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2293B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72293B CN111372293B CN201811603870.2A CN201811603870A CN111372293B CN 111372293 B CN111372293 B CN 111372293B CN 201811603870 A CN201811603870 A CN 201811603870A CN 111372293 B CN111372293 B CN 1113722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cell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andover
- condition
-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3146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7—Determination of triggering parameters for hand-of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该第一网络设备为该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该终端设备根据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在确定出满足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之后,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切换,即终端设备从服务小区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保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寻找目标小区,并进行切换,能够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系统中,连接态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是由网络设备控制的,即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哪个目标小区以及如何进行切换。
切换消息能否成功发送强依赖于源小区的服务链路质量,质量恶劣的服务链路会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使得终端设备无法进行切换,影响数据传输。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或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尤其是高频场景下)中,信道质量快速衰减、终端设备的快速移动或物体的遮挡都会影响服务链路质量,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导致切换成功率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切换成功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能够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是指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条件可以称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触发条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出满足上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在终端设备确定出满足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即终端设备从服务小区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以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应理解,该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服务小区的一个邻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可以是指服务小区内的切换,也可以是一个网络设备内多个小区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是指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的小区切换,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自己确定出目标小区,与现有技术,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的目标小区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将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所述终端设备在获取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后,对第一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果对应该测量对象的某个候选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切换的触发条件,则该终端设备即可确定该候选目标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在确定出该第一目标小区后,该终端设备即可进行切换,即由服务小区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与测量配置信息关联,由于部分信息已通过测量配置信息配置,因此,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仅需通过配置部分信息就能实现切换,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大小,减小信令开销,且减少传输资源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应理解,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携带的是第一测量对象的本身,即该配置信息携带的不是测量标识而是第一测量对象(例如,频点信息)本身,终端设备可以无需参考测量配置,终端设备根据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携带的信息能够直接确定测量对象。
本申请实施例配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时可以直接包括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无需参考测量配置信息的具体内容进行配置,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直接快速的确定出需要测量的测量对象。
进一步地,由于无需参考测量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发送该测量配置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中的包括的测量标识与测量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测量标识可以有重合,也可以没有重合,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前文描述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测量对象本身或者包括测量标识的情形,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测量对象时,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既可以包括测量对象也可以包括测量标识。
例如,在测量配置信息中配置的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第一测量对象,如果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需要配置第一测量对象、第二测量对象和第三测量对象通过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携带第一测量标识,即可以实现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因此,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测量标识、第二测量对象和第三测量对象来实现第一测量对象、第二测量对象和第三测量对象的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成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CGI、所述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和短消息完整性认证码MAC-I。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消息包括的上述信息可以找到服务小区,进而从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进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与终端设备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和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一条信令接收的。
网络设备通过一条信令发送上述信息,能够降低信令开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不同的事件可以设置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进而终端设备可以灵活的根据事件和该事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并进行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具体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对应不同的质量等级,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同一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同一个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至少两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同时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等级(或者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选择相应的一种切换条件阈值以寻找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情况使用相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从而合理灵活的确定出目标小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触发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就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当且仅当在网络配置的触发时间(TTT)内,候选目标小区始终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触发时间到达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信息携带TTT指示信息,从而灵活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需要采用TTT机制。若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若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则当候选目标小区在一段时间(即触发时间)内均满足触发条件时,才进行切换,能够保证在网络质量比较好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保证业务的稳定性,提升网络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可替代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免上报指示消息,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例如根据预设规则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当切换条件触发后,终端不需要上报测量报告,而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信息携带免上报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确定出第一目标小区时,无需发送测量报告,能够减少信令开销,且能够实现快速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该实现方式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不用寻找目标小区,而可以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小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配置信息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不必要的切换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确定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或者,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本申请实施例在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变好的情况下,由于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因此,无需进行切换也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取消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的过程,避免了不必要的确定过程,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且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确定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所述配置信息。
例如,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例如,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链路质量决定是否取消切换,例如,当服务小区的质量变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取消切换,继续与服务小区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确定过程,并基于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进行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无竞争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切换消息指示目标小区(第二目标小区),终端设备无需再寻找目标小区,通过切换消息即可直接确定目标小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在获取到切换消息后,可以停止在进行的寻找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直接进行与第二目标小区的切换,能够快速的实现切换。若与第二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根据收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寻找第一目标小区,确定出满足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后,终端设备接入到第一目标小区,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目标小区的切换失败后进行RRC重建立过程,从而,减少业务中断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络设备生成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具体而言,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自己确定出目标小区,与现有技术,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的目标小区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应理解,第二方面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网络设备,第二方面的具体内容与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第一方面的内容对应,第二方面相应特征以及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一条信令接收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
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取消所述确定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或者,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所述配置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四网络设备(例如,候选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第四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允许终端设备能切换至第四网络设备,该第四消息可以是一条新的消息,如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或者重用现有的消息,如切换请求消息或其他消息。该第四消息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具体地,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无线资源管理配置(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config,RRM-config)、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安全参数、无线承载配置、以及源小区的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1,SIB1)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进一步地,该第四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收到第四消息后,进行条件切换的准备,例如,第四网络设备进行准入控制、资源分配/预留等。第四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四网络设备同意终端设备由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切换至所述第四网络设备,该确认消息可以是一条新的消息,如条件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者重用现有的消息,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其他消息,所述确认消息中包含第一配置信息。
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后,给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含所述第一配置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具体地,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全部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中获取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由第一网络设备将该消息透传至终端设备。当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部分信息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从第四网络设备发送的确认消息中获取该部分信息,并且第一网络设备生成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由第一网络设备将该部分信息和该另一部分信息发送至该终端设备。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四网络设备同意第一网络设备的请求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四网络设备可以为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该第四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的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第三方面的执行主体为第四网络设备,第二方面的具体内容与由终端设备执行的第一方面及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应,第三方面相应特征以及达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认消息携带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应理解,所述确认消息中还可以携带其他信息,例如,该确认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其他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成功,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CGI、所述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和短消息完整性认证码MAC-I;
