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358B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35358B CN112135358B CN202010505391.8A CN202010505391A CN112135358B CN 112135358 B CN112135358 B CN 112135358B CN 202010505391 A CN202010505391 A CN 202010505391A CN 112135358 B CN112135358 B CN 1121353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adio resource
- resource control
- control message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的角度公开一种用于检测配置失败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含第一用户设备将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用于与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的单播链路的接入层‑层配置。方法还包含如果检测到接入层‑层配置的配置失败,则第一用户设备将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指示出现配置失败。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25日提交的第62/866,399号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将大量数据传送到移动通信装置以及从移动通信装置传送大量数据的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移动语音通信网络演变成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数据包通信的网络。此IP数据包通信可以为移动通信装置的用户提供IP承载语音、多媒体、多播和点播通信服务。
示例性网络结构是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统可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以便实现上述IP承载语音和多媒体服务。目前,3GPP标准组织正在讨论新下一代(例如,5G)无线电技术。因此,目前在提交和考虑对3GPP标准的当前主体的改变以使3GPP标准演进和完成。
发明内容
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角度公开一种用于检测配置失败的方法和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含第一UE将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所述第一PC5 RRC消息包含用于与第二UE建立的单播链路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层配置。所述方法还包含如果检测到AS层配置的配置失败,则第一UE将第四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四RRC消息指示出现所述配置失败。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式。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器系统(也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也称为用户设备或UE)的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图3的程序代码的功能框图。
图5是3GPP TS 36.300 V15.3.0的图6-3的再现。
图6是3GPP TS 38.331 V15.4.0的图5.3.5.1-1的再现。
图7是3GPP TS 38.331 V15.4.0的图5.3.5.1-2的再现。
图8是3GPP TS 36.331 V15.3.0的图5.10.2-1的再现。
图9是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1的再现。
图10是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2的再现。
图11是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3的再现。
图12是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7-1的再现。
图13是3GPP TS 23.287 V0.4.0的图5.2.1.4-1的再现。
图14是3GPP TS 23.287 V0.4.0的图6.3.3.1-1的再现。
图15是3GPP TS 23.287 V0.4.0的图6.3.3.2-1的再现。
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考虑到失败情况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层配置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7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8是基于3GPP TS 23.287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19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2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和装置采用支持广播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例如,语音、数据等等。这些系统可以基于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无线接入、3GPP长期演进高级(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Broadband,UMB)、WiMax、3GPP新无线电(New Radio,NR)或一些其它调制技术。
具体来说,下文描述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可以被设计成支持一个或多个标准,例如,由命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在本文中称为3GPP)的协会提供的标准,包含:TS 36.300 V15.3.0,“E-UTRA和E-UTRAN总体说明;阶段2(版本15)”;TS 38.331 V15.4.0,“NR;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规范(版本15)”;TR 38.885V16.0.0,“NR;对NR车联网(V2X)的研究)(版本16)”;TS 23.287 V0.4.0,“对用于支持车联网(V2X)服务的5G系统(5GS)的架构增强(版本16)”;3GPP RAN2#106主席纪要;以及TS36.331 V15.3.0,“E-UTRA;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规范(版本15)”。上文所列的标准和文档特此明确地以引用的方式全文并入。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址接入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网络100(access network,AN)包含多个天线组,其中一个天线组包含104和106,另一天线组包含108和110,并且另外的天线组包含112和114。在图1中,每个天线组仅示出两个天线,但是每个天线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接入终端116(Access terminal,AT)与天线112和114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20向接入终端116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18从接入终端116接收信息。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与天线106和108通信,其中天线106和108通过前向链路126向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传送信息,并通过反向链路124从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122接收信息。在FDD系统中,通信链路118、120、124和126可以使用不同频率以供通信。例如,前向链路120可以使用与反向链路118所使用频率不同的频率。
每个天线组和/或所述天线组被设计成在其中通信的区域常常称为接入网络的扇区。在实施例中,天线组各自被设计成与接入网络100所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接入终端通信。
在通过前向链路120和126的通信中,接入网络100的传送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进不同接入终端116和122的前向链路的信噪比。并且,相比于通过单个天线传送到其所有接入终端的接入网络,使用波束成形以传送到在接入网络的整个覆盖范围中随机分散的接入终端的所述接入网络对相邻小区中的接入终端产生更少的干扰。
接入网络(access network,AN)可以是用于与终端通信的固定台或基站,并且还可以称为接入点、Node B、基站、增强型基站、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或某一其它术语。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还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通信装置、终端、接入终端或某一其它术语。
图2是MIMO系统200中的传送器系统210(也称为接入网络)和接收器系统250(也称为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AT)或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实施例的简化框图。在传送器系统210处,从数据源212将用于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提供到传送(TX)数据处理器2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传送天线传送每个数据流。TX数据处理器214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译码方案来格式化、译码和交错所述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以提供译码后数据。
可以使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译码后数据与导频数据复用。导频数据通常是以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接收器系统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随后基于针对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来调制(即,符号映射)用于所述数据流的复用后导频和译码后数据以提供调制符号。可以通过由处理器230执行的指令来确定用于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译码和调制。
