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1015A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61015A CN101261015A CNA2008100829090A CN200810082909A CN101261015A CN 101261015 A CN101261015 A CN 101261015A CN A2008100829090 A CNA2008100829090 A CN A2008100829090A CN 200810082909 A CN200810082909 A CN 200810082909A CN 101261015 A CN101261015 A CN 1012610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or
- heating
- glass plate
- heating chamber
- water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 Electric Ov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增强机门的强度来确保机门和机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同时改善了外观的加热烹调器。在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中,用于打开/关闭机体(12)的加热室(11)的开口的机门(20)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21)覆盖,所以能够提高机门(20)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同时提高机门(20)对机体(12)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21)覆盖,设计上也更加流畅,提高了外观美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表面上具有封闭开口的机门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如图21所示,现有的高频加热烹调器100具备矩形箱状的机体101和内部设有容纳例如食品等被加热物的加热室102,加热室102的底板下方设有机械室(图中未示出)。机体101的前表面上设有机门103,打开机门103能够从加热室102内取出或者放入被加热物(其中的一例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05-345090)。
所述加热烹调器100的机门103具备金属制成的框体部件103a,框体部件103a的开口部分上安装有作为屏蔽材料的耐热玻璃103b和屏蔽金属部件(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图中未示出)。因此,关上机门103后,可以防止从机体101内通过加热室102的开口向外泄露电磁波。在框体部材103a的前表面下部设有操作方式显示部分104。此外,在框体部材103a的下部还设有操作部分105,用于在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时进行操作方式选择和温度设定等操作。
但是,尽管上述参照文献中所示的加热烹调器100的机门103前表面是平坦的,但是却被分成设有操作方式显示部分104的装饰板部分和设有操作部分105的操作面板部分。因此,虽然有框体部件103a存在,仍然存在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低的问题。并且,因为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低的缘故,机门103对机体101的密封性变差,很容易产生缝隙。随之,作为烤箱使用的时候,热气流会从缝隙泄露,造成加热效率变差,在作为电磁炉使用的时候,也可能存在电磁波外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到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但通过增强机门的强度确保机门和机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而且还可以改善外观的加热烹调器。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包括:具有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的机体、和封闭所述加热室的开口的机门。所述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玻璃板覆盖。
采用上述构成之后,由于用于打开/关闭机体的加热室开口的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覆盖,所以能够增强机门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提高机门对机体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所覆盖,因此设计上也更加流畅,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玻璃板的一部分上开有孔,孔内至少设有一个能够设定选择手动加热、选择自动加热、设定手动加热时间、设定蒸汽供给时间的调节钮。
