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0341B - 滑轨总成 - Google Patents
滑轨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40341B CN112240341B CN201910654019.0A CN201910654019A CN112240341B CN 112240341 B CN112240341 B CN 112240341B CN 201910654019 A CN201910654019 A CN 201910654019A CN 112240341 B CN112240341 B CN 1122403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il
- assembly
- slide
- fastener
- sl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the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滑轨总成,包含有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以及一助滑装置。该第一轨设有一卡掣部;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该助滑装置包含一本体、多个助滑件以及一扣件。这些助滑件设置于该本体且以滚动的方式接触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该扣件活动地安装在该本体;该第二轨能相对该第一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方向位移至一延伸位置;当该第二轨从该延伸位置往该方向位移时,该助滑装置通过该扣件卡掣至该第一轨的卡掣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轨,特别是指一种关于应用在助滑装置位移至一位置具锁定稳固性的滑轨总成。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 6,851,773 B2揭露一种用于滑轨总成的助滑件的固定结构。所述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一助滑件以及一固定件。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且该助滑件安装在该第一轨的通道内,用以助于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相对彼此位移的顺畅性。其中,如该专利案的图4所示,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往一方向(例如开启方向)位移而从该第一轨的通道被卸下时,该助滑件通过一卡勾能够卡掣在该第一轨的该固定件(例如弹力臂),使该助滑件暂时地保持在一位置。
进一步而言,其中,该卡勾是固定在该第一轨上。然而,在市场上,与滑轨搭配的机箱(chassis)有愈来愈大的趋势,而压缩到滑轨的尺寸,造成滑轨需要朝更薄型化设计才能符合市场需求,以致,若卡勾采用固定设计,一旦尺寸缩小或变薄,将会影响与其搭配构件间的卡掣稳固性。基在此一理由,而重新设计,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滑轨总成,其滑轨内部零件的卡勾采用重新的配置方式,而能实现与其搭配的构件间具有卡掣稳固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观点,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以及一助滑装置。该第一轨设有一卡掣部;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该助滑装置包含一本体、多个助滑件以及一扣件,这些助滑件设置于该本体,用以滚动地接触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且该扣件活动地安装于该本体;其中,该第二轨能相对该第一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至一延伸位置;其中,当该第二轨从该延伸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助滑装置通过该扣件处于一预定状态能卡掣至该第一轨的卡掣部。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弹力特征提供弹力至该扣件,使该扣件能保持处于该预定状态。
较佳地,该扣件枢接于该助滑装置的本体。
较佳地,当该第二轨从该延伸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而从该第一轨被卸下,且该第二轨再次往相反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被装入该第一轨而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通过一导引特征能带动该扣件从该第一轨的卡掣部解掣。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挡件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轨,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该延伸位置时,该第二轨被该挡件阻挡。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挡件。
较佳地,该第三轨设有一功能件,且该第一轨设有一同步件;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从该收合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第二轨通过该同步件能同步地带动该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直到位移至一预定行程时,该功能件的一导引结构能用以解除该第二轨与该第一轨的同步位移关系。
较佳地,该同步件包含挠性材料。
较佳地,该功能件还包含一定位部,且该同步件包含一卡掣段挠性地朝向该第三轨;当该第一轨相对该第三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一开启位置时,该第一轨通过该同步件的卡掣段能卡掣至该功能件的定位部,使该第一轨保持在该开启位置。
较佳地,该同步件枢接至该第一轨。
较佳地,该同步件包含一弹力脚抵于该第一轨。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证实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的一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的该第一视角的相关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的一第二视角的相关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呈一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显示图6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与第二轨同步地相对第三轨往一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9显示图8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与第二轨继续相对第三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1显示图10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一开启位置,且第二轨相对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该开启位置,且第二轨继续相对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4显示图13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显示图13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该开启位置,且第二轨进一步相对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17显示图16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8显示图16的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9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呈一延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20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该开启位置,且第二轨从一延伸位置相对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的示意图。
