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616A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41616A CN112041616A CN201880092568.7A CN201880092568A CN112041616A CN 112041616 A CN112041616 A CN 112041616A CN 201880092568 A CN201880092568 A CN 201880092568A CN 112041616 A CN112041616 A CN 1120416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opening
- claw
- outdoor uni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bayonet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轮廓部为如下结构,具备:主体部,其形成有从侧面部向背面部连续地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和横截面L字状的第一面板,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面板具备:侧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侧面部的部分覆盖;背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背面部的部分覆盖;以及多个爪部,所述多个爪部中的一个是从所述背面侧面板部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一爪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部具备:第一板部,其在下端部形成有缺口;和第二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前方,将所述第一爪部插入所述缺口,并使所述第一面板向所述侧面侧面板部靠近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一爪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形成有在安装时和维护时等使用的开口部的外轮廓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轮廓部形成有在安装时和维护时等使用的开口部。该开口部在不使用该开口部时被面板覆盖。即,外轮廓部具备形成有该开口部的主体部、和覆盖该开口部的面板。另外,面板例如通过螺丝紧固固定于主体部。在室外机利用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等形成有制冷剂流路。另外,在室内机利用室内热交换器等形成有制冷剂流路。例如,将室外机的制冷剂流路与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时,作业者将面板取下,打开室外机的外轮廓部的开口部。而且,作业者将手从该开口部插入到外轮廓部内,将制冷剂配管连接于室外机的制冷剂流路。
另外,在形成有在安装时和维护时等使用的开口部的以往的室外机中也公知有形成有从外轮廓部的侧面部向背面部连续地开口的开口部的室外机。在这样的开口部形成于外轮廓部的室外机中,在将面板用螺丝紧固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结构的情况下,产生以下那样的课题。即,存在室外机在墙壁等位于背面部附近的状态下设置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室外机的背面部侧无法确保用于进行螺丝的安装和取下的充分的作业空间。因此在将面板用螺丝紧固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结构的情况下,面板的拆装成为困难,换言之开口部的开关成为困难。
因此,在以往的室外机中也提出有在面板设置多个钩式的爪部,在主体部形成供这些爪部插入的开口部,将面板的爪部卡挂于主体部的开口部周缘,由此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室外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后,面板与主体部的侧面部通过螺丝紧固固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60208号公报
如上述的那样,在以往的室外机中,使用钩式的爪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在这样的使用钩式的爪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结构中,面板部相对于主体部的晃动会变大。因此,以往的室外机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侧面部前的状态下,面板相对于主体部的倾倒会较大。因此,以往的室外机在欲将面板螺丝固定于主体部的侧面部时,形成于面板的螺丝插入用的孔与形成于主体部的内螺纹的错位也会增大。因此,以往的室外机存在以下课题:在欲将面板螺丝固定于主体部的侧面部时,形成于面板的螺丝插入用的孔与形成于主体部的内螺纹的对位作业变得繁杂,使得将面板安装于主体部的作业变得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获得在形成有从外轮廓部的侧面部向背面部连续地开口的开口部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面板的拆装作业变得比以往容易的空调机的室外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为如下构成,具备具有背面部和侧面部的外轮廓部,所述外轮廓部具备:主体部,其形成有从所述侧面部向所述背面部连续地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和横截面L字状的第一面板,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一面板具备:侧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侧面部的部分覆盖;背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背面部的部分覆盖;以及多个爪部,所述多个爪部中的一个是从所述背面侧面板部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一爪部,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部具备:第一板部,其在下端部形成有缺口;和第二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前方,将所述第一爪部插入所述缺口,使所述第一面板向所述侧面侧面板部靠近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一爪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第一面板的背面侧面板部使用包括第一爪部的多个爪部而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因此,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即便在室外机的背面部侧未确保充分的作业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面板的背面侧面板部从主体部的背面部容易地拆装。
