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3405B - 移位机 - Google Patents
移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63405B CN112263405B CN202011193630.7A CN202011193630A CN112263405B CN 112263405 B CN112263405 B CN 112263405B CN 202011193630 A CN202011193630 A CN 202011193630A CN 112263405 B CN112263405 B CN 1122634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er
- support
- patient
- base
- suppo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6544 pos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8571 Occupation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17 buttoc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40 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335 physical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0016 psychiatr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76 sedent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2—Res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for the head or the fee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5/00—Chairs or personal conveyan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wheelchairs
- A61G5/1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61G5/14—Standing-up or sitting-down ai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Devices carried or supported by
- A61G7/1046—Mobile bases, e.g. having whe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10—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e.g. special adaptations of hoists thereto
- A61G7/1049—Attachment, suspending or supporting means for patients
- A61G7/1059—Se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位机,包括:基体、椅座和行走轮。基体包括前挡结构和脚踏,基体上在前挡结构的后方预留有人体空间,人体空间位于脚踏的上方。椅座设在基体上,椅座包括可活动的两个支座以使移位机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之间可切换,在坐位姿态时两个支座闭合以围在人体空间的外侧,患者可踩在脚踏上且坐在椅座上,在站位姿态时两个支座打开以使人体空间的后侧敞开,患者可站在脚踏上。行走轮设在基体的底部。通过将椅座的两个支座开合,可使移位机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切换,提高移位机的功能性,提高使用的应用范围。并且移位机的保护结构,可提高移位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移位机的使用空间大,转移患者较方便,提高移位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理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位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服务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和长者的移位机,大多功能单一,应用范围局限于简单的移位。从轮椅到沙发、床、坐便器、座椅等之间的相互挪移还存在问题。护理整体还是不方便,需要通过护理人员搬、扛、抱的形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高、工作量大以及会患有职业病。且久坐会对被护理人员产生其他心理或身体上的疾病,实用性低,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移位机,所述移位机可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之间切换,移位机运输方便,功能多应用范围广,使用便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前挡结构和脚踏,所述基体上在所述前挡结构的后方预留有人体空间,所述人体空间位于所述脚踏的上方;椅座,所述椅座设在所述基体上,所述椅座包括可活动的两个支座以使所述移位机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之间可切换,在坐位姿态时所述两个支座闭合以围在所述人体空间的外侧,在坐位姿态时患者可踩在所述脚踏上且坐在所述椅座上,在站位姿态时所述两个支座打开或收叠以使所述人体空间的后侧敞开,在站位姿态时患者可站在所述脚踏上;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设在所述基体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患者在站立和坐下时可踩在脚踏上且下肢置于人体空间处,从而通过将椅座的两个支座开合或收展,可使移位机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切换,使患者通过坐姿和站姿进行转移,提高移位机的功能性,扩大应用范围。