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758005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58005A
CN111758005A CN201980015024.5A CN201980015024A CN111758005A CN 111758005 A CN111758005 A CN 111758005A CN 201980015024 A CN201980015024 A CN 201980015024A CN 111758005 A CN111758005 A CN 111758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outer frame
door
heating cook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502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58005B (zh
Inventor
川添弘一朗
中富嗣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758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58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58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76Prevention of microwave leakage, e.g. door sealings
    • H05B6/763Microwave radiation seals for do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02Do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ves or r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34Elements and arrangements for heat storage or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7/00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 F24C7/02Stoves or ranges heated by electric energy using microwav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64Heating using microwaves
    • H05B6/642Cooling of the microwave components and related air circula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门具有:外框;电波泄漏防止板,其配置在外框的后侧;内框,其与外框一起夹着电波泄漏防止板;以及吸气口,其在外框的下部取入外部气体。门具有配置于外框的基板(15)、配置于外框的风扇(17)以及从风扇(17)到基板(15)的第一风路(29)。风扇(17)配置在比电波泄漏防止板靠前方的位置。风扇(1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侧。风扇(17)的吸气口(17a)的吸入方向被配置在与外框的吸气口交叉的方向,该方向是直立状态下的门的前后方向。风扇(17)的排气口(17b)的排出方向配设于与风扇(17)的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由此,由于能够缩短门的高度,所以能够提供可小型化的加热烹调器。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加热室内的食品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具有如下结构的加热烹调器:在配置有操作部的门设置冷却风的流路,操作部不会受到成为高温的加热室的热气的热影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热烹调器在供冷却风流动的门的流路上配置风扇,使冷却能力提高。风扇具备在门的高度方向大致垂直地配置的吸气口和排气口。进而,风扇经由吸气口从下方吸入空气,并从排气口向上方排出空气。
但是,由于风扇配置在门的高度方向上,所以必须在门的高度方向上确保与风扇的厚度相应的空间。因此,无法缩短门的高度,所以难以实现加热烹调器的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8994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小型化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加热室,其具有开口;以及门,其能够开闭地覆盖加热室的开口。门具备:外框;安装于外框的后侧的电波泄漏防止板;与外框一起夹着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框;设置在外框的下部,取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安装于外框的基板;安装于外框的风扇;以及从风扇到基板的第一风路。风扇配置在比电波泄漏防止板靠前方的位置,从后面观察时,风扇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侧。并且,风扇的吸气口的吸入方向被配置在与外框的吸气口交叉的方向,该方向是直立状态下的门的前后方向。另外,风扇的排气口的排出方向被配置在与风扇的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由此,能够提供可小型化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
图2是该加热烹调器的前方立体图。
图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门的卸下内框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门卸下电波泄漏防止板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6是从图5所示的门卸下第二金属板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7是从图6所示的门卸下第一金属板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8是从图6所示的门卸下第一金属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9是从图7所示的门卸下风扇壳体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10是从图7所示的门卸下风扇壳体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风扇周边的放大图。
