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57400B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57400B CN111757400B CN201910251455.3A CN201910251455A CN111757400B CN 111757400 B CN111757400 B CN 111757400B CN 201910251455 A CN201910251455 A CN 201910251455A CN 111757400 B CN111757400 B CN 1117574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signal quality
- terminal device
- candidate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6963 non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Ascorb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C@H](O)[C@H]1OC(=O)C(O)=C1O CIWBSHSKHKDKBQ-JLAZNSOC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46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并将该候选小区中满足该切换条件的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其中,该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该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该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该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使终端设备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有利于提高切换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领域中的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传统的小区切换流程中,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是由网络设备控制的,即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具体某个小区以及如何进行小区切换。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切换消息后,根据切换消息中包含的内容,接入目标小区,因此,切换消息的成功发送是保证传统切换机制下成功切换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某些场景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接入系统中,信道质量的快速衰减、终端设备的快速移动、物体的遮挡、或者测量、切换准备的持续时间较长等因素都会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进而导致切换失败,降低切换成功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技术,能够提高终端设备的小区切换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能够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小区切换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结合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值的波束(如第一类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与CFRA资源关联的波束的个数等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小区更具备鲁棒性且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优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用于切换,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切换至该小区的成功率。
本实施例定义了第一类波束和第二类波束,其中,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这里,X和Y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上述X和/或Y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例如,网络设备通过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和/或Y。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和/或Y;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通过另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Y;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通过另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差值信息(如X与Y的差值信息)或指示信息(如指示X与Y相等),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门限值X以及差值信息或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门限值Y;或者,网络设备只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则第二门限值Y即为第一门限值X,第一类波束即为第二类波束。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Y。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和Y。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和Y。应理解,X和/或Y的配置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应理解,小区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中的第一类波束确定的。例如,小区信号质量为小区的第一类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至多N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的线性平均值。换句话说,小区信号质量是将小区中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至多N个波束的波束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N为正整数,在本申请中又称为第八门限值。假设N=3,针对某小区,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有4个,则将该4个波束中,波束信号质量最好的3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该线性平均的取值即表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有2个,则将这2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该线性平均的取值即表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只有1个,则将该1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作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
终端设备在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在考虑小区信号质量或第一信号质量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述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目标小区更具备鲁棒性且信号质量优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采用上述具体哪个切换条件进行判断,取决于第一信息的内容,第一信息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或者,第一信息的内容取决于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采用的切换条件,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显式指示或隐式指示的方式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述各个门限值,以便终端设备进行条件判断。可选地,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二门限值Y、参数i、参数j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门限值X、第八门限值N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该信息可以携带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
可选地,上述各个门限值可以是小区粒度的(即不同小区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或者是测量频点粒度的(即不同的测量频点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粒度的(即不同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门限值的取值是相同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所述小区信号质量为所述第一类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至多N个波束的信号质量的线性平均值。
其中,“-”表示做减法,“×”表示做乘法。i或j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i或j。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i或j。此外,i或j可以是小区粒度的(即不同小区i或j的取值不同),或者测量频点粒度的(即不同的测量频点i或j的取值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粒度的(即不同的终端设备i或j的取值不同;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i是相同的,或者,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j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一门限值X、第八门限值N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该信息可以携带在测量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M和N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若M和N不相等,则M和N需要分别配置。若M与N相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包含M。若网络设备已经配置了第八门限值N,当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不配置M,而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八门限值N。或者,协议规定当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M时,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八门限值N,则网络设备可以不通过上述指示信息显式指示。换句话说,协议规定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M,即可理解为协议规定M和N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包括: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一小区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
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确定出多个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则该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其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对应的第一小区作为上述目标小区。这样,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竞争,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成功率,由于终端设备选择了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提高了小区切换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
