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764020B -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64020B
CN111764020B CN202010461132.XA CN202010461132A CN111764020B CN 111764020 B CN111764020 B CN 111764020B CN 202010461132 A CN202010461132 A CN 202010461132A CN 111764020 B CN111764020 B CN 1117640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uze
fabric
layers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11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64020A (zh
Inventor
李建全
宋海波
周威
任森芳
周桂丰
石婷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rCot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6113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64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64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4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64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64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21/00Lappet- or swivel-woven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3/00Domestic or personal
    • D10B2503/06Bed lin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属于一种面料,其包括m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层纱布层,其中m≥8,且m为自然数;在m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解决了以下技术问题:面料的保暖性取决于面料的层数以及每层面料的纱支密度,但随着面料层数的提高,若依旧保持原有的缝线方式固定各层面料,则会由于缝线部分易纰裂而导致成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松散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及敏感肌肤人群对于家纺直接接触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使用安全性、舒适度方面尤其重视,亲肤面料使用棉花材质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面料的保暖性取决于面料的层数以及每层面料的纱支密度,但随着面料层数的提高,若依旧保持原有的缝线方式固定各层面料,则会由于缝线部分易纰裂而导致成品使用过程中容易松散的情况发生,因此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m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层纱布层,其中m≥8,且m为自然数;在m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不同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挂点的方式,能大幅度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结合紧密度,相比较于现有的整体缝线的方式,避免在纱布层数提高后,出现的缝线部分易纰裂,成品使用过程中也易脱散等结构方面不紧固的问题。
作为优选,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纱布层与第二层纱布层之间、第二层纱布层与第三层纱布层之间等均相互交织,相互结合,以达到所有m层纱布层相互紧密结合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m,且n为自然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m层纱布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作为优选,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20S/1至100S/2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的纱支支数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支数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根据不同m的选值,综合选取最佳的经纱纱支支数,通常当m值越大时,应当选择纱支支数越小的纱作为经纱,以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再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作为优选,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和保暖性。
作为优选,当m为奇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21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22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
当m为偶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23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24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
所述逐渐降低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下降的情况;
所述逐渐提高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上升的情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层纱布层和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作为优选,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 根/10cm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1)层纱布层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m-2)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作为优选,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双股,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单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上述中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不同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挂点的方式,能大幅度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结合紧密度,相比较于现有的整体缝线的方式,避免在纱布层数提高后,出现的缝线部分易纰裂,成品使用过程中也易脱散等结构方面不紧固的问题;
2、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m-2)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3、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的挂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的挂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5的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的挂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包括m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层纱布层,其中m≥8,且m为自然数;在m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的原理:采用不同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挂点的方式,能大幅度增加层与层之间的结合紧密度,相比较于现有的整体缝线的方式,避免在纱布层数提高后,出现的缝线部分易纰裂,成品使用过程中也易脱散等结构方面不紧固的问题。
在不考虑工艺复杂程度及实现难度的情况下,可采用间隔层的方式实现各层之间交织形成挂点,比如,第八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五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并且每多一层纱布层形成挂点,面料整体的结构强度就会提高。
因此,综合工艺复杂程度及实现难度,并且为了最大化面料的结构强度,本发明中优选为,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第一层纱布层与第二层纱布层之间、第二层纱布层与第三层纱布层之间等均相互交织,相互结合,以达到所有层纱布层相互紧密结合的结构强度。
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m,且n为自然数。
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m层纱布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 20S/1至100S/2之间。
纱线的纱支支数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支数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根据不同m的选值,综合选取最佳的经纱纱支支数,通常当m值越大时,应当选择纱支支数越小的纱作为经纱,以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再满足舒适性的要求。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和保暖性。
