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2024344A -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4344A
CN112024344A CN202010786676.3A CN202010786676A CN112024344A CN 112024344 A CN112024344 A CN 112024344A CN 202010786676 A CN202010786676 A CN 202010786676A CN 112024344 A CN112024344 A CN 112024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rod
shell
spring
spring assembl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66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4344B (zh
Inventor
陈江攀
刘艺
刘艳
王冬
张为雯
孙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ystem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0107866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43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4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4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4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4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mechanical energ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22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applied to control members, e.g. control members of vehicles, trigg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2Vibration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for generating random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所述触发式力锤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部的加载杆,所述加载杆头部与力传感器结合固定;加载杆的尾部与弹簧组件结合固定,弹簧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触发机构可与所述加载杆连接或断开;其中,在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连接状态下,所述弹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进而当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断开后,所述加载杆的头部沿弹簧组件的压缩方向,朝向外壳外部移动;本发明提供的力传感器接触到试验对象表面后在弹簧组件作用下立即向反方向运动,在整个冲击激励的施加过程中,只需操作人员完成触发动作,剩余动作全部由机械机构完成,从而可有效保证冲击激励的可重复性。

Description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模态试验测量装置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力锤具有操作简单、无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等优点,是航空、航天、汽车等工程领域振动模态试验的主要激励装置。现有常用的力锤通常由锤头、配重和锤柄三部分组成,其中锤头为力传感器。工程中实施模态试验时,由操作人员持力锤锤击试验对象,从而对试验对象施加一个宽频冲击激励,激励出试验对象的固有振动响应,并由力锤的力传感器和布置在试验对象指定位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分别测量冲击激励和振动响应,最终由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对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获得的冲击激励和振动响应进行采集处理,以获得试验对象的振动模态信息。
然而,考虑到利用现有常用力锤施加冲击激励这个过程全部需要操作人员完成,因此模态试验结果精度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持力锤完成锤击动作时可能存在“连击”问题,导致试验数据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模态试验需要冲击激励方向与试验对象某一坐标平面正交,但由操作人员完成锤击动作并无法保证冲击激励的方向正交性;最后,工程中模态试验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平均的方法提高试验结果精度,但由操作人员完成锤击动作无法保证冲击激励的可重复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外壳;
加载杆,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加载杆头部与力传感器结合固定;
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加载杆的尾部,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可与所述加载杆连接或断开;其中,在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连接状态下,所述弹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进而当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断开后,所述加载杆的头部沿弹簧组件的压缩方向,朝向外壳外部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复位把手,与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结合固定,并且暴露在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包括可供所述复位把手沿弹簧组件的伸缩方向移动的槽体。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弹簧和一对第二弹簧,所述一对第一弹簧对称设置,所述一对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并且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加载杆的尾部侧壁上设置对应的一对支耳;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彼此靠近的一端与同侧的支耳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
