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8834B - 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18834B CN111818834B CN201980017101.0A CN201980017101A CN111818834B CN 111818834 B CN111818834 B CN 111818834B CN 201980017101 A CN201980017101 A CN 201980017101A CN 111818834 B CN111818834 B CN 1118188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cuum cleaner
- electric vacuum
- main body
- arm portion
- upper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32—Han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47L5/28—Suction cleaners with handles and nozzles fixed on the casings, e.g. wheeled suction cleaners with steering hand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6—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cyclones or other devices with centrifugal action
- A47L9/1683—Dust collecting chambers; Dust collecting recepta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68—Arrangements for power supply of vacuum cleaners or the accessories thereof
- A47L9/2884—Details of 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their instal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部(2),该主体部(2)具有上臂部(6)、下臂部(7)以及中间部(8)和把手部(9),该中间部(8)和把手部(9)隔着空间部(21)夹设在上臂部(6)与下臂部(7)之间。把手部(9)从上臂部(6)朝向下臂部(7)向后下方侧倾斜地配设,主体部(2)在空间部(21)的上方具有前方倾斜部(20),该前方倾斜部(20)与把手部(9)和上臂部(6)相连,且相对于把手部(9)和上臂部(6)倾斜地配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动吸尘器中,存在针对轻量化和使用者的容易携带性等的课题。因此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电动吸尘器。
进而,近年来杆式吸尘器已经产品化。关于杆式吸尘器,也公开了各种各样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延长管与集尘盒连接且集尘盒连接有手柄的杆式吸尘器。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尘器的结构中,手柄与集尘盒之间的空间狭小。因此,在手较大的使用者的情况下,难以握住吸尘器。另外,集尘盒相对于延长管垂直地连接。因此,使用者在清扫过程中无法容易地看到集尘盒的内部状况(例如垃圾的蓄积状态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9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上臂部、下臂部以及中间部和把手部,该中间部和把手部隔着空间部夹设在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把手部从上臂部朝向下臂部向后下方侧倾斜地配设,主体部在空间部的上方具有前方倾斜部,该前方倾斜部与把手部和上臂部相连,且相对于把手部和上臂部倾斜地配设。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易于握住把手部且电动吸尘器主体的操作性优异的电动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电动吸尘器的主体部和连接管部周围的局部截面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主体部和连接管部周围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主体部和连接管部周围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表示使用者用手来握住该电动吸尘器的把手部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集尘盒的立体图。
图7是将该集尘盒连接于连接管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该集尘盒从连接管部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电池收纳部周围的立体图。
图10是该电池收纳部附近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底盘和机身周围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立挂于保持座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该电动吸尘器从保持座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的软管从保持座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将该软管连接于连接管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的底座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底座的17-17线剖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的保持部周围的局部立体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保持部的19-19线剖视图。
图20是实施方式3的主体部和连接管部周围的局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被该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电动吸尘器1包含主体部2、与主体部2连接的连接管部3、与连接管部3连接的延长管4、与延长管4连接的吸嘴5等。
吸嘴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延长管4拆装。另外,延长管4也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连接管部3拆装。而且,延长管4可以具备能够伸缩的构造。
此外,在下文中,例如在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中,以吸嘴5侧为前方、以主体部2侧为后方、以上臂部6侧为上方、以下臂部7侧为下方来进行说明。
主体部2包含上臂部6、下臂部7、中间部8、把手部9等。
把手部9形成于主体部2的后方侧,以将上臂部6与下臂部7之间相连的方式配设。把手部9构成使用者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所握住的部位。
中间部8在主体部2的前方侧配置于上臂部6与下臂部7之间,并内置有后述的电动风机10(参照图2)等。
主体部2是通过将上述上臂部6、下臂部7、中间部8、把手部9等各个零部件组合而形成的。
考虑到强度和耐热性,主体部2的机身例如由聚丙烯(PP)等热塑性树脂、在聚丙烯中混入纤维等而成的材料来形成。此外,作为机身的材料,聚丙烯等是适合的,但例如也可以使用ABS树脂等其他材料。
另外,实施方式1的主体部2、连接管部3等主要使用聚丙烯那样的材料形成。然而,例如对于一部分零部件、需要强度的部位,例如也可以使用ABS树脂等另外的材料。
在主体部2前方配置有连接管部3。连接管部3在上方侧拆装自如地连接有集尘盒11。连接管部3在前方侧拆装自如地连接有延长管4。
