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4668B -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44668B CN111944668B CN202010867275.0A CN202010867275A CN111944668B CN 111944668 B CN111944668 B CN 111944668B CN 202010867275 A CN202010867275 A CN 202010867275A CN 111944668 B CN111944668 B CN 1119446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ssel
- screening
- connecting pipe
-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258 cul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1963 growth med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609 med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12010 grow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840 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684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928 solubi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63 solubi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Potassium Chemical compound [K] ZLMJMSJWJFRBEC-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91 potass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0 potas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635 plant grow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27653 Lycopersico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7688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430258 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271 coa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45 coag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Biot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N[C@@H]2[C@H](CCCCC(=O)O)SC[C@@H]21 YBJHBAHKTGYVGT-ZKWXMUAH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817 Aga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72 ag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01 coagu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03 hus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097 nutrien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415 p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23 sterile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609240 Ambelania ac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162 Cocos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60011 Cocos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42929 Methylobacterium fujisawaens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28833 Mimulus lute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708 Sodium hypochlor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71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05 bagas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60002685 biot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958 biot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16 biot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65 dilu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37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9 flow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784 ger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116298 l- malic acid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62 pear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52 selective medi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sodium hypochlorite Chemical compound [Na+].Cl[O-]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4 steril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619 trace minera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3 trace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5 vermicu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02 vermicu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354 vermiculi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02—Form or structure of the vessel
- C12M23/06—Tubula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22—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par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41/00—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 C12M41/46—Means for regul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or control, e.g. flow regulation of cellular or enzymatic activity or functionality, e.g. cell viabili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04—Determining presence or kind of microorganism; Use of selective media for testing antibiotics or bacteriocide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a chemical indicator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Q—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OR TEST PAPER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CONDITION-RESPONSIVE CONTROL IN MICROBIOLOGICAL OR ENZYMOLOGICAL PROCESSES