所述第四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获取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应理解,在所述第四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的情况下,该第四网络设备与前文中的第二网络设备等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侧设备。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服务小区所属的第一网络设备。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方法的各个模块或单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侧设备。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网络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二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侧设备。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为服务小区所属的第一网络设备。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终端设备执行第三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网络侧设备。具体地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二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第三方面及其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第十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接口和存储器。
在第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中,该处理器,用于作为上述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或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执行主体来执行这些方法,其中相关的数据交互过程(例如发送或者接收数据传输)是通过上述接口来完成的。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上述接口可以进一步通过收发器来完成上述数据交互过程。
应理解,上述十六方面或第十七方面中的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该处理器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当通过硬件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等;当通过软件来实现时,该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来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十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场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种网络设备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例如,NR系统中传输点(TRP或TP)、NR系统中的基站(gNB)、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未特别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并未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特别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另外,本申请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示意性框图。该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包括至少两个小区,例如,属于第一网络设备110的服务小区(也可以称为源小区),和属于第二网络设备120的目标小区。终端设备130从服务小区移动至目标小区时,可能会发生切换,即由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服务小区也可以称为源小区,该目标小区可以为该服务小区的一个邻区,该服务小区的至少一个邻区可以为候选目标小区。换句话说,本申请中,目标小区为服务小区的至少一个邻区中的一个小区,服务小区的邻区也可以作为候选目标小区,上述目标小区为候选目标小区中的其中一个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仅是为了区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小区。该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也可以属于同一个网络设备,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个网络设备。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进行网络设备内的切换。
可选地,该服务小区和目标小区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网络设备,也就是说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不同的网络设备。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进行网络设备间的切换。
如图1所示,现有方案中,处于连接态的终端设备130的移动性管理是由第一网络设备110控制的,即第一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控制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小区。因此,切换消息能否成功发送强依赖于源小区的服务链路质量,在服务链路质量较差时,可能导致切换消息发送失败,导致切换成功率较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切换消息是RRC消息,如该RRC消息可以是携带同步重配置信元(ReconfigurationWithSync)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携带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消息名称不做限定。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通信方法,能够提高切换成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自己确定目标小区,与现有技术,即当前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切换消息指示终端设备需要切换至的目标小区相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该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如何切换,能够提高切换成功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对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时机做限定,网络设备可以随时发送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发送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也可以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发送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以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对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在通信系统中的执行过程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2是本申请一种通信方法示意流程图。如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通信系统中。如图2所示的方法200包括:
2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相对应地,终端设备接收该配置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是指终端设备的切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该条件可以称为终端设备进行切换的触发条件,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用于配置该触发条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和邻小区(或者说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信号质量判断上述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上述触发条件,终端设备进行切换。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可以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配置信息可以携带在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中,例如该RRC消息可以是携带同步重配置信元(ReconfigurationWithSync)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携带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或者其他消息,或者是新定义的RRC消息,如RRC条件重配置消息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名称,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该配置信息还可以是其他消息,例如可以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消息或者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220,该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例如,该第一目标小区为满足切换的触发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也就是说第一目标小区属于候选目标小区且满足切换的触发条件。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候选目标小区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的邻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包括该服务小区的所有邻区,这种情况下,邻区与候选目标小区可以通用,本文中出现的邻区可以替换成候选目标小区,或者,本文中出现的候选目标小区也可以替换成邻区。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包括服务小区的邻区中的部分小区,这种情况下,邻区与候选目标小区不同,邻区和候选目标小区不可以通用,邻区的范围大于候选目标小区的范围,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具体地,邻区与候选目标小区是否可以通用,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可选地,在终端设备确定出满足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进行切换,即终端设备从服务小区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以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服务小区的一个邻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网络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小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可以是指服务小区内的切换,也可以是一个网络设备内多个小区之间的切换,也可以是指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的小区切换,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该服务小区和该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同一个小区,这种情况下的切换属于同一个小区内的切换,例如,为了更换密钥,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小区内的切换。在小区内切换的场景下,服务小区所属的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为同一个网络设备。可选地,该服务小区和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不同的小区,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服务小区和该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同一个网络设备的不同小区。或者,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服务小区和该第一目标小区可以为不同网络设备的不同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变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自己确定出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
其中,在220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将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具体而言,所述终端设备在获取到配置信息之后,对第一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如果对应该测量对象的某个候选目标小区的测量结果满足切换的触发条件,则该终端设备即可确定该候选目标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在确定出该第一目标小区后,该终端设备即可进行切换,即由服务小区切换到该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在当多个候选目标小区均满足触发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候选目标小区作为第一目标小区,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第一目标小区,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按照某一规则从满足触发条件的多个候选目标小区中选择该第一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测量对象可以为频率信息,例如可以为频点,具体的,频点包括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本申请不局限于此。第一测量对象可以为某一频点,针对该频点,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对应该频点的多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当测得的某个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切换的触发条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候选目标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包括一个阈值也可以包括多个阈值,根据事件的不同,该切换条件阈值的个数和取值可以不同。相应地,是否满足触发条件的判断准则也会适应性变化,下面将举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换句话说,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或者,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上述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也可以不包括上述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而是包括用于确定该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的其他信息。具体地,配置信息包括的具体内容是该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本身还是用于确定该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的其他信息,可以参见图3至图5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配置信息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进行切换的相关信息。以下,作为实例而非限定,简单列举本申请实施实施例中包括信息的具体实现方式。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实现方式中的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所述第一波束的标识包括SSB index和/或CSI-RSindex,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
应理解,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波束(beam)可以理解为空间资源,可以指具有能量传输指向性的发送或接收预编码向量。并且,该发送或接收预编码向量能够通过索引信息进行标识,所述索引信息可以对应配置终端的资源标识(identity,ID),比如,所述索引信息可以对应配置的SSB的标识或者资源;也可以对应配置的CSI-RS的标识或者资源;也可以是对应配置的上行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的标识或者资源。可选地,所述索引信息也可以是通过波束承载的信号或信道显示或隐式承载的索引信息。所述能量传输指向性可以指通过该预编码向量对所需发送的信号进行预编码处理,经过该预编码处理的信号具有一定的空间指向性,接收经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信号具有较好的接收功率,如满足接收解调信噪比等;所述能量传输指向性也可以指通过该预编码向量接收来自不同空间位置发送的相同信号具有不同的接收功率。可选地,同一通信装置(比如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有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不同的设备也可以有不同的预编码向量,即对应不同的波束。针对通信装置的配置或者能力,一个通信装置在同一时刻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预编码向量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即同时可以形成一个波束或者多个波束。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对应不同的质量等级,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同一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同一个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至少两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可以同时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等级(或者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选择相应的一种切换条件阈值以寻找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能够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情况使用相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从而合理灵活的确定出目标小区。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触发时间(timer to trigger,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触发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就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当且仅当在网络配置的触发时间(TTT)内,候选目标小区始终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触发时间到达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应理解,该TTT的开始启动计时时间可以为候选目标小区满足触发条件的起始时间,在候选目标小区在TTT时间内,连续满足触发条件的情况下,该候选目标小区才被确定为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信息携带TTT指示信息,从而灵活指示终端设备是否需要采用TTT机制。若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可以快速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若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则当候选目标小区在一段时间(即触发时间)内均满足触发条件时,才进行切换,能够保证在网络质量比较好且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切换,因此,能够保证业务的稳定性,提升网络性能。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需要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可替代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免上报指示消息,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指示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例如根据预设规则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当切换条件触发后,终端不需要上报测量报告,而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置信息携带免上报指示信息,终端设备在确定出第一目标小区时,无需发送测量报告,能够减少信令开销,且能够实现快速切换。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例如,根据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内容,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该实现方式中,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不用寻找目标小区,而可以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小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基于所述配置信息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而进行的不必要的切换过程。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寻找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例如,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例如,在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链路质量决定是否取消切换,例如,当服务小区的质量变好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取消切换,继续与服务小区通信。也就是说,该情况下,在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或者等于某质量阈值时,满足取消条件。
