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7959B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67959B CN112167959B CN201911126447.2A CN201911126447A CN112167959B CN 112167959 B CN112167959 B CN 112167959B CN 201911126447 A CN201911126447 A CN 201911126447A CN 112167959 B CN112167959 B CN 11216795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pot
- cooker
- cooker body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 F16J15/06—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with solid packing compressed between seal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煲体盖、内锅,煲体内设有蒸汽发生部,内锅放置在煲体内,所述内锅上盖合有内盖,煲体盖的下沿与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内锅与煲体之间设有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内盖与煲盖之间设有顶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或顶蒸汽间隙,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填充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及顶蒸汽间隙以加热内锅内食材。本发明通过蒸汽加热内锅对米饭进行烹饪,实现了无涂层煮饭,同时,在煲体盖和煲体之间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的防止蒸汽逸出,提高能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房小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居民生活中最常用的烹饪器具,现有的电饭煲结构包括煲体和胆体,煲体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对胆体进行加热,从而将胆体烹饪腔的米饭烹熟。该种烹饪米饭的模式,首先加热装置将热量传递到胆体,在通过胆体将热量传递给胆体烹饪腔内的米水混合物,高温的胆体和米粒进行接触受热,胆体的温度很高时,米粒容易糊化粘附在胆体上,从而形成粘锅的现象。为了防止米粒粘锅,现有的饭煲内胆内壁上都喷涂有防粘涂层,防粘涂层在刮擦过程中容易脱离,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问题,其防粘的寿命也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封性,受热性更好的蒸汽加热饭煲。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煲体盖、内锅,煲体内设有蒸汽发生部,内锅放置在煲体内,所述内锅上盖合有内盖,煲体盖的下沿与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内锅与煲体之间设有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内盖与煲盖之间设有顶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或顶蒸汽间隙,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填充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及顶蒸汽间隙以加热内锅内食材。
作为优选,所述煲体的内底壁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构成了凹槽的槽底。
作为优选,还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有水管以向煲体内补充水。
作为优选,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控制进入到煲体内的进水量以使得煲体内的水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煲体内底壁或/和内侧壁上凸起有若干定位筋或定位块,所述定位筋或定位块与内锅的侧壁抵靠以限制内锅径向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内盖上设置有连通内锅烹饪腔和顶蒸汽间隙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煲体盖上设置有连通顶蒸汽间隙和外界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错位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加热饭煲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煲体的内底壁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盖和煲体盖分体式设计,所述内盖上装设有弹性件,所述煲体盖压接在弹性件上。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构成了内盖的提手。
作为优选,所述煲体盖铰接在煲体上,煲体盖与煲体通过卡扣扣接闭合,煲体盖和煲体盖合时,煲体盖和煲体紧压所述密封圈以密封煲体盖和煲体之间的缝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备以下技术优点。
1、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煲体盖、内锅,煲体内设有蒸汽发生部,内锅放置在煲体内,所述内锅上盖合有内盖,煲体盖的下沿与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内锅与煲体之间设有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内盖与煲盖之间设有顶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或顶蒸汽间隙,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填充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及顶蒸汽间隙以加热内锅内食材。本发明通过蒸汽发生部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进入到底蒸汽加热间隙、侧蒸汽加热间隙和顶加热间隙,从而实现了蒸汽对内锅的全方位立体加热,加热效果好;另外,在本发明中,煲体盖的下沿和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有效的密封煲体盖和煲体之间的缝隙,防止蒸汽从该缝隙逸出。进一步的,在本发明中,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或顶蒸汽间隙,如此,侧蒸汽间隙内的蒸汽容量最大,蒸汽在由侧蒸汽间隙进入到顶蒸汽加热的时间段内,可以保证侧蒸汽间隙内的热量能够与内锅进行充分的交换的同时,避免侧蒸汽间隙内的蒸汽热量下降过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
