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736A -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35736A CN112135736A CN201980029388.9A CN201980029388A CN112135736A CN 112135736 A CN112135736 A CN 112135736A CN 201980029388 A CN201980029388 A CN 201980029388A CN 112135736 A CN112135736 A CN 1121357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pixels
- image data
- color
- pixel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8—Diffraction gratings; Hologra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82—Contact thermal transfer or sublimation proces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3—Identity c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05—Associated digital inform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24—Relief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51—Translucent or partly translucent parts, e.g. window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1—Marking using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05—Marking
- B42D25/425—Marking by deformation, e.g. emboss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40—Manufacture
- B42D25/4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 B42D25/465—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using chemicals or adhesives
- B42D25/47—Associating two or more layers using chemicals or adhesives using adhes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colour is displayed
- G09G5/026—Control of mixing and/or overlay of colours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80/00—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9G2380/04—Electronic labe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3—Display of colou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利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基于模拟灰度法而进行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时,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印,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画质。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对第1图像数据的灰度值进行二值化,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S3);将第1图像数据的像素分为多个第1像素组,针对各第1像素组,按各颜色来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S4);将第2图像数据的像素分为与第1像素组对应的第2像素组(PXG2),针对上述各第2像素组,按各颜色而对亮像素的数量进行计算(S5);根据第2图像数据、与颜色重心相关的信息以及与亮像素的数量相关的信息而生成第3图像数据(S6);以及在第3图像数据中对亮像素的位置和暗像素的位置进行变更而生成第4图像数据(S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图像数据进行转印的显示体的制造。
背景技术
基于热转印进行的图像的记录,例如可以在使用了光栅形式的图像数据的、按需进行的显示体的制造中利用。作为通过热转印对图像进行记录的方式,例如存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以及升华式热转印记录方式(专利文献1及2)。
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中,使用如下转印箔,即,该转印箔包含基材、以及可剥离地支撑于该基材的转印材料层,该转印材料层在最表面具有粘接层。而且,在以使得粘接层与被转印件接触的方式将该转印箔向被转印件按压的状态下对该转印箔进行加热,接下来,将基材从被转印件拉开。这样,将转印材料层中进行了上述加热的部分(下面称为显示要素)从基材向被转印件转印。
转印材料层可以采用多层构造。在该情况下,例如可以在转印材料层设置衍射光栅。通过适当地设计光栅常数、槽的长度方向而能够使衍射光栅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显示出红色、绿色及蓝色等各种颜色。因此,如果使用转印材料层包含衍射光栅的转印箔,则例如能够获得利用衍射光对彩色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473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8746号
发明内容
通常为了提高衍射效率而在转印箔设置反射层,该转印箔的转印材料层包含衍射光栅等衍射构造。由金属构成的反射层通常透光率较小。因此,在使用转印材料层包含金属制的反射层的转印箔来制造显示体的情况下,将显示不同颜色的显示要素配置为在以矩阵状排列的像素内和像素间不重叠而进行转印。另一方面,由氧化锌等透明材料构成的反射层通常透光率较大。因此,在使用转印材料层包含透明反射层的转印箔来制造显示体的情况下,对于配置有显示不同颜色的显示要素的像素,能够以使得这些显示要素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印。
另外,关于使用转印材料层包含衍射光栅的转印箔而获得的显示体,能够实现利用面积灰度法的灰度表现以及利用模拟灰度法的灰度表现。
在利用面积灰度法进行单色图像的灰度表现的情况下,例如,在各像素不设置显示要素或仅设置1个显示要素,在设置有显示要素的像素之间,根据像素的灰度值而使显示要素的大小不同。在将该方法应用于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的情况下,如果针对配置有显示不同颜色的显示要素的像素以使得这些显示要素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印,则有可能产生将较小的显示要素转印于较大的显示要素上的状况。特别是在转印材料层包含剥离层作为与基材接触的层的情况下,难以稳定地进行较小的显示要素的转印。
在利用模拟灰度法进行单色图像的灰度表现的情况下,由多个子像素构成各像素,根据该像素的灰度值而使配置有显示要素的子像素的数量发生变化。即,在模拟灰度法中,与上述面积灰度法不同,针对各像素,以与该像素的灰度值对应的数量,配置具有相同尺寸的显示要素。在将该方法应用于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的情况下,即使针对配置有显示不同颜色的显示要素的像素以使得这些显示要素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印,也能够使这些显示要素的大小相等,因此能够稳定地进行转印。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将后者的模拟灰度法应用于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的情况下,对于画质存有改善的余地。例如,在表现中间色调的像素中,有可能存在配置有红色、绿色、蓝色的所有显示要素的子像素以及1个显示要素都未配置的子像素。在这种情况下,未必能够获得高水平的再现性和目视确认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进行基于模拟灰度法的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时,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印,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画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作为由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准备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的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对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灰度值进行二值化,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多个第1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的各第1像素组,按各颜色来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将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对应的多个第2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的各第2像素组,按各颜色对亮像素的数量进行计算;以如下方式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且将这些像素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和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对应地分为多个第3像素组的第3图像数据,即,针对各颜色,使得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的各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数量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2像素组的所述亮像素的数量相等,并且,在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中的包含所述亮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中,使得该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