71与凹部72为方形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上的凸部71与凹部72还可体现为弧形结构、锯齿结构等等,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所述支撑板30的位于所述第二区域A2的部分为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部201的表面包括多个微凸部39。
具体而言,在第二区域A2,本发明在支撑板30朝向弯折辅助部的第二可弯折部201的表面设置多个微凸部39,可选地,微凸部39在第二区域A2均匀排布。在展平状态,在第二区域A2,支撑板30上的微凸部39与弯折辅助层20直接接触,为弯折辅助层20提供多点支撑,进而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10的可靠支撑,同样有利于提升支撑可靠性,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在展平状态出现折痕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2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109、驱动电路层108、发光元件107层和封装层106,所述驱动电路层108和所述发光元件107层位于所述基板109和所述封装层106之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S1为所述基板109远离所述封装层106的一侧表面。
具体而言,图26示出了本发明中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种结构,该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9、驱动电路层108、发光元件107和封装层106,驱动电路层108设置有多个晶体管,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07发光;发光元件107例如可以包括有机发光材料,也可以体现为Mini LED或Micro LED等等,图26仅以发光元件107为有机发光元件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封装层106用于对发光元件107进行封装,避免外界的水汽或氧气对发光元件107造成影响。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图2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的制作方法,适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请结合图2、图3和图27,该制作方法包括:
Step1、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10;
Step1、提供一弯折辅助层20,并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1;
Step3、提供一支撑板30,所述弯折辅助层20通过粘合层4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0;
所述弯折辅助层20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或者,所述支撑板30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所述粘合层40至少填充所述凹陷部。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2、图3和图27,在制作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100的过程中,在柔性显示面板10的第一表面11固定一弯折辅助层20,用以辅助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弯折;再在弯折辅助层20远离柔性显示面板10的固定支撑板30,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通过粘合层40粘合。特别是,在将弯折辅助层20朝向支撑板30的一侧和/或支撑板30朝向弯折辅助层20的一侧形成凹陷部,形成凹陷部的工艺为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粘合层40填充于凹陷部中。需要说明的是,减薄工艺是在原本完整的弯折辅助层20或支撑板30上去除一部分结构,增厚工艺是在原本完整的弯折辅助层20或支撑板30上增加一部分结构。本发明在弯折辅助层20或支撑板30上形成凹陷部,使得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即设置凹陷部的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即未设置凹陷部的区域)的厚度之和,粘合层40填充于凹陷部中,并且在第二区域A2不设置粘合层40,支撑板30位于第一区域A1中的部分对第一区域A1的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支撑。在展平状态下,由于第一区域A1中弯折辅助层20和支撑板30之间的段差由粘合层40来进行补偿,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二区域A2中支撑板3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间隙,使支撑板30的位于第二区域A2的部分能够在显示装置100的展平状态下为弯折辅助层20和柔性显示面板10提供平坦化的支撑表面,该制作方法无需在显示装置100中引入新的膜层结构,有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在展平状态下在第二区域A2出现折痕的可能,同时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小于二者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粘合层40填充于厚度之和较小的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因而使得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40的厚度较大,粘合层40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在第二区域A2的厚度之和与二者在第一区域A1的厚度之和之间的差值,当粘合层的厚度较小时,比如粘合层的厚度与颗粒物的尺寸相当,或者比颗粒物的尺寸略大时,粘合层不能完全包覆该颗粒物,粘合层在该处容易产生气泡,在本申请中,粘合层40的厚度较大,粘合层40较易覆盖与其直接接触的支撑板30的表面上的和弯折辅助层20的表面上的颗粒物,或者较易覆盖与其直接接触的支撑板30的和弯折辅助层20的不平滑表面(比如,存在微凹或者微凸的表面),从而,粘合层40与支撑板30之间以及粘合层40与弯折辅助层20之间不容易产生气泡,利于提升粘合层40与两者之间的粘合效果,减小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在弯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20与支撑板30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所述弯折辅助层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所述减薄工艺制作时,所述减薄工艺包括化学蚀刻工艺;
当所述弯折辅助层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增厚工艺制作时,所述增厚工艺至少包括电镀工艺、压接工艺和折弯工艺中的一种。
具体而言,采用化学蚀刻工艺在弯折辅助层或者支撑板上形成凹陷部时,能够较好的控制在弯折辅助层或者支撑板上所形成的凹陷部的尺寸精度,此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弯折辅助层或支撑板的厚度较大的情形,而且化学蚀刻工艺的精度较高。当弯折辅助层或支撑板的厚度较小,若再进行减薄时将会大大影响支撑性能,因此本发明还针对厚度较小的弯折辅助层或支撑板引入了增厚工艺,在厚度较小的弯折辅助层或支撑板上增加一部分结构,例如通过电镀工艺、压接工艺或折弯工艺中的任一种,在弯折辅助层或支撑板上增加结构,在形成凹陷部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的支撑可靠性。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中,引入了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使柔性显示面板实现弯折的同时还能利用支撑板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用于将弯折辅助层固定至支撑板的粘合层是位于上述厚度之和较小的第一区域的,并且第二区域中并未设置粘合层。在显示装置发生弯折时,即在弯折状态下,弯折的区域位于未设置粘合层的第二区域,支撑板位于第一区域中的部分对第一区域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支撑;在展平状态下,由于第一区域中弯折辅助层和支撑板之间的段差由粘合层来进行补偿,因此大大减小了第二区域中支撑板与弯折辅助层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区域中的支撑板能够为弯折辅助层和柔性显示面板提供平坦化支撑的表面,无需引入新的膜层结构即可减小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下在第二区域出现折痕的可能。
此外,由于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在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二者在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粘合层填充于厚度之和较小的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因而使得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所能够填充的粘合层的厚度较大,粘合层的厚度越大,越不容易产生气泡,越有利于减小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发生膜层剥离的问题,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弯折辅助层与支撑板之间的固定可靠性。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7)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可弯折部和非弯折部;
弯折辅助层,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
支撑板,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远离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可弯折部所在位置断开;
粘合层,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用于将所述弯折辅助层固定至所述支撑板;
所述弯折辅助层与所述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弯折辅助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小于所述弯折辅助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
