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5445B -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5445B CN112005445B CN201980027451.5A CN201980027451A CN112005445B CN 112005445 B CN112005445 B CN 112005445B CN 201980027451 A CN201980027451 A CN 201980027451A CN 112005445 B CN112005445 B CN 1120054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unterpart
- locking
- rear direction
- lock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7—Snap or like fastening comprising annular latching means, e.g. ring snapping in an annular groov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3—Push-pull type, e.g. snap-in, push-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7—Connectors fixed to housings, casing, frames or circuit boar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ontaining optic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 G02B6/4293—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hybrid electrical and optical conn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在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位于比连接器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支承部、至少1个锁定部和承受部。对方侧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对方侧锁定部和碰触部。锁定部和对方侧锁定部总的至少一者具有在与前后方向和正交方向这两者交叉的交叉面。在嵌合状态下,碰触部位于比承受部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通过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承受部,由承受部限制越过承受部的向后方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以及其中使用的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照图20和图2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的连接器装置900。对方侧连接器95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与连接器910嵌合,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X方向)从连接器910拔出。连接器910包括1个锁定孔922、1个锁定部924、1个支承部920、罩部收纳部926和前置止动件928。锁定部924是面向锁定孔922的后方(-X方向)的面。支承部920具有弹性且支承锁定部924。锁定部924通过支承部920的弹性变形能够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Z方向)上移动。罩部收纳部926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空间。对方侧连接器950包括1个对方侧锁定突起960、1个对方侧锁定部962、罩部965和前置止动件收纳部968。对方侧锁定部962是对方侧锁定突起960的前表面(+X面)。
连接器910与对方侧连接器950的嵌合操作如以下这样进行。首先,将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如图20所示配置,在此基础上使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靠近。这样,连接器910的罩部收纳部926收纳对方侧连接器950的罩部965,连接器910的支承部920的前端部(+X侧端部)碰触到对方侧连接器950的对方侧锁定突起960。由此,连接器910的支承部920弹性变形,支承部920的前端部登到对方侧连接器950的对方侧锁定突起960上。此处,当使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在前后方向上以进一步靠近的方式移动时,连接器910的支承部920恢复原来的形状,对方侧连接器950的对方侧锁定突起960收纳在连接器910的锁定孔922中。即,成为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相互嵌合的图21所示的嵌合状态。此处,在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950位于比连接器910靠前后方向的前方(+X方向)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81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引用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900在处于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即嵌合方向上的连接器910的罩部收纳部926的后端927与对方侧连接器950的罩部965的后端966之间具有空间980。此外,引用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900在处于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的情况下,在嵌合方向上的连接器910的前置止动件928的前端929与对方侧连接器950的前置止动件收纳部968的前端969之间具有空间990。由此,在连接器910和对方侧连接器950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当嵌合方向(前后方向)的外力施加于连接器910或对方侧连接器950时,有连接器910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950在嵌合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导致连接器装置900的连接特性变差的可能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即使嵌合方向的外力施加于连接器或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也不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移动的连接器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包括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对方侧连接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上述连接器嵌合和从上述连接器拔出。在上述连接器和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上述对方侧连接器位于比上述连接器靠上述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上述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支承部、至少1个锁定部和承受部。上述支承部具有弹性,并且支承上述锁定部。上述锁定部通过上述支承部的弹性变形,能够在至少正交方向上移动。上述正交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正交。上述对方侧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对方侧锁定部和碰触部。在上述对方侧连接器中,上述对方侧锁定部和上述碰触部的上述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上述锁定部和上述对方侧锁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上述前后方向和上述正交方向这两者交叉的交叉面。在上述嵌合状态下,上述锁定部由于上述支承部的上述弹性而在上述交叉面被按压于上述对方侧锁定部,对上述对方侧锁定部施加向上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力。在上述嵌合状态下,上述碰触部位于比上述承受部靠上述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通过上述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上述承受部,由上述承受部限制越过上述承受部的向后方的移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如以下这样构成:在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连接器的锁定部对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锁定部施加向后方的力;在该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的碰触部通过该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连接器的承受部,由承受部限制越过承受部的向后方的移动。由此,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构成为,在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即使嵌合方向的外力施加于连接器或对方侧连接器,连接器也不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在嵌合方向上移动。因此,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在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能够维持稳定的连接特性。