延长管4在前方侧拆装自如地连接有吸嘴5。吸嘴5以能够以吸嘴5的支点A为轴向箭头B方向或箭头C方向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方式连接。
另外,利用主体部2和集尘盒11等构成电动吸尘器主体。
此外,通过使用者握住把手部9进行操作,从而使电动吸尘器主体能够移动。
集尘盒11安装于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主体部2的连接管部3的上方侧。由此,使用者即使在握住把手部9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确认集尘盒11内部的垃圾量等状态。此时,特别优选利用透明的材料来构成集尘盒11的容器。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确认集尘盒11内的垃圾量。此外,作为透明的材料,例如例示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
如上所述地构成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的概略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结构。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局部截面的概略结构的图。具体而言,图2是表示图1的侧视图中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截面的概要的图。此外,在图2中,对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构造,省略了图示和说明。
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2的中间部8内置有电动风机10。在电动风机10的前方安装有例如筒状的集尘盒11。此时,电动风机10和集尘盒11配设为,电动风机10的旋转轴线和集尘盒11的中心轴线处于图2所示的同一轴线D上。
另外,连接管部3内部的空间和集尘盒11内部的空间经由开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开口是通过形成于连接管部3的第1开口12与形成于集尘盒11的第2开口13的连接而形成的。
进而,集尘盒11内部的空间和电动风机10内部的空间经由开口相连通。也就是说,开口是通过形成于集尘盒11的第3开口14和形成于主体部2的第4开口15的连接而形成的。
在上述连接状态下,当驱动电动风机10时,产生抽吸风。利用抽吸风,将从吸嘴5抽吸来的灰尘、垃圾等(以下简记为“灰尘”)经由延长管4、连接管部3内部、第1开口12和第2开口13抽吸到集尘盒11。然后,在集尘盒11内,灰尘从含有所抽吸的灰尘的抽吸风中离心分离。之后,分离了灰尘后的抽吸风经由第3开口14和第4开口15被抽吸到电动风机10。所抽吸的抽吸风自主体部2的排气口16(参照图9和图10)排出到外部。
此外,排气口16形成于图2中主体部2的包围电动风机10的周围的部分的表面,对此在图2中未图示。
此时,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中,例如,上臂部6的高度尺寸E形成为大约30mm,下臂部7的高度尺寸F形成为大约70mm。下臂部7例如内置有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17。因此,下臂部7的厚度(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形成为为了内置二次电池17所需要的厚度。也就是说,与上臂部6相比,下臂部7由更大的高度尺寸(厚度)形成。由此,在具有重量的电动风机10的下方配置有上述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17。其结果为,电动风机10和二次电池17能够取得平衡,因此,使用者能够稳定地握住把手部9。
二次电池17在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从电动风机10的大致中央(包含中央)的位置起到把手部9后端为止的下臂部7内的区域。
另外,二次电池17配置为以相对于连接管部3倾斜的方式向后下方侧延伸。具体而言,二次电池17的轴线G以相对于相当于连接管部3的管轴方向的轴线H成为角度I(例如大约10度)的方式倾斜。此外,角度I不一定必须为10度,也可以为其他角度。然而,角度I优选为大约7度~13度左右的范围的角度。
把手部9在主体部2的后方侧从上臂部6朝向下臂部7地向后下方侧倾斜地形成。由此,如上述那样,即使是电动风机10配置于比作为连接管部3的管轴线的轴线H靠上方的位置的构造,使用者也能够握住把手部9稳定地进行清扫。
另外,如图2所示,把手部9构成为,重心GG在电动风机10的上下方向上存在于相当于电动风机10的旋转轴线的轴线D和相当于连接管部3的管轴线的轴线H之间。此时更优选的是,把手部9的重心GG存在于比连接管部3的轴线H靠近电动风机10的轴线D的位置的结构。由此,即使是电动风机10配置于比连接管部3的轴线H靠上方的位置的构造,使用者也能够握住把手部9稳定地进行清扫。
也就是说,在把手部9的形状为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形状的情况下,例如在把手部9的重心GG存在于比电动风机10的轴线D靠上方侧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电动风机10和二次电池17的重量,使得使用者难以进行电动吸尘器主体的自由操作。另一方面,在把手部9的重心GG存在于比电动风机10的轴线D靠下方且靠近连接管部3的轴线H的一侧的情况下,由于电动风机10的重量,使得使用者在握住电动吸尘器主体进行操作时,电动吸尘器主体容易绕轴线H摆动。因此,电动吸尘器主体有可能摇晃。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中,如上述那样,把手部9的重心GG、二次电池17、连接管部3、电动风机10的位置关系和把手部9的形状构成为最佳。利用该配置结构,使用者能够以较高的操作性容易地操作电动吸尘器主体。
接下来参照图3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结构。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1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侧视图。
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的下臂部7前方的与连接管部3连接的连接部分附近设有电源端子19。具体而言,电源端子19配设于下臂部7的位于下臂部7与连接管部3的连接部分的下方的部分的表面(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8)。通过设置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8,能够将电源端子19可靠地固定于充电器的充电端子(参照图13)。
电源端子19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保持座50(参照图13)的电源供给端子55连接。由此,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能够自保持座50的电源供给端子55经由电源端子19供给至电动吸尘器主体。另外,利用所供给的电力对内置于下臂部7的二次电池17进行充电。其结果为,与经由卷线盘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动吸尘器相比,例如能够在不受卷线器的长度等的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清扫大范围的清扫区域。
电源端子19配设为与相当于连接管部3的管轴线的轴线H大致平行(包含平行)的方式从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8向前方突出。
在此,图3所示的延长线J表示沿着下臂部7的底面7a延伸的线。
也就是说,电源端子19的顶端配设于不与上述延长线J相交的比延长线J靠上方的位置。由此防止在将电动吸尘器主体放置于地面时,即下臂部7的底面7a与地面接触时电源端子19与地面的接触。
具体而言,电源端子19配设为,电源端子19的顶端的距处于下臂部7的底面7a的前方部分7c的图3所示的点K的高度为在吸尘器主体的上下方向上靠上方例如大约18mm。由此,电源端子19存在于不与下臂部7的底面7a的延长线J相交的上方的位置。因此,电源端子19不与地面接触。此外,电源端子19的从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8突出的突出方向的长度L例如为大约46mm。