当m为奇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61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62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当m为偶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63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64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
所述逐渐降低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下降的情况;所述逐渐提高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上升的情况。
第一层纱布层和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1)层纱布层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选择10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降低整体面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不会特别厚重,适合织造薄款产品;选择15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提高整体面料使用量,使面料的保暖性更强,适合织造厚款产品。
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m-2)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设置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双股,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单股。
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上述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上述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为了清晰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多层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以下将分别通过四个实施例分别阐述m取8、9、10、12时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8,即为一种八层纱布提花面料,如图 1所示,包括八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八层纱布层;在八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图1中,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至第八层,即最上方的为外表层,最下方的为内里层,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纬纱,线条代表所在层的经纱,带有十字的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经纱与纬纱所形成的挂点。
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10,且n为自然数。即,第八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七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第二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八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均为60S/2至100S/2的精梳棉纱;采用支数规格为60S/2至100S/2的精梳棉纱均能够达到提高面料本身柔软性和舒适性的效果,在60S/2中,60S为纱支支数,2为股数。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至第四层纱布层的纬纱的支数规格由100S/2逐渐降至10S/1,第五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的支数规格由 10S/1逐渐提高至100S/2。
具体为,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均为60S/2 至100S/2的精梳棉纱,第二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七层纱布层的纬纱均为32S/1纱,第三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均为 20S/1低捻纱,第四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五层纱布层的纬纱均为10S/1低捻纱。
本发明中所规定的高支纱和低支纱的分界点在于60S/1,大于或等于60S/1的纱线为高支纱,低于60S/1的纱线为低支纱,由表层和里层分别至中间层逐渐降低纱线的支数,兼顾舒适性和保暖性。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七层纱布层和第八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纬纱密度为(根/英寸):50×50。
第三层纱布层至第六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纬纱密度为(根/英寸):25×25。
中间四层纱布层的纬纱直径为其余四层纱布层的纬纱直径的2-3 倍。
中间四层指的是第三层至第六层,其余四层指的是第一层、第二层、第七层和第八层;中间四层的经纬密度比较稀疏,有利于提高透气透湿性,可用于夏季空调被材料,中间四层采用直径大且强度大的低支纱,有利于加强整体面料的耐撕扯能力。
下表格综合上述八层纱布层中每一层的具体结构。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81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091
此外,为在外层和内层体现花纹图案,第一层纱布层和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均为有色纱,第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换层。
这里所称的换层指的是,第一层的经纱依次穿过第二至六层并进入第七层,成为第七层的经纱,第七层的经纱依次穿过第六至二层并进入第一层,成为第一层的经纱。
由于最里层的第八层是直接接触皮肤的一层,为保证舒适性,该层不经过染色工艺,因此第一层和第七层分别从外和内展示图案,在第八层形成隐形图案。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所述的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所述的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9,即为一种九层纱布提花面料,包括九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九层纱布层;在九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本发明没有给出本实施例的挂点示意图,但是根据其他实施例可以推导出本实施例中的挂点结构。
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具体为,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9,且n为自然数,例如,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九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九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 20S/1至60S/1之间,例如可选择20S/1,21S/1,23S/1,30S/1,32S/1, 40S/1,60S/1,本发明中优选为40S/1。
纱线的纱支支数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支数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经过过往经验和大量实验,选取纱支支数为40S/1的经纱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柔软度。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和保暖性。
这里的“低支”是指纱支支数在30S/1以下,“低捻”是指纱线的加捻程度,比如英制捻系数小于3.5的。
第一层纱布层至第五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由40S/2逐渐降低至10S/1,所述第五层纱布层至第九层纱布层的纱支由10S/1逐渐提高至40S/2。
第一层纱布层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具体来说,第一层纱布层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40S/2,第二层纱布层和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23S/1,第三层纱布层、第四层纱布层、第六层纱布层及第七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6S/1,第五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0S/1。
第一层为表层,是与外界接触的一层,第九层为里层,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一层,将这两层的经纱和纬纱尽可能地选取纱支支数较高的纱线,可使织出的面料更加地细腻,更加地贴肤,提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越往中间层的纱支支数越低,可提高中间多层纱布层的蓬松性,形成稳定的静止空气层,达到保暖的作用。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九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八层纱布层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在本实施例中,九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优选为116根/10cm;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八层纱布层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130根/10cm,其他层纱布层(第三层纱布层至第七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65根/10cm。