本申请实施例在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变好的情况下,由于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因此,无需进行切换也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服务小区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取消寻找目标小区的过程,避免了不必要的确定目标小区的过程,降低终端设备的能耗,且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仅是简单描述了配置信息中包括相应内容的例子,在实际应用中,该配置信息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下面将分别结合图3至图8具体的例子详细展开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的具体内容,以及终端设备切换的具体方法。
应理解,本文中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一个消息下发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消息下发,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的,如图3或图4所示,在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如图3所示,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与该测量配置信息具有关联关系。或者,如图4所示,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与该测量配置信息没有关联关系。或者,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发送一条信令,如RRC消息,所述信令中可以包含图3或图4所示的测量配置信息,同时还可以包含图3或图4所示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所包含的内容。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在图3或图4的基础上,或者,如图7所示,在图5的基础上,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RRC消息还可以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链路状态决定是否取消确定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在图3或图4或图5的基础上,在终端设备寻找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还可以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目标小区的切换消息,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消息灵活进行切换。下面将结合相应附图的例子,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应理解,为了描述的简便,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些地方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简单描述成“配置信息”。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有特殊说明或者限定,本文中单独出现的“配置信息”等同于“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配置信息”与“测量配置信息”是不同的两个信息,具体区别可以参见下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与该测量配置信息具有关联关系。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如何配置条件切换的方法,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基于测量配置信息提供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即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依附于测量配置信息,具体地,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的方法300包括:
3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测量配置信息的RRC重配置消息。
相对应地,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包含测量配置信息的RRC重配置消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其中,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
具体地,该上报配置可以包括事件类型,事件对应的阈值等。例如,第一网络设备(例如,所述终端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测量配置信息中包含测量标识(measID)、测量对象(measObject)和上报配置(ReportConfig),其中,测量对象可以是某一频点或频段,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上报配置主要包括测量报告的上报类型(例如,周期上报或事件触发上报)、事件触发配置、周期上报配置等等。具体的,事件触发配置可以包括上报事件的事件类型(如A1-A6)、事件对应的相关配置(例如,可以包括阈值(例如,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迟滞值、TTT等)、参考信号类型、上报间隔、上报次数等;周期上报配置可以包括参考信号类型、上报间隔、上报次数、最大上报小区数目等。
该测量标识可以将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关联起来,即一个测量标识可以表示其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例如,测量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表格1中的内容,即测量配置包括:测量标识1以及测量标识1关联的第一频点和第一上报配置,测量标识2以及测量标识2关联的第二频点和第二上报配置,测量标识3以及测量标识3关联的第三频点和第三上报配置。应理解,不同的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第一频点可以与第二频点相同或者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关联的上报配置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第二上报配置和第三上报配置相同或者不同。应理解,不同的两个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不完全相同,例如,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相同,第一上报配置和第二上报配置不同;或者,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不同,第一上报配置和第二上报配置相同;或者,第一频点和第二频点不相同,第一上报配置和第二上报配置也不相同。
表1
测量标识 | 测量对象 | 上报配置 |
1 | 第一频点 | 第一上报配置 |
2 | 第二频点 | 第二上报配置 |
3 | 第三频点 | 第三上报配置 |
32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具体而言,当测量对象关联的上报配置中的事件触发条件满足后,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满足所述上报触发条件的邻区的标识以及邻区的测量结果,所述测量报告还包括属于所述邻区的波束的标识,可选还包括所述属于所述邻区的波束的测量结果。其中,所述邻区的标识包含PCI和/或CGI,所述波束的标识包含SSB index和/或CSI-RS index,所述测量结果包含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和/或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例如,上报配置中配置的上报事件的事件类型是A3事件,对应的阈值为第一上报条件阈值(例如,为补偿(offset)dB),则满足A3事件触发条件表示邻区的信号质量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出第一上报条件阈值。即当与测量对象对应的邻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第一上报条件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再例如,上报配置中配置的上报事件的事件类型是A5事件,对应的阈值为第二上报条件阈值(例如,为第一阈值(threshold1))和第三上报条件阈值(例如,为第二阈值(threshold2)),则满足A5事件触发条件表示邻区的信号质量高于threshold2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threshold1。即当与测量对象对应的邻区的信号质量高于threshold2,对应服务小区的测量对象的信号质量低于threshold1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方案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调整阈值的取值,例如,针对A3事件,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改变offset值,例如,降低offset取值,例如,现有的offset取值为3dB,即在邻区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服务小区的质量加3dB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测量配置信息中配置较低的offset值,例如,网络设备配置的该offset值可以为1dB,这种情况下,由于服务小区的质量相对较好,通过降低offset,即在服务小区链路质量还较好的时候,例如,即在邻区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服务小区的质量加1dB时,终端设备就向网络设备上报测量报告,与现有技术在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才发送测量报告相比,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尽早让终端设备把测量结果上报给第一网络设备,提高终端设备的上报成功率,而且使得第一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测量报告尽早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
换句话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较早的触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即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就可以触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测量对象关联的上报配置中的事件触发条件满足后,终端设备可以发送一次测量报告,可选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周期性的发送该测量报告。例如,在终端设备确定测量对象关联的上报配置中的事件触发条件满足后,终端设备发送测量报告,在每间隔一定的周期时间后,终端设备再次发送测量报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在实际应用中,在320中,网络设备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从一个终端设备收到多个测量报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330,第一网络设备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
具体而言,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测量报告中包含的邻区的测量信息,将测量报告包含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小区,从而根据候选目标小区确定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为候选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其中,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第四网络设备。应理解,本文中的第二网络设备为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中的一个网络设备。也就是说,该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一个网络设备,且该第二网络设备为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可选地,该第二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候选目标网络设备。第一网络设备向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消息,用于请求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该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名称,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该消息包括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例如,所述上下文信息包含终端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信息、安全参数、无线承载配置、RRM配置等。候选目标网络设备收到请求消息后进行准纳控制,如果确定允许终端设备接入,则候选目标网络设备给源网络设备(即第一网络设备)回复消息,该消息可以是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对此不做限定。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回复的该消息包括终端设备接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所需的配置信息,例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可以包含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为该终端设备配置的接入候选目标小区所需的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属于所述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例如,切换请求确认消息中包含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所述第一波束的标识包括SSB index和/或CSI-RS index,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
34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是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第四网络设备)生成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的切换准备阶段,可以接收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然后,第一网络设备可以直接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发送至该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全部内容可以由候选目标网络设备生成,该第一网络设备将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透传至终端设备。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是候选网络设备和第一网络设备共同生成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的切换准备阶段,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例如,候选目标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RACH资源等,然后,该第一网络设备自身确定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的其他内容,例如,测量对象的标识、信号质量阈值等,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的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的部分内容,以及自身确定的配置信息中的其他内容发送至该终端设备。
例如,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应理解,该消息可以是一个新的RRC消息;也可以是包括ReconfigurationWithSync信元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该配置信息可以与310中的测量配置信息具有关联关系。例如,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测量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全部或部分测量标识。由于,测量配置信息中测量标识关联有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因此,该配置信息中可以不包括测量对象,并且由于上报配置中包括事件类型、参考信号类型等,因此,该配置信息中也可以不用包括事件类型、参考信号类型等信息。
例如,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测量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第一测量标识,该配置信息还包括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或者,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具体而言,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
或者,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也就是说,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测量标识(measID)(例如,第一测量标识)和该测量标识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或者包括测量标识和该测量标识对应的切换条件变量阈值。为了便于描述此处本文可以把切换条件阈值和切换条件变量阈值统称为delta配置信息。即该配置消息可以包括测量标识(measID)和delta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measID和delta配置信息判断切换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即终端设备根据measID和delta配置信息寻找目标小区。其中,measID可以是测量配置信息所包含的测量标识中的部分或全部标识,例如,测量配置信息中的第一测量标识,delta配置信息以测量配置信息中的上报配置reportConfig为参考,针对不同的测量标识可以对应不同的或者相同的delta配置信息,或者,同一个终端设备只对应唯一的一个delta配置信息,不同的终端设备对应的delta配置信息可以不同。