另外,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将第一面板的背面侧面板部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时,板状的第一爪部成为被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夹入的状态。在这样的固定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板状的第一爪部与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以及板状的第一爪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因此,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将第一面板的背面侧面板部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状态下,能够比以往减小第一面板相对于主体部的倾倒。因此,例如,在将第一面板的侧面侧面板部与主体部的侧面部螺丝固定的情况下,形成于第一面板的侧面侧面板部的螺丝插入用的孔与形成于主体部的侧面部的内螺纹的错位较小。即,形成于第一面板的侧面侧面板部的螺丝插入用的孔与形成于主体部的侧面部的内螺纹的对位变得容易。因此,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将面板安装于主体部的作业变得比以往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轮廓部的立体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底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图7是图4的C部放大图。
图8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第一面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隐藏于某个结构而无法看到的结构使用引出线标注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将指示该无法看到的结构表示的引出线用虚线表示。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外轮廓部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具备具有侧面部51和背面部52的外轮廓部50。外轮廓部50为大致长方体形状。该外轮廓部50具备主体部53和第一面板70。主体部53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在主体部53形成有从侧面部51向背面部52连续地开口的第一开口部54。另外如后述的那样,主体部53划分为:设置有送风机3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35的送风机室56、和设置有压缩机31的机械室57。而且,第一开口部54形成于机械室57。
第一面板70是覆盖第一开口部54的部件,并相对于主体部53拆装自如地安装。详细而言,第一面板70具备:将第一开口部54中的形成于侧面部51的部分覆盖的侧面侧面板部71、和将第一开口部54中的形成于背面部52的部分覆盖的背面侧面板部72。而且,第一面板70为侧面侧面板部71的端部与背面侧面板部72的端部连结而成的形状,且成为横截面L字状。
另外,只要形成有第一开口部54,则构成主体部53的部件不做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底板2、正面板3、服务面板4、正面下侧面板5、第二面板6、左侧面板8以及顶面面板9构成主体部53。
底板2是构成主体部53的底部的部件。正面板3是与服务面板4一起构成主体部53的正面部的部件。详细而言,服务面板4构成主体部53的正面部中的侧面部51侧的部分。正面板3构成主体部53的正面部中的与侧面部51相反侧的侧面部侧的部分。另外,正面板3构成设置有送风机34和室外热交换器35的送风机室56的前表面部。因此,在正面板3且在与送风机34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吹出口3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具备两个送风机34。因此,在正面板3形成有两个吹出口3a。
服务面板4和正面下侧面板5是构成主体部53的前表面部的一部分、和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的前方部分的部件。服务面板4构成上部部分,正面下侧面板5构成下部部分。第二面板6是在第一开口部54的上部构成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的后方部分、和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的一部分的部件。
左侧面板8是主体部53中的构成与侧面部51相反侧的侧面部的部件。主体部53中的与侧面部51相反侧的侧面部成为设置有送风机34和室外热交换器35的送风机室56的侧面部。因此,在左侧面板8且在与室外热交换器35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吸入口8a。顶面面板9是构成主体部53的顶面部的部件。
在这样构成的主体部53中,在该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形成有由底板2、第一面板70、第二面板6、左侧面板8包围的开口部。该开口部位于与室外热交换器35对置的部位,且成为吸入口5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3中,第二面板6例如通过螺丝紧固等拆装自如地安装于该第二面板6周围的部件。即,在主体部53形成有从侧面部51向背面部52连续地开口,且下端与第一开口部54的上端相连的第二开口部55。而且,第二开口部55由第二面板6覆盖。
如图2所示,主体部53由室外热交换器35的侧面部51侧的端部和分隔板1划分为送风机室56和机械室57。
在送风机室56设置有送风机34和室外热交换器35。详细而言,送风机34具备例如螺旋桨式的叶轮、和旋转驱动该叶轮的马达。另外,在主体部53的底板2设置有马达支撑件33。而且,送风机34的马达固定于马达支撑件33。此时,送风机34配置为与吹出口3a对置。室外热交换器35以与主体部53的吸入口对置的方式设置于送风机室56。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3在主体部53中的与侧面部51相反侧的侧面部形成有吸入口8a,在背面部52形成有吸入口58。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35俯视为L字形状。