1个位置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的位置一致;以及从所述第3图像数据选择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在针对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而该选择的像素与在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不对应、且包含该选择的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中,针对所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颜色,使所选择的所述像素从亮像素向暗像素变更,使另1个像素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生成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数量与所述第3像素数据相比更少的第4像素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提供一种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即,基于通过第1方案涉及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所获得的所述第4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件上转印,由此在所述被转印件上形成第1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提供一种显示体,其通过第2方案涉及的制造方法而获得。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生成第2图像数据,所述第2图像数据是由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对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的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所述第2图像数据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多个第1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的各第1像素组,按各颜色来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将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对应的多个第2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的各第2像素组,按各颜色对亮像素的数量进行计算;以如下方式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且将这些像素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和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对应地分为多个第3像素组的第3图像数据,即,针对各颜色,使得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的各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数量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2像素组的所述亮像素的数量相等,并且,在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中的包含所述亮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中,使得该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1个位置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的位置一致;以及从所述第3图像数据选择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在针对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而该选择的像素与在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不对应、且包含该选择的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中,针对所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颜色,使所选择的所述像素从亮像素向暗像素变更,使其他像素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生成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数量与所述第3像素数据相比更少的第4像素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对第4方案涉及的程序进行记录。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提供一种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计算机,其读取第4方案涉及的程序;以及转印装置,其基于所述第4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件上转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利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基于模拟灰度法进行彩色图像的灰度表现时,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印,并且能够实现优异的画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俯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的显示体包含的显示要素能够采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是概略地表示能够在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中使用的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1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1像素组和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第2像素组包含的亮像素的数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第3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俯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显示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显示体的沿着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概略地表示图1至图3的显示体包含的显示要素能够采用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此外,X方向是与显示体1的显示面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与显示体1的显示面平行且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垂直的方向。
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1是ID(identification)卡。显示体1也可以是员工证、学生证或许可证。另外,针对显示体1而说明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护照、纸币等有价证券。
如图3所示,显示体1包含支撑体11、显示要素12R、12G及12B、未图示的印刷层、树脂层13以及保护层14。
支撑体11是被转印件。作为支撑体11,例如可以使用塑料板、纸或它们的组合。在支撑体11的表面可以设置用于辅助热转印的显像层。另外,支撑体11也可以内置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能够与该IC芯片以非接触的方式通信的天线等。
如图1所示,在支撑体11记录有第1图像I1、第2图像I2以及第3图像I3。
第1图像I1是利用衍射光而显示的图像。
在支撑体11上且在记录有第1图像I1的区域,图2所示的像素PX排列成矩阵状。这里,作为一个例子,像素PX沿X方向及Y方向排列。
各像素PX分别包含大于或等于3个的子像素SPX。在各像素PX中,子像素SPX可以沿一个方向排列,也可以沿两个方向排列。这里,作为一个例子,设为各像素PX包含沿X方向和Y方向排列的4个子像素SPX。
子像素SPX中包括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子像素SPX、以及不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中的任1种的子像素SPX。子像素SPX还可以仅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
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子像素SPX中仅包含1个同种显示要素。另外,在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子像素SPX中,如图3所示,这些显示要素层叠。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要素12R、12G及12B按该顺序层叠于支撑体11上。
显示要素12R、12G及12B是用于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显示要素。各像素PX能够通过配置于子像素SPX的显示要素所射出的衍射光的加法混色而显示各种颜色。也可以省略显示要素12B。另外,除了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以外,显示体1还可以包含用于显示与上述显示要素不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显示要素。
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分别设为用于显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显示要素。即,在这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分别设为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朝向观察者射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衍射光。
显示要素12R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及尺寸。显示要素12G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及尺寸。显示要素12B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及尺寸。
