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9960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99601A CN111799601A CN202010236091.4A CN202010236091A CN111799601A CN 111799601 A CN111799601 A CN 111799601A CN 202010236091 A CN202010236091 A CN 202010236091A CN 111799601 A CN111799601 A CN 1117996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lock arm
- main body
- arm main
- rib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锁定臂(5)包括:锁定臂主体(50),其由绝缘性的外壳(4)支承;爪部(60),其从锁定臂主体(50)向外突出,越过并卡定于对方连接器的锁定部;以及解除凸部(70),其通过从外侧被按压而使锁定臂主体(50)挠曲,从而解除爪部(60)与所述锁定部的卡合。解除凸部(70)由与外向槽(72)交替配置的外向肋(71)形成。锁定臂主体(50)在挠曲方向(B)上的厚度(t)在锁定臂主体(50)中划分出外向槽(72)的底部的部分(P)处为最小厚度(tMIN)。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0680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定位装置中,在内部定位有端子的绝缘主体的左右两侧连接有朝外的弹性臂(锁定臂)。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和后端与所述绝缘体主体连接,所述绝缘臂的其他位置形成悬空部分。在左右的弹性臂的前段的悬空部分设置有与对方连接器卡定的朝外的卡定块。此外,在左右的弹性臂的后段设置有凸条状的按压部。
然而,所述凸条状的按压部厚度大,按压部的刚性比其他部分高。因此,当锁定臂挠曲时,发生应力集中,弹性臂(锁定臂)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定臂难以损坏的连接器。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备:外壳,其是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插入凹部沿连接器连结方向插入的绝缘性的外壳,包括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延伸的规定的壁部;以及锁定臂,所述锁定臂包括:锁定臂主体,其以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延伸的方式由所述规定的壁部以悬臂的状态或两侧支承的状态支承,能够弹性地进行挠曲移位;爪部,其从所述锁定臂主体向外突出,随着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插入凹部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插入,而越过并卡定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锁定部;以及至少一个解除凸部,其相对于所述爪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相反侧,从所述锁定臂主体向外突出,所述解除凸部通过从外侧被按压而使所述锁定臂主体挠曲,从而能够解除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锁定部的卡合,所述解除凸部由与槽交替配置的肋形成,所述锁定臂主体在挠曲方向上的厚度在所述锁定臂主体中划分出所述槽的底部的部分处为最小厚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主体的厚度在锁定臂主体中划分出解除凸部的肋之间的槽的底部的部分处为最小厚度。因此,抑制了在锁定臂主体中配置有解除凸部的部分的刚性提高,能够使锁定臂主体整体容易挠曲。由此,能够缓和应力集中,防止锁定臂发生损坏。
此外,所述槽也可以包括外向槽。在该情况下,与形成解除凸部的肋交替配置的槽是外向槽。因此,容易成型出解除凸部。
此外,所述槽也可以包括内向槽。在该情况下,与形成解除凸部的肋交替配置的槽为内向槽,不向外侧开放。因此,当用手指从外侧按压解除凸部时,指甲不会卡在内向槽中,容易操作。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锁定臂以两侧支承状态被支承,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并且所述肋的顶部的高度一致,所述槽的深度随着靠向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所述爪部侧而逐渐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两侧支承状态被支承的锁定臂中,与形成解除凸部的肋交替配置的槽的深度随着靠向连接器连结方向的爪部侧而逐渐加深。因此,在锁定臂主体中配置有爪部的部分更容易挠曲。因此,容易解除锁定。
此外,也可以是,所述锁定臂主体包括与所述规定的壁部连接的基端部和设置有所述爪部的末端部,并且借助所述基端部而以悬臂状态被支承,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并且所述肋的顶部的高度一致,所述槽的深度随着靠向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所述基端部侧而逐渐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在以悬臂状态支承的锁定臂中,与形成解除凸部的肋交替配置的槽的深度随着靠向基端部侧而逐渐加深。因此,在锁定臂主体中配置爪部的末端部更容易挠曲。因此,锁定的解除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当所述锁定臂主体挠曲时,在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上相邻的肋的顶部之间彼此抵接,从而所述锁定臂主体的最大挠曲量被限制。在该情况下,通过形成解除凸部的肋的顶部彼此的抵接,锁定臂主体的挠曲量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因过度挠曲而导致发生损坏。
此外,在所述锁定臂主体的最大挠曲量被限制的情况下,优选为所述锁定臂主体以两侧支承状态被支承,所述肋包括外向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与对方连接器的连结前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外壳的俯视图。
图4是所述外壳的正视图。
图5是所述外壳的局部剖切正视图。
图6A是锁定状态的锁定臂的周边结构的剖视图。
图6B是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臂的周边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示意剖视图。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最大挠曲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0B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最大挠曲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解除凸部的周边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的解除凸部的周边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1U:连接器;