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如下。由于用于打开/关闭机体的加热室开口的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覆盖,所以能够增强机门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提高机门对机体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所覆盖,故可以提供一种设计上也更加流畅、外观也更加美观的加热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该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该加热烹调器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4为表示红外线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
图5为从图4中的V方向看到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正视图,
图6为表示高频辐射装置的一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7为反射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8为表示高频辐射装置的另一种形态的立体图,
图9为从前方看到的机门分解立体图,
图10为门拉手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从后方看到的机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及(B)为机门下部的截面图,
图13为从内侧看的内侧装饰板的立体图,
图14为表示设置在机体中的冷却装置的立体图,
图15为设置于机体前部的导风管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冷风在送风部分和导风管内的流向的截面图,
图17(A)为带格栅托盘的立体图,(B)为带格栅托盘的截面图,
图18(A)为水箱的立体图,(B)为水箱的分解立体图,(C)为从图18(A)中的C方向看到的立体图,
图19为机体在前面下方安装上水箱时的立体图,
图20为水箱和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21为现有加热烹调器的截面图。
上述附图中,10为加热烹调器,11为加热室,12为机体,20为门,21为玻璃板,M为被加热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加热调理装置10为一种带有蒸汽产生装置的加热调理装置,具有前表面上设有开口且呈矩形箱状的机体12、和用于打开和关闭机体12上的开口部分的机门20。机体12的内部设有用于供加热物M装入的加热室11。如图2所示,加热室11内设有:用于搅拌加热室11内的空气并使加热室11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风扇13;对加热室11内的循环空气进行加热的对流加热器14;和设置在加热室11的侧壁11c上、用来检测加热室11内的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15。加热室11的底板11a的中央设有凹部11b,在凹部11b中设有用于辐射高频电磁波(微波)的高频电磁波辐射装置30。因为凹部11b的上方通常用盖板覆盖住,所以高频电磁波辐射装置30平时是被隐藏起来的。此外,在底板11a上凹部11b的里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40。
如图3所示,加热室11被设置在加热室11里侧的隔断板16所隔开,隔断板16和机体12的后壁12a之间形成空间17,循环风扇13和对流加热器14就设在这一空间17内。隔断板16的中央设有多个吸气通风孔16a,边缘部分上设有多个排气通风孔16b。因此,循环风扇13从用于吸气的通风孔16a吸入加热室11的空气,由对流加热器14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再通过用于排气的通风孔16b送回加热室11内,这样就可以对加热室11进行加热。
如图2和图4所示,加热室11的右侧壁体11c的上部设有向加热室11内突出的突出部分11d,突出部分11d的内部设有红外线传感器15。为了使红外线传感器15的测试光能照到加热室11内,鼓起部分11d的底面上被切割出了一个窗口11e。红外线传感器15依靠摇头装置15a可以实现摇头。如图5所示,红外线传感器15在烹调过程中通过窗口11e朝向加热室11(如图5中的实线所示),烹调结束后红外线传感器15发生摇头,使其镜头偏离窗口11e(如图5中的虚线表示)。此外,如图2所示,在加热室11的左右侧壁上11c上设有多段(图2中为3段)上表面呈水平且前后方向上也呈水平的支撑突出部分11f,用于支撑高频电磁波烹调装置中所使用的带格栅托盘。
此外,如图5所示,红外线传感器15被设在偏离窗口11e的中心的位置上,通过使红外线传感器15发生摇摆,可以使其镜头完全偏离窗口11e。这样,在使用蒸汽S进行烹调等的时候,通过在不测定温度的时候使红外线传感器15的镜头偏离窗口11e,可以防止加热室11内的蒸汽S在镜头表面结露、在之后的烹调操作中发生温度检测异常等现象。