在机械室57设置有作为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压缩机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械室57也设置有用于存积制冷剂回路中多余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容器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机械室57也设置有用于使在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膨胀的未图示的膨胀阀。压缩机31、室外热交换器35的导热管、膨胀阀以及制冷剂容器32在机械室57中用未图示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即,在室外机100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31与室外热交换器35等连接,形成有成为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制冷剂流路。
另外,在与室外机100连接的未图示的室内机也用制冷剂配管将室内热交换器等连接,形成有成为制冷剂回路的一部分的制冷剂流路。而且,用制冷剂配管将室外机100的制冷剂流路与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连接,从而完成制冷剂回路。而且,在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时,用室外热交换器35吸热并用室内热交换器散热,由此成为制热运转。另外,在从压缩机31排出的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时,用室内热交换器吸热并用室外热交换器35散热,由此成为制冷运转。
另外,在机械室57也设置有未图示的电气部件箱。在电气部件箱收纳有向压缩机31等进行电力供给的电气部件等。电气部件箱例如配置于机械室57内的上部。
然而,形成于主体部53的第一开口部54在室外机100安装时和维护时等使用。例如,在将室外机100的制冷剂流路与室内机的制冷剂流路用制冷剂配管连接时,作业者取下第一面板70,打开第一开口部54。然后,作业者将手从该第一开口部54插入到主体部53的机械室57内,将制冷剂配管连接于室外机100的制冷剂流路。
在此,存在室外机100在墙壁等位于背面部52附近的状态下设置的情况。例如在第一面板70的背面侧面板部72螺丝固定与主体部53的情况下,若在背面部52附近存在墙壁等,则在室外机100的背面部52侧无法确保用于进行螺丝的安装和取下的充分的作业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利用以下的结构将背面侧面板部72固定于主体部53,使第一面板70的拆装容易。
图4是从后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第一面板、第二面板以及底板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图7是图4的C部放大图。另外,图8是从前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第一面板的立体图。换言之,图8是从图4和图6的相反侧观察第一面板70的立体图。
第一面板70具备包括第一爪部73的多个爪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板70具备第一爪部73和第二爪部75。
第一爪部73是从背面侧面板部72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爪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爪部73形成为四边形状。另外,第一爪部73在横方向的中途部设置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阶梯部74。在从后方观察第一爪部73时,阶梯部74与比该阶梯部74从侧面侧面板部71远离侧相比,朝后方突出。在图6中,比该阶梯部74从侧面侧面板部71远离侧是比阶梯部74靠纸面右侧的部分。
第二爪部75设置于背面侧面板部72的前表面。即,第二爪部75朝与第一爪部73不同的方向突出,朝主体部53的内部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爪部75设置于背面侧面板部72的下端附近。第二爪部75具备从背面侧面板部72的前表面朝前方突出的基部76、和从基部76向从侧面侧面板部71远离的方向突出的凸部77。
另外,在第一面板70的背面侧面板部72形成有作为第四开口部的开口部78。开口部78形成在当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时与后述的开口部21对置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背面侧面板部72的一部分切起而形成第二爪部75。而且,在切起作业时将成为第二爪部75的部位的周边切断并除去而形成开口部78。
上述的第一爪部73固定于第二面板6的构成背面部52的部分。详细而言,第二面板6的构成背面部52的部分具备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第一板部61在下端部形成有缺口63。在该缺口63插入第一爪部73。因此,缺口63形成得比第一爪部73略大。第二板部62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第一板部61的前方。规定间隔是指例如比构成第一爪部73的板部件的板厚略大的间隔。
在第二面板6的构成背面部52的部分固定第一爪部73的情况下,首先,将第一爪部73从后方插入缺口63。此时,例如将第一爪部73插入到第一爪部73与第二板部62接触的位置为止。然后,使第一面板70向侧面侧面板部71靠近第二面板6的构成侧面部51的部分的方向移动。通过这样使第一面板70移动,在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配置第一爪部73。即,成为在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地夹入第一爪部73的状态。由此,在第二面板6的构成背面部52的部分固定第一爪部7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爪部73如上述的那样具备阶梯部74。因此,若如上述那样使第一面板70移动,则第一爪部73的阶梯部74与缺口63的边缘63a接触,从而第一面板70的移动停止。因此,通过设置阶梯部74能够防止第一爪部73过度进入。
上述的第二爪部75固定于底板2的背面部。详细而言,在底板2的背面部形成有作为第三开口部的开口部21。在开口部21插入有第二爪部75。因此开口部21形成得大于第二爪部75。
在底板2的背面部固定第二爪部75的情况下,首先,将第二爪部75从后方插入开口部21。之后,使第一面板70向侧面侧面板部71靠近第二面板6的构成侧面部51的部分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二爪部75的凸部77卡挂于开口部21的周缘,在底板2的背面部固定第二爪部75。另外,在成为在底板2的背面部固定有第二爪部75的状态时,第一面板70的开口部78成为与开口部21对置的状态。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用外螺纹81固定于主体部53。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形成有供外螺纹81插入的孔7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两个外螺纹81固定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因此,在侧面侧面板部71在上下形成有两个孔79。另外,在第二面板6形成有供插入到上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的内螺纹64。在底板2形成有供插入到下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的内螺纹22。将插入到上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内螺纹64,并将插入到下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内螺纹22,由此将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固定于第二面板6和底板2。