接着将所有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给TX MIMO处理器220,所述TX MIMO处理器可以进一步处理所述调制符号(例如,用于OFDM)。TX MIMO处理器220接着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给NT个传送器(TMTR)222a至222t。在某些实施例中,TX MIMO处理器220将波束成形权重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以及从其传送所述符号的天线。
每个传送器222接收并处理相应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所述模拟信号以提供适合于通过MIMO信道传送的调制后信号。接着分别从NT个天线224a至224t传送来自传送器222a至222t的NT个调制后信号。
在接收器系统250处,由NR个天线252a至252r接收所传送的调制后信号,并且将从每个天线252接收到的信号提供到相应的接收器(RCVR)254a至254r。每个接收器254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相应的接收信号、数字化调节后信号以提供样本,并且进一步处理所述样本以提供对应的“接收到的”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基于特定接收器处理技术从NR个接收器254接收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并处理NR个接收到的符号流以提供NT个“检测到的”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260接着对每一检测到的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错和解码以恢复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260进行的处理与由TX MIMO处理器220和TX数据处理器214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所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270定期确定使用哪一预译码矩阵(在下文论述)。处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接收到的数据流有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接着由TX数据处理器238(其还接收来自数据源236的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处理,由调制器280调制,由传送器254a至254r调节,及被传送回传送器系统210。
在传送器系统210处,来自接收器系统250的调制后信号由天线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调节、由解调器240解调并且由RX数据处理器242处理,以便提取由接收器系统250传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接着,处理器230确定使用哪个预译码矩阵来确定波束成形权重,然后处理所提取的消息。
转向图3,此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替代简化功能框图。如图3中所示,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图1中的基站(或AN)100,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优选地是LTE或NR系统。通信装置300可以包含输入装置302、输出装置304、控制电路306、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08、存储器310、程序代码312以及收发器314。控制电路306通过CPU 308执行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由此控制通信装置300的操作。通信装置300可以接收由用户通过输入装置302(例如,键盘或小键盘)输入的信号,且可以通过输出装置304(例如,监视器或扬声器)输出图像和声音。收发器314用于接收和传送无线信号、将所接收的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306、且无线地输出由控制电路306产生的信号。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300来实现图1中的AN 100。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程序代码312的简化框图。在此实施例中,程序代码312包含应用层400、层3部分402以及层2部分404,且耦合到层1部分406。层3部分402通常执行无线电资源控制。层2部分404通常执行链路控制。层1部分406通常执行物理连接。
3GPP TS 36.300如下引入侧链路无线电承载与侧链路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
6层2
层2分成以下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和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
此小节在服务和功能方面给出层2子层的高级描述。以下三个图描绘了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侧链路的PDCP/RLC/MAC架构,其中:
-对等通信的服务接入点(Service Access Point,SAP)以子层之间的接口处的圆圈标记。物理层与MAC子层之间的SAP提供传输信道。
MAC子层与RLC子层之间的SAP提供逻辑信道。
-相同传输信道(即,传输块)上的若干逻辑信道(即,无线电承载)的复用通过MAC子层执行;
-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两者中,当都未配置CA和DC时,在不存在空间多路复用的情况下,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
-在侧链路中,每TTI仅生成一个传输块。
[…]
[标题为“侧链路的层2结构”的3GPP TS 36.300 V15.3.0的图6-3再现为图5]
3GPP TS 38.331陈述:
5.3.5RRC重新配置
5.3.5.1通用
[标题为“RRC重新配置成功”的3GPP TS 38.331 V15.4.0的图5.3.5.1-1再现为图6]
[标题为“RRC重新配置失败”的3GPP TS 38.331 V15.4.0的图5.3.5.1-2再现为图7]
此程序的目的是修改RRC连接,例如,建立/修改/释放RB,使用同步执行重新配置,设置/修改/释放测量值,添加/修改/释放SCell和小区组。作为程序的一部分,可以将NAS专用信息从网络传递给UE。
在EN-DC中,SRB3可以用于测量配置和报告,(重新)配置MAC、RLC、物理层和RLF定时器,以及SCG配置的常数,并且为与S-KgNB或SRB3相关联的DRB重新配置PDCP,只要(重新)配置不需要任何MeNB参与。
5.3.5.8.2无法遵守RRCReconfiguration
UE应:
1>如果UE在EN-DC中操作:
2>如果UE不能够遵守通过SRB3接收到的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的配置(的部分);
3>继续使用在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之前使用的配置;
3>发起如在第5.7.3小节中规定的SCG失败信息程序,以报告SCG重新配置误差,此时连接重新配置程序结果;
2>否则,如果UE不能够遵守通过SRB1接收到的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的配置(的部分);
3>继续使用在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之前使用的配置;
3>发起如在TS 36.331[10]第5.3.7节中规定的连接重建程序,此时连接重新配置程序结束。
1>否则如果通过NR接收RRCReconfiguration:
2>如果UE不能够遵守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的配置(的部分);
3>继续使用在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之前使用的配置;
3>如果安全性尚未被激活:
4>在由于释放原因‘其它’转到如在5.3.11中规定的RRC_IDLE后执行动作
3>否则如果AS安全已被激活,但是尚未设置SRB2和至少一个DRB:
4>在由于释放原因‘其它’转到如在5.3.11中规定的RRC_IDLE后执行动作;
3>否则:
4>发起如在5.3.7中规定的连接重建程序,此时连接重新配置程序结束;
1>否则如果通过其它RAT(移交给NR失败)接收到RRCReconfiguration:
2>如果UE不能够遵守RRC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的配置的任何部分:
3>执行图在适用于另一RAT的规范中定义的针对此失败情况定义的动作。
注1:在RRCReconfiguration消息导致协议错误的情况下,UE也可以应用上述失败处理,其中如10中定义的通用错误处理规定UE应忽略所述消息。
注2:如果UE不能够遵守配置的部分,则UE不应用配置的任何部分,即,不存在部分成功/失败。
3GPP TS 36.331陈述:
5.10.2侧链路UE信息
5.10.2.1通用
[标题为“侧链路UE信息”的3GPP TS 36.331 V15.3.0的图5.10.2-1再现为图8]
此程序的目标是向E-UTRAN通知UE对接收侧链路通信或发现、接收V2X侧链路通信感兴趣或不再感兴趣,以及请求侧链路通信或发现通知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间隙的传送资源的指派或发布;报告与来自异频/PLMN小区的系统信息的侧链路发现有关的参数;以及报告由UE用于V2X侧链路通信的同步参考。
5.10.2.2发起
能够进行RRC_CONNECTED中的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指示在若干种情况下,UE(感兴趣)接收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所述情况包含在成功建立连接后、在发生兴趣改变后、在改变成广播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 Type19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的PCell后。能够进行侧链路通信或V2X侧链路通信或侧链路发现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请求指派用于相关侧链路通信传送或发现通知或V2X侧链路通信传送的专用资源,或请求用于侧链路发现传送或侧链路发现接收的侧链路发现间隙,并且能够进行异频/PLMN侧链路发现参数报告的UE可以发起程序以报告与来自异频/PLMN小区的系统信息的侧链路发现有关的参数。
注1:尽管包含sl-V2X-ConfigCommon的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8/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19/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1或SystemInformationBlockType26不包含用于传送的资源(在正常条件下),但是被配置成传送侧链路通信/V2X侧链路通信/侧链路发现通知的RRC_IDLE中的UE根据5.3.3.1a发起连接建立。
[…]
3GPP TR 38.885陈述:
5.4.4RRC