图2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该开启位置,且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从第一轨卸下的示意图。
图22显示图21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相对第三轨处于该开启位置,且第二轨往一第二方向装入第一轨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24显示图23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轨的挡件处于一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弹性件提供弹力至挡件,使挡件处于该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2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轨的挡件处于一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28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该弹性件回应第一轨的挡件处于该第二位置而处于累积弹力状态的示意图。
图29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第一轨从收合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且操作件靠近处于第一位置的挡件的示意图。
图30显示图29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1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第一轨继续往该第一方向位移,且操作件可以压住挡件,使挡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2显示图31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二轨相对第一轨处于一延伸位置的示意图。
图34显示图33的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5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的同步件能够卡掣至第三轨的功能件的示意图。
图36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的第一轨的同步件的一部位挠性地朝向第三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22(例如中轨)、一第二轨24(例如内轨)以及一挡件26。较佳地,还包含一第三轨28(例如外轨)。
该第三轨28包含一第一墙30a、一第二墙30b与一纵向墙32连接在该第三轨28的第一墙30a与第二墙30b之间。该第三轨28的第一墙30a、第二墙30b与纵向墙32共同定义一通道用以容纳该第一轨22。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至少一助滑套件34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三轨28与该第一轨22之间,用以提升该第三轨28与该第一轨22相对位移的顺畅度。该助滑套件34包含多个助滑件34a滚动地接触该第三轨28与该第一轨22。较佳地,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设有一功能件36,且该第一轨22设有一同步件38。较佳地,该同步件38位于相邻该第一轨22的一端部(例如后端部)。该同步件38能够与该功能件36搭配使用,用以解除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的同步位移关系(后会详述)。其中,该功能件36包含一导引结构40与一定位部42。较佳地,该导引结构40为一斜面或一弧面,且该定位部42为一槽或凹陷部。另一方面,该同步件38通过一轴件39枢接至该第一轨22,且该同步件38包含一弹力脚38a与一同步结构38b。
该第一轨22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三轨28与该第二轨24之间,且该第一轨22可相对该第三轨28纵向地位移。该第一轨22包含一第一墙44a、一第二墙44b与一纵向墙46连接在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44a与第二墙44b之间。该第一轨22的第一墙44a、第二墙44b与纵向墙46共同定义一通道用以容纳该第二轨24。
该挡件26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轨22。较佳地,该挡件26位于相邻该第一轨22的另一端部(例如前端部)。
该第二轨24可相对该第一轨22纵向地位移。该第二轨24包含一第一墙48a、一第二墙48b与一纵向墙50连接在该第二轨24的第一墙48a与第二墙48b之间。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一工作件52、一第二工作件54与一基座56。
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彼此之间具有一纵向距离而定义一空间S。其中,该第一工作件52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24,在此,以该第一工作件52通过一第一安装件58枢接至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另一方面,该第二工作件54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24,在此,以该第二工作件54通过一第二安装件60枢接至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以及,还包含一第一弹力部56a与一第二弹力部56b分别用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使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能够保持处于一第一工作状态。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第一操作件62与一第二操作件64分别可操作地连接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
较佳地,该第一轨22设有一卡掣部66位于相邻该第一轨22的上述另一端部(例如前端部)。在此,该卡掣部66是成型在一连接件68上,且该连接件68通过至少一固定件69固定至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其中,该卡掣部66相对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横向地(侧向地)凸出为例。然而,在其他实施型态中,该卡掣部66也可以整合在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因此,于实施上不局限。
较佳地,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助滑装置70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22与该第二轨24之间,用以提升该第一轨22与该第二轨24相对位移的顺畅度。该助滑装置70包含一本体72、多个助滑件74以及一扣件76。这些助滑件74设置于该本体72,用以滚动地接触该第一轨22与该第二轨24;该扣件76活动地安装在该助滑装置70的本体72。