如图2、图3和图6中所示,高频电磁波辐射装置30包括:设在加热室11的底板11a下方的机械室中的、用于产生高频电磁波的磁控管31;以及将磁控管31产生的高频电磁波传导到第1旋转天线32和第2旋转天线33的波导管31a。另外,底板11a上的凹部11b中设有用于将来自磁控管31的高频电磁波加以辐射的第1旋转天线32、和高频电磁波辐射功率比第1旋转天线32更高的第2旋转天线33。底板11a上凹部11b的里侧设有蒸汽发生装置40的蒸发盘41,蒸发盘41的下方设有蒸发盘加热器42(如图3)。如图6中所示,功率较大的第2旋转天线33设置在靠近蒸发盘41的一侧,功率较低的第1旋转天线32设置在远离蒸发盘41的一侧。第1旋转天线32和第2旋转天线33被排列在与加热室11的纵深方向相正交的左右方向(即图6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上。
这样,由于第1旋转天线和第2旋转天线排列在与加热室11的纵深方向相正交的方向上,所以即使加热室11呈横向较长的形状,也能使高频电磁波均匀辐射到整个加热室11中,提高加热效率。另外,由于蒸发盘41被设置在功率较高的第2旋转天线33的旁边,可以利用高频电磁波使水很快沸腾,缩短产生出蒸汽S的时间,从而可望缩短烹调时间。
此外,在旋转天线32和33的输出功率中,天线尺寸较大的一方功率也就较大,并且旋转轴32a和33a中轴长度较长的一方功率较大。另外,在凹部11b中第1旋转天线32和第2旋转天线33的前方(图6中的下方)附近,分别设有反射板34a和34b。反射板34a和34b在图7中是通过将凹部11b的一部分切开后扳起形成的,但是,也可以采用如通过螺钉安装上反射板34a和34b等其他方法。在旋转天线32和33的前方设置上反射板34a和34b之后,碰到旋转天线32和33后转向加热室11的前方的高频电磁波将由反射板34a和34b加以反射,变成向加热室11的内部辐射。因此,加热效率可以得到提高,烹调时间可以缩短。
另外,旋转天线32和33也可以如图8中所示的那样配置,即在靠近蒸发盘41的一侧设置上输出功率较小的第1旋转天线32,而在远离蒸发托盘41的一侧设置上功率较大的第2旋转天线33。在这种情况下,在只使用烤炉或者只使用微波炉进行烹调而不想使用蒸汽时,功率较高的第2旋转天线33可以不用于对蒸发托盘41进行加热,而是能有效地使用于烹调过程,从而可望缩短烹调时间。此外,和图6中所示的一样,在凹部11b中第1旋转天线32和第2旋转天线33的前方(图8中的下方)附近,也分别设有反射板34a和34b。
图1及图9~图12中示出了机门20。如图1所示,机门20用于关闭微波炉机体12中的加热室11上的开口部分,机门20前表面的几乎整个面积都被玻璃板21所覆盖。图12(A)为其中的放热板27c上的中心位置处的截面图,图12(B)为放热板27a的结合位置处的截面图。
如图9所示,机门20具有金属制成的矩形边框部件即门框22,门框体22的前侧(即图9中的左侧)设有:门装饰件23、矩形板状的玻璃板21、和装饰板24。门框22的中央设有开口22a,开口22a的下方设有操作部分22b。操作部分22b中设有用于供液晶显示器22c露出的缺口22d和用于供操作钮26伸出的孔22e。门框22的上部还设有用于安装拉手25的孔22f。门装饰件23为矩形框状部件,下边上设有供显示部分露出的切口23a及供操作钮26伸出的孔23b。玻璃板21是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几乎覆盖住机门20前表面的全部范围,玻璃板21的下部开有用于安装操作钮26的一个孔21a,上部开有多个用于安装拉手25的孔21b。装饰板24压住玻璃板21的四周,目的是加固玻璃板21和提高外观的美观性。
如图10所示,拉手25包括:用于安装到机门20的上方的基底部件25a、供使用者抓握的拉手棒25b、和将拉手棒25b组装到底座部件25a上的固定部件25c。底座部件25a具有左右两个块状部件25d(图10中只示出了一个)和连接两个块状部件25d的联结部件25e。块状部件25d上设有多个(如2个)呈圆柱体状的用于组装的凸起部分25f。凸起部分25f穿过玻璃板21上的孔21b以及门装饰件23上的孔23c,插入到门框22上的孔22f中,再从门框22的背面由螺钉加以固定。另外,块状部件25d上还设有用于安装拉手柄25b的呈圆形的凸起部分25g。凸起部分25g插入到设置在拉手柄25b上的安装孔25h中实现定位,再将固定部件25c从拉手柄25b的端部插入,卡住突出部分25g,就可将拉手柄25b固定到块状部件25d上。
由于机门20的前表面的几乎整个范围都被一块玻璃板21所覆盖,所以玻璃板21也能起到加强板的作用。这样,机门20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能得到提升,机门20在机体12上的关紧性能可以提高,因而加热效率也能得到提高。另外,在前表面上覆盖上一块玻璃板21之后,不仅可以使外观更加整洁,同时因为可以隔着玻璃板21观察液晶显示部分22c,能产生深度感,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美观。另外,因为只通过一个操作钮26即可实现操作,不仅使玻璃板21等的加工变得简单,并且还能够减少隔热效率的降低。操作钮26具有只靠其自身就能选择手动加热、选择自动加热、设定手动加热时间、设定蒸汽供给时间、调节自动加热的成品状态等的设定功能,其可以是比方说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6-50539中提到的那种操作钮。通过将用1块玻璃板覆盖机门20的前表面和设置一个具有上述功能的操作钮加以组合,可以在不降低玻璃强度且保持简洁的外观的情况下实现各种操作设定。
图11中示出了机门20内侧的结构。如图11中所示,机门20上还设有电路板即操作基板27a和通过使冷风发生循环来使操作基板27a得到冷却的冷却装置60(见图12)。