RRC用于至少交换UE能力和AS层配置。对于UE能力传递,信息流在用于直接链路设置的PC5-S信令期间或之后触发并且可以通过例如,如图5.4.4-1中所示的单向方式或例如,如图5.4.4-2中所示的双向方式完成。
[标题为“用于UE能力传递的单向信息流”的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1再现为图9]
[标题为“用于UE能力传递的双向信息流”的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2再现为图10]
对于AS层配置,信息流在用于直接链路设置的PC5-S信令期间或之后触发,并且可以通过例如,如图5.4.4-3中所示的双向方式完成。
[标题为“SL AS层配置信息流”的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5.4.4-3再现为图11]
无需在群组成员之间进行一对多PC5-RRC连接建立以进行组播。
[…]
7QoS管理
在QoS管理在资源分配、拥塞控制、装置内共存、功率控制和SLRB配置中的使用的背景下,QoS管理与V2X相关。与QoS管理相关的物理层参数是所传递流量的优先级、时延、可靠性和最小必需通信范围(如由高层定义)。AS中还支持数据速率要求。需要SL拥塞度量以及至少在资源分配模式2下用于拥塞控制的机构。向gNB报告SL拥塞度量是有益的。
对于SL单播、组播和广播,由上层将V2X包的QoS参数提供到AS。对于SL单播,基于图7-1和7-2中所示的信令流和程序(预)配置SLRB。在上层中假设[6]中所描述的每流QoS模型。
[标题为“用于SL单播(UE特定)的SLRB配置”的3GPP TR 38.885 V16.0.0的图7-1再现为图12]
在图7-1的步骤0中,通过[6]中的服务授权和供应程序,将用于每个PC5 QoS流的PC5 QoS模板,即,一组特定的PC5 QoS参数以及PC5 QoS规则提前提供给UE。随后,当包到达时,UE可以首先基于步骤0中配置的PC5 QoS规则导出相关联PC5QoS流的标识符(即,PC5QFI),接着可以在步骤3中向gNB/ng-eNB报告导出的PC5 QFI。gNB/ng-eNB可以在步骤0中基于来自5GC的供应而导出这些所报告PC5 QFI的QoS模板,并且可以在步骤4中用信号表示与通过RRC专用信令所报告的PC5 QFI UE相关联的SLRB的配置。这些SLRB配置可以包含PC5QoS流到SLRB映射、SDAP/PDCP/RLC/LCH配置等。在步骤5中,根据gNB/ng-eNB配置,AS中的UE与对等UE建立与包的PC5 QFI相关联的SLRB,并且将可用包映射到所建立的SLRB。然后可以进行SL单播传送。
注:如何定义PC5 QFI取决于SA2 WG2。
3GPP TS 23.287陈述:
5.2.1.4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通信
仅通过基于NR的PC5参考点支持单播通信模式。图5.2.1.4-1说明PC5单播链路的实例粒度。
[标题为“PC5单播链路的粒度”的3GPP TS 23.287 V0.4.0的图5.2.1.4-1再现为图13]
当通过PC5单播链路携载V2X通信时,以下原理适用:
-PC5单播链路的粒度与两个UE的一对应用层ID相同。因此,如果V2X服务与同一对应用层ID相关联,则一个PC5单播链路支持一个或多个V2X服务(例如,PSID或ITS-AID)。例如,如图5.2.1.4-1中所说明,UE A具有:与由应用层ID 2识别的对等UE的一个PC5单播链路;以及与由应用层ID 4识别的对等UE的另一PC5单播链路。
注:从UE A的视角来看,UE A可能不知晓由对等UE提供的应用层ID属于相同UE。在那种情况下,UE A不必知晓多个PC5单播链路关联到相同对等UE。
-UE可以确定建立单独的PC5单播链路,例如,取决于网络层协议(例如,IP或非IP)。
-一个PC5单播链路支持用于相同或不同V2X服务的一个或多个PC5 QoS流。
-如在第5.4.1.1.1节中规定,可以选择不同的PC5 QoS流用于不同的V2X包。
当应用层发起需要PC5单播通信的V2X服务时,UE与对应UE建立PC5单播链路,如在第6.3.3.1节中规定。
在成功地建立PC5单播链路之后,UE A和UE B将同一对层2 ID用于后续PC5-S信令消息交换以及V2X服务数据传送,如在第5.6.1.4节中规定。传送UE的V2X层向AS层指示当传送UE通过所建立PC5链路发送消息时,消息是用于PC5-S信令消息(即,直接通信请求/接受、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响应、断开连接请求/响应)还是业务数据传送。在消息是PC5-S信令消息的情况下,接收UE的V2X层处理消息,同时在消息是应用程序数据消息的情况下,接收UE的V2X层将消息转发到上层。
如在第5.4.1.4节中指定,单播模式支持每流QoS模型。在单播链路建立期间,每个UE自动分配PC5链路标识符并且将PC5链路标识符与用于所建立的单播链路的单播链路配置文件相关联。PC5链路标识符是UE内的唯一值。由PC5链路标识符识别的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包含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UE A的应用层ID和层2 ID、UE B的应用层ID和层2ID,以及一组PC5 QoS流标识符(PFI)。每个PFI与QoS参数(即,PQI以及任选地距离)相关联。对于所建立的单播链路,PC5链路标识符和PFI是不变值,而不管应用层ID和层2 ID的变化如何。UE使用PFI来向AS层指示PC5 QoS流,因此AS层识别对应PC5 QoS流,即使源和/或目的地层2 ID由于例如隐私支持而变化。UE使用PC5链路标识符指示到V2X应用层的PC5单播链路,因此V2X应用层识别对应PC5单播链路,即使存在与一个服务类型相关联的多于一个单播链路(例如,针对同一服务类型,UE与多个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
编者注:如何确定PC5 QoS流标识符,即,自动分配或预配置有待进一步研究。
5.6.1.4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
对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使用的目的地层2 ID取决于通信对等方,所述对等方是在单播链路建立期间发现的。用于建立单播链路的初始信令可以使用与配置用于单播链路建立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ITS-AID)相关联的默认目的地层2 ID,如在第5.1.2.1节中规定。在单播链路建立程序期间,交换层2 ID并且层2 ID应用于两个UE之间的未来通信,如在第6.3.3.1节中规定。
应用层ID与UE内的一个或多个V2X应用相关联。如果UE具有超过一个应用层ID,则从对等UE的角度来看,同一UE的每个应用层ID可以被视为不同UE的应用层ID。
由于V2X应用层不使用层2 ID,因此UE需要维护应用层ID与用于单播链路的源层2ID之间的映射。这允许在不中断V2X应用的情况下改变源层2 ID。
当应用层ID改变时,如果单播链路用于具有改变的应用层ID的V2X通信,则也应改变所述链路的源层2 ID。
UE可以与对等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并且将相同或不同源层2 ID用于这些单播链路。
编者注:可以基于RAN WG反馈要求标识符描述的进一步更新。
6.3.3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
6.3.3.1通过PC5参考点建立层2链路
为了通过PC5参考点执行单播模式V2X通信,UE配置有如在第5.1.2.1节中描述的相关信息。
图6.3.3.1-1示出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层2链路建立程序。
[标题为“层2链路建立程序”的3GPP TS 23.287 V0.4.0的图6.3.3.1-1再现为图14]
1.UE确定用于PC5单播链路建立的信令接收的目的地层2 ID,如在第5.6.1.4节中规定。目的地层2 ID配置有UE,如在第5.1.2.1节中规定。
2.UE-1中的V2X应用层提供用于PC5单播通信的应用信息。应用信息包含V2X应用的服务类型(例如,PSID或ITS-AID)以及发起的UE的应用层ID。应用信息中可以包含目标UE的应用层ID。
UE-1中的V2X应用层可以提供用于此单播通信的服务要求。如在第5.4.1.4节中规定,UE-1确定PC5 QoS参数和PFI。
如果UE-1决定重新使用如在第5.2.1.4节中规定的现有PC5单播链路,则UE触发如在第6.3.3.4节中规定的层2链路修改程序。
3.UE-1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以发起单播层2链路建立程序。直接通信请求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起UE的应用层ID(即,UE-1的应用层ID)。
-如果V2X应用层在步骤2中提供目标UE的应用层ID,则包含以下信息:
-目标用户信息:目标UE的应用层ID(即,UE-2的应用层ID)。
-V2X服务信息:关于请求层2链路建立的V2X服务的信息(例如,PSID或ITS-AID)。
-指示是否使用IP通信。
-IP地址配置:对于IP通信,对于此链路需要IP地址配置。
编者注:IP地址配置的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编者注:是否需要交换QoS信息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在第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 ID和目的地层2 ID。
UE-1通过使用源层2 ID和目的地层2 ID广播的PC5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4.如下将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发送到UE-1:
4a.(面向UE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目标UE,即UE-2用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作出响应。
4b.(面向V2X服务的层2链路建立)如果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不包含目标用户信息,则有兴趣使用通知的V2X服务的UE因此决定通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来与对请求的UE-1响应建立层2链路(在图6.3.3.1-1中的UE-2和UE-4)。
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包含:
-源用户信息: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UE的应用层ID。
-QoS信息:关于PC5 QoS流的信息。对于每个PC5 QoS流,PFI和对应PC5 QoS参数(即,PQI以及条件性地其它参数,例如,MFBR/GFBR等)。
如在第5.6.1.1和5.6.1.4中规定,确定用于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的源层2 ID。目的地层2 ID设定成接收到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源层2 ID。
在从对等UE接收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后,针对用于此单播链路的信令和数据业务,UE-1获得对等UE的层2 ID以用于未来通信。
建立PC5单播链路的UE的V2X层将分配给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向下传递到AS层。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包含层2 ID信息(即,源层2ID和目的地层2 ID)。这样使AS层能够保存PC5链路标识符以及与PC5单播链路相关的信息。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用于相互认证和安全性关联建立的步骤。
5.如下通过所建立的单播链路传送V2X服务数据:
将PC5链路标识符和PFI以及V2X服务数据提供给AS层。
