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595A - 插入器具 - Google Patents
插入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18595A CN111918595A CN201880091822.1A CN201880091822A CN111918595A CN 111918595 A CN111918595 A CN 111918595A CN 201880091822 A CN201880091822 A CN 201880091822A CN 111918595 A CN111918595 A CN 11191859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ngitudinal axis
- base end
- adhesive layer
- insertion portion
- outer periph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54—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inser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61B1/0016—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using motor drive uni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24—Instruments or system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e.g. fibresco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105—Steering means as part of the catheter or advancing means; Markers for positioning
- A61M25/0113—Mechanical advancing means, e.g. catheter dispens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插入器具包含:插入部,其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筒状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上形成为沿着所述长度轴的筒状,通过被传递驱动力而绕所述长度轴旋转;凸缘部,其保持所述筒状部件沿所述长度轴方向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的位置,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方向的基端侧,随着朝向基端侧,所述锥部的外径减小;以及粘接剂层,其形成为平滑地连接所述锥部的基端部和所述插入部的外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被配置于插入部的外周的筒状部件的插入器具。
背景技术
为了进行活体或构造物等被检体内的观察和处置,例如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中利用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插入器具。插入器具例如包含国际公开WO2017/006598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
国际公开WO2017/006598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具有使在插入部的外周旋转的筒状部件进行旋转的结构。此外,国际公开WO2017/006598号公报所公开的内窥镜具有用于保持筒状部件相对于插入部的位置的、从插入部突出的凸缘部。在国际公开WO2017/006598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通过在凸缘部设置锥面,防止在插入部产生径向的阶梯差。
在国际公开WO2017/006598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凸缘部是硬质的部件,因此,在凸缘部形成锥面的情况下,必须使锥面的端部的薄壁部具有发挥规定的强度的厚度。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在被设置于凸缘部的锥面的端部依然产生插入部的径向的阶梯差。当在插入部产生径向的阶梯差时,可能妨碍插入部在被检体内的移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在具有被配置于插入部的外周的筒状部件的插入器具中,能够使插入部在被检体内平滑地移动。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插入器具包含:插入部,其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筒状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上形成为沿着所述长度轴的筒状,通过被传递驱动力而绕所述长度轴旋转;凸缘部,其保持所述筒状部件沿所述长度轴方向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的位置,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方向的基端侧,随着朝向基端侧,所述锥部的外径减小;以及粘接剂层,其形成为平滑地连接所述锥部的基端部和所述插入部的外周。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作为插入器具的内窥镜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筒状部件和卸下了筒状部件的状态的动力传递部的图。
图3是动力传递部的剖视图。
图4是放大了图3的一部分的图。
图5是分解示出在主体框固定有固定环的结构的图。
图6是示出在槽内嵌入止挡件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比例尺按照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所示的作为插入器具的内窥镜1具有能够导入到人体等被检体内的细长的插入部2,在插入部2具有用于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的结构。另外,被导入内窥镜1的插入部2的被检体不限于人体,也可以是其他活体,还可以是机械或建造物等人工物。此外,插入器具不限于内窥镜,也可以是在被检体内进行切除或抽吸等的处置器具。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内窥镜1是医疗用内窥镜。内窥镜1包含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的插入部2、位于插入部2的作为一个端部的基端的操作部3、从操作部3延伸出的通用软线4、以及被配置于插入部2的外周的筒状部件50。