选择10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降低整体面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不会特别厚重,适合织造薄款产品;选择15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提高整体面料使用量,使面料的保暖性更强,适合织造厚款产品。
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五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股数规格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双股,九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及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单股。
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下表格综合上述九层纱布层中每一层的具体结构。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121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九层纱布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由上述九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所述的九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所述的九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10,即为一种十层纱布提花面料,如图 2所示,包括十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层纱布层;在十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图2中,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至第十层,即最上方的为外表层,最下方的为内里层,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纬纱,线条代表所在层的经纱,带有十字的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经纱与纬纱所形成的挂点。
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具体为,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10,且n为自然数。
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十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十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 20S/1至60S/1之间,例如可选择20S/1,21S/1,23S/1,30S/1,32S/1, 40S/1,本发明中优选为40S/1。
纱线的纱支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经过过往经验和大量实验,选取纱支为40S/1的经纱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柔软度。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九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九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
这里的“低支”是指纱支支数在30S/1以下,“低捻”是指纱线的加捻程度,比如英制捻系数小于3.5的。
第一层纱布层至第五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由40S/1逐渐降低至10S/1,所述第六层纱布层至第十层纱布层的纱支由10S/1逐渐提高至40S/1。
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层纱布层的纱支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具体来说,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40S/1,第二层纱布层和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23S/1,第三层纱布层、第四层纱布层、第七层纱布层及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6S/1,第五层纱布层和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0S/1。
第一层为表层,是与外界接触的一层,第十层为里层,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一层,将这两层的经纱和纬纱尽可能地选取纱支较高的纱线,可使织出的面料更加地细腻,更加地贴肤,提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越往中间层的纱支越低,可提高中间多层纱布层的蓬松性,形成稳定的静止空气层,达到保暖的作用。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十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九层纱布层和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在本发明中,十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优选为116根/10cm;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九层纱布层和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130根/10cm,其他层纱布层(第三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65根/10cm。
选择10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降低整体面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不会特别厚重,适合织造薄款产品;选择15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提高整体面料使用量,使面料的保暖性更强,适合织造厚款产品。
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需求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支数,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支数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55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并且主要是中间八层纱布纬纱的纱支。
下表格综合上述十层纱布层中每一层的具体结构。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141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151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由上述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所述的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所述的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11,即为一种十一层纱布提花面料,包括十一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一层纱布层;在十一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本发明没有给出本实施例的挂点示意图,但是根据其他实施例可以推导出本实施例中的挂点结构。
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具体为,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11,且n为自然数,例如,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十一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十一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 20S/1至60S/1之间,例如可选择20S/1,21S/1,23S/1,30S/1,32S/1, 40S/1,60S/1,本发明中优选为40S/1。
纱线的纱支支数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支数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经过过往经验和大量实验,选取纱支支数为40S/1的经纱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柔软度。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和保暖性。
这里的“低支”是指纱支支数在30S/1以下,“低捻”是指纱线的加捻程度,比如英制捻系数小于3.5的。
第一层纱布层至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由40S/2逐渐降低至10S/1,所述第六层纱布层至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纱支由10S/1逐渐提高至40S/2。
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具体来说,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 40S/2,第二层纱布层和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23S/1,第三层纱布层、第四层纱布层、第八层纱布层及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6S/1,第五层纱布层至第七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0S/1。