通过参照附图研究下述的最佳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正确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立体图。图中,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未嵌合。
图2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背面图。
图3是沿着A-A线表示图2的连接器装置的截面图。图中,将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图4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侧面图。
图5是表示图4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侧面图。图中,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中包含的按压部件和锁定部件被省略。
图6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中包含的按压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按压部件的正面图。
图8是表示图6的按压部件的一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连接器中包含的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锁定部件的一部分切开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立体图。图中,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处于第一嵌合状态。此外,图中,连接器的锁定部被按压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锁定部,但连接器装置的维持机构未按压连接器的锁定部件的支承部。
图12是表示图11的连接器装置的背面图。
图13是沿着B-B线表示图12的连接器装置的截面图。图中,将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图14是表示图11的连接器装置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侧面图。图中,连接器的按压部件和锁定部件被省略。
图16是表示图1的连接器装置的又一个立体图。图中,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处于第二嵌合状态。此外,图中,连接器装置的维持机构按压连接器的锁定部件的支承部。
图17是表示图16的连接器装置的背面图。
图18是沿着C-C线表示图17的连接器装置的截面图。图中,将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图19是表示图16的连接器装置的侧面图。
图20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装置的截面图。图中,连接器装置中包含的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未嵌合。
图21是表示图20的连接器装置的另一截面图。图中,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嵌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由多种变形和各种方式来实现,作为其一例,以下详细说明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附图和实施方式并非将本发明限定于在此公开的特定的方式,其对象包括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明示的范围内作出的所有变形例、等同物、替代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包括对方侧连接器600和连接器100。即,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是在连接器装置10中使用的连接器。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是在连接器装置10中使用的连接器。
如图1、图11和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连接器100嵌合并且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从连接器100拔去。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为X方向。此外,前方为+X方向,后方为-X方向。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包括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和固定螺丝67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具有对方侧壳体630、盖部收纳部680和对方侧电连接器61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壳体630在连接器装置10使用时安装于外壳800。更详细而言,在连接器装置10使用时,对方侧壳体630通过固定螺丝670安装于外壳800的外表面。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壳体630具有对方侧壳体主体631和对方侧突出部64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壳体主体631跨越外壳800的内外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如图1所示,对方侧壳体主体631以后端部分位于外壳800的外部的方式用固定螺丝670安装于外壳800。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壳体主体631形成有碰触部63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壳体630形成有碰触部632。碰触部632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碰触部632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突出部640具有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AX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对方侧突出部64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对方侧壳体主体631的后方。对方侧突出部640以将对方侧壳体630安装于外壳800时位于外壳800的外部的方式设置。如图3所示,对方侧突出部64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位于对方侧壳体主体631的碰触部632的外侧。即,对方侧壳体主体631的碰触部632从对方侧突出部640向正交方向的内侧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正交方向是在与轴AX正交的平面内以轴AX为中心的圆的径方向。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突出部640具有凹部650和隆起部645。即,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具有凹部65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部650在正交方向上向外侧开放。即,凹部650在正交方向上向内侧凹陷。凹部65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隆起部645的前方。凹部650设置在对方侧突出部640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正交方向上的外表面。凹部650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与对方侧壳体主体631连结。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凹部650的内表面由前表面658、后表面662和底面652这3个面构成。前表面658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前表面658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底面652的前方。后表面66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底面652是与正交方向正交的面。底面65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底面65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后表面662的前方。底面652在前后方向上将前表面658和后表面662相互连结。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凹部650设置有对方侧锁定部660。即,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锁定部660设置于凹部650。对方侧锁定部660设置于凹部650的后方部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对方侧连接器600包括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在对方侧壳体主体631形成有碰触部632,在凹部650设置有对方侧锁定部660。即,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包括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对方侧锁定部660和碰触部632。