3:端子;
4:外壳;
5、5Q、5R、5S、5T、5U:锁定臂;
41:顶壁部(规定的壁部);
44:缝隙;
50、50U:锁定臂主体;
51:第一端部;
51U:末端部;
52:第二端部;
52U:基端部;
53:中央凸条;
54:凹条;
60:爪部;
61:顶部;
62:卡定部;
63:驱动面;
70、70Q、70S、70U:解除凸部;
71、71S、71U:外向肋;
71Q:内向肋;
71a:顶部;
72、72S、72U:外向槽;
72Q:内向槽;
100:对方连接器;
110:端子;
120:外壳;
140:插入凹部;
150:锁定部;
B:挠曲方向;
G:引导槽;
S:内部空间;
X1:连接器连结方向;
X2:(连接器连结方向的)相反侧;
eMAX:最大挠曲量;
t:厚度;
tMIN:最小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对方连接器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连接器1具备:外壳4,其容纳保持与作为连接部件的电线2连接的端子3;以及锁定臂5,其由外壳4支承。连接器1相对于对方连接器100在连接器连结方向X1上连结。
对方连接器100是安装于作为安装对象的例如电路板200的表面210的连接器。对方连接器100具备与连接器1的端子3连接的端子110、容纳保持端子110的中空的外壳120、以及屏蔽端子110的屏蔽部件130。
外壳120包括顶壁部121、底壁部122和一对侧壁部123。在外壳120形成有由顶壁部121、底壁部122和一对侧壁部123划分出的插入凹部140。
连接器1的外壳4的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前侧半部被插入对方连接器100的插入凹部140。在对方连接器100的顶壁部121的内表面突出形成有一对锁定部150。各锁定部150由与连接器连结方向X1平行地延伸的较短的、截面为矩形的凸条(参照图6B)形成。
接着,对连接器1的外壳4和锁定臂5进行说明。
图2是外壳4的立体图。图3是外壳的俯视图。图4是外壳4的正视图。图5是外壳4的局部剖切正视图,相当于沿图3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如图2~图5所示,外壳4包括沿连接器连结方向X1延伸的顶壁部41、底壁部42和一对侧壁部43。在外壳4形成有由顶壁部41、底壁部42和一对侧壁部43划分出的内部空间S。
锁定臂5包括锁定臂主体50、一对爪部60和解除凸部70。锁定臂主体50沿着连接器连结方向X1延伸。锁定臂主体50由顶壁部41的连接器连结方向X1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41a、和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相反侧X2的端部即第二端部41b以两侧支承的状态被支承。
锁定臂主体50的第一端部51由顶壁部41的第一端部41a支承,锁定臂主体50的第二端部52由顶壁部41的第二端部41b支承。如图2及图5所示,锁定臂主体50能够以两端部(第一端部51及第二端部52)为支点向内部空间S侧挠曲移位。
如图2及图3所示,在顶壁部41,以与一对侧壁部43相邻的方式形成有与连接器连结方向X1平行地延伸的一对缝隙44。锁定臂主体50形成在一对缝隙44之间。
在锁定臂主体50的上表面50a形成有:中央凸条53,其从第一端部51向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相反侧X2延伸至解除凸部70的附近;以及一对凹条54,它们隔着中央凸条53配置在两侧。在各凹条54突出形成有爪部60。
利用配置在各侧壁部43的上部与中央凸条53之间的各凹条54,形成了各引导槽G。当连接器1的外壳4插入至对方连接器100的插入凹部140中时,各引导槽G起到引导对方连接器100的对应的锁定部150的功能。各爪部60配置在引导槽G的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中途部。
接着,对爪部60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5所示,爪部60包括顶部61、配置在顶部61的连接器连结方向X1侧的卡定部62、以及配置在顶部61的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相反侧X2的倾斜状的驱动面63。
伴随着连接器1的外壳4插入至对方连接器100的插入凹部140中,如概略剖视图即图6A所示,爪部60越过并卡定于对方连接器100的锁定部150。
虽然未图示,首先,爪部60的驱动面63相对于对方连接器100的锁定部150卡合,插入方向的力转换为锁定臂主体50的挠曲方向的力。由此,锁定臂主体50向内部空间S侧挠曲,爪部60的顶部61越过对方连接器100的锁定部150。由此,如图6A所示,爪部60的卡定部62相对于对方连接器100的锁定部150卡定,实现了锁定。
接着,对解除凸部70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5所示,解除凸部70相对于爪部60配置在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相反侧X2。解除凸部70从锁定臂主体50的上表面50a向外突出。
如图6B所示,解除凸部70通过从外侧被按压而使锁定臂主体50向内部空间S侧挠曲,从而能够解除爪部60相对于锁定部150的卡合。解除凸部70由沿着连接器连结方向X1排列且与外向槽72交替配置的多个外向肋71形成。在外向槽72的延伸方向上,外向槽72的两端是开放的。
如图5所示,锁定臂主体50在挠曲方向B上的厚度t在锁定臂主体50中划分出外向槽72的底部的部分P处为最小厚度tMIN。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主体50的厚度t在锁定臂主体50中划分出解除凸部70的外向肋71之间的外向槽72的底部的部分P处成为最小厚度tMIN。因此,能够抑制锁定臂主体50中配置有解除凸部70的部分的刚性变高,从而能够使锁定臂主体50的整体容易挠曲。由此,能够缓和应力的集中,防止锁定臂5发生损坏。
此外,形成解除凸部70的外向肋71与外向槽72交替配置。因此,容易成型出解除凸部70。
(第二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Q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7中,三角标记的支点示意性地表示以两侧支承状态支承锁定臂5Q的顶壁部41的第一端部41a和第二端部41b。
图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Q与图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的不同点在于,设置了由与内向槽72Q交替配置的内向肋71Q形成的解除凸部70Q。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形成解除凸部70Q的内向肋71Q交替配置的内向槽72Q向内部空间S侧开放,不向外侧开放。因此,当用手指从外侧按压解除凸部70Q时,指甲不会卡在内向槽72Q,按压的操作容易进行。此外,来自外部的垃圾等难以进入内向槽72Q。此外,解除凸部70Q的外观也美观性优异。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R的示意剖视图。
