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74342A - 树脂结构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74342A CN111674342A CN202010086882.3A CN202010086882A CN111674342A CN 111674342 A CN111674342 A CN 111674342A CN 202010086882 A CN202010086882 A CN 202010086882A CN 111674342 A CN111674342 A CN 1116743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n body
- water
- pair
- resin
- water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or inl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种树脂结构,包括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在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形成了在滑动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止水结构单元包括:位于滑动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止水结构;和相对于第一区域位于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止水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JP-A-2017-022824),公知一种通过将多个树脂本体互相组装而形成的树脂结构,诸如安装在车辆上的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
[专利文献1]JP-A-2017-022824
当形成如上所述的树脂结构时,例如,可以在使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该第二树脂本体装接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在具有与这样的组装相对应的结构的树脂结构中,为了从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的组装部位止水,例如,这两个树脂本体均可以在被互相挤压接触的状态下装配。在该情况下,当使得这两个树脂本体更牢固地贴附以提高防水性能时,将第二树脂本体推入到第一树脂本体中所需的力通常因此而增大,并且可操作性趋于降低。换言之,难以既获得这两个树脂本体之间的止水性能又获得组装这两个树脂本体时的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一个以上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树脂结构,能够既获得在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而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的可操作性又获得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组装部的止水性能。
在方面(1)中,树脂结构包括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在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形成了在滑动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止水结构单元包括:在位于滑动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止水结构;和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止水结构。在所述第一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中的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表面与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中的另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肋压力接触。在所述第二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一止水板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一槽内。
在方面(2)中,止水结构单元还可以在第一区域中包括第三止水结构。在所述第三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二止水板可以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二槽内。
根据方面(1),在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装配以形成在滑动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在止水结构单元中位于滑动方向上的一侧(即,当装配第二树脂本体时的滑动方向上的前侧)的第一区域中,通过与止水表面压力接触的止水肋而展现止水功能(后文中,称为“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在止水结构单元中的位于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即,当装配第二树脂本体时的滑动方向上的后侧)的第二区域中,通过第一止水板进入第一槽而使得进水路径(所谓的沿面距离)延长的这种迷宫结构而展现止水功能(后文中,称为“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
通常地,当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时,由于与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的情况相比进水路径(沿面距离)延长,因此提高了第一树脂本体和第二树脂本体的组装部位的止水性能。另一方面,当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时,需要调整树脂本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从而使得第一止水板能够进入第一槽,并且难以提高操作性。相比之下,当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时,与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的情况相比,组装树脂本体时的可操作性容易提高。
此外,当在滑动方向上的一侧(前侧、后侧)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时,与在滑动方向上的一侧(前侧、后侧)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这样的情况相比,第二树脂本体更容易装配到第一树脂本体(例如,更容易推入),并且容易提高组装树脂本体时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具有上述构造的树脂结构能够实现在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的可操作性以及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组装部的止水性能两者。
根据方面(2),在采用止水性能趋于次等的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的第一区域中,添加利用第二槽和第二止水板实现的第三止水结构。结果,提高了止水结构单元的第一区域的止水性能,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止水结构单元的止水性能。
根据一个以上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树脂结构,能够实现当在第二树脂本体沿着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滑动的同时将第二树脂本体组装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时的该树脂结构的可操作性以及第一树脂本体与第二树脂本体之间的组装部的止水性能两者。