根据以上结构,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中,在将电动吸尘器主体放置于地面时,电源端子19不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降低因与地面的接触而导致电源端子19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从下臂部7的底面7a的前方侧的点K到电源端子19的高度为大约18mm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为能够降低电源端子19破损的可能性的高度即可,并不特别限于18mm。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将电源端子19的长度L设为大约46mm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只要为能够降低电源端子19破损的可能性的长度即可,并不特别限于46mm。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将电源端子19的长度L设为从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8向前方突出的部分的长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使电源端子19从处于连接管部3与主体部2的连接部分的大致正下方(包含正下方)的图3所示的点M向前方突出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源端子19与地面接触的可能性。
另外,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主体部2的上臂部6相对于中间部8朝向斜后上方侧倾斜地形成。另一方面,主体部2的下臂部7相对于中间部8朝向斜后下方侧倾斜地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将上臂部6与下臂部7之间相连的把手部9的长度增长。因此,即使是手较大的使用者,也能够握住把手部9容易地操作电动吸尘器1。也就是说,例如在使上臂部6和下臂部7与中间部8大致平行(包含平行)地向后方延伸来构成把手部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确保把手部的长度。若要确保把手部的充分的长度,则主体部会变大。然而,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把手部9,能够充分地确保把手部9的长度。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的由上臂部6、下臂部7、中间部8、把手部9包围的部分形成有空间部21。另外,在空间部21的上方且是上臂部6与把手部9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前方倾斜部20。
前方倾斜部20形成为从前方倾斜部20的与空间部21接触的前端的点N直到前方倾斜部20的与空间部21接触的后端的点O朝向下方倾斜的形状。
另外,把手部9的面向空间部21的一侧的部分的中央部分9a以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例如呈圆弧状翘曲的形状。由此,使用者能够利用拇指以外的、弯曲时呈大致圆弧状(包含圆弧状)的四根手指分别以均等的力把持圆弧状的把手部9。
而且,中间部8的面向空间部21的一侧的部分与下臂部7连接的连接部分7b在前方侧形成为例如呈圆弧状凹陷的形状。由此,能够使主体部2轻量化。另外,能够实现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凹陷的形状来容易地识别出在主体部2存在电动风机10的外观设计。
作为具体的尺寸关系,从上臂部6的底面6a侧的后端的点P到前方倾斜部20的前端的点O的电动吸尘器1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例如为大约20mm。另外,从前方倾斜部20的前端的点N到前方倾斜部20的后端的点O的电动吸尘器1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例如为大约5mm。
也就是说,在为没有前方倾斜部20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握住把手部9时,使用者的食指会进入到空间部21上方的狭小空间中。因此,使用者会有非常难以握住的感觉。然而,通过如实施方式1这样形成前方倾斜部20,能够确保空间部21上方的宽度(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其结果为,使用者能够有富余地将食指插入到空间部21中。
另外,通过前方倾斜部20的配设,能够使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作用于使用者的手的部位分散。具体而言,使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分散于前方倾斜部20和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因此,能够使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夹着把手部9分散地施加于使用者的食指侧和拇指的根部侧。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电动吸尘器1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各自的轴线H、轴线G和轴线Q的关系。
图4是图1所示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侧视图。具体而言,图4示出相当于连接管部3的管轴方向的轴线H、下臂部7的轴线G、把手部9的轴线Q这三条轴线的关系。
在此,图4所示的角度I是连接管部3的轴线H与下臂部7的轴线G所成的角。角度R是连接管部3的轴线H与把手部9的轴线Q所成的角。角度S是把手部9的轴线Q与下臂部7的轴线G所成的角。
角度的大小按照从角度大的角到角度小的角的顺序,成为角度R、角度S、角度I的关系。此时,在三个角度之中,角度I构成为最小的锐角,角度R构成为最大的钝角。
也就是说,最小的锐角角度I是指,搭载有二次电池17的下臂部7相对于相当于连接管部3的管轴方向的轴线H打开的角度较小。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在握住把手部9时二次电池17的重量在电动吸尘器1的前后方向上集中于使用者的手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最大的钝角角度R是指,把手部9的相对于连接管部3打开的角度较大。根据该结构,能够扩大使用者握住把手部9时中间部8与把手部9之间的空间部21的区域。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握住把手部9。
也就是说,通过如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这样将三个角度设定为上述关系,从而使用者易于握住把手部9。而且,能够避免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集中于使用者的手的特定部位。因此,使用者能够长时间轻松地进行清扫。
接下来参照图5说明握住电动吸尘器1的把手部9的状态下的使用者的手与把手部9之间的关系。
图5是表示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手部9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手部9时,由于电动吸尘器1的自重,使得前方倾斜部20触碰食指。同时,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触碰拇指的根部附近。因此,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分散于前方倾斜部20和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地施加到手上。由此,能够避免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集中于使用者的手的特定部位。其结果为,使用者能够轻松地操作电动吸尘器1。
另外,使用者在向前方推动电动吸尘器1时,握住把手部9,并且将食指抵靠于前方倾斜部20。由此,能够稳定地握住电动吸尘器1,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电动吸尘器1向前方推出。