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形状或尺寸也可以不同,但优选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在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具有相同的形状及尺寸的情况下,能够不使第1图像I1的亮度受损地在显示体1的制造中稳定地进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转印。这里,作为一个例子,显示要素12R、12G及12B设为在从Z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具有直径相等的圆形。
在相邻的各子像素SPX分别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大于或等于1个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一个子像素SPX所包含的显示要素与另一个子像素SPX所包含的显示要素也可以彼此分离。或者,在该情况下,一个子像素SPX所包含的显示要素与另一个子像素SPX所包含的显示要素也可以彼此接触。
如图3所示,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分别包含凸版构造形成层122、反射层123、粘接层124以及保护层125。
凸版构造形成层122为透明树脂层。在凸版构造形成层122的一个主面设置有凸版式的衍射构造DG。该衍射构造DG例如是衍射光栅或全息图。根据一个例子,该衍射构造DG是沿宽度方向排列的直线状或圆弧状的槽。衍射构造DG的与槽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剖面既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为三角波状,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为矩形波状,还可以为正弦波状。
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槽的间距、即光栅常数对衍射构造DG所显示的颜色造成影响。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衍射构造DG的光栅常数不同。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衍射构造DG设计为,使得观察者在特定的照明及观察条件下感受到可见区域的光,光栅常数处于几百nm至几μm的范围内。
槽的深度对衍射构造DG的衍射效率造成影响。槽的深度例如处于几十nm至几百nm的范围内。
凸版构造形成层122例如由热固化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凸版构造形成层122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将模版按压于热固化性树脂层上,在该状态下对树脂层照射紫外线,然后使模版从树脂层剥离。另一方面,由热固化性树脂构成的凸版构造形成层122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将模版按压于热固化性树脂层,在该状态下对树脂层进行加热,然后使模版从树脂层剥离。
反射层123设置于凸版构造形成层122的设置有衍射构造DG的主面。反射层123具有与凸版构造形成层的衍射构造DG对应的表面形状。为了提高衍射构造DG的衍射效率而设置反射层123。
反射层123是使可见区域的光透过的透明反射层。作为反射层123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硫化锌及硒化锌等透明电介质。反射层123可以具有单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在后者的情况下,作为反射层123,可以使用以使得相邻的透明电介质层的折射率互不相同的方式对多个透明电介质层进行层叠而成的多层膜。
对于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中在层叠的情况下位于距观察者最远的位置的显示要素,反射层123无需透明。作为这样的反射层123,例如可以使用由铝、金及银等单质金属或合金构成的金属层。
对于反射层123的成膜,例如可以利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等气相沉积法。
粘接层124设置于反射层123上。粘接层124是透明树脂层。作为粘接层12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作为能够用于粘接层124的材料,例如能举出环氧树脂、聚酯、氯乙烯及聚醋酸乙烯酯。粘接性较高的材料的粘性较高,因此在仅由这种材料形成粘接层124的情况下有可能无法实现优异的箔撕断性。作为粘接层124的材料,如果使用含有上述树脂和填料等微粒的混合物,则与仅使用树脂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优异的箔撕断性。
此外,反射层123与粘接层124的贴合性有时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它们的贴合性,也可以在反射层123与粘接层124之间设置锚固涂层。
保护层125设置于凸版构造形成层122的主面中的、与设置有衍射构造DG的面相反侧的面。保护层125是透明树脂层。保护层125保护凸版构造形成层122等免受机械损伤、药品等影响。另外,在保护层125与后述的转印箔的基材的贴合性较低的情况下,保护层125还起到使显示要素的转印变得容易的作用。作为保护层125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这些材料可以与聚酯混合使用以调整上述贴合性。
图1所示的第2图像I2是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显示的图像。在该例子中,第2图像I2的形状与第1图像I1相同。即,这里,第1图像I1及第2图像I2包含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
第2图像I2可以具有与第1图像I1不同的形状。另外,在该例子中,第2图像I2具有比第1图像I1更大的尺寸,但它们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第2图像I2可以具有比第1图像I1更小的尺寸。可以省略第2图像I2。
第3图像I3是由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显示的图像。在该例子中,第3图像I3包含表示由第1图像I1及第2图像I2显示的人物的个人信息等的字符串。第3图像I3还可以包含花纹、图形及照片等其他图像。可以省略第3图像I3。
在支撑体11上、且在记录有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的区域,设置有含有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的印刷层。该印刷层对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进行显示。例如可以利用熔融式热转印记录方式、升华式热转印记录方式、喷墨记录方式以及丝网印刷等使用印刷油墨的记录方式中的大于或等于1种的记录方式而形成印刷层。
此外,可以利用由激光束照射引起的碳化对第2图像I2的一部分进行记录。另外,可以利用由激光束照射引起的碳化对第3图像I3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记录。
图3所示的树脂层13将支撑体11的主面中的记录有第1图像I1、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的整个面覆盖。树脂层13使得保护层14与支撑体11粘接。
树脂层13由透明树脂构成。作为该透明树脂,例如可以使用针对粘接层124举例所示的材料。
树脂层13也可以仅将上述主面的一部分覆盖,例如仅将记录有第1图像I1、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的区域以及它们周围的区域覆盖。或者,可以省略树脂层13。
保护层14与支撑体11的主面中的记录有第1图像I1、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的整个面将树脂层13夹在中间而相对。保护层14保护第1图像I1、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免受机械损伤、药品等影响。作为保护层14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针对保护层125举例所示的材料。
保护层14可以仅将上述主面的一部分覆盖,例如仅将记录有第1图像I1、第2图像I2及第3图像I3的区域以及它们周围的区域覆盖。或者,可以省略保护层14。
接下来,对该显示体1的制造进行说明。
图5是概略地表示能够在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的制造中使用的转印箔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5所示的转印箔2包含基材21、转印材料层22以及背涂层23。
基材21是一个主面以能够剥离的方式对转印材料层22进行支撑的薄膜。作为基材21,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
转印材料层22包含凸版构造形成层222、反射层223、粘接层224以及保护层225。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与图2及图3所示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中的任一个对应。即,图3所示的凸版构造形成层122、反射层123、粘接层124以及保护层125分别为凸版构造形成层222、反射层223、粘接层224以及保护层225的一部分。
背涂层23设置于基材21的主面中的设置有转印材料层22的面的背面。背涂层23直接与热敏头接触,因此要求较高的耐热性。
例如,涂敷作为主要材料而含有紫外线固化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异氰酸酯固化剂的材料并对涂膜照射紫外线,由此能够获得背涂层23。背涂层23的厚度优选处于约0.2μm至约2.0μm的范围内。需要减小背涂层23与热敏头的摩擦。因此,可以使背涂层23含蜡而改善相对于热敏头的滑动性,或者可以使背涂层23含有滑石或填料而减小与热敏头的接触面积。
图6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的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的一部分的框图。
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3包含转印装置31以及计算机32。
转印装置31包含卷出部311、热敏头312、卷绕部313、压辊314、剥离板315以及引导辊316a至316c。
卷出部311将卷绕于卷出芯的转印箔2导出。卷出部311包含卷出轴,该卷出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对卷绕有转印箔2的卷出芯进行支撑,且具有使得转印动作时的扭矩恒定的结构。该卷出轴在转印箔2被导出的期间对转印箔2施加张力。对于扭矩的控制,例如使用一般的固定值式的扭矩限制器。或者,也可以使用对摩擦力等进行控制而能够改变扭矩的可变式扭矩限制器。另外,根据再利用转印箔2等理由,可以通过将电机安装于卷出轴且对电机中流动的电流进行控制等而控制扭矩。
卷绕部33将从卷出部311导出、且由引导辊316a及316b等引导的转印箔2卷绕于卷绕芯。卷绕部313包含:卷绕轴,用于对使用完毕的转印箔2进行卷绕的卷绕芯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该卷绕轴;以及利用电机等使该卷绕轴旋转而将转印箔2卷绕于卷绕芯的机构。对于卷绕部33,通常在卷绕轴与卷绕芯之间设置扭矩限制器,以利用恒定的扭矩进行卷绕。
