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881719B -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1719B
CN111881719B CN202010516103.9A CN202010516103A CN111881719B CN 111881719 B CN111881719 B CN 111881719B CN 202010516103 A CN202010516103 A CN 202010516103A CN 111881719 B CN111881719 B CN 1118817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projection
biometric
projection device
predetermined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161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1719A (zh
Inventor
李岳林
李镇旭
李渭佳
郑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Aomeike B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Aomeike B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Aomeike B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Aomeike Bi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161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1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1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2Sensors therefor direct reading, e.g. contactless acqui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7Details of sensors, e.g. sensor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以及滤光装置,滤光装置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基于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方法以及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Description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生物识别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采集根据人体固有生理特性来鉴别生物体身份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指纹、指静脉、掌纹、掌静脉、人脸和虹膜等生物特征信息被广泛运用到生物识别技术当中,作为个人身份信息鉴定的依据。
指纹、掌纹或指静脉生物识别设备,通常需要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与设备的采集面接触后,才能清晰的采集指纹、静脉图像。这类设备应用在人员复杂、密集的场所,采集窗口被高频率的触摸、使用,存在公共卫生隐患,使用者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非接触式的生物识别技术。所谓非接触,即使用者与设备表面没有任何物理接触。该技术是利用摄像系统拍摄图像,在一定距离处,对被拍摄对象的隔空、非接触的拍摄,获取被拍摄对象的生物特征信息,再利用算法进行分析,将采集到的图像中的特征点与使用者先前录入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比对、认证。可广泛应用在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或手掌掌纹、掌静脉识别当中。使用方法简单,并且安全卫生。
由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是通过图像采集、算法分析而实现的。理想情况下,使用者每次比对过程中按照某种位置、角度或方向放置,使系统获取到的被拍摄对象ROI区域(算法感兴趣区域)的生物信息图像与录入的ROI区域生物信息图像相似或一致,这样可以降低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的难度,从而实现快速、有效的认证。但实际上,由于设备与被拍摄对象存在一定的距离间隔,被拍摄对象在空间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使用者难以一次性的将手掌或手指摆放到正确的位置。极有可能会在空间当中发生水平位置、垂直位置的偏差,或者是角度的偏移、旋转。这些差异会反映到每次采集的图像当中,表现为拍摄到的ROI区域有差异,或ROI区域内生物特征信息有差异。这增加了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的难度,影响比对速度,甚至造成认证失败。因此为了通过系统比对,使用者需要不断地移动手掌,尝试多种手掌的摆放位置。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设备,通常会从以下两方面来改善。
第一类,如先行专利CN204181622U《掌静脉识别装置支撑架、掌静脉识别装置、身份识别设备》公开了一种掌静脉识别装置支撑架,即一种用于手掌定位的C形定位器,一端定位手腕,一端设置凹槽定位手指。通过支架限位手指、手腕,可以快速引导手掌放置到正确位置,并且保证手掌不发生水平位移。但如此做,会存在以下不足:
1、使用者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支架、凹槽,与非接触的初衷相违背,反复接触设备的支架、限位槽也会造成卫生隐患。
2、支架的大小需要与人体手型相符,相当于增加了设备尺寸,不便于设备的运输、安装或集成。
3、产品设计的支架、凹槽的尺寸大部分使用者。但是手指、手掌大小因人而异,存在手掌与支架、凹槽的尺寸不匹配的使用者,这会降低使用的舒适性。
第二类,如先行专利CN103324922A《非接触自引导式手掌静脉图像获取装置》公开了一种非接触自引导式掌静脉图像获取装置。通过电子测距采集手掌距离信息,经分析后通过语音单元给用户移动方向的提示。语音提示的功能,可以通过设备,明确的给使用者下达移动被拍摄对象的指令,且移动的方向、距离也可以通过设备的计算,较为精准的传达给使用者。除此以外,先行专利CN106056080B《一种可视化的生物计量信息采集装置和方法》公开当中使用了显示单元,并在其上生成特征区域的引导标识。
图像的反馈则更为直接,使用者观察显示单元上被拍摄对象的姿态和引导标识之间的偏差,有根据的调整被拍摄对象的姿态。从而到达设备的预期正确位置。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采用了静脉识别设备之外的硬件系统,与使用者形成交互。但如此做,会有以下的不足:1、使用者需要被动的接受设备的图像提示或声音指令,不断的移动手指或手掌,寻找正确位置,增加了比对过程的时间。2、使用者需要反复使用,才能熟练的掌握如何快速的放置手指或手掌到正确的拍摄位置。3、增加信息提示功能(显示器、扬声器)增加了设备的制作成本,不利于生物识别设备的小型化、集成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本公开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以及滤光装置,滤光装置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基于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滤光装置能够透射红外光。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滤光装置为红外滤光元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滤光装置覆盖在摄像装置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滤光装置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镀膜层。