弹簧稳定轴,两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并且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稳定轴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外壳结合固定,并且套设在所述加载杆上,所述弹簧组件的所述另一端结合固定在所述直线轴承上,进而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环绕所述加载杆设置的弹簧,所述加载杆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杆的中心处形成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可容置与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另一端与上位机电连接;或者,
所述加载杆的头部侧壁上还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所述无线通讯组件与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并可接收所述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固定轴,结合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侧;
滚动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轴的周侧;
滚动轴承套,结合固定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侧壁上;以及
扭转弹簧,其包括通过一弹性杆绕制形成的螺旋盘,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处于所述螺旋盘的中央位置,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螺旋盘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端点;所述弹性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旋盘的外侧,并且沿与第一固定端点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固定端点;所述第一固定端点与外壳结合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端点固定在所述滚动轴承套上;其中,
所述滚动轴承套远离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侧设置触发把手,所述触发把手在拉动后可带动所述滚动轴承套转动;
所述滚动轴承套靠近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侧设置L型横梁,所述加载杆上设置配合固定所述L型横梁的凹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为楔面;或者,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中对应所述凹槽的区域为楔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发式力锤测量系统,所述测量系统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以及一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触发式力锤装置中的力传感器有线或无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该力锤装置通过对机械结构和机构的合理设计和布局,实现了利用机械触发方式施加冲击激励;力传感器接触到试验对象表面后在弹簧组件作用下立即向反方向运动,在整个冲击激励的施加过程中,只需操作人员完成触发动作,剩余动作全部由机械机构完成,且只需保证多次施加冲击激励时,该力锤装置与试验对象表面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可有效保证冲击激励的可重复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加载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触发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1、外壳;2、加载杆;3、力传感器;4、直线轴承;5、触发机构;6、弹簧组件;7、复位把手;8、螺钉;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5.1、滚动轴承;5.2、滚动轴承套;5.3、固定轴;5.4、扭转弹簧;6.1~6.2、第一弹簧;6.3~6.4、第二弹簧;6.5~6.6、弹簧稳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公开内容提供了许多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特征的不同实施方式或实例。下面描述了组件和布置的具体实例以简化本发明。当然,这些仅仅是实例,而不旨在限制本发明。例如,以下描述中,在第二部件上方或者上形成第一部件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实施方式,并且也可以包括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形成额外的部件,从而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不直接接触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以下描述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耦接”,可以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实施方式,并且也可以包括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形成额外的部件,从而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不直接接触的实施方式。
而且,为便于描述,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设置为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现有常用力锤施加冲击激励这个过程全部需要操作人员完成,因此模态试验结果精度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一方面,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在持力锤完成锤击动作时可能存在“连击”问题,导致试验数据无法使用;另一方面,模态试验需要冲击激励方向与试验对象某一坐标平面正交,但由操作人员完成锤击动作并无法保证冲击激励的方向正交性;最后,工程中模态试验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平均的方法提高试验结果精度,但由操作人员完成锤击动作无法保证冲击激励的可重复性。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装置包括:外壳1;加载杆2设于外壳内部,加载杆2头部与力传感器3结合固定;弹簧组件6一端固定在加载杆2的尾部,另一端与外壳1相对固定;触发机构5可与加载杆2连接或断开;其中,在触发机构5与加载杆2连接状态下,弹簧组件6处于压缩状态,进而当触发机构5与加载杆2断开后,加载杆2的头部沿弹簧组件6的压缩方向,朝向外壳1外部移动。