对于转印箔2的卷出及卷绕中的扭矩的控制,优选利用卷绕于卷出芯的转印箔2的卷绕直径、以及卷绕于卷绕芯的转印箔2的卷绕直径。将旋转编码器设置于卷出部311及卷绕部313,对它们的输出进行分析而计算出上述卷绕直径,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扭矩。
在作为被转印件的支撑体11为辊的形态的情况下,关于其卷出及卷绕,对转印箔2进行同上所述的扭矩控制。
另外,需要使支撑体11及转印箔2的进给速度完全一致。因此,优选在进行支撑体11的卷出的卷出部等,针对转印箔2以同上所述的方式设置旋转编码器,始终监视卷绕直径而进行与支撑体11及转印箔2的进给速度相同的控制。
在支撑体11如纸那样具有某种程度的刚性的情况下,有时以单张的方式对支撑体11进行输送。在该情况下,也优选进行上述进给速度的控制。
利用热敏头312和压辊314以使得转印箔2的转印材料层22与支撑体11接触的方式,将这样同步输送的转印箔2及支撑体11夹入,对它们施加热压力。由此,将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向支撑体11转印。
热敏头312对转印箔2进行加热。热敏头312包含以阵列状排列的微型电阻体。这些电阻体的大小一般为几十μm至几百μm。能够使电流彼此独立地在这些电阻体中流通。在转印动作时,电流根据数据而在这些电阻体中流通,使得电阻体在瞬间内发热。利用该热将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向支撑体11转印。
通常,为了保护电阻体而使得陶瓷以几十μm的厚度蒸镀于头表面。作为蒸镀材料,例如包括耐久性较高的SiC和SiON、以及以这些材料为基础并配合有其他材料的材料。
压辊314设置成将转印箔2及支撑体11夹在中间而与热敏头312相邻。压辊314对基于热敏头312的上述加热加以辅助。并且,压辊314与热敏头312一起对转印箔2及支撑体11施加压力。
压辊314例如具有树脂层卷绕于金属制的轴的结构。热敏头312的热量几乎直接传导至压辊314。因此,优选对于压辊314的树脂层而使用耐热性优异的树脂。
另外,在该转印装置31中,需要准确地对转印箔2及支撑体11的进给量进行控制。例如,在针对每1行以300dpi(dots per inch)进行转印的情况下,需要将进给量维持为84μm。此外,在该情况下,为了实现高画质化,有时还将进给量设置为作为84μm的一半即42μm。因此,一般由电机对压辊314进行驱动。另外,为了将进给量维持恒定,优选支撑体11与压辊314之间的摩擦较大。根据该要求,优选对压辊314使用聚氨酯类的材料。
优选地,对于压辊314的表面使用难以磨损的材料。对于压辊314的表面要求较高的形状精度。因此,通常对压辊314的表面进行精密研磨。因此,如果对于压辊314的表面使用容易磨损的材料,则表面因研磨变得粗糙而在表面产生凹凸。如果形成凹凸,则不仅转印变得不稳定,而且与支撑体11的接触面积也减小。其结果,支撑体11与压辊314之间的摩擦减小。
如上说明,压辊314的表面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另外,热敏头312的与压辊314相对的面也具有较高的形状精度。利用热敏头312和压辊314对转印箔2及支撑体11进行夹持,在该状态下施加热压力。其结果,粘接层224熔融而使得转印箔2及支撑体11彼此贴合。
剥离板315与引导辊316b及316c一起使支撑体11的输送方向与转印箔2的输送方向彼此分支。由此,支撑体11和转印箔2彼此被拉开。如果支撑体11的输送方向与转印箔2的输送方向大致垂直,则能够利用最小的力使支撑体11与转印箔2彼此剥离。
如果转印箔2及支撑体11从热敏头312与压辊314之间通过,则转印材料层22中被实施了热压的部分的温度降低,与支撑体11的贴合力变得大于与基材21的贴合力。接下来,如果将支撑体11与转印箔2彼此拉开,则转印材料层22中被实施了热压的部分在维持与支撑体11贴合的状态下从基材21剥离。另外,转印材料层22中未实施热压的部分在维持与基材21贴合的状态下从支撑体11剥离。这样,将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记录于支撑体11。
图6所示的计算机32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转印装置31连接。如图7所示,计算机32包含计算机主体321、输入装置322以及输出装置323。
计算机主体321包含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3211、主存储装置3212以及辅助存储装置3213。
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根据规定的程序而进行图像数据的转换等运算处理、整体的控制。
主存储装置3212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将数据、程序读取至主存储装置3212。此外,该程序包含用于使计算机32执行参照图8至图14说明的次序的程序。
辅助存储装置3213例如是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驱动器(SSD)。辅助存储装置3213例如对读取至主存储装置3212的程序、数据的一部分进行存储。辅助存储装置3213还可以包含能够连接或搭载可移除介质的装置,例如能够连接存储卡的读卡器或能够搭载光盘或磁盘的盘驱动器。程序、数据可以记录于上述记录介质中。这里,“记录介质”例如是非临时性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输入装置322例如包含键盘及鼠标。输入装置322还可以包含其他装置、例如数码照相机。
输出装置323例如包含显示器。图6所示的转印装置31作为其他输出装置而与计算机主体321连接。
例如通过下面的方法使用该制造装置3而进行显示体1的制造。
首先,获取第1图像数据作为源图像数据。例如,利用数码照相机对人物进行拍摄而获取第1图像数据。或者,利用扫描仪读取照片而获取第1图像数据。如果第1图像数据输入至计算机主体321,则主存储装置3212对第1图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
接下来,操作者通过输入装置322而对计算机主体321输入指令等。如果该指令等输入至计算机主体321,则主存储装置3212读取辅助存储装置3213所存储的程序、数据,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根据该程序而进行数据转换等运算处理。具体而言,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根据第1图像数据而生成后述的第4图像数据,将该第4图像数据转换为适合于转印装置31的形式。另外,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1生成应当向显示器供给的信号,以使得操作者能够通过在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而准确地进行处理。
然后,图6所示的转印装置31将转印材料层22的一部分向支撑体11转印,向支撑体11对与第4图像数据对应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
此外,如上所述,在转印装置31中,热敏头312例如针对每1行而对转印箔2进行加热。因此,计算机32将第4图像数据转换为行数据的集合体,按顺序将这些行数据向转印装置31供给。可以取代采用计算机32进行行数据的转换的结构而在转印装置31设置用于进行行数据的转换的专用板。
接下来,对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第1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第2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第1像素组和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2是表示第2像素组中包含的亮像素的数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3是表示第3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4是表示第4图像数据的一个例子的图。
此外,图9至图14是为了容易理解图像数据的结构及转换而描绘的概念图,并不表示实际的图像数据。另外,在图9至图11、图13以及图14中,紧随“R:”、“G:”及“B:”之后的数值分别表示红色、绿色及蓝色的灰度值。在图11、图13及图14中,“R:”由圆圈包围的像素PXL、“G:”由圆圈包围的像素PXL以及“B:”由圆圈包围的像素PXL分别是第1像素组PXG1或第3像素组PXG3中的红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绿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以及蓝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而且,在图12中,紧随“R(1)=”、“G(1)=”以及“B(1)=”之后的数值分别表示在第2图像数据D2的第2像素组PXG2中的、红色的灰度值为“1”的像素PXL的数量、绿色的灰度值为“1”的像素PXL的数量、以及蓝色的灰度值为“1”的像素PXL的数量。
在该方法中,首先,作为源图像数据而准备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第1图像数据D1是由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关于各颜色,每个像素PXL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gradation levels)的灰度值。第1图像数据D1是包含与像素PXL的位置和像素PXL的每种颜色的灰度值相关的信息的数字数据。这里,像素PXL以矩阵状、即在相互交叉的两个方向上排列。具体而言,源图像是光栅图像,且是以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优选以大于或等于3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而且,在第1图像数据D1中,每种颜色的灰度级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根据一个例子,第1图像数据D1是针对互不相同的第1颜色至第3颜色分别在每个像素PXL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的灰度值的数字数据,所述3个或更多个灰度值用于中的每种颜色的。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1图像数据D1是对于红色、绿色和蓝色中的每一个,在每一个像素PXL具有256个灰度个色阶中的任何一个的数字数据。第1图像数据的像素数为图2所示的显示体1中的像素PX的数量的N倍(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接下来,例如,如图8所示,操作者将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输入至图7所示的计算机主体321(步骤S1)。
接下来,如图8所示,操作者通过图7所示的输入装置322而将转换条件输入至计算机主体321(步骤S2)。这里,“转换条件”是用于由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生成图14所示的第4图像数据D4的条件。这些条件例如包含与后述的阈值以及第1像素组PXG1中的像素PXL的排列相关的信息。此外,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执行步骤S1和步骤S2。
在上述输入结束之后,图7所示的计算机主体321根据辅助存储装置3213存储的程序而生成图14所示的第4图像数据D4。