较佳地,该扣件76具有一弹力特征78,且该弹力特征78是一弹力臂或一弹簧,但实施上不局限。该弹力特征78用以提供弹力至该扣件76,使该扣件76能保持处于一第一预定状态。
如图3、图4与图5所示,该滑轨总成还包含一弹性件80提供弹力至该挡件26。较佳地,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具有一第一侧23a与一第二侧23b位置相反于该第一侧23a,其中,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一侧23a靠近上述第二轨24,且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二侧23b靠近上述第三轨28。该第一轨22具有一开口H连通该第一轨22的该第一侧23a与该第二侧23b。进一步而言。该挡件26的设置位置安排对应在该开口H。其中,该挡件26包含一主体26a与一挡部26b。该挡部26b自该主体26a弯折,较佳地,该挡部26b实质上垂直地连接该主体26a,且该挡部26b相对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横向地(或侧向地)凸出而朝向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一侧23a。
较佳地,相邻该第一轨22的开口H包含多个墙,例如一第一抵墙82a与一第二抵墙82b,这些抵墙82a、82b用以支撑该挡件26,以将该挡件26保持在一预定安装位置。
较佳地,该连接件68与该弹性件80分别设置于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该第一侧23a与该第二侧23b,其中,该弹性件80具有一弹性段80a,且该弹性段80a的位置是对应该开口H。较佳地,该挡件26的主体26a被夹设在该连接件68与该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之间。其中,通过该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提供弹力至该挡件26,使该挡件26的挡部26b能保持朝向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一侧23a。
较佳地,该扣件76通过一销件84枢接在该助滑装置70的本体72。较佳地,该扣件76还具有一扣段86,且该销件84位于该扣段86与该弹力特征78之间。其中,该弹力特征78抵于该助滑装置70的本体72的一支撑结构88,该支撑结构88例如是一凸出物或一墙,但实施上不局限。
较佳地,该第一轨22还具有一第一开孔91连通该第一轨22的该第一侧23a与该第二侧23b,以及一第二开孔92连通该第一轨22的该第一侧23a与该第二侧23b。进一步而言,该同步件38设置于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二侧23b(如图5所示),且该同步件38的弹力脚38a与同步结构38b的位置分别对应该第一开孔91与该第二开孔92。较佳地,该同步件38的弹力脚38a能够抵于该第一开孔91的一内壁W,且该同步件38的同步结构38b穿过该第二开孔92而延伸至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一侧23a(如图3与图4所示)。较佳地,该同步件38包含一卡掣段94(如图5所示),且该轴件39位于该卡掣段94与该同步结构38b之间。
如图6与图7所示,该滑轨总成处于一收合状态。其中,该第一轨22相对该第三轨28收合,且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处于一收合位置R。值得一提的是,于图6中省略绘示上述第一工作件52、第二工作件54、基座56、第一操作件62与第二操作件64。
其中,该挡件26位于相邻该第一轨22的前端部。该扣件76与该卡掣部66具有一段距离。该扣件76的弹力特征78抵于该助滑装置70的支撑结构88,且该扣件76通过该弹力特征78的弹力能保持处于该第一预定状态X1。较佳地,该助滑装置70还包含一第一限位部96a与一第二限位部96b(如图7所示);另一方面,该扣件76包含一接触部98,该接触部98例如是一凸出物或一延伸脚,但实施上不局限,该扣件76通过该接触部98位于该第一限位部96a与该第二限位部96b之间,使该扣件76仅能相对该助滑装置70在有限度的范围内枢转。
其中,该同步件38与该功能件36具有一段距离。该同步件38通过该弹力脚38a抵于该第一轨28的内壁W能保持在一初始状态Y1。较佳地,该第二轨24具有一辅助特征100,且该辅助特征100例如是一凸出物,但实施上不局限。当该同步件38处于该初始状态Y1时,该第二轨24的辅助特征100能够与该同步件38搭配使用。
如图8与图9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上述收合位置R往一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第二轨24通过辅助特征100推抵处于该初始状态Y1的该同步件38的同步结构38b,使该第二轨24能同步地带动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当这两轨同步位移至一预定位置时,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会接触该第三轨28的功能件36的导引结构40。
如图10与图11所示,当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相对该第一轨28往该第一方向D1同步地位移至一预定行程时,该功能件36的导引结构40能用以解除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的同步位移关系。
进一步而言,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接触该第三轨28的功能件36的导引结构40时会产生一作用力,使该同步件38回应该作用力能枢转一角度而从上述初始状态Y1转换至一非初始状态Y2(也就是自该初始位置转换至另一位置),此时,该第二轨24的辅助特征100与该同步件38的同步结构38b错开,用以解除该第二轨24与该第一轨22的同步位移关系。此外,当该同步件38处于该非初始状态Y2时,该弹力脚38a累积一弹力。
如图12所示,当该第一轨22相对该第三轨28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一开启位置K时,该同步件38回应该弹力脚38a释放该弹力而从上述非初始状态Y2再次恢复至该初始状态Y1,使该第一轨22通过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能卡掣至该功能件36的定位部42,令该第一轨22保持在该开启位置K,用以防止该第一轨22从该开启位置K往该第一方向D1或往相反该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的位移。
如图13、图14与图15所示,当该第一轨22相对该第三轨28处于该开启位置K时,该第二轨24仍能够相对该第一轨22继续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值得一提的是,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助滑装置70也能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其中,该扣件76通过该弹力特征78的弹力能保持处于该第一预定状态X1(如图14所示)。此外,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分别回应该第一弹力部56a与该第二弹力部56b的弹力而能分别保持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进一步而言,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的第二工作件54会接触该第一轨22的挡件26的挡部26b的一第一端27a(如图15所示)而产生一作用力。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3与图14所示,该扣件76还可包含一辅助结构位于该销件84与该扣段86之间,且该辅助结构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导引段87a与一第二导引段87b,其中,所述导引段87a、87b为斜面或弧面。另一方面,该基座56还包含一第一接触部57与一第二接触部59,其中,所述接触部57、59为斜面或弧面,且该第一接触部57与该第二接触部59用以分别与该第一导引段87a与该第二导引段87b搭配,使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或往相反该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位移的过程中,有助于该基座56可以轻易地越过该扣件76。进一步而言,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助滑装置70也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其中,该扣件76通过该弹力特征78的弹力处于该第一预定状态X1,且该扣件76的第二导引段87b能够接触该基座56的第二接触部59。