UE-1使用源层2 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UE-1的层2 ID)和目的地层2 ID(即,用于此单播链路的对等UE的层2 ID)发送V2X服务数据。
注:PC5单播链路是双向的,因此UE-1的对等UE可以通过与UE-1的单播链路将V2X服务数据发送到UE-1。
编者注:取决于对如何通过AS层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例如,通过使用PC5-RRC信令)的RAN WG的决策,可以更新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参数。
编者注:包含在直接通信请求/接受消息中的附加参数(例如,安全性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编者注:将基于来自SA WG3的反馈确定单播通信是否在链路层处需要安全保护。
6.3.3.2用于单播链路的链路标识符更新
图6.3.3.2-1示出用于单播链路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由于隐私要求,应随时间改变用于通过PC5参考点进行的单播模式V2X通信的标识符(例如,应用层标识符、源层2 ID和IP地址/前缀),如在第5.6.1.1和5.6.1.4节中规定。此程序用于在标识符改变发生之前针对用于此链路的标识符即将改变的单播链路更新对等UE,以防止服务中断。
如果UE具有使用相同应用层标识符或层2 ID的多个单播链路,则UE需求通过单播链路中的每一者执行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
[标题为“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3GPP TS 23.287 V0.4.0的图6.3.3.2-1再现为图15]
0.UE-1和UE-2具有如在第6.3.3.1节中描述所建立的单播链路。
1.UE-1决定标识符的改变,例如由于应用层标识符改变或在计时器到期后,并且在UE-1改变标识符之前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发送到UE-2。
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包含要使用的新标识符(如果使用IP通信,则包含新的应用层标识符、新的层-2 ID、新的IP地址/前缀)。应将新的标识符加密以保护隐私。
注:计时器在每个源层2 ID上运行。
2.UE-2用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作出响应。在接收到消息后,UE-1和UE-2开始将新的标识符用于数据业务。UE-1应在其旧的层2ID上接收业务,直到UE-1从UE-2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
每个UE的V2X层将用于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和更新的层2 ID(即,用于UE-1的源层2 ID,而用于UE-2的目的地层2 ID)向下传递到AS层。这样使AS层能够更新用于单播链路的所提供层2 ID。
如在3GPP RAN2#106主席笔记中所描述,3GPP RAN2#106做出以下协议:
根据3GPP TS 23.287,UE(UE1)传送AS层配置以向对等UE(UE2)通知与传送和接收两者相关且需要与两个UE对准的SLRB参数。更具体来说,SLRB参数可以由NW配置的SLRB配置中的网络节点(例如,基站、gNB)提供。此外,对于AS层配置,还需要处理失败情况。应考虑UE1如何对失败情况的检测作出响应。存在考虑到失败情况的AS层配置程序的两个可能的信令流程图。
一种可能可以在图16中说明。图1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考虑到失败情况的AS层配置的示例性流程图。如图16中所示,UE1将对侧链路无线电承载(Sidelink RadioBearer,SLRB)配置的请求传送到网络,以请求用于与UE2建立的单播链路的SLRB配置。在对SLRB配置的请求中,可以包含用于单播链路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的一个或多个标识(例如,PQI、5QI或QFI)。对SLRB配置的请求可能还可以包含用于标识单播链路的标识(例如,PC5链路标识符)。通过对SLRB配置的请求,网络随后将SLRB配置传送到UE1。在SLRB配置中,可以包含与传送和接收两者相关并且需要与UE1和UE2对准的SLRB参数(例如,包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配置、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配置,和/或逻辑信道配置)。SLRB配置可能可以包含在发送到UE1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新配置消息中。通过RRC重新配置消息,UE1将RRC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传送到网络。RRC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可以用于向网络指示UE1接受或能够遵守包含SLRB配置的RRC重新配置消息。
UE1将包含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层配置的PC5 RRC消息传送到UE2。可以从自网络接收到的SLRB配置导出AS层配置。在一些情况下,UE2可能由于例如AS能力问题而无法遵守AS层配置。在此情况下,UE2可以向UE1发送与包含AS层配置的PC5 RRC消息相对应的失败消息。或者,当计时器到期时,UE1会将UE2上的AS层配置视为不成功。在传送包含AS层配置的PC5 RRC消息后,UE1开始启动计时器。UE1可以在接收到指示从UE2接受AS层配置的另一PC5 RRC消息后停止计时器。通过基于失败消息或计时器到期检测到AS层配置上的失败,UE1可能需要将RRC消息传送到网络。可以在检测到失败情况后触发RRC消息的传送。RRC消息可能可以用于指示用于单播链路的AS层配置上的失败。RRC消息可能可以用于指示用于释放SLRB配置的网络。RRC消息可能可以用于向网络指示UE2无法遵守从网络所提供的SLRB配置导出的AS层配置。RRC消息可以是SLRB配置的释放。
用于指示AS层配置上的失败或SLRB配置的释放的RRC消息可以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单播链路的标识,其中单播链路的标识可以与SLRB配置相关联;和/或
-QoS流的一个或多个标识,其中QoS流的一个或多个标识可以与SLRB配置相关联。
在将用于指示AS层配置上的失败或SLRB配置的释放的RRC消息传送到网络后,UE1释放SLRB配置。类似地,在接收到用于指示AS层配置上的失败或SLRB配置的释放的RRC消息后,网络释放SLRB配置。
通常,如果释放两个UE之间建立的单播链路或解除激活/停用与单播链路相关联的V2X服务,则UE传送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以通知网络(例如,gNB)其不再对与对等UE的侧链路通信感兴趣。在此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中,可以包含指示例如“单播链路释放”或“侧链路服务释放”的原因值。
除了通知网络配置失败之外,UE可能需要释放与对等UE的单播链路或终止与对等UE的单播链路建立程序,因为在没有业务交换能力的情况下保持单播链路是无用的。此外UE还可以传送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以通知网络(例如,gNB)其不再对与对等UE的侧链路通信感兴趣。因此,一种更高效方式是UE直接传送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以通知网络(例如,gNB)其不再对与对等UE的侧链路通信感兴趣,并且当UE检测到配置失败时RRC消息还指示配置失败。
RRC消息(例如,SidelinkUEInformation)可以包含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指示例如“单播链路上的配置失败”或“单播链路失败”的原因值;
-单播链路的标识,其中单播链路的标识可以与SLRB配置相关联;和/或
-QoS流的一个或多个标识,其中QoS流的一个或多个标识可以与SLRB配置相关联。
图17是从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UE的角度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检测配置失败的流程图1700。在步骤1705中,第一UE将第一PC5 RRC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第一PC5 RRC消息包含用于与第二UE建立的单播链路的AS层配置。在步骤1710中,如果检测到AS层配置的配置失败,则第一UE将第四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四RRC消息指示出现配置失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以将第一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一RRC消息包含对SLRB配置的请求。第一UE还可以从网络节点接收第二RRC消息,其中第二RRC消息包含SLRB配置。此外,第一UE可以将第三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三RRC消息是响应于接收到第二RRC消息的完成消息。第一UE还可以从第二UE接收第二PC5 RRC消息,其中第二PC5 RRC消息指示第二UE无法遵守AS层配置或第二UE不可接受AS层配置。可以基于接收到第二PC5 RRC消息而检测配置失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以不从第二UE接收第三PC5 RRC消息,其中第三PC5RRC消息指示第二UE成功地遵守用于单播链路的AS层配置。可以基于计时器的到期而检测配置失败,所述计时器在传送第一PC5 RRC消息时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RRC消息可以包含PC5 QoS流的QoS参数(例如,PQI PC55QI)。第一RRC消息还可以包含PC5 QoS流的标识(例如,PFI)。此外,第一RRC消息可以包含单播链路的PC5链路标识符。第一RRC消息可以指示PC5链路标识符与PC5 QoS流之间的关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RRC消息或SLRB配置可以包含至少QoS流到SLRB映射、SLRB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的优先级、LCH到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group,LCG)映射,和/或RLC参数。此外,第二RRC消息可以指示PC5链路标识符与SLRB配置之间的关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RRC消息可以是RRC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例如,gNB)。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以响应于检测到配置失败而释放单播链路或终止单播链路建立程序。第一UE还可以在传送第四RRC消息之后将第五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五RRC消息通知网络节点第一UE不再对与第二UE的侧链路通信感兴趣。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RRC消息可以通知网络节点第一UE不再对与第二UE的侧链路通信感兴趣。第四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UEInformation。