具体的,如果310中的reportConfig中配置的测量上报事件是A3事件,则delta配置信息可以是切换条件阈值,其中,切换条件阈值等于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或者,该delta配置信息可以是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切换条件变量阈值与第一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一上报条件阈值之和等于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则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切换条件触发,终端设备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步骤310中的reportConfig中配置的测量上报事件是A5事件,则delta配置信息可以是切换条件阈值,例如,包括第一切换条件阈值和第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第二信号质量阈值等于第一切换条件阈值,第三信号质量阈值等于第二切换条件阈值;或者,delta配置信息可以是切换条件变量阈值,例如,包括第一切换变量阈值和第二切换变量阈值,其中,该第二信号质量阈值等于第一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二上报条件阈值和第一切换变量阈值之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等于第一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三上报条件阈值与第二切换变量阈值之和。则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切换条件触发,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测量标识,上文仅举例说明了包括一个测量标识即第一测量标识的情况,在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测量标识时,可以参考包括第一测量标识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无需寻找目标小区,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小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寻找过程,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节约能耗,且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和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所述第一波束的标识包括SSB index和/或CSI-RS index,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
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的这些内容,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从而接入该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对应不同的质量等级,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同一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同一个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至少两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等级(或者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选择相应的切换条件阈值,根据选择出的切换条件阈值,寻找目标小区。
应理解,前文仅举例描述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一种切换条件阈值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该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该多种切换条件阈值中的每种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参考上文中针对切换条件阈值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时,表示网络设备提供的触发切换的条件可以是多级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不同,对应的,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X,所述阈值X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对较低,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X),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可以相同,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相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Y,或者,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某阈值Y且低于某阈值Z时,所述阈值Y和所述阈值Z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Z),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相同的等级(level)时,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可以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三对门限值,如{P1,P2}、{P1’,P2’}和{P1”,P2”},其中P1<P1’<P1”且P2<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R时,所述阈值R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不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或者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R),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寻找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触发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就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当且仅当在网络配置的触发时间(TTT)内,候选目标小区始终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触发时间到达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TTT机制对应的触发时间长度可以是在上述的测量配置信息中配置的,也可以是在上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需要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可替代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免上报指示消息,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例如根据预设规则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当切换条件触发后,终端不需要上报测量报告,而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350,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收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在此期间,终端设备保持与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当触发切换的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向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应理解,该终端设备可以是通过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或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到该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括有与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RACH资源,所述第一RACH资源可以包含多份,每份第一RACH资源可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对应,所述第一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属于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对应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后,由于目标小区是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RACH资源,确定出接入目标小区所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包含在所述第一RACH资源中。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应目标小区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该随机接入即为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应目标小区的公共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该随机接入即为竞争的随机接入。
360,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
具体地,在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可以是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RRC消息通知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切换完成。
图3描述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关联测量配置信息的情况。例如,在测量配置信息配置了某一信息,例如,某一个测量对象(即某一频点)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在配置该测量对象时可以不再配置该测量对象本身,例如,可以通过配置关联该测量对象的测量标识实现对该测量对象的配置。可选地,在一种可替代地方案中,在测量配置信息配置有某一信息的情况下,网络设备可以不再通过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该某一信息,并且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再通过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与该某一信息关联的信息,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仅配置测量配置信息没有配置的信息。例如,测量配置信息配置有第一频点,如果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想实现配置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由于测量配置信息已经配置有第一频点,则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携带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的信息,可以不同携带该第一频点的信息,终端设备根据测量配置信息和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即可确定该第一频点、第二频点和第三频点。
如图4所示,在网络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网络设备还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与该测量配置信息没有关联关系。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如何配置条件切换的方法,该方法中网络设备提供的配置信息独立于测量配置信息,即配置信息不依附于测量配置信息。具体地,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4所示的方法400包括:
4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测量配置信息的RRC重配置消息。
应理解,步骤410与步骤310对应,41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1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42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应理解,步骤420与步骤320对应,42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2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430,第一网络设备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
应理解,步骤430与步骤330对应,43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3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44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例如,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应理解,该消息可以是一个新的RRC消息;也可以是包括ReconfigurationWithSync信元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该配置信息配置的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与410中的测量配置信息配置的测量对象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如A1-A6)、迟滞值、触发时间TTT和参考信号类型。
具体而言,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
或者,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也就是说,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测量对象(measObject)和该测量对象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对象和该测量对象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判断切换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即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对象和该测量对象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寻找目标小区。
应理解,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可以与410中的事件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二者没有关联关系。
具体的,如果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是A3事件,则切换条件阈值可以是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则当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与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切换条件触发,终端设备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是A5事件,则切换条件阈值可以是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则当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切换条件触发,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测量对象及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上文仅举例说明了包括一个测量对象即第一测量对象的情况,在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测量对象时,可以参考包括第一测量对象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例如,根据配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无需寻找目标小区,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小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寻找行为,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节约能耗,且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和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所述第一波束的标识包括SSB index和/或CSI-RSindex,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
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的这些内容,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进而接入该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对应不同的质量等级,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同一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同一个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至少两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等级(或者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选择相应的切换条件阈值,根据选择出的切换条件阈值,寻找目标小区。
应理解,前文仅举例描述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一种切换条件阈值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该多种切换条件阈值中的每种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参考上文中针对切换条件阈值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时,表示网络设备提供的触发切换的条件可以是多级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不同,对应的,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X,所述阈值X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对较低,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X),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可以相同,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相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Y,或者,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某阈值Y且低于某阈值Z时,所述阈值Y和所述阈值Z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Z),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相同的等级(level)时,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可以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三对门限值,如{P1,P2}、{P1’,P2’}和{P1”,P2”},其中P1<P1’<P1”且P2<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R时,所述阈值R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不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或者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R),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寻找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触发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就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当且仅当在网络配置的触发时间(TTT)内,候选目标小区始终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触发时间到达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TTT机制对应的触发时间长度可以是在上述的上报配置中配置的,也可以是在上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需要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可替代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免上报指示消息,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例如根据预设规则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当切换条件触发后,终端不需要上报测量报告,而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450,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收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在此期间,终端设备保持与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当触发切换的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向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应理解,该终端设备可以是通过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或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接入到该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例如,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括有与候选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一RACH资源,所述第一RACH资源可以包含多份,每份第一RACH资源可以与至少一个所述候选目标小区对应,所述第一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属于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对应不同的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不同的候选目标小区可以对应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后,由于目标小区是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一个,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一RACH资源,确定出接入目标小区所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包含在所述第一RACH资源中。具体地,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应目标小区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该随机接入即为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对应目标小区的公共随机接入资源进行随机接入,该随机接入即为竞争的随机接入。