亦即,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门框22下方的操作部分22b的后侧(图11中的右侧)依次设有操作基板27a、树脂制成的基板盖27b和铝制的散热板27c。另外,在门框22的整体框体的后侧设有电磁波密封板28和对机门20的背面进行装饰的内侧装饰盖29。电磁波密封板28在矩形的金属框28a中装上耐热玻璃28b而成,再用螺钉固定在门框22的背面。
因此,操作基板27a、基板盖27b和散热板27c被安装在门框22与电磁波密封板28(及内侧装饰盖29)之间。而且,在散热板27c和内侧装饰盖29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冷却的空间28d,沿着机门20的宽度方向构成空气流路。
如图13所示,内侧装饰盖29是树脂制成的矩形框体状部件,其下边29a的内侧和散热板27c之间形成有上述的冷却空间28d。另外,下边29a的两个端部被切去一部分,且在两个端部上设有与空间28d相连通的空气孔29b。这样,一侧的空气孔29b用作从机体12的导风管62(见图15)导入冷风的进风口,另一侧的空气孔29b用作使对操作基板27a进行过冷却后的冷风排出的排风口。
冷却装置60如图16所示,包括:设置于机体12的底板11a的下侧且带有风扇61a的送风部分61、和将送风部分61产生的冷风引导到机体12前面的导风管62。在机门20关闭的情况下,导风管62的送风口62a和作为内侧装饰盖29的进风口的空气孔29b对接,向机门20内部的空间28d送入冷风。送入的冷风在对散热板27c和操作基板27a等进行冷却后,从作为内侧装饰盖29中的冷却空间28d的下游排风口的空气孔29b向外部排出。
采用这种构成后,由于用来打开/关闭机体12内的加热室11上的开口的机门20中设有冷却装置60,使冷风发生循环,所以设置于机门20内的操作基板27a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温度下,从而能长期维持其初始性能。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0包括托盘盘体51和电磁波吸收发热体(铁氧体)52。托盘盘体51具有与被加热物M发生接触并将其支撑的顶部51a、和不与被加热物M发生接触而是用于回收油等的底部51b。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设置在托盘盘体51的背面一侧,且设在与顶部51a和底部51b相对应的区域中。如图17(B)所示,与底部51b相对应的区域中的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的厚度T1要比与顶部51a所对应的区域中的厚度T2薄。具体说来,与底部51b相对应的区域的厚度T1可以设定为0.8mm左右,而与底部51b相对应的区域的厚度T2可以设定为1.4mm。亦即,T1和T2之间的比例可以设定为T1∶T2=1∶1.5。
采用这样的构成后,在具有接触被加热物M的顶部51a及不接触被加热物M的底部51b的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1内,与顶部51a的背面接触的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的厚度T2被设置成大于与底部51b的背面接触的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的厚度T1。因此,对于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的厚度较厚的顶部51a能够进行集中加热,从而可以缩短烹调时间。
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0的托盘盘体51最好由铝制成。托盘盘体51由热传导率高的铝制成的话,可以提高加热效率,缩短烹调时间。
并且,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0中的托盘盘体51的背面和电磁波吸收发热体52接触的区域内最好是原始材料面,不进行任何涂覆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热传导率,缩短烹调时间。
此外,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0依靠在设置于加热室11的左右侧壁11c上的支撑凸起11f上滑动来放入到加热室11中和从加热室11取出,所以,在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50的两个端部的底面上通过螺钉固定着易滑动且富有耐热性的滑动部件53。
如图18所示,水箱70可以自由拆装,用于存储生成水蒸气S的水,设置在高频电磁波烹调器10的机体12的前下方。具体结构如图19所示,在机体12的前下方装有前面开口、设有插入口72a且呈矩形箱状的水箱收容室72,水箱70可以插入该水箱收容室72中。另外,水箱收容室72虽然比机体12的前表面要朝前方凸出,但比起机门20的前表面来还是向后缩进的。
另外,如图18所示,水箱70的前表面上设有把手部分71。这一把手部分71可以沿着与水箱70的拆装方向(前后方向)相正交的方向(图18B中的左右方向)自由拆装。具体说来,水箱箱体73的前表面上在把手部分71的滑动方向上设有导轨73b,且把手部分71的内表面设有可沿着导轨73b进行滑动的滑动导杆71a。
因此,把手部分71以及把手部分71的安装位置(即水箱箱体的前表面)很容易进行清洁。另外,由于把手部分71是在水箱70上在相对于机体12的拆装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发生滑动的,因此,在机体12上拆装水箱70的时候,可以防止把手部分71不经意地从水箱70上脱落。水箱70的结构如图18所示,包括:呈有底框状的水箱箱体73、具有覆盖住水箱箱体73的开口面(顶面)的覆盖面的盖子74、设置在开口的周围且沿着开口面向远离水箱箱体方向突出的第1突出部分73a、和设置在盖子74的周围且沿着覆盖面向远离盖子74的方向突出的第2突出部分74a。第1突出部分和第2突出部分在开口面和封闭面之间的相交线上交替配置。