第四RRC消息可以包含指示配置失败或单播链路失败的原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五RRC消息可以是SidelinkUEInformation。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UE能够(i)将第一PC5 RRC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第一PC5 RRC消息包含用于与第二UE建立的单播链路的AS层配置,以及(ii)如果检测到AS层配置的配置失败,则将第四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第四RRC消息指示出现配置失败。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如在3GPP TS 23.287中论述,如果由多个单播链路使用的UE的源层2 ID和/或应用层ID改变,则UE应通过单播链路中的每一者执行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如果UE与不同对等UE建立不同单播链路是非常好的,因为不同对等UE使用不同层2 ID。在UE与相同对等UE建立多个单播链路并且UE的相同层2 ID用于多个单播链路的情况下,UE将多次与相同对等UE执行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以仅改变在这些单播链路上使用的一个层2 ID,这样效率不高。图18中说明此问题,图18示出基于3GPP TS 23.287的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示例性流程图。图19说明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解决方案,其中UE仅与对等UE执行一次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以改变用于与对等UE的多个单播链路的相同层2 ID。
图20是从第一UE的角度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改变与第二UE的多个单播链路的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的流程图2000。在步骤2005中,第一UE与第二UE建立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其中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相关联。在步骤2010中,第一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指示将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改变成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在步骤2015中,第一UE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在步骤2020中,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第一UE使用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来通过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执行侧链路通信。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一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一UE能够(i)与第二UE建立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其中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相关联,(ii)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传送到第二UE,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指示将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改变成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iii)从第二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以及(iv)在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之后,使用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来通过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执行侧链路通信。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图21是从第二UE的角度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改变与第一UE的多个单播链路的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的流程图2100。在步骤2105中,第二UE与第一UE建立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其中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相关联。在步骤2110中,第二UE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指示将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改变成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在步骤2115中,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第二UE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在步骤2120中,第二UE使用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来通过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执行侧链路通信。
返回参考图3和4,在第二UE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UE 300包含存储于存储器310中的程序代码312。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使第二UE能够(i)与第一UE建立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其中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相关联,(ii)从第一UE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其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指示将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改变成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iii)响应于接收到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而将链路标识符更新响应消息传送到第一UE,以及(iv)使用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来通过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执行侧链路通信。此外,CPU 308可以执行程序代码312以执行所有上述动作和步骤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动作和步骤。
在图20和21中所说明以及上文所论述的实施例的背景下,在一个实施例中,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可以包含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还可以包含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或者,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可以不包含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UE可以理解将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改变成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因为基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而接收包含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的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而且,对于与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相关联的所有单播链路(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第二UE可以用第一UE的第二层2标识替代第一UE的第一层2标识。此外,第二UE可以将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用于第一单播链路和第二单播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中的任一者接收链路标识符更新请求消息。第一单播链路可以与第一PC5链路标识符相关联,并且第二单播链路与第二PC5链路标识符相关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PC5链路标识符可以与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通信的第一UE的任一层2标识或第二UE的任一层2标识不同。第一PC5链路标识符可以用于识别第一PC5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并且第一PC5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包含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通信的第一UE的第一或第二层2标识以及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中的一个。第二PC5链路标识符还可以用于识别第二PC5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并且第二PC5单播链路配置文件包含用于在第一UE与第二UE之间通信的第一UE的第一或第二层2标识以及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中的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PC5链路配置文件可以包含用于第一单播链路的第一UE的应用层标识和第二UE的应用层标识。第二PC5链路配置文件可以包含用于第二单播链路的第一UE的应用层标识和第二UE的应用层标识。此外,第一或第二PC5链路配置文件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于一个服务标识(例如,PSID或ITS-AID)和/或一个或多于一个PC5 QoS流标识符(PFI或QFI)。