接着,对第一面板70的取下动作以及安装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第一面板70从主体部53取下时,首先,从第二面板6的内螺纹64将外螺纹81拔出,并从底板2的内螺纹22并从内螺纹64将外螺纹81拔出。由此,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的固定被解除。之后,使第一面板70向侧面侧面板部71从第二面板6的构成侧面部51的部分远离的方向移动。而且,若第一面板70移动至第一爪部73整体与第二面板6的缺口63对置,且第二爪部75整体与底板2的开口部21对置的位置,则使第一面板70朝后方移动。然后,通过将第一爪部73从缺口63拔出,将第二爪部75从开口部21拔出,从而能够将第一面板70从主体部53取下。
在将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时,首先,将第一爪部73从后方插入缺口63,将第二爪部75从后方插入开口部21。之后,使第一面板70向侧面侧面板部71靠近第二面板6的构成侧面部51的部分的方向移动。然后,使侧面侧面板71与第二面板6的构成侧面部51的部分接触。在该状态下,成为在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配置第一爪部73,且在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地夹入有第一爪部73的状态。即,在第二面板6的构成背面部52的部分固定第一爪部73。另外在该状态下,成为第二爪部75的凸部77卡挂于开口部21的周缘,成为在底板2的背面部固定有第二爪部75的状态。最后,将插入到上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内螺纹64,将插入到下部的孔79的外螺纹81拧入内螺纹22,由此将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固定于第二面板6和底板2。即,成为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面板70使用第一爪部73和第二爪部75固定于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即便在室外机100的背面部52侧未确保充分的作业空间情况下,也能够将第一面板70的背面侧面板部72从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容易地拆装。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在将第一面板70的背面侧面板部72固定于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时,板状的第一爪部73成为被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夹入的状态。这样的固定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减小板状的第一爪部73与第一板部61之间的间隙、和板状的第一爪部73与第二板部62之间的间隙。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在第一面板70的背面侧面板部72固定于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的状态下,与使用钩式的爪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以往的室外机相比,能够减小第一面板70相对于主体部53的倾倒。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形成于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的供外螺纹81插入的孔79与形成于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的内螺纹22、内螺纹64的错位较小。因此,在用外螺纹81固定侧面侧面板部71与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时,形成于侧面侧面板部71的供外螺纹81插入的孔79与形成于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的内螺纹22、内螺纹64的对位变得容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与使用钩式的爪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以往的室外机相比,将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的作业变得容易。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与使用钩式的爪部将面板固定于主体部的背面部的以往的室外机相比,能够提高维护性,并实现安装时间的缩短。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爪部73具备阶梯部74,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爪部73过度进入到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形成于第一面板70的侧面侧面板部71的供外螺纹81插入的孔79与形成于主体部53的侧面部51的内螺纹22、内螺纹64的错位。因此,通过使第一爪部73具备阶梯部74,使将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的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另外,在室外机100组装时也产生将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的作业。因此,将第一面板70安装于主体部53的作业变得容易的效果在组装室外机100时也能够获得。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53具备覆盖第二开口部55的第二面板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在从第一开口部54进行的话在主体部53内的作业较难的情况下,能够将第二面板6取下,从第二开口部55进行在主体部53内的作业。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第一面板70的板状的第一爪部73被夹入第二面板6的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因此,在取下第二面板6时,将第二面板6向上方提拉,将第一爪部73从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拉出,由此即便不取下第一面板70,也能够将第二面板6取下。