- C12Q1/00—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 C12Q1/02—Measuring or tes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nzymes, nucleic acids or microorganisms; Compositions therefor; Processes of preparing such compositions involving viable microorganisms
- C12Q1/24—Methods of sampling, or inoculating or spreading a sample; Methods of physically isolating an intact microorganis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E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涉及微生物农业领域。该装置包括有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第一器皿和用于植物培养的第二器皿,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侧壁相通,且连接管与第一器皿均具有透明可视的侧壁,在该第一器皿中装填固体培养基并接种菌株后,能够观察到菌株在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的移动轨迹,菌株通过连接管转移至第二器皿中作用于植物,通过对植物生状况的获取以筛选出具有目的功能的菌株,该装置将平皿筛选和盆栽筛选合并为1步,显著提高了筛选效率,避免或减少了筛选过程中的操作误差,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农业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由于其具有的特异性的功能,被大规模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而如何从众多微生物中筛选出具有目标功能的微生物是需要进一步研发的技术之一。
现有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如筛选的周期长,且筛选效率不高。例如,针对植物促生菌株的筛选,尤其是固氮菌的筛选,主要是通过分离植物内生菌或土壤样品的获得。但是该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进行筛选时,主要分为平皿筛选和盆栽筛选两个步骤,该筛选技术存在周期长,操作失误率高的缺点;此外,平皿筛选中筛选出的菌株并不一定在盆栽筛选中,对植物生长具有预期中的效果。如何建议一种更直观有效的微生物筛选方法是如今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器皿、用于培养植物的第二器皿、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第一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相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相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具有用于放置植物的开口;
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均为透明可视的侧壁。
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其包括有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采用如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对筛选菌株进行筛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有用于微生物培养的第一器皿和用于植物培养的第二器皿,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侧壁相通,且连接管与第一器皿均具有透明可视的侧壁,在该第一器皿中装填固体培养基并接种菌株后,能够观察到菌株在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的移动轨迹,菌株通过连接管转移至第二器皿中作用于植物,通过对植物生状况的获取以筛选出具有目的功能的菌株,该装置将平皿筛选和盆栽筛选合并为1步,显著提高了筛选效率,避免或减少了筛选过程中的操作误差,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填充有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4中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试验例中的菌株迁移观测图;
图5为试验例中的植物生长观测图;
图6为试验例中MN28922和MN229010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的涂布结果;
图7为试验例中MN25585和MN214625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的涂布结果;
图8为试验例中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图9为试验例中植株生长状况的检测结果;
图10为试验例中MN229010、MN28922、MN25585和MN214625培养40d后获得的植株;
图11为试验例中MN229010、MN28922、MN25585和MN214625培养40d后获得的植株从第二离心管中取出后植株的示意图。
图标:01-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10-第一器皿;12-第一端盖;20-第二器皿;30-连接管;40-第三器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名词定义
本文中的“器皿”为盛装物品的物件的总称,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做成各种形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包括: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器皿、用于培养植物的第二器皿、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第一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相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相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具有用于放置植物的开口;
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均为透明可视的侧壁。
经发明人一系列创造性劳动的付出,发明了一种能够能够有效筛选目的微生物的装置,其中,第一器皿的结构满足能够培养微生物的条件,第二器皿的结构满足植物生长的条件,且第二器皿具有用于放置植物的开口,开口可以设置于第一器皿的顶部或侧壁的任意位置,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只要能够满足放置植物的功能即可。
用于筛选微生物时,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会填充有固体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能够通过连接管移动至第二器皿中培养的植物中,作用于植物的生长,且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时,能够使操作者观察到微生物的移动轨迹,操作者通过连接管中微生物的生长,能够确认其进入了第二器皿中。该装置将平皿筛选和盆栽筛选合并为1步,显著节省了操作时间和成本,提高了筛选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器皿靠近底部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器皿靠近底部的侧壁。