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将电动吸尘器1向后方拉拽时,握住把手部9,并且拇指的根部附近触碰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因此,使用者能够稳定地握住电动吸尘器1。而且,电动吸尘器1的重量分散于前方倾斜部20和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地施加到手上。此时,特别能够将上臂部6的后方部分支承在使用者的拇指的根部部分附近。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将电动吸尘器1向后方拉拽。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的集尘盒11的结构。
图6是集尘盒11的立体图。此外,在图6中,将图6中所示的方向设为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集尘盒11在底部具备能够开闭的盖部22。盖部22通过使用者对开闭杆23的操作而进行开闭。具体而言,使用者通过使开闭杆23向下方下降,从而开闭杆23将盖部22向下方按下。由此构成为使盖部22开放。
另外,集尘盒11在前方侧的侧面具有第2开口13。在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时,第2开口13与连接管部3的第1开口12对齐(参照图2)。由此,当驱动电动风机10时,空气从连接管部3的内部向集尘盒11的内部流动。
集尘盒11还在上表面具有第3开口14。在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时,第3开口14与主体部2的第4开口15对齐(参照图2)。由此,当驱动电动风机10时,空气从集尘盒11的内部向电动风机10的内部流动。
另外,在正面观察第2开口13时,集尘盒11在例如开闭杆23的右侧的外周具备保持毛刷24的第1保持部25。第1保持部25在下方具有保持毛刷24的第2保持部26。
第2保持部26的截面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包含U字形状),第2保持部26保持所插入的毛刷24的后端(相当于柄部)。另一方面,第1保持部25的截面形成为大致L字形状(包含L字形状),第1保持部25保持所插入的毛刷24的中央部附近。也就是说,使用者通过将毛刷24从上方朝向第2保持部26插入,从而将毛刷24安装并容纳于集尘盒11。
另外,集尘盒11在上部具备例如借助弹簧等而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部27。盖部22在前方侧具备向上方突出的突部28。由此,集尘盒11经由滑动部27和盖部22的突部28与连接管部3和主体部2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8详细地说明集尘盒11连接于连接管部3和主体部2的状态。
图7是表示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将集尘盒11从连接管部3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所示,主体部2具有来自电动风机10的抽吸风产生的第4开口15和供集尘盒11安装的第1连接凹部29。另一方面,连接管部3具有供集尘盒11安装的第2连接凹部30。
另外,连接管部3在一个侧面侧具有第1开口12,第1开口12朝向上方开口并用于与集尘盒11的第2开口13连接。而且,连接管部3在另一个侧面侧具备毛刷收纳部31,在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时,该毛刷收纳部31收纳毛刷24。
毛刷收纳部31包含沿着连接管部3的长度方向(管轴方向)延伸的毛刷收纳侧壁32和从毛刷收纳侧壁32的后端沿着与连接管部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毛刷收纳后壁33。也就是说,在从上方观察时,毛刷收纳部31由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形成为大致L字状(包含L字状)。
如图8所示,连接管部3具有作为凹陷的部分的收纳凹部34。在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时,收纳凹部34收纳集尘盒11的开闭杆23等。
毛刷收纳部31的由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包围的底面31a部分形成为与收纳凹部34大致平齐(包含平齐)。此外,毛刷收纳部31也可以为在由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包围的底面31a部分与收纳凹部34之间形成有台阶的结构。
另外,如图8所示,在第1开口12配设有由例如橡胶等形成的止回阀35。通过由电动风机10的驱动产生的抽吸风,使止回阀35向上方侧打开。由此,从吸嘴5抽吸的灰尘经由连接管部3的第1开口12进入到集尘盒11的内部。另一方面,当停止电动风机10的驱动时,止回阀35关闭。由此来防止集尘盒11内部的灰尘向连接管部3倒流。
下面说明连接管部3向集尘盒11连接的连接方法。
首先,使集尘盒11的盖部22侧相对于连接管部3向斜下方倾斜。在倾斜的状态下,将集尘盒11的突部28插入到连接管部3的第2连接凹部30中。
接着,使集尘盒11的第3开口14侧向下方倾倒。
然后,将集尘盒11的滑动部27插入到主体部2的第1连接凹部29中。
通过以上的步骤将集尘盒11连接于连接管部3。
此时,在将集尘盒11连接于连接管部3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通过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将毛刷24隐藏,从而将毛刷24容纳于不易从外部看到的位置。因此,电动吸尘器1的外观上的美感提高。
也就是说,毛刷24主要在清扫集尘盒11的内部时使用。因此,在将集尘盒11从连接管部3拆下后的状态下,毛刷24配设于使用者容易进行拆装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将集尘盒11安装于连接管部3的状态下,使用者使用毛刷24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毛刷24以从外部看不到且无法拆装的方式收纳于毛刷收纳部31。
另外,在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利用构成毛刷收纳部31的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能够防止毛刷24的(毛侧)触碰使用者的衣服等。而且,利用毛刷收纳部31,能够防止附着于毛刷24的顶端的灰尘的飞散。
另外,在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能够利用毛刷收纳部31来防止毛刷24从集尘盒11脱落。
集尘盒11如上所述地与连接管部3和主体部2连接。
接下来参照图9和图10说明主体部2的下臂部7的内部构造。
图9和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图7所示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9是表示收纳有二次电池17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二次电池17被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图9和图10以电池盖部37从电池收纳部36拆下的状态进行图示。
如图9所示,在下臂部7的内部形成有电池收纳部36,在电池收纳部36收纳有二次电池17。电池收纳部36通过例如小螺钉等(未图示)而安装有电池盖部37。由此构成为,只要使用者不有意地将小螺钉等拆下,就无法从电池收纳部36拆下二次电池17。
如图10所示,电池收纳部36包含收纳二次电池17的收纳凹部38。收纳凹部38包含形成于前方的截面为大致日文コ字状(包含日文コ字状)的电池收纳壁39和形成于后方的后壁40。电池收纳部36还包含形成于下臂部7的内侧侧面的多个肋41。
电池收纳壁39包含存在于主体部2的前方侧的前壁42和从前壁42的左右两侧向后方延伸的两个侧壁43等。电池收纳壁39还包含形成于前壁42和侧壁43的上方的顶面壁44。
此外,电池收纳壁39优选由阻燃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电池收纳壁39通过例如由阻燃聚丙烯构成的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地构成电池收纳部36。