460,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
具体地,在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可以是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RRC消息通知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切换完成。
如图5所示,网络设备可以不单独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发送一条信令,如RRC消息,所述信令中可以包含如图3或图4所示的测量配置信息,同时还可以包含如图3或图4所示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图3和图4这两个实施例中测量配置信息与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是分别在两条不同的消息里发送的。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如何配置条件切换的方法,该方法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一条消息发送上述内容。也就是说,图5中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图3和图4实施例中测量配置信息以及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内容,这种情况下,网络设备无需再通过额外的专用信令给终端设备发送测量配置信息,能够节省信令开销。具体地,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的方法500包括:
5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例如,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RRC消息发送,该RRC消息可以是一个新的RRC消息;也可以是包括ReconfigurationWithSync信元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包括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为了便于区分,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配置信息(即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为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上文图3或图4实施例中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和测量配置信息的内容,例如,该第二信息中可以包括两部分信息,其中一部分信息可以对应图3或图4实施例中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另一部分信息可以对应图3或图4实施例中的测量配置信息。下文中,为了描述的统一,针对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第二信息仍采用“配置信息”一词进行描述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不同实施例中配置信息的区别,例如,图5实施例中的配置信息包括的内容可以多于图3或图4实施例中配置信息的内容。
该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如A1-A6)、迟滞值、触发时间TTT和参考信号类型。
具体而言,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
或者,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也就是说,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测量标识、该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一测量对象以及该测量标识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一测量对象和该测量标识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判断切换的触发条件是否满足,即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标识对应的第一测量对象和该测量标识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寻找目标小区。
具体的,如果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是A3事件,则切换条件阈值可以是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则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与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切换条件触发,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事件类型是A5事件,则切换条件阈值可以是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则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切换条件触发,即可以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测量标识、多个测量对象及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上文仅举例说明了包括一个测量对象即第一测量对象的情况,在该配置信息包括多个测量对象时,可以参考包括第一测量对象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以A3事件为例,该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另一个阈值,例如,第七信号质量阈值,例如,第一信号质量阈值用L表示,第七信号质量阈值用H表示,则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减去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小于L且大于H时,终端设备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以便第一网络设备根据测量报告进行终端设备的移动性管理。在当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减去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大于L时,切换条件触发,即可确定该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对应第一测量对象,可以只配置L,而不配置H,也就是说,可以配置终端设备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对应该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报告。或者,对应第一测量对象,可以只配置H,而不配置L,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确定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可以排除第一测量对象,即无需判断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小区是否满足触发条件。
类似地,针对A5事件,配置信息还可以类似A3事件包括另外的阈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该配置信息针对每个事件包括多个阈值时,例如,针对A3事件,包括L和H时,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上报指示信息,该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事件触发后终端设备的行为,即终端设备是上报测量报告,还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候选目标小区的列表,所述列表中包含候选目标小区的PCI或CGI。例如该服务小区的邻区作为候选目标小区,即所述列表中包含邻区的PCI或CGI。
应理解,由于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前,未与候选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因此该候选目标小区可以是第一网络设备盲配置的,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将与之进行Xn接口建立的邻接网络设备下的小区作为候选目标小区,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因此,通过包括候选目标小区的列表,使得终端设备优先从候选目标小区中确定出需要切换至的目标小区。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其中,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例如,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包含的信息,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也就是说,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好,例如大于或者等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无需寻找目标小区,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例如小于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寻找行为,降低终端设备的实现复杂度,节约能耗,且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以及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
通过配置信息包括的这些信息,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根据这些信息接入该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具体地,所述配置信息可以配置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对应不同的质量等级,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不同的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同一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同一个质量等级可以对应所述多个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中的至少两个切换条件阈值,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服务小区的质量等级(或者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选择相应的切换条件阈值,根据选择出的切换条件阈值,寻找目标小区。
应理解,前文仅举例描述了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配置一种切换条件阈值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可以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该多种切换条件阈值中的每种切换条件阈值可以参考上文中针对切换条件阈值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而言,
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配置多种切换条件阈值时,表示网络设备提供的触发切换的条件可以是多级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不同,对应的,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X,所述阈值X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对较低,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X),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也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不同的等级(level)时,对应的切换条件阈值可以相同,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相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两对门限值,如{P1,P2}和{P1’,P2’},其中P1<P1’且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Y,或者,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某阈值Y且低于某阈值Z时,所述阈值Y和所述阈值Z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相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Z),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再或者,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服务小区的质量在相同的等级(level)时,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切换条件阈值,即对候选目标小区质量的要求可以不同。例如,以A5事件为例,提供三对门限值,如{P1,P2}、{P1’,P2’}和{P1”,P2”},其中P1<P1’<P1”且P2<P2’<P2”,即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低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低于某阈值R时,所述阈值R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包含在配置信息中),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可以不同,可以采用阈值{P1,P2}或者可以采用阈值{P1’,P2’}确定目标小区,但当服务小区的质量较好时(如服务小区的质量高于阈值R),对触发切换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的质量要求就相对较高,可以采用阈值{P1”,P2”}。
可选地,该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寻找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不需要采用TTT机制,则终端设备一旦判断出触发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就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如果所述TTT指示信息指示需要采用TTT机制,当且仅当在网络配置的触发时间(TTT)内,候选目标小区始终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则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触发时间到达后,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应理解,该TTT机制对应的触发时间长度可以是在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中配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需要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可替代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上述免上报指示消息,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隐式的方式确定终端设备可以不上报测量报告,例如根据预设规则或者协议规定终端设备收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后,当切换条件触发后,终端不需要上报测量报告,而是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
520,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收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后,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在此期间,终端设备保持与第一网络设备的数据传输;当触发切换的条件满足,终端设备确定出目标小区,与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即向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发起随机接入。
应理解,由于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中没有配置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如SIB1),所述系统消息中包含公共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终端设备采用所述公共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530,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
具体地,在随机接入完成后,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可以是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RRC消息通知目标小区对应的第二网络设备切换完成。
具体而言,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应理解,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消息,或者,该第一消息可以为其他消息,如MAC消息或DCI,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具体的,该第一消息可以为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或者可以是其他消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成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CGI、所述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和短消息完整性认证码MAC-I。
540,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请求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具体地,第二网络设备获取到第一消息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的信息找到第一网络设备,并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上下文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550,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上下文请求消息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发送给第二网络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在终端设备寻找满足触发条件的目标小区过程中,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可能变的较好,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配置切换取消条件,当该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时,终端设备可以取消寻找过程,继续保持与源小区的通信。下面将针对图3至图5的实施例分别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消条件切换的具体例子。
如图6所示,针对图3和图4的实施例给出一种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收到网络设备提供的包含切换取消条件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判断取消条件是否满足,一旦满足,终端设备取消寻找目标小区的流程。具体地,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6所示的方法600包括:
6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测量配置信息的RRC重配置消息。
应理解,步骤610与步骤310对应,61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1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62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应理解,步骤620与步骤320对应,62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2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630,第一网络设备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