2、在本发明中,煲体的内底壁上具有凹槽,凹槽的槽底由加热盘构成,凹槽敞口于底蒸汽间隙,加热盘加热凹槽内的水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直接进入到底蒸汽间隙对内锅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同时采用加热盘直接加热水的方式来生成蒸汽,相比于锅炉式蒸汽发生器,不会因为水垢问题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加热盘敞口设置,可以随时进行清洗。
3、在本发明中,通过水箱和水泵自动对凹槽进行补水,可以有效的对凹槽内的水量进行控制,既避免了加热盘干烧,又避免了凹槽内水量过多,造成烹饪开始时蒸汽产生较慢的问题。
4、在本发明中,内锅上盖合有内盖,内盖上具有连通内锅烹饪腔和顶加热间隙的第一出气口,煲体盖上具有连通顶加热间隙和外界的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错位设置,这样可以避免内锅内部蒸汽直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剖视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煲体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中煲体盖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煲体盖;110、密封圈;120、第二出气口;200、煲体;210、密封部;220、发热盘;230、水泵;240、水管;250、凹槽;260、定位筋;300、隔板;400、水箱;500、内锅;510、内盖;511、提手;512、第一出气口;610、底蒸汽间隙;620、侧蒸汽间隙;630、顶蒸汽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煲体盖、内锅,煲体内设有蒸汽发生部,内锅放置在煲体内,所述内锅上盖合有内盖,煲体盖的下沿与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内锅与煲体之间设有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内盖与煲盖之间设有顶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或顶蒸汽间隙,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填充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及顶蒸汽间隙以加热内锅内食材。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实现蒸汽加热内锅,内锅无涂层烹饪,并且在蒸汽加热烹饪时,可以有效保证饭煲的整体密封性。下面通过几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5,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200、内锅500和煲体盖100,煲体200内具有敞口用于容纳内锅500的容纳腔,容纳腔由煲体200的内底壁和内侧壁合围形成,煲体盖100盖合在煲体200上以封盖所述容纳腔。
煲体200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凹槽250,凹槽250的槽底设置有发热盘220,发热盘220的加热面构成了凹槽250的槽底面。加热盘加热凹槽250内的水,从而生成蒸汽,通过蒸汽对内锅500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50敞口于容纳腔,蒸汽由加热盘直接加热生成,相比于锅炉式蒸汽发生器,对水质的要求较低,不会产生水垢积塞在蒸汽发生器内,导致蒸汽发生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对加热盘表面进行擦洗,从而保证加热盘的加热面上没有水垢等杂物,加热效率高。
具体的,内锅500放置在煲体200内时,内锅500的底壁和煲体200的内底壁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底蒸汽间隙610,内锅500的侧壁和煲体200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侧蒸汽间隙620,内锅500的开口沿与煲体盖100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顶蒸汽间隙630,在这之中,底蒸汽间隙610、侧蒸汽间隙620和顶蒸汽间隙630相互连通。加热盘加热凹槽250内的水产生蒸汽后,蒸汽先进入并充满底蒸汽间隙610,然后进入到侧蒸汽间隙620并充满侧蒸汽间隙620,最后进入到顶蒸汽间隙630,如此,蒸汽对内锅500的外部实现了全方位的包围,加热更加均匀,立体,烹饪出来的食材口感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蒸汽对内锅500进行传热,内锅500的锅壁温度不会太高,米粒等食材与内锅500锅壁进行接触受热时,米粒等食材不会粘附在内锅500锅壁上,因而不需要在内锅500锅壁上喷涂防粘涂层,实现了无涂层烹饪,烹饪出来的米饭等食材更加健康。
在本实施例中,侧蒸汽间隙620的宽度要大于底蒸汽间隙610和/或顶蒸汽间隙630的宽度,如此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蒸汽与内锅500锅壁的热量交换,同时减小侧蒸汽间隙620内的冷凝水。具体的,侧蒸汽间隙620的宽度在5mm至30mm之间,例如5mm,10mm,15mm,20mm,25mm,30mm等,侧蒸汽间隙620在这个宽度范围内时,侧蒸汽间隙620内的蒸汽含量较多,可以有足够的热量传递给内锅500,同时自身不会因为热量传递过多导致产生大量冷凝水的问题,另一方,这也保证了进入到顶蒸汽间隙630的蒸汽温度具有较好的温度值,以实现内锅500的立体加热。顶蒸汽间隙630的宽度在3mm至15mm之间,例如3mm,5mm,7mm,9mm,10mm,11mm,13mm,15mm等,底蒸汽间隙610的宽度在3mm至15mm之间,例如3mm,5mm,7mm,9mm,10mm,11mm,13mm,15mm等,顶蒸汽间隙630和底蒸汽间隙610在这个宽度范围时,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证蒸汽对内锅500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加热,另一方面,顶蒸汽间隙630和底蒸汽间隙610的宽度不会过大,蒸汽加热饭煲的整体高度可以具有一个好的范围。