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对方侧连接器600只要包括至少1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和碰触部632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中,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与碰触部632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中,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相对于碰触部632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对方侧锁定部660和碰触部632以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在前后方向上与碰触部632相距距离D的方式被固定。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具有交叉面66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交叉面66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对方侧锁定部660的交叉面662也是凹部650的后表面662。即,对方侧锁定部660的交叉面662是凹部650的一个面。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隆起部64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凹部650的后方。隆起部645规定对方侧突出部64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即,隆起部645规定对方侧壳体630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隆起部645以随着向后端去而端部逐渐变细的方式带有楔形(taper)。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隆起部645具有外表面647和端面66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外表面647是与正交方向正交的面。外表面647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外表面647位于比凹部650的底面652在正交方向上靠外侧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面66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隆起部645的端面662是凹部650的后表面662。即,隆起部645的端面662也是对方侧锁定部660的交叉面66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盖部收纳部680是从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后端向前方延伸的空间。盖部收纳部680在后端具有开口部682。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电连接器612在连接器装置10使用时,固定于配置在外壳800内的电路基板810上。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电连接器612具有对方侧端子700。即,本实施方式的对方侧连接器600具有对方侧端子700。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对方侧端子700都是金属制。
如图1、图11和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对方侧连接器600嵌合,并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从对方侧连接器600拔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主体150、锁定部件200和按压部件44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150包括保持部件180、光连接器300和光模块170。
参照图3和图5,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180由绝缘体构成。具体而言,保持部件180具有盖部181、伸出部190、突起183、限制部160和光模块收纳部187。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主体150设置有限制部160。
参照图1和图3,本实施方式的盖部181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向下方打开的大致半方筒形状。盖部181规定保持部件180的前端。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伸出部190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伸出。伸出部19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盖部181的后方。伸出部190位于比盖部181靠正交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伸出部19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的前表面192。伸出部190的前表面192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伸出部190的前表面192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伸出部190的前表面192作为承受部192发挥作用。即,连接器100包括承受部192。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突起183向正交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参照图3和图5,各个突起18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伸出部190的后方。各个突起183位于比伸出部190靠正交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各个突起183具有后表面160。突起183的后表面160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面。突起183的后表面160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突起183的后表面160作为限制部160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收纳部187是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保持部件180的大致方筒状的孔。在光模块收纳部187中收纳有光模块170。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180保持光模块17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300是将光纤电缆750和光模块170连接的连接器。即,光连接器300安装于光纤电缆750。此外,光连接器30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光模块170装卸。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70具有光电转换部172和电连接器174。
参照图3,即,本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部172在光连接器300与电连接器174之间将光信号和电子信号相互转换。
参照图3,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74对光电转换部172输出电信号,从光电转换部172输入电信号。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74具有端子500。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具有端子500。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端子500都是金属制。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200安装于连接器主体150。更详细而言,锁定部件200安装于连接器主体150的保持部件180的正交方向上的外周。
如由图9和图10可理解,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200具有侧壁205、多个隙缝210、多个支承部220、多个突出部240、多个锁定部250、多个附加弹性部420和多个被限制部270。即,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200具有支承部220、锁定部250和附加弹性部4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200设置有被限制部270。更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200具有8个隙缝210、4个支承部220、4个突出部240、4个附加弹性部420和4个被限制部270。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侧壁205具有以轴AX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AX。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隙缝210是从锁定部件200的侧壁205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槽。更详细而言,各个隙缝210在正交方向上贯通锁定部件200的侧壁205。此外,各个隙缝210未到达锁定部件200的侧壁205的后端。本实施方式的8个隙缝210被分成各组由2个隙缝210构成的4组隙缝对212。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20是锁定部件200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侧壁205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4个支承部220与4组隙缝对212分别对应,各个支承部220在轴AX的周向R上位于对应的隙缝对212之间。各个支承部220具有弹性。支承部220分别支承锁定部250。