如图16、图17与图18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继续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的第二工作件54能够通过与该第一轨22的挡件26的挡部26b接触所产生的该作用力,使该第二工作件54枢转一角度而不再处于上述第一工作状态S1(例如从上述第一工作状态S1转换至一第二工作状态S2),令该第二工作件54可以越过该挡件26的第一端27a。此时,该第二弹力部56b处于累积一弹力的状态(如图18所示)。另一方面,该第一工作件52回应该第一弹力部56a的弹力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S1(如图17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6与图17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继续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助滑装置70也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其中,该扣件76通过该第二导引段87b与该基座56的第二接触部59的接触而产生一作用力,使该扣件76从上述第一预定状态X1枢转一角度而转换成一第二预定状态X2,且通过该基座56的一纵向段61可以抵住该扣件76的辅助结构,使该扣件76暂时地保持在该第二预定状态X2。其中,该扣件76的弹力特征78处于累积一弹力的状态。
如图19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进一步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一延伸位置E时,该第二轨24被该挡件26阻挡。
例如,当该第二轨24到达该延伸位置E时,该第二工作件54回应该第二弹力部56b释放该弹力而从上述第二工作状态S2恢复成该第一工作状态S1,此时,该第二工作件54位于该挡件26的第二端27b。另一方面,该第一工作件52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而位于该挡件26的第一端27a。换言之,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分别位于该挡件26的两个相反端。根据此配置,该第二轨24透该第一工作件52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能被该挡件26的第一端27a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24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以及,该第二轨24透该第二工作件54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能被该挡件26的第二端27b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24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此时,该滑轨总成处于一延伸状态(例如是完全延伸状态,但不局限于此)。其中,该第一操作件62与该第二操作件64能够分别用以操作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转换至该第二工作状态S2。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9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进一步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该延伸位置E时,该助滑装置70也进一步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且处于该第二预定状态X2的该扣件76的扣段86与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错开。
如图19与图20所示,当欲让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使用者可以施加一操作力量F至该第一操作件62(如图20所示),使该第一操作件62的一驱动部62a能够带动该第一工作件52从该第一工作状态S1转换至该第二工作状态S2而不再被该挡件26的挡部26b的第一端27a阻挡,用以允许该第二轨24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0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助滑装置70也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且处于该第二预定状态X2的该扣件76的扣段86能够越过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
如图21与图22所示,当该第二轨24从上述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时,该第二轨24能够从该第一轨22的通道卸下。其中,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该延伸位置E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助滑装置70也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且该扣件76的辅助结构不再被该基座56的纵向段61抵住,使该扣件76能够回应该弹力特征78释放该弹力而恢复成该第一预定状态X1,令该扣件76的扣段86能够卡掣至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较佳地,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位于该扣件76的扣段86与辅助结构之间。根据此配置,该助滑装置70可以暂时地保持在一位置。
如图23与图24所示,当该第二轨24从该第一轨22被卸下(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21),且该第二轨24再次往该第二方向D2被装入该第一轨22的通道而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24通过一导引特征能带动该扣件76从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解掣。具体而言,以该基座56的第二接触部59作为该导引特征为例,该第二轨24通过该基座56的第二接触部59推抵该扣件76的第二导引段87b,用以带动该扣件76不再处于该第一预定状态X1(例如使该扣件76从该第一预定状态X1转换成上述第二预定状态X2),如此可让该扣件76从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解掣,使该助滑装置70能够随着该第二轨24往该第二方向D2位移。
如图25与图26所示,该挡件26通过该弹性件80提供弹力能够保持在一第一位置P1。其中,该连接件68设置于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一侧23a(如图25所示),且该弹性件80设置于该第一轨22的纵向墙46的第二侧23b(如图26所示)。较佳地,该挡件26的主体26a被夹设在该连接件68与该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之间。其中,该挡件26通过该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提供弹力能够保持在该第一位置P1。