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朝向基端依次连接有前端部2a、弯曲部2b、第1挠性管部2c、动力传递部10和第2挠性管部2d。
在前端部2a配设有用于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的结构等。具体而言,在前端部2a配设有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物镜和摄像元件,用于以光学方式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此外,在前端部2a还设置有射出对摄像装置的被摄体进行照明的光的照明光出射部。另外,也可以在前端部2a配设使用超声波以声学方式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的超声波振子。弯曲部2b根据被设置于操作部3的操作旋钮6的转动而弯曲。前端部2a和弯曲部2b的结构与公知的内窥镜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第1挠性管部2c和第2挠性管部2d具有挠性,根据被施加的外力而弯曲。另一方面,连接第1挠性管部2c和第2挠性管部2d的动力传递部10是硬性的,不弯曲。
动力传递部10结合有被配置于第1挠性管部2c的外周的筒状部件50。动力传递部10将内窥镜1所具有的电动马达等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传递到筒状部件50。致动器8能够根据未图示的开关的操作对有无产生动力进行切换。
在操作部3和第2挠性管部2c内贯穿插入有驱动轴8a。驱动轴8a具有挠性,通过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而绕长度轴旋转。驱动轴8a将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传递到动力传递部10。
筒状部件50通过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而相对于第1挠性管部2c绕插入部2的长度轴旋转。动力传递部10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在通用软线4的基端部设置有构成为能够与未图示的外部装置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5。连接有内窥镜连接器5的外部装置具有对被设置于前端部2a的摄像装置进行控制的照相机控制单元等。
图2是筒状部件50和卸下了筒状部件50的状态的动力传递部10的外观图。图2中的单点划线是插入部2的长度轴L。此外,图3是动力传递部10的局部剖视图。图3示出图2中由虚线的四边包围的部位的、与长度轴L平行的平面的截面。在图2和图3中,沿着长度轴L,图中左侧是前端侧,右侧是基端侧。
如图3所示,动力传递部10包含主体框11、旋转环12、包覆部件13、固定环20和粘接剂层30。
主体框11是连接第1挠性管部2c的基端和第2挠性管部2d的前端的筒状的部件。即,主体框11被固定于插入部2。在主体框11的周围配设有旋转环12、包覆部件13、固定环20和粘接剂层30。
主体框11是由金属、树脂、陶瓷等具有规定的刚性的材料构成的硬质的部件。另外,在图3中,将主体框11作为单一的部件示出,但是,主体框11也可以能够分割成多个部件。
在主体框11形成有朝向插入部2的径向外侧开口的开口部11a。另外,插入部2的径向外侧是指沿着与长度轴L垂直的轴从插入部2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
在开口部11a内配设有驱动齿轮11b。驱动齿轮11b是外齿轮。驱动齿轮11b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主体框11绕与长度轴L平行的轴旋转。驱动齿轮11b的齿面的一部分经由开口部11a露出到主体框11的外侧。
驱动齿轮11b的旋转轴与被贯穿插入到第2挠性管部2d内的驱动轴8a的前端连结。驱动轴8a的基端与致动器8连接。驱动轴8a将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传递到驱动齿轮11b。即,当致动器8产生动力时,驱动齿轮11b旋转。
在主体框11的基端设置有圆筒形状的结合部11c。结合部11c是供第2挠性管部2d的外皮2d1嵌合的部位。外皮2d1主要由树脂构成,是具有挠性的管状的部件。外皮2d1构成第2挠性管部2d的外表面。
另外,在图3中,将外皮2d1作为单一的部件示出,但是,外皮2d1也可以沿厚度方向重叠多个部件而构成。此外,也可以在外皮2d1的外周面实施例如含有氟的涂层等表面处理。
结合部11c以推开外皮2d1的前端的开口的方式从该开口被压入。也可以在结合部11c的外周面与外皮2d1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提高两者之间的结合强度和液密性的粘接剂。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外皮2d1的被压入结合部11c的部位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绕线部11d。绕线部11d是如下部位:多次卷绕线以紧固外皮2d1的被压入结合部11c的部位。绕线部11d提高结合部11c与外皮2d1之间的结合强度和液密性。
旋转环12是被配置于主体框11的外周且相对于主体框11绕长度轴L旋转的环状的部件。
在旋转环12的内周设置有与驱动齿轮11b啮合的从动齿轮12a。从动齿轮12a是内齿轮。即,根据驱动齿轮11b的旋转,旋转环12绕长度轴L旋转。
在旋转环12配设有多个辊12b。各个辊12b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旋转环12绕与长度轴L平行的轴旋转。多个辊12b的旋转轴以规定的间隔被配置于与长度轴L垂直的平面中的以长度轴L为中心的同一圆上。如图3所示,辊12b比主体框11的外周更向径向外侧突出。
包覆部件13是包覆主体框11和旋转环12的外周的管状的膜。包覆部件13由橡胶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构成。包覆部件13构成动力传递部1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包覆部件13防止液体或异物等经由主体框11的开口部11a进入插入部2的内侧。包覆部件13被固定于主体框11。因此,旋转环12在包覆部件13的内侧与包覆部件13的内周面相切并旋转。