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或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示例性地,该第二信息可以是二进制数值,例如,“0”或“1”,其中,“0”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1”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或者,示例性地,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是布尔值,例如,“TURE”或“FALSE”,“FALSE”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TURE”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上述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该第二信息还可以有其他表示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网络设备确定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其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确定所述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用于终端设备结合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
可选地,在第三方面中,关于切换条件以及终端设备如何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一小区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
其中,该装置中的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在一种设计中,该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可选地,该装置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中,或者该装置本身即为终端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其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确定所述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用于终端设备结合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其中,该装置中的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在一种设计中,该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可选地,该装置可以配置网络设备中,或者该装置本身即为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将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
其中,该装置中的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在一种设计中,该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可选地,该装置可以配置在终端设备中,或者该装置本身即为终端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及其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和/或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通信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另一通信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的再一通信方法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的网络设备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或者其他演进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是新型无线系统(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CU-CP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CU-UP节点)以及DU节点的RAN设备。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结合图1对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网络设备,例如网络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其中,网络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均为可以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如基站或基站控制器等。每个网络设备可以为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通信覆盖,并且可以与位于该覆盖区域(小区)内的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包括位于网络设备110和/或网络设备120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130。该终端设备130可以是移动的或固定的。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网络设备和一个终端设备,可选地,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并且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各个通信设备,如图1中的网络设备110、网络设备120或终端设备130,可以配置多个天线。该多个天线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发送信号的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用于接收信号的接收天线。另外,各通信设备还附加地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它们均可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或天线等)。因此,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通过多天线技术通信。
可选地,该无线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网络控制器、移动管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为便于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进行简单介绍。
1、波束
波束可以理解为空间资源,可以指具有能量传输指向性的发送或接收预编码向量。
能量传输指向性可以指通过预编码向量对所需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经过该预编码处理的信号具有一定的空间指向性,接收经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具有较好的接收功率,如满足接收解调信噪比等。能量传输指向性也可以指通过该预编码向量接收来自不同空间位置发送的相同信号具有不同的接收功率。
该发送或接收预编码向量能够通过索引信息进行标识,该索引信息可以对应配置终端设备的资源标识(identity,ID),比如,索引信息可以对应配置的参考信号的标识与参考信号资源。参考信号可用于信道测量或者信道估计等。参考信号资源可用于配置参考信号的传输属性,例如,时频资源位置、端口映射关系、功率因子以及扰码等,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发送端设备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发送参考信号,接收端设备可基于参考信号资源接收参考信号。
其中,参考信号例如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 state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CSI-RS)、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以及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与此对应地,参考信号资源可以包括CSI-RS资源(CSI-RS resource)、SSB资源、SRS资源(SRS resource)。为了区分不同的参考信号资源,每个参考信号资源可对应于一个参考信号资源的标识,例如,CSI-RS资源通过CSI-RS标识(如CSI-RS index)来区分、SSB资源通过SSB标识(如SSB index)来区分、SRS资源通过SRS资源标识(如SRS resource id)来区分。
应理解,上文中列举的参考信号以及相应的参考信号资源仅为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参考信号来实现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可能。
本申请中涉及的测量指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可以包括波束测量,即通过测量参考信号获得波束质量信息,用于衡量波束质量的参数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但不限于此。例如,波束质量也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SINR,信干噪比)等参数衡量。
可选地,索引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波束承载的信号或信道显示或隐式承载的索引信息。
可选地,同一通信装置(比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有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不同的设备也可以有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即对应不同的波束。针对通信装置的配置或者能力,一个通信装置在同一时刻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即同时可以形成一个波束或者多个波束。
2、测量
移动性管理是无线移动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RM测量是移动性管理的基础。移动性管理指的是为了保证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不因终端设备的移动而中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的统称。示例性的,根据终端设备的状态可以分为空闲态(RRC_IDLEstate)移动性管理、去激活态(inactive state,或者RRC_INACTIVE state)移动性管理、连接态(RRC_CONNECTED state)移动性管理。测量结果是移动性管理的考量因素之一。
3、小区(cell)
小区是从资源管理或移动性管理或服务单元的角度来描述的。每个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可以被划分为一个或多个小区,且该小区可以看作由一定频域资源组成。小区可以为网络设备的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的区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的小区可以对应不同的网络设备。例如,小区#1所属的网络设备和小区#2所属的网络设备可以是不同的网络设备,如基站。也就是说,小区#1和小区#2可以由不同的基站来管理,这种情况下,可以称为小区#1和小区#2共站,或者说,同站。小区#1所属的网络设备和小区#2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同一基站的不同的射频处理单元,例如,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也就是说,小区#1和小区#2可以由同一基站管理,具有相同的基带处理单元和中频处理单元,但具有不同的射频处理单元。本申请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小区切换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当终端设备从一个小区移动到另一个小区时,为了保持终端设备的不中断通信需要进行的切换。在本文中,源小区表示切换前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目标小区表示切换后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换句话说,源小区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前的服务小区,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后的服务小区。应理解,小区即为网络设备的覆盖区域,源小区对应源网络设备(例如源基站),目标小区对应目标网络设备(例如目标基站)。
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传统的小区切换流程中,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是由网络设备控制的,即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具体某个小区以及切换到该小区所需的相关配置参数。示例性地,以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为例,源基站可以向UE发送切换消息以控制UE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该切换消息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该切换消息中可以包括目标基站为该UE配置的接入目标小区所需的参数,例如,目标小区的信息(如,目标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cell identifier,PCI)以及目标小区对应的频率信息、目标小区为UE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接入目标小区所需的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资源信息(如,专用RACH资源和/或公共RACH资源)等。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上述切换消息后,根据切换消息中包含的内容,接入目标小区,因此,切换消息的成功发送是保证传统切换机制下成功切换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某些场景中,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或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NR)系统(尤其是高频场景)中,信道质量的快速衰减、终端设备的快速移动、物体的遮挡、或者测量、切换准备的持续时间较长等因素都会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进而导致切换失败,降低切换成功率。