通过限定移位机上人体空间相对前挡结构、脚踏和椅座的位置关系,患者从移位机的后侧进入移位机,患者进入移位机时身体是向前的,患者在移位机上站立或者坐下时身体仍是向前的,因此患者在使用移位机时身体无需回转180度,从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便携性。而且通过将基体的前挡结构以及移位机其他无法拆卸的结构可以集中在人体空间的前侧,一方面便于调整重心,避免翻车,另一方面使移位机的使用空间较大,转移患者较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上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挡杆,所述侧挡杆为两个且位于所述人体空间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支座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上。通过将支座连接在侧挡杆上,可以减短支座的长度,从而在支座收叠或者打开时占用空间较小,操作更加方便。另外侧挡杆不仅可供患者手扶,还能增加基体的整体刚度。
具体地,所述基体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上。由此,患者可通过扶手支撑身体、保持重心,而且由于扶手连接在侧挡杆上,使扶手与基体的连接位置得到后移,这样患者即使因坐下而上身后移时,也能很方便地扶住扶手,当患者站立时扶手的位置有助于避免患者上身过于前倾,从而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
更具体地,所述扶手包括:横扶杆和两个竖扶杆,所述两个竖扶杆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上,所述横扶杆连接在所述两个竖扶杆之间;其中,每个所述竖扶杆位于所述脚踏的前边缘的后侧,且位于所述脚踏的后边缘的前侧。竖扶杆的设置扩大了扶手的可扶高度范围,而横扶杆的设置可挡在患者上身的前方,进一步避免患者站立时上身过于前倾。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坐位姿态时闭合的两个所述支座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固定为一体;在站位姿态时,每个所述支座均通过第二固定组件固定在所述基体上。这样支座在使用时和不使用时,可以得到一定限位,提高了安全性。
可选地,每个所述支座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上,每个所述支座的转动幅度至少为180度。
可选地,所述基体还包括:两个支腿,所述两个支腿可开合地连接在所述前挡结构上,至少部分所述行走轮设在所述支腿上。这样移位机正常移动时两个支腿可以合拢以减少遇障时的干扰,当移位机在后方靠近物体(如马桶、沙发)时,两个支腿可以打开,方便将患者移近物体。
可选地,所述两个支腿分别铰接连接在所述前挡结构上,所述基体还包括与所述两个支腿相连的开合调节结构,所述开合调节结构与两个所述支腿相联动以控制两个所述支腿的开合角度。这样可以使两个支腿通过开合调节结构调节,使用更加便利。
具体地,所述开合调节结构包括:脚踏转轴和两个开合连杆,每个所述开合连杆分别与所述脚踏转轴和对应的所述支腿相铰接,所述脚踏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的底部,所述开合连杆在所述脚踏转动上的铰接点与所述脚踏转轴的轴线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包括:上基体和下基体,所述椅座连接在所述上基体上,所述上基体角度可调地连接在所述下基体上,以使所述椅座相对所述下基体的角度可调,所述前挡结构设置在所述上基体和所述下基体的至少一个上,所述脚踏设在所述下基体上。这样通过上基体相对下基体的角度调节,可以带动椅座高度变化,这种高度调节方式不仅使患者使用更加便利,而且不易损坏。
具体地,所述上基体与所述下基体之间相铰接连接,所述基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基体和所述下基体之间的伸缩推杆,所述伸缩推杆的伸缩带动所述上基体相对所述下基体转动。从而提高高度调节的便利性,甚至可便于自动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位机还包括:膝托,所述膝托连接在所述基体上。这样膝托撑在膝盖或肢体上,当移位机受撞击时膝托可以较大面积支撑患者,缓冲患者速度,避免患者摔下移位机。由此可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撞击时受伤。
具体地,所述膝托与所述前挡结构之间连接有膝托调整组件,所述膝托调整组件包括:膝托承板、高度调节旋钮、角度调节旋钮,所述膝托承板铰接在所述基体上,高度调节旋钮旋接在所述基体和所述膝托承板之间,以在所述膝托承板角度调节后旋紧所述膝托承板;所述膝托通过所述高度调节旋钮固定在所述膝托承板上,且所述膝托在所述膝托承板上的固定位置可调。由此,可以非常方便地使膝托的角度和高度适应患者身形需求。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的立体外形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处于坐位姿态的立体外形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处于站立姿态的立体外形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处于坐位姿态的使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处于站位姿态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移位机A区域位于锁止位置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8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移位机A区域位于解锁位置的局部剖面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的上基体转动的立体外形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的开合调节机构的立体外形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位机的膝托调整组件的立体外形图。