本发明通过对机械结构和机构的合理设计和布局,实现了利用机械触发方式施加冲击激励;力传感器接触到试验对象表面后在弹簧组件作用下立即向反方向运动,在整个冲击激励的施加过程中,只需操作人员完成触发动作,剩余动作全部由机械机构完成,且只需保证多次施加冲击激励时,该力锤装置与试验对象表面的相对位置固定即可有效保证冲击激励的可重复性。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复位把手7,复位把手7与加载杆2的尾部结合固定,并且暴露在外壳1外部,外壳1包括可供所述复位把手沿弹簧组件的伸缩方向移动的槽体。
具体的,复位把手7上端设置有外螺纹,复位把手7可与加载杆2下侧的螺纹孔进行拧紧装配,复位把手7可保证该力锤装置在完成冲击激励施加过程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此外,复位把手7材料可采用不锈钢材质,提高装置使用寿命,复位把手7外形采用圆柱形设计,方便使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弹簧组件6包括:一对第一弹簧6.1~6.2和一对第二弹簧6.3~6.4,一对第一弹簧6.1~6.2对称设置,一对第二弹簧6.3~6.4对称设置,并且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例如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位于同一轴线上;加载杆2的尾部侧壁上设置对应的一对支耳;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例如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彼此靠近的一端与同侧的支耳连接。
进一步的,弹簧组件6还包括:弹簧稳定轴,两端与外壳1相对固定,并且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弹簧稳定轴上。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串在弹簧稳定轴6.5上,且在装配过程中由加载杆2的左支耳隔开,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4串在弹簧稳定轴6.6上,且在装配过程中由加载杆2的左支耳隔开;初始状态时,一对第一弹簧6.1~6.2处于自由伸缩状态,一对第二弹簧6.3~6.4处于压缩状态,在冲击激励的施加过程中,当力传感器3接触到试验对象表面后在碰撞反弹和一对第一弹簧6.1~6.2的作用下立即向反方向运动,从而避免了“连击”问题。
进一步的,一对第一弹簧6.1~6.2完全相同;一对第二弹簧6.3~6.4完全相同;一对弹簧稳定轴6.5~6.6完全相同;弹簧稳定轴6.5~6.6均为铝制元件,作用是限制加载杆2的转动自由度,同时可保证一对第一弹簧6.1~6.2和一对第二弹簧6.3~6.4在受压时不失稳。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弹簧组件6包括:环绕加载杆2设置的弹簧,加载杆2上设置有固定件,弹簧的一端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外壳1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第一环绕弹簧一端与加载杆2支耳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环绕弹簧另一端与外壳1后部内侧支耳固定连接,第二环绕弹簧一端与加载杆2支耳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环绕弹簧另一端与外壳1头部内侧支耳固定连接;第一环绕弹簧为冲击激励施加动力,第二环绕弹簧在冲击激励过程中施加反向作用力,从而避免了“连击”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直线轴承4,直线轴承4与外壳1结合固定,并且套设在加载杆2上,弹簧组件6的一端结合固定在直线轴承4上,进而与外壳相对固定。
请参阅图2和图3,进一步的,直线轴承4与外壳1进行过盈配合,保证直线轴承4与外壳1相对固定;直线轴承4靠近加载杆2尾部的圆环平面上设置有两个盲孔,用于固定弹簧稳定轴的一端,直线轴承4内径与加载杆2的外径一致,保证加载杆2可沿直线轴承轴向自由运动。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触发机构5包括:固定轴5.3,结合固定在外壳1的内侧;滚动轴承5.1,固定在固定轴5.3的周侧;滚动轴承套5.2,结合固定在滚动轴承5.1的外侧壁上;以及扭转弹簧5.4,其包括通过一弹性杆绕制形成的螺旋盘,弹性杆的一端处于螺旋盘的中央位置,并且沿垂直于螺旋盘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端点;弹性杆的另一端位于螺旋盘的外侧,并且沿与第一固定端点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固定端点;第一固定端点与外壳1结合固定,第二固定端点固定在滚动轴承套5.1上;其中,滚动轴承套5.1远离弹簧组件6的一侧设置触发把手,触发把手在拉动后可带动滚动轴承套5.1转动;滚动轴承套靠近弹簧组件的一侧设置L型横梁,加载杆2上设置配合固定L型横梁的凹槽。
请参阅图2、图5和图7,具体的,滚动轴承5.1内径与固定轴5.3进行过盈配合,固定轴5.3与外壳1.2内侧尾部中间的圆环凸台进行过盈配合;滚动轴承套5.2为不锈钢元件,且为一体结构,其主体为圆环凸台,圆环凸台内径与滚动轴承5.1外径进行过盈配合,滚动轴承5.1一方面可以对滚动轴承套5.2起固定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滚动轴承套5.2绕固定轴5.3转动;扭转弹簧5.4一端与外壳1内侧尾部中间的圆环凸台进行牢固连接,另一端与滚动轴承套5.2凸出支耳距离外壳1较近侧表面上的盲孔进行牢固连接;扭转弹簧5.4可以使滚动轴承套5.2恢复初始状态。
请参阅图3和图6,优选的,加载杆2的中心处形成贯通的通孔,通孔内可容置与力传感器3电连接的导线,导线另一端与上位机电连接;或者,加载杆的头部侧壁上还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无线通讯组件与力传感器3电连接,并可接收所述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为楔面;或者,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中对应所述凹槽的区域为楔面,加载杆2尾部端面上侧进行楔面处理,可消除加载杆2和滚动轴承套5.2L型横梁之间的接触卡滞。
进一步,加载杆2为不锈钢元件,且为一体结构,在其头部设置有内螺纹孔,可以与力传感器3进行结合固定,加载杆2两侧对称设有左支耳和右支耳,两个支耳上均开有圆形通孔,用于固定弹簧稳定轴6.5~6.6,加载杆2下侧设置有螺纹孔,用于固定复位把手7,加载杆2后部上侧开有凹槽,用于和触发机构5连接,加载杆2中间开有圆形通孔,用于引出力传感器3的信号线,加载杆2尾部端面上侧进行楔面处理,可消除加载杆2和滚动轴承套5.2L型横梁之间的接触卡滞。