鉴于上述问题,一种小区切换方法是采用条件切换(conditional handover,CHO)机制,以提升切换成功率。即源基站在源链路质量较好时向UE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如,候选小区的PCI以及候选小区对应的频率信息,其中,频率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SB)的绝对频率(如absoluteFrequency SSB)、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频率带宽列表(如frequencyBandList)、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特定的载波列表(如scs-SpecificCarrierList))。UE在接收到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后,根据该配置信息判断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触发条件,将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某候选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在UE确定出目标小区后,该UE可以向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完成后,UE给该目标小区所属的基站(即目标基站)发送RRC消息(如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通知目标基站条件切换完成。经过上述步骤,UE成功从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可选地,在源基站向UE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之前,源基站可以向UE发送测量配置信息,UE根据该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测量报告触发后,UE可以给源基站发送测量报告,源基站根据该测量报告可以确定出候选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述CHO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通信方法,能够为终端设备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以便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的小区切换的成功率。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作出以下几点说明。
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层参数可以包含在高层信令中。该高层信令例如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也可以是其他高层信令,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如下文所述的用于指示各个门限值的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是否存在某个信元来实现对待指示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3、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信息、区分不同的门限值等。
4、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预先获取”可包括由网络设备信令指示或者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5、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200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100,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S210,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S220,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小区;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该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该小区中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小区中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free random access,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上述目标小区是指终端设备即将切换至的小区,换句话说,目标小区为该终端设备执行切换操作之后的服务小区。
上述CFRA资源包含前导码索引(如preamble index)(也可以称为前导码标识)和时频资源,是用于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的资源,也可以称为专用RACH资源,终端设备使用CFRA资源可以进行无竞争的随机接入。上述信号质量可以通过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RSRQ)来评估。
示例性地,在CHO机制中,终端设备可以获取切换条件(或称为切换触发条件)和第一信息,然后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条件。在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的情况下,该终端设备可以将满足切换条件的一个候选小区作为目标小区。进一步地,该终端设备可以执行切换流程,从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结合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值的波束(如第一类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与CFRA资源关联的波束的个数等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小区更具备鲁棒性且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优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用于切换,有利于提高终端设备切换至该小区的成功率。
应理解,上述候选小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满足上述切换条件的候选小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存在多个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也可以结合其他条件进一步判断,从而确定出一个小区作为目标小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定义了第一类波束和第二类波束,其中,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这里,X和Y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上述X和/或Y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例如,网络设备通过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和/或Y。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同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和/或Y;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通过另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Y;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通过另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差值信息(如X与Y的差值信息)或指示信息(如指示X与Y相等),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门限值X以及差值信息或指示信息,确定第二门限值Y;或者,网络设备只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则第二门限值Y即为第一门限值X,第一类波束即为第二类波束;或者,网络设备只通过一条RRC重配置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X(或Y),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预定义的X与Y的差值信息确定Y(或X)。应理解,上述RRC重配置消息仅仅为示例性说明,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其他信令配置上述X和/或Y,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Y。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和Y。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X和Y。应理解,X和/或Y的配置还可以通过其他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小区信号质量可以是根据小区中的第一类波束确定的。例如,小区信号质量为小区的第一类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至多N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的线性平均值。换句话说,小区信号质量是将小区中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至多N个波束的波束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N为正整数,在本申请中又称为第八门限值。假设N=3,针对某小区,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有4个,则将该4个波束中,波束信号质量最好的3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该线性平均的取值即表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有2个,则将这2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做线性平均,该线性平均的取值即表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若属于该小区的波束信号质量高于X的波束只有1个,则将该1个波束的信号质量值作为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值。
一个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该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和该小区实际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第一信号质量可以通过下列公式中的任一个计算得到:
小区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小区的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
小区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小区的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
小区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所述小区的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
其中,“-”表示做减法,“×”表示做乘法。i或j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其他消息为终端设备配置i或j。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含i或j。此外,i或j可以是小区粒度的(即不同小区,i或j的取值不同),或者测量频点粒度的(即不同的测量频点,i或j的取值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粒度的(即不同的终端设备,i或j的取值不同;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i是相同的,或者,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j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面仅仅示出了三个公式作为示例性说明,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公式确定第一信号质量,此处不作限定。例如,小区的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k×(所述小区的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Z),Z为整数,是预定义的值或者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值,且Z与N不相同。0<k<1,k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此外,k可以是小区粒度的(即不同小区,k的取值不同),或者测量频点粒度的(即不同的测量频点,k的取值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粒度的(即不同的终端设备,k的取值不同;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k是相同的,或者,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k是相同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类波束和/或第二类波束也可以称为好波束(good beam),上述第一信号质量也可以称为中间信号质量,或者其他名称,此处不作限制。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310,网络设备确定上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