图12是说明该加热烹调器的门的电波泄漏防止板和风扇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该加热烹调器的门的从风扇周边的纵截面观察内侧的图。
图14是该加热烹调器的风扇、风扇壳体及基板的前方立体图。
图15是说明该加热烹调器的风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定。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的主视图。图2是打开门7的状态下的加热烹调器1的前方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X方向为加热烹调器1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或左右方向)、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以Z方向为高度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高度是指距加热烹调器1的载置面的距离。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1包括外壳3、配置在外壳3内的加热室5以及门7等。门7包括外框13,该外框13能够开闭地覆盖在成为外壳3的前表面的前框3a上开设的开口3b。
加热室5由配置在上部的上壁5a、配置在两侧部的侧壁5b和侧壁5c、配置在后部的后壁(未图示)以及配置在下部的底壁5e围成的空间构成。加热室5具备用于放射微波的微波放射口(未图示)。而且,加热烹调器1构成为,通过从微波放射口放射的微波,对载置于加热室5内的被加热物(食品)进行感应加热。
另外,加热室5在上部具备蒸汽吹出口(未图示)。由此,由蒸汽发生器(未图示)产生的蒸汽被供给到加热室5内。
门7在开口3b的下方侧具有水平方向的旋转中心。由此,门7以旋转中心为转动轴,能够开闭地安装于外壳3。门7包括安装于外框13的上部的把手7a。使用者通过向前方下方牵拉把手7a,从而对门7进行旋转操使其处于水平状态,加热室5开放。另外,使用者通过对门7进行旋转操作使其处于垂直状态,从而关闭加热室5。
在门7的外框13具有从正面观察时配置在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右侧)附近的显示部9和操作部11等。显示部9例如由液晶画面等构成,显示菜单画面等。操作部11例如包括按钮、旋钮等功能。使用者能够使用操作部11对加热烹调器1设定各种烹调指示等。另外,以下,以从正面观察加热烹调器1时长度方向的一侧为左侧、另一侧为右侧进行说明。
接着,参照图3说明门7的结构。
图3是门7的分解立体图。另外,以下,在说明门7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以门7在Z方向上以直立状态配置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门7从前方侧(-Y方向)起依次配置有外框13、显示部9、基板15、风扇17、风扇壳体19、构成金属板的第一金属板21及第二金属板23、电波泄漏防止板25、内框27等。即,门7至少包括上述构成部件。
在基板15配置有对显示部9和操作部11等进行控制的电子部件。进而,在基板15配置有在动作时发热的发热体(未图示)。发热体例如是微型计算机等。
风扇17起到向门7内吸入外部的空气(外部气体)并向门7外送出的作用。由此,因来自加热室5的热而升温的基板15被冷却。风扇17配置在比电波泄漏防止板25靠前方(-Y方向)处。
风扇壳体19覆盖基板15及风扇17的后方,形成供由风扇17产生的冷却风流通的风路。
第一金属板21隔着风扇壳体19配置在基板15的后方。第一金属板21具有对从加热室5向基板15传递的热进行隔热的功能。
第二金属板23被配置成,覆盖第一金属板21的后表面。第二金属板23也与第一金属板21同样,具有对从加热室5向基板15传递的热进行隔热的功能。
电波泄漏防止板25例如由熔融镀锌钢板或镀铝钢板等金属制的板构成,安装在外框13的后侧。电波泄漏防止板25防止电波(微波)从加热室5内通过门7向外部泄漏。
内框27安装在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后侧。此时,内框27被配设成,与外框13之间夹着电波泄漏防止板25。
接着,参照图4至图6进一步说明门7的结构。
图4是门7的将内框27卸下后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门7卸下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图6是从图5所示的门7卸下第二金属板23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如图4所示,电波泄漏防止板25沿着外框13的外缘配置在外框13的内部。
如图5所示,第二金属板23配置在外框13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右侧)。第二金属板23位于基板15的后方,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配置在加热室5和第一金属板21之间。
如图6所示,第一金属板21位于基板15的后方,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配设在第二金属板23与风扇壳体19之间。
接着,参照图7及图8说明门7的结构。
图7是从图6所示的门7卸下第一金属板21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图8是从图6所示的门7卸下第一金属板21的状态的后视图。
如图7所示,风扇壳体19位于基板15的后方,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配设在基板15与第二金属板23之间。
风扇壳体19在上部侧的内侧(左侧)附近具备作为贯通孔的孔19a。孔19a例如由沿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长孔形成。孔19a在风扇壳体19上沿上下方向并列形成两个。在孔19a的后方,在风扇壳体19安装有向前方侧及门7的长度方向的外侧(右侧)开口的例如L字形状的罩19c。罩19c以改变从基板15朝向后方流动的冷却风的方向的方式发挥作用,以使其在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上朝向外侧方流动。
另外,风扇壳体19在上部附近具有沿着门7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上部孔19b。由此,从基板15的下端流到上端的冷却风通过上部孔19b流入到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上。
另外,在门7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右侧)的、风扇壳体19的下部侧的外侧(右侧)附近,配设有向后方(Y方向)突出的壁19d。由此,能够使从罩19c朝向外侧方流动的冷却风由壁19d反射而朝向内侧方转换方向。
接着,参照图9及图10进一步说明门7的结构。