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进一步的,外壳1包括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材质可以是硬塑料材料或不锈钢材料,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均为一体结构;在第一外壳1.1外侧尾部设置有两个沉头孔,在第一外壳1.1外侧中部设置有一个沉头孔,在第二外壳1.2内侧尾部与第一外壳1.1外侧尾部两个沉头孔的对应位置设置有两个螺纹孔,在第二外壳1.2内侧中部与第一外壳1.1外侧中部沉头孔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个螺纹孔,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通过螺钉8进行固定配合;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头部沿圆周方向均设置有一个半圆环凸台,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内侧距半圆环凸台为直线轴承4轴向长度位置处沿圆周方向均设置有两个圆弧凸台,当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固定配合后,半圆环凸台和圆弧凸台固定直线轴承4,使直线轴承4与外壳1进行过盈配合;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中部下侧均开有矩形槽体,当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固定配合后,矩形槽体可以保证复位把手7的前后运动同时限制复位把手7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内侧中后部均设置有支耳,支耳距半圆环凸台较近的平面上设置有盲孔,分别用于固定弹簧稳定轴6.5和弹簧稳定轴6.6的一端,直线轴承4外套距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头部半圆环凸台较远的平面上设置有两个盲孔,分别用于固定弹簧稳定轴6.5和弹簧稳定轴6.6的另一端;第一外壳1.1内侧尾部中间设置有圆环凸台,用于固定扭转弹簧5.4的固定端;第二外壳1.2内侧尾部设置有圆环凸台,用于固定固定轴5.3;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尾部上侧均开有半圆形通孔,当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固定配合后,两个半圆形通孔组成一个圆形通孔,用于保证轴承套5.2的触发把手沿其轴向运动同时限制其他方向的运动;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尾部端面中间均设置有一个半圆形通孔,当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固定配合后,两个半圆形通孔组成一个圆形通孔用于引出力传感器3的信号线;力传感器3尾部设置有外螺纹,与加载杆2头部的内螺纹进行拧紧装配,力传感器3的信号线通过加载杆2的中间圆形通孔以及第一外壳1.1和第二外壳1.2尾部端面中间的半圆形通孔引出。
本发明提供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以及一上位机;上位机与触发式力锤装置中的力传感器3有线或无线连接。
上述测量系统的技术效果是基于本发明前述的力锤装置的特性,因此具有对应的使用效果,本发明不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的结构爆炸图,主要体现装置各部件的组成,图3中对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例如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与支耳的位置关系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如图3中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例如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在支耳同侧,而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例如第一弹簧6.1和第二弹簧6.3)彼此靠近的一端与同侧的支耳连接(如图2所示)。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方式,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方式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
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加载杆,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加载杆头部与力传感器结合固定;
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加载杆的尾部,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可与所述加载杆连接或断开;其中,在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连接状态下,所述弹簧组件处于压缩状态,进而当所述触发机构与所述加载杆断开后,所述加载杆的头部沿弹簧组件的压缩方向,朝向外壳外部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把手,与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结合固定,并且暴露在所述外壳外部,所述外壳包括可供所述复位把手沿弹簧组件的伸缩方向移动的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一对第一弹簧和一对第二弹簧,所述一对第一弹簧对称设置,所述一对第二弹簧对称设置,并且位于同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加载杆的尾部侧壁上设置对应的一对支耳;位于同侧的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彼此靠近的一端与同侧的支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还包括:
弹簧稳定轴,两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并且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稳定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外壳结合固定,并且套设在所述加载杆上,所述弹簧组件的所述另一端结合固定在所述直线轴承上,进而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环绕所述加载杆设置的弹簧,所述加载杆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杆的中心处形成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可容置与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的导线,所述导线另一端与上位机电连接;或者,
所述加载杆的头部侧壁上还设置有无线通讯组件,所述无线通讯组件与所述力传感器电连接,并可接收所述力传感器传输的数据,发送至上位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机构包括:
固定轴,结合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侧;
滚动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轴的周侧;
滚动轴承套,结合固定在所述滚动轴承的外侧壁上;以及
扭转弹簧,其包括通过一弹性杆绕制形成的螺旋盘,所述弹性杆的一端处于所述螺旋盘的中央位置,并且沿垂直于所述螺旋盘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端点;所述弹性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旋盘的外侧,并且沿与第一固定端点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固定端点;所述第一固定端点与外壳结合固定,所述第二固定端点固定在所述滚动轴承套上;其中,
所述滚动轴承套远离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侧设置触发把手,所述触发把手在拉动后可带动所述滚动轴承套转动;