S320,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参数;则对应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触发参数。
示例性地,在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之前,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络设备(即源网络设备)可以确定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并向终端设备发送该触发参数,以便终端设备根据该触发参数确定所使用的切换条件,从而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条件。
示例性地,该网络设备可以将触发参数携带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选地,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的信息,以便终端设备根据该切换条件,从该一个或多个候选小区中确定出目标小区进行切换。可选地,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门限值X和/或第八门限值N。
示例性地,该网络设备可以将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携带在测量配置信息(如RRC重配置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消息)中。可选地,该测量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第一门限值X和/或第八门限值N,以便终端设备进行RRM测量时,根据X和N获得各个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可选地,该测量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i或j。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进行小区切换之前,由候选网络设备(即候选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确定上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候选网络设备可以将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发送给源网络设备,再由源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应理解,上述第一信息除了包括小区信号质量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信号质量、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中的至少一个,那么,终端设备在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在考虑小区信号质量的基础之上,结合上述第一信号质量、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中的至少一个,从而使得终端设备所确定的目标小区更具备鲁棒性且信号质量优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采用上述具体哪个切换条件进行判断,取决于第一信息的内容,第一信息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或者,第一信息的内容取决于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采用的切换条件。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切换条件对应的触发参数或者协议约定,获取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切换条件,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信息的内容,以此来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例如,如果网络设备配置第三门限值offset 1,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相应地,第一信息为第一信号质量,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上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又例如,如果网络设备配置第四门限值M,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相应地,第一信息为第二类波束的个数,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上述第四门限值M。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通过信令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下面分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情况1、第一信息包括第一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以A3事件为例,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为第三门限值offset 1,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小区A配置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如第三门限值offset 1,表示对应候选小区A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是A3事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不同的候选小区配置不同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例如,为候选小区A配置A3事件,为候选小区B配置A5事件或其他事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网络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候选小区配置相同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如A3事件),则对于不同的候选小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三门限值offset 1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候选小区A和候选小区B都配置了A3事件,候选小区A对应的offset 1与候选小区B对应的offset 1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网络设备配置第三门限值offset 1,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相应地,第一信息为第一信号质量,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上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或测量配置信息后,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并将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进行比较。对于候选小区A,在候选小区A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预先获取的第三门限值offset1之和(即候选小区A的第一信号质量比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高出第三门限值offset1)时,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A满足切换条件。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减去offset 1后和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进行比较,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减去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之后与offset 1进行比较,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加上offset 1之和进行比较,只要最终结果是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即可。应理解,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以A5事件为例,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第十门限值K,且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第九门限值J,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为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其中,K大于J。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小区A配置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如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表示候选小区A对应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是A5事件。可选地,该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可以包含在测量配置信息或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不同的候选小区配置不同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例如,为候选小区A配置A5事件,为候选小区B配置A3事件或其他事件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可选地,网络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候选小区配置相同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如A5事件),则对于不同的候选小区,网络设备配置的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的取值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候选小区A和候选小区B都配置了A5事件,候选小区A对应的J和K的取值与候选小区B对应的J和K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一种可能的方式中,网络设备配置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K,且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J;相应地,第一信息为第一信号质量,该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可以是上述第九门限值J和第十门限值K。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或测量配置信息后,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并将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K进行比较,将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J进行比较。对于候选小区A,在候选小区A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K,且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小于J时,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A满足切换条件。应理解,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K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情况2、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以A3事件为例,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小区A配置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offset 2,表示候选小区A对应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是A3事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当候选小区A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offset 2之和时,候选小区A满足切换条件。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减去offset 2后和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进行比较,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减去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之后与offset 2进行比较,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加上offset 2之和进行比较,只要最终结果是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即可。或者,以A5事件为例,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可选地,该第十一门限值E和第十二门限值F可以包含在测量配置信息或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小区B配置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如第十一门限值E和第十二门限值F,表示候选小区B对应的切换触发事件类型是A5事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当候选小区B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时,候选小区B满足切换条件。