以上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描述的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细节将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树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仅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被拆卸的树脂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侧盖装配到框架的外表面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框架中的侧盖装配到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示出框架中的侧盖装配到的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侧盖的立体图。
图7是侧盖的平面图。
图8是当从内侧观看时的侧盖的立体图。
图9是当从内侧观看时的侧盖的平面图。
图10是沿着图3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3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树脂结构
2 框架(第一树脂本体)
9 侧盖(第二树脂本体)
14 止水板(第一止水板)
16 槽(第二槽)
25 止水板(第二止水板)
27 槽(第一槽)
28 止水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后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树脂结构1。树脂结构1通常是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其安装在车辆上,并且容纳诸如继电器这样的电子部件。当树脂结构1安装在车辆上时,图1中的近侧(图1中的左下侧)和远侧(图1中的右上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
如图1和2所示,树脂结构1包括:框架2;第一前盖3和第二前盖4,其在车辆前侧装配到框架2的上部;第一上盖5,其从上方装配到框架2,从而在车辆后侧区域封闭框架2的上端开口;第二上盖6,其从上方装配到框架2和第一前盖3,从而在车辆前侧区域封闭第一前盖3和框架2的上端开口;下盖7,其在车辆前侧装配到框架2的下部,底盖8,其从下方装配到框架2和下盖7,从而封闭框架2和下盖7的下端开口;以及侧盖9,其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处装配到框架的外表面(侧表面)。构成树脂结构1的所有8个部件均是树脂模制本体。
如图2所示,诸如继电器这样的电子部件(及其他部件)R容纳在框架2和第一前盖3(和第二前盖4)中。本发明涉及树脂结构1中的框架2和侧盖9的结构。因此,下文将仅详细描述框架2和侧盖9的结构。
后文中,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内外方向”、“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以及“内侧”、“外侧”、“上”和“下”方向。“内外方向”、“宽度方向”与“上下方向”彼此正交。当树脂结构1安装在车辆上时,“内外方向”、“宽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
侧盖9通过沿着框架2的外表面向下滑动而装配到框架2的外表面。因此,“上下方向”对应于侧盖9的滑动方向。装配到框架2的外表面的侧盖9与框架2的内表面之间界定的空间通常用作容纳诸如端子这样的部件(未示出)的空间。
首先,将描述框架2。如图1至5所示,框架2构成树脂结构1的侧表面的大部分外观。如图3至5所示,在框架2的外表面上的侧盖9装配到该框架2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对对置面11,该对对置面11在宽度方向上互相隔开,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面对。当组装侧盖9时,侧盖9的稍后将描述的一对端缘部31(参见图6等)与一对对置面11进行压力接触。
如图5所示,一对对置面11分别是平坦表面,其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以角度θ倾斜的同时延伸,使得该对置面11之间的距离朝着下侧逐渐减小。角度θ是比所谓的“拔模角”大的值,通常当利用模具模制树脂模制体时为了提高模切性而设置该“拔模角”。换言之,有意设计为以比一般拔模角大的角度θ倾斜的一对对置面11比一对止水板25(参见图8等)更大幅地倾斜,该一对止水板25通常仅具有对应于拔模角的倾斜角度(可以说基本平行于上下方向)。角度θ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考虑到组装的可操作性、止水性能等确定即可,作为实例为3度以上且5度以下。
在本实施例中,从一对对置面11连续地设置从框架2的外表面进一步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止水板11a和11b,以提高止水性能。如能够从图3和4所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一对止水板11a和11b,图3和4中的右侧(对应于车辆的前侧)处的止水板11a设置为跨越对应的对置面11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而图3和4中的左侧(对应于车辆的后侧)处的止水板11b仅设置在对应的对置面11的上下方向上的下部区域中。这是基于更可靠地防止水从车辆前方进入的构思。
在框架2的外表面上的一对对置面11之间的区域中,设置有向内侧凹入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件容纳部12。部件容纳部12与一对对置面11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相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部件容纳部12用作容纳诸如端子这样的部件的空间的一部分。
在部件容纳部12的下端部处,向内侧凹入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电线容纳部13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部件容纳部12连通。电线容纳部13用作容纳从诸如端子这样的部件向下延伸的电线的空间的一部分。
在部件容纳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处,一对止水板14与部件容纳部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内壁面连续地从框架2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同样参见图10和11)。一对止水板14与部件容纳部12(即,一对对置面11)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相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在从一对止水板14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一对止水板15设置在部件容纳部12的内部。一对止水板15从部件容纳部12的底表面向外侧突出,并且仅与一对止水板14的下部区域相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结果,向外侧开口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16在一对止水板14的下部区域中形成在一对止水板14和一对止水板15之间(同样参见图11)。
朝向上侧突出的一对锁定片17在一对对置面11与一对止水板14之间在一对止水板14的下部区域中与一对止水板14一体地设置。当组装侧盖9时,一对锁定片17插入到后文所述的侧盖9上的一对锁定部29的通孔29a内。
接着,将描述侧盖9。如图6至9所示,侧盖9包括具有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平板部21。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直立部22形成在平板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直立部22从平板部21的下端缘进一步向下侧延伸。如图8和9所示,向外侧凹入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件容纳部23形成在直立部22的内表面侧。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一对排水孔23a形成在部件容纳部23的下端部处(参见图8和11)。