其中,所述粘合层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且未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非弯折部交叠,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可弯折部交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辅助层的材料包括合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至少部分所述粘合层填充所述第一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厚度与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之比R0满足:1/4≤R0≤3/4。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挡墙,所述挡墙环绕所述第一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上且与所述基底连接的凸起部,所述基底上未设置所述凸起部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凹陷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子凹陷部和第二子凹陷部,所述第二子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凹陷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凹陷部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凹陷部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弯折辅助层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弯折辅助层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第一子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子凹陷部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强化图案,所述强化图案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的第三表面,所述强化图案与所述第三表面直接连接,所述强化图案与所述弯折辅助层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弯折辅助层之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图案包括多个强化子图案,并离散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图案为网状。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图案包括多条强化条,所述多条强化条沿第三方向延伸并沿第四方向排列。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图案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或者,
所述强化图案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
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为粗糙表面。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辅助层包括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且在第五方向上,所述支撑板的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交叠,所述第五方向为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所在平面的方向;
至少部分所述粘合层填充所述第二凹陷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强化图案,所述强化图案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包括朝向所述粘合层的第三表面,所述强化图案与所述第三表面直接连接;
所述强化图案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深度。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辅助层包括第二凹陷部,所述粘合层填充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弯折部包括第一可弯折部,所述非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的相对两侧;
所述弯折辅助层由其中一个所述非弯折部,经所述第一可弯折部,延伸至另一个所述非弯折部;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弯折状态和展平状态,在所述弯折状态,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弯折辅助层的内侧,在所述展平状态,所述支撑板的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部分与所述非弯折部交叠,所述支撑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交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辅助层、所述粘合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之和T1与所述弯折辅助层和所述支撑板在所述第二区域的厚度之和T2满足如下条件:T1=T2+k1,其中,0≤k1≤2μm。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辅助层包括第二可弯折部,所述第二可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可弯折部交叠;
所述第二可弯折部包括镂空图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镂空图案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0.2mm。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交叠;
在所述展平状态,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非弯折部交叠;
在所述展平状态,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个侧面均包括多个凸部和多个凹部,且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上的凸部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的凹部楔合。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的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部分为平板部,所述平板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可弯折部的表面包括多个微凸部。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基板、驱动电路层、发光元件层和封装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封装层之间,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为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表面。
26.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可弯折部和非弯折部;
提供一弯折辅助层,并固定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表面;
提供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述弯折辅助层通过粘合层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所述弯折辅助层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减薄工艺或增厚工艺形成凹陷部,所述弯折辅助层与所述支撑板相互交叠的区域中设置凹陷部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未设置凹陷部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粘合层至少填充所述凹陷部,且所述第二区域不设置所述粘合层;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非弯折部交叠,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可弯折部交叠。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弯折辅助层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所述减薄工艺制作时,所述减薄工艺包括化学蚀刻工艺;
当所述弯折辅助层或者所述支撑板采用增厚工艺制作时,所述增厚工艺至少包括电镀工艺、压接工艺和折弯工艺中的一种。
CN202011325992.7A 2020-11-24 2020-11-24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23658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992.7A CN112365802B (zh) 2020-11-24 2020-11-24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7/182,432 US11696412B2 (en) 2020-11-24 2021-02-23 Display device and form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5992.7A CN112365802B (zh) 2020-11-24 2020-11-24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5802A CN112365802A (zh) 2021-02-12
CN112365802B true CN112365802B (zh) 2022-05-17

Family

ID=74533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5992.7A Active CN112365802B (zh) 2020-11-24 2020-11-24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6412B2 (zh)
CN (1) CN1123658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4285A (zh) * 2020-06-30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设备以及显示系统
CN111816070B (zh) * 2020-07-01 2021-08-0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91959B (zh) * 2021-03-31 2023-09-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129756B (zh) * 2021-04-21 2023-05-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支撑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88966A (zh) * 2021-08-29 2022-01-04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卷曲折叠显示屏、显示器和服务器