图9是从图7所示的门7卸下风扇壳体19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图10是从图7所示的门7卸下风扇壳体19的状态的后视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门7的外框13具有形成在长度方向(X方向)的另一侧(右侧)的下部的、取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13a。进而,在外框13安装有显示部9和基板15。另外,在外框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下部附近,在吸气口13a的上方配设有风扇17。
接着,参照图11对风扇17的周边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图10所示的风扇17的周边的放大图。
如图11所示,风扇17具有吸气口17a和排气口17b。吸气口17a的开口朝向门7的前后方向(Y方向)设置。另一方面,风扇17的排气口17b的开口朝向门7的上方向(Z方向)设置。
由此,吸入外部气体的风扇17的吸气口17a被配置成,吸入方向为直立状态下的门7的前后方向(Y方向)、即与外框13的吸气口13a交叉的方向(参照图13)。另外,风扇17的吸入方向也可以和吸气口13a的交叉方向垂直。另一方面,风扇17的排气口17b被配置成,排出方向成为与吸气口17a的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另外,风扇17的吸气口17a的排出方向和风扇17的排气口17b的吸入方向的交叉方向也可以垂直。因此,风扇17的叶片的旋转轴沿前后方向(Y方向)配设。另外,风扇17例如例示有西洛克风扇等。
另外,外框13具备从外框13的后表面向后方(Y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隔壁13c和第二隔壁13d。并且,由第一分隔壁13c、第二分隔壁13d以及作为外框13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的后壁13e形成槽13b。槽13b从风扇17的排气口17b朝向上方延伸设置。
接着,参照图12说明电波泄漏防止板25和风扇17的位置关系。
图12是说明加热烹调器1的门7的电波泄漏防止板25和风扇17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12所示,从后面观察,风扇1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内侧,被电波泄漏防止板25覆盖。具体地说,风扇17被配置为,例如包括排气口17b的上部和中央部分附近进入无线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内侧。而且,风扇17的下部被配置成,从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下缘部25a向下方突出。通过该配置,不需要如现有的风扇结构那样在垂直方向上配置吸气口及排气口,因此能够缩短门7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尺寸)。
接着,参照图13至图15说明从风扇17流动的冷却风的风路。
图13是门7的从风扇17周边的纵截面观察内侧的图。图14是风扇17、风扇壳体19以及基板15的前方立体图。图15是说明风路的图。另外,在图15中,用虚线表示风扇壳体19,以透视内部的状态进行图示。
如图14所示,风扇壳体19还包括外侧壁19e、隔壁19g、孔19h和前壁19k。外侧壁19e从风扇壳体19的前表面的内侧(左侧)端部向前方(-Y方向)延伸设置。隔壁19g在外侧壁19e的外侧(右侧)与外侧壁19e平行地向前方(-Y方向)延伸设置。孔19h开设在隔壁19g的与构成后述风路的第一风路29和第二风路31的分支点对应的位置处。前壁19k由风扇壳体19的前表面的一部分构成。通过上述外侧壁19e、隔壁19g以及前壁19k形成槽19m。具体而言,槽19m从风扇17的排气口17b向上方延伸设置。
进而,使上述外框13的槽13b和风扇壳体19的槽19m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嵌合。由此,形成从风扇17的排气口17b排出的外部气体在风扇壳体19内朝向上方(Z方向)流动的风路。此时,形成于上述风扇壳体19的隔壁19g上的孔19h成为第一风路29和第二风路31的分支点。由此,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孔19h流到在基板15上。另一方面,不通过孔19h而朝向风扇壳体19的上方流动的冷却风通过第二风路31。
以下,对形成于门7的风路详细进行说明。
首先,从外框13的吸气口13a(参照图13)取入的用箭头AA表示的外部气体通过在前后方向上与吸气口13a对置配置的风扇壳体19的吸气口19f(参照图11及图13)而从风扇17的吸气口17a吸入。此时,从风扇17的下方取入的外部气体如箭头BB所示,向风扇17的后方绕回,从吸气口17a吸入,如箭头CC所示,从排气口17b排出。
从风扇17的上部的排气口17b排出的冷却风沿着构成风路的槽13b朝向上方流动。此时,如图14所示,在沿着外框13的槽13b向上方流动的风路的中途,通过形成于隔壁19g的孔19h,形成使冷却风向基板15侧分支的第一风路29。因此,沿着第一风路29在基板15上流动的冷却风如图15的箭头DD所示,朝向风扇壳体19的上部孔19b流动。通过上部孔19b的冷却风沿着图8及图15所示的第三风路33在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侧流动。进而,如图8所示,第三风路33与在风扇壳体19和第一金属板21之间流动的第四风路35相连。
另一方面,从第一风路29分支并沿着外框13的槽13b进一步向上方流动的冷却风沿着通过风扇壳体19的孔19a(参照图7及图15)的第二风路31在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侧流动。进而,与在风扇壳体19和第一金属板21之间流动的第四风路35(参照图8)相连。
如上所述,在门7的内部形成例如由第一风路29至第四风路35构成的风路。进而,经由风扇17吸入的外部气体沿着风路在风扇壳体19内流动,对基板15等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包括具有开口3b的加热腔室5、以及能够开闭地覆盖加热室5的开口3b的门7。门7具备:外框13;安装在外框13的后侧的电波泄漏防止板25;与外框13一起夹着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内框27;以及设置在外框13的下部,取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13a。进而,门7具备:安装于外框13的基板15;安装于外框13的风扇17;和从风扇17到基板15的第一风路29。风扇17被配置在比电波泄漏防止板25靠前方的位置。从后面观察,风扇17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内侧。进而,风扇17的吸气口17a的吸入方向被配置在与外框13的吸气口13a交叉的方向,该方向是直立状态的门7的前后方向。另外,风扇17的排气口17b的排出方向配置在与风扇的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根据上述加热烹调器1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首先,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被配置成,风扇17的吸气口17a的吸入方向17b和排气口17b的排出方向不同。