电线容纳部24连接到部件容纳部23的下端部从而向下侧突出。当装配侧盖9时,部件容纳部23和电线容纳部24分别与框架2的部件容纳部12和电线容纳部13装配,从而界定容纳诸如端子这样的部件的空间以及容纳从该部件延伸的电线的空间。
在部件容纳部2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处,一对止水板25与部件容纳部2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内壁面连续地从平板部21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同样参见图10和11)。
在从一对止水板25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远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处,一对止水板26设置在平板部21上。一对止水板26从平板部部21的内表面向内侧突出,并且仅与一对止水板25的上部区域相对应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一对止水板26向平板部21的下端缘朝向下侧延伸。结果,向内侧开口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槽27在一对止水板25的上部区域中形成在一对止水板25和一对止水板26之间(同样参见图10)。
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止水肋28在一对止水板25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表面上形成在比一对止水板26低的区域(同样参见图11)。
在平板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下端部的外表面侧,一对锁定部29与一对止水板25一体地设置,从而从平板部21的下端缘向下侧延伸。在一对锁定部29中,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一对通孔29a。
在侧盖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一对端缘部31由平板部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一对端缘部和一对锁定部29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处的一对端缘部构成(特别地,参见图6和8)。与框架2的一对对置面11类似,一对端缘部31均为平坦表面,该平坦表面在相对于上下方向以角度θ倾斜的同时延伸,使得端缘部31之间的距离朝向下侧而逐渐减小。以上描述了框架2和侧盖9的结构。
接着,将描述将侧盖9组装到框架2的步骤。当将侧盖9组装到框架2时,将侧盖9靠近框架2的将与该侧盖9装配的上部,并且使得侧盖9的一对端缘部31的下端部在宽度方向上面对框架2的一对对置面11的上端部。
在该状态下,侧盖9的一对止水板25与框架2的一对槽16在宽度方向上位置彼此一致(参见图11),并且框架2的一对止水板14与侧盖9的一对槽27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彼此一致(参见图10)。此外,侧盖9的一对锁定部29的通孔29a与框架2的一对锁定片17在上下方向上同轴。
接着,将侧盖9从该状态相对于框架2向下滑动。在该过程中,侧盖9的一对止水板25从上侧进入框架2的一对槽16,并且框架2的一对止水板14从上侧进入侧盖9的一对槽27。此外,由于一对端缘部31和一对对置面11两者均相对于上下方向以角度θ倾斜以使得端缘部31之间的距离和一对对置面11之间的距离朝向下侧逐渐减小,因此一对端缘部31之间的距离和一对对置面11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窄。此外,一对锁定片17插入到一对通孔29a内。
当侧盖9到达组装完成位置时,一对锁定片17锁定到一对通孔29a。另外,一对端缘部31分别与一对对置面11进行(平面)接触,并且由于所谓的楔效应而维持在被挤压的状态下。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框架2与侧盖9之间的相对移动(反冲)的产生。此外,一对端缘部31与一对对置面11分别互相(平面)压力接触,使得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通过一对端缘部31与一对对置面11的接触部侵入。
当完成侧盖9的组装时,如图10所示,框架2的一对止水板14的上部区域进入侧盖9的一对槽27。如图11所示,侧盖9的一对止水板25的下部区域进入框架2的一对槽16,并且侧盖9的一对止水肋28与框架2的一对止水板14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的各下部区域进行压力接触。如上所述,当完成侧盖9的组装时,构成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
在一对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第一区域)中,如图11所示,通过与一对止水板14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压力接触的一对止水肋28而展现出止水功能(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此外,在一对“止水结构单元”的上部区域(第二区域)中,如图10所示,通过止水板14进入槽17以使得进水路径(沿面(creeping)距离)延长的迷宫结构,展现出止水功能(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
通常地,当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时,由于与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的情况相比进水路径(沿面距离)延长,因此提高了止水结构单元的止水性能。另一方面,当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时,需要调整框架2与侧盖9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从而使得止水板能够进入槽,并且可能降低侧盖9到框架2的组装性能。相比之下,当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时,与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的情况相比,侧盖9到框架2的组装性能提高。另外,与在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采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的情况相比,当在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时,更容易将侧盖9推入到框架2中,并且更容易提高侧盖9到框架2的组装性能。
综上所述,根据该构造,能够通过在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采用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而提高侧盖9到框架2的组装性能,并且能够通过在止水结构单元的上部区域中采用通过确保第一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二止水结构而提高止水结构单元的止水性能。
此外,在一对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第一区域)中,如图11所示,除了第一止水结构之外,还通过止水板25进入槽16以使得进水路径(沿面距离)延长的这种迷宫结构(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三止水结构)而展现出止水功能。