图8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R与图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或图7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Q的不同点在于,设置有多个解除凸部70、70Q。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仅设置由外向肋71形成的多个解除凸部70。此外,也可以仅设置由内向肋71Q形成的多个解除凸部70Q。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S的示意剖视图。
图9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S与图5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的不同点如下所述。即,设置有由顶部高度一致的多个外向肋71S形成的解除凸部70S。在连接器连结方向X1上相邻的外向肋71S之间的外向槽72S的深度随着靠向连接器连结方向X1的爪部60侧而逐渐加深。
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臂主体50中配置爪部60的部分更容易挠曲。因此,锁定的解除变得容易。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形成解除凸部的多个内向肋之间的内向槽的深度朝向爪部侧加深。
(第五实施方式及第六实施方式)
图10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T的最大挠曲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10B是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锁定臂5U的最大挠曲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在图10A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当两侧支承的情况下的锁定臂主体50挠曲时,在连接器连结方向X1上相邻的外向肋71的顶部71a之间彼此抵接,由此锁定臂主体50的最大挠曲量eMAX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因过度挠曲而引起发生损坏。
图10B的第六实施方式与图10A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锁定臂5U的外向肋71的高度比图10A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向肋71的高度高。因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锁定臂5T的锁定臂主体50的最大挠曲量eMAX被限制为比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臂5U的锁定臂主体50的最大挠曲量eMAX小。即,通过外向肋71的高度的设定,能够按期望调整锁定臂主体50的最大挠曲量eMAX。
虽然未图示,当悬臂支承的情况下的锁定臂主体挠曲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与内向槽交替配置并在连接器连结方向上相邻的内向肋的顶部之间的彼此抵接,而使得锁定臂主体的最大挠曲量被限制。
(第七实施方式)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U的正视图。
在图11的第七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U中,以悬臂状态被支承的锁定臂5U的锁定臂主体50U包括:基端部52U,其由外壳4的顶壁部41支承;末端部51U;爪部60,其配置于末端部51U;以及解除凸部70U,其配置在爪部60与基端部52U之间。
解除凸部70U由沿连接器连结方向X1排列且顶部的高度一致的多个外向肋71U形成。多个外向肋71U之间的外向槽72U的深度随着靠向基端部52U侧而逐渐加深。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悬臂状态被支承的锁定臂5U中,与形成解除凸部70U的外向肋71U交替配置的外向槽72U的深度随着靠向基端部52U侧而逐渐加深。因此,在锁定臂主体50U中配置有爪部60的末端部51U更容易挠曲。因此,容易解除锁定。
另外,虽未图示,作为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形成解除凸部的内向肋之间的内向槽的深度也可以随着靠向基端部52U侧而逐渐加深。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2的第八实施方式及图13的第九实施方式所示,形成解除凸部70的外向肋71(也可以是内向肋)也可以在与连接器连结方向X1交叉的方向上排列。具体而言,如图12的第八实施方式所示,形成解除凸部70的外向肋71也可以在与连接器连结方向X1垂直的方向上排列。此外,如图13的第九实施方式所示,形成解除凸部70的外向肋71也可以在相对于连接器连结方向X1倾斜的方向上排列。
此外,锁定臂5的解除凸部70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向肋71也可以具有不嵌入其他连接器的解除凸部70的外向槽72的形状(例如如图4的右侧的外向肋71那样使基端侧较粗的形状)。由此,在输送途中连接器之间不会彼此纠缠,因此,在组装时不需要解开连接器彼此的纠缠的作业。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通过使至少一部分外向肋71的配置为不相等的间距,来防止连接器彼此的纠缠。
以上,通过具体的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理解了上述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其变更、改变以及等同物。因此,本发明应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其具备:
外壳,其是相对于对方连接器的插入凹部沿连接器连结方向插入的绝缘性的外壳,包括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延伸的规定的壁部;以及
锁定臂,
所述锁定臂包括:
锁定臂主体,其以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延伸的方式由所述规定的壁部以悬臂的状态或两侧支承的状态支承,能够弹性地进行挠曲移位;
爪部,其从所述锁定臂主体向外突出,随着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插入凹部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插入,而越过并卡定于所述对方连接器的锁定部;以及
至少一个解除凸部,其相对于所述爪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相反侧,从所述锁定臂主体向外突出,所述解除凸部通过从外侧被按压而使所述锁定臂主体挠曲,从而能够解除所述爪部相对于所述锁定部的卡合,
所述解除凸部由与槽交替配置的肋形成,
所述锁定臂主体在挠曲方向上的厚度在所述锁定臂主体中划分出所述槽的底部的部分处为最小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槽包括外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槽包括内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以两侧支承状态被支承,