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基于被拍摄对象的图像来获取人体的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和第二光线投射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和第二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和第二旁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三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三光线投射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三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三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和第三旁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第三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四光线投射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三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第四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第三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四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第三旁侧和第四旁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方法,使用上述任一项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进行生物识别引导,包括:使用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使用滤光装置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以及基于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摄像装置采集经由滤光装置透射出的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滤光装置水平地设置在摄像装置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滤光装置与摄像装置成预定倾斜角度地设置在摄像装置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滤光装置覆盖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的滤光装置的表面形成反射图形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结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100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
101 光线投射装置
1011 第一光线投射装置
1012 第二光线投射装置
1013 第三光线投射装置
1014 第四光线投射装置
102 滤光装置
103 摄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100的结构框图。图1是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100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101,光线投射装置101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以及滤光装置102,滤光装置102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基于滤光装置102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102之间的相对位置。
基于滤光装置102反射的可见光线形成能够被用户看到的像。
图1示出了一个光线投射装置101,光线投射装置101能够沿一定的方向(例如朝向被拍摄对象的方向)投射出可见光,形成特定的图形(该图形可以是圆形/方形/十字图案,本公开对图形不做特别限定)。
当光线投射装置101投射出的特定的图形照射到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表面时,投射光在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照射到滤光装置102上。
滤光装置102具有反射可见光的功能,用户会在滤光装置102上看到反射的图形和反射的图形在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上的相对位置。
用户根据反射的图形在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上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水平面上的前、后、左、右位置,旋转以及垂直方向上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之间的距离),调整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使得反射的图形到达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上的正确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图形在手掌上的位置)。
优选地,滤光装置102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镀膜层。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100的滤光装置102的表面形成反射图形的示意图,即图1中A视角的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结构框图,图3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侧视图。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包括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100。
如图3所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101,光线投射装置101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滤光装置102,滤光装置102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基于滤光装置102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10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摄像装置103,摄像装置103采集经由滤光装置102透射出的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线。
其中,光线投射装置101用于在被拍摄对象(例如手掌)表面的投射特定的图形;滤光装置用于反射可见光并透射预定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光);摄像装置103用于采集被拍摄对象的图像并进行生物特征信息的比对、认证,完成生物识别过程,摄像装置103通过红外线拍摄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图像从而获得生物特征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线为近红外光。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100的滤光装置102为红外滤光元件。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滤光装置102覆盖在摄像装置103上。滤光装置102可以水平的设置在摄像装置103上,也可以与摄像装置103成预定的倾斜角度的设置在摄像装置103上。
以掌静脉设备(即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为例对本公开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做详细说明。
掌静脉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一个红外滤光元件以及掌静脉摄像装置,其中,光线投射装置设置在掌静脉摄像装置的一旁侧。光线投射装置在手掌表面投射出特定形状的图形,投射光在手掌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到红外滤光元件上。