由此,取入的外部气体的方向例如变更为正交的方向,因此能够缓和外部气体的取入。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例如从配置在加热烹调器1的下方的煮饭器等其他烹调器或热水器排出的蒸汽进入加热烹调器1内。另外,风扇17的一部分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25的内侧。由此,能够缩短门7的高度尺寸。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加热烹调器1的小型化。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具备覆盖风扇17及基板15的风扇壳体19,外框13在内部具有由构成隔壁的第一隔壁13c及第二隔壁13d形成的槽13b。第一风路29由外框13的槽13b和风扇壳体19形成。即,由风扇壳体19和外框13的槽13b形成构成从风扇17到基板15的风路的第一风路29。因此,从外框13的吸气口13a吸入的外部气体被适当地送向基板15。由此,能够通过外部气体有效地冷却基板15。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风扇壳体19具有形成在外框13的槽13b的后方的构成贯通孔的孔19a,从风扇17通过孔19a到达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的第二风路31由外框13的槽13b和风扇壳体19形成。即,在风扇壳体19形成有构成贯通孔的孔19a。由此,形成构成从风扇17通过孔19a到达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的风路的第二风路31。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冷却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风扇壳体19具备:形成在基板15的上方的上部孔19b;和从基板15通过上部孔19b到达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的第三风路33。即,形成第三风路33,该第三风路33构成冷却了基板15的冷却风通过风扇壳体19的上部孔19b到达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的风路。由此,能够有效地冷却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门7具备:构成覆盖风扇壳体19的后侧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的第一金属板21;以及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与第一金属板21的前表面之间的第四风路35。即,通过了到达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的第3风路33的冷却风通过构成风扇壳体19的后表面和第一金属板21之间的风路的第4风路35。由此,第一金属板21被冷却。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第一金属板21对基板15的隔热效果。此外,借助第四风路35,在风扇壳体19和第一金属板21之间形成空气帘。由此,能够通过冷却风吸收向第一金属板21传递的热。其结果是,第一金属板21的作为隔热板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地降低向风扇壳体19的传热。
此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1的基板15装配有在动作时发热的发热体,发热体配置在第一风路29上。由此,能够利用在第一风路29上流动的冷却风有效地冷却发热体。
另外,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任意实施方式,能够起到各自具有的效果。
本发明在参照附图的同时与优选实施方式相关联地进行了充分记载,但对于熟练该技术的人们来说各种变形和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或修正,只要不脱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发明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在其中。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每个实施例中的元件的组合和顺序的改变。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包括具有开口的加热室、和能够开闭地覆盖加热室的开口的门。门具备:外框;安装在外框的后侧的电波泄漏防止板;与外框一起夹着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框;以及设置在外框的下部,取入外部气体的吸气口。进而,门具备:安装于外框的基板;安装于外框的风扇;以及从风扇到达基板的第一风路。风扇配置在比电波泄漏防止板靠前方的位置。从后面观察,风扇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侧。并且,风扇的吸气口的吸入方向被配置在与外框的吸气口交叉的方向,该方向是直立状态下的门的前后方向。另外,风扇的排气口的排出方向配置在与风扇的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另外,具备覆盖风扇及基板的风扇壳体,外框在内部具有由隔壁形成的槽。并且,第一风路也可以由外框的槽和风扇壳体形成。
另外,也可以是,风扇壳体具有形成于外框的槽的后方的贯通孔,从风扇通过贯通孔到达风扇壳体的后表面的第二风路由外框的槽和风扇壳体形成。
另外,也可以是,风扇壳体具备形成于基板的上方的上部孔,门具备从基板通过上部孔到达风扇壳体的后表面的第三风路。
另外,也可以是,门具备覆盖风扇壳体的后侧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和风扇壳体的后表面与金属板的前表面之间的第四风路。
另外,也可以是,基板装配有在动作时发热的发热体,发热体配置在第一风路上。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用作例如高频加热烹调器、带有蒸汽发生器的高频加热烹调器、带有加热器的高频加热烹调器等加热烹调器。
标号说明
1:加热烹调器
3 外壳
3a 前框
3b 开口
5 加热室
5a 上壁
5b、5c 侧壁
5e 底壁
7 门
9 显示部
11 操作部
13 外框
13a、17a、19f 吸气口
13b、19m 槽
13c 第一隔壁(隔壁)
13d 第二隔壁(隔壁)
13e 后壁
15 基板
17 风扇
17b 排气口
19 风扇壳体
19a 孔(贯通孔)
19b 上部孔
19c 罩
19d 壁
19e 外侧壁
19g 隔壁
19h 孔
19k 前壁
21 第一金属板(金属板)
23 第二金属板(金属板)