也就是说,二次电池17在由图9所示的两个侧壁43的后方侧的端部和后壁40夹着的状态下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此时,二次电池17与向二次电池17供给电力的线缆45连接,并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具体而言,通过插入线缆45的连接器(未图示)和二次电池17的连接器(未图示),从而将线缆45和二次电池17电连接。然后,在连接了的状态下将线缆45沿着前壁42在顶部46处弯折,将二次电池17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由此也将线缆45与二次电池17一起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也就是说,线缆45沿着前壁42配设。此时,线缆45在前壁42的最靠近电池盖部37的顶部46处弯折。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将电池盖部37安装于电池收纳部36的状态下,电池盖部37与顶部46之间的空间(间隙)设定为和线缆45的直径大致相同(包含相同)或比线缆45的直径大1mm~几mm左右的宽度。
也就是说,在电池盖部37与顶部46之间的空间和线缆45的直径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线缆45以与顶部46接触的状态被收纳。因此,利用电池盖部37来限制线缆45的上下移动。
另一方面,在电池盖部37与顶部46之间的空间以比线缆45的直径大1mm~几mm左右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线缆45以稍微离开前壁42的顶部46的状态被收纳。因此,利用电池盖部37来限制线缆45的上下移动。
而且,在由前壁42和侧壁43包围的空间中收纳有线缆45和连接器(未图示)。此时,通过二次电池17与后壁40及侧壁43的后端43a的抵接,来限制二次电池1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由此来避免二次电池17与线缆45的接触或二次电池17与连接器的接触。
另外,电源端子19经由未图示的导线与在图9所示的顶面壁44的背面侧的下臂部7的内部配置的电路基板(未图示)连接或者直接与该电路基板(未图示)连接。电路基板经由线缆45与二次电池17连接。
此时,图9所示的与二次电池17连接的线缆45需要某种程度的长度。也就是说,若线缆45较短,则在组装时线缆45的连接器与二次电池17的连接器的连接有可能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若线缆45过长,则有可能在收纳线缆45时断线。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中,将线缆45的长度设为例如50mm左右。由此,在组装时,能够将线缆45的连接器和二次电池17的连接器容易地连接。而且,在将二次电池17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的状态下,能够避免线缆45的挠曲的产生。其结果为,能够事先防止线缆45的断线,提高可靠性。
如上所述地构成主体部2的下臂部7的内部,使得二次电池17以稳定的状态被收纳。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构成电动吸尘器主体的机身48和底盘47。
图11是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底盘47和与底盘47连接的机身48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1所示,底盘47由具有多个正六边形的孔49的所谓的蜂窝构造形成。通过蜂窝构造,能够实现电动吸尘器主体的轻量化,并且能够维持电动吸尘器主体的机械强度。
考虑到强度和耐热性,底盘47和机身48例如由聚丙烯(PP)等热塑性树脂、通过在聚丙烯中混入纤维等而成的材料来形成。也就是说,对底盘47和机身48而言,一般来说聚丙烯等是适合的。然而,例如在期望进一步的机械强度等情况下,根据需要,例如也可以使用ABS树脂等其他材料来形成底盘47和机身48。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以使底盘47和机身48为相同材料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底盘47和机身48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以底盘47的孔49形成为正六边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孔形成为三角形、四边形等其他的多边形,另外,底盘47的孔49也可以是圆。然而,若考虑到底盘47的强度和轻量化等,则作为孔的49的形状,正六边形是最优选的。
此时,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水滴等侵入主体部2的内部,优选为在机身48的除了排气口16以外的部分未形成孔的结构。
如上所述,底盘47为蜂窝构造,机身48形成为在排气口16以外的部分未设置孔的构造。由此,能够在实现电动吸尘器1的轻量化的同时,维持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强度。而且,通过覆盖底盘47的机身48,而构成为底盘47的蜂窝构造无法从外部看到。由此能够提高电动吸尘器主体的外观美感。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12~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1。
此外,实施方式2主要对关于保持实施方式1的电动吸尘器1的保持座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将电动吸尘器1立挂于保持座5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将电动吸尘器1从保持座50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从保持座50拆下软管57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将软管57连接于电动吸尘器主体的连接管部3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6是电动吸尘器1的底座51部分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底座51的17-17线剖视图。图18是将电动吸尘器1立挂于保持座50的状态的保持部53部分的立体图。图19是图18所示的保持部53的19-19线剖视图。此外,在图12~图14和图16~图19中,对于保持座50的配置关系,将图中所示的方向设为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来进行说明。另一方面,关于电动吸尘器1的配置关系,与图1同样地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所示,保持座50包含配置于下方的底座51、柱部52和保持部53等。柱部52从底座51朝向上方延伸。保持部53连接于柱部52的上方部位。
另外,如图13所示,保持部53包含保持电动吸尘器1的连接管部3的收纳凹部54。保持部53还在收纳凹部54的下方侧包含向前方突出的收纳突部56。收纳突部56夹持连接管部3的前方部分3a而将电动吸尘器1保持于保持座50。
如上所述地构成保持座50。
另外,能够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将电动吸尘器1立挂于保持座50。
具体而言,首先将电动吸尘器1的连接管部3的前方部分3a侧从上方嵌入到保持座50的保持部53的收纳突部56。由此,连接管部3的前方部分3a被收纳突部56夹持。同时,连接管部3的向左右突出的部分抵接于收纳突部56的上方部位。由此将电动吸尘器1的电动吸尘器主体安装于保持座50。保持部53的上表面53a此时构成为与电动吸尘器1的下臂部7的前方部分7c抵接。
收纳凹部54具备与配设于连接管部3的电源端子19连接的电源供给端子55。也就是说,当将电动吸尘器1立挂于保持座50时,电动吸尘器主体的电源端子19和保持座50的保持部53的电源供给端子55连接。由此,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供给端子55向电源端子19供给电力。然后,利用所供给的电力,对内置于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二次电池17(参照图9)进行充电。
另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保持座50包含配设于下方的底座51。底座51包含配设于由平面形成的上表面51a的柱部52。另一方面,在底座51的由倾斜面形成的上表面51b收纳电动吸尘器1的吸嘴5。
也就是说,使电动吸尘器1的吸嘴5抵接于底座51的倾斜的上表面51b部分,并使其沿着上表面51b向下方滑动。由此将电动吸尘器1收纳并保持于保持座50。
