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9707A -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49707A CN112349707A CN201910734649.9A CN201910734649A CN112349707A CN 112349707 A CN112349707 A CN 112349707A CN 201910734649 A CN201910734649 A CN 201910734649A CN 112349707 A CN112349707 A CN 1123497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emitting
- substrate
- light
- array
- array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5—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 H01L25/075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subclasses H10B, H10F, H10H, H10K or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10H20/00 the devic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2—Encapsulations
- H10H20/853—Encapsul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H20/85—Packages
- H10H20/855—Optical field-shaping means, e.g.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H—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H20/00—Individual inorganic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10H2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H20/036—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ckages
- H10H20/036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packages of 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阵列发光结构包含基板、多个显示单元、多个封装结构以及挡光结构。显示单元位于基板上方且包含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或蓝光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显示单元。封装结构具有顶面及底面,且顶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挡光结构位于基板上方且围绕封装结构。挡光结构可降低光线的全反射以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并可避免相邻的显示单元的光线彼此干扰以减少混光(crosstalk)现象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揭露是有关于一种阵列发光结构及一种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具有寿命长、功耗低以及驱动简单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领域中。一般来说,以发光二极管为发光元件的显示器具有多个像素(pixel),每一个像素具有红、绿、蓝发光二极管晶片,而像素经排列后可形成全彩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然而,由于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相邻的像素常无法被明显区隔开来,因此容易产生混光现象进而无法提供明显的单点光源。此外,像素中的光线的全反射亦常导致严重的色偏现象,使得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色彩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揭露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阵列发光结构。
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一种阵列发光结构,包含基板、多个显示单元、多个封装结构以及挡光结构。显示单元位于基板上方且包含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或蓝光发光元件。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显示单元。封装结构具有顶面及底面,且顶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挡光结构位于基板上方且围绕封装结构。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的顶面与挡光结构的顶面实质上齐平。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与基板的接触角在45°至90°之间。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垂直投影于基板的总面积为a,且挡光结构垂直投影于基板的面积为b,且a/(a+b)的值在0.7512至0.8214之间。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具有侧壁,且侧壁包含弧形区段。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阵列发光结构的占黑比在70%至97%之间。
本揭露的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包含:设置多个显示单元于基板上,其中显示单元包含多个发光元件,且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或蓝光发光元件;形成多个封装结构于基板上,使得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显示单元,其中封装结构具有顶面及底面,且顶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形成挡光结构于基板上,使得挡光结构包覆封装结构;研磨封装结构及挡光结构,使得封装结构由挡光结构裸露;以及切割挡光结构及基板。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形成封装结构于基板上包含:使用模具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上;以及移除模具。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形成封装结构于基板上包含:以点胶的方式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上。
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挡光结构围绕由封装结构所包覆的发光元件,因此可吸收穿透封装结构的侧壁的光线,进而降低光线的全反射以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此外,挡光结构可避免相邻的显示单元的光线彼此干扰,以有效降低显示单元之间的混光(crosstalk)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阵列发光结构时,可直接形成多个封装结构于基板上以包覆发光元件,因此可减少切割制程的步骤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阵列发光结构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的上视图;
图3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剖面图;