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00中,在第一面板70形成有与底板2的开口部21对置的开口部78。因此,在外轮廓部50内存留有水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底板2的开口部21和第一面板70的开口部78,将外轮廓部50内的水朝外部排出。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具备具有背面部52和侧面部51的外轮廓部50。外轮廓部50具备:形成有从侧面部51向背面部52连续地开口的第一开口部54的主体部53、和覆盖第一开口部54的横截面L字状的第一面板70。第一面板70具备将第一开口部54中的形成于侧面部51的部分覆盖的侧面侧面板部71、将第一开口部54中的形成于背面部52的部分覆盖的背面侧面板部72、以及多个爪部。多个爪部中的一个是从背面侧面板部72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一爪部73。另外,主体部53的背面部52具备在下端部形成有缺口63的第一板部61、和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第一板部61的前方的第二板部62。而且,通过将第一爪部73插入缺口63,使第一面板70向侧面侧面板部71靠近侧面部51的方向移动,由此成为在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配置第一爪部73的结构。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100,第一面板70相对于主体部53的拆装比以往容易。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隔板;2…底板;3…正面板;3a…吹出口;4…服务面板;5…正面下侧面板;6…第二面板;8…左侧面板;8a…吸入口;9…顶面面板;21…开口部;22…内螺纹;31…压缩机;32…制冷剂容器;33…马达支撑件;34…送风机;35…室外热交换器;50…外轮廓部;51…侧面部;52…背面部;53…主体部;54…第一开口部;55…第二开口部;56…送风机室;57…机械室;58…吸入口;61…第一板部;62…第二板部;63…缺口;63a…边缘;64…内螺纹;70…第一面板;71…侧面侧面板部;72…背面侧面板部;73…第一爪部;74…阶梯部;75…第二爪部;76…基部;77…凸部;78…开口部;79…孔;81…外螺纹;100…室外机。
Claims (7)
1.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是如下结构:
具备具有背面部和侧面部的外轮廓部,
所述外轮廓部具备:
主体部,其形成有从所述侧面部向所述背面部连续地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和
横截面L字状的第一面板,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
所述第一面板具备:
侧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侧面部的部分覆盖;
背面侧面板部,其将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背面部的部分覆盖;以及
多个爪部,
所述多个爪部中的一个是从所述背面侧面板部的上端部朝上方突出的板状的第一爪部,
所述主体部的所述背面部具备:
第一板部,其在下端部形成有缺口;和
第二板部,其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前方,
将所述第一爪部插入所述缺口,使所述第一面板向所述侧面侧面板部靠近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一爪部被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第二开口部,该第二开口部从所述侧面部向所述背面部连续地开口,且下端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上端相连,
所述主体部具备覆盖该第二开口部的第二面板,
所述第二面板具备形成有所述缺口的所述第一板部以及所述第二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爪部具备阶梯部,在使所述第一面板向所述侧面侧面板部靠近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时,该阶梯部与所述缺口的边缘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是如下结构:
所述第一面板具备设置于所述背面侧面板部的前表面的第二爪部,
所述第二爪部具备:
基部,其从所述背面侧面板部的前表面朝前方突出;和
凸部,其从所述基部向从所述侧面侧面板部离开的方向突出,
所述主体部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爪部插入的第三开口部,
将所述第二爪部插入所述第三开口部,使所述第一面板向所述侧面侧面板部靠近所述侧面部的方向移动,由此所述第二爪部的所述凸部卡挂于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面板且在与所述第三开口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第四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板的所述侧面侧面板部用螺丝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送风机、室外热交换器以及压缩机,
所述主体部划分为:设置有所述送风机以及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送风机室、和设置有所述压缩机的机械室,
所述第一开口部形成于所述机械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16809 WO2019207683A1 (ja) | 2018-04-25 | 2018-04-25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41616A true CN112041616A (zh) | 2020-12-04 |
CN112041616B CN112041616B (zh) | 2021-10-29 |
Family
ID=6829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2568.7A Active CN112041616B (zh) | 2018-04-25 | 2018-04-25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73790B2 (zh) |
EP (1) | EP3786538B1 (zh) |
JP (1) | JP6847306B2 (zh) |
CN (1) | CN112041616B (zh) |