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或第二UE可以将第一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以通知网络节点第一或第二UE对通过第一或第二单播链路的侧链路传送和/或侧链路接收感兴趣,其中第一RRC消息包含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此外,第一UE或第二UE可以将第二RRC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以请求用于第一或第二单播链路的PC5 QoS流的SLRB配置,其中第二RRC消息包含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并且指示SLRB配置与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之间的关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或第二UE可以从网络节点接收第三RRC消息,其中第三RRC消息包含SLRB配置。第三RRC消息可以指示SLRB配置与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之间的关联性。SLRB配置可以包含至少QoS流到SLRB映射、SLRB的逻辑信道(logical channel,LCH)的优先级、LCH到逻辑信道足(logical channel group,LCG)映射,和/或RLC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E或第二UE可以从第二UE接收第一PC5消息或第一侧链路数据包,其中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包含在第一PC5消息或第一侧链路数据包中,以指示与第一PC5消息或第一侧链路数据包中的信息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单播链路。此外,第一UE或第二UE可以将第二PC5消息或第二侧链路数据包传送到第二UE,其中第一或第二PC5链路标识符包含在第二PC5消息或第二侧链路数据包中,以指示与第二PC5消息或第二侧链路数据包中的信息相关联的第一或第二单播链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作为源层2标识的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中的一个以及作为目的地层2标识的第一UE的第一或第二层2标识接收第一PC5消息或第一侧链路数据包。可以通过作为源层2标识的第一UE的第一或第二层2标识以及作为目的地层2标识的第二UE的一个或多个层2标识中的一个传送第二PC5消息或第二侧链路数据包。网络节点可以是基站(例如,gNB)。
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种方面。应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通过广泛多种形式实施,且本文中所公开的任何具体结构、功能或这两者仅是代表性的。基于本文中的教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公开的方面可以独立于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且两个或更多个这些方面可以各种方式组合。举例来说,可以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以使用除了在本文中所阐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之外或不同于所述方面的其它结构、功能或结构和功能来实施此种设备或实践此种方法。作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实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位置或偏移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时间跳跃序列建立并行信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基于脉冲重复频率、脉冲位置或偏移、以及时间跳跃序列建立并行信道。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一个来表示信息和信号。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上文描述中可能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和芯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了解,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处理器、构件、电路以及算法步骤可以实施为电子硬件(例如,可以使用源译码或某一其它技术进行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这两者的组合)、并入有指令的各种形式的程序或设计代码(为方便起见,其在本文中可以称为“软件”或“软件模块”)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晰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此可互换性,上文已大体就其功能性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是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和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引起对本公开的范围的偏离。
另外,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接入终端或接入点内实施或由所述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或接入点执行。IC可以包括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电气组件、光学组件、机械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且可以执行驻留在IC内、在IC外或这两种情况下的代码或指令。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的组合、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或任何其它此种配置。
应理解,在任何公开的过程中的步骤的任何具体次序或层次都是样本方法的实例。应理解,基于设计偏好,过程中的步骤的特定次序或层级可以重新布置,同时保持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随附的方法主张各种步骤的目前元件呈样本次序,且其并不意味着限于所展示的特定次序或层级。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这两者的组合实施。软件模块(例如,包含可执行指令和相关数据)和其它数据可以驻留在数据存储器中,例如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除式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以耦合到例如计算机/处理器等机器(为方便起见,所述机器在本文中可以称为“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例如,代码)和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样本存储媒体可以与处理器一体化。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设备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体可以作为离散组件而驻留在用户设备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适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媒体,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与本公开的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的代码。在一些方面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
虽然已结合各种方面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能够进行进一步修改。本申请意图涵盖对本发明的任何改变、使用或调适,这通常遵循本发明的原理且包含对本公开的此类偏离,所述偏离处于在本发明所属的技术领域内的已知和惯常实践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RRC_CONNECTED中的第一用户设备用于检测配置失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的单播链路的接入层-层配置;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无法遵守所述接入层-层配置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可接受所述接入层-层配置;
基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而检测所述配置失败,将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指示出现所述配置失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对侧链路无线电承载配置的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所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将第三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三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的完成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指示所述配置失败或单播链路失败的原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是基站。
7.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中并且可操作地耦合到所述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将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第二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建立的单播链路的接入层-层配置;
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接收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指示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无法遵守所述接入层-层配置或所述第二用户设备不可接受所述接入层-层配置;