25 电波泄漏防止板
25a 下缘部
27 内框
29 第一风路(风路)
31 第二风路(风路)
33 第三风路(风路)
35 第四风路(风路)。

Claims (6)

1.一种加热烹调器,该加热烹调器具备:
具有开口的加热室;和
能够开闭地覆盖所述加热室的所述开口的门;
所述门具备:
外框;
电波泄漏防止板,其安装在所述外框的后侧;
与所述外框一起夹着所述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框;
吸气口,其设置在所述外框的下部,取入外部气体;
安装于所述外框的基板;
安装于所述外框的风扇;以及
从所述风扇到所述基板的第一风路,
所述风扇被配置在比所述电波泄漏防止板靠前方的位置,
从后面观察,所述风扇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所述电波泄漏防止板的内侧,
所述风扇的吸气口的吸入方向被配置在与所述外框的所述吸气口交叉的方向,该方向是直立状态下的所述门的前后方向,
所述风扇的排气口的排出方向配置在与所述风扇的所述吸入方向交叉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该加热烹调器具备覆盖所述风扇及所述基板的风扇壳体,
所述外框在内部具有由隔壁形成的槽,
所述第一风路由所述外框的所述槽和所述风扇壳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风扇壳体具有在所述外框的所述槽的后方形成的贯通孔,
从所述风扇通过所述贯通孔到达所述风扇壳体的后表面的第二风路由所述外框的所述槽和所述风扇壳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风扇壳体具有在所述基板的上方形成的上部孔,
所述门具有从所述基板通过所述上部孔到达所述风扇壳体的后表面的第3风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门具备:
金属板,其覆盖所述风扇壳体的后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
所述风扇壳体的后表面与所述金属板的前表面之间的第4风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基板装配有动作时发热的发热体,
所述发热体配置在所述第一风路上。
CN201980015024.5A 2018-02-28 2019-02-14 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117580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5457A JP6906199B2 (ja) 2018-02-28 2018-02-28 加熱調理器
JP2018-035457 2018-02-28
PCT/JP2019/005255 WO2019167639A1 (ja) 2018-02-28 2019-02-14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58005A true CN111758005A (zh) 2020-10-09
CN111758005B CN111758005B (zh) 2022-07-08

Family

ID=6780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5024.5A Active CN111758005B (zh) 2018-02-28 2019-02-14 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60930A4 (zh)
JP (1) JP6906199B2 (zh)
CN (1) CN111758005B (zh)
WO (1) WO20191676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02347B2 (en) * 2019-08-26 2021-12-14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Over-the-range microwaves having one or more airflow features
JP7253723B2 (ja) * 2019-09-12 2023-04-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7262053B2 (ja) * 2019-09-12 2023-04-2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11821633B2 (en) 2020-07-24 2023-11-21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Over-the-range microwave including airflow regulating features
US11821631B2 (en) 2020-07-24 2023-11-21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Over-the-range microwave including airflow regulating features
JP7407141B2 (ja) * 2021-02-26 2023-12-28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113659808B (zh) * 2021-08-19 2025-03-28 江苏博乐电力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Dc-dc电压转换器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0544A1 (en) * 2002-06-29 2004-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crowave oven
US20040134908A1 (en) * 2003-01-09 2004-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CN101105295A (zh) * 2007-07-17 2008-01-16 王宝根 防微波炉微波泄漏的微波吸收腔
CN101280953A (zh) * 2008-05-22 2008-10-08 王瑞良 高频微波取暖热水器
CN102213454A (zh) * 2011-06-08 2011-10-12 广东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CN103097818A (zh) * 2010-08-31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203642257U (zh) * 2014-03-20 2014-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US20150156825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panel and microwave oven