首先,如图8所示,计算机主体321基于上述转换条件而使得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的灰度值实现二值化(步骤S3)。由此,如图10所示,计算机主体321产生针对各颜色在每个像素PXL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D2。
这里,在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中,在红色的灰度值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PXL中低于第1阈值的情况下,在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中,将对应的像素PXL的红色的灰度值设为“0”,将剩余的像素PXL的红色的灰度值设为“1”。另外,在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中,当绿色的灰度值在大于或等于1个以上的像素PXL中低于第2阈值的情况下,在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中,将对应的像素PXL中的绿色的灰度值设为“0”,将剩余的像素PXL中的绿色的灰度值设为“1”。在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中,当蓝色的灰度值在大于或等于1个的像素PXL中低于第3阈值的情况下,在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中,将对应的像素PXL的蓝色灰度值设为“0”,将剩余的像素PXL的蓝色灰度值设为“1”。第1阈值至第3阈值可以彼此相等,也可以互不相同。
接下来,如图8所示,计算机主体321基于上述转换条件而将图9所示的第1图像数据D1的像素PXL分为图11所示的多个第1像素组PXG1,针对各第1像素组PXG1,根据每种颜色而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步骤S4)。也可以在步骤S3之前执行该步骤S4。
以如下方式进行步骤S4中的分类,即,在源图像中,上述第1像素组PXG1以矩阵状即在彼此交叉的两个方向上排列,并且各第1像素组PXG1包含彼此相邻的N个像素PXL(在该例子中为2×2的4个像素PXL)。各第1像素组PXG1包含的N个像素PXL可以在彼此交叉的两个方向上排列,也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排列。
另外,利用下面的等式求出颜色重心。
[数学式1]
在上述等式中,“G”表示某第1像素组PXG1中的与特定颜色相关的颜色重心的坐标。“mi”表示在先的第1像素组PXG1所包含的第i个像素PXL的与上述颜色有关的灰度值。“xi”表示在先的第1像素组PXG1所包含的第i个像素PXL的坐标。而且,“N”表示在先的第1像素组PXG1所包含的像素PXL的数量。
另外,为了对颜色重心的坐标G进行计算而假定下面的事项。即,像素PXL具有尺寸彼此相等的正方形形状,设为在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上无间隙地排列。另外,第i个像素PXL的坐标xi设为该像素PXL的中心的坐标。
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红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是右下的像素PXL。另外,绿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以及蓝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是左上的像素PXL。
接下来,如图8所示,计算机主体321基于上述转换条件而将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的像素PXL分为与图11所示的第1像素组PXG1对应的多个第2像素组PXG2,针对这些第2像素组PXG2的各像素组,根据每种颜色而计算出亮像素的数量(步骤S5)。也可以在步骤S4之前执行步骤S5。
这里,关于某种颜色,作为“亮像素”的像素PXL是在第2图像数据D2中与在先的颜色相关的灰度值为“1”的像素PXL。另外,关于某种颜色,作为“暗像素”的像素PXL是在第2图像数据D2中与在先的颜色相关的灰度值为“0”的像素PXL。在图10所示的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中,如图12所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任一种颜色的亮像素的数量都为2。
接下来,如图8所示,计算机主体321根据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与图11所示的颜色重心相关的信息、与图12所示的亮像素的数量相关的信息而生成图13所示的第3图像数据D3(步骤S6)。
这里,第3图像数据D3针对各颜色而在每个像素PXL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第3图像数据D3的像素PXL与图11所示的第1像素组PXG1以及图10和图12所示的第2像素组PXG2对应地分为多个第3像素组PXG3。
计算机主体321以如下方式生成第3图像数据D3,即,关于各颜色,使得第3像素组PXG3的亮像素的数量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PXG3的第2像素组PXG2的亮像素的数量相等,并且,在第3像素组PXG3中的包含亮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PXG3中,该第3像素组PXG3的1个亮像素的位置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PXG3的第1像素组PXG1中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优选地,计算机主体321以如下方式生成第3图像数据D3,即,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关于各颜色,在第3像素组PXG3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的亮像素和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PXG3中,使得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位置与对应于第3像素组PXG3的第1像素组PXG1中的除了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之外的具有较低的灰度值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
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以及图12所示的位于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与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对应。
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如上所述,红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是右下的像素PXL。另外,在图12所示的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中,如上所述,红色的亮像素的数量是2个。而且,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除了红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右下的像素PXL以外,左上的像素PXL具有最低的灰度值,左下的像素PXL具有仅比其低的灰度值。因此,在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关于红色,将右下的像素PXL和右上的像素PXL设为亮像素,将左上的像素PXL和左下的像素PXL设为暗像素。
另外,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如上所述,绿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是左上的像素PXL。另外,在图12所示的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中,如上所述,绿色的亮像素的数量是2个。而且,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除了绿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左上像素PXL以外,右下的像素PXL具有最低的灰度值,左下的像素PXL具有仅比其低的灰度值。因此,在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针对绿色,将左上的像素PXL和右上的像素PXL设为亮像素,将右下的像素PXL和左下的像素PXL设为暗像素。
而且,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如上所述,蓝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是左上的像素PXL。另外,在图12所示的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中,如上所述,蓝色的亮像素的数量是2个。而且,在图11所示的中央的第1像素组PXG1中,除了蓝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左上的像素PXL以外,右下的像素PXL具有最低的灰度值,左下的像素PXL具有仅比其低的灰度值。因此,在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针对于蓝色,将左上的像素PXL和右上的像素PXL设为亮像素,将右下的像素PXL和左下的像素PXL设为暗像素。
接下来,如图8所示,计算机主体321改变图13所示的第3图像数据D3中的亮像素的位置和暗像素的位置而生成图14所示的第4图像数据D4(步骤S7)。
具体而言,计算机主体321从图13所示的第3图像数据D3关于所有颜色而选择作为明像素的像素PXL。关于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在该选择的像素PXL未与第1像素组PXG1中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对应、且包含该选择的像素PXL在内的第3像素组PXG3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选择的像素PXL的第3像素组PXG3中,针对上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计算机主体321使得选择的像素PXL从亮像素变更为暗像素,使得另一个像素PXL从暗像素变更为亮像素。这样,计算机主体321针对所有颜色而生成作为亮像素的像素PXL的数量比第3图像数据D3少的第4图像数据D4。
优选地,计算机主体321以如下方式生成第4图像数据D4,即,除了上述条件以外,关于上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在包含选择的像素PXL在内的第3像素组PXG3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选择的像素PXL在内的第3像素组PXG3中,使得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的像素PXL的位置、以及未进行从暗像素向亮像素的变更的像素PXL的位置分别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PXG3的第1像素组PXG1中的具有较高的灰度值的像素PXL的位置、以及具有较低的灰度值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