如图27与图28所示,该挡件26可相对该第一轨22活动。例如,当该挡件26接受一力量M时,该挡件26会从上述第一位置P1以一距离G横向地(侧向地)位移至一第二位置P2(如图27所示),此时,该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稍微弹性地变形而处于累积一弹力的状态(如图28所示)。
如图29至图32所示,该第二操作件64还包含一第一推抵特征64a与一第二推抵特征64b。较佳地,所述推抵特征64a、64b为斜面或弧面,且所述推抵特征64a、64b位于该第二操作件64的两个端部。
进一步而言,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上述收合位置R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操作件64能够通过该第一推抵特征64a例如以上述力量M压住该挡件26,使该挡件26从该第一位置P1(如图30所示)位移至该第二位置P2(如图32所示),此时,上述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弹性地变形而处于累积一弹力的状态。
如图33与图34所示,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往该第一方向D1位移至该延伸位置E时,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分别位于该挡件26的两端(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9),此时,该挡件26的挡部26b的位置对应在该第一工作件52与该第二工作件54之间所定义的该空间S,使该挡件26回应上述弹性件80的弹性段80a释放该弹力能够恢复成处于第一位置P1。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该弹性件80提供弹力至该挡件26,使该挡件26能横向地保持朝向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根据此配置,通过上述弹性件80的弹力可以横向地抬升该挡件26保持在该第一位置P1,使该挡件26能够尽可能具有更高的横向高度T1而靠近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例如,该挡件26在该第一位置P1时的横向高度T1是至少高于所述工作件52、54的厚度T2的一半以上,但实施上不局限,只要该挡件26通过该弹性件80的弹力能够尽可能靠近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即可),如此可提升该挡件26的挡部26b卡掣在所述工作件52、54之间的可靠性,而有助于让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保持在该延伸位置E。此外,在该滑轨总成的该第一轨22与第二轨24的纵向墙46、50彼此之间所定义的有限度的横向空间内,也有助于让该第一轨22的挡件26能够尽可能靠近该第二轨24的纵向墙50,使该挡件26更有效地被卡掣在所述工作件52、54之间。
如图35与图36所示,该同步件38回应该弹力脚38a释放该弹力处于该初始状态Y1(此部分可配合参阅图12),使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能卡掣至该功能件36的定位部42。值得一提的是,该同步件38包含挠性材料,在此,以该同步件38是由挠性材料所制成,且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能够挠性地朝向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较佳地,该同步件38具有一挠性臂93朝向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且该卡掣段94位于该挠性臂93上,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通过该挠性臂93能够贴近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用以提升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卡掣至该功能件36的定位部42的可靠性。此外,在该滑轨总成的该第一轨22与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46、32彼此之间所定义的有限度的横向空间内,也有助于让该第一轨22的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能够尽可能靠近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使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更有效地被卡掣在该功能件36的定位部42。值得一提的是,图36省略绘示该功能件36。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增进功效与优点即在于:
1.该助滑装置70通过该扣件76能够卡掣至该第一轨22的卡掣部66,使该助滑装置70可以保持在一位置。其中,该扣件76活动地安装在该助滑装置70。
2.该挡件26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轨22(例如中轨),当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从收合位置R往第一方向D1位移至延伸位置E时,该第二轨24被该挡件26阻挡。根据此配置,可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特别是超薄型滑轨总成。
3.通过该弹性件80的弹力,使该挡件26能够尽可能具有更高的横向高度T1而靠近该第二轨24,如此可提升该挡件26卡掣在所述工作件52、54之间的可靠性,而有助于让该第二轨24相对该第一轨22保持在该延伸位置E。
4.该同步件38的卡掣段94能够挠性地朝向该第三轨28的纵向墙32,用以提升该卡掣段94卡掣至该功能件36的定位部42的可靠性。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滑轨总成,包含一第一轨、一第二轨及一助滑装置,其中,该第二轨可相对该第一轨位移;该助滑装置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之间,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轨设有一卡掣部;以及
所述助滑装置包含一本体、多个助滑件以及一扣件,这些助滑件设置于该本体,用以滚动地接触该第一轨与该第二轨,且该扣件活动地安装在该本体;所述扣件包括一弹力特征以及一扣段,所述扣件枢接在该助滑装置的本体,枢接的位置位于所述弹力特征与所述扣段之间;
其中,该第二轨能相对该第一轨从一收合位置往一第一方向位移至一延伸位置;
其中,当该第二轨从该延伸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扣件可先处于一第二预定状态,所述弹力特征积累弹力,所述扣段能够越过所述卡掣部,之后所述弹力特征释放该弹力而使得该扣件从该第二预定状态转化至一第一预定状态,所述扣段枢转一角度能卡掣所述卡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弹力特征提供弹力至该扣件,使该扣件能保持处于该第一预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二轨从该延伸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而从该第一轨被卸下,且该第二轨再次往相反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被装入该第一轨而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轨通过一导引特征能带动该扣件从该第一轨的卡掣部解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挡件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轨,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