而且,保持座50构成为能够将软管57拆装自如地收纳在底座51与保持部53之间。
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能够从保持座50拆下软管57,并将拆下的软管57的一端57a拆装自如地安装于电动吸尘器1的电动吸尘器主体的连接管部3。此时,能够在软管57的另一端57b侧拆装自如地安装图12等所示的针对各种用途的附加吸嘴58。也就是说,通过将软管57安装于连接管部3,从而形成为能作为手持式的电动吸尘器1来进行清扫作业的结构。
另外,如图16所示,保持座50包含形成于底座51的上表面51a的例如圆形孔状的多个吸嘴孔部59。吸嘴孔部59供上述附加吸嘴58的安装部插入。由此能够将附加吸嘴58与电动吸尘器1一起集中收纳于同一保持座50。其结果为,能够实现收纳性优异的保持座50。
此外,吸嘴孔部59的圆的直径尺寸设定为比针对各种用途的附加吸嘴58的安装部的外径尺寸大。由此,容易将附加吸嘴58向与其对应的吸嘴孔部59插入。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保持座50在底座51具备软管57专用的圆形孔状的软管凹部60。软管凹部60具有从底座51的底部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的例如圆台形状的凸部61。而且,软管凹部60具备设于软管凹部60的内周壁60a与圆台形状的凸部61的外周壁61a之间的整个周围的槽62。此时,圆形孔状的软管凹部60的圆的直径尺寸设定为比软管57的安装部的外径尺寸大。而且,圆台形状的凸部61的最大外径尺寸设定为比软管57的内径尺寸小。由此,在将软管57插入到软管凹部60中时,首先圆台形状的凸部61的外周壁61a从软管57的端部进入内部。此时,由于凸部61的圆台形状的倾斜成为引导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软管57放入到软管凹部60中。而且,软管凹部60的凸部61的外周壁61a和软管57的内周形成为具有充分的间隙,因此更容易插入。另外在插入后,凸部61进入到软管57的内部中。由此,能够利用凸部61的外周壁61a更可靠地防止软管57的端部向内侧凹陷而变形。
另一方面,如图18和图19所示,保持座50的保持部53具备形成于下方且供软管57安装的例如四棱台形状的凸部63。软管57的一端57a能嵌合于凸部63。由此,软管57的两端被保持座50的凸部61和凸部63能够拆装地保持。
此外,如图19所示,凸部63的四棱台形状的四个侧面中的至少相对的两个侧面形成为从下方朝向上方扩展的形状。此时,四棱台形状的凸部63的前后方向截面中的最大尺寸(相当于对角线)设定为比软管57的内径大。由此能够将软管57和凸部63保持为压入嵌合状态。其结果为,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软管57因软管57的自重而从保持部53的凸部63脱落。
如上所述地构成实施方式2的保持座50。
以下对软管57向上述保持座50的安装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将软管57的例如一端57a插入到在保持座50的底座51设置的软管57专用的圆形孔状的软管凹部60中。然后,使软管57的例如另一端57b嵌合于在保持部53的下方设置的凸部63。由此将软管57安装并保持于保持座50。
另外,实施方式2的保持座50将附加吸嘴58等附件与电动吸尘器1一起集中收纳于同一部位。因此,不必额外确保附件的收纳场所。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使柱部52的长度构成为与软管57的长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长度。也就是说,将软管57的长度设定为与从设于底座51的软管凹部60的底面60b到软管57的被压入于保持部53的凸部63的压入部之间的长度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长度。由此能够将软管57以伸长的状态保持并收纳于保持座50。因此,能够防止因软管57的弯曲而产生皱痕,并且能够提高收纳时的外观上的美观性。而且,能够事先防止由皱痕引起的软管57的劣化。另外,不必为了收纳软管57而额外确保空间。因此,能够构成对于使用者来说容易使用且收纳性优异的电动吸尘器1和保持座50。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但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包含下述记载的各种技术方案。
例如,如图2所示,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构成为,把手部9的重心GG在电动风机10的上下方向上存在于电动风机10的轴线D与连接管部3的轴线H之间。此时更优选的是,把手部9的重心GG存在于比连接管部3的轴线H靠近电动风机10的轴线D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使用者握着把手部9进行清扫时,即使在为电动风机10配置在比连接管部3的轴线H靠上方的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进行清扫。
而且,作为其他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电动吸尘器1的电源端子19处于与延长线J不相交的位置。因此构成为,在将电动吸尘器主体放置于地面时,即在下臂部7的底面7a与地面接触时,电源端子19不与地面接触。
根据上述图3所示的技术方案,在将电动吸尘器主体放置于地面时,电源端子19不与地面接触。因此能够降低电源端子19破损的危险性。
根据使用上述图9和图10说明的与电池收纳部36有关的发明,在生产时,能够确保将二次电池17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时所需的线缆45的长度。因此,能够降低在将二次电池17收纳于电池收纳部36的状态下线缆45断线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图7和图8所示的毛刷收纳部31的结构,在将集尘盒11与连接管部3连接的状态下,毛刷24被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隐藏,不易从外部看到。由此能够提高电动吸尘器1的外观美感。
另外,在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利用毛刷收纳侧壁32和毛刷收纳后壁33来防止毛刷24的顶端触碰使用者的衣服。同样地还防止附着于毛刷24的顶端的灰尘的飞散。而且,在使用电动吸尘器1时,能够防止毛刷24从集尘盒11脱落。
根据上述图12和图13记载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使软管57伸长的状态下将软管57收纳于保持座50。另外,不必为了收纳软管57而额外确保空间。因此,能够实现对于使用者来说非常容易使用且收纳性优异的结构的保持座50。
(实施方式3)
以下参照图2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1。
图20是实施方式3中的主体部2和连接管部3周围的局部侧视图。
如图20所示,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1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1具备从上臂部6的后方的背面侧的点P朝向把手部9向前下方倾斜的后方倾斜部64。在此,上臂部6的后方的背面侧相当于在使用者握住把手部9时拇指的根部附近所抵接的部分。此外,其他构造由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也就是说,实施方式3的电动吸尘器1包括:前方倾斜部20,其在空间部21的上方从前方的点N朝向后方的点O向后下方倾斜;以及后方倾斜部64,其从后方的点P朝向把手部9向前下方倾斜。通过该形状结构,使得在使用者握住把手部9时,前方倾斜部20可靠地抵接于使用者的食指,后方倾斜部64可靠地抵接于使用者的拇指的根部附近。
由此在清扫等时,能够借助上臂部6使施加于使用者的手(特别是食指和拇指的根部附近)的力分散,能够尽量避免较大的力施加于使用者的手的局部部位。其结果为,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操作电动吸尘器1,从而轻松地进行清扫。
此外,在实施方式3中,以如图20所示前方倾斜部20的倾斜度(倾斜)比后方倾斜部64的倾斜度(倾斜)大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后方倾斜部64的倾斜度比前方倾斜部20的倾斜度大。
(其他实施方式)