图4绘示各种阵列发光结构在不同角度下的色温关系图;
图5A及图5B绘示各种阵列发光结构的立体图;
图6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至图12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各步骤的剖面图;
图13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阵列发光结构的立体图;
图14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的上视图;
图15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剖面图;
图16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7至图21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各步骤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0、100'、100”、100a:阵列发光结构
110、110'、110”、110a:基板
120、120'、120”、120a:显示单元
122、122'、122”、122a:发光元件
122R、122R'、122R”、122Ra:红光发光元件
122G、122G'、122G”、122Ga:绿光发光元件
122B、122B'、122B”、122Ba:蓝光发光元件
123:侧壁
130、130'、130”、130a:封装结构
131、131a:顶面
132a:侧壁
133:侧壁
133a:弧形表面
135a:底面
136:封装材料
140、140a:挡光结构
141、141a:顶面
R1:半边长
R2:半径
r:曲率半径
P:距离
θ:接触角
H1、H2、H3、H3a、H4、H4a:高度
SP:空间
D1、D1a、D2:延伸方向
S10、S10a、S20、S20a、S30、S30a、S40、S40a、S50、S50a、S60:步骤
a-a、b-b: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揭露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说,在本揭露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图1绘示根据本揭露一实施方式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上视图。同时参阅图1及图2,阵列发光结构100包含基板110、多个显示单元120、多个封装结构130以及挡光结构140。显示单元120位于基板110上方且包含多个发光元件122。发光元件122为红光发光元件122R、绿光发光元件122G或蓝光发光元件122B。封装结构130分别包覆显示单元120,且封装结构13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例如半边长为R1的正方形)。挡光结构140位于基板110上方且围绕封装结构130。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122可为微发光二极管、单一发光二极管、以量子点(quantum dot)或以荧光粉作为波长转换物质的晶片级封装(chip scale package,CSP)或以荧光粉作为波长转换物质的晶片级封装。此外,封装结构130的材料可包含光学胶、硅氧树脂(silicone)或环氧树脂(epoxy)。封装结构130为透明无色或透明浅色。另外,挡光结构140的材料可包含以碳粉或染剂掺杂的光学胶、硅氧树脂或环氧树脂,使得挡光结构140为黑色且具有吸光性。由于挡光结构140为黑色结构且围绕由封装结构130所包覆的发光元件122,因此可吸收穿透封装结构130的侧壁的光线,进而降低光线的全反射以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
图3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沿线段a-a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及图3,显示单元120可阵列地设置于基板110上,也就是说,挡光结构140位于相邻设置的显示单元120之间。由于每一个显示单元120可视为一个像素(pixel),因此位于相邻像素之间的挡光结构140可避免相邻像素之间的光线彼此干扰,以有效降低像素之间的混光现象。此外,由于封装结构130的顶面131与挡光结构140的顶面141实质上齐平,因此可确保穿透封装结构130的侧壁133的光线被挡光结构140吸收,以有效避免相邻像素之间的光线彼此干扰。
图4绘示各种阵列发光结构100、100'、100”在不同角度下的色温(correlatedcolor temperature,CCT)关系图。图5A及图5B分别绘示阵列发光结构100'及阵列发光结构100”的立体图。同时参阅图1、图5A及图5B。阵列发光结构100'与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差异在于:阵列发光结构100'具有一体成型的封装结构130',且不具有挡光结构140;而阵列发光结构100”与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差异在于:阵列发光结构100”不具有挡光结构140。
参阅下列表一,其分别列出图4中的阵列发光结构100、100'、100”在角度为70°时的色温CCT70相对于在角度为0°时的色温CCT0的变化,其以比值CCT70/CCT0(单位:%)表示。色温变化与色偏现象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色温变化越大,色偏现象越严重。如表一所示,比值CCT70/CCT0的大小关系为: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换句话说,色偏现象的严重程度为: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
表一
阵列发光结构 | 100 | 100' | 100” |
CCT<sub>70</sub>/CCT<sub>0</sub>(%) | 22.4 | 1.1 | 34.8 |
参阅下列表二,其分别列出图4中的阵列发光结构100、100'、100”的混光程度B/A,其中A代表阵列发光结构100、100'、100”中的一个像素P1被点亮的亮度(单位:烛光/平方公尺,nits),而B代表阵列发光结构100、100'、100”中相邻于像素P1的未被点亮的像素P2所量测到的亮度(单位:烛光/平方公尺,nits)。混光程度B/A与混光现象呈正向关系,也就是说,混光程度B/A越大,混光现象越严重。如表二所示,混光程度B/A的大小关系为: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换句话说,混光现象的严重程度为: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阵列发光结构100。
表二
如表一及表二所示,虽然阵列发光结构100的色偏现象较阵列发光结构100'的色偏现象严重,但阵列发光结构100的色偏现象较阵列发光结构100”的色偏现象轻微,且阵列发光结构100的混光现象远较阵列发光结构100'、100”的混光现象轻微。换句话说,阵列发光结构100的挡光结构140可降低光线的全反射以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并可避免相邻像素(显示单元120)之间的光线彼此干扰以减少混光现象的发生。
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
图6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在步骤S10中,设置多个显示单元于基板上。在步骤S20中,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上,使得封装材料包覆显示单元。在步骤S30中,切割封装材料,以形成多个分别包覆显示单元的封装结构。在步骤S40中,形成挡光结构于基板上,使得挡光结构包覆封装结构。在步骤S50中,研磨封装结构及挡光结构,使得封装结构由挡光结构裸露。在步骤S60中,切割挡光结构及基板。在以下叙述中,将进一步说明上述各步骤。