而且,优选地,计算机主体321按照蓝色、绿色及红色的顺序执行从亮像素向暗像素的变更以及从暗像素向亮像素的变更。红色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包含的人物的肤色造成的影响较大。另外,绿色对观察者感知的精细度造成的影响较大。
在图13所示的第3图像数据D3中,在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所包含的4个像素PXL中,右上的像素PXL中所有颜色都是亮像素。该右上的像素PXL并非针对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所有颜色的颜色重心在第1像素组PXG1中所处的像素PXL。而且,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针对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颜色都包含2个暗像素。
如上所述,在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蓝色的暗像素是左下的像素PXL和右下的像素PXL。而且,在与该第3像素组PXG对应的第1像素组PXG1中,如图11所示,关于蓝色,左下的像素PXL具有较高的灰度值,右下的像素PXL具有较低的灰度值。因此,在图14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相对于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使右上的像素PXL从蓝色的亮像素变更为蓝色的暗像素,并且将右下的像素PXL保持为蓝色的暗像素、且使左下的像素PXL从蓝色的暗像素变更为蓝色的亮像素。其结果,在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右上的像素PXL针对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所有颜色都是亮像素,在图13所示的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不存在针对红色、绿色及蓝色的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PXL。
在基于这样获得的第4图像数据D4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基于第2图像数据D2或第3图像数据D3对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使观察者感觉为更高画质的图像。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在第2图像数据D2中,在关于某种颜色而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亮像素的第2像素组PXG2的至少1个中,该第2像素组PXG2中的亮像素的任何位置都不与对应于该第2像素组PXG2的第1像素组PXG1中的关于上述颜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与此相对,在第4图像数据D4中,在关于某种颜色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亮像素的第3像素组PXG3的各像素组中,该第3像素组PXG3中的在先的亮像素的1个的位置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PXG3的第1像素组PXG1中关于上述颜色的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在基于在这一点上不同的第4图像数据D4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基于第2图像数据D2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使得观察者感觉到图像更精细。
另外,在图1至图3所示的显示体1的制造中,利用热转印对显示要素12R、12G及12B进行配置。因此,在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在内的子像素SPX中,显示要素12R、12G及12B中的最初转印的要素、例如显示要素12R用于大于或等于3次的热压。如果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用于多次热压,则衍射构造DG的形状精度降低,其结果,它们的显示颜色有可能白化。
通过上述方法生成的第4图像数据D4与第3图像数据D3相比,关于所有颜色,作为亮像素的像素PXL的数量都更少。第4图像数据D4的第3像素组PXG3以及像素PXL分别与图2所示的显示体1的像素PX以及子像素SPX对应。因此,在基于第4图像数据D4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基于第3图像数据D3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图2及图3所示的显示要素12R、12G及12B重叠的子像素SPX的数量。因此,在基于第4图像数据D4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基于第3图像数据D3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弱因白化引起的画质的降低程度。
另外,在图2所示的第1图像I1包含观察者针对整体应当感觉为相同颜色的区域的情况下,在该区域所包含的各像素PX中,如果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数量在子像素SPX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观察者在观察前面的区域时有时感觉到颜色不连续。例如,设想相邻的多个像素PX的各像素PX包含分别含有显示要素12R、12G及12B在内的2个子像素SPX、以及不包含显示要素12R、12G及12B的任意显示要素的2个子像素SPX(下面称为空白子像素)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如果相邻的像素PX的一个空白子像素与另一个像素PX的空白子像素相邻,则观察者在这些空白子像素聚集的部分与其他部分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其结果,有可能感觉到颜色不连续。
通过上述方法生成的第4图像数据D4与第2图像数据D2及第3图像数据D3相比,关于所有颜色,作为暗像素的像素PXL的数量都较少。例如,在图10所示的第2图像数据D2中,在中央的第2像素组PXG2中,右下的像素PXL关于所有颜色都是暗像素。另外,在图13所示的第3图像数据D3中,在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中,左下的像素PXL关于所有颜色都是暗像素。与此相对,在图14所示的第4图像数据D4中,中央的第3像素组PXG3关于所有颜色都不包含作为暗像素的像素PXL。因此,在基于第4图像数据D4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与基于第2图像数据D2或第3图像数据D3对图1所示的第1图像I1进行记录的情况相比,不易给观察者带来不自然的印象。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记载。
<实施例>
通过参照图1至图14说明的方法而将第1图像I1记录于支撑体11上。
这里,针对转印箔2而采用下面的结构。通过堆积硫化锌而形成反射层223,其膜厚设为80nm。此外,下面,“份”表示质量份。
基材21
“東レ株式会社”制的“ルミラー”(注册商标)S10
厚度为12μm
背涂层23
“東亜合成株式会社”制的“サイマック”(注册商标)US352 100份
厚度为0.8μm
保护层225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制的MCS5041 100份
厚度为0.7μm
凸版构造形成层222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制的MCA4039 100份
厚度为0.7μm
粘接层224
“東洋紡株式会社”制的“バイロン”(注册商标)30SS 50份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的EP1001 50份
厚度为0.5μm
另外,这里,作为被转印件,使用在支撑体11设置有显像层的结构。对于支撑体11及显像层使用下面的材料。
支撑体11
“東レ株式会社”制的“ルミラー”(注册商标)S10
厚度为25μm
显像层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制的EP1007 100份
厚度为3.5μm
作为第1图像数据D1,准备了分别包含互不相同的人物的面部图像A至E的5个图像数据。这些图像数据是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各自的灰度数为256的光栅数据。而且,第1阈值至第3阈值分别设为128。
作为转印装置31,使用能够实现300dpi的分辨率的转印、且发热体的平均电阻值为3500Ω的装置。对热敏头312施加25V的电压而利用该转印装置31进行转印。
<对比例1>
除了使用通过4值的误差扩散法对第1图像数据D1进行转换而成的图像数据代替第4图像数据D4以外,通过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将第1图像I1记录于支撑体11上。
<对比例2>
首先,生成第5图像数据。除了下面的几点以外,第5图像数据与第4图像数据D4相同。
第5图像数据的第3像素组PXG3的亮像素的配置与第4图像数据D4不同。具体而言,在第5图像数据中,在关于某种颜色而亮像素的数量为1个的第3像素组PXG3中,使在先的颜色的亮像素的位置与左上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另外,在第5图像数据中,在关于某种颜色而亮像素的数量为2个的第3像素组PXG3中,使在先的颜色的亮像素的位置与左上的像素PXL以及右下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而且,在第5图像数据中,在关于某种颜色而亮像素的数量为3个的第3像素组PXG3中,使在先的颜色的亮像素的位置与左下的像素PXL、右上的像素PXL以及右下的像素PXL的位置一致。
接下来,除了使用第5图像数据代替第4图像数据D4以外,通过与实施例相同的方法将第1图像I1记录于支撑体11上。
<评价>
使多位评价者对实施例以及对比例1和2中获得的显示体1的第1图像I1进行了评价。通过目视的方式并基于源图像的再现性、以及包含颜色、平滑度等的目视确认性的观点而进行了该评价。而且,针对同一人物的面部图像,在判断为实施例中获得的显示体1的第1图像I1优于对比例1及2中获得的显示体1的第1图像I1的评价者超过半数的情况下,判定为“○”。下表中示出了其结果。
[表1]
再现性 | 目视确认性 | |
人物A的面部图像 | ○ | ○ |
人物B的面部图像 | ○ | ○ |
人物C的面部图像 | ○ | ○ |
人物D的面部图像 | ○ | ○ |
人物E的面部图像 | ○ | ○ |
如上表所示,针对任一人物的面部图像,基于再现性以及目视确认性的两种观点而判断为实施例中获得的显示体1的第1图像I1优于对比例1及2中获得的显示体1的第1图像I1的评价者较多。
标号的说明
1…显示体、2…转印箔、3…制造装置、11…支撑体、12B…显示要素、12G…显示要素、12R…显示要素、13…树脂层、14…保护层、21…基材、22…转印材料层、23…背涂层、31…转印装置、32…计算机、122…凸版构造形成层、123…反射层、124…粘接层、125…保护层、222…凸版构造形成层、223…反射层、224…粘接层、225…保护层、311…卷出部、312…热敏头、313…卷绕部、314…压辊、315…剥离板、316a…引导辊、316b…引导辊、316c…引导辊、321…计算机主体、322…输入装置、323…输出装置、3211…中央运算处理装置、3212…主存储装置、3213…辅助存储装置、D1…第1图像数据、D2…第2图像数据、D3…第3图像数据、D4…第4图像数据、DG…衍射构造、I1…第1图像、I2…第2图像、I3…第3图像、PX…像素、PXG1…第1像素组、PXG2…第2像素组、PXG3…第3像素组、PXL…像素、SPX…子像素。