第一层为表层,是与外界接触的一层,第十一层为里层,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一层,将这两层的经纱和纬纱尽可能地选取纱支支数较高的纱线,可使织出的面料更加地细腻,更加地贴肤,提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越往中间层的纱支支数越低,可提高中间多层纱布层的蓬松性,形成稳定的静止空气层,达到保暖的作用。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十一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 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层纱布层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在本实施例中,十一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优选为116根 /10cm;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层纱布层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130根/10cm,其他层纱布层(第三层纱布层至第九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65根/10cm。
选择10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降低整体面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不会特别厚重,适合织造薄款产品;选择15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提高整体面料使用量,使面料的保暖性更强,适合织造厚款产品。
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七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股数规格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双股,十一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及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单股。
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下表格综合上述十一层纱布层中每一层的具体结构。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171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181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十一层纱布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由上述十一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所述的十一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所述的十一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12,即为一种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如图3所示,包括十二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二层纱布层;在十二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图3中,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层至第十二层,即最上方的为表层,最下方的为里层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经纱,带有十字的圆圈代表所在层的经纱与纬纱所形成的挂点。
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具体为,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12,且n为自然数,例如,第七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在面料织造的工艺中,通常由最里层的第十二层逐层编织至最外层的第一层,由此采用上一里层的经纱编织至下一外层的纬纱并形成挂点的方式,可顺应生产工艺。
此外,以前的十二层纱布被的制作工艺为采用六层纱布+六层纱布叠包边缝制的技术。材料裁剪以及包边工艺的实现都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裁剪至少需要2次裁剪,面料的缩率需要保证在同等水平才能保证产品外观的稳定性能;其次缝制的时候需要叠加缝制,成品会出现明显的分层的情况,而且缝制的难度系数明显加大。
在节能降本方面,对比传统的采用包边缝制的6层+6层纱布产品,本发明在面料层能够节省20%的材料成本。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十二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 20S/1至60S/1之间,例如可选择20S/1,21S/1,23S/1,30S/1,32S/1, 40S/1,60S/1,本发明中优选为40S/1。
纱线的纱支支数越高,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高,但结构强度会越低,相反纱线的纱支支数越低,则由其织造出的面料的柔软度越低,但结构强度越高,经过过往经验和大量实验,选取纱支支数为40S/1的经纱可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并且满足大多数人要求的柔软度。
各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设置如下:
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一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由于外表层和内里层需要兼顾舒适性,因此其经纱和纬纱不会选择低支纱,而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一层纱布层不用考虑舒适性,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多层纱布层为低支低捻纱,以增强面料内部的蓬松性和保暖性。
这里的“低支”是指纱支支数在30S/1以下,“低捻”是指纱线的加捻程度,比如英制捻系数小于3.5的。
第一层纱布层至第六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由40S/1逐渐降低至10S/1,所述第七层纱布层至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纱支由10S/1逐渐提高至40S/1。
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有规律地向中间层逐步降低,一方面满足织造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主要是满足面料的保暖性能以及成品的蓬松性能。
具体来说,第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 40S/1,第二层纱布层和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23S/1,第三层纱布层、第四层纱布层、第九层纱布层及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6S/1,第五层纱布层至第八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为10S/1。
第一层为表层,是与外界接触的一层,第十二层为里层,是与身体直接接触的一层,将这两层的经纱和纬纱尽可能地选取纱支支数较高的纱线,可使织出的面料更加地细腻,更加地贴肤,提高穿着的舒适感;另外,越往中间层的纱支支数越低,可提高中间多层纱布层的蓬松性,形成稳定的静止空气层,达到保暖的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六层纱布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十二层纱布层的厚度由0.5cm提升到1.2cm;相比较于传统的八层纱布,保暖率由 63%提升至80%以上。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设置如下:
十二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 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在本实施例中,十二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密度优选为116根 /10cm;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十一层纱布层和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130根/10cm,其他层纱布层(第三层纱布层至第十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优选为65根/10cm。
选择10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降低整体面料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不会特别厚重,适合织造薄款产品;选择150根/10cm的经纬纱密度,可提高整体面料使用量,使面料的保暖性更强,适合织造厚款产品。
根据客户对织物的厚度、克重合理选取经纱和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通常来说是通过调节纬纱的纱支密度来实现的,诸如,若目标克重为700克/平米,则各层的纬纱密度之和不小于900根/10cm,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布边的情况适当调整纬纱的纱支密度,并且主要是中间十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密度。
各层纱布层的经纱和纬纱的股数规格如下:
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十二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双股,十二层所述纱布层的经纱及第二层纱布层至第十一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规格均为单股。
纱布产品由于密度结构的特殊性,面料相对稀疏,导致面料的纰裂性能、起球性能、滑移问题等相对风险比较大,因此采用双股的方式彻底解决以上的用户痛点。
下表格综合上述十二层纱布层中每一层的具体结构。
Figure BDA0002510950700000211