图7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1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10中,设置多个显示单元120于基板110上,其中显示单元120包含多个发光元件122,而发光元件122为红光发光元件122R、绿光发光元件122G或蓝光发光元件122B。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以阵列的方式设置显示单元120,且每一个显示单元120可包含一个红光发光元件122R、一个绿光发光元件122G及一个蓝光发光元件122B。此外,红光发光元件122R、绿光发光元件122G及蓝光发光元件122B可呈直线排列,但并不用以限制本揭露,发光元件122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依设计者的需求而定。
图8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2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20中,使用模具将封装材料136成型于基板110上,使得封装材料136包覆显示单元120。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材料136的高度H1不小于显示单元120中的发光元件122的高度H2,以确保显示单元120中的发光元件122被封装材料136完全包覆。
图9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3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30中,执行切割制程以切割封装材料136,使得位于相邻显示单元120之间的部分封装材料136被移除以形成多个空间SP,且基板110由空间SP裸露。在执行切割制程后,便形成多个分别包覆显示单元120的封装结构130。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可垂直于基板110的延伸方向D1执行切割制程,使得封装结构130的侧视形状为矩形。此外,可平行于发光元件122的侧壁123的延伸方向D2执行切割制程,使得封装结构130的俯视形状亦为矩形。另外,可透过深度控制使切割制程停止在期望的位置。
图10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4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40中,使用模具将挡光材料成型于基板110上,以在移除模具后得到位于基板110上且包覆封装结构130的挡光结构140。详细来说,挡光结构140覆盖封装结构130的顶面131,并填充至图9的空间SP中以围绕封装结构130的侧壁133。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挡光结构140紧密包覆封装结构130,也就是说,挡光结构140与封装结构130之间不具有空隙。
图11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5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50中,研磨封装结构130的顶面131以及挡光结构140的顶面141,使得封装结构130由挡光结构140裸露,并使得封装结构130的顶面131与挡光结构140的顶面141实质上齐平,也就是说,封装结构130高度H3实质上等于挡光结构140的高度H4。
图12绘示图1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60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的线段a-a。在步骤S60中,执行切割制程以于相邻的封装结构130之间切割挡光结构140及基板110。在执行切割制程后,便可得到多个如图1所示的阵列发光结构100。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可垂直于基板110的延伸方向D1执行切割制程。
图13绘示根据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立体图。阵列发光结构100a与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差异在于: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封装结构130a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应了解到,由于阵列发光结构100a所包含的元件与阵列发光结构100所包含的元件相同,因此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针对阵列发光结构100a进行说明。
图14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上视图。封装结构130a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为了清楚起见及方便说明,在以下叙述中,将针对包含俯视形状为圆形的封装结构130a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进行说明。同时参阅图2及图13,由于半径R2为d的圆形的面积小于半边长R1为d的矩形的面积,因此半径R2为d且俯视形状为圆形的封装结构13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小于半边长R1为d且俯视形状为矩形的封装结构130垂直投影于基板110的面积(如图2所示)。换句话说,当封装结构130a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时,围绕封装结构130a的黑色挡光结构14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较大。如此一来,可增加阵列发光结构100a中黑色物质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以提升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占黑比。上述占黑比的定义为(x-y)/x,其中x为基板110a的面积,y为基板110a上的非黑色物质(例如,发光元件122a或线路等)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占黑比的大小会影响阵列发光结构100a在显示模式下所呈现的对比度。详细来说,占黑比越大,阵列发光结构100a在显示模式下所呈现的对比度越大。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占黑比在70%至97%之间。此外,占黑比可在70%至80%、80%至90%或90%至97%之间。在上述范围中的占黑比可使得阵列发光结构100a在显示模式下呈现良好的对比度。
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13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总面积为a,而挡光结构14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为b。由于挡光结构140a为黑色结构,因此a/(a+b)的值亦会影响占黑比的大小。详细来说,a/(a+b)的值越小(亦即挡光结构14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为b越大),占黑比越大。然而,由于阵列发光结构100a需透光,因此挡光结构14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为b不能太大。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a/(a+b)的值在0.7512至0.8214之间。此外,a/(a+b)的值可在0.76至0.78、0.78至0.80或0.80至0.82之间。在上述范围中的a/(a+b)的值可提升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占黑比,并同时维持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透光性。
图15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沿线段b-b的剖面图。同时参阅图14及图15,封装结构130a形状是依照下列式一及式二设计:
R2≦(1/2)P(式一)
r≧(1/2)P(式二)
其中R2为封装结构13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半径,r为封装结构130a的曲率半径,P为相邻的显示单元120a之间的距离。以上述式一及式二设计的封装结构130a的顶面131a的面积小于底面135a的面积,且封装结构130a与基板110a的接触角θ在45°至90°之间。此外,接触角θ可在45°至55°、55°至65°、65°至75°、75°至85°或85°至90°之间。上述设计可增加黑色挡光结构140a垂直投影于基板110a的面积b,以提升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占黑比,进而使得阵列发光结构100a在显示模式下呈现良好的对比度。此外,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130a的侧壁132a包含弧形区段。