如图3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40分别在正交方向上从支承部220向内侧突出。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具有分别在正交方向上从支承部220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40。突出部240分别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支承部220的前端。各个突出部240以随着向前端去端部逐渐变细的方式带有楔形。
如图3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突出部240具有内表面242和锁定部250。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各个突出部240设置有锁定部250。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内表面242是与正交方向正交的曲面。内表面24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内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25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突出部240的后端。
由图3、图9和图10可理解,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250分别被支承部220支承。锁定部250在轴AX的周向R上等间隔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各个锁定部250通过对应的支承部220的弹性变形,能够在正交方向上移动。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锁定部250只要通过支承部220的弹性变形能够在至少正交方向上移动即可。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锁定部250具有交叉面252。此外,如上所述,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具有交叉面662。即,交叉面252设置于锁定部250,并且交叉面662设置于对方侧锁定部660。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内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更详细而言,参照图9和图10,所有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都是以轴AX为中心的共用的圆锥面的一部分。
参照图3和图10,本实施方式的附加弹性部420是分别从支承部220呈悬臂状延伸的弹簧。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附加弹性部420具有连结部422、倾斜面424和被按压部423。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422与对应的支承部220连结。连结部42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对应的锁定部250的前端靠后方的位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面424与正交方向和前后方向这两者交叉。更详细而言,倾斜面424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倾斜面42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连结部422的前方。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被按压部423是与正交方向正交的面。被按压部423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被按压部423位于附加弹性部420的前端。被按压部42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倾斜面424的前方。即,倾斜面424的前端与被按压部423的后端在前后方向上连结。
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被限制部270从锁定部件200的侧壁205起位于正交方向内侧。各个被限制部270是在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的面。参照图4、图5和图10,被限制部270分别位于比连接器主体150的保持部件180的限制部160靠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
如图3所示,按压部件440在正交方向上位于锁定部件200的外侧。按压部件440以能够在锁定部件200的支承部220的正交方向上的外侧的空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主体150。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440具有以轴AX为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按压部件440具有多个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多个分隔壁444和多个按压部446。更详细而言,按压部件440具有4个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8个分隔壁444和4个按压部446。此处,4个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分别与锁定部件200的4个附加弹性部420对应。此外,4个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分别与4个按压部446对应。8个分隔壁444被分成各组由2个分隔壁444构成的4组。4个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分别与4组的分隔壁444对应。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是从按压部件440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空间。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分隔壁444从按压部件440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内表面向正交方向内侧延伸。各个分隔壁444从按压部件440的前端向后方延伸。各组的分隔壁444分别位于对应的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的周向R上的两端。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个按压部446是与正交方向正交的面。各个按压部446在正交方向上面向内侧。各个按压部446位于按压部件440的前端。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00的锁定部件200具有附加弹性部420,连接器100具有按压部件440。即,连接器装置10还包括具有附加弹性部420和按压部件440的维持机构400。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连接器装置10也可以不包括维持机构400。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部件200具有多个支承部220,在锁定部件200的多个突出部240中的各个突出部240设置有锁定部250,连接器100包括承受部192。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包括多个支承部220、多个锁定部250和承受部192。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0包括4个支承部220、4个锁定部250和承受部192。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连接器100只要包括至少1个支承部220、至少1个锁定部250和承受部192即可。
(嵌合操作)
以下详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中的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嵌合操作。
首先,如图3所示,以连接器100的连接器主体150的保持部件180的盖部181的前端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盖部收纳部680的开口部682相对的方式,将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配置,在此基础上,以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靠近的方式使连接器100或对方侧连接器600移动。
这样,连接器100的锁定部件2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前端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壳体630的对方侧突出部640的隆起部645的后端接触,连接器100的锁定部件200的对应的支承部220弹性变形,各个突出部240向正交方向外侧移动。
接着,当以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更加靠近的方式使连接器100或对方侧连接器600移动时,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登上对方侧连接器600的隆起部645。即,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内表面242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隆起部645的外表面647在正交方向上接触。
其后,当以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靠近的方式使连接器100或对方侧连接器600移动时,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向正交方向内侧移动,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成为图13所示的第一嵌合状态(嵌合状态)。即,在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相互嵌合的第一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位于比连接器100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