红外滤光元件具有反射可见光的功能,用户会在红外滤光元件上看到反射的图形和反射的图形在手掌上的相对位置。
用户根据反射的图形在手掌上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水平面上的前、后、左、右位置,旋转,以及垂直方向上被拍摄对象与设备之间的距离),调整手掌到达正确位置。当红外滤光元件上看到的图形清晰,图形没有扭曲变形,且图形的中心在手掌的中心区域时,手掌到达正确位置,如图2所示。
具体来说,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投影图形偏移手掌中心时,即用户手掌发生了水平偏移,用户可以在手掌所在水平面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手掌,直到图形到达手掌中心。
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投影图形发生扭曲变形时,即用户手掌发生了侧倾,用户可以旋转手掌,保持手掌与掌静脉设备的水平(平行),直到所观测图形与图2中一致。
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不能完全的观测到手掌或图形,即用户手掌与掌静脉设备之间的距离偏高或偏低,用户可以适当的抬高或降低手掌,直到能在红外滤光元件上观测到手掌中心出现如图2所示的图形。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结构框图。图4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与图3所示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不同的是,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的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和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和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102的第一旁侧和第二旁侧。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结构框图。图5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的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三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以及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以及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102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和第三旁侧。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结构框图。图6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10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的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以及第四光线投射装置1014,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第四光线投射装置1014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四部分构成完整的预定图形。
优选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1011、第二光线投射装置1012、第三光线投射装置1013以及第四光线投射装置1014分别设置在滤光装置102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第三旁侧和第四旁侧。
下文仍然以掌静脉设备(即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为例对本公开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做详细说明。
如图4、5或6所示,掌静脉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红外滤光元件、掌静脉摄像装置。
光线投射装置分布在掌静脉摄像装置(红外滤光元件)的四周,在手掌表面投射出图形的一角或一部分。多个光线投射装置在手掌表面的投影可以组成完整的图形。
掌静脉设备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光线投射装置的情况下,当手掌发生水平位置偏移、旋转以及垂直距离的改变时,每个光线投射装置所投射的图形可能拼不成一个完整图案。
投射光在手掌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到红外滤光元件上,用户会在红外滤光元件上看到反射的图形和反射的图形在手掌上的相对位置(相对位置包括水平面上的前、后、左、右位置,旋转,以及垂直方向上被拍摄对象与设备之间的距离)。当投射的图形清晰、完整,图形没有扭曲变形,且图形的中心在手掌的中心区域时,手掌到达正确位置。
具体来说,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投影图形偏移手掌中心时,即用户手掌发生了水平偏移,用户可以在手掌所在水平面前、后、左、右方向上移动手掌,直到完整的图形到达手掌中心。
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投影图形发生扭曲变形时,即用户手掌发生了侧倾,用户可以旋转手掌,保持手掌与设备的水平。直到所观测到的图形清晰、完整,与图2中一致。
当用户在红外滤光元件表面所观测到的像,不能完全地观测到手掌或图形,即用户手掌与掌静脉设备之间的距离偏高或偏低,用户可以适当地抬高或降低手掌,直到能在红外滤光元件上观测到手掌中心出现如图2所示的完整的图形。
需要说明的是,光线投射装置可以采用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布局。
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滤光装置例如红外滤光元件优选地通过在基材上进行光学镀膜的方式进行制备,基材优选为光学平片或者树脂镜片。
使用光学镀膜技术,能够满足对不同波段的光进行透光或截止的需求。通过光学镀膜的方法制备红外滤光元件,在实现透过特定波段的红外光的同时,用反射的方式阻止其他波段的光线透过。
对于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以掌静脉设备为例,红外滤光元件膜系的要求,考虑以下方面:
(1)透光波段:应符合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采集图像时所用的光源波段。例如:掌静脉设备的掌静脉摄像系统在图像采集时使用780nm-950nm波段的近红外光源,则红外滤光元件在制备生产过程中的镀膜要求,应明确对该波段范围的近红外光具有良好透过性,使图像采集所需的照明光线能够较好的透过红外滤光元件。
(2)截止波段:对于<780nm波段,应配置为截止波段,即通过反射的方式,截止光线透过。从而形成一种类似镜面,实现反射可见光的效果。而>950nm波段,可以配置为截止波段,反射此波段的光线。但考虑到此波段光线对掌静脉摄像系统的影响很小。因此镀膜要求当中,可以对这部分波段的光线不做控制,以此节约制造成本。
通过这种配置方法,红外滤光元件可以反射<780nm的可见光,即光线投射装置发出的可见光,在手掌表面所投射的图形,可借由红外滤光元件的反射,被用户所观察到。
在不同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设备当中,可能会使用其他波段光源照明。红外滤光元件的透光波段和截止波段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实现透过照明波段光线,反射可见光的功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方法,使用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进行生物识别引导,包括:使用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使用滤光装置接收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以及基于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被拍摄对象与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本公开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生物特征识别系统例如非接触静脉识别设备使用过程当中,难以迅速找到正确的拍摄位置的问题。通过光学的引导及滤光元件的反射作用,使用者可以主动的判断被拍摄对象和设备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有根据的移动被拍摄对象到达正确的位置。