本电动吸尘器能够采用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的方式。本电动吸尘器能够在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各种方式。以下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本电动吸尘器能够采用的各种实施方式的一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二次电池17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不能充电的一次电池。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一次电池耗尽时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更换一次电池的结构。也就是说,例如也可以为,不利用小螺钉等固定电池盖部37,而是使电池盖部37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滑动的结构。由此,使用者能够使电池盖部37滑动而相对于主体部2容易地拆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将电动吸尘器1立挂于保持座50时能够对内置于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二次电池17进行充电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这样的方式:将来自电源适配器的电线连接于电动吸尘器主体,从而能够利用自电源适配器供给的电力来使用电动吸尘器1。另外,也可以为保持座50不具备能够对内置于电动吸尘器主体的二次电池17进行充电的功能的方式。而且也可以简单地设成能够供电动吸尘器1立挂的保持座。也就是说,保持座既可以具有对二次电池17进行充电的功能,也可以不具有对二次电池17进行充电的功能,哪一种方式都可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毛刷收纳部31设于连接管部3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不将毛刷收纳部31设于连接管部3的方式。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在将集尘盒11连接于连接管部3的状态下取出毛刷2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集尘盒11的轴线和电动风机10的轴线处于大致相同(包含相同)的轴线D的位置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集尘盒11的轴线和电动风机10的轴线处于错开的位置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利用相对于电动吸尘器1的底盘47、机身48独立的构件来构成电池收纳壁3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电池收纳壁39与底盘47一体地构成。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上臂部、下臂部以及中间部和把手部,该中间部和把手部隔着空间部夹设在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把手部从上臂部朝向下臂部向后下方侧倾斜地配设,主体部在空间部的上方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与把手部和上臂部相连,且相对于把手部和上臂部倾斜地配设。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上臂部的比上臂部与把手部的连接部分靠后方的部分朝向后方突出。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前方倾斜部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上臂部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具备能够相对于主体部拆装的集尘盒,电动风机内置于主体部的夹设在上臂部与下臂部之间的中间部。另外,集尘盒以集尘盒的轴线和电动风机的轴线处于实质上同一轴线上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在主体部的前方连接有具有第1开口部的连接管部,集尘盒具备第2开口部和第3开口部,主体部具备第4开口部。另外,在将集尘盒安装于主体部的状态下,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连接,并且第3开口部和第4开口部连接,从而在连接管部、集尘盒和主体部内部的电动风机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下臂部相对于连接管部朝向斜后方延伸。
另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上臂部在背面侧具有后方倾斜部,该后方倾斜部从上臂部的后端朝向把手部向前下方侧倾斜地形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于能够在一般家庭、办公室等中广泛使用的电动吸尘器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吸尘器;2、主体部;3、连接管部;3a、7c、前方部分;4、延长管;5、吸嘴;6、上臂部;6a、7a、31a、底面;7、下臂部;7b、连接部分;8、中间部;9、把手部;9a、中央部分;10、电动风机;11、集尘盒;12、第1开口;13、第2开口;14、第3开口;15、第4开口;16、排气口;17、二次电池;18、电源端子连接表面;19、电源端子;20、前方倾斜部;21、空间部;22、盖部;23、开闭杆;24、毛刷;25、第1保持部;26、第2保持部;27、滑动部;28、突部;29、第1连接凹部;30、第2连接凹部;31、毛刷收纳部;32、毛刷收纳侧壁;33、毛刷收纳后壁;34、收纳凹部;35、止回阀;36、电池收纳部;37、电池盖部;38、收纳凹部;39、电池收纳壁;40、后壁;41、肋;42、前壁;43、侧壁;43a、后端;44、顶面壁;45、线缆;46、顶部;47、底盘;48、机身;49、孔;50、保持座;51、底座;51a、51b、53a、上表面;52、柱部;53、保持部;54、收纳凹部;55、电源供给端子;56、收纳突部;57、软管;57a、一端;57b、另一端;58、附加吸嘴;59、吸嘴孔部;60、软管凹部;60a、内周壁;60b、底面;61、63、凸部;61a、外周壁;62、槽;64、后方倾斜部;A、支点;B、C、箭头;D、G、H、Q、轴线;E、F、高度尺寸;GG、重心;I、R、S、角度;J、延长线;K、M、N、O、P、点;L、长度。
Claims (7)
1.一种电动吸尘器,其中,
该电动吸尘器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上臂部、下臂部以及中间部和把手部,该中间部和把手部隔着空间部夹设在所述上臂部与所述下臂部之间;以及集尘盒,该集尘盒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拆装,
所述把手部从所述上臂部朝向所述下臂部向后下方侧倾斜地配设,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空间部的上方具有前方倾斜部,该前方倾斜部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上臂部相连,且相对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上臂部倾斜地配设,
电动风机内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夹设在所述上臂部与所述下臂部之间的所述中间部,
在所述主体部的前方配置有所述集尘盒和连接管部,
所述集尘盒配置于所述连接管部的上方,
所述集尘盒以所述集尘盒的轴线和所述电动风机的轴线处于实质上同一轴线上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
在所述下臂部配置有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上臂部的比所述上臂部与所述把手部的连接部分靠后方的部分朝向后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前方倾斜部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上臂部从前方朝向后方向上方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的前方连接有具有第1开口部的连接管部,
所述集尘盒具备第2开口部和第3开口部,
所述主体部具备第4开口部,