附图标记:
移位机100、
基体1、前挡结构11、脚踏12、上基体13、侧挡杆131、下基体14、伸缩推杆15、支腿16、开合调节结构17、脚踏转轴171、开合连杆172、人体空间P、扶手18、横扶杆181、竖扶杆182、
椅座2、支座20、第一固定组件201、第二固定组件202、
行走轮3、
膝托4、膝托调整组件41、膝托承板411、高度调节旋钮412、角度调节旋钮4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100。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100,如图1所示,包括:基体1、椅座2和行走轮3。基体1包括前挡结构11和脚踏12,如图4所示,基体1上在前挡结构11的后方预留有人体空间P,人体空间P位于脚踏12的上方。椅座2设在基体1上,椅座2包括可活动的两个支座20以使移位机100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之间可切换,在坐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闭合以围在人体空间P的外侧,在坐位姿态时患者可踩在脚踏12上且坐在椅座2上,在站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打开或收叠以使人体空间P的后侧敞开,在站位姿态时患者可站在脚踏12上。行走轮3设在基体1的底部。
基体1为移位机100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和保护人体,而人体空间P则为大多数使用情况下患者小腿所处的位置。特别说明的是,本方案里人体空间P这一概念的引用,是为了便于将人体空间P作为参照物,描述人体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的情况下,移位机100各部分结构相对人体空间P所在的位置关系,从而反向体现出移位机100各部分结构布局以及在姿态变化时各结构的位置变化。例如在正常体型的患者常规使用情况下,患者坐在椅座2时,脚踩在脚踏12上,此时患者小腿位于人体空间P处,患者上身大部分位于椅座2的上方,患者大腿从人体空间P延伸至椅座2上方;患者站在脚踏12上时,此时患者小腿位于人体空间P处,患者大腿、上身大部分位于人体空间P的上方。基于这样的设计,需要将移位机100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使用时,移位机100都能保持患者的重心稳定。具体地,基体1的底部结构中在人体空间P的前侧和后侧均与地面接触,例如人体空间P前侧和后侧均设有行走轮3,以使患者在坐姿和站立时患者的重心都在前后行走轮3之间。
前挡结构11可约束患者的向前的自由度,提高患者使用时的安全性,患者使用移位机100时,人体位于前挡结构11的后方。
椅座2设置在基体1上,在坐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闭合并固定形成椅座2,椅座2位于前挡结构11后方,可承载患者的身体,此时患者以坐姿位于前挡结构11后方的空间内,前挡结构11可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患者可用手扶、依靠等方式与前挡结构11接触,前挡结构11从而还可对人体起到支撑作用。此时患者的腿部可踩在脚踏12上,脚踏12辅助支撑人体,提高患者使用移位机100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站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打开或者收叠,支座20不再挡住人体空间P后侧,将前挡结构11后方的空间敞开,提供充足的空间使患者可以呈站姿位于移位机100上。此时患者以站姿位于前挡结构11后方的空间内,前挡结构11同样可对对人体起到保护与支撑作用。患者的腿部踩在脚踏12上,可提高患者在通过移位机100转移时的简便性,并且保持患者的站位姿态也会使患者更加有尊严。处于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使,患者的重心移动幅度不大,移位机100的整体重心也没有较大变动,重心的稳定就给患者的姿态切换提供了稳定性。移位机100的结构巧妙地为姿态的切换提供了基础,使患者使用移位机100的安全性提高。
其中,支座20活动连接在椅座2上的形式有多种,例如,两个支座20在基体1上可开合地设置,每个支座20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那么在移位机100的坐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转动至相闭合的状态,并且两个支座20围在人体空间P的外侧;在移位机100的坐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转动至打开的状态,人体空间P的后侧敞开。又例如两个支座20在基体1上可沿上下方向摆动,每个支座20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那么在不需要椅座2时可以将椅座2向下摆放,并收叠在人体空间P的前侧,这样也不影响站立。
行走轮3位于基体1的底部,可通过行走轮3移动移位机100,患者在位于移位机100时,便于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使用者对移位机100的操控,便于移动移位机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100,通过将椅座2的两个支座20开合,可使移位机100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切换,使患者通过坐姿或者站姿进行转移,提高移位机100的功能性,提高使用的应用范围。并且移位机100具有前挡结构11,脚踏12和椅座2,可提高移位机100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移位机100的使用空间大,转移患者较方便,提高移位机100的工作效率。