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盖部181被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盖部收纳部680收纳。
此外,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壳体630的对方侧突出部640的凹部650至少局部地容纳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凹部650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交叉面662分别位于比突出部240靠后方的位置。此时,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在交叉面252、662接触,但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内表面242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的底面652在正交方向上不接触,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前端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的前表面658在前后方向上不接触。即,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仅在交叉面252、662接触。此外,此时连接器100的各个支承部22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隆起部645的外表面647在正交方向上不接触。
进一步,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各个支承部220不恢复到图3所示的原来形状,保持弹性变形的状态。此外,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壳体630的碰触部632接触。
更详细而言,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对方侧锁定部660分别位于比锁定部250靠正交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支承部220分别将锁定部250按压于对方侧锁定部660。此外,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各个锁定部250由于对应的支承部220的弹性,在交叉面252、662被按压于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对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施加向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力。而且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位于比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此处如上所述,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和碰触部632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因此施加于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向后方的力传递到碰触部632。但是,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位于比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因此碰触部632由于承受部192,不能越过承受部192向后方移动。即,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由于施加于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由承受部192限制越过承受部192的向后方的移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在第一嵌合状态下,即使向连接器100或对方侧连接器600施加前后方向的外力,连接器100也不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特别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锁定部250在轴AX的周向R上等间隔地配置,并且所有的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成为以轴AX为中心的共用的圆锥面的一部分。由此,在将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嵌合时,作用于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的力的合力中,该力的与轴AX正交的方向上的成分消除,该合力成为仅前后方向的成分。因此,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不发生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相互的轴偏移。
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锁定部件200的各个被限制部270与连接器主体150的对应的限制部160接触。更详细而言,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锁定部250当对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施加向后方的力时,作为来自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反作用力受到向前方的力,由于锁定部250所受到的向前方的力,被限制部270被按压于限制部160。由此,锁定部件200与连接器主体150的相互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维持机构400位于比任一支承部220靠正交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按压部件440位于比任一锁定部件200的附加弹性部420靠后方的位置。
在该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端子500分别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电连接器612的对方侧端子700连接。即,在第一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各个端子50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应的对方侧端子700电接触。
在图13所示的第一嵌合状态下,当使按压部件440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50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移动时,锁定部件200的各个附加弹性部420被收纳于按压部件440的对应的附加弹性部收纳部442,锁定部件200的附加弹性部420的倾斜面424分别与按压部件440的按压部446的前端接触。
其后,当使按压部件440相对于连接器主体150进一步向前后方向的前方移动时,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成为图18所示的第二嵌合状态(嵌合状态)。即,在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相互嵌合的第二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位于比连接器100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
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壳体630的对方侧突出部640的凹部650至少局部地容纳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凹部650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各个交叉面662位于比对应的突出部240靠后方的位置。此处,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在交叉面252、662接触,但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内表面242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的底面652在正交方向上不接触,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的前端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的前表面658在前后方向上不接触。即,连接器100的各个突出部24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凹部650仅在交叉面252、662接触。此外,此时连接器100的各个支承部22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隆起部645的外表面647在正交方向上不接触。
此外,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各个支承部220不恢复到图3所示的原来形状,保持弹性变形的状态。此外,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壳体630的碰触部632接触。