包覆部件13是弹性变形的膜,因此,如图2所示,在辊12b与包覆部件13的内侧相切的部位,在动力传递部10的外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10a。该卡合突起10a的位置伴随着旋转环12而绕长度轴L移动。
固定环20是被固定于主体框11的外周的环状的部件。固定环20被配置成比卡合突起10a更靠基端侧。如图5所示,固定环20具有能够供主体框11的基端侧的部位贯穿插入的贯通孔20a。固定环20是由金属、树脂、陶瓷等具有规定的刚性的材料构成的硬质的部件。
固定环20构成为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连接有滑动部21、凸缘部22和锥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固定环20由单一的部件构成。
滑动部21是以长度轴L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部位。滑动部21的外径跟与多个卡合突起10a外切的圆大致相同或比其更大。筒状部件50的后述连接器部52与滑动部21的外周滑动接触。
凸缘部22是比滑动部21更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具体而言,凸缘部22的外周形状是以长度轴L为中心的圆筒形状。即,凸缘部22的外径比滑动部21大。此外,凸缘部22的外径比第2挠性管部2d的外径大。凸缘部22与筒状部件50的基端抵接,由此保持筒状部件50相对于插入部2在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位置。
锥部23是以长度轴L为中心的圆锥形状的部位。随着沿着长度轴L朝向基端侧,锥部23的外径减小。锥部23的前端的外径与凸缘部22相同。另一方面,锥部23的基端的外径比前端的外径小,但是比第2挠性管部2d的外径大。
凸缘部22是卸下了筒状部件50的状态的插入部2中外径最大的部位。锥部23消除由于凸缘部22与位于凸缘部22的基端侧的第2挠性管部2d之间的外径差而产生的阶梯差。这里,阶梯差是指在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插入部2的外径的急剧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23的基端侧的一部分与结合部11c的外侧重叠。即,覆盖结合部11c的外周的外皮2d1的前端位于比锥部23的基端部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23的基端部相对于外皮2d1的外周面位于径向外侧,在锥部23的基端部与外皮2d1的外周面之间依然产生阶梯差。
粘接剂层30形成为平滑地连接锥部23的基端部和外皮2d1的外周面。粘接剂层30填补锥部23的基端部与外皮2d1的外周面之间的阶梯差,并且具有如下的圆锥形状的外形:随着朝向基端侧,外径减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层30形成为除了覆盖外皮2d1的外周以外,还覆盖绕线部11d。粘接剂层30相对于绕线部11d的紧贴强度比粘接剂层30相对于外皮2d1的外周的紧贴强度低。因此,在内窥镜1的维护时等分解动力传递部10时,剥离粘接剂层30的作业变得容易。
图4是放大示出图3的锥部23和粘接剂层30的部分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长度轴L的平面的截面中,粘接剂层30的外表面相对于长度轴L的角度θ1比锥部23的圆锥面相对于长度轴L的角度θ2小。即,粘接剂层30中的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每规定距离的外径的变化量比锥部23中的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每规定距离的外径的变化量小。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粘接剂层30的倾斜比锥部23的倾斜平缓,在被检体内向基端方向移动插入部2时,动力传递部10不容易勾挂于被检体内的狭窄部或凸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皮2d1的外周形成有凸部2d2,该凸部2d2成为在内窥镜1的组装时将粘接剂层30涂布成所述圆锥形状的指标。凸部2d2被设置于从外皮2d1的前端起沿着长度轴L的规定的距离的位置。凸部2d2形成于外皮2d1的外周的周向整体。
凸部2d2示出粘接剂层30的基端的位置。在内窥镜1的组装时,如果从锥部23的基端部涂布到凸部2d2的位置,则能够可靠地使粘接剂层30的倾斜比锥部23的倾斜平缓。此外,以凸部2d2为标准来形成粘接剂层30,由此,能够抑制粘接剂层30的形状的偏差。
另外,凸部2d2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切削被形成于外皮2d1的外周的涂层而形成凸部2d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层30的基端被配置成比被压入到外皮2d1内的结合部11c的基端更靠前端侧。即,硬质的结合部11c被压入到外皮2d1的由粘接剂层30覆盖的部分的内侧。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层30配设成仅覆盖外皮2d1的不弯曲的区域。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在内窥镜1的使用时,粘接剂层30和外皮2d1的紧贴面不变形,因此,能够防止在粘接剂层30与外皮2d1之间产生间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锥部23的基端为被倒角的R形状。通过将锥部23的基端设为R形状,能够使锥部23的外表面和被配置于其周围的粘接剂层30的外表面平滑地连续。
接着,对筒状部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筒状部件50为在内侧形成有贯通孔50a的筒形状,该贯通孔50a能够供第1挠性管部2c贯穿插入。筒状部件50构成为在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连接被设置于前端侧且具有挠性的变形部51、以及被设置于基端侧的硬性的连接器部52。
变形部51具有挠性,因此,与被贯穿插入到贯通孔50a内的第1挠性管部2c一起弯曲。在变形部51的外周设置有翅片51a。翅片51a是以长度轴L为中心轴的螺旋形状。即,翅片13b具有与外螺纹的牙的部分相当的形状。
连接器部52是动力传递部10的与滑动部21的外周滑动接触的圆筒形状的部位。连接器部52的内径比滑动部21的外径大,比凸缘部22的外径小。因此,通过使连接器部52与凸缘部22抵靠,进行筒状部件50相对于插入部2在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定位。此外,连接器部52能够在滑动部21的周围绕插入轴L旋转。