处于该延伸位置时,该第二轨被该挡件阻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弹性件提供弹力至该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工作件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当该第二轨处于该延伸位置时,该第二轨通过该第一工作件处于一第一工作状态被该挡件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件枢接至该第二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二工作件活动地安装至该第二轨,当该第二轨处于该延伸位置时,通过该第二工作件处于一第一工作状态能被该挡件阻挡,用以防止该第二轨往相反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件枢接至该第二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弹力部与一第二弹力部分别用以提供弹力至该第一工作件与该第二工作件,使该第一工作件与该第二工作件能够保持处于该第一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一操作件与一第二操作件分别用以操作该第一工作件与该第二工作件从该第一工作状态转换至一第二工作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第三轨,且该第一轨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三轨与该第二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助滑套件活动地安装在该第三轨与该第一轨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滑套件包含多个助滑件滚动地接触该第三轨与该第一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轨设有一功能件,且该第一轨设有一同步件;当该第二轨相对该第一轨从该收合位置往该第一方向位移时,该第二轨通过该同步件能同步地带动该第一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直到位移至一预定行程时,该功能件的一导引结构能用以解除该第二轨与该第一轨的同步位移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件包含挠性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还包含一定位部,且该同步件包含一卡掣段挠性地朝向该第三轨;当该第一轨相对该第三轨往该第一方向位移至一开启位置时,该第一轨通过该同步件的卡掣段能卡掣至该功能件的定位部,使该第一轨保持在该开启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件枢接至该第一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件包含一弹力脚抵于该第一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54019.0A CN112240341B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滑轨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54019.0A CN112240341B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滑轨总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40341A CN112240341A (zh) | 2021-01-19 |
CN112240341B true CN112240341B (zh) | 2022-05-27 |
Family
ID=74167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54019.0A Active CN112240341B (zh) | 2019-07-19 | 2019-07-19 | 滑轨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403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09671A (zh) * | 2022-11-24 | 2023-02-24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动力轨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666340B2 (en) * | 2001-12-18 | 2003-12-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Universal rack rail |
US6851773B2 (en) * | 2003-04-15 | 2005-02-08 |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a slide-aiding member of a track device for a drawer |
TWI607721B (zh) * | 2015-12-04 | 2017-12-11 |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滑軌總成 |
US10213017B2 (en) * | 2016-10-05 | 2019-02-26 | King Slide Works Co., Ltd. | Slide rail assembly |
TWI615110B (zh) * | 2017-01-19 | 2018-02-21 | 川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滑軌總成 |
-
2019
- 2019-07-19 CN CN201910654019.0A patent/CN11224034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40341A (zh) | 2021-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21493B (zh) | 滑軌總成 | |
TWI704888B (zh) | 滑軌總成 | |
TWI665983B (zh) | 滑軌總成 | |
TWI616166B (zh) | 滑軌總成 | |
TWI702018B (zh) | 滑軌總成 | |
TWI700057B (zh) | 滑軌總成及其操作方法 | |
TWI616167B (zh) | 滑軌總成 | |
CN108720382B (zh) | 滑轨总成 | |
TW202231221A (zh) | 滑軌總成 | |
CN112240341B (zh) | 滑轨总成 | |
CN108720377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237345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237346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089231B (zh) | 滑轨总成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8851656A (zh) | 滑轨总成 | |
CN102197926B (zh) | 用于滑轨总成的开启装置 | |
CN114847691B (zh) | 滑轨总成 | |
CN108720380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841949B (zh) | 滑轨机构 | |
CN102478881B (zh) | 笔记型计算机 | |
US12004643B2 (en) | Slide rail assembly | |
CN112932117B (zh) | 滑轨总成及其回归装置 | |
CN119453679A (zh) | 滑轨总成 | |
CN114766847B (zh) | 滑轨总成 | |
CN112089232B (zh) | 滑轨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