Claims (15)
1.一种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步骤:
作为由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准备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的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
对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灰度值进行二值化,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的第2图像数据;
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多个第1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的各第1像素组,按各颜色来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
将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对应的多个第2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的各第2像素组,按各颜色对亮像素的数量进行计算;
以如下方式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且将这些像素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和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对应地分为多个第3像素组的第3图像数据,即,针对各颜色,使得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的各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数量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2像素组的所述亮像素的数量相等,并且,在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中的包含所述亮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中,使得该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1个位置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的位置一致;以及
从所述第3图像数据选择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在针对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而该选择的像素与在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不对应、且包含该选择的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中,针对所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颜色,使所选择的所述像素从亮像素向暗像素变更,使另1个像素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生成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数量与所述第3像素数据相比更少的第4像素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生成所述第3图像数据,即,针对各颜色,在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的亮像素以及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在内的各第3像素组中,使得所述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位置,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除了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以外且具有更低的灰度值的像素的位置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方式生成所述第4图像数据,即,在包含针对所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颜色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中,使得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的所述像素的位置、以及未进行从暗像素向亮像素的变更的所述像素的位置,分别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具有更高的灰度值的像素的位置以及具有更低的灰度值的像素的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为红色、绿色及蓝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照蓝色、绿色及红色的顺序进行从亮像素向暗像素的变更以及从暗像素向亮像素的变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彩色图像包含面部图像。
7.一种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步骤,即,基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数据的生成方法所获得的所述第4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件上转印,由此在所述被转印件上形成第1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4图像数据中存在针对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情况下,在所述被转印件上且在与该像素对应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的至少2种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使得所述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及尺寸的方式进行转印。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如下步骤,即,形成具有与所述第1图像相同的形状且通过染料及颜料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显示的第2图像。
11.一种显示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而获得所述显示体。
12.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生成第2图像数据,所述第2图像数据是由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表现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对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大于或等于3个色阶的灰度值的第1图像数据进行二值化,所述第2图像数据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
将所述第1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多个第1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的各第1像素组,按各颜色来确定颜色重心所处的像素;
将所述第2图像数据的所述像素分为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对应的多个第2像素组,针对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的各第2像素组,按各颜色对亮像素的数量进行计算;
以如下方式生成在每个像素针对各颜色而具有二值化后的灰度值且将这些像素与所述多个第1像素组和所述多个第2像素组对应地分为多个第3像素组的第3图像数据,即,针对各颜色,使得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的各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数量与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2像素组的所述亮像素的数量相等,并且,在所述多个第3像素组中的包含所述亮像素的各第3像素组中,使得该第3像素组的亮像素的1个位置与在对应于该第3像素组的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的位置一致;以及
从所述第3图像数据选择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在针对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而该选择的像素与在所述第1像素组中所述颜色重心所处的所述像素不对应、且包含该选择的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包含大于或等于1个的暗像素的情况下,在包含所选择的所述像素在内的所述第3像素组中,针对所述大于或等于1种的颜色的至少1种颜色,使所选择的所述像素从亮像素向暗像素变更,使其他像素从暗像素向亮像素变更,生成针对所有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数量与所述第3像素数据相比更少的第4像素数据。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对权利要求12所述的程序进行记录。
14.一种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具有:
计算机,其读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程序;以及
转印装置,其基于所述第4图像数据,将分别包含衍射构造且显示互不相同的颜色的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向被转印件上转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体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4图像数据中存在针对大于或等于2种的颜色为亮像素的像素的情况下,在所述被转印件上且在与该像素对应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大于或等于2种的显示要素的至少2种重叠的方式进行转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0904 | 2018-06-11 | ||