情况3、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称为情况3中的第一个条件),和/或,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称为情况3中的第二个条件)。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针对情况3中的第一个条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门限值Y确定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并判断该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是否大于第四门限值M。若该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一个条件。针对情况3中的第二个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和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并将二者进行比较。若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切换条件对应的触发参数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依据,即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中的哪一个,示例性地,对于第一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第二门限值Y和第四门限值M(或者,网络设备不配置Y和M,终端设备根据X和N来判断,此时Y=X,M=N),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该配置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M,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M,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第一个条件。对于第二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第二门限值Y(或者,网络设备不配置Y,终端设备根据X来判断,此时Y=X),不需要配置M。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该配置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若网络设备通过配置的触发参数指示了上述两个条件,则在上述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应理解,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与第四门限值M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情况4、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称为情况4中的第一个条件),和/或,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称为情况4中的第二个条件)。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针对情况4中的第一个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将该波束的信号质量与第五门限值Q进行比较,若该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一个条件。针对上述情况4中的第二个条件,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以及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将二者的信号质量进行比较,若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切换条件对应的触发参数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依据,即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中的哪一个,示例性地,对于第一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第五门限值Q,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该配置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Q,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Q,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第一个条件。对于第二个条件,网络设备不需要配置参数Q,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此时,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若网络设备通过配置的触发参数指示了上述两个条件,则在上述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应理解,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与第五门限值Q和/或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情况5、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称为情况5中的第一个条件),和/或,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称为情况5中的第二个条件)。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针对情况5中的第一个条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将该波束的个数与第六门限值P进行比较,若该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一个条件。针对上述情况5中的第二个条件,该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以及源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将二者进行比较,若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则该终端设备可以认为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切换条件对应的触发参数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使用的依据,即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中的哪一个,示例性地,对于第一个条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第六门限值P,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则该配置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P,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第一个条件。对于第二个条件,网络不需要配置参数P,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此时,对应的切换条件为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换句话说,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如果某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小区满足该第二个条件。若网络设备通过配置的触发参数指示了上述两个条件,则在上述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均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应理解,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该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将每个候选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与第六门限值P和/或源小区的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进行比较,分别判断每个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情况6、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切换条件也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四门限值M;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2)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四门限值M、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7、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切换条件也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2)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五门限值Q、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8、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切换条件也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以及
(2)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2)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2、第六门限值P、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9、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
(2)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以及
(3)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条件(1)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上述条件(2)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上述条件(3)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四门限值M、第五门限值Q、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10、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
(2)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以及
(3)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条件(1)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上述条件(2)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上述条件(3)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四门限值M、第六门限值P、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11、第一信息包括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
(2)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以及
(3)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条件(1)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上述条件(2)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上述条件(3)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五门限值Q、第六门限值P、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情况12、第一信息包括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可以包括:
(1)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
(2)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以及
(3)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4)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在上述四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认为候选小区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过程与上面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条件(1)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上述条件(2)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上述条件(3)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上述条件(4)也可以替换为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第十一门限值E且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小于第十二门限值F,其中,E大于F,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和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终端设备结合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例如,第七门限值offset 2、第四门限值M、第五门限值Q、第六门限值P、第十一门限值E、或者第十二门限值F等)、第二信息或者协议规定,即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上述切换条件可以为上述各种情况中的任一个,取决于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或协议约定,即,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配置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来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对应使用的切换条件,或者,可以通过协议约定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所对应使用的切换条件。上面仅仅列出了几种可能的情况,但应理解,切换条件还可以包括其他条件的组合,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则对应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2中的至少一个信息。由于终端设备是根据上述门限值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信息又可以称为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用于终端设备确定对应的切换条件,从而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该切换条件。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显式指示或隐式指示的方式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述各个门限值,以便终端设备进行条件判断。可选地,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二门限值Y、参数i、参数j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上述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第一门限值X、第八门限值N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该信息可以携带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
可选地,上述各个门限值可以是小区粒度的(即不同小区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或者是测量频点粒度的(即不同的测量频点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或者终端设备粒度的(即不同的终端设备所对应的门限值的取值不同;针对同一终端设备,为不同的小区或不同的测量频点所配置的门限值的取值是相同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在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第一门限值X、第八门限值N中的至少一个的信息。可选地,该信息可以携带在测量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M和N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若M和N不相等,则M和N需要分别配置。若M与N相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包含M。若网络设备已经配置了第八门限值N,当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不配置M,而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八门限值N。或者,协议规定当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M时,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八门限值N,则网络设备可以不通过上述指示信息显式指示。换句话说,协议规定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M,即可理解为协议规定M和N相等。
同理,上述Y和X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若Y和X不相等,则Y和X需要分别配置。若Y与X相等,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包含Y,此时第一类波束也可称为第二类波束。若网络设备已经配置了第一门限值X,当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第二类波束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不配置Y,而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一门限值X。或者,协议规定当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Y时,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时可以使用第一门限值X,则网络设备可以不通过上述指示信息显式指示。换句话说,协议规定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不包含Y,即可理解为协议规定Y和X相等。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一小区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
示例性地,若终端设备确定出多个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则该终端设备可以将其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对应的小区确定为上述目标小区。这样,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竞争,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成功率,由于终端设备选择了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提高了小区切换成功率。
示例性地,经过终端设备的判断,候选小区A、候选小区B以及候选小区C均满足切换条件,其中,候选小区A的波束1关联有CFRA资源1、候选小区A的波束2关联有CFRA资源2、候选小区B的波束4关联有CFRA资源3(例如,网络设备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包含与候选小区A的波束1关联的CFRA资源1、与候选小区A的波束2关联的CFRA资源2以及与候选小区B的波束4关联的CFRA资源3),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测量,测得候选小区A的波束2的信号质量>候选小区B的波束4的信号质量>候选小区A的波束1的信号质量,则该终端设备可以将候选小区A确定为目标小区,并向候选小区A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换句话说,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与候选小区A的波束2关联的CFRA资源2进行随机接入,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使用与波束2关联的时频资源向目标小区(即候选小区A)发送与波束2关联的前导码索引,目标小区收到该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索引后,可以使用波束2给终端设备回复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则对应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息进行条件判断的第二信息,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二信息之后,可以确定采用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从而选择出目标小区。换句话说,第二信息指示了第一信息所包括的内容,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进行判断所采用的切换条件。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或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示例性地,该第二信息可以是二进制数值,例如,“0”或“1”,其中,“0”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1”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或者,示例性地,所述第二信息可以是布尔值,例如,“TURE”或“FALSE”,“FALSE”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TURE”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上述仅仅是为了便于理解进行的举例说明,该第二信息还可以有其他表示形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以UE和两个候选基站为例,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可选地,在CHO机制中,候选基站的个数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S401中,源基站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消息。
对应地,UE接收该RRC重配置消息。该RRC重配置消息也可以替换为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或其他名称的消息,此处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RRC重配置消息中包括测量配置信息(如信元MeasConfig,该信元中包含的参数可以参考TS38.331协议),该测量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门限值X和第八门限值N。
在S402中,UE根据上述测量配置信息进行测量,向源基站发送测量报告。
对应地,源基站接收该测量报告。
在S403中,源基站向候选基站1发送消息1,请求候选基站1判断是否允许UE接入。
该消息1也可以称为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请求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候选基站1接收该消息1,候选基站1接收到该消息1后,判断是否允许UE切换至该候选基站1。可选地,若候选基站1允许UE切换,候选基站1可以为UE分配C-RNTI、接入候选小区(该候选小区属于该候选基站1)所需的CFRA资源和/或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CBRA)资源等。
在S404中,若候选基站1允许UE接入,该候选基站1可以向源基站回复消息2。
该消息2表示候选基站1允许UE接入,该消息2可以称为条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源基站接收该消息2。可选地,消息2中可以包含候选基站1为UE分配的C-RNTI、接入候选小区(该候选小区属于该候选基站1)所需的CFRA资源和/或CBRA资源等。
若候选基站1不允许UE接入,该候选基站1可以向源基站回复消息3,该消息3可以是条件切换准备失败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准备失败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源基站接收该消息3。
在S405中,源基站向候选基站2发送消息4,请求候选基站2判断是否允许UE接入。
该消息4也可以称为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请求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候选基站2接收该消息4,候选基站2接收到该消息4后,判断是否允许UE切换至该候选基站2。可选地,若候选基站2允许UE切换,候选基站2可以为UE分配C-RNTI、接入候选小区(该候选小区属于该候选基站2)所需的CFRA资源和/或CBRA资源等。