US20150170866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ron and high-frequency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205026750U (zh) * 2015-09-21 2016-02-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装置
CN105556213A (zh) * 2014-02-27 2016-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JP2017026233A (ja) * 2015-07-23 2017-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US20170257913A1 (en) * 2016-03-01 2017-09-07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imited Induction burner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23876A1 (de) * 1995-06-30 1997-01-02 Aeg Hausgeraete Gmbh Bach- und Bratofen
JP5899452B2 (ja) 2012-02-13 2016-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WO2019235003A1 (ja) * 2018-06-07 2019-1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0544A1 (en) * 2002-06-29 2004-01-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crowave oven
US20040134908A1 (en) * 2003-01-09 2004-07-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all-mounted type microwave oven
CN101105295A (zh) * 2007-07-17 2008-01-16 王宝根 防微波炉微波泄漏的微波吸收腔
CN101280953A (zh) * 2008-05-22 2008-10-08 王瑞良 高频微波取暖热水器
CN103097818A (zh) * 2010-08-31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2213454A (zh) * 2011-06-08 2011-10-12 广东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
US20150156825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panel and microwave oven
US20150170866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agnetron and high-frequency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5556213A (zh) * 2014-02-27 2016-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203642257U (zh) * 2014-03-20 2014-06-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蒸箱微波炉一体机
JP2017026233A (ja) * 2015-07-23 2017-02-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CN205026750U (zh) * 2015-09-21 2016-02-1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加热装置
US20170257913A1 (en) * 2016-03-01 2017-09-07 Meyer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Limited Induction burner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52345A (ja) 2019-09-12
EP3760930A1 (en) 2021-01-06
WO2019167639A1 (ja) 2019-09-06
EP3760930A4 (en) 2021-04-14
CN111758005B (zh) 2022-07-08
JP6906199B2 (ja) 2021-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58005B (zh) 加热烹调器
US7348527B2 (en)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door ventilation system
JP5525948B2 (ja) Ihビルトインクッキングヒータ
JP6403127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1261015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4105924B (zh) 加热烹调器
WO2004111542A1 (ja) ビルトイン対応型加熱調理器
JP7271534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253723B2 (ja) 加熱調理器
KR101450898B1 (ko) 전기오븐의 도어
WO2022044619A1 (ja) 加熱調理器
TW202007902A (zh) 加熱調理器
JP7262053B2 (ja) 加熱調理器
JPWO2020145245A1 (ja) 加熱調理器
JP2001311519A (ja) 加熱調理器
JP5426286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308789B2 (ja) 加熱調理器
JP3799142B2 (ja) 加熱調理器
JP709058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10213851B (zh) 加热烹调器
KR101428808B1 (ko) 밴트그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리기기
CN118266266A (zh) 烹饪设备
JP2015161434A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9148405A (ja)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H0463514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