因此,即使在采用了止水性能趋于次等的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的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也能够利用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三止水结构而进一步提高止水性能。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整个止水结构单元的止水性能。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型。例如,本发明可以适当地修改、改进等。另外,以上实施例中的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是可选的,并且不受限制,只要能够实施本发明即可。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采用了止水性能趋于次等的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的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进一步增添了通过确保沿面距离实现的第三止水结构。然而,通过确保沿面距离电线的该第三止水结构可以不增添到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在一对止水结构单元的下部区域中,侧盖9的“止水肋”(止水肋28)与框架2的“止水表面”(止水板14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表面)进行压力接触,以形成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然而,利用压力接触实现的第一止水结构还可以通过框架2的“止水肋”与侧盖9的“止水表面”进行压力接触而形成。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树脂结构1是容纳多个电子部件R的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然而,树脂结构1还可以是具有除了继电器箱(电气接线箱)之外的功能的结构。
这里,在以下[1]至[2]中简要总结并列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树脂结构1的以上实施例的特征。
[1]一种树脂结构(1),包括:
第一树脂本体(2);以及
第二树脂本体(9),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9)在沿着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的外表面向预定的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的所述外表面,
其中,在所述第二树脂本体(9)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9)形成了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止水结构单元包括:
在位于所述滑动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止水结构;和
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止水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9)中的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表面(止水板14的侧表面)与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2)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9)中的另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肋(28)压力接触,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9)中的第一止水板(14)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2)中的第一槽(27)内。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结构(1),
其中,所述止水结构单元在所述第一区域中还包括第三止水结构,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三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9)中的第二止水板(25)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2)中的第二槽(16)内。
Claims (2)
1.一种树脂结构,包括:
第一树脂本体;以及
第二树脂本体,
其中,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在沿着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外表面向滑动方向上的一侧滑动的同时而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所述外表面,
其中,在所述第二树脂本体装配到所述第一树脂本体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形成了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的止水结构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止水结构单元包括:
在位于所述滑动方向上的所述一侧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止水结构;和
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止水结构,
其中,在所述第一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中的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表面与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树脂本体和所述第二树脂本体中的另一个树脂本体上的止水肋压力接触,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一止水板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一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结构,
其中,所述止水结构单元在所述第一区域中还包括第三止水结构,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三止水结构中,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另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二止水板装配到在所述滑动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在所述一个树脂本体中的第二槽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44088 | 2019-03-11 | ||
JP2019044088A JP6871292B2 (ja) | 2019-03-11 | 2019-03-11 | 樹脂構造体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74342A true CN111674342A (zh) | 2020-09-18 |
CN111674342B CN111674342B (zh) | 2023-02-17 |
Family
ID=72424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86882.3A Active CN111674342B (zh) | 2019-03-11 | 2020-02-11 | 树脂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69581B2 (zh) |
JP (1) | JP6871292B2 (zh) |
CN (1) | CN11167434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78459B2 (ja) * | 2019-03-11 | 2021-12-0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樹脂構造体 |
JP2021087272A (ja) * | 2019-11-27 | 2021-06-0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4254A (en) * | 1994-05-25 | 1996-11-12 | Yazaki Corporation | Water-proof seal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junction box |
CN201708489U (zh) * | 2010-02-09 | 2011-01-12 | 全冠企业有限公司 | 防水圈与缆线固定头 |