通过限定移位机100上人体空间P相对前挡结构11、脚踏12和椅座2的位置关系,患者从移位机100的后侧进入移位机100,患者进入移位机100时身体是向前的,患者在移位机100上站立或者坐下时身体仍是向前的,因此患者在使用移位机100时身体无需回转180度,从而可以提高使用安全性和便携性。而且这样布局,可以将基体1的前挡结构12以及移位机100其他无法拆卸的结构可以集中在人体空间的前侧,一方面便于调整重心,避免翻车,另一方面使移位机100的使用空间较大,转移患者较方便。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在坐位姿态时闭合的两个支座20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201固定为一体。
具体地,在站位姿态时,每个支座20均通过第二固定组件202固定在基体1上。
两个支座20可通过开合使移位机100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切换,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时分别需要通过第一固定组件201和第二固定组件202将支座20固定在相应姿态,降低支座20产生位置变动的干涉现象,提高移位机100的安全性。
可选地,每个支座20均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每个支座20的转动幅度至少为180度。
支座20可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当支座20未转动,移位机100处于坐位姿态时,支座20此时的转动幅度视为0度,当支座20打开,移位机100处于站位姿态时,支座20打开转动,支座20的转动幅度至少为180度,如图10所示。支座20转动打开至少180度,可减少位于站位姿态的移位机100的体积,从而可将移位机100移入较为狭小的空间,提高移位机100的使用范围。并且将移位机100的体积降低,可便于操作人员对移位机100的使用,从而方便转移患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7和图8所示,第一固定组件201为插销,两个支座20上均具有插销,在支座20的转动幅度处于0度时,两个插销分别插在支座20与基体1结合处的相对应设置的转轴孔内,从而将两个支座20都和基体1相对固定,两个支座20都处于0度的转动幅度无法转动,作为椅座2固定,可支撑患者的身体。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组件202为挂环,两个支座20上均具有挂环,在支座20的转动幅度到180度时,两个挂环将支座20与基体1相对固定,两个支座20都处于180度的转动幅度无法转动,可将前挡结构11后部的空间敞开,方便患者移动到移位机100内。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可先将两个支座20旋转到180度转动幅度的位置,通过第二固定组件202将支座20固定,方便人体进入移位机100内,当患者进入移位机100后,可将第二固定组件202解锁支座20,将支座20旋转回0度转动幅度的位置,通过第一固定组件201将支座20固定,支座20组合成为椅座2将患者的屁股位置托起,再将坐姿姿态的患者转移。也可以在患者进入移位机100后,通过前挡组件和其他固定组件将患者稳固在站位姿态,在将站位姿态的患者转移。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支座20还可按自身轴线方向旋转。两个支座20沿轴向方向旋转180度,就将移位机100后方的空间打开,此时将两个支座固定在基体1上的姿态也为站位姿态。在这种站位姿态时,两个支座20还位于移位机100的后方,在患者从外部移动到移位机100时可提供一定支撑,并且两个支座20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空出的空间也足以让患者移动到移位机100上。提高了患者转移时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基体1还包括:两个支腿16,两个支腿16可开合地连接在前挡结构11上,至少部分行走轮3设在支腿16上。
支腿16位于基体1的底部位置,行走轮3设在支腿16上,即可通过带动支腿16运动从而带动整个移位机100运动。两个支腿16连接在前挡结构11上,可相互开合运动,提高移位机100的使用范围与使用灵活度。当支腿16未开合时,如图2所示,患者可乘坐移位机100进行移动,支腿16与移位机100的相对位置不变,推动或其他方式驱使移位机100运动时,施加的力与行走轮3带动移位机100的运动方向相同,降低分力的产生,也就是说,更加方便操控移位机100,可提高安全性。并且收束支腿16,移位机100的体积降低,可提高移位机100的灵活性。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中所表述的乘坐包括患者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并不特指某一具体姿势,不再赘述。
而当通过某些特殊地形或者遇到障碍物等情况时,可将支腿16打开,改变移位机100的底部形状,从而可以绕开通过障碍物,相比于底部形状固定的移位机100,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100适用范围更广,功能性更强。
某些患者移动困难,在帮助他们去比如卫生间时,移动患者较为困难,尤其是在卫生间这种狭小空间将患者在移位机100和马桶之间转移较为困难也极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移位机100的支腿16可打开从而将移位机100移动到马桶上方,并且与之配合的是,椅座2也设计成中空的结构,患者可直接在移位机100上进行排泄,可方便将患者通过移位机100进入卫生间,并且省去了将患者移动到马桶的步骤,提高了移位机100的安全性。
在另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两个支腿16与前挡结构11不可开合的连接,支腿16的位置相对前挡结构11固定,移位机100的底部结构也就更加牢固,降低了产生运动干涉或者不受控制的变形情况的发生,提升了移位机100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基体1包括: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椅座2连接在上基体13上,上基体13角度可调地连接在下基体14上,以使椅座2相对下基体14的角度可调,前挡结构11设置在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的至少一个上,脚踏12设在下基体14上。