如图18中所示,水箱箱体73中的底板73c的中央部分最低,从而当水箱内水量变少时能使水汇集到中央部分。水箱箱体73的后壁73d的内壁面上设有能够用于将水箱内的水吸出的吸水管75,吸水管75的前端开口设在紧靠底板73c的中心部分的位置上。吸水管75的另一端在水箱箱体73的后壁73d的背面上开口(见参照图18C中的75a)。在水箱70被装到机体12内的情况下,开口75a与设置在机体12中的吸水装置(图示省略)相联结,将水箱70内的水供给至蒸发盘41。另外,水箱70上还设有用于加水的小盖子74b,使用者只需将小盖子74b取下,就可以进行加水。
由于第1突出部分73a和第2突出部分74a是沿着开口面及封闭面之间的相交线交替配置的,因此,盖子74不但可以可靠地将水箱箱体73关闭,而且还可以通过扭动水箱箱体73和盖子74很容易将盖子74拆下。
并且,所述把手部分71由和稍后提及的接水盘同样颜色的部件构成。这样,表示水位的显示部分76的宽度占据水箱70前表面的横向宽度的一部分,和水箱前表面整个做成透明的情况相比能更加明确地判定其中的水位,组装到机体12的时候外观也更加美观。另外,水箱中表示水位的标记部分76的内表面上最好进行刻印加工,这样可以通过目视确切地看清水箱70内的水位。
另外,如图20所示,在水箱70的前上方和左右两侧设有接水盘77,接水盘77用于在蒸汽烹调之后关上机门20时回收滴下来的水滴。接水盘77被设在水箱70安装在机体12的水箱收容室72中时的、机门20和机体12之间的分界线的下方。而且,在接水盘77中处于水箱70上方的区域77b内,水滴被左右分开,流到左右的储水部分77a储藏起来。
另外,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并不仅限定于上述指定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和改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由于用于打开/关闭机体的加热室开口的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一块玻璃板覆盖,所以能够增强机门的抗扭曲强度和抗弯曲强度,提高机门对机体的密封性,提高加热效率。此外,由于前表面被一块玻璃板所覆盖,因此设计上也更加流畅,提高了外观的美观性。本发明可适用于前表面上具有封闭开口的机门的加热烹调器等器具。
Claims (4)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的机体、和封闭所述加热室开口的机门,
所述机门的前表面几乎整个面都被玻璃板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的一部分开有孔,所述孔内至少设有一个能够选择手动加热、选择自动加热、设定手动加热时间、设定蒸汽供给时间的调节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具,其特征在于:机门由门框体、设在门框体前的机门装饰物、玻璃板和装饰板构成,
且所述玻璃板的周缘由装饰板盖住。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上部设有用于安装拉手的孔,通过这些孔将拉手安装到玻璃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59848 | 2007-03-09 | ||
JP2007059848A JP2008224082A (ja) | 2007-03-09 | 2007-03-09 | 加熱調理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61015A true CN101261015A (zh) | 2008-09-10 |
Family
ID=3984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0829090A Pending CN101261015A (zh) | 2007-03-09 | 2008-03-07 | 加热烹调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8224082A (zh) |
CN (1) | CN101261015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1186A (zh) * | 2009-03-24 | 2011-12-28 | 夏普株式会社 | 加热烹调器 |
CN103156532A (zh) * | 2011-12-14 | 2013-06-19 | 阿尔托-沙姆有限公司 | 用于封闭系统式烤箱的烤盘元件 |
CN107550251A (zh) * | 2017-10-17 | 2018-01-09 | 浙江新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蒸箱的隔热门面板结构 |
CN111026195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广东美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烤箱的功率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1720864A (zh) * | 2019-03-20 | 2020-09-29 |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 加热烹调器 |