更详细而言,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位于比锁定部250靠正交方向上的内侧的位置,各个支承部220将对应的锁定部250按压于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此外,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各个锁定部250由于对应的支承部220的弹性,在交叉面252、662被按压于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对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施加向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力。而且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位于比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此处如上所述,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和碰触部632的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因此施加于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向后方的力传递到碰触部632。但是,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位于比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靠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因此碰触部632由于承受部192不能越过承受部192向后方移动。即,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碰触部632由于施加于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连接器100的承受部192,由承受部192限制越过承受部192的向后方的移动。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在第二嵌合状态下,即使对连接器100或对方侧连接器600施加前后方向的外力,连接器100也不相对于对方侧连接器600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特别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锁定部250在轴AX的周向R等间隔地配置,并且所有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成为以轴AX为中心的共用的圆锥面的一部分。由此,在将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嵌合时,作用于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的力的合力中,该力的与轴AX正交的方向上的成分被消除,该合力成为仅前后方向的成分。因此,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不发生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相互的轴偏移。
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锁定部件200的各个被限制部270与连接器主体150的对应的限制部160接触。更详细而言,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锁定部250当对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施加向后方的力时,作为来自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反作用力受到向前方的力,由于锁定部250受到的向前方的力,被限制部270被按压于对应的限制部160。由此,锁定部件200和连接器主体150的相互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特别是,如上所述,所有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成为以轴AX为中心的共用的圆锥面的一部分。由此,将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嵌合时作用于锁定部250的交叉面252的力的合力中,该力的与轴AX正交的方向上的成分被消除,该合力成为仅前后方向的成分。因此,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不发生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相互的轴偏移。
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维持机构400位于比任一支承部220靠正交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按压支承部220,维持各个支承部220将对应的锁定部250按压于对应的对方侧锁定部660的状态。此外,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各个附加弹性部420位于正交方向上的对应的支承部220与按压部件440之间,对对应的支承部220施加向正交方向的内侧的力。
更详细而言,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按压部件440的各个按压部446与锁定部件200的对应的附加弹性部420的被按压部423接触,从正交方向的外侧按压锁定部件200的对应的附加弹性部420。
在该第二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各个端子50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连接器主体610的对方侧电连接器612的对应的对方侧端子700连接。即,在第二嵌合状态下,连接器100的各个端子50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应的对方侧端子700电连接。
(嵌合解除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中,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嵌合能够通过与上述的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嵌合操作相反的操作解除。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具体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连接器100的端子500与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对方侧端子700电接触,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电接触的光连接器装置。即,在光连接器装置中,在光连接器和对方侧光连接器嵌合时若在光连接器与对方侧光连接器之间存在缝隙,则有光连接器相对于对方侧光连接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可能性。由此,有在光连接器装置内产生削渣等的废物导致光连接器装置的连接特性变差的可能性。而应用本发明的光连接器装置不具有如上所述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不包括用于保持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嵌合状态的连接螺母,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连接器装置10也可以包括用于保持连接器100和对方侧连接器600的嵌合状态的连接螺母。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的维持机构400包括附加弹性部42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维持机构400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包括附加弹性部420,而在按压部件440的内表面设置向正交方向内侧凸起且妨碍锁定部件200的锁定部250向正交方向外侧移动的凸起部分。此处,设置于按压部件440的内表面的向正交方向内侧凸起的部分,也可以作为环状的弹性体构成,该弹性体由橡胶等构成,粘贴于按压部件440的内表面,与附加弹性体420同样地发挥作用。此外,在连接器装置10包括上述的连接螺母的情况下,连接器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包括维持机构400,而在该连接螺母的内表面设置向正交方向内侧凸起且妨碍锁定部件200的锁定部250向正交方向外侧移动的凸起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包括维持机构40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在连接器100的锁定部件200的支承部220具有充分的弹力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维持机构400。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分别在第一嵌合状态和第二嵌合状态下,各个对方侧锁定部660位于比对应的锁定部250靠正交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维持机构400位于比任一支承部220靠正交方向的外侧的位置,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连接器装置10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在第一嵌合状态和第二嵌合状态下,对方侧锁定部660位于比锁定部250靠正交方向的外侧的位置,维持机构400位于比支承部220靠正交方向的内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10构成为,交叉面252设置于锁定部250,并且交叉面662设置于对方侧锁定部660,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锁定部250和对方侧锁定部660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前后方向和正交方向这两者交叉的交叉面252、662即可。但是,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连接器装置10以锁定部250具有交叉面252且对方侧锁定部660具有交叉面662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具有以下的优点:即使交叉面252、662存在制造偏差或磨损,交叉面252、662中的一个面也以点或线与交叉面252、662中的剩余的面接触,在锁定部250与对方侧锁定部660之间可靠地传递力。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锁定部250和对方侧锁定部660更优选。