应理解,步骤630与步骤330对应,63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3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64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在640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步骤340或者440的描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步骤340或440中描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全部内容。
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取消所述寻找过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
或者,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取消所述寻找过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
例如,以A3事件为例,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除了包括图3或图4实施例中描述的触发切换的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例如,第一信号质量阈值用G表示)外,还包含第六信号质量阈值,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是使得终端设备退出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的执行过程的阈值,例如,该第六信号质量阈值用S表示,若满足候选目标小区信号质量-服务小区信号质量<S,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内容,退出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的过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若满足候选目标小区信号质量-服务小区信号质量>G,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该候选目标小区。
具体而言,在所述终端设备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在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寻找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650,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当终端设备确定取消条件满足时,该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即释放该配置信息包括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66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具体地,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670,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即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完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即可释放该配置信息。再例如,该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定时器释放该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680,第一网络设备向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
具体地,释放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提前进行切换准备的候选目标网络设备释放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预留的RACH资源和为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等信息。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本申请中,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向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例如,该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定时器释放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预留的RACH资源和为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等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在触发切换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从服务小区(即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存在触发切换的条件一直不满足或无需进行条件切换流程的场景。本实施例给出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当触发取消条件切换的条件满足时,删除配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预留的资源,能够减少存储开销和资源浪费。
应理解,图6仅描述了在寻找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取消条件切换流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取消条件切换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如图7所示,针对图5的实施例给出一种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在收到网络设备提供的包含切换取消条件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二信息)后,判断取消条件是否满足,一旦满足,终端设备取消寻找目标小区的流程。具体地,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7所示的方法700包括:
7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在710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步骤510的描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步骤510中描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全部内容。
进一步地,在此基础上,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取消条件切换流程,即取消所述寻找目标小区的过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
或者,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终端设备取消条件切换流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
例如,以A3事件为例,该配置信息中除了包括图5实施例中描述的触发切换的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例如,第一信号质量阈值用G表示)外,还包含第六信号质量阈值,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是使得终端设备退出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的执行过程的阈值,例如,该第六信号质量阈值用S表示,若满足候选目标小区信号质量-服务小区信号质量<S,终端设备释放配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退出判断触发切换的条件是否满足的过程,继续与源小区保持连接/数据传输;若满足候选目标小区信号质量-服务小区信号质量>G,终端设备切换到满足触发条件的该候选目标小区。
具体而言,在所述终端设备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在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寻找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720,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具体而言,当终端设备确定取消条件满足时,该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即释放该配置信息包括的信息中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73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
具体地,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740,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即该第一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全部或部分信息。
可替代地,作为另一实施例,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不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例如,在第一网络设备发送完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即可释放该配置信息。再例如,该第一网络设备也可以根据定时器释放该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是在触发切换的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从服务小区(即源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实际应用中,有可能存在触发切换的条件一直不满足或无需进行条件切换流程的情形。本实施例给出取消条件切换的方法,当触发取消条件切换的条件满足时,删除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信息,释放预留的资源,能够减少存储开销和资源浪费。
应理解,图7仅描述了在寻找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取消条件切换流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取消条件切换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如图8所示,在图3或图4的基础上,在终端设备寻找目标小区的过程中还可以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第二目标小区信息的切换消息,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消息灵活地进行切换。具体地,下面结合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切换的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8所示的方法800包括:
81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包含测量配置信息的RRC重配置消息。
应理解,步骤810与步骤310对应,81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1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820,终端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
应理解,步骤820与步骤320对应,82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2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830,第一网络设备与候选目标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
应理解,步骤830与步骤330对应,830中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文330的描述,此处为了避免重复,不再赘述。
84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在840中,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参考步骤340或者440的描述。该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步骤340或440中描述的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的全部内容。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获取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根据该配置信息寻找目标小区(即上文中的第一目标小区)。
850,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消息。
具体而言,终端设备在获取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后,在切换触发条件还不满足时,即所述终端设备还未寻找到第一目标小区或者在终端设备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过程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随机接入资源。
具体地,该切换消息可以是RRC消息,例如,所述切换消息可以是包括同步重配置信元(ReconfigurationWithSync)的RRC重配置消息,或者可以是携带移动性控制信息信元(mobility control info)的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该切换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如PCI)、属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第二波束的标识(例如,SSB index和/或CSI-RS index)、波束阈值(例如,rsrp-ThresholdSSB或rsrp-ThresholdCSI-RS)、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第二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其中,所述第二波束的标识可以有多个,所述第二RACH资源可以有一份或者多份,每份所述第二RACH资源可以是不相同的,所述第二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包括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二公共随机接入资源,所述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属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第二波束关联,所述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前导码索引和第三时频资源,所述第二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四时频资源,不同的第二波束的标识可以关联不同的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切换消息中包含的第二目标小区是步骤830中进行切换准备的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一个,则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切换消息前,可以需要或不需要再与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如果切换消息中包含的第二目标小区不是步骤830中进行切换准备的候选目标小区中的一个,则该第一网络设备在发送切换消息前,需要与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三网络设备进行切换准备。其中,切换准备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见步骤330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中第三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可以为同一网络设备,也可以为不同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860,终端设备接收到切换消息后,所述终端设备停止所述寻找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并基于所述第二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具体地,该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波束中选择信号质量高于所述波束阈值且配有所述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三波束进行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所述第三波束是所述第二波束中的一个,所述第三波束属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
可替代地,若终端设备在所有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波束阈值且配有所述第二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波束上进行的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都失败,即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继续寻找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例如,终端设备应用步骤840中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和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从满足切换触发条件的候选目标小区中确定出第一目标小区,优先选择第一目标小区下的配有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波束与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具体地,所述小区标识包括PCI和/或CGI,所述频点信息包括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SSB的频率(例如absoluteFrequencySSB)和/或参考资源模块(common RB0)的绝对频率位置(例如absoluteFrequencyPointA),所述第一波束的标识包括SSB index和/或CSI-RSindex,所述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包括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和/或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其中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与所述第一波束关联,所述第一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一前导码索引和第一时频资源,所述第一公共随机接入资源包括第二时频资源。
870,终端设备与第二目标小区完成RACH流程后,终端设备向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三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应理解,如果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例如,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的RACH失败,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基于竞争的RACH失败,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的RACH和基于竞争的RACH均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重新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之后的过程可以参见前文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也就是说步骤870是可选地,在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下,才会执行步骤870。