基于接收到所述第二PC5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而检测所述配置失败,将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指示出现所述配置失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将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对侧链路无线电承载配置的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从所述网络节点接收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所述侧链路无线电承载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成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以:
将第三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传送到所述网络节点,其中所述第三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是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的完成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包含指示所述配置失败或单播链路失败的原因。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节点是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866399P | 2019-06-25 | 2019-06-25 | |
US62/866,399 | 2019-06-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35358A CN112135358A (zh) | 2020-12-25 |
CN112135358B true CN112135358B (zh) | 2024-02-09 |
Family
ID=7101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05391.8A Active CN112135358B (zh) | 2019-06-25 | 2020-06-05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102836B2 (zh) |
EP (1) | EP3758433B1 (zh) |
JP (1) | JP6917502B2 (zh) |
KR (1) | KR102364867B1 (zh) |
CN (1) | CN112135358B (zh) |
ES (1) | ES2940479T3 (zh) |
TW (1) | TWI7427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35358B (zh) * | 2019-06-25 | 2024-02-09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US20220361039A1 (en) * | 2019-07-03 | 2022-11-10 | Lg Electronics Inc. | Operation method related to sidelink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1496915B2 (en) * | 2019-07-10 | 2022-11-08 | Apple Inc. | Radio link monitoring (RLM) for unicast sidelink (SL) communications |
US11425552B2 (en) * | 2019-08-09 | 2022-08-2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connection control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AR119354A1 (es) * | 2019-10-21 | 2021-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étodo de operación relacionado con el ue que transmite la señal en el enlace unidifusión en la parte de ancho de anda del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o |
KR102386711B1 (ko) * | 2019-11-03 | 2022-04-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AS configuration 관련 사이드링크 UE의 동작 방법 |
US11700656B2 (en) * | 2019-11-04 | 2023-07-11 | Apple Inc. | Bidirectional sidelink radio link control bearers |
US12238803B2 (en) * | 2019-11-07 | 2025-02-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nfiguration related to sidelink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20210056067A (ko) * | 2019-11-08 | 2021-05-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라디오 베어러 구성 정보를 처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CN115942513A (zh) * | 2020-01-21 | 2023-04-07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其方法 |
EP4101183A4 (en) * | 2020-02-07 | 2024-02-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DEVICE TO USER DEVICE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 TRAFFIC TYPES OVER ONE OR MORE UNICAST CONNECTIONS |
US20230144504A1 (en) * | 2020-04-09 | 2023-05-11 | Kyocera Corporation | Pc5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idelink (sl) connection management with base station notification |
GB202007435D0 (en) * | 2020-05-19 | 2020-07-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Improvements in an relating to qos handling |
US11765573B2 (en) * | 2021-03-16 | 2023-09-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2X ID management for persistent connection |
CA3188360A1 (en) * | 2021-05-08 | 2022-11-17 | Wei Luo |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configuring sidelink drx |
CN114026908B (zh) * | 2021-09-30 | 2024-02-09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失败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377024A (zh) * | 2022-06-30 | 2024-01-09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标识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4007186A1 (en) * | 2022-07-06 | 2024-0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to facilitate avoiding rrc re-establish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2242A1 (en) * | 2014-03-21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for operating network nod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
WO2016003252A1 (en) * | 2014-07-04 | 2016-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resources management |
CN106233814A (zh) * | 2014-04-23 | 2016-12-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终端执行的装置到装置(d2d)操作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KR20170088490A (ko) * | 2016-01-22 | 2017-08-0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V2x 통신 자원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479292A (zh) * | 2017-02-20 | 2019-03-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侧链路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45386B2 (en) | 2012-05-31 | 2018-08-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KR102152008B1 (ko) | 2012-06-15 | 2020-09-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인증 모듈의 프로파일을 이동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WO2015096072A1 (zh) | 2013-12-25 | 2015-07-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协同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102212819B1 (ko) * | 2014-07-22 | 2021-02-0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간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
CN119562243A (zh) * | 2014-10-03 | 2025-03-0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ProSe通信的方法、基站及WTRU |
CN108307486A (zh) * | 2016-08-11 | 2018-07-20 | 索尼公司 | 用于网络控制端和网络节点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US11025456B2 (en) * | 2018-01-12 | 2021-06-01 | Apple Inc. |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