在S406中,若候选基站2允许UE接入,该候选基站2可以向源基站回复消息5。
该消息5表示候选基站2允许UE接入,该消息5可以是条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源基站接收该消息5。可选地,消息5中可以包含候选基站2为UE分配的C-RNTI、接入候选小区(该候选小区属于该候选基站2)所需的CFRA资源和/或CBRA资源等。
若候选基站2不允许UE接入,该候选基站2可以向源基站回复消息6,该消息6可以是条件切换准备失败消息或其他命名,或者重用现有的切换准备失败消息,此处不作限定。则对应地,源基站接收该消息6。
在S407中,源基站将候选小区的相关信息携带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发送给UE。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源基站根据各个候选基站发送的回复消息(例如,消息2、消息3、消息5或消息6),将允许UE接入的候选基站(或候选小区)筛选出来,并将这些候选小区的相关信息携带在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发送给UE。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候选基站1和候选基站2均允许UE接入,则源基站会收到候选基站1发送的消息2和候选基站2发送的消息5,该源基站发送给UE的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候选基站1配置的相关信息和候选基站2配置的相关信息。则对应地,UE接收源基站发送的条件切换配置信息。
可选地,上述候选基站1配置的相关信息可以包括属于该候选基站1的候选小区的信息(如,候选小区的PCI以及候选小区对应的频率信息、候选小区为UE分配的C-RNTI)、接入属于该候选基站1的候选小区所需的RACH资源信息(如,专用RACH资源和/或公共RACH资源)等。候选基站2配置的相关信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条件切换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上述各个门限值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述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可以包含在条件切换消息(或者其他命名)中,或者RRC重配置消息中,此处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S401-S407仅为源基站确定并发送条件切换配置信息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S408中,UE获取第一信息,根据条件切换配置信息,分别判断属于候选基站1的候选小区和属于候选基站2的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
在S409中,UE将满足切换条件的候选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候选小区1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则候选小区1可以为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候选小区1所属的基站为目标基站。假设候选小区1属于候选基站1,则候选基站1为目标基站。
在S410中,UE向候选基站1(或候选小区1)发起随机接入。
在S411中,在UE切换至候选基站1(或接入候选小区1)后,UE向候选基站1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用于通知条件切换完成,该RRC重配置完成消息也可以替换为条件切换完成消息,或RRC连接重配置完成消息,或其他名称的消息,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结合第一信号质量、小区信号质量、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值的波束(如第一类波束、第二类波束)、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与CFRA资源关联的波束的个数等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从而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出的目标小区更具备鲁棒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出合适的目标小区进行切换,提高条件切换机制中终端设备切换的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具体判断的方法如前所述,不再赘述。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他信息,采用其他方式,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若终端设备确定出多个候选小区满足上述切换条件,则该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其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对应的小区为目标小区。这样,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非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竞争,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随机接入成功率,由于终端设备选择了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中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提高了切换成功率。
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下面将结合图5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500可以包括收发单元510和处理单元52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5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或者流程,例如,该通信装置5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520包括:判断单元521,用于根据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确定单元522,用于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小区;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510用于:接收所述条件切换的触发参数,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该步骤具体可以通过收发单元510中的第一接收单元执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520具体用于: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一小区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510还用于: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可选地,该步骤具体可以通过收发单元510中的第二接收单元执行。
可选地,收发单元510还用于接收RRC重配置消息、条件切换配置消息等来自网络设备的其他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单元520包括:判断单元521,用于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确定单元522,用于在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将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5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或者流程,例如,该通信装置5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
该处理单元520用于:确定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其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确定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用于终端设备结合第一信息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该收发单元510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参数;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下列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第一信号质量,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是根据小区信号质量和小区的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确定的,所述第一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门限值X的波束;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二类波束为信号质量高于第二门限值Y的波束;小区中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或者,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可选地,上述发送的步骤也可以由收发单元510中的发送单元执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小区信号质量。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包括下列至少一个: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大于源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与第三门限值offset 1之和;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第四门限值M,M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第二类波束的个数;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五门限值Q;所述候选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的信号质量最高的波束的信号质量;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大于所述源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之和。
可选地,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三门限值offset 1、所述第四门限值M、所述第五门限值Q、所述第六门限值P、或者所述第七门限值offset 2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i×(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1),0<i<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j×(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第八门限值N),0<j<1;或者,所述第一信号质量=所述小区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类波束的个数/所述第八门限值N;其中,所述第八门限值N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510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所述候选小区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
可选地,收发单元510还用于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条件切换配置消息等来自网络设备的其他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这里的通信装置500以功能单元的形式体现。这里的术语“单元”可以指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在一个可选例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信装置500可以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通信装置5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对应的各个流程和/或步骤,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方案的通信装置500具有实现上述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执行的相应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例如,上述收发单元51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该发送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对应的用于执行发送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接收单元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对应的用于执行接收动作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该发送单元可以由发射器替代,该接收单元可以由接收器替代,分别执行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收发操作以及相关的处理操作。应理解,上文实施例中的处理单元520可以由处理器或处理器相关电路实现,收发单元510可以由收发器或收发器相关电路或接口电路实现。