JP2018110904A JP7107004B2 (ja) | 2018-06-11 | 2018-06-11 | 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
PCT/JP2019/021139 WO2019239882A1 (ja) | 2018-06-11 | 2019-05-28 | 表示体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5736A true CN112135736A (zh) | 2020-12-25 |
CN112135736B CN112135736B (zh) | 2022-07-26 |
Family
ID=68843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9388.9A Active CN112135736B (zh) | 2018-06-11 | 2019-05-28 |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22574B2 (zh) |
EP (1) | EP3805007A4 (zh) |
JP (1) | JP7107004B2 (zh) |
CN (1) | CN112135736B (zh) |
WO (1) | WO20192398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75834B (zh) * | 2019-09-25 | 2021-01-01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改善有色人种肤色视角表现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
JP7585931B2 (ja) | 2020-03-27 | 2024-11-19 | Toppa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情報表示媒体、情報表示媒体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82630A (ja) * | 1993-03-26 | 1994-10-0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ビデオidフォトシステム |
JPH09272255A (ja) * | 1996-02-09 | 1997-10-2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US6203133B1 (en) * | 1995-07-28 | 2001-03-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mage resolution using multi-level data generated by halftone processor |
CN101093547A (zh) * | 2007-05-18 | 2007-12-26 | 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 | 基于高度参数的条码和数字协同识别物品的方法 |
US20100238330A1 (en) * | 2007-09-13 | 2010-09-23 | Sony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US20110069328A1 (en) * | 2009-09-21 | 2011-03-24 | Robert Alan Ulichne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data-bearing image |
JP2011230473A (ja) * | 2010-04-30 | 2011-11-17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Ovd転写箔、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体、個人認証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682426A (zh) * | 2011-03-11 | 2012-09-19 | 索尼公司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
JP2014008746A (ja) * | 2012-07-02 | 2014-01-2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個人情報表示体 |
CN104090319A (zh) * | 2009-08-13 | 2014-10-08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
WO2017146199A1 (ja) * | 2016-02-26 | 2017-08-3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転写用の画像データの作成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デバイス |
-
2018
- 2018-06-11 JP JP2018110904A patent/JP7107004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28 WO PCT/JP2019/021139 patent/WO2019239882A1/ja unknown
- 2019-05-28 EP EP19818524.1A patent/EP3805007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5-28 CN CN201980029388.9A patent/CN11213573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0-28 US US17/082,829 patent/US1122257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82630A (ja) * | 1993-03-26 | 1994-10-0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ビデオidフォトシステム |
US6203133B1 (en) * | 1995-07-28 | 2001-03-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image resolution using multi-level data generated by halftone processor |
JPH09272255A (ja) * | 1996-02-09 | 1997-10-21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画像表示媒体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
CN101093547A (zh) * | 2007-05-18 | 2007-12-26 | 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 | 基于高度参数的条码和数字协同识别物品的方法 |
US20100238330A1 (en) * | 2007-09-13 | 2010-09-23 | Sony Corporation |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CN104090319A (zh) * | 2009-08-13 | 2014-10-08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图像显示体及带标签的物品 |
US20110069328A1 (en) * | 2009-09-21 | 2011-03-24 | Robert Alan Ulichne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data-bearing image |
JP2011230473A (ja) * | 2010-04-30 | 2011-11-17 | Toppan Printing Co Ltd | Ovd転写箔、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体、個人認証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682426A (zh) * | 2011-03-11 | 2012-09-19 | 索尼公司 | 图像处理设备、图像处理方法及程序 |
JP2014008746A (ja) * | 2012-07-02 | 2014-01-20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個人情報表示体 |
WO2017146199A1 (ja) * | 2016-02-26 | 2017-08-31 |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転写用の画像データの作成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デバイ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5736B (zh) | 2022-07-26 |
EP3805007A4 (en) | 2021-07-28 |
EP3805007A1 (en) | 2021-04-14 |
JP7107004B2 (ja) | 2022-07-27 |
US20210043128A1 (en) | 2021-02-11 |
JP2019214134A (ja) | 2019-12-19 |
WO2019239882A1 (ja) | 2019-12-19 |
US11222574B2 (en) | 202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31883B2 (en) | Image display and labeled device | |
CN112135736B (zh) | 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 |
JP5637371B2 (ja) | 画像表示体、転写箔及びラベル付き物品 | |
JP2011128209A (ja) | 画像表示体、転写箔及び個人認証媒体 | |
US10471736B2 (en) | Method for providing thermal transfer image data,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s,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US11909939B2 (en) | Method of generating image data, method of producing display, program,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display production system | |
US8154573B2 (en) | Method of forming a latent image on an overcoat layer | |
JP5609096B2 (ja) | ブランク媒体及び転写箔 | |
EP3750716B1 (en) | Display body and article provided with display body | |
JP5949860B2 (ja) | 画像表示体、物品 | |
JP2023069349A (ja) | セキュリティ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 |
JP2024153376A (ja) | 画像形成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