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并且所述肋的顶部的高度一致,
所述槽的深度随着靠向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所述爪部侧而逐渐加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主体包括与所述规定的壁部连接的基端部和设置有所述爪部的末端部,并且借助所述基端部而以悬臂状态被支承,
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并且所述肋的顶部的高度一致,
所述槽的深度随着靠向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的所述基端部侧而逐渐加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肋沿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排列,
当所述锁定臂主体挠曲时,在所述连接器连结方向上相邻的肋的顶部之间彼此抵接,从而所述锁定臂主体的最大挠曲量被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锁定臂主体以两侧支承状态被支承,
所述肋包括外向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70092A JP7373179B2 (ja) | 2019-04-01 | 2019-04-01 | コネクタ |
JP2019-070092 | 2019-04-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9601A true CN111799601A (zh) | 2020-10-20 |
CN111799601B CN111799601B (zh) | 2024-01-05 |
Family
ID=72745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6091.4A Active CN111799601B (zh) | 2019-04-01 | 2020-03-30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373179B2 (zh) |
CN (1) | CN111799601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28047A (ja) * | 1986-10-03 | 1988-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所定の位置的な関係をもって配設される部材の検査装置 |
JPH02103881A (ja) * | 1988-04-22 | 1990-04-16 | Amp Inc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13214438A (ja) * | 2012-04-03 | 2013-10-1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814030B2 (ja) * | 2011-07-27 | 2015-11-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04-01 JP JP2019070092A patent/JP737317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10236091.4A patent/CN1117996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228047A (ja) * | 1986-10-03 | 1988-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所定の位置的な関係をもって配設される部材の検査装置 |
JPH02103881A (ja) * | 1988-04-22 | 1990-04-16 | Amp Inc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2013214438A (ja) * | 2012-04-03 | 2013-10-1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99601B (zh) | 2024-01-05 |
JP2020170599A (ja) | 2020-10-15 |
JP7373179B2 (ja) | 2023-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71017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US4758182A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6193550B1 (en) | Coupling connector | |
US7658636B2 (en) |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7153173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US6375517B1 (en) | Joining connector system | |
US721715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7910680B (zh) | 一种多针结构的电磁屏蔽连接器模块 | |
JP2025003693A (ja) | 積層型ワイヤマウントウェハコネクタ | |
AU2007246201B2 (en) | Electric junction box for a vehicle | |
JP3101203B2 (ja) | リテーナ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KR920001852Y1 (ko) | 콘넥터 | |
JPH08264223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1799601A (zh) | 连接器 | |
KR960012624A (ko) | 전기 케이블 어셈블리 | |
JP2019067744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3036490A (zh) |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 |
CN216598072U (zh) | 一种插接端子 | |
CN215834760U (zh) | 一种多芯数电连接器 | |
JP3698246B2 (ja) | コネクタの端子位置決め構造 | |
JP747028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2964442B2 (ja) | 2重係止機構付きコネクタ | |
US6287153B1 (en) | Cabl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ngagement mechanism | |
JPH11307194A (ja) | コネクタ | |
JP3705407B2 (ja) | 慣性ロック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