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61939U -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61939U CN220661939U CN202322289763.XU CN202322289763U CN220661939U CN 220661939 U CN220661939 U CN 220661939U CN 202322289763 U CN202322289763 U CN 202322289763U CN 220661939 U CN220661939 U CN 2206619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rp
- weft
- yarn
- interwoven
- interweaving poi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梭织保暖面料,包括四面弹面层和抓绒底层,所述四面弹面层设置在抓绒底层上,所述四面弹面层包括多根经线以及与多根所述经线通过平纹组织结构相互编织的多根纬线,所述平纹组织结构沿四周纵横扩展编织形成所述四面弹面层,所述经线和纬线为涤包氨纱线,本方案采用四面弹面层和抓绒底层的双层结构进行粘接,共同组成梭织保暖面料,整体结构以及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背景技术
梭织面料是织机以投梭的形式,将纱线通过经、纬向的交错而组成,其组织一般有平纹、斜纹和缎纹三大类以及它们的变化。此类面料因织法经纬交错而牢固、挺括、不易变形。从组成成份来分类包括棉织物、丝织物、毛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及它们的混纺和交织织物等等。梭织面料在服装中的使用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数量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广泛用于各种高档服饰。
其中,申请号为202022444695.6,专利名称为一种保暖透气的梭织面料的实用新型专利,该梭织面料包括贴肤短绒层、第一保暖层、第一吸湿层、第二保暖层、第二吸湿层、第三保暖层、抑菌层和面料表层;通过设置多个功能层进行更好的保暖、吸湿以及抑菌,整体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梭织保暖面料,旨在改善常规保暖透气的梭织面料结构复杂,弹性以及穿戴质感较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包括四面弹面层和抓绒底层,所述四面弹面层设置在抓绒底层上,所述四面弹面层包括多根经线以及与多根所述经线通过平纹组织结构相互编织的多根纬线,所述平纹组织结构沿四周纵横扩展编织形成所述四面弹面层,所述经线和纬线为涤包氨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涤包氨纱线包括氨纶内芯和包裹在氨纶内芯上的涤纶外层,所述氨纶内芯为20-40D氨纶内芯,所述涤纶外层为50-100D/24-96F-FD-DTY涤纶纱。
进一步的,所述氨纶内芯和涤纶外层的重量占比为5.6~9:1。
进一步的,所述平纹组织结构由十四根所述经线和十四根所述纬线编织组成;
第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五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六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七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八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九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所述交织点处经线位于纬线的上方,所述交织点外纬线位于经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经线的密度为127T,所述纬线的密度为90T。
进一步的,所述抓绒底层为涤纶底层。
进一步的,所述涤纶底层的丹尼数为75D。
进一步的,所述抓绒底层上设置有网格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方案采用四面弹面层和抓绒底层的双层结构进行粘接,共同组成梭织保暖面料,整体结构以及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同时经线和纬线采用涤包氨纱线,具有卓越的弹性,面层轻质耐磨、触感柔滑亲肤、质感好。
2、梭织结构形成方格肌理,方格之间空间间隙较小,最大限度锁住空气,减缓身体与织物间的冷热空气对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同时采用涤包氨纱线作为原材料进行梭织延展性,使得保温面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一定的透气性能,满足各种保温服饰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的四面弹面层织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的涤包氨纱线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四面弹面层;101、交织点;102、涤纶;103、氨纶;
2、抓绒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者“设置于”或者“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施提供了一种梭织保暖面料,包括四面弹面层1和抓绒底层2,四面弹面层1设置在抓绒底层2上,四面弹面层1包括多根经线以及与多根经线通过平纹组织结构相互编织的多根纬线,平纹组织结构沿四周纵横扩展编织形成所述四面弹面层。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四面弹面层1的反面和抓绒底层2的正面通过粘合剂采用点胶的方式进行粘接,同样的,四面弹面层1还可以缝合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在抓绒底层2上。本实施例中,经线和纬线为涤包氨纱线。其中,涤包氨纱线包括氨纶103内芯和包裹在氨纶103内芯上的涤纶102外层,具体的,选用DTY纺纱方式(DTY(Draw texturing yarn拉伸变形丝)也称为涤纶102低弹丝,是在一台机器上进行连续或同时拉伸、变形加工后的成品丝),涤纶102长丝通过假捻变形法获得类似棉纤维的自然弯曲,蓬松的纱线结构使四面弹面层1获得柔韧的手感,有利于提升透气性、亲肤性和保型性。因此使用本方案所述的梭织保温面料制作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保温性,同时能够兼具一定的透气性,满足各种衣物制品的功能需求。
氨纶内芯为20-40D氨纶内芯,本实施例中,氨纶103内芯为40D氨纶103内芯,氨纶103内芯线径还可以为20D。涤纶外层为50-100D/24-96F-FD-DTY涤纶纱,本实施例中,涤纶102外层为75D/48F-FD-DTY涤纶102纱,涤纶102外层为50D/24F-FD-DTY涤纶102纱或100D/96F-FD-DTY涤纶102纱。其中,40D氨纶103内芯表示氨纶103内径的丹尼数为40D,以及75D涤纶102纱的丹尼数为75D(丹尼数:表示长纤纱的粗细,即长度为9000米的纱,其重量为1克(g),通常定义为1丹,用英文字母“D”表示。如:一根9000米长的纱,称其重量为70克,即定义为70丹。主要用于表示化纤的粗细)。48F涤纶102纱表示涤纶102纱的F数为48F(F数表示一根经纱或纬纱中的细纱股数,用英文字母“F”表示,一般情况下,“F数”越大,布料手感越蓬松、越柔软。反之手感越单薄越硬)。丹尼数和F数在该数值下具有柔软有人性的手感,面料具有良好的保型性。采用涤包氨的材料进行编制,氨纶103被包裹在内,可获得卓越的弹性;赋予面层轻质耐磨、触感柔滑亲肤、质感好品相高等优势。
具体的,氨纶103内芯和涤纶102外层的重量占比为5.6~9:1,本实施例中,氨纶103内芯和涤纶102外层的占比为12:88,即涤纶102的含量为88%,氨纶103的含量为12%,氨纶103内芯和涤纶102外层的重量占比还可以为9:1或5.6:1。涤包氨纱线在该组成比例下,具有强度高,弹性好,不易变形,耐磨耐老化、易染色不易褪色的优点。
请参照图3,平纹组织结构由十四根经线和十四根纬线编织组成;