本发明基于2018年6月1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16026号,其内容通过参照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但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能够对实施方式进行变形,这样的实施方式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器装置
100 连接器
150 连接器主体
160 限制部(后表面)
170 光模块
172 光电转换部
174 电连接器
180 保持部件
181 盖部
183 突起
187 光模块收纳部
190 伸出部
192 前表面(承受部)
200 锁定部件
205 侧壁
210 隙缝
212 隙缝对
220 支承部
240 突出部
242 内表面
250 锁定部
252 交叉面
270 被限制部
300 光连接器
400 维持机构
420 附加弹性部
422 连结部
423 被按压部
424 倾斜面
440 按压部件
442 附加弹性部收纳部
444 分隔壁
446 按压部
500 端子
600 对方侧连接器
610 对方侧连接器主体
612 对方侧电连接器
630 对方侧壳体
631 对方侧壳体主体
632 碰触部
640 对方侧突出部
645 隆起部
647 外表面
650 凹部
652 底面
658 前表面
660 对方侧锁定部
662 交叉面(后表面、端面)
670 固定螺丝
680 盖部收纳部
682 开口部
700 对方侧端子
750 光纤电缆
800 外壳
810 电路基板
AX 轴
R 周向
D 距离。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该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能够沿着前后方向与所述连接器嵌合和从所述连接器拔出,
在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相互嵌合的嵌合状态下,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位于比所述连接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
所述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支承部、至少1个锁定部和承受部,
所述支承部具有弹性,并且支承所述锁定部,
所述锁定部通过所述支承部的弹性变形,能够在至少正交方向上移动,
所述正交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包括至少1个对方侧锁定部和碰触部,所述对方侧锁定部相对于所述碰触部位于前后方向上的后方,
在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中,所述对方侧锁定部和所述碰触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被固定,
所述锁定部和所述对方侧锁定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正交方向这两者交叉的交叉面,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锁定部由于所述支承部的所述弹性而在所述交叉面被按压于所述对方侧锁定部,对所述对方侧锁定部施加向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的力,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碰触部位于比所述承受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前方的位置,通过所述向后方的力而碰触到所述承受部,由所述承受部限制越过所述承受部的向后方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对方侧锁定部位于比所述锁定部靠所述正交方向的内侧的位置,所述支承部将所述锁定部按压于所述对方侧锁定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装置还包括维持机构,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维持机构位于比所述支承部靠近所述正交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按压所述支承部而维持所述支承部将所述锁定部按压于所述对方侧锁定部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维持机构包括附加弹性部和按压部件,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附加弹性部位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支承部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对所述支承部施加向所述正交方向的内侧的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除了所述按压部件之外还包括连接器主体和锁定部件,
所述锁定部件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
所述锁定部件具有所述支承部、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附加弹性部,
所述附加弹性部是从所述支承部呈悬臂状延伸的弹簧,
所述按压部件以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正交方向的外侧的空间中能够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器主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设置有限制部,
在所述锁定部件设置有被限制部,
所述被限制部位于比所述限制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锁定部当对所述对方侧锁定部施加所述向后方的力时,作为来自所述对方侧锁定部的反作用力承受向前方的力,
通过所述向前方的力,所述被限制部被按压于所述限制部,所述锁定部件和所述连接器主体的相互的相对移动被限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包括光模块和保持部件,
所述光模块具有光电转换部和电连接器,
所述保持部件保持所述光模块,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在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伸出的伸出部,
所述伸出部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的前表面,
所述伸出部的所述前表面作为所述承受部发挥作用,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包括对方侧连接器主体,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主体具有对方侧壳体,
在所述对方侧壳体形成有所述碰触部,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承受部和所述碰触部相互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方侧壳体是在所述连接器装置使用时安装于外壳的壳体,
所述对方侧壳体具有对方侧突出部,
所述对方侧突出部以在将所述对方侧壳体安装于所述外壳时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主体具有对方侧电连接器,
所述对方侧电连接器在所述连接器装置使用时,固定于配置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基板上。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支承部和多个所述锁定部,
所述锁定部分别被所述支承部支承,
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轴,
所述锁定部在所述轴的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锁定部具有所述交叉面,
所有的所述锁定部的所述交叉面是以所述轴为中心的共用的圆锥面的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叉面设置于所述锁定部和所述对方侧锁定部这两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有从所述支承部在所述正交方向上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锁定部设置于所述突出部,
所述锁定部的所述交叉面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面向内侧,并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面向后方,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有凹部,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凹部至少局部地容纳所述突出部,
所述对方侧锁定部设置于所述凹部,
所述对方侧锁定部的所述交叉面是所述凹部的一个面,并且是在所述嵌合状态下,位于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前后方向的后方的位置的面,
所述对方侧锁定部的所述交叉面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面向外侧,并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面向前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有端子,
所述对方侧连接器具有对方侧端子,
在所述嵌合状态下,所述端子与所述对方侧端子连接。
14.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中使用。
15.一种对方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中使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16026A JP6605660B1 (ja) | 2018-06-19 | 2018-06-19 | コネクタ装置、コネクタ及び相手側コネクタ |