在连接器部52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卡合爪52a。卡合爪52a被配置于在使连接器部52与凸缘部22抵靠的状态下与卡合突起10a卡合的位置。
如上所述,卡合突起10a通过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在动力传递部10的外表面绕长度轴L移动。致动器8的动力通过卡合突起10a和卡合爪52a的卡合而被传递到筒状部件5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中,能够通过致动器8产生的动力使筒状部件50绕长度轴L旋转。
将筒状部件50被配置于外周的状态的插入部2插入到被检体内,通过致动器8使筒状部件50绕长度轴L旋转,由此,螺旋形状的翅片51a在被检体内绕长度轴L旋转。翅片51a在与被检体的内壁抵接的状态下旋转,由此,筒状部件50对插入部2赋予朝向前端方向或基端方向的推进力。通过赋予该推进力,插入部2在被检体内的长度轴方向上的移动性提高。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插入器具的内窥镜1包含:插入部2,其沿着长度轴L延伸设置;筒状部件50,其在插入部2中形成为沿着长度轴L的筒状,通过被传递驱动力而绕长度轴L旋转;凸缘部22,其保持筒状部件50沿长度轴L方向在插入部2的外周的位置;锥部23,其被设置于凸缘部22中的沿着长度轴L方向的基端侧,随着朝向基端侧,该锥部23的外径减小;以及粘接剂层30,其形成为平滑地连接锥部23的基端部和插入部2的外周。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中,能够利用通过圆锥形状的锥部23和粘接剂层30而平滑地连续的面连接从插入部2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2的外周面和插入部2(第2挠性管部2d)的外周面。特别地,粘接剂层30的端部能够沿着插入部2的外表面较薄地形成,因此,还能够消除插入部2中的径向的微小阶梯差。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能够使插入部2在被检体内平滑地移动。
接着,对动力传递部10中在主体框11固定有固定环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分解示出在主体框11固定有固定环20的结构的图。在图5中,沿着长度轴L,图中左侧是前端侧,右侧是基端侧。
如图4和图5所示,止挡件14介于主体框11与固定环20之间。止挡件14是能够从主体框11和固定环20双方分离的部件。固定环20经由止挡件14被固定于主体框11。
具体而言,止挡件14是嵌入槽11e内的圆环状的部件,该槽11e沿周向雕刻于主体框11的外周面。止挡件14嵌入槽11e内,由此进行止挡件14相对于主体部11在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上的定位。
在止挡件1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平面部14d。如图4所示,在槽11e内形成有与平面部14d抵接的平面部11f。通过使平面部14d和平面部11f抵接,进行止挡件14相对于主体部11在绕长度轴L的旋转方向上的定位。
止挡件14是由金属、树脂、陶瓷等具有规定的刚性的材料构成的硬质的部件。主体框11在比槽11e更靠前端侧和基端侧的位置具有比槽11e的底部的外径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
为了将硬质的止挡件14嵌入槽11e内,止挡件14被分割成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这2个部件。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是对圆环状的止挡件14进行等分的形状。即,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分别是180度的圆弧状。
在圆弧状的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各自的两端形成有卡定爪14c。卡定爪14c从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各自的两端向沿着长度轴L的方向突出。
在槽11e的侧面部形成有供卡定爪14c卡合的卡合凹部11g。如图6所示,在将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嵌入槽11e内后,卡定爪14c与卡合凹部11g卡合。通过卡定爪14c和卡合凹部11g的卡合,防止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从槽11e内脱落。根据该结构,被分割成2个部件的止挡件14被保持于主体框11,因此,内窥镜1的组装时的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在止挡件14形成有供销15从径向外侧嵌合的孔14e。孔14e被形成于第1部件14a和第2部件14b双方。此外,在固定环20形成有供销15贯穿插入的销贯穿插入孔20b。
止挡件14具有能够从前端侧插入到固定环20的贯通孔20a内的外径。而且,在固定环20的贯通孔20a内形成有供止挡件14的基端抵靠的抵靠面20c。
使止挡件14的基端与固定环20的抵靠面20c抵接,将销15插入到销贯穿插入孔20b和孔14e内,由此,固定环20在相对于止挡件14被定位的状态下被固定。如上所述,止挡件14在相对于主体框11被定位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槽11e内。
根据以上说明的结构,固定环20在相对于主体框11被定位的状态下被固定。在以上说明的结构中,能够将固定环20从主体框11的基端侧嵌入主体框11的外周并进行固定。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伴有这种变更的插入器具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以2018年3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64864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Claims (3)
1.一种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器具包含:
插入部,其沿着长度轴延伸设置;
筒状部件,其在所述插入部上形成为沿着所述长度轴的筒状,通过被传递驱动力而绕所述长度轴旋转;
凸缘部,其保持所述筒状部件沿所述长度轴方向在所述插入部的外周的位置,
锥部,其被设置于所述凸缘部的沿着所述长度轴方向的基端侧,随着朝向基端侧,所述锥部的外径减小;以及