进一步的,在烹饪过程中,蒸汽充满侧蒸汽间隙620和顶蒸汽间隙630,为了防止蒸汽由煲体盖100和煲体200之间的缝隙漏出,在本实施例中,煲体盖100和煲体20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10,煲体盖100和煲体200盖合时,二者紧压密封圈110,通过密封圈110来密封住煲体盖100和煲体200之间的缝隙。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110可以设置在煲体盖100上,煲体200的中环上设置有与密封圈110配合的密封部210,密封配合时,密封圈110压接在密封部210上,这样即可以有效的保证密封圈110能够对煲体盖100和煲体200之间的缝隙进行很好的密封,也可以保证煲体盖100和煲体200之间的缝隙最小。这里需要额外指出的是,上述的密封部210可以是设置在煲体200中环上的环形凹槽,也可以是位于煲体200中环开口壁内侧的环形台阶,还可以是煲体200中环开口壁内侧的倒角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圈110也可以设置在煲体200上,煲体盖100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以与密封圈110配合密封,形成较好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内锅500上盖合有内盖510,通过内盖510封盖住内锅烹饪腔。由于蒸汽加热饭煲采用蒸汽加热,在煮饭进入保温阶段时,煲体盖100上容易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内锅500若是敞口状态,煲体盖100上的冷凝水容易滴落到内锅500内,从而影响内锅500内食材的口感,通过内盖510来封盖内锅烹饪腔,可以防止煲体盖100内壁上的冷凝水滴落到内锅烹饪腔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内盖510和煲体盖100采用分体式设计,即内盖510可以单独的盖合在内锅500上,如此,在内锅500取出后,内盖510仍然可以盖合在内锅500上以对内锅500内的食材进行保温。内盖510上设置有提手511,方便用户拿放内盖510,提手511由弹性件构成,当煲体盖100与煲体200盖合时,煲体盖100压接在弹性件上,从而使得内盖510能够紧压内锅500锅沿,盖合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内盖510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512,煲体盖100上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20,第一出气口512连通内锅烹饪腔和顶蒸汽间隙630,第二出气口120连通顶蒸汽间隙630和外界,内锅烹饪腔内的蒸汽由第一出气口512进入到顶蒸汽间隙630,顶蒸汽间隙630内的蒸汽由第二出气口120排到外界。为了防止内锅500内的蒸汽直排外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气口512和第二出气口120错位设置,所谓的错位设置是指,第一出气口512和第二出气口120的轴线不重合。考虑到内盖510内锅500的盖合位置不唯一,内盖510沿自身轴线进行一定的旋转仍可与内锅500盖合,为了保证第一出气口512和第二出气口120错位设置,可以将第一出气口512设置在内盖510的中心处,将第二出气口120设置在煲体盖100的非中心处,也可以反过来,将第一出气口512设置在内盖510的非中心处,将第二出气口120设置在煲体盖100的中心处,这样,用户无论以哪个角度盖合内盖510,第一出气口512和第二出气口120均处于错位设置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内锅500侧壁和煲体200内侧壁之间具有侧蒸汽间隙620,内锅500放置在煲体200内时,容易径向移动,导致不同位置的侧蒸汽间隙620宽度不同,影响烹饪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实施例中,在煲体200内底壁的边缘凸起有若干定位块或者定位筋260,内锅500放置在煲体200内时,定位块和定位筋260与内锅500的侧壁抵接以对内锅500的径向移动形成限位,防止内锅500在煲体200内径向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和定位筋260也可以设置在煲体200的内侧壁上,在还有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块和定位筋260可以是L型的,部分延伸到煲体200的内侧壁上,部分延伸到煲体200的内底壁上。
内锅500底壁和煲体200内底壁之间需要预留出底蒸汽间隙610,一方面用于加热内锅500底壁,另一方面用于作为蒸汽进入侧蒸汽间隙620的通道。因此,内锅500底壁和煲体200内底壁需要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内锅500的底壁或者煲体200的内底壁上凸起有若干支撑筋或者支撑块,内锅500通过支撑筋或者支撑块承重,相邻的支撑筋或者支撑块之间形成底蒸汽间隙61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内锅500底壁和煲体200内底壁之间设置隔板300,隔板300内具有多个进气孔,通过隔板300来支撑内锅500,设置隔板300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加热盘加热水时,水会剧烈沸腾并且产生大量气泡,通过隔板300可以放置沸腾的水溅射到内锅500上造成加热不均,同时隔板300也可以打破气泡;另一方面,隔板300可以作为蒸物平台,包子,馒头,红薯等不需要通过内锅500进行蒸制的食材可以直接放置在隔板300上进行蒸制,进而使得本蒸汽加热饭煲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蒸汽进行加热,烹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蒸汽,凹槽250内的水量消耗比较大,需要保证凹槽250内始终具有一定的水量防止加热盘干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水箱400来给凹槽250内进行补水。具体的,水箱400和煲体200容纳腔之间通过水管240连通,水管240可以直接通入到凹槽250内,也可以通入到容纳腔内的其他位置,通过水的自然流动进入到凹槽25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240上设置有水泵230,通过水泵230来提供动力使得水箱400内的水进入到容纳腔内,水泵230的单位时间进水量可以与加热盘的加热功率进行关联,保证凹槽250内蒸汽的水量和新增入的水量相同,从而形成一种动态平衡,这样可以保证蒸汽的生产速度处于最合理的区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调整水箱400的位置,通过液位差之间的压力来将水箱400内的水送入到容纳腔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汽加热饭煲,在烹饪米饭时,加热盘启动加热凹槽250内的水量,凹槽250内的水升温至沸腾阶段这段时间可以用于米粒进行吸水,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汽充满底蒸汽间隙610,侧蒸汽间隙620和顶蒸汽间隙630,蒸汽包围内锅500外部对内锅500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加热,米饭受热均匀,口感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在本实施例一中,内锅500上设置有锅盖来封盖住内锅烹饪腔,蒸汽不能进入到内锅烹饪腔对食材进行直接加热,食材的受热较慢。