第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五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六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七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八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九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十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十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十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十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第十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101,
交织点101处经线位于纬线的上方,交织点101外纬线位于经线的上方,上述第一纬线至第十四纬线以及第一经线至第十四经线分别为排列在第一至第十四行和第一列至第十四列的纱线。
四面弹面层1的经线的密度为127T,纬线的密度为90T,克重仅为100G/M2,质量较轻。交织点101为边长0.2cm的单线方格,具有更好的美观。
抓绒底层2为涤纶102底层,本实施例中,涤纶102底层的丹尼数为75D。并具有网格纹,方格肌理的尺寸为0.2*0.25CM,外观独特时尚,弹性良好,蓬松保暖,贴合肌肤,透气性好。网格间空隙设置可以形成存储空气的腔槽,如此达到良好的保暖性,同时网格槽的设计也使得面料在该处位置相对较薄,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得气体穿出面料外部,形成一定的透气效果,形成了即可以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同时又不会产生憋闷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四面弹面层1采用结构紧密的平纹布结构,具有良好的弹力性能,能较好的贴合肌肤,回弹性好,在拉伸后能及时恢复,不易变形。
氨纶103使得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能更好的贴合肌肤,交织紧密的平纹结构提高了面料的保暖能力,四面弹面层1和抓绒底层2复合后克重仅为272G/M2,薄厚适中,底层蓬松度较高,穿着时温暖舒适。同时选用两层复合面料,在保证自身具有良好性能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四面弹面层和抓绒底层,所述四面弹面层设置在抓绒底层上,所述四面弹面层包括多根经线以及与多根所述经线通过平纹组织结构相互编织的多根纬线,所述平纹组织结构沿四周纵横扩展编织形成所述四面弹面层,所述经线和纬线为涤包氨纱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包氨纱线包括氨纶内芯和包裹在氨纶内芯上的涤纶外层,所述氨纶内芯为20-40D氨纶内芯,所述涤纶外层为50-100D/24-96F-FD-DTY涤纶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内芯和涤纶外层的重量占比为5.6~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纹组织结构由十四根所述经线和十四根所述纬线编织组成;
第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五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六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七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八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九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一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二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三纬线与第一经线、第三经线、第五经线、第七经线、第九经线、第十一经线和第十三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第十四纬线与第二经线、第四经线、第六经线、第八经线、第十经线、第十二经线和第十四经线交织形成交织点,
所述交织点处经线位于纬线的上方,所述交织点外纬线位于经线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的密度为127T,所述纬线的密度为90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绒底层为涤纶底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底层的丹尼数为75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织保暖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绒底层上设置有网格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89763.XU CN220661939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89763.XU CN220661939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61939U true CN220661939U (zh) | 2024-03-26 |
Family
ID=90331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89763.XU Active CN220661939U (zh) | 2023-08-24 | 2023-08-24 |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61939U (zh) |
-
2023
- 2023-08-24 CN CN202322289763.XU patent/CN2206619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884608B (zh) | 一种立体织物 | |
CN210420366U (zh) | 一种凉感针织面料及服装 | |
CN211972618U (zh) | 一种新型排汗速干布 | |
CN220661939U (zh) | 一种梭织保暖面料 | |
CN113279123A (zh) | 一种透气楼梯布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 |
CN111020793A (zh) | 一种聚乳酸复合纤维织物 | |
CN217124174U (zh) | 一种格子花型透气涤纶沙发面料 | |
CN212938141U (zh) | 一种防风抗寒羽绒面料 | |
CN213266891U (zh) | 一种涤纶、氨纶混纺吸湿排汗高弹透气鱼鳞面料 | |
CN210215712U (zh) | 兼具吸水性、储水型、柔软性及快干性的变色纱布面料 | |
CN222182652U (zh) | 一种新型梭织面料和防晒服 | |
CN215593312U (zh) | 一种面料结构 | |
CN220681851U (zh) | 一种带有隔热防水功能的尼龙面料 | |
CN206457580U (zh) | 一种采用经纱作垫纱织造的保温面料 | |
CN216782945U (zh) | 一种透气干爽网眼针织布 | |
CN220163364U (zh) | 一种弹性强抗皱针织布 | |
CN216183348U (zh) | 一种舒适型毛纺面料 | |
CN220767320U (zh) | 一种轻质的防晒面料 | |
CN220904300U (zh) | 一种长绒棉衬衫面料 | |
CN216968932U (zh) | 一种单侧适应性氨纶面料 | |
CN215713660U (zh) | 防静电纱线结构 | |
CN217021775U (zh) | 一种抗菌保暖的涤纶面料 | |
CN215560937U (zh) | 一种具有仿针织珠地特性舒爽有型的夏季短裤 | |
CN216585492U (zh) | 一种抗菌耐磨针织面料 | |
CN215404782U (zh) | 一种仿羊毛保暖床品面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