粘接剂层,其形成为平滑地连接所述锥部的基端部和所述插入部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层形成为覆盖被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的绕线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接剂层在外表面具有圆锥面,随着从所述锥部的基端部朝向基端侧,所述圆锥面的外径减小,
所述圆锥面相对于所述长度轴的倾斜比所述锥部相对于所述长度轴的倾斜平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64864 | 2018-03-29 | ||
JP2018064864 | 2018-03-29 | ||
PCT/JP2018/033078 WO2019187210A1 (ja) | 2018-03-29 | 2018-09-06 | 挿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18595A true CN111918595A (zh) | 2020-11-10 |
CN111918595B CN111918595B (zh) | 2024-10-11 |
Family
ID=6806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1822.1A Active CN111918595B (zh) | 2018-03-29 | 2018-09-06 | 插入器具和内窥镜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2185B2 (zh) |
JP (1) | JP6883706B2 (zh) |
CN (1) | CN111918595B (zh) |
WO (1) | WO20191872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639433B2 (ja) | 2021-03-22 | 2025-03-05 | ニプロ株式会社 | 医療用吸引管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84848A (ja) * | 1993-12-27 | 1995-07-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US20090001127A1 (en) * | 2005-01-26 | 2009-01-01 | Chen Wang-Dong | Rotatable Stapling Head Of A Surgical Stapler |
US20090281384A1 (en) * | 2006-09-15 | 2009-11-12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
JP2013158542A (ja) * | 2012-02-07 | 2013-08-19 | Terumo Corp | ガイドワイヤ |
US20140323805A1 (en) * | 2012-09-27 | 2014-10-30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Rotation unit, insertion apparatus, insertion body, and insertion system |
CN104379046A (zh) * | 2012-06-13 | 2015-02-25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旋转单元和插入装置 |
WO2015198641A1 (ja) * | 2014-06-24 | 2015-12-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CN105338876A (zh) * | 2013-06-26 | 2016-02-1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螺旋单元和导入装置 |
US20160222261A1 (en) * | 2013-12-17 | 2016-08-04 | Olympus Corporation |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medical device |
US20170202434A1 (en) * | 2015-07-09 | 2017-07-20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device |
US20170279237A1 (en) * | 2015-06-05 | 2017-09-28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insertion device |
JP6230766B1 (ja) * | 2016-06-13 | 2017-11-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装着具及び駆動力伝達ユニ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45894A1 (en) * | 1996-05-20 | 2005-11-03 | Medtronic Vascular,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rug delivery to an intravascular occlusion |
US6475222B1 (en) * | 1998-11-06 | 2002-11-05 | St. Jude Medical Atg, Inc. | Minimally invasive revasculariz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WO2013118649A1 (ja) | 2012-02-07 | 2013-08-15 | テルモ株式会社 | ガイドワイヤ |
-
2018
- 2018-09-06 JP JP2020508952A patent/JP6883706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06 CN CN201880091822.1A patent/CN111918595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06 WO PCT/JP2018/033078 patent/WO20191872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
- 2020-09-24 US US17/030,861 patent/US1199218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84848A (ja) * | 1993-12-27 | 1995-07-2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内視鏡 |
