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52591A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52591A CN111852591A CN202010389802.1A CN202010389802A CN111852591A CN 111852591 A CN111852591 A CN 111852591A CN 202010389802 A CN202010389802 A CN 202010389802A CN 111852591 A CN111852591 A CN 111852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pander
- communicated
- temperature heat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27/00—Plants for converting heat or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0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being of multiple-expansion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eng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2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B23/08—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3/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 F01K3/18—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team or heat accumulators, or intermediate steam heaters, therein having hea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9/00—Regenerating or otherwise treating steam exhausted from steam engine plant
- F01K19/02—Regenerating by compre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7/00—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 F01K7/32—Steam engine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types of engine; Plant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of special steam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systems, cycles or processes; Use of withdrawn or exhaust steam for feed-water heating the engines using steam of critical or overcritical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G—SUPERHEATING OF STEAM
- F22G5/00—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 F22G5/12—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by attemperating the superheated steam, e.g. by injected water sprays
- F22G5/14—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by attemperating the superheated steam, e.g. by injected water sprays by live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与动力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一般情况下,热源的温度随着热的释放而降低,热源是变温的。在以化石燃料为源头能源时,热源同时具有高温和变温的双重特点,这使得基于单一热力循环的动力装置难以将更多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其中的优质燃料来说,可以采用传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得到高的热效率,但仍然存在造价高、投资大、热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
以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为例,其热源属于高温且为变温热源;当以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采用水蒸气为循环工质实现热变功时,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无论采用何种参数运行,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导致热效率较低,这也意味着提高热效率的潜力甚大。
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利用热能来获得动力,为此,本发明提出了热效率高、安全性强、适应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和能够应对各种燃料的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之后供热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连通,高温回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连通,高温回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三膨胀机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1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连通,供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1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循环泵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
1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1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连通,第二压缩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连通,高温回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和第二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循环泵和第二压缩机并传输动力。
1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连通,第二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压缩机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连通,第三膨胀机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与膨胀机连通,膨胀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连通,高温回热器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和冷凝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和循环泵并传输动力。
1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4项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与低温回热器连通,压缩机增设中间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连通,低温回热器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与蒸发器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0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1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图中,1-膨胀机,2-第二膨胀机,3-压缩机,4-循环泵,5-高温热交换器,6-第二高温热交换器,7-冷凝器,8-蒸发器(余热锅炉),9-供热器,10-高温回热器,11-第三膨胀机,12-第二压缩机,13-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4-低温回热器,15-第二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3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在图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蒸发器8增设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进入蒸发器8的冷凝液同时获得低压蒸汽和热源介质提供的热负荷,升温、汽化和过热,之后进入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4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9连通之后供热器9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供热器9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9带走中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5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逐步吸热并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6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逐步吸热并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7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之后经中间进汽通道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8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通过中间进汽通道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9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通过中间进汽通道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并升温,之后进入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0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三膨胀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蒸发器8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第三膨胀机11降压作功,第三膨胀机11排放的低压蒸汽进入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进入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蒸发器8排放的低压蒸汽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9连通,供热器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和供热器9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9带走中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2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2连通,第二压缩机1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12升压升温,流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12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第二压缩机12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3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第三膨胀机11降压作功,流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4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2连通,第二压缩机1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逐步吸热并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第二压缩机12升压升温,流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第二压缩机12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第二压缩机12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5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它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逐步吸热并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第三膨胀机11降压作功,流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吸热升温,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高温回热器10和蒸发器8逐步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升压升温,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向压缩机3、循环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6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1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压缩机3增设中间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低温回热器14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5与蒸发器8连通。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低温回热器14,与来自压缩机3的抽汽混合吸热并升温,抽汽与冷凝液混合之后放热并冷凝;低温回热器14的冷凝液经第二循环泵15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蒸发器8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进入压缩机3的低压蒸汽升压升温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分成两路——第一路经中间抽汽通道进入低温回热器14,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第二循环泵15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图17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1)结构上,在图4所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压缩机3增设中间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低温回热器14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5与蒸发器8连通。