CN114302526A (zh) * | 2021-12-22 | 2022-04-08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炉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12322A1 (de) * | 2008-03-03 | 2009-09-10 |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 Hausgerättür und Hausgerät mit einer Tür |
US11835237B2 (en) | 2021-06-10 | 2023-12-05 |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 Oven appliance and door assembly |
-
2007
- 2007-03-09 JP JP2007059848A patent/JP200822408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
- 2008-03-07 CN CNA2008100829090A patent/CN10126101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1186A (zh) * | 2009-03-24 | 2011-12-28 | 夏普株式会社 | 加热烹调器 |
CN103156532A (zh) * | 2011-12-14 | 2013-06-19 | 阿尔托-沙姆有限公司 | 用于封闭系统式烤箱的烤盘元件 |
CN103156532B (zh) * | 2011-12-14 | 2016-12-07 | 阿尔托-沙姆有限公司 | 组合式烤箱和利用烤箱外壳进行烹饪的方法 |
CN107550251A (zh) * | 2017-10-17 | 2018-01-09 | 浙江新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蒸箱的隔热门面板结构 |
CN111720864A (zh) * | 2019-03-20 | 2020-09-29 |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 加热烹调器 |
CN111026195A (zh) * | 2019-12-30 | 2020-04-17 | 广东美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烤箱的功率控制装置及方法 |
CN114302526A (zh) * | 2021-12-22 | 2022-04-08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微波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24082A (ja) | 2008-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1015A (zh) | 加热烹调器 | |
CN101258984A (zh) | 带有蒸汽发生功能的高频烹调器 | |
US9115903B2 (en) | Oven door | |
CA2570753C (en) | Oven | |
WO2019167639A1 (ja) | 加熱調理器 | |
CN111520775B (zh) | 加热烹调器 | |
CN101261016A (zh) | 加热烹调器具 | |
US6956191B2 (en) |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projection door which extends a cooking chamber of the microwave oven | |
CN101261018A (zh) | 高频电磁波烹调用带格栅托盘 | |
JP6082987B2 (ja) | 高周波加熱調理器 | |
JP4994062B2 (ja) | 蒸気発生機能付高周波調理器 | |
KR101411760B1 (ko) | 전기오븐 | |
JP2007003042A (ja) | 加熱調理器 | |
US6759638B2 (en) | Microwave oven having a projecting door and cooking cavity | |
CN110873341B (zh) | 加热烹调器 | |
JP4994063B2 (ja) | 蒸気発生機能付高周波調理器 | |
KR20230103499A (ko) | 후드 겸용 전자 레인지 | |
JP7308790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7370169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00171046A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100635661B1 (ko) | 전자레인지 케비티의 하부공기유로 | |
JP5896842B2 (ja) | 加熱調理器 | |
KR20060039541A (ko) | 전면유리형 오븐도어 | |
KR100674720B1 (ko) | 전기오븐 도어의 내부유리 장착구조 | |
CN101303138A (zh) | 具有蒸汽发生功能的高频电磁波烹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