第一连接孔需要接触固体培养基,以使第一器皿的培养基能够在凝固前流入连接管,第二连接孔需要接触固体培养基质,以使转移到第二器皿的微生物能够作用于植物生长。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设置于靠近底部的位置更容易满足上述条件,利于筛选的进行。
优选地,第一连接孔的设置高度为第一器皿侧壁高度为1/2~1/5的任意区域。第二连接孔的设置高度为第二器皿侧壁高度为1/2~1/5的任意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1、2、3、4、5、6、7、8、9或10个第一连接孔,对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制,可以根据第一器皿体积以及第一连接孔的孔径的大小进行选择性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1~20的范围内任意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孔的开设个数为1个。即每株培养的植物只对应一种菌株,能够直观地观察到该菌株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效果,并根据生长效果对菌株进行筛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一器皿侧壁上的开设高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器皿侧壁上的开设高度相等。
具体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设置高度会影响连接管的倾斜角度,在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相对间距恒定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相距越远,连接管的倾斜角度越大,长度越长,微生物的迁移所耗时间越久。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设置高度,在往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填充液态的固体培养基(凝固前)时,会加大凝固前的培养基流入第二器皿中的风险;若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设置高度矮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设置高度,会加大微生物迁移至第二器皿中的迁移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或所述第二器皿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或所述第二器皿为侧壁上带有刻度的容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或所述第二器皿的体积为15~100mL。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利用小体积的装置,大批量地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具有占地面积小,筛选效率高的优点。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0.5~4cm。在该长度范围下,能是操作者能够观察到微生物的移动情况,不会显著增加微生物的移动距离,从而更好地提高筛选效率。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的材质选自:PVC、PS、SAN、PMMA、PC、PVC、POM、PE-LD、PE-HD、PP、PMP、ETFE、PTFE、FEP、PFA、PUR、FKM、EPDM、NR和SI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器皿的侧壁为透明可视的侧壁。透明可视的侧壁能够允许操作者在未将植物取出时,也能观察到第二器皿中植物的生长情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PVC、玻璃、PS、SAN、PMMA、PC、PVC、POM、PE-LD、PE-HD、PP、PMP、ETFE、PTFE、FEP、PFA、PUR、FKM、EPDM、NR和SI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具有用于放置微生物的开口。开口优选设置于第一器皿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为离心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小为0.5~3cm。
所述装置还包括有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器皿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与所述第二器皿的开口可拆卸式连接。优选地,第一端盖和第一器皿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第二端盖和第二器皿的开口处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器皿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器皿相连。即,连接管、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为连接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为1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管的个数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相等,每个连接孔均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连接或固定连接。具体地,可拆卸式连接包括:插入连接、螺纹连接和卡扣连接;固定连接可通过粘结的方式,具体可采用如涂抹胶水的方式进行连接密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其包括有如前述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优选地,所述套件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的第三器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器皿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一组用于放置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放置孔。
优选地,每组放置孔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器皿的第一放置孔和至少一个用于放置第二器皿的第二放置孔,所述第一放置孔与所述第二放置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孔与所述第二放置孔之间的间距,与连接状态下,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以使连接状态的装置能够放置入第三器皿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第二放置孔的个数不作具体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设置。此外,第三器皿上放置孔的组数也不作具体限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设置1~10组放置孔。
优选地,当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为离心管时,第三器皿为试管架。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包括采用如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对待选菌株进行筛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待选菌株在所述装置中第一器皿和连接管内填充的固体培养基中的迁移情况,以及填充有固体培养物质的第二器皿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分离筛选目的微生物;
其中,所述第一器皿中固体培养基的填充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高度,以使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能填充入所述连接管内,直至抵达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孔的相接处;
所述固体培养基质用于植物培养,所述第二器皿中的固体培养基质的填充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高度。