WO (1) | WO20192076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2206026B3 (de) * | 2022-06-14 | 2023-07-06 | Glen Dimplex Deutschland Gmbh | Kältemittelanlage, insbesondere Wärmepumpe sowie Anlagengehäuse |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30599A (ja) * | 1990-02-06 | 1991-10-14 | Nippon Chemicon Corp | 仮止め装置 |
JPH07260208A (ja) * | 1994-03-18 | 1995-10-1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02233425A (ja) * | 2001-02-13 | 2002-08-20 | Cleanup Corp | 化粧板の取付構造 |
JP2002250542A (ja) * | 2001-02-22 | 2002-09-06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KR20030032590A (ko) * | 2001-10-18 | 2003-04-26 |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의 프레임 구조 |
US20050039480A1 (en) * | 2003-08-18 | 2005-02-24 | Kim Su Hun | Integral type air conditioner |
JP2007212104A (ja) * | 2006-02-13 | 2007-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201263257Y (zh) * | 2008-07-24 | 2009-06-24 |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电上显示盒的安装结构 |
JP2009144956A (ja) * | 2007-12-13 | 2009-07-02 | Panason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9210154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9210153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202581741U (zh) * | 2012-05-22 | 2012-12-05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盖板 |
CN203489380U (zh) * | 2013-09-13 | 2014-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面板及空调室外机 |
CN203869203U (zh) * | 2014-04-29 | 2014-10-0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及其右侧组件 |
CN105352039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105546683A (zh) * | 2016-02-19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空调室外机 |
CN205334330U (zh) * | 2016-01-05 | 2016-06-22 | 陈新娟 | 高效散热且组装方便的机箱 |
CN106304731A (zh) * | 2016-10-14 | 2017-01-04 | 无锡市海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设备用机箱 |
CN206771527U (zh) * | 2017-04-26 | 2017-1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6831709U (zh) * | 2017-05-04 | 2018-01-0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US10852012B2 (en) * | 2016-12-16 | 2020-12-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05189B2 (ja) | 1994-09-16 | 2001-09-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4404656B2 (ja) | 2004-03-02 | 2010-01-2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06242542A (ja) | 2005-03-07 | 2006-09-14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室外機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JP5766171B2 (ja) * | 2012-11-12 | 2015-08-1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
JP6149912B2 (ja) * | 2015-10-16 | 2017-06-2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式加熱装置 |
-
2018
- 2018-04-25 WO PCT/JP2018/016809 patent/WO2019207683A1/ja unknown
- 2018-04-25 US US16/976,835 patent/US114737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5 EP EP18916262.1A patent/EP3786538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5 JP JP2020515370A patent/JP68473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4-25 CN CN201880092568.7A patent/CN1120416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3230599A (ja) * | 1990-02-06 | 1991-10-14 | Nippon Chemicon Corp | 仮止め装置 |
JPH07260208A (ja) * | 1994-03-18 | 1995-10-13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2002233425A (ja) * | 2001-02-13 | 2002-08-20 | Cleanup Corp | 化粧板の取付構造 |
JP2002250542A (ja) * | 2001-02-22 | 2002-09-06 | Toshiba Kyaria Kk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KR20030032590A (ko) * | 2001-10-18 | 2003-04-26 |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 공기조화기 실외기의 프레임 구조 |
