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787617A -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87617A
CN111787617A CN201910273292.9A CN201910273292A CN111787617A CN 111787617 A CN111787617 A CN 111787617A CN 201910273292 A CN201910273292 A CN 201910273292A CN 111787617 A CN111787617 A CN 111787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signaling
symbol
uplink
random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3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87617B (zh
Inventor
焦慧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19102732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1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1583 priority patent/WO20201997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787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87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87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本申请还包含运用所述方法的中继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继节点作为终端单元(MT)的资源,包含上行,下行和灵活子帧,可以重用Rel 15的帧结构指示。但是需要重新设计中继节点作为基站单元(DU)到的信令指示,也就是指示中继节点基站功能资源的类型,因为要考虑到中继节点的半双工特性,引入了不同的帧类型,所以和Rel15的帧结构指示方法有所不同。指示的方法包括半静态和动态指示,对应中继节点来说,由于上行PRACH发送和SSB发送有一定的绑定关系,但是由于中继节点的配置不同,引起中继节点能够发送PRACH的时隙和符号是变化着的,因此要确定中继节点的PRACH发送是根据动态信号还是静态信令确定的上行发送,以及用什么样的时隙和符号可以发送上行PRACH。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的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解决中继节点如何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不可用型、待定型;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接收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含以下步骤: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在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下行型、灵活型;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当符号类型为灵活性时,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在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第三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的指示,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
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设备,包含信令模块、配置模块、收发模块:
所述信令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不可用型、待定型;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下行型、灵活型;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的指示;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中继节点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时,避免与中继节点的基站功能和其他终端功能相冲突,实现上下行帧结构资源有效安排。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中继节点基站功能类型举例;
图2为中继节点终端功能类型举例;
图3为本发明方法用于中继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中继设备功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Rel 15中中继节点(中继节点)的MT(终端功能),指示时间域资源包括:下行时间资源(DL,简记为D)、上行时间资源(UL,简记为U)、灵活时间资源(Flex,简记为F);中继节点的DU(基站功能),有以下几种时间域资源:下行时间资源(DL,简记为D)、上行时间资源(UL,简记为U)、灵活时间资源(Flex,简记为F)、不可用时间资源(不能用于基站功能的资源)。
基站功能的时间资源的类型,至少包括以下类型中的一种,一种是Hard(简记为H):相应的时间资源类型总是确定可用于基站功能;一种类型是Soft(简记为S):基站的相应时间资源是否可用于基站功能,需要通过显式或者隐式地控制(IA或INA);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是不可用(NA),即禁止基站功能。
考虑到中继节点的半双工特性,下表给出了DU和MT行为的可能组合。表格中的定义如下:
MT:Tx——终端功能:发送;
MT:Rx——终端功能:接收;
MT:Tx/Rx——终端设备可发送或接收(但不能同时收发);
MT:NULL——终端功能无效;
DU:Tx——基站功能:发送;
DU:Rx——基站功能:接收,即中继设备可以从或终端设备调度上行传输;
DU:Tx/Rx——基站功能包含发送和接收,是指基站功能可用于发送和调度的上行传输(但是Tx和Rx不能同时进行);
IA:表示中继作为基站功能的单元显式或者隐式地指示可用;INA表示中继作为基站功能的单元显式或者隐式地指示不可用;
DU:NULL是指基站功能不发送,也不调度和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
以上功能应用于TDM操作,DU和MT不能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下表列出了中继节点基站功能和终端功能配置组合。
表1、中继节点的基站功能和终端功能配置
Figure BDA0002019107220000051
因为中继节点的子帧上下行是半静态甚至是动态可变的,但是由于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要和下行的同步序列块有绑定关系,本专利给出了如何确定中继节点的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时间的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中继节点基站功能类型举例。
从左至右,中继节点基站功能的资源配置类型为:
F-Hard——灵活型-确定型,待确认用于接收上行业务或发送下行业务;
UL-H——上行型-确定型,用于接收;
DL-H——下行型-确定型,用于发送;
DL-S+IA——下行型-待定型+使能基站功能,用于发送;
F-S+IA——灵活型-待定型+使能基站功能,待确认用于上行接收或下行发送业务;
DL-S+IA——下行型-待定型+使能基站功能,用于发送;
F-S+IA——灵活型-待定型+使能基站功能,待确认用于上行接收或下行发送业务;
图2为中继节点终端功能类型举例。
中继节点实现终端功能时,不能实现传输功能。当中继节点实现终端功能分别为DL(下行型)、UL(上行型)、F(灵活型)时,中继节点的基站功能的资源配置类型为DL-S-INA(下行型-待定型-禁止基站功能)或UL-S-INA(上行型-待定型-禁止基站功能)。
图3为本发明方法用于中继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本实施例中,中继设备根据上一级链路的半静态信令来确定随机接入信号(PRACH)的发送时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类型包含第一类型,或者,所述类型包含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以下步骤12具体说明第一类型,步骤23具体说明第二类型。
步骤12、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Hard)、不可用型(NA)、待定型(Soft);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步骤13、接收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对应中继节点的终端功能来说,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资源和来自上一级节点的同步序列块(SSB)有绑定关系,例如发送的次数和时间。
步骤14、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步骤14中,中继节点只有在配置基站功能没有数据可发送的时候,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因为中继节点的上行随机接入发送资源和下行同步序列块发送具有一定的绑定关系,为了保障中继节点的上行接入信号发送资源是有效的,中继节点的终端功能要根据中继节点的基站功能配置的上下行帧结构改变。在决定和同步序列块绑定资源的时候,如果是基站功能的可用资源,是不可用作终端功能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只能在基站功能的资源不可用的时候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还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4A、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因为至少在某些时间待定型资源是不可用的,所以在决定和同步序列块绑定关系的时候,假设这些待定型(Soft)的资源不能用于终端功能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随机接入和同步序列块的绑定关系很难根据动态信令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确定同步序列块和终端功能资源的绑定关系时,只根据半静态信令进行,不考虑动态信令的配置。
假设半静态基站功能配置指示为待定型的资源,在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时候是无效的。也就是说,确定为待定型的符号不用作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资源。即使动态信令将所述待定型的符号设置为终端功能(即INA),也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图4为本申请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
在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包含步骤23:
步骤21、同步骤11,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
步骤22、同步骤12;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Hard)、不可用型(NA)、待定型;
步骤23、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UL)、下行型(DL)、灵活型(F);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
步骤24、同步骤13;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
步骤25、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当符号类型为灵活性时,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在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前,还包含以下步骤:
24A、接收第三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或下行的指示,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本实施例中,不限定步骤24A和步骤24之间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F类型的时间单元(例如符号或子帧),可以通过半静态信令配置成给确定的终端单元使用,所述第三信令,用于配置中继设备的终端功能,使用F类型的时间单元,专用于上行数据传送。