移位机100包括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两部分,上基体13可绕下基体14旋转设置,可将移位机100的上部空间或者下部空间扩大,从而方便患者移入或移出移位机100。当患者从较高的位置移入移位机100时,可将上基体13的角度调整,将上部空间扩大,方便患者的移入,降低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的风险。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基体13还包括扶手18。患者可通过手扶或者依靠等支撑形式辅助固定在移位机100上,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移位机100还可辅助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在坐位姿态时,患者坐在椅座2上,通过调节上基体13的角度,椅座2的角度跟着变换,患者的身姿即可发生变化,例如成前倾姿势将屁股翘高,便于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又例如后仰将头部后倾,可进行清洁护理工作。移位机100的形态变换可提高移位机100的功能性,可辅助进行清洁护理等工作,提高移位机100的使用范围。同理,在站姿位置时,通过调节上基体13的角度,患者通过可以改变身姿,便于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体1上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挡杆131,侧挡杆131为两个且位于人体空间P的左右两侧,两个支座20分别连接在两个侧挡杆131上。通过将支座20连接在侧挡杆131上,可以减短支座20的长度,从而在支座20收叠或者打开时占用空间较小,操作更加方便。另外侧挡杆131不仅可供患者手扶,还能增加基体1的整体刚度。
具体地,两个侧挡杆131一体形成在上基体13上。
具体地,扶手18连接在两个侧挡杆131上。由此,患者可通过扶手18支撑身体、保持重心,而且由于扶手18连接在侧挡杆上131,使扶手18与基体1的连接位置得到后移,这样患者即使因坐下而上身后移时,也能很方便地扶住扶手18,当患者站立时扶手18的位置有助于避免患者上身过于前倾,从而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
更具体地,扶手18包括:横扶杆181和两个竖扶杆182,两个竖扶杆182分别连接在两个侧挡杆上,横扶杆181连接在两个竖扶杆182之间;其中,每个竖扶杆182位于脚踏的前边缘的后侧,且位于脚踏的后边缘的前侧。竖扶杆182的设置扩大了扶手18的可扶高度范围,而横扶杆181的设置可挡在患者上身的前方,进一步避免患者站立时上身过于前倾。
前挡结构11可单独设于上基体13,可也单独设于下基体14,亦可以同时设于上基体13的下基体14上,前挡结构11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定。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前挡结构11的形状在所处位置不同也可跟着进行改变,比如位于下基体14时,可设计为与患者腿部贴合的结构,更加符合人体特征,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具体地,如图2和图9所示,上基体13与下基体14之间相铰接连接,基体1还包括连接在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之间的伸缩推杆15,伸缩推杆15的伸缩带动上基体13相对下基体14转动。
通过设置伸缩推杆15,使上基体13可相对下基体14转动,伸缩推杆15处于回缩位置时,上基体13与下基体14的位置固定,伸缩推杆15处于伸出位置时,上基体13相对下基体14转动。这种设计可提高移位机100的稳固性提高患者乘坐时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支腿16分别铰接连接在前挡结构11上,基体1还包括与两个支腿16相连的开合调节结构17,开合调节结构17与两个支腿16相联动以控制两个支腿16的开合角度。
开合调节结构17与两个支腿16都相联动,一个开个调节机构可同时控制两个支腿16,从而精简机构,便于操作。并且一个调节机构控制两个支腿16的开合角度,两支腿16的开合角度一致,便于保持移位机100的平衡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开合调节结构17包括:脚踏转轴171和两个开合连杆172,每个开合连杆172分别与脚踏转轴171和对应的支腿16相铰接,脚踏转轴171转动连接在基体1的底部,开合连杆172在脚踏12转动上的铰接点与脚踏转轴171的轴线间隔开。
脚踏转轴171转动,带动两个开合连杆172转动,进而开合连杆172分别带动对应的支腿16转动开合。脚踏转轴171位于基体1的底部,使用者可通过脚踏12的方式,控制脚踏转轴171转动,从而控制支腿16的开合,将脚踏转轴171设置在机体底部,便于操作,使用方便。
开合连杆172在脚踏转轴171上的铰接点与脚踏转轴171的轴线间隔开,可提高开合连杆172转动过程中的运动行程,提高开合连杆172的开度,从而提高移位机100支腿16的开度。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脚踏转轴171外部设有脚踏12部,通过对脚踏12部施加向下的力,即可驱动脚踏转轴171转动,从而将支腿16打开,简化操作,便于移位机100的使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移位机100还包括:膝托4,膝托4连接在基体1上。
膝托4用于辅助支撑患者的膝盖部,当患者处于坐位姿态时,膝托4与椅座2、基体1一起,将患者辅助固定,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安全性。当患者处于站位姿态时,膝托4也可以辅助支撑患者的站姿,让患者的膝部保护有所依靠,来保证移位者的身体平衡与稳定。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膝托4与前挡结构11之间连接有膝托调整组件41,膝托调整组件41包括:膝托承板411、高度调节旋钮412、角度调节旋钮413,膝托承板411铰接在基体1上,高度调节旋钮412旋接在基体1和膝托承板411之间,以在膝托承板411角度调节后旋紧膝托承板411;膝托4通过高度调节旋钮412固定在膝托承板411上,且膝托4在膝托承板411上的固定位置可调。