所述滚动轴承套靠近所述弹簧组件的一侧设置L型横梁,所述加载杆上设置配合固定所述L型横梁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力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为楔面;或者,所述加载杆的尾部端面中对应所述凹槽的区域为楔面。
10.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发式力锤装置;以及一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触发式力锤装置中的力传感器有线或无线连接。
CN202010786676.3A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Active CN1120243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676.3A CN11202434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6676.3A CN11202434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4344A true CN112024344A (zh) 2020-12-04
CN112024344B CN112024344B (zh) 2021-12-07

Family

ID=73582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6676.3A Active CN112024344B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434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830A (zh) * 1985-09-10 1987-03-11 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脉冲激振器
DE4304490A1 (de) * 1993-02-15 1994-08-18 Halil Ulusar Dr Akbay Brems- und Rütteltisch mit hydraulischem Antrieb
JPH09250965A (ja) * 1996-03-14 1997-09-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平板型リンクジョイント
CN101024217A (zh) * 2007-03-30 2007-08-29 湖南科技大学 两杆冲击可调式激振器
CN205808658U (zh) * 2016-06-28 2016-12-1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敲击被测试件的力锤装置
CN108132130A (zh) * 2017-12-25 2018-06-08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试验模态测试的全自动模态力锤及方法
CN108489718A (zh) * 2018-03-12 2018-09-04 中北大学 一种可调力幅的弹射式激励装置
CN209992325U (zh) * 2019-05-08 2020-01-24 上海文倍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态力锤装置
CN210863076U (zh) * 2019-10-16 2020-06-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输电塔结构模态测试的冲击力锤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106830A (zh) * 1985-09-10 1987-03-11 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脉冲激振器
DE4304490A1 (de) * 1993-02-15 1994-08-18 Halil Ulusar Dr Akbay Brems- und Rütteltisch mit hydraulischem Antrieb
JPH09250965A (ja) * 1996-03-14 1997-09-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平板型リンクジョイント
CN101024217A (zh) * 2007-03-30 2007-08-29 湖南科技大学 两杆冲击可调式激振器
CN205808658U (zh) * 2016-06-28 2016-12-14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敲击被测试件的力锤装置
CN108132130A (zh) * 2017-12-25 2018-06-08 东北大学 一种用于试验模态测试的全自动模态力锤及方法
CN108489718A (zh) * 2018-03-12 2018-09-04 中北大学 一种可调力幅的弹射式激励装置
CN209992325U (zh) * 2019-05-08 2020-01-24 上海文倍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态力锤装置
CN210863076U (zh) * 2019-10-16 2020-06-2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输电塔结构模态测试的冲击力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4344B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7429B2 (en) Bolt type probe
JP2011509400A5 (zh)
US7719158B2 (en) Slip-ring brush and slip-ring unit equipped with such a slip-ring brush
WO2018003640A1 (ja) 検査用同軸コネクタ
US20110219589A1 (en) Clip Device
CN112024344B (zh) 一种触发式力锤装置及测量系统
JP2002195826A (ja) 自動レベル装置
KR101723484B1 (ko) 슬립링 장치에 대해 동일방향으로 입출력장치가 연결되도록 구조된 박형 토크 검출기
US2494433A (en) Transducer holder
CN112594169A (zh) 压缩机减振结构及冰箱
JP2014044204A (ja) プローブ・アセンブリ、プローブ・アセンブリ用モジュール及びプローブ・アセンブリ用モジュールの使用方法
JPS61134704A (ja) 壁に取付けられた光フアイバを有する組立体
JP2014106140A (ja) トルク検出装置
CN211785614U (zh) 加速度传感器
JP3419264B2 (ja) 振動検出装置
CN210893449U (zh) 一种温度传感器安装支架
JP4993187B2 (ja)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
JP2001004659A (ja) 測定用同軸型プローブ
CN222049337U (zh) 温度探头
JP3919645B2 (ja) 振動検出プローブ
CN114223098B (zh) 探头
JP2000251995A (ja)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20304820U (zh) 轴承高速试验机用缓冲调节装置
CN112057183A (zh) 一种后盖内置导电片的弯机头及根管预备机
CN109443181B (zh) 轴夹持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