具体地,固体培养基是指在一般培养温度下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对固体培养基的成分不作具体的限制,其为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或天然的固体状物质(固化作用),加热溶解后,冷却形成固体状态。例如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0的琼脂,加热溶解后,冷却形成固体状态的固体培养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培养基的成分或凝固剂(或天然的固体状物质)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筛选前,所述方法包括对第一器皿、第二器皿分别与连接管的连接处的密封性进行确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筛选前,所述方法包括对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进行筛选前,所述方法包括将凝固前的固体培养基(优选50~60℃)通过第一器皿的开口填充入第一器皿中,填充高度刚好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高度(使液态的培养基能够覆盖部分或全部第一连接孔),将装置向第二器皿的方向略微倾斜后,使的第一器皿中的培养基(液体状态)流入所述连接管内,直至抵达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孔的相接处,进行冷却,使连接管中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凝固为固态。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器皿开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连接有多个连接管时,也是同样的操作方式。
优选地,在将凝固前的固体培养基倒入第一器皿中时,将高温溶解后的液体状的培养基冷却至50℃~60℃后,再进行操作,50℃~60℃时,液体状的培养基处于凝固前的略浓稠的状态但又可流动,该状态便于将其从第一器皿倒入连接管的同时且更轻易地避免其流入第二器皿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填充好固体培养基后,所述方法包括将固体培养基质通过第二器皿的开口填充入第二器皿中。具体地,固体培养基质为用于培养植物的基质,能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对其具体成分不作具体限制,可通过本领域常规技术获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体培养基质中的基质为基质土,可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成分:泥炭土、椰土、碳化稻壳、砂、岩棉、树皮、锯木屑、泥炭、甘蔗渣、稻壳、炉渣、复合基质、蛭石和真珠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体培养基质还包括用于促进植物生成的肥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应用于筛选具有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作用的菌株:固氮、促进根际生长、解磷、解钾和杀灭有害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获取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获取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参数:植物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茎粗、叶面大小和叶面数量。
优选地,获取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的迁移情况是指通过肉眼或其他辅助工具如放大镜,观察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中的扩增,是否从第一器皿迁移至连接管中,或是否从连接管中迁移至第二器皿中。
优选地,所述获取的方式为观察方法或其他测量方式,如称重,量尺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筛选过程中,所有的操作步骤均按照无菌操作的标准进行。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01,其包括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器皿10、用于培养植物的第二器皿20、连接管30和第一端盖12,请参照附图1,第一器皿10中填充有固体培养基和第二器皿20中填充有固体培养基质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2。
具体地,第一器皿10为第一离心管,第二器皿20为第二离心管,第一离心管和第二离心管的形状大小相同,均为50mL的离心管。
第一离心管的侧壁上15mL刻度线的高度开设有1个0.9cm孔径大小的第一连接孔,第二离心管的侧壁上15mL刻度线的高度开设有1个0.9cm孔径大小的第二连接孔。
连贯管30为内径为0.6cm,外径为1cm,长度为2cm的PVC软管。连接管30的一端与第一离心管开设第一连接孔处的侧壁相接(插入第一连接孔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处灌入玻璃胶密封),以使连接管30内部的空腔与第一离心管内的空腔相通;连接管30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心管开设第二连接孔处的侧壁相接(插入第二连接孔中,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处灌入玻璃胶密封),以使连接管30内部的空腔与第二离心管内的空腔相通。连接管30与第一离心管和第二离心管连接时,连接处为密封状态。
第一端盖12与第一离心管的开口端螺纹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第一离心管的侧壁上10mL刻度线的高度开设有1个第一连接孔,第二离心管的侧壁上10mL刻度线的高度开设有1个第二连接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大致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包括有2个第二离心管和2个连接管,第一离心管的侧壁上15mL刻度线的高度处开设有2个第一连接孔,2个第二离心管的侧壁上15mL刻度线的高度均开设有1个第二连接孔。2个第二离心管分别通过2个连接管与第一离心管相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其包括多个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01以及第三器皿40,具体请参照附图3。
其中,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01包括第一器皿10、第二器皿20、第一端盖12以及连接管30,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器皿40为试管架,试管架上设置有多组用于放置第一器皿10的第一放置孔和用于放置第二器皿20的第二放置孔,第一放置孔和所述第二放置孔相邻设置,且第一放置孔与所述第二放置孔的间距,与连接状态下,第一器皿10和第二器皿20之间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置孔和第二放置孔的孔径和大小均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装置进行,具有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装置的密封性
在第一离心管和第二离心管中加入自来水至35mL刻度线处,立于50mL离心管泡沫底座静置3h,观察连接管与第一离心管和第二离心管的连接处是否漏水,以确认连接处密闭性。将第一离心管盖上第一端盖或第二离心管盖上第二端盖,并于立式蒸汽高压灭菌锅121℃,20min进行灭菌,并烘干备用。
(2)填充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质
获取配置好的固体培养基,冷却至50℃时,将第一离心管倾斜放置,并向其中加入流动态的培养基,并使培养基能够流入至连接管中,直至第二连接孔处的位置,同时避免培养基流入第二离心管中;
待培养基完全冷却后,向第二离心管中加入固体培养基质至35mL刻度线。在第一离心管中的固体培养基中接种1mL菌液,盖上第一端盖,在第二离心管的基质土中放入植物;
(3)培养微生物和植物
将装置放置于温室25℃,16h光照,8h黑暗循环培养40d,期间每日以营养液浇灌植株,并观察菌株迁移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植物的培养条件可根据实际选择性设置)。
40d后收获植株,分离植物根茎叶内生菌以确定菌株是否定植;统计植株的株高、根长、鲜重和干重,确认定植菌株是否对植物起促生作用。
试验例