膝托承板411为两个,膝托承板411位于膝托4的两边,通过铰接将膝托4固定在基体1上,两个膝托承板411受力均匀,可提高对膝托4的承载力,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高度调节按钮可调节膝托4位于基体1的高度,角度调节按钮可调节膝托4相对于基体1的角度。可以理解的是,各患者的体型不同,其膝盖的位置也不相同,并且同一患者在以不同的姿态使用移位机100时,其膝盖的相对高度和角度也会不同,因此可通过更换膝托4的高度与角度以适应不同的患者下肢体型,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膝托4在一个合适位置将患者的下肢稳固,可提高患者使用的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高度调节旋钮412配有条形孔,条形孔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排布,高度调节旋钮412可在条形孔内的任意方位移动。膝托4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移动,在处于某一高度后,高度调节旋钮412将膝托4与膝托承板411相对固定,膝托4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就固定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条形孔为多个,将膝托4的高度变化分成多段,在膝托4因为外界干扰或未固定完全时,不会在高度方向上产生巨大位移,对患者造成影响,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旋钮413配有调节槽口。膝托承板411与下基体14直接可旋转连接,角度调节旋钮413在调节槽口中移动,在膝托承板411角度调节后旋紧膝托承板411,即可调节膝托承板411相对下基体14的角度。同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调节槽口为多个,可提高角度调节的稳定性,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中,移位机100还包括绑带,绑带可包括背部绑带、腰部绑带等。在进行患者转移时,绑带可辅助固定患者,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移位机100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移位机100包括:基体1、椅座2、行走轮3和膝托4。基体1还包括前挡结构11和脚踏12,前挡结构11的后方预留有人体空间P,人体空间P位于脚踏12的上方。基体1可分为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椅座2连接在上基体13上,脚踏12设在下基体14上,前挡结构11在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上均有设置,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之间通过伸缩推杆15连接,伸缩推杆15可带动上基体13相对下基体14转动。基体1还包括两个支腿16,支腿16位于基体1底部,支腿16可转动的连接在前挡结构11上,而基体1还包括与两个基体1相连的开合调节结构17,开合调节结构17与两个支腿16联动控制两个支腿16开合的角度。行走轮3连接在支腿16上,以驱动移位机100的移动。
椅座2包括两个可开合的支座20,支座20均可转动连接在基体1上,支座20转动开合可切换移位机100的站位姿态和坐位姿态,坐位姿态时两支座20闭合围在人体空间P外侧,此时两个支座20通过销钉固定为一体,站位姿态时两支座20打开以使人体空间P敞开,此时两个支座20通过挂环固定在基体1上。支座20转动幅度为0度时,移位机100为坐位姿态,支座20转动幅度为180度时,移位机100为站位姿态。
膝托4连接在基体1上,膝托4与前挡结构11连接有膝托调整组件41,膝托调整组件41包括:膝托承板411、高度调节旋钮412和角度调节旋钮413。膝托承板411为两个,膝托承板411位于膝托4的两边,高度调节旋钮412旋接在基体1和膝托承板411之间,高度调节按钮可调节膝托4位于基体1的高度,角度调节按钮可调节膝托4相对于基体1的角度。
在使用时,先将两个支座20转动180度,通过挂环将支座20固定,此时移位机100为站位姿态,将患者转移到移位机100上的人体空间P以及人体空间P上方。如果患者需要站姿转移,即可让患者双手把持上基体13的扶手18,双足踩踏在脚踏12上,调整膝托4的高度与角度,将膝托4与患者的膝盖处贴合,再用绑带辅助患者的定位,即可通过移位机100将患者转移。如果患者需要坐姿转移,患者移动到人体空间P后,即将支座20转回到转动幅度为0度的位置,将两个支座20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成为椅座2,使患者呈坐姿坐在椅座2上,双足踏在脚踏12上,调整膝托4的高度与角度,将膝托4与患者的膝盖处贴合,再用绑带辅助患者的定位,即可通过移位机100将患者转移。
转移过程中,如果需要通过特殊地点,可通过控制脚踏转轴171,将移位机100的两个支推16打开,从而可将移位机100移动到马桶或者轮椅上方,可在患者坐姿时完成如厕或者移位操作,相比于护理人员进行搬、扛、抱等操作,这种移动方式可避免对护理人员的二次伤害,并且可以保护护理人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位机的其他构成例如支座和膝托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1),所述基体(1)包括前挡结构(11)和脚踏(12),所述基体(1)上在所述前挡结构(11)的后方预留有人体空间,所述人体空间位于所述脚踏(12)的上方;
椅座(2),所述椅座(2)设在所述基体(1)上,所述椅座(2)包括可活动的两个支座(20)以使所述移位机(100)在坐位姿态和站位姿态之间可切换,在坐位姿态时所述两个支座(20)闭合以围在所述人体空间的外侧,在坐位姿态时患者可踩在所述脚踏(12)上且坐在所述椅座(2)上,在站位姿态时所述两个支座(20)打开或收叠以使所述人体空间的后侧敞开,在站位姿态时患者可站在所述脚踏(12)上;
行走轮(3),所述行走轮(3)设在所述基体(1)的底部;