JP2018-116026 | 2018-06-19 | ||
PCT/JP2019/014739 WO2019244438A1 (ja) | 2018-06-19 | 2019-04-03 | コネクタ装置、コネクタ及び相手側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5445A CN112005445A (zh) | 2020-11-27 |
CN112005445B true CN112005445B (zh) | 2022-05-17 |
Family
ID=68532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7451.5A Active CN112005445B (zh) | 2018-06-19 | 2019-04-03 |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36056B2 (zh) |
EP (1) | EP3767756B1 (zh) |
JP (1) | JP6605660B1 (zh) |
CN (1) | CN112005445B (zh) |
WO (1) | WO20192444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92673B1 (ja) * | 2019-06-25 | 2020-11-25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ラグコネク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05135A (ja) * | 2003-06-12 | 2005-0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645683A (zh) * | 2004-01-05 | 2005-07-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658442A (zh) * | 2003-12-05 | 2005-08-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1141032A (zh) * | 2006-09-05 | 2008-03-1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5637715A (zh) * | 2013-09-09 | 2016-06-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107919562A (zh) * | 2016-10-05 | 2018-04-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439852C2 (de) | 1994-11-08 | 1998-04-09 | Spinner Gmbh Elektrotech | HF-Stecker mit einer Verriegelungsmechanik |
JP2002198127A (ja) | 2000-12-25 | 2002-07-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080442B2 (ja) * | 2004-03-05 | 2008-04-23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8140744A (ja) * | 2006-12-05 | 2008-06-19 | Carecom:Kk | ナースコール子機、壁埋込形子機、およびコンセントとプラグとの接続構造 |
EP2142951B1 (en) * | 2007-04-20 | 2015-04-01 | Huber+Suhner AG | Optical connector |
FR2923956B1 (fr) | 2007-11-21 | 2010-06-04 | Souriau | Dispositif de verrouillage pour ensemble de connexion a desaccouplement rapide et connecteurs equipes d'un tel dispositif. |
EP3203591B1 (de) | 2016-02-05 | 2020-10-28 |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er |
DE102016111458B4 (de) | 2016-06-22 | 2018-12-06 | HARTING Electronics GmbH | Steckverbinder |
JP2018116026A (ja) | 2017-01-20 | 2018-07-26 | リコーエレ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および透過部材 |
-
2018
- 2018-06-19 JP JP2018116026A patent/JP6605660B1/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3 EP EP19823208.4A patent/EP3767756B1/en active Active
- 2019-04-03 CN CN201980027451.5A patent/CN112005445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03 US US17/044,978 patent/US113360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4-03 WO PCT/JP2019/014739 patent/WO2019244438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005135A (ja) * | 2003-06-12 | 2005-0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CN1658442A (zh) * | 2003-12-05 | 2005-08-24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锁定结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645683A (zh) * | 2004-01-05 | 2005-07-2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141032A (zh) * | 2006-09-05 | 2008-03-1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CN105637715A (zh) * | 2013-09-09 | 2016-06-01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光电复合连接器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CN107919562A (zh) * | 2016-10-05 | 2018-04-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167553A1 (en) | 2021-06-03 |
EP3767756A1 (en) | 2021-01-20 |
EP3767756B1 (en) | 2022-10-12 |
JP2019220306A (ja) | 2019-12-26 |
EP3767756A4 (en) | 2021-07-14 |
WO2019244438A1 (ja) | 2019-12-26 |
JP6605660B1 (ja) | 2019-11-13 |
US11336056B2 (en) | 2022-05-17 |
CN112005445A (zh) | 2020-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7627B (zh) | 连接器 | |
US7903922B2 (en) | Optical connector holder and optical termination cabinet, and method of optical fiber wiring in optical termination cabinet | |
EP3667834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US20140153195A1 (en) | Communication module | |
US20210141176A1 (en) | Optical transceiver | |
CN108352661A (zh) | 连接器 | |
CN112005445B (zh) | 连接器装置、连接器和对方侧连接器 | |
CN110911901B (zh) | 用于容纳在插接连接器的保持框架中的模块元件 | |
CN107425357B (zh) | 装配、脱开和拆卸插拔连接器的器件及使用该器件的方法 | |
US10074934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 |
JP6619500B1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7453865B2 (ja)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
US7927150B2 (en) | Connectors including spring tabs for holding a contact module | |
JP2023019617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20038958A (ja) | 電子ユニット | |
WO2019159431A1 (ja) |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 |
WO2018078957A1 (ja) | コネクタ | |
JP7380217B2 (ja) | コネクタ、通信線、電子機器及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 |
CN110783767B (zh) | 连接器 | |
JP2020134869A (ja) | 光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
JP2023069862A (ja) |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JP2024127021A (ja) | 構造体 | |
TW202131568A (zh) | 連接器、對接連接器及電氣機器 | |
JP2022023654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