可选地,在上面各个可能设计的通信装置中,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单元520可以从存储单元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通信装置5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方法,或者,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方法。
上述实施例中的单元也可以称为模块或者电路或者部件等。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
如图6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5中的处理单元520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5中的收发单元510对应,也可以称为通信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6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2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300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络设备3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
如图所示,该网络设备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3100以及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3200,其中,BBU3200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5中的收发单元510对应。可选地,该RRU 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该RRU 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网络设备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例如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网络设备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5中的处理单元52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 3200可以用于控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切换条件,或者发送切换条件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7所示的网络设备3000能够实现图2至图4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以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候选小区中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小区;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源小区切换至所述目标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六门限值P。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小区确定为目标小区,包括:
若存在多个候选小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则所述第一小区为满足所述切换条件的所述多个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且信号质量最好的波束所对应的小区。
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小区中关联无竞争的随机接入CFRA资源的波束个数,判断候选小区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包括: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第六门限值P,所述第六门限值P为正整数;或者,所述候选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大于或等于源小区中关联CFRA资源的波束的个数;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切换条件的触发参数,其中,所述触发参数用于确定所述切换条件;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触发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参数用于指示所述第六门限值P。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
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
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4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1455.3A CN111757400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51455.3A CN111757400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400A CN111757400A (zh) | 2020-10-09 |
CN111757400B true CN111757400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72671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1455.3A Active CN111757400B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574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0385B (zh) * | 2020-10-21 | 2020-12-29 | 四川九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远程物联网监控方法 |
WO2022120569A1 (en) * | 2020-12-08 | 2022-06-16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 daps failure recovery mechanism and a mro mechanism for cho and daps procedures |
CN112788155A (zh) * | 2021-02-27 | 2021-05-11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 一种竹荪轻简化栽培方法及系统 |
CN115529624A (zh) * | 2021-06-26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3123057A1 (zh) * | 2021-12-29 | 2023-07-06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切换方法和基站 |
CN119278649A (zh) * | 2022-06-13 | 2025-01-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WO2025020132A1 (zh) * | 2023-07-26 | 2025-01-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恢复方法及终端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87855B1 (ko) * | 2014-07-31 | 2020-12-07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포밍 시스템에서 셀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8012619A1 (ja) * | 2016-07-15 | 2018-01-1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8282837B (zh) * | 2017-01-06 | 2020-03-1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相关设备和系统 |
CN108347749B (zh) * | 2017-01-24 | 2021-01-15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切换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US11528749B2 (en) * | 2017-06-08 | 2022-12-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backhaul network |
CN109089292B (zh) * | 2017-06-14 | 2020-08-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151923B (zh) * | 2017-06-16 | 2023-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9391984B (zh) * | 2017-08-10 | 2020-10-2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切换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1483751B2 (en) * | 2017-08-18 | 2022-10-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evaluating cell quality of cells using beamforming |
CN109474948B (zh) * | 2017-09-08 | 2020-06-16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的波束的测量方法、用户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US10477417B2 (en) * | 2017-09-11 | 2019-11-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sel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10251455.3A patent/CN11175740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57400A (zh) | 2020-10-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757400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918303B (zh) | 通信方法与装置 | |
CN111372293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2399460B (zh) | 用于测量的方法与装置 | |
CN110611922B (zh) | 测量小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1372292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565412B (zh) | 一种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CN112087291B (zh) | 更新传输配置指示tci信息的方法与通信装置 | |
US20200187266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KR20200108236A (ko) | Srs 전송 방법 및 관련 기기 | |
US12040854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18196529A1 (zh) | 一种资源信息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
CN112312463A (zh)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838861B (zh) | 信号传输方法、波束确定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2399494B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5707021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836325B (zh) | 小区切换方法以及装置 | |
WO2020156364A1 (zh) | 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21072602A1 (zh) | 链路失败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EP4274332A1 (en) | Beam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US107432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12399497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7223353A (zh)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
CN113260057A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 |
US20250056487A1 (en) | 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related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