US20090001127A1 (en) * | 2005-01-26 | 2009-01-01 | Chen Wang-Dong | Rotatable Stapling Head Of A Surgical Stapler |
US20090281384A1 (en) * | 2006-09-15 | 2009-11-12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Endoscope and endoscope system |
JP2013158542A (ja) * | 2012-02-07 | 2013-08-19 | Terumo Corp | ガイドワイヤ |
CN104379046A (zh) * | 2012-06-13 | 2015-02-25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旋转单元和插入装置 |
US20140323805A1 (en) * | 2012-09-27 | 2014-10-30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Rotation unit, insertion apparatus, insertion body, and insertion system |
CN105338876A (zh) * | 2013-06-26 | 2016-02-17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螺旋单元和导入装置 |
US20160222261A1 (en) * | 2013-12-17 | 2016-08-04 | Olympus Corporation |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medical device |
WO2015198641A1 (ja) * | 2014-06-24 | 2015-12-3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内視鏡システム |
US20170279237A1 (en) * | 2015-06-05 | 2017-09-28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insertion device |
US20170202434A1 (en) * | 2015-07-09 | 2017-07-20 | Olympus Corporation | Insertion device |
JP6230766B1 (ja) * | 2016-06-13 | 2017-11-15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挿入機器、装着具及び駆動力伝達ユニッ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883706B2 (ja) | 2021-06-09 |
US11992185B2 (en) | 2024-05-28 |
WO2019187210A1 (ja) | 2019-10-03 |
US20210068618A1 (en) | 2021-03-11 |
JPWO2019187210A1 (ja) | 2021-01-07 |
CN111918595B (zh) | 2024-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86241A2 (en) | Guide assembly for endoscope | |
WO2014050575A1 (ja) | 回転ユニット、挿入装置、挿入体、この挿入体が配設される挿入装置、及び、挿入体と挿入装置とを有する挿入システム | |
US20140303440A1 (en) | Insertion assist device, insertion body, and insertion apparatus | |
CN108836482B (zh) | 驱动部件、驱动机构,及驱动机构的制造方法 | |
US20200268238A1 (en) | Articulated tip part for an endoscope | |
WO2018230274A1 (ja) | 内視鏡 | |
JP5395315B1 (ja) | 挿入装置、回転筒状部材及び駆動ユニット | |
CN111918595B (zh) | 插入器具和内窥镜 | |
CN112004452A (zh) | 螺旋管和内窥镜 | |
JP6076566B1 (ja) | 挿入装置 | |
EP2752149A1 (en) | Joint ring, bendable tube for endoscope,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joint ring for endoscope bendable tube | |
EP3834703A1 (en) | Endoscope | |
JP6564719B2 (ja) | 挿入機器及び挿入装置 | |
JP6180654B2 (ja) | 装着ユニット | |
JP7470131B2 (ja) | 内視鏡の挿入部からスパイラルチューブに回転力を伝達するためのローラレスチューブ状コネクタ | |
JP6180655B2 (ja) | 装着ユニット | |
US11925324B2 (en) | Insertion apparatus and endoscope | |
US20200345213A1 (en) | Tube body and endoscope | |
JP3918607B2 (ja) | 体内挿入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 |
EP3320826A1 (en) | Insertion device | |
JP3918604B2 (ja) | 体内挿入型超音波診断装置 | |
US20210386272A1 (en) | Endoscop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ndoscope | |
US20220125279A1 (en) | Overtube, insertion apparatus having overtube attached and detached thereto,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overtube to and detaching overtube from insertion apparatus | |
WO2020161913A1 (ja) | 医療機器および回転部材 | |
JPWO2018207514A1 (ja) | 内視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