US20050039480A1 (en) * | 2003-08-18 | 2005-02-24 | Kim Su Hun | Integral type air conditioner |
JP2007212104A (ja) * | 2006-02-13 | 2007-08-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9144956A (ja) * | 2007-12-13 | 2009-07-02 | Panasonic Corp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9210153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JP2009210154A (ja) * | 2008-02-29 | 2009-09-1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CN201263257Y (zh) * | 2008-07-24 | 2009-06-24 |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电上显示盒的安装结构 |
CN202581741U (zh) * | 2012-05-22 | 2012-12-05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内机和盖板 |
CN203489380U (zh) * | 2013-09-13 | 2014-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面板及空调室外机 |
CN203869203U (zh) * | 2014-04-29 | 2014-10-08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室外机及其右侧组件 |
CN105352039A (zh) * | 2015-11-27 | 2016-02-24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CN205334330U (zh) * | 2016-01-05 | 2016-06-22 | 陈新娟 | 高效散热且组装方便的机箱 |
CN105546683A (zh) * | 2016-02-19 | 2016-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空调室外机 |
CN106304731A (zh) * | 2016-10-14 | 2017-01-04 | 无锡市海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设备用机箱 |
US10852012B2 (en) * | 2016-12-16 | 2020-12-0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206771527U (zh) * | 2017-04-26 | 2017-12-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206831709U (zh) * | 2017-05-04 | 2018-01-02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室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07683A1 (ja) | 2019-10-31 |
US11473790B2 (en) | 2022-10-18 |
EP3786538A4 (en) | 2021-04-14 |
EP3786538A1 (en) | 2021-03-03 |
JPWO2019207683A1 (ja) | 2020-10-22 |
US20210003295A1 (en) | 2021-01-07 |
EP3786538B1 (en) | 2024-01-10 |
JP6847306B2 (ja) | 2021-03-24 |
CN112041616B (zh) | 2021-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50108688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CN100504193C (zh)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
JP4357950B2 (ja) | 室外機 | |
CN112041616B (zh)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
JP5879534B2 (ja) | カバー、及び、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CN101726083A (zh) | 空调 | |
EP3598020B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 |
JPH0826150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KR20230116516A (ko) |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 |
JP4493188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3614466B (zh) |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 |
EP2980502B1 (en) | Air conditioner | |
JP7212249B2 (ja) | 天井吊り下げ型の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 |
JP2003156233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KR20150120218A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JP7112030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CN216011042U (zh) | 一种风管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S5848504Y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ツト | |
EP2808615A2 (en) |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JP2008298346A (ja) | 電装品ユニット | |
EP3401616B1 (en) | In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JPH0615234Y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 |
KR20240102399A (ko) | 공기조화기 | |
JP2007093187A (ja) | 冷却貯蔵庫 | |
JP2005069638A (ja) | 電装品箱の配線構造及び電装品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