所述基体(1)上设有向后延伸的侧挡杆(131),所述侧挡杆(131)为两个且位于所述人体空间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支座(20)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131)上;
所述基体(1)还包括:扶手(18),所述扶手(18)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131)上;
所述扶手(18)包括:横扶杆(181)和两个竖扶杆(182),所述两个竖扶杆(182)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挡杆(131)上,所述横扶杆(181)连接在所述两个竖扶杆(182)之间;其中,
每个所述竖扶杆(182)位于所述脚踏(12)的前边缘的后侧,且位于所述脚踏(12)的后边缘的前侧;
在坐位姿态时闭合的两个所述支座(20)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201)固定为一体;在站位姿态时,每个所述支座(20)均通过第二固定组件(202)固定在所述基体(1)上;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为插销,两个所述支座上均设置有插销,在所述移位机处于坐位姿态时,两个所述插销分别插设在所述支座与所述基体结合处的转轴孔内,以使两个所述支座和所述基体相对固定;
所述移位机(100)还包括:膝托(4),所述膝托(4)连接在所述基体(1)上;
所述膝托(4)与所述前挡结构(11)之间连接有膝托调整组件(41),所述膝托调整组件(41)包括:膝托承板(411)、高度调节旋钮(412)、角度调节旋钮(413),所述膝托承板(411)铰接在所述基体(1)上,角度调节旋钮(412)旋接在所述基体(1)和所述膝托承板(411)之间,所述膝托承板(411)上设置有调节槽口,所述角度调节旋钮(413)在所述调节槽口中可移动,以在所述膝托承板(411)角度调节后旋紧所述膝托承板(4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座(20)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1)上,每个所述支座(20)的转动幅度至少为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还包括:两个支腿(16),所述两个支腿(16)可开合地连接在所述前挡结构(11)上,至少部分所述行走轮(3)设在所述支腿(16)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腿(16)分别铰接连接在所述前挡结构(11)上,所述基体(1)还包括与所述两个支腿(16)相连的开合调节结构(17),所述开合调节结构(17)与两个所述支腿(16)相联动以控制两个所述支腿(16)的开合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调节结构(17)包括:脚踏转轴(171)和两个开合连杆(172),每个所述开合连杆(172)分别与所述脚踏转轴(171)和对应的所述支腿(16)相铰接,所述脚踏转轴(171)转动连接在所述基体(1)的底部,所述开合连杆(172)在所述脚踏(12)转动上的铰接点与所述脚踏转轴(171)的轴线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包括:上基体(13)和下基体(14),所述椅座(2)连接在所述上基体(13)上,所述上基体(13)角度可调地连接在所述下基体(14)上,以使所述椅座(2)相对所述下基体(14)的角度可调,所述前挡结构(11)设置在所述上基体(13)和所述下基体(14)的至少一个上,所述脚踏(12)设在所述下基体(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体(13)与所述下基体(14)之间相铰接连接,所述基体(1)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基体(13)和所述下基体(14)之间的伸缩推杆(15),所述伸缩推杆(15)的伸缩带动所述上基体(13)相对所述下基体(14)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位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膝托(4)通过所述高度调节旋钮(412)固定在所述膝托(4)承板上,且所述膝托(4)在所述膝托承板(411)上的固定位置可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93630.7A CN112263405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移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93630.7A CN112263405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移位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63405A CN112263405A (zh) | 2021-01-26 |
CN112263405B true CN112263405B (zh) | 2024-04-05 |
Family
ID=74346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93630.7A Active CN112263405B (zh) | 2020-10-30 | 2020-10-30 | 移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63405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75829U (en) * | 2005-04-12 | 2005-09-21 | Elitex Metal Group Mfg Corp | Patient carrier structure |
JP2015177869A (ja) * | 2014-03-19 | 2015-10-08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移乗支援装置 |
CN204890436U (zh) * | 2015-07-16 | 2015-12-23 | 上海迈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站立辅助器 |