CN113823196B (zh) * 2021-09-28 2023-05-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
CN113870718B (zh) * 2021-10-15 2023-07-1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CN118280215A (zh) * 2021-11-10 2024-07-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支撑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4078388B (zh) * 2021-11-12 2022-08-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078394B (zh) * 2021-11-26 2023-11-21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4170912B (zh) * 2021-12-15 2024-01-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333593B (zh) * 2022-01-04 2023-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屏支撑板、折叠屏支撑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折叠屏
WO2024041342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457864A (zh) * 2022-09-15 2022-12-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82741A (zh) * 2022-10-12 2022-12-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7870A (zh) * 2017-03-10 2017-06-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195795A (zh) * 2017-06-07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208622359U (zh) * 2018-08-27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体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9859642A (zh) * 2018-12-17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03679A (zh) * 2019-03-07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90101516A (ko) * 2018-02-22 2019-09-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0853525A (zh) * 2019-12-10 2020-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27726U (zh) * 2019-12-24 2020-05-2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210627727U (zh) * 2019-12-24 2020-05-2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09013A (zh) * 2020-04-27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613134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816070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1787961U (zh) * 2020-03-23 2020-10-27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64453A (ko) 2015-11-30 2017-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102609510B1 (ko) * 2016-11-30 2023-12-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08198842B (zh) * 2017-12-29 2020-10-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KR102452238B1 (ko) 2018-05-11 2022-10-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79330B1 (ko) * 2018-05-18 2023-09-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643282B1 (ko) * 2019-01-16 2024-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05718B (zh) * 2020-02-20 2022-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折叠显示装置
CN210836911U (zh) * 2020-02-25 2020-06-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7870A (zh) * 2017-03-10 2017-06-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195795A (zh) * 2017-06-07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KR20190101516A (ko) * 2018-02-22 2019-09-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8622359U (zh) * 2018-08-27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体组件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9859642A (zh) * 2018-12-17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13134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903679A (zh) * 2019-03-07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853525A (zh) * 2019-12-10 2020-0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27727U (zh) * 2019-12-24 2020-05-2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210627726U (zh) * 2019-12-24 2020-05-26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211787961U (zh) * 2020-03-23 2020-10-27 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415586A (zh) * 2020-03-30 2020-07-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09013A (zh) * 2020-04-27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11816070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67509A1 (en) 2022-05-26
CN112365802A (zh) 2021-02-12
US11696412B2 (en)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5802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24460B (zh) 显示面板、掩膜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KR101626685B1 (ko) 플렉서블 기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들을 플렉서블 기판에 접합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3793552B (zh) 一种支撑组件、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06201103B (zh) 触摸屏、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108750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35352A1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680319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78394B (zh) 显示模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4011995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WO2023108759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WO2020077751A1 (zh) 柔性基板、该柔性基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4464085A (zh) 一种支撑板、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2909021A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187936A1 (en) Touch panel,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4823394B2 (ja) 駆動装置、表示パネルモジュー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4220932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391200B (zh) 显示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174606A1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板
CN11511633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130073187A (ko) 터치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기능을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1941209B2 (en) Touch modul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3240690A1 (zh) 显示面板
JP2013182995A (ja)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方法
CN112037657A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