具体而言,步骤870,可以替换成如下内容: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完成RACH流程后,终端设备向该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这种情况下,该目标小区可以是第二目标小区(对应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成功的情况),也可以是第一目标小区(对应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终端设备在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具体地,在终端设备确定的目标小区为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或者,在终端设备确定的目标小区为第二目标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终端设备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是指: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并成功切换到第一目标小区。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是指:终端设备在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接收到切换消息,并成功切换到切换消息配置的第二目标小区。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向第三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是指:终端设备在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接收到切换消息,在终端设备切换到第二目标小区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出第一目标小区,并成功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应理解,通常情况下,在收到切换消息后,终端设备不立即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可以是在成功切换到第二目标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以保障在与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切换失败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并切换至该第一目标小区,避免终端设备在与第二目标小区切换失败的情况下进行RRC重建立,从而减少传输中断;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获取到切换消息后,也可以直接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以及时的释放存储空间。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为删除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880,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
具体地,第三网络设备在收到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后,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
应理解,步骤880中,仅描述了终端设备成功切换到第二目标小区的情况下,第三网络设备通知第一网络设备释放配置信息的情形。
可替代的,如果终端设备成功切换到第一目标小区,则终端设备给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第二网络设备发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则步骤880可以替换成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以通知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三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除第三网络设备外的其他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以通知其他网络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以及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资源等。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网络设备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的情况下。第一网络设备还可以向除第二网络设备外的其他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以通知其他网络设备释放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以及为终端设备分配的资源等。
890,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收到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的释放通知消息后,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并断开与终端设备的RRC连接/数据传输,并且通知候选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即候选目标网络设备)释放存储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预留的RACH资源以及为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等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在终端设备切换完成后,通过让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释放上述信息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
在终端设备寻找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还可以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二目标小区信息的切换消息,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切换消息灵活的进行切换。
应理解,上文描述了在切换完成后,终端设备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以释放存储空间的例子,可选地,在实际应用中,终端设备也可以不释放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上文中图2至图8的例子,仅仅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实施例,而非要将本发明实施例限于所例示的具体数值或具体场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图2至图8的例子,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图2至图8的例子,将多个实施例进行组合拆分等,本申请实施例这样的修改或变化也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上文中,结合图1至图8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下面结合图9至图12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0可以包括:
处理单元910和收发单元920。
具体地,所述收发单元用于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所述通信装置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通信装置(例如,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将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在所述收发单元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的切换成功,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服务小区为所述终端分配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所述服务小区的小区全球标识CGI、所述服务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和短消息完整性认证码MAC-I。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和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是所述收发单元通过一条信令接收的。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
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所述终端设备取消所述确定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或者,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可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停止所述确定过程,并基于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进行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无竞争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可以用于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在所述终端设备完成切换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900可以对应上述图2至图8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应理解,图9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可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
以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为例,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终端设备以手机作为例子。图10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控制电路和天线,可选地,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应理解,该控制电路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和天线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可以读取存储单元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10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应理解,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10中的处理器可以集成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所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所述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由处理器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在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和控制电路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收发单元101,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如图2至图8方法实施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收发功能。将具有处理功能的处理器视为终端设备1000的处理单元102,其与图9中的处理单元910对应。如图10所示,终端设备1000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也可以称为收发器、收发机、收发装置等,该收发单元与图9中的收发单元920对应。可选的,可以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接收功能的器件视为接收单元,将收发单元101中用于实现发送功能的器件视为发送单元,即收发单元101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也可以称为接收机、输入口、接收电路等,发送单元可以称为发射机、发射器或者发射电路等。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单元也可以是接口电路。
处理单元102可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单元101接收信号和/或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收发单元101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
应理解,图10所示的终端设备1000能够实现图2至图8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1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1100可包括:
处理单元1110和收发单元1120。
具体地,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装置;
所述收发单元用于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通信装置(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在链路通信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向该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能够保证发送该配置信息的成功率,进而使得终端设备根据配置信息自行确定出目标小区,并随机接入到确定出的目标小区,完成切换流程,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触发条件。
可选地,在所述收发单元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所述配置信息和所述测量配置信息是所述终端设备通过一条信令接收的。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等于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之和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可选地,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可选地,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用于配置切换取消条件,
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中,如果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取消所述确定过程,并继续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可选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取消条件,其中,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是否满足是由所述取消条件以及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或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的。
可选地,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五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高于所述第五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或者,
所述取消条件包括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六信号质量阈值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和时,所述切换取消条件满足。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释放所述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无竞争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第一目标小区。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100可以对应上述图2至图8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执行的过程,该通信装置中的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
应理解,图11所述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侧设备,也可以是可用于于网络侧设备中的芯片或集成电路。
应理解,该网络侧设备可以表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任意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表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多个网络设备构成的整体,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以通信装置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一个网络设备为例,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设备12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功能。
网络设备12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unit,RRU)121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unit,DU)122。所述RRU121可以称为收发单元121,与图11中的收发单元112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1211和射频单元1212。所述RRU121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预编码矩阵信息。所述BBU122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121与BBU122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单元也可以是接口电路。
所述BBU122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122,可以与图11中的处理单元111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12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122还包括存储器1221和处理器1222。所述存储器12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12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应理解,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也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所述存储器1221和处理器12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2所示的网络设备1200能够实现图2至图8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12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前述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上文中描述了通信系统中下行传输时通信的方法,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可选地,在上行传输时也可以采用上文类似的方案,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发送模块(发射器)方法执行方法实施例中发送的步骤,接收模块(接收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模块(处理器)执行。具体模块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可以组成收发模块,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组成收发器,共同实现收发功能;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2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其中,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停止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过程,并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资源进行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所述触发条件;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将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对应的候选目标小区确定为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所述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所述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包括:
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切换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成功切换到第三网络设备后,所述第三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所述释放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1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第一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当前接入的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切换消息,所述切换消息中包括第二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接入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需的随机接入资源,所述随机接入资源包括前导码索引和时频资源;