参考图6,在本实施例中,内锅烹饪腔敞口于顶蒸汽间隙630,顶蒸汽间隙630内的蒸汽可以直接进入到内锅烹饪腔内对米粒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米饭的受热速度。另外由于蒸汽可以进入到内锅烹饪腔,蒸汽在直接对米粒进行加热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米饭进行补水,使得米饭烹饪完成后更加湿润好吃。
在本实施例中,内锅烹饪腔是敞口的,煲体盖100上冷凝水容易滴落到内锅烹饪腔内,造成上表层的米饭糊化,使得上表层的米饭形状口感变差。这是由于冷凝水不同于蒸汽,蒸汽内的水分颗粒极小,且处于高温状态,容易被米粒吸收,使得米粒湿润饱满、颗粒分明,而冷凝水本身温度较低,水分颗粒较大,会造成米饭糊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煲体盖100的内表面为内凹的弧形设置,如此,在煲体盖100上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沿着煲体盖100的内表面向周边流动,并滴落到侧蒸汽间隙620内。
实施例三
本实施是实施例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内盖510是固定设置在煲体盖100上,具体的,内盖510可以是煲体盖10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内盖510固定安装在煲体盖100上,也可以是内盖510可拆卸式的安装在煲体盖100上。煲体盖100盖合在煲体200上时,内盖510正好盖合在内锅500上将内锅烹饪腔封盖,煲体盖100打开时,内盖510随着煲体盖100一同动作打开内锅烹饪腔。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蒸汽加热饭煲,包括煲体、煲体盖、内锅,煲体内设有蒸汽发生部,内锅放置在煲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上盖合有内盖,煲体盖的下沿与煲体的上沿之间设有密封圈,内锅与煲体之间设有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内盖与煲盖之间设有顶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大于底蒸汽间隙和顶蒸汽间隙,蒸汽发生部产生的蒸汽填充底蒸汽间隙、侧蒸汽间隙及顶蒸汽间隙以加热内锅内食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的内底壁上具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加热盘,所述加热盘的构成了凹槽的槽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组件,所述补水组件包括水箱,所述水箱连接有水管以向煲体内补充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控制进入到煲体内的进水量以使得煲体内的水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内底壁或/和内侧壁上凸起有若干定位筋或定位块,所述定位筋或定位块与内锅的侧壁抵靠以限制内锅径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上设置有连通内锅烹饪腔和顶蒸汽间隙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煲体盖上设置有连通顶蒸汽间隙和外界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错位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加热饭煲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煲体的内底壁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和煲体盖分体式设计,所述内盖上装设有弹性件,所述煲体盖压接在弹性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成了内盖的提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加热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盖铰接在煲体上,煲体盖与煲体通过卡扣扣接闭合,煲体盖和煲体盖合时,煲体盖和煲体紧压所述密封圈以密封煲体盖和煲体之间的缝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6447.2A CN112167959B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6447.2A CN112167959B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67959A CN112167959A (zh) | 2021-01-05 |
CN112167959B true CN112167959B (zh) | 2022-06-17 |
Family
ID=73919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26447.2A Active CN112167959B (zh) | 2019-11-18 | 2019-11-18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67959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6005A (zh) * | 2015-01-06 | 2016-08-0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CN107252246A (zh) * | 2017-07-15 | 2017-10-17 | 佛山市汇莱德电器有限公司 | 蒸汽锅 |
RU183067U1 (ru) * | 2017-11-23 | 2018-09-0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И. Вавилова" | Пищеварочный котел |
JP2018149097A (ja) * | 2017-03-13 | 2018-09-27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蒸し調理器 |
CN208598144U (zh) * | 2018-01-25 | 2019-03-1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加热用锅具及蒸汽饭煲 |
CN208925853U (zh) * | 2018-06-21 | 2019-06-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炖蒸器具 |
CN209003545U (zh) * | 2018-06-21 | 2019-06-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炖蒸器具 |
CN110279291A (zh) * | 2019-07-08 | 2019-09-27 |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炖盅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0284A (zh) * | 2008-12-01 | 2009-09-16 | 珠海双喜电器有限公司 | 高效节能两用电压力锅 |