本公开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能够取代非接触生物识别设备当中的显示设备、扬声设备的引导功能,或支架的定位功能,最大程度的使非接触生物识别产品设计简洁化、小型化。便于产品的集成使用。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所述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以及
滤光装置,所述滤光装置接收来自所述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基于所述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用户会在滤光装置上看到反射的图形和反射的图形在被拍摄对象上的相对位置,用户根据反射的图形在被拍摄对象上的相对位置,来调整所述被拍摄对象与所述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反射的图形到达被拍摄对象上的正确位置;其中,所述滤光装置为红外滤光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装置包括基材层和设置在基材层上的镀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被拍摄对象的图像来获取人体的生物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和第二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构成完整的所述预定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和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和第二旁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三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三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三部分构成完整的所述预定图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以及所述第三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和第三旁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线投射装置的数量为四个,即第一光线投射装置、第二光线投射装置、第三光线投射装置以及第四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三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三部分,所述第四光线投射装置能够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四部分构成完整的所述预定图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二光线投射装置、所述第三光线投射装置以及所述第四光线投射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滤光装置的第一旁侧、第二旁侧、第三旁侧和第四旁侧。
10.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进行生物识别引导,包括:
使用至少一个光线投射装置投射出光线以在被拍摄对象表面形成预定图形;
使用滤光装置接收来自所述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对接收到的来自所述被拍摄对象表面的光线中的可见光线进行反射;以及
基于所述滤光装置反射的可见光线,来调整所述被拍摄对象与所述滤光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
11.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采集经由所述滤光装置透射出的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装置水平地设置在所述摄像装置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装置与所述摄像装置成预定倾斜角度地设置在所述摄像装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装置覆盖所述摄像装置。
CN202010516103.9A 2020-06-09 2020-06-09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Active CN111881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103.9A CN111881719B (zh) 2020-06-09 2020-06-09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16103.9A CN111881719B (zh) 2020-06-09 2020-06-09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1719A CN111881719A (zh) 2020-11-03
CN111881719B true CN111881719B (zh) 2024-04-16

Family

ID=73156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16103.9A Active CN111881719B (zh) 2020-06-09 2020-06-09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1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061035U (zh) * 2022-03-24 2022-07-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刷掌设备

Citation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4039A1 (en) * 1990-10-15 1992-04-16 Image Guid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non-contact shape sensing
CN1253456A (zh) * 1998-09-29 2000-05-17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式显示装置
US6754370B1 (en) * 2000-08-14 2004-06-2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Real-time structured light range scanning of moving scenes
CN1725058A (zh) * 1998-09-29 2006-01-25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式显示装置
CN1754504A (zh) * 2004-10-01 2006-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指纹图像摄像装置
CN101271246A (zh) * 2007-03-23 2008-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设备
EP2166374A2 (en) * 2008-09-22 2010-03-24 Yamatake Corporation Reflective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object detecting method
CN101908137A (zh) * 2009-02-04 2010-12-08 索尼公司 静脉认证装置和模板登记方法
CN102749991A (zh) * 2012-04-12 2012-10-24 广东百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人机交互的非接触式自由空间视线跟踪方法
CN102768455A (zh) * 2012-07-04 2012-11-07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一种用于成像设备滤光片切换的装置