TWM524190U (zh) * | 2016-01-22 | 2016-06-21 | Bestcare Medical Co Ltd | 可量測體重之移位器 |
CN107847379A (zh) * | 2015-07-17 | 2018-03-27 |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 | 转移辅助装置 |
CN108030623A (zh) * | 2018-01-15 | 2018-05-15 | 天津科技大学 | 多功能移位器 |
CN208799446U (zh) * | 2018-04-08 | 2019-04-30 | 王丽萍 | 一种医用移位辅助器 |
CN209450839U (zh) * | 2018-10-23 | 2019-10-01 | 曼纽科健康产业(广州)有限公司 | 具有辅助康复功能的移位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08159B1 (en) * | 2008-08-07 | 2014-03-26 | Invacare Corporation | Patient lift with sling hooks |
US20180078816A1 (en) * | 2016-09-22 | 2018-03-22 |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Rehabilitation robot integrated with patient mobility and transfer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11193630.7A patent/CN1122634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75829U (en) * | 2005-04-12 | 2005-09-21 | Elitex Metal Group Mfg Corp | Patient carrier structure |
JP2015177869A (ja) * | 2014-03-19 | 2015-10-08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移乗支援装置 |
CN204890436U (zh) * | 2015-07-16 | 2015-12-23 | 上海迈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站立辅助器 |
CN107847379A (zh) * | 2015-07-17 | 2018-03-27 | 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 | 转移辅助装置 |
TWM524190U (zh) * | 2016-01-22 | 2016-06-21 | Bestcare Medical Co Ltd | 可量測體重之移位器 |
CN108030623A (zh) * | 2018-01-15 | 2018-05-15 | 天津科技大学 | 多功能移位器 |
CN208799446U (zh) * | 2018-04-08 | 2019-04-30 | 王丽萍 | 一种医用移位辅助器 |
CN209450839U (zh) * | 2018-10-23 | 2019-10-01 | 曼纽科健康产业(广州)有限公司 | 具有辅助康复功能的移位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63405A (zh) | 2021-0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615881B2 (en) | A wheelchair apparatus | |
EP1647254B1 (en) | Modular standing frame | |
AU2013337529B2 (en) | Mobility system including an exoskeleton assembly releasably supported on a wheeled base | |
US5137102A (en) | Combination wheelchair and walker apparatus | |
US5419571A (en) | Wheel chair with provisions for patient walker | |
US4431076A (en) | Adjustable collapsible wheelchair | |
KR20180059516A (ko) | 다목적, 다기능 및 재조직 가능한 안락의자 침대 | |
NL1024201C2 (nl) | Rolstoel voorzien van beensteun met kuitsteun. | |
JP2014030692A (ja) | 歩行器兼用車椅子 | |
KR101522929B1 (ko) | 침대와 좌변기 부설 휠체어로 변환가능한 환자용 베드체어 | |
JP3249101U (ja) | 搭載モジュールと搭載モジュールに用いる補助具 | |
CN112263405B (zh) | 移位机 | |
CN112263404B (zh) | 移位机 | |
KR102320543B1 (ko) | 앉은 상태의 탑승이 가능한 바퀴구동형 이동변기 | |
KR101939344B1 (ko) | 환자용 휠체어 | |
TWI791298B (zh) | 乘載模組和使用該乘載模組的輔具 | |
JP4403567B2 (ja) | 車椅子の車台 | |
JP2011010850A (ja) | 車椅子 | |
CN222640815U (zh) | 一种移位机用挑杆调节装置及移位机 | |
JP2008237583A (ja) | 介助用車椅子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フットレストアッセンブリ | |
CN216091113U (zh) | 折叠轮椅 | |
CN215459900U (zh) | 站立架 | |
CN211676217U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213851505U (zh) | 床边功能椅 | |
JP2008054709A (ja) | 折りたたみ式の車い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