图5为中继设备功能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设备,包含信令模块51、配置模块52、收发模块53。
所述信令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令S1,所述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T1;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不可用型、待定型;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信令S2,所述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接收同步序列块SSB;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PRACH。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T2;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下行型、灵活型;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
所述收发模块53,还用于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移动通信设备中,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令S3,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或下行的指示。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
所述收发模块53,在中继设备作为基站单元使用时,用于接收上行业务和发送下行业务数据(功能如图1);作为终端单元使用时,用于接收下行业务和发送上行业务数据(功能见图2)。在收发模块工作时,对每一个时域单元和符号,所述收发模块按照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的资源类型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发模块不能同时作为基站单元和终端单元使用。
所述中继设备在确定同步序列块和上行随机接入绑定关系时,首先要确定有效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时机,所述发送时机占用的时间单元是符号、时隙或子帧中至少一种。所述中继设备根据半静态信令配置的中继节点的时间单元(例如符号)信息来判断有效的发送上行随机接入时间,如果配置给基站功能的时间单元为Hard或Soft,该时间单元均为无效,如果配置给基站功能的时间单元为NA,则进一步判断给终端功能的时间单元,如果是UL,或者是Flex类型的UL,判断该时间单元为有效的可以发送上行随机接入的时间单元。所述中继设备的工作过程,如本申请方法实施例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不可用型、待定型;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接收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下行型、灵活型;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
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接收第三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的指示,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
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
5.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信令模块、配置模块、收发模块;
所述信令模块,用于接收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含用于述时域单元中每一个符号的类型的指示;所述第一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所述每一个符号的第一类型;所述第一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状态之一:确定型、不可用型、待定型;确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使能状态;不可用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禁止状态;待定型的符号,处于基站功能或终端功能待定状态;
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二信令,所述第二信令包含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时刻的指示;所述第二信令为半静态配置信令;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不可用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确定型或待定型时,禁止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中继佘额比,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令,配置不可用型的符号的第二类型;所述第二类型包含以下三种终端功能之一:上行型、下行型、灵活型;上行型的符号,用于发送业务数据;下行型的符号,用于接收下行业务数据;灵活型的符号,用于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所述发送时刻的符号类型为上行型或灵活型时,发送上行随机接入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信令,所述第三信令为半静态信令,包含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的指示;
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信令,设定所述灵活型的符号用于终端上行业务。
CN201910273292.9A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11787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292.9A CN111787617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PCT/CN2020/071583 WO2020199721A1 (zh) 2019-04-04 2020-01-11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3292.9A CN111787617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617A true CN111787617A (zh) 2020-10-16
CN111787617B CN111787617B (zh) 2022-11-11

Family

ID=7266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3292.9A Active CN111787617B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87617B (zh)
WO (1) WO2020199721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5883A2 (ko) * 2009-02-19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기 및 단말에 대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128201A (ja) * 2011-12-19 2013-06-27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リレー局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82232B (zh) * 2016-01-08 2018-03-1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资源配置装置和基站
CN108668362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物理资源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US10827530B2 (en) * 2017-05-04 2020-11-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random access in multi beam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95883A2 (ko) * 2009-02-19 2010-08-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중계기 및 단말에 대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13128201A (ja) * 2011-12-19 2013-06-27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リレー局装置、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1-1812486"", 《3GPP TSG_RAN\WG1_RL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87617B (zh) 2022-11-11
WO2020199721A1 (zh)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8872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TWI840602B (zh) 用於確定指示取消的信息的系統及方法
CN109479326A (zh)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格式信令和竞争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95966B (zh) 用于传输下行数据的资源的确定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536428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2558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294673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994863A (zh) 用于蜂窝无线电通信中资源利用的消隐图案指示
CN111726872A (zh) 一种控制信息格式的处理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11787614B (zh)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的资源配置方法和设备
WO2017193714A1 (zh) 一种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43630A1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8054147A1 (zh) 一种指示、确定下行控制信息格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7079463A (zh) 向通信设备分配部分重叠的资源
CN117915469A (zh)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第一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设备及系统
CN1070059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918396A (zh) 一种随机接入上行共享信道配置方法、随机信道接入方法和设备
KR20240068658A (ko) 주파수 도메인 자원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들
CN111787617B (zh) 一种移动通信中继节点上行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和设备
JP2024545322A (ja) 伝送処理方法、装置及び機器
CN112188446B (zh) 一种同步信号发送方法、终端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5706643A (zh)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WO2020145358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s
CN120322986A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18127221A1 (zh)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