根据实施例5提供的方法,从菌株MN229010、MN28922、MN25585和MN214625(具体请参照表1)中,筛选出具有固氮作用的菌株。4种菌株分别采用单独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对照设置空白对照组(ck对照),对照组中不加入菌株。
表1菌株信息
菌株编号 | 菌种名称 | 中文名称 |
MN25585 | Methylobacterium fujisawaense | 藤黄亚甲基杆菌 |
MN28922 | 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 | 放射耐受性甲基杆菌 |
MN214625 | 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 | 放射耐受性甲基杆菌 |
MN229010 | Methylobacterium radiotolerans | 放射耐受性甲基杆菌 |
在筛选的过程中,固体培养基采用固氮菌选择性培养基(NFbHP),具体地,NFbHP培养基中包括以下组分:5g/L苹果酸,6g/L K2HPO4,4g/L KH2PO4,0.2g/L MgSO4·7H2O,0.1g/LNaCl,0.02g/L CaCl2·2H2O,2mL微量元素(0.4g/L CuSO4·5H2O,0.12g/L,ZnSO4·7H2O,1.4g/L H3BO3,1g/L Na2MoO4·2H2O,1.5g/L MnSO4·H2O),10mL 0.56%氮基三乙酸(NTA),10mL 0.2%FeSO4·7H2O,1mL 0.1g/L生物素和3g/L琼脂粉,pH 6.0~6.1。
培养基配置好后,于立式蒸汽高压灭菌锅121℃,20min灭菌。
筛选时,第二离心管中的植物采用番茄:选取健康无损的番茄种子进行表面消毒,5%次氯酸钠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75%乙醇浸泡5min,用无菌水冲洗5次。把番茄种子分放于铺有双层湿润滤纸的培养皿内,25℃黑暗萌发4d后,将获得的3株番茄芽植入第二离心管中,进行培养。
菌株的固氮作用以及迁移状况请参照附图4和图5。其中,图4为菌株迁移观测图,具体地,图4中A为第一器皿转载有菌株的俯视图,图4中B为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使用时的示意图,图4中C为第一器皿转载有菌株的正视图;图5为筛选装置使用时的植物生长观测图。
由图4~5可知,该装置用于筛选微生物是可行的。
培养40d后,分别选取每组实验的1g植株根茎叶进行内生菌分离,植株内生菌平皿分离结果如图6~7所示(稀释至10-2涂布获得),通过鉴定分离得到的粉色菌株确定接种菌株已定植植株,菌株的系统发育树如图8所示。
具体地,MN28922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MN28922-1、MN28922-2和MN28922-3,图6中A为MN28922-1和MN28922-2的涂布结果。
MN229010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MN229010-1、MN229010-2和MN229010-3,图6中B为MN229010-1和MN229010-2的涂布结果;
MN25585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MN25585-1、MN25585-2和MN25585-3,图7中A为MN25585-1和MN25585-2的涂布结果。
MN214625植株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MN214625-1、MN214625-2和MN214625-3,图7中B为MN214625-1和MN214625-2的涂布结果。
植株生长状况
检测各试验组和对照组中,植株的株高、鲜重和干重。结果请参照表2和图9~11。
具体地,图10中A~D分别为菌株MN229010、MN28922、MN25585和MN214625培养40d后获得的植株,且图10中A~D中的“o”指代对照组ck;
图11中A~D分别为菌株MN229010、MN28922、MN25585和MN214625培养40d后,将获得的植株从第二离心管中取出的后的状况。
表2检测结果
由结果可知,实验组MN229010与对照组ck相比,株高提高了9.0%,鲜重提高了15.7%,干重提高了13.6%。
实验组MN25585与对照组ck相比,株高提高了11.7%,根长提高了5.7%,鲜重提高了34.4%,干重提高了33.0%。
实验组MN28922与对照组ck相比,株高提高了6.7%,根长提高了0.5%,鲜重提高了12.2%,干重提高了7.8%。
实验组MN214625与对照组ck相比,株高提高了22%,根长提高了11.2%,鲜重提高了45.1%,干重提高了28.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培养微生物的第一器皿、用于培养植物的第二器皿、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连通的连接管;
所述第一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相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相通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器皿具有用于放置植物的开口,所述第一器皿具有用于放置微生物的开口;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为中空的柱状结构;
所述第一器皿和连接管中填充有固体培养基,所述第二器皿中填充有固体培养基质,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在连接处为密闭连接;第一器皿培养的微生物能够通过连接管移动至第二器皿中培养的植物中;
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均为透明可视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器皿靠近底部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于所述第二器皿靠近底部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在所述第一器皿侧壁上的开设高度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在所述第二器皿侧壁上的开设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或所述第二器皿为侧壁上带有刻度的容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或所述第二器皿的体积为15~100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0.5~4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材质选自:PVC、PS、SAN、PMMA、PC、PVC、POM、PE-LD、PE-HD、PP、PMP、ETFE、PTFE、FEP、PFA、PUR、FKM、EPDM、NR和SI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器皿的侧壁为透明可视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任意一种:PVC、玻璃、PS、SAN、PMMA、PC、PVC、POM、PE-LD、PE-HD、PP、PMP、ETFE、PTFE、FEP、PFA、PUR、FKM、EPDM、NR和SI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器皿和所述第二器皿为离心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径大小为0.5~3c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有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器皿的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用于与所述第二器皿的开口可拆卸式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器皿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器皿相连。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为1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管的个数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个数相等,每个连接孔均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一器皿和第二器皿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连接或固定连接。
17.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的第三器皿。