JP6623628B2 (ja) * | 2015-09-07 | 2019-12-25 |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 蒸気炊飯器 |
JP6745236B2 (ja) * | 2016-03-24 | 2020-08-26 |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CN105852634B (zh) * | 2016-05-30 | 2018-06-19 |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蒸汽烹饪装置 |
CN206365721U (zh) * | 2016-07-27 | 2017-08-0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虹吸火锅装置 |
KR102607093B1 (ko) * | 2018-01-18 | 2023-11-28 | 조영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증기 밥 조리기 |
JP2019150412A (ja) * | 2018-03-06 | 2019-09-12 |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炊飯器 |
CN208926147U (zh) * | 2018-03-29 | 2019-06-04 | 广东艾诗凯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炖盅支架、炖盅结构和养生壶 |
CN208925878U (zh) * | 2018-06-21 | 2019-06-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隔板结构和炖蒸器具 |
CN208925956U (zh) * | 2018-06-21 | 2019-06-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炖蒸器具 |
-
2019
- 2019-11-18 CN CN201911126447.2A patent/CN11216795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16005A (zh) * | 2015-01-06 | 2016-08-03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烹饪器具 |
JP2018149097A (ja) * | 2017-03-13 | 2018-09-27 |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 蒸し調理器 |
CN107252246A (zh) * | 2017-07-15 | 2017-10-17 | 佛山市汇莱德电器有限公司 | 蒸汽锅 |
RU183067U1 (ru) * | 2017-11-23 | 2018-09-07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рат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агра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Н.И. Вавилова" | Пищеварочный котел |
CN208598144U (zh) * | 2018-01-25 | 2019-03-15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加热用锅具及蒸汽饭煲 |
CN208925853U (zh) * | 2018-06-21 | 2019-06-0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炖蒸器具 |
CN209003545U (zh) * | 2018-06-21 | 2019-06-21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炖蒸器具 |
CN110279291A (zh) * | 2019-07-08 | 2019-09-27 |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炖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67959A (zh) | 2021-0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68823U (zh) | 一种蒸汽式食物电烤器具 | |
CN111358274B (zh) | 一种旋转翻炒型炒菜机 | |
CN112167959B (zh)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
CN112167960B (zh)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
CN111358272B (zh) | 一种旋转式加热的炒菜机 | |
CN211609183U (zh)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
CN211609182U (zh) | 一种蒸汽加热饭煲 | |
CN209826258U (zh) | 一种新型蒸饭保温电饭煲 | |
CN208425910U (zh) |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1352480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309928U (zh) | 一种多胆式多功能空气炸锅 | |
CN213640538U (zh) | 一种压力低糖饭烹饪器具 | |
CN213464720U (zh) | 烹饪装置 | |
CN22205517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221178U (zh) | 内锅组件和加热煮饭器 | |
CN216221158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6317152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4631612U (zh) |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 |
CN210961460U (zh) |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19846066U (zh) | 一种高温速蒸锅 | |
CN219629320U (zh) | 加热效率高的微压电蒸锅 | |
CN216317045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3850041U (zh) | 一种均匀加热的烹饪器具 | |
CN216166931U (zh) | 内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4964715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