CN103940357A (zh) * 2014-03-26 2014-07-23 北京卓越经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位移测量装置
CN104615975A (zh) * 2015-01-16 2015-05-13 深圳市维亿魄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静脉识别装置
CN104615976A (zh) * 2015-01-16 2015-05-13 深圳市维亿魄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系统及其移动终端、静脉识别装置
CN105260634A (zh) * 2014-07-10 2016-01-20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采集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移动终端和相关方法
CN205562361U (zh) * 2016-04-19 2016-09-07 罗远烽 一种生物制药专用紫外线检测投射装置
CN106127172A (zh) * 2016-06-29 2016-11-16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3d指纹采集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26944A (zh) * 2017-01-24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95675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392145A (zh) * 2017-07-20 2017-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45921A (zh) * 2015-03-16 2018-01-30 奇跃公司 用于诊断和治疗健康疾病的方法和系统
CN107748874A (zh) * 2017-11-01 2018-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屏指纹识别oled模组、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911692A (zh) * 2017-11-05 2018-04-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谱的多摄像头模组的校准方法
CN108038479A (zh) * 2018-01-17 2018-05-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WO2018167215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Trinamix Gmbh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CN108592886A (zh) * 2018-04-28 2018-09-28 朱炳强 图像采集设备和图像采集方法
CN108769466A (zh) * 2018-05-30 2018-11-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WO2018210317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non-touch imaging capability
CN208536839U (zh) * 2018-04-28 2019-02-22 朱炳强 图像采集设备
DE102017215163A1 (de) * 2017-08-30 2019-02-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aus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einer Augmented-Reality-Brille und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r Pose einer Augmented-Reality-Brille im Innenraum eines Fahrzeugs
CN109496310A (zh) * 2018-10-08 2019-03-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9508597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508598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KR20190097706A (ko) * 2018-02-13 2019-08-21 위드로봇 주식회사 비접촉식 지문 인식 장치 및 비접촉식 지문 인식 방법
CN110705409A (zh) * 2019-09-20 2020-01-17 南京元初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53444B2 (en) * 2002-08-30 2005-02-08 Waleed S. Haddad Non-contact optical imaging system for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US9658061B2 (en) * 2013-12-31 2017-05-23 Faro Technologies, Inc. Line scanner that uses a color image sensor to improve dynamic range
US11106273B2 (en) * 2015-10-30 2021-08-31 Ostendo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on-body gestural interfaces and projection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94039A1 (en) * 1990-10-15 1992-04-16 Image Guid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ree-dimensional non-contact shape sensing
CN1253456A (zh) * 1998-09-29 2000-05-17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式显示装置
CN1725058A (zh) * 1998-09-29 2006-01-25 索尼株式会社 投射式显示装置
US6754370B1 (en) * 2000-08-14 2004-06-2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Real-time structured light range scanning of moving scenes
CN1754504A (zh) * 2004-10-01 2006-04-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指纹图像摄像装置
CN101271246A (zh) * 2007-03-23 2008-09-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图像拍摄设备
EP2166374A2 (en) * 2008-09-22 2010-03-24 Yamatake Corporation Reflective photoelectric sensor and object detecting method
CN101908137A (zh) * 2009-02-04 2010-12-08 索尼公司 静脉认证装置和模板登记方法
CN102749991A (zh) * 2012-04-12 2012-10-24 广东百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人机交互的非接触式自由空间视线跟踪方法
CN102768455A (zh) * 2012-07-04 2012-11-07 苏州新成光电器件厂 一种用于成像设备滤光片切换的装置
CN103940357A (zh) * 2014-03-26 2014-07-23 北京卓越经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空间位移测量装置
CN105260634A (zh) * 2014-07-10 2016-01-20 联邦印刷有限公司 用于采集生物特征识别数据的移动终端和相关方法
CN104615975A (zh) * 2015-01-16 2015-05-13 深圳市维亿魄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静脉识别装置