(2)流程上,冷凝器7的冷凝液经循环泵4升压进入低温回热器14,与来自压缩机3的抽汽混合吸热并升温,抽汽与冷凝液混合之后放热并冷凝;低温回热器14的冷凝液经第二循环泵15升压进入蒸发器8,吸热升温、汽化和过热,流经第二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吸热升温,之后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压缩机3排放的蒸汽进入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高温热交换器5排放的蒸汽流经膨胀机1降压作功,膨胀机1排放的低压蒸汽流经供热器9放热并降温,之后分成两路——第一路进入压缩机3,第二路进入冷凝器7放热并冷凝;进入压缩机3的低压蒸汽升压升温到一定程度之后又分成两路——第一路经中间抽汽通道进入低温回热器14,第二路继续升压升温;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蒸发器8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7带走低温热负荷,被加热介质通过供热器9带走中温热负荷;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向压缩机3、循环泵4、第二循环泵15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1)循环工质在低压下完成高温吸热,循环工质与高温热源之间温差损失小,有利于提高系统热效率和装置安全性。
(2)循环工质主要依靠冷凝相变过程实现低温放热,循环工质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损失可控,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3)在高温区采取低压高温运行方式,解决传统蒸汽动力装置中热效率、循环介质参数与管材耐压耐温性能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而能够大幅度降低热源与循环介质之间的温差损失,大幅度提高热效率。
(4)设备共用,增大下部循环——朗肯循环的吸热过程,提高热效率。
(5)采用单一工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热动装置调节的灵活性。
(6)共用高温膨胀机时,减少核心设备数量,有利于降低系统投资和提高热效率。
(7)下部循环采用双膨胀和双吸热过程,有利于灵活调节工作参数和适应性。
(8)能够有效应对高温热源和变温热源,应对优质燃料和非优质燃料,适用范围广泛。
(9)在实现高热效率前提下,可选择低压运行,使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10)能够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实现企业装置热回收。
(11)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下端,可有效提升其热效率。
(12)应用于燃煤热力系统时,能够保持传统蒸汽动力循环原有的优势——水蒸气作工质,工作参数范围宽广;根据实际,可选择工作在亚临界、临界、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等。
Claims (15)
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9)连通之后供热器(9)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6.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7.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8.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连通,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有蒸汽通道经中间进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和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9.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第三膨胀机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蒸发器(8)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10.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供热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与供热器(9)连通,供热器(9)还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和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供热器(9)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11.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2)连通,第二压缩机(1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循环泵(4)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12.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13.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二压缩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二压缩机(12)连通,第二压缩机(1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和第二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3)、循环泵(4)和第二压缩机(12)并传输动力。
14.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膨胀机、第二膨胀机、压缩机、循环泵、高温热交换器、第二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高温回热器、第三膨胀机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所组成;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蒸汽通道与第二膨胀机(2)连通,第二膨胀机(2)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压缩机(3)有蒸汽通道经高温回热器(10)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蒸汽通道与第三膨胀机(11)连通,第三膨胀机(11)还有蒸汽通道经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与膨胀机(1)连通,膨胀机(1)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高温回热器(10)连通,高温回热器(10)还有低压蒸汽通道与蒸发器(8)连通之后蒸发器(8)再有低压蒸汽通道分别与压缩机(3)和冷凝器(7)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第二高温热交换器(6)和第三高温热交换器(13)还分别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7)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8)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并传输动力,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其中,或膨胀机(1)、第二膨胀机(2)和第三膨胀机(11)连接压缩机(3)和循环泵(4)并传输动力。
15.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权利要求1-14所述的任一一款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低温回热器和第二循环泵,将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蒸发器(8)连通调整为冷凝器(7)有冷凝液管路经循环泵(4)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压缩机(3)增设中间抽汽通道与低温回热器(14)连通,低温回热器(14)再有冷凝液管路经第二循环泵(15)与蒸发器(8)连通,形成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397038 | 2019-05-02 | ||
CN201910397038X | 2019-05-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52591A true CN111852591A (zh) | 2020-10-30 |
Family
ID=72985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89802.1A Pending CN111852591A (zh) | 2019-05-02 | 2020-04-28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90584A1 (zh) |
CN (1) | CN111852591A (zh) |
WO (1) | WO20202207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220891A1 (en) * | 2019-05-06 | 2022-07-14 | Huayu Li | Combined cycle power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09716A (ja) * | 1996-02-07 | 1997-08-12 | Toshiba Corp | 発電プラント |
CN106568233B (zh) * | 2016-03-14 | 2020-04-21 | 李华玉 |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
CN106468490B (zh) * | 2016-04-29 | 2020-04-07 | 李华玉 | 第三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
WO2018068431A1 (zh) * | 2016-10-12 | 2018-04-19 | 李华玉 | 分级蒸发联合循环蒸汽动力装置 |
CN108119194B (zh) * | 2016-12-15 | 2020-05-01 | 李华玉 | 三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CN108019245B (zh) * | 2016-12-15 | 2020-05-29 | 李华玉 | 多重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CN108679880B (zh) * | 2017-03-30 | 2021-07-27 | 李华玉 | 双工质联合循环压缩式热泵 |
-
2020
- 2020-04-28 WO PCT/CN2020/000093 patent/WO202022072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4-28 CN CN202010389802.1A patent/CN11185259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4-28 US US17/608,152 patent/US2022029058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90584A1 (en) | 2022-09-15 |
WO2020220726A1 (zh) | 2020-11-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08751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677561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852586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4370309A (zh) | 单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677563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852591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852587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677564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852585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3818939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852588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4370308A (zh) | 单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5217542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677562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3818937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3202579A (zh) | 单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3202578A (zh) | 单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911251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2145245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5217543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5263457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677565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5263459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5217550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
CN111764977A (zh) | 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