以上即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的具体结构,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由上述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的空调被及其他织物产品,具体如下:
一种空调被,所述空调被采用所述的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一种织物产品,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所述的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综上所述,即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m层均具有经纱和纬纱的纱布层,分别为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层纱布层,其中m≥8,且m为自然数;在m层纱布层中,至少有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其他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当m为奇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FDA0003255009160000011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FDA0003255009160000012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
当m为偶数时,第一层纱布层至第
Figure FDA0003255009160000013
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逐渐降低,所述第
Figure FDA0003255009160000014
层纱布层至第m层纱布层的纱支支数逐渐提高;
所述逐渐降低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的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下降的情况;
所述逐渐提高包括其中相邻两层纱布层的纬纱纱支支数相同但整体趋势为上升的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在任意相邻的两层纱布层中,其中一层纱布层的经纱与另一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第n层纱布层的经纱与第(n-1)层纱布层的纬纱交织形成挂点,其中2≤n≤m,且n为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的纱支支数均相同,且纱支支数均在20S/1至100S/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中,至少存在两层纱布层的纬纱采用低支低捻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所有m层纱布层的经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
第一层纱布层、第二层纱布层、第(m-1)层纱布层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均在100根/10cm至150根/10cm之间,且为其他层纱布层的纬纱密度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其特征在于,第一层纱布层的纬纱和第m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双股,第二层纱布层至第(m-1)层纱布层的纬纱的股数均为单股。
8.一种空调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被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9.一种织物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产品采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织造而成。
CN202010461132.XA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Active CN111764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1132.XA CN111764020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61132.XA CN111764020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4020A CN111764020A (zh) 2020-10-13
CN111764020B true CN111764020B (zh) 2022-02-18

Family

ID=7272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1132.XA Active CN111764020B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64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10035B (zh) * 2021-11-01 2023-04-25 河北美颜纺织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提印多层布复合被
CN115233360B (zh) * 2022-08-04 2024-02-20 广东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 一种复古不纰裂的牛仔面料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445A (zh) * 2002-10-21 2005-12-0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多层透气性织物
CN203440568U (zh) * 2013-07-30 2014-02-19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纯棉梭织家纺面料
CN204015781U (zh) * 2014-07-03 2014-12-17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棉纱布被
CN106435916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安阳光辉纺织有限公司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06666737U (zh) * 2016-12-23 2017-11-24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提花纯棉织物
CN107604516A (zh) * 2017-09-29 2018-01-19 江苏顺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排汗型八层提花色纱布
CN207537638U (zh) * 2016-12-23 2018-06-26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无捻纱织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5445A (zh) * 2002-10-21 2005-12-07 纳幕尔杜邦公司 多层透气性织物
CN203440568U (zh) * 2013-07-30 2014-02-19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纯棉梭织家纺面料
CN204015781U (zh) * 2014-07-03 2014-12-17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棉纱布被
CN106435916A (zh) * 2016-10-31 2017-02-22 安阳光辉纺织有限公司 水溶性维纶无捻纱或弱捻纱多层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06666737U (zh) * 2016-12-23 2017-11-24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提花纯棉织物
CN207537638U (zh) * 2016-12-23 2018-06-26 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无捻纱织物
CN107604516A (zh) * 2017-09-29 2018-01-19 江苏顺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湿排汗型八层提花色纱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64020A (zh) 202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20366U (zh) 一种凉感针织面料及服装
JP7458989B2 (ja) 経編を模倣して織られた生地
CN111764020B (zh) 一种多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CN110359166B (zh) 一种剪绒弹力面料及制作工艺
CN110184711B (zh) 四面弹仿针织牛仔面料
TWI639739B (zh) 多重紗布織品、二重紗布織品、衣物及床具類
CN213013265U (zh) 一种八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CN213232642U (zh) 一种十二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
CN219096136U (zh) 一种多层复合织物面料
CN213013266U (zh) 一种十层纱布提花面料、空调被及织物产品
CN213652795U (zh) 一种格形四面弹交织绸
JP2019157297A (ja) 多層構造織物
CN213681086U (zh) 一种蓬松柔软的双面绒面料
CN219706333U (zh) 一种肌理外观的多层弹力纱布
JP3165569U (ja) 重ね織物
CN209923544U (zh) 一种提花夏毯面料
CN220661939U (zh)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CN220163364U (zh) 一种弹性强抗皱针织布
CN110904559A (zh) 一种多层织造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CN216330601U (zh) 一种半光涤纱面料
CN214992149U (zh) 一种双层抗拉扯植物纤维布料
CN214774517U (zh) 一种填芯组织热防护织物
CN213056342U (zh) 一种防静电针织面料
CN215751199U (zh) 一种复合假捻丝双层面料
CN214802405U (zh) 一种正反面两用梭织四面弹上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