19.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采用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对待选菌株进行筛选;
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获取待选菌株在所述装置中第一器皿和连接管内填充的固体培养基中的迁移情况,以及填充有固体培养基质的第二器皿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分离筛选目的微生物;
其中,所述第一器皿中固体培养基的填充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高度,以使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能填充入所述连接管内,直至抵达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孔的相接处;第一器皿培养的微生物能够通过连接管移动至第二器皿中培养的植物中;
所述固体培养基质用于植物培养,所述第二器皿中的固体培养基质的填充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高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筛选具有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作用的菌株:固氮、促进根际生长、解磷、解钾和杀灭有害生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获取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参数:植物的株高、根长、鲜重、干重、茎粗、叶面大小和叶面数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7275.0A CN111944668B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67275.0A CN111944668B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4668A CN111944668A (zh) | 2020-11-17 |
CN111944668B true CN111944668B (zh) | 2022-09-13 |
Family
ID=73366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67275.0A Active CN111944668B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44668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40895A (en) * | 1982-10-15 | 1987-02-03 | Gibco Division, The Mogul Corporation | Biphasic media culture apparatus |
CN104704109A (zh) * | 2012-09-19 | 2015-06-10 | 生物探索(新西兰)有限公司 | 筛选赋予植物有效特性的微生物的方法 |
CN105724210A (zh) * | 2016-02-23 | 2016-07-06 | 青海大学 | 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促生效能的测定方法 |
CN106222241A (zh) * | 2016-08-10 | 2016-12-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香蕉枯萎病内生生防菌株的筛选方法 |
CN207340685U (zh) * | 2017-06-13 | 2018-05-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用于验证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培养装置 |
-
2020
- 2020-08-26 CN CN202010867275.0A patent/CN1119446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40895A (en) * | 1982-10-15 | 1987-02-03 | Gibco Division, The Mogul Corporation | Biphasic media culture apparatus |
CN104704109A (zh) * | 2012-09-19 | 2015-06-10 | 生物探索(新西兰)有限公司 | 筛选赋予植物有效特性的微生物的方法 |
CN105724210A (zh) * | 2016-02-23 | 2016-07-06 | 青海大学 | 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植物促生效能的测定方法 |
CN106222241A (zh) * | 2016-08-10 | 2016-12-14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一种香蕉枯萎病内生生防菌株的筛选方法 |
CN207340685U (zh) * | 2017-06-13 | 2018-05-11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用于验证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害防治效果的培养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4668A (zh) | 2020-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31135A (zh) | 一种拟南芥直播水培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1720660A (zh) | 苹果属植物水培系统建立 | |
CN106153390A (zh) | 一种可移动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分类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 | |
CN102860262A (zh) | 一种贯众的繁殖方法 | |
CN103411793B (zh) | 一种气雾培养法收集根系分泌物的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 |
CN103355174A (zh) | 一种抗寒月季低成本高效工厂化育苗方法 | |
CN110476713A (zh) | 连续收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1598638A (zh) | 一种原位收集根系分泌物装置 | |
CN202471451U (zh) | 一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装置 | |
CN205143106U (zh) | 一种水培拟南芥的装置 | |
CN111944668B (zh) | 一种用于筛选微生物的装置、其套件及其方法 | |
CN204461820U (zh) | 一种可移动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分类收集装置 | |
CN105830897A (zh) | 一种用于高通量玉米根系的水培系统 | |
CN103355109B (zh) | 一种利用大豆离体叶片检测大豆抗蚜性的方法 | |
CN201733690U (zh) | 用于转基因拟南芥种苗原位筛培的装置 | |
CN105409565A (zh) | 一种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工厂化育苗方法 | |
CN101766100B (zh) | 植物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研究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5601386B (zh) | 一种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苗水培培养液及越夏培养的方法 | |
CN103828701B (zh) | 用于在近自然状态下培养与观测拟南芥生长的装置 | |
CN104938333A (zh) | 一种简易无菌植培箱及其应用 | |
CN102165914B (zh) | 用于枯萎病生物测定的黄瓜幼苗的培育方法 | |
CN206866282U (zh) | 水培装置 | |
CN206177629U (zh) | 一种用于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的装置 | |
CN108753575A (zh) | Am共生体培养装置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 |
CN105104147B (zh) | 一种琼脂基质育苗快捷诱发稻瘟病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