US11252777B2 (en) * | 2019-01-27 | 2022-02-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rdinat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with upper layer direct link establishment procedures |
US11343865B2 (en) * | 2019-02-12 | 2022-05-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cast link management vi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signaling |
EP3963912B1 (en) * | 2019-05-02 | 2024-07-10 |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of sidelink unicast service management in access stratum layer and related device |
EP3737198B1 (en) * | 2019-05-10 | 2022-04-20 | ASUSTek Computer Inc. | Reporting user equipment capability information for sidelink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2135358B (zh) * | 2019-06-25 | 2024-02-09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2020
- 2020-06-05 CN CN202010505391.8A patent/CN11213535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TW TW109119109A patent/TWI742713B/zh active
- 2020-06-05 US US16/894,351 patent/US1110283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KR KR1020200068199A patent/KR102364867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EP EP20178404.8A patent/EP3758433B1/en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JP JP2020098326A patent/JP691750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6-05 ES ES20178404T patent/ES2940479T3/es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7-17 US US17/378,691 patent/US116657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42242A1 (en) * | 2014-03-21 | 2015-09-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for operating network nod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
CN106233814A (zh) * | 2014-04-23 | 2016-12-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处于rrc连接状态的终端执行的装置到装置(d2d)操作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WO2016003252A1 (en) * | 2014-07-04 | 2016-0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resources management |
KR20170088490A (ko) * | 2016-01-22 | 2017-08-02 | 주식회사 케이티 | V2x 통신 자원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9479292A (zh) * | 2017-02-20 | 2019-03-1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侧链路传输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R2-1705355 Merging NR RRC message".3GPP tsg_ran\wg2_rl2.2017,全文. * |
Discussion on PC5-RRC for unicast;OPPO;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5bis R2-1903211;第1节、第3-4页2.2.2节、图1 * |
Discussion on UE assistance information for SLRB configuration;ASUSTeK;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6 R2-1906545;第3页、图7-1 * |
Ericsson.R2-1907364 "On the sidelink QoS flow and radio bearer".3GPP tsg_ran\wg2_rl2.2019,(tsgr2_106),全文. * |
OPPO.Discussion on PC5-RRC for unicast.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5bis R2-1903211.2019,第1节、第3-4页2.2.2节、图1. * |
RAN1.RP-190983 "Status report of WI: 5G V2X with NR sidelink * |
rapporteur: LG Electronics".3GPP tsg_ran\tsg_ran.2019,(tsgr_84),全文. * |
Summary of [105bis#32] PC5-RRC signaling;OPPO;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6 R2-1905585;第16-17页2.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58433A1 (en) | 2020-12-30 |
KR20210001934A (ko) | 2021-01-06 |
CN112135358A (zh) | 2020-12-25 |
US20200413467A1 (en) | 2020-12-31 |
EP3758433B1 (en) | 2023-02-15 |
JP2021005865A (ja) | 2021-01-14 |
US20210345433A1 (en) | 2021-11-04 |
US11102836B2 (en) | 2021-08-24 |
TWI742713B (zh) | 2021-10-11 |
JP6917502B2 (ja) | 2021-08-11 |
US11665765B2 (en) | 2023-05-30 |
ES2940479T3 (es) | 2023-05-08 |
KR102364867B1 (ko) | 2022-02-18 |
TW202102048A (zh) | 2021-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3535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配置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JP6970267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伝送リソース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231257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释放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20592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小数据传送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3163454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请求侧链路传送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585045A (zh) | 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21010456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통신에 대한 무효 rrc 재구성 메시지를 핸들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033600B (zh) | 无线通信中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81783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处理侧链路标识符改变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2764808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ue-대-네트워크 릴레잉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무선 베어러 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5734400A (zh) | 中继用户设备支持直接到间接通信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609588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资源控制连接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6193637A (zh) | 远程用户设备执行直接到间接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6033602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KR102556735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원격 사용자 단말(ue)이 직접 대 간접 통신 경로 스위칭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16963211A (zh) | 用于支持从PC5到Uu的直接通信路径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7412406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8632380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传送侧链路ue信息的ue间中继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