CN104615976A (zh) * 2015-01-16 2015-05-13 深圳市维亿魄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系统及其移动终端、静脉识别装置
CN107645921A (zh) * 2015-03-16 2018-01-30 奇跃公司 用于诊断和治疗健康疾病的方法和系统
CN205562361U (zh) * 2016-04-19 2016-09-07 罗远烽 一种生物制药专用紫外线检测投射装置
CN106127172A (zh) * 2016-06-29 2016-11-16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3d指纹采集的装置及方法
CN106526944A (zh) * 2017-01-24 2017-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18167215A1 (en) * 2017-03-16 2018-09-20 Trinamix Gmbh Detector for optically detecting at least one object
CN107195675A (zh) * 2017-04-27 2017-09-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210317A1 (en) * 2017-05-17 2018-11-22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fingerprint sensor with non-touch imaging capability
CN107392145A (zh) * 2017-07-20 2017-11-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E102017215163A1 (de) * 2017-08-30 2019-02-2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ystem aus einem Kraftfahrzeug und einer Augmented-Reality-Brille und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r Pose einer Augmented-Reality-Brille im Innenraum eines Fahrzeugs
CN109508597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9508598A (zh) * 2017-09-15 2019-03-22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组件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07748874A (zh) * 2017-11-01 2018-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屏指纹识别oled模组、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7911692A (zh) * 2017-11-05 2018-04-1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光谱的多摄像头模组的校准方法
CN108038479A (zh) * 2018-01-17 2018-05-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KR20190097706A (ko) * 2018-02-13 2019-08-21 위드로봇 주식회사 비접촉식 지문 인식 장치 및 비접촉식 지문 인식 방법
CN108592886A (zh) * 2018-04-28 2018-09-28 朱炳强 图像采集设备和图像采集方法
CN208536839U (zh) * 2018-04-28 2019-02-22 朱炳强 图像采集设备
CN108769466A (zh) * 2018-05-30 2018-11-06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9496310A (zh) * 2018-10-08 2019-03-1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705409A (zh) * 2019-09-20 2020-01-17 南京元初科技有限公司 指纹采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otation i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non-contact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sing local luminance variation";Akira Mori等;《2012 Proceedings of SICE Annual Conference (SICE)》;20121004;第1791-1793页 *
"非接触掌纹掌脉识别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杜文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20190115;第I138-300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1719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9863B (zh) 使用生物体信息的认证装置以及认证方法
US11036844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light field camera
JP4650386B2 (ja)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CN100484471C (zh) 生物体信息处理装置及生物体信息处理方法
US8326005B2 (en) Guide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image pickup system, and guide method
CN1997314A (zh) 静脉认证装置
KR20110063679A (ko) 정맥 패턴 인식 기반 생체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1837029B2 (en)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device and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method
KR101231068B1 (ko) 생체 정보 수집 장치 및 방법
CN213844155U (zh) 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
CN107392088A (zh) 三维静脉识别装置和方法、开关、移动终端
CN111881719B (zh) 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引导装置、方法以及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CN109409249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3844156U (zh) 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
KR101547659B1 (ko) 손가락 정맥 스캐닝을 이용하는 생체 인증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단말기
CN113678138A (zh) 能够提高图像数据质量的用于捕获人的身体部位的图像数据的生物特征成像设备和生物特征成像方法
JP5187372B2 (ja)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WO2020191595A1 (zh) 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JP5768441B2 (ja) 生体情報取得装置、生体情報取得方法、および生体情報取得プログラム
JP4933585B2 (ja) 情報端末
CN101536908B (zh) 静脉认证装置及其静脉认证方法、个人认证方法
CN213844158U (zh) 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和终端设备
KR20220037473A (ko) 촬영 장치 및 인증 장치
KR20190020537A (ko) 지정맥·지문으로 이루어진 하이브리드형 하드웨어 인증장치
CN101513348B (zh) 静脉认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