在将所述集尘盒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
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连接,并且所述第3开口部和所述第4开口部连接,
从而在所述连接管部、所述集尘盒和所述主体部内部的所述电动风机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下臂部相对于所述连接管部朝向斜后方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
所述上臂部在背面侧具有后方倾斜部,该后方倾斜部从所述上臂部的后端朝向所述把手部向前下方侧倾斜地形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01443.3A CN114947608A (zh) | 2018-03-30 | 2019-03-05 | 电动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67340 | 2018-03-30 | ||
JP2018067340 | 2018-03-30 | ||
JP2018235121A JP6941784B2 (ja) | 2018-03-30 | 2018-12-17 | 電気掃除機 |
JP2018-235121 | 2018-12-17 | ||
PCT/JP2019/008497 WO2019188028A1 (ja) | 2018-03-30 | 2019-03-05 | 電気掃除機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1443.3A Division CN114947608A (zh) | 2018-03-30 | 2019-03-05 | 电动吸尘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18834A CN111818834A (zh) | 2020-10-23 |
CN111818834B true CN111818834B (zh) | 2022-04-05 |
Family
ID=6806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17101.0A Active CN111818834B (zh) | 2018-03-30 | 2019-03-05 | 电动吸尘器 |
CN202210501443.3A Pending CN114947608A (zh) | 2018-03-30 | 2019-03-05 | 电动吸尘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01443.3A Pending CN114947608A (zh) | 2018-03-30 | 2019-03-05 | 电动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1818834B (zh) |
WO (1) | WO2019188028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48205C2 (en) * | 1984-08-17 | 1988-10-27 | Progress Elektrogeraete Gmbh, 7440 Nuertingen, De | Vacuum-cleaner handle |
GB2474176A (en) * | 2006-07-18 | 2011-04-06 | Dyson Technology Ltd | A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with handle and suction pipe relatively angled |
JP6228856B2 (ja) * | 2014-02-04 | 2017-11-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JP2016083310A (ja) * | 2014-10-29 | 2016-05-19 |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 携帯用掃除機 |
JP6435204B2 (ja) * | 2015-01-28 | 2018-12-05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CN205458413U (zh) * | 2016-01-04 | 2016-08-17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手持式吸尘器 |
CN105919515B (zh) * | 2016-04-15 | 2018-08-28 | 苏州腾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手持式吸尘器主机 |
-
2019
- 2019-03-05 WO PCT/JP2019/008497 patent/WO201918802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05 CN CN201980017101.0A patent/CN11181883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05 CN CN202210501443.3A patent/CN11494760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47608A (zh) | 2022-08-30 |
CN111818834A (zh) | 2020-10-23 |
WO2019188028A1 (ja) | 2019-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71510B2 (en) | Hand-held and stick vacuum cleaner | |
EP3753462B1 (en) | Cleaner holder | |
US10342404B2 (en) | Cleaner holder | |
CN207768302U (zh) | 吸尘器支架 | |
US20080105278A1 (en) | Method for vacuum cleaning | |
EP2389849A2 (en) | Cyclone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and hand-held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
JP2024074961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24106354A (ja) | 電気掃除機セット | |
JP7466079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201918757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20190018532A (ko) | 배터리-작동식 진공 청소기 | |
CN111818834B (zh) | 电动吸尘器 | |
HK40030238A (zh) | 电动吸尘器 | |
JP2019136386A (ja) | 電気掃除機の吸込口体 | |
CN112752531A (zh) | 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 | |
CN112294182B (zh) | 电动吸尘器 | |
WO2020262600A1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115379785A (zh) | 电动吸尘器的充电座 | |
JP2021003525A (ja) | サイクロン式電気掃除機 | |
JP2021003510A (ja) | バッテリー駆動型電気掃除機 | |
JP2025031280A (ja) | 延長管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JP7500063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HK40043563A (zh) | 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 | |
HK40043563B (zh) | 吸入件和电动吸尘器 | |
JP2021132982A (ja) | 電気掃除機の吸口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3023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