应了解到,已叙述过的元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
图16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在步骤S10a中,设置多个显示单元于基板上。在步骤S20a中,形成多个封装结构于基板上,使得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显示单元。在步骤S30a中,形成挡光结构于基板上,使得挡光结构包覆封装结构。在步骤S40a中,研磨封装结构及挡光结构,使得封装结构由挡光结构裸露。在步骤S50a中,切割挡光结构及基板。在以下叙述中,将进一步说明上述各步骤。
图17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1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在步骤S10a中,设置多个显示单元120a于基板110a上,其中显示单元120a包含多个发光元件122a,而发光元件122a为红光发光元件122Ra、绿光发光元件122Ga或蓝光发光元件122Ba。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以阵列的方式设置显示单元120a,且每一个显示单元120a可包含一个红光发光元件122Ra、一个绿光发光元件122Ga及一个蓝光发光元件122Ba。此外,红光发光元件122Ra、绿光发光元件122Ga及蓝光发光元件122Ba可呈直线排列,但并不用以限制本揭露,发光元件122a之间的排列关系可依设计者的需求而定。
图18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2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在步骤S20a中,形成多个封装结构130a于基板110a上,使得封装结构130a分别包覆显示单元120a。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可使用模具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110a上,并在移除模具后便可得到如图18所示的封装结构130a。在本揭露另一实施方式中,可以点胶的方式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110a上,以省去模具的使用。不论是使用模具或是以点胶的方式将封装材料成型于基板110a上,皆可直接形成相邻设置的封装结构130a。如此一来,可减少多道切割制程的步骤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图19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3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在步骤S30a中,使用模具将挡光材料成型于基板110a上,以在移除模具后得到位于基板110a上且包覆封装结构130a的挡光结构140a。详细来说,挡光结构140a覆盖并围绕封装结构130a的弧形表面133a。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挡光结构140a紧密包覆封装结构130a,也就是说,挡光结构140a与封装结构130a之间不具有空隙。
图20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4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在步骤S40a中,研磨封装结构130a的弧形表面133a及挡光结构140a的顶面141a,使得封装结构130a由挡光结构140a裸露,并使得封装结构130a的顶面131a与挡光结构140a的顶面141a实质上齐平,也就是说,封装结构130a的高度H3a等于挡光结构140a的高度H4a。在执行研磨后,便可得到具有顶面131a的面积小于底面135a的面积的封装结构130a。
图21绘示图13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的制造方法在步骤S50a的剖面图,其剖面位置同图13的线段b-b。在步骤S50a中,执行切割制程以于相邻的封装结构130a之间切割挡光结构140a及基板110a。在执行切割制程后,便可得到多个如图12所示的阵列发光结构100a。在本揭露一实施方式中,可垂直于基板110a的延伸方向D1a执行切割制程。
根据本揭露上述实施方式,由于挡光结构围绕由封装结构所包覆的发光元件,因此可吸收穿透封装结构的侧壁的光线,进而降低光线的全反射以减少色偏现象的产生。此外,挡光结构可避免相邻的显示单元的光线彼此干扰,以有效降低显示单元之间的混光现象。另外,由于在制造阵列发光结构时,可直接形成多个封装结构于基板上以包覆发光元件,因此可减少切割制程的步骤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虽然本揭露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揭露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揭露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多个显示单元,位于该基板上方,其中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含多个发光元件,且每一所述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或蓝光发光元件;
多个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一所述封装结构具有顶面及底面,且该顶面的面积小于该底面的面积;以及
一挡光结构,位于该基板上方且围绕所述多个封装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封装结构的俯视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封装结构的顶面与该挡光结构的顶面实质上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封装结构与该基板的接触角在45°至90°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封装结构垂直投影于该基板的总面积为a,且该挡光结构垂直投影于该基板的面积为b,且a/(a+b)的值在0.7512至0.8214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封装结构具有侧壁,且每一所述侧壁包含一弧形区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阵列发光结构的占黑比在70%至97%之间。
8.一种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设置多个显示单元于一基板上,其中每一所述显示单元包含多个发光元件,且每一所述发光元件为红光发光元件、绿光发光元件或蓝光发光元件;
形成多个封装结构于该基板上,使得所述多个封装结构分别包覆所述多个显示单元,其中每一所述封装结构具有顶面及底面,且该顶面的面积小于该底面的面积;
形成一挡光结构于该基板上,使得该挡光结构包覆所述多个封装结构;
研磨所述多个封装结构及该挡光结构,使得所述多个封装结构由该挡光结构裸露;以及
切割该挡光结构及该基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多个封装结构于该基板上包含:
使用一模具将一封装材料成型于该基板上;以及
移除该模具。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阵列发光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多个封装结构于该基板上包含:
以点胶的方式将一封装材料成型于该基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34649.9A CN112349707A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34649.9A CN112349707A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49707A true CN112349707A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436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34649.9A Pending CN112349707A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49707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2939A (zh) * | 2021-04-26 | 2021-07-30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M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3094142A1 (fr) * | 2021-11-26 | 2023-06-01 | Aledia | Pixel d'affichag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pour écran d'affichage |
FR3129770A1 (fr) * | 2021-11-26 | 2023-06-02 | Aledia | Pixel d'affichag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pour écran d'affichage |
CN118339653A (zh) * | 2021-11-26 | 2024-07-12 | 艾利迪公司 | 用于显示屏的包括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像素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13401A (zh) * | 2013-09-23 | 2015-04-01 | 弘凱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JP2016149386A (ja) * | 2015-02-10 | 2016-08-18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電子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TWI619269B (zh) * | 2016-12-02 | 2018-03-21 | 王仁宏 |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
-
2019
- 2019-08-09 CN CN201910734649.9A patent/CN1123497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513401A (zh) * | 2013-09-23 | 2015-04-01 | 弘凱光電(深圳)有限公司 | 用於防止側漏光的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
JP2016149386A (ja) * | 2015-02-10 | 2016-08-18 |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 半導体装置、電子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
TWI619269B (zh) * | 2016-12-02 | 2018-03-21 | 王仁宏 |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2939A (zh) * | 2021-04-26 | 2021-07-30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M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WO2023094142A1 (fr) * | 2021-11-26 | 2023-06-01 | Aledia | Pixel d'affichag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pour écran d'affichage |
FR3129770A1 (fr) * | 2021-11-26 | 2023-06-02 | Aledia | Pixel d'affichage à diodes électroluminescentes pour écran d'affichage |
CN118339653A (zh) * | 2021-11-26 | 2024-07-12 | 艾利迪公司 | 用于显示屏的包括发光二极管的显示像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349707A (zh) | 阵列发光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605585B1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제조방법 | |
US11778845B2 (en) | Pixel array package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 |
KR102509639B1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제조방법 | |
US11422296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structure | |
US20210325728A1 (en) | Whi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8960932B2 (en) | Light emitting device | |
US11994766B2 (en) |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 |
US8373182B2 (en) |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KR20190071274A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2582525A (zh) | 发光二极管及背光单元 | |
KR20190071152A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0998017B1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용 렌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발광소자 패키지 | |
CN113728446B (zh) | 具有增加的对比率的led封装 | |
CN111146325A (zh) | 发光器件封装件和使用该发光器件封装件的显示装置 | |
US1155222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766632B (zh) | 微型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 |
CN112562525B (zh) | 显示面板 | |
US20220069171A1 (en) | Light-emitting unit | |
KR20200024732A (ko) | 표시장치 | |
US20230046652A1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and backlight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 |
US11605766B2 (en) | Light-emitting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module | |
US20240105891A1 (e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 |
CN119730537A (zh) | 显示屏封装结构、显示屏以及显示屏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 |
KR101830716B1 (ko) |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