其中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目标小区进行的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继续根据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确定满足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测量对象和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对象的测量结果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用于确定是否满足条件切换的所述触发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测量配置信息,所述测量配置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以及与每个所述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和上报配置,所述上报配置用于配置上报事件以及所述上报事件对应的上报条件阈值,其中,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或者,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一测量标识以及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其中,所述切换条件阈值是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变量阈值和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上报条件阈值确定的;
其中,所述第一测量标识为所述至少一个测量标识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测量标识关联的测量对象为所述第一测量对象。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测量对象和所述切换条件阈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还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与所述第一测量对象以及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关联的测量标识、与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对应的事件、迟滞值和触发时间TTT。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候选目标小区的小区标识、候选目标小区的频点信息、候选目标小区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C-RNTI、属于候选目标小区的第一波束的标识以及第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一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和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
或者,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包括第二信号质量阈值和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其中,在候选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三信号质量阈值,且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时,所述候选目标小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其中,所述第三信号质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条件阈值与质量等级对应,所述质量等级用于表示服务小区的质量取值范围。
22.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TTT指示信息,所述TT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使用TTT机制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小区。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免上报指示信息,所述免上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出满足所述触发条件的所述第一目标小区的情况下不给第一网络设备发送测量报告,直接与所述第一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
24.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包括第四信号质量阈值,
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低于所述第四信号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目标小区。
25.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除第三网络设备外的其他候选目标网络设备发送释放通知消息,以通知所述其他候选目标网络设备释放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信息以及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的资源,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网络设备发送的释放通知消息,所述释放通知消息用于通知释放所述条件切换的配置信息,所述第三网络设备为所述第二目标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3870.2A CN111372293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19905812.4A EP3893548A4 (en) | 2018-12-26 | 2019-12-24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JP2021537825A JP7282181B2 (ja) | 2018-12-26 | 2019-12-24 |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PCT/CN2019/127836 WO2020135400A1 (zh) | 2018-12-26 | 2019-12-24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7/358,746 US11997556B2 (en) | 2018-12-26 | 2021-06-25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603870.2A CN111372293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72293A CN111372293A (zh) | 2020-07-03 |
CN111372293B true CN111372293B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1125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603870.2A Active CN111372293B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7556B2 (zh) |
EP (1) | EP3893548A4 (zh) |
JP (1) | JP7282181B2 (zh) |
CN (1) | CN111372293B (zh) |
WO (1) | WO20201354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67285B2 (en) * | 2019-07-24 | 2024-12-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Cells during a conditional PCell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230022295A1 (en) * | 2019-12-26 | 2023-01-26 | Nec Corparation |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
EP4185006A4 (en) * | 2020-08-03 | 2023-11-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11918352A (zh) * | 2020-08-06 | 2020-11-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4071616B (zh) * | 2020-08-07 | 2023-08-0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4071615B (zh) * | 2020-08-07 | 2023-04-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和终端 |
EP4221344A4 (en) * | 2020-09-27 | 2023-11-08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TERCELLULAR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S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22067814A1 (zh) * | 2020-09-30 | 2022-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963052B2 (en) * | 2020-10-16 | 2024-04-1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4390605B (zh) * | 2020-10-21 | 2023-07-14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120841A1 (zh) * | 2020-12-11 | 2022-06-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候选目标小区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设备、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5250487A (zh) * | 2021-04-28 | 2022-10-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优化移动性能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5348624A (zh) * | 2021-05-14 | 2022-11-15 | 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切换的方法、装置、芯片及模组设备 |
CN113271624B (zh) * | 2021-06-16 | 2022-11-0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小区测量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15529624A (zh) * | 2021-06-26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4339909B (zh) * | 2021-11-02 | 2024-09-27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EP4185007A1 (en) * | 2021-11-23 | 2023-05-24 | Robert Bosch GmbH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ditional handover based on predicted future quality of service |
CN114339916A (zh) * | 2021-12-31 | 2022-04-12 | 哲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无线链路重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
CN116471605A (zh) * | 2022-01-06 | 2023-07-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MX2024008888A (es) * | 2022-01-18 | 2024-07-29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odo,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de comunicacion. |
CN117202277A (zh) * | 2022-05-30 | 2023-12-08 | 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核心网设备 |
CN118786707A (zh) * | 2022-06-01 | 2024-10-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测量信息的上报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751620A (zh) * | 2022-07-20 | 2024-03-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7580060A (zh) * | 2022-08-08 | 2024-02-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7676733A (zh) * | 2022-08-29 | 2024-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5150883B (zh) * | 2022-09-05 | 2023-01-1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测量上报方法、装置、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7835351A (zh) * | 2022-09-26 | 2024-04-0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小区切换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WO2024092829A1 (zh) * | 2022-11-04 | 2024-05-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7998489A (zh) * | 2022-11-04 | 202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计算机相关产品 |
CN118283721A (zh) * | 2022-12-31 | 2024-07-0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28200A (zh) * | 2015-10-08 | 2016-01-06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网络辅助ue控制的快速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8632926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8320B (zh) * | 2008-09-01 | 2012-01-18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在长期演进系统中缩短切换时延的方法 |
CN103188744B (zh) * | 2011-12-30 | 2015-12-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系统 |
KR101957783B1 (ko) * | 2012-09-12 | 2019-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JP6464179B2 (ja) * | 2014-03-06 | 2019-02-06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ハンドオーバを行う方法及び装置 |
CN107454634A (zh) * | 2016-06-01 | 2017-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切换的方法、快速切换的装置、终端及基站 |
US10362522B2 (en) * | 2016-06-29 | 2019-07-2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Optimized packet replication in predictive routing in LISP for cellular handover |
CN107889145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8243459B (zh) * | 2016-12-26 | 2020-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重连小区方法及装置 |
CN109392031B (zh) * | 2017-08-04 | 2020-08-28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原基站 |
US11438812B2 (en) * | 2018-07-10 | 2022-09-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rforming a combination of handover techniques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11603870.2A patent/CN111372293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2-24 WO PCT/CN2019/127836 patent/WO2020135400A1/zh unknown
- 2019-12-24 EP EP19905812.4A patent/EP389354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12-24 JP JP2021537825A patent/JP7282181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5 US US17/358,746 patent/US1199755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28200A (zh) * | 2015-10-08 | 2016-01-06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网络辅助ue控制的快速小区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8632926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onditional handover procedure;LG Electronics Inc.;《3GPP TSG-RAN2#100 R2-1713820》;20171201;第2节 * |
Discussion on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NR;ASTRI, TCL Communication Ltd.;《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0 R2-1713747》;20171201;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72293A (zh) | 2020-07-03 |
US20210321313A1 (en) | 2021-10-14 |
US11997556B2 (en) | 2024-05-28 |
JP7282181B2 (ja) | 2023-05-26 |
EP3893548A1 (en) | 2021-10-13 |
WO2020135400A1 (zh) | 2020-07-02 |
EP3893548A4 (en) | 2022-01-19 |
JP2022515840A (ja) | 2022-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72293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372292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KR102758224B1 (ko) |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 | |
CN110831042B (zh) | 测量配置方法与装置 | |
CN111918303B (zh) | 通信方法与装置 | |
WO2020192759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measurement relaxation | |
US12126989B2 (en) | Cell configu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WO2017135455A1 (ja) | ユーザ装置、及び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 | |
WO2022123537A1 (en) |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n l1 mobility | |
US11792700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ell change | |
CN111435891B (zh) | 通信方法和装置 | |
US11533706B2 (en) | Method for paging,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device and core network device | |
CN114071615B (zh) | 小区切换方法和终端 | |
US11540261B2 (en) | Method for indicating number of transmitting ports of UE, UE and network device | |
WO2018171451A1 (zh) |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20250081055A1 (en) |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update during conditional reconfiguration for pscell for wireless networks | |
CN112399459B (zh) | 一种带宽部分的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4208262A (zh) | 载波测量方法和装置 | |
WO2024169512A1 (zh) | 测量方法和测量装置 | |
CN114557004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US2024012179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