CN102751675A (zh) * | 2011-04-20 | 2012-10-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
CN104067485A (zh) * | 2012-12-03 | 2014-09-24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驱动器 |
CN106936011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及户外通信设备 |
CN106992482A (zh) * | 2017-03-08 | 2017-07-28 | 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 母线槽、母线系统及连接方法 |
CN107444304A (zh) * | 2017-07-28 | 2017-12-08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护盒结构 |
CN108123277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8879506A (zh) * | 2017-05-10 | 2018-11-2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电缆的阻水构造以及线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369346A (ja) * | 2001-06-08 | 2002-12-20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電気機器装置 |
JP4021671B2 (ja) * | 2002-01-23 | 2007-12-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防水ボックスのカバー組付構造 |
JP4113833B2 (ja) * | 2003-12-19 | 2008-07-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ボックス |
JP2010041808A (ja) * | 2008-08-04 | 2010-02-1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JP5619514B2 (ja) * | 2010-08-02 | 2014-11-0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507767B2 (ja) * | 2011-10-06 | 2014-05-28 | Nok株式会社 | シール構造 |
JP6432866B2 (ja) | 2015-07-08 | 2018-12-0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付設ボックス付電気接続箱 |
JP6692581B2 (ja) * | 2017-02-14 | 2020-05-13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電子ユニット |
-
2019
- 2019-03-11 JP JP2019044088A patent/JP6871292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1 CN CN202010086882.3A patent/CN111674342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11 US US16/787,249 patent/US114695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74254A (en) * | 1994-05-25 | 1996-11-12 | Yazaki Corporation | Water-proof seal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ic junction box |
CN201708489U (zh) * | 2010-02-09 | 2011-01-12 | 全冠企业有限公司 | 防水圈与缆线固定头 |
CN102751675A (zh) * | 2011-04-20 | 2012-10-2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盒的防水结构 |
CN104067485A (zh) * | 2012-12-03 | 2014-09-24 | 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 驱动器 |
CN106936011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连接器组件及户外通信设备 |
CN108123277A (zh) * | 2016-11-29 | 2018-06-0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6992482A (zh) * | 2017-03-08 | 2017-07-28 | 突破电气(天津)有限公司 | 母线槽、母线系统及连接方法 |
CN108879506A (zh) * | 2017-05-10 | 2018-11-2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电缆的阻水构造以及线束 |
CN107444304A (zh) * | 2017-07-28 | 2017-12-08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防护盒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95550A1 (en) | 2020-09-17 |
JP6871292B2 (ja) | 2021-05-12 |
CN111674342B (zh) | 2023-02-17 |
JP2020150598A (ja) | 2020-09-17 |
US11469581B2 (en) | 2022-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074289B2 (ja) | 雌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JP4473854B2 (ja) | コネクタモジュール用の保持フレーム | |
JP3589167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161831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8389856B2 (en) |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JPH08111257A (ja) | 端子位置安定装置及び接続コネクタの誘導手段を 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WO2006134690A1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04297975A (ja) |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 |
CN111674342A (zh) | 树脂结构 | |
CN111688603A (zh) | 树脂结构 | |
CN112236913B (zh) | 电连接箱 | |
CN111688610B (zh) | 树脂结构 | |
CN110854769A (zh) | 锁定结构、电气连接箱以及线束 | |
CN103384908B (zh) | 熔断器盒 | |
CN112436465B (zh) | 电连接盒 | |
JP4798067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72339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それを含む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に含まれるロック解除阻止部材 | |
CN111698852A (zh) | 树脂结构 | |
JP2001093618A (ja) | コネクタ | |
CN108604749A (zh) | 端子零件 | |
CN114071912B (zh) | 树脂结构 | |
JP4632340B2 (ja) | バッテリターミナルキャップ | |
JP2020126826A (ja) | ハウジング及びコネクタ | |
WO2018051892A1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3823246B2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