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1613775A -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3775A
CN111613775A CN202010430183.6A CN202010430183A CN111613775A CN 111613775 A CN111613775 A CN 111613775A CN 202010430183 A CN202010430183 A CN 202010430183A CN 111613775 A CN111613775 A CN 11161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ore
fiber
carbon
form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01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德超
郭义敏
张啟文
龙超
慈祥云
韩莉珺
何凤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ec Capacitor Co ltd
Dongguan HEC Tech R&D Co Ltd
Dongguan Dongyang Guangk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ec Capacitor Co ltd
Dongguan HEC Tech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ec Capacitor Co ltd, Dongguan HEC Tech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ec Capaci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01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37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37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9/00Other disintegrating devices or methods
    • B02C19/06Jet mi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4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aterials making up or comprised in the electrodes, e.g. form, surface area or porosity;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owders or particles used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22Electrodes
    • H01G11/26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multi-layered, porosity or surface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84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 H01G11/86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or component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3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compressing or compaction
    • H01M4/0435Rolling or cal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进行混合,得到干粉,然后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形成混合干粉;将上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热压,使造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形成薄膜;将上述薄膜进行热处理,使造孔剂和催化剂挥发,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膜;将上述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的集流体进行复合,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片。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具有良好的柔性,可以任意弯曲而不发生不可逆损害,解决了现有储能器因涂布电极无法大角度弯曲的难题。

Description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器件用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含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储能器件如锂电池、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应用形态正在随着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变化,可再生、无污染、小型分立的可移动高性能电源需求快速增长,这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作为高效率的能源储存装置最受瞩目。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锂离子二次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要具备灵活的尺寸、形状和柔韧性,以达到较好的贴合程度。因此这类可穿戴智能设备经常需要使用小型薄片柔性储能器,但传统储能器在受到弯曲或扭曲之后性能容易急剧衰减,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同时,可穿戴智能设备越来越看重充电效率,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完成充电。
传统的电极制造技术为制备方法主要是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以及可以溶解该粘结剂的溶剂混合成浆料后涂覆在铝箔或铜箔集流体上,所使用的粘结剂主要为聚偏氟乙烯(PVDF)、丁苯橡胶乳液、聚丙烯腈、聚丙烯酸酯、聚苯乙烯丙烯酸酯等,所使用的溶剂主要为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丙酮、去离子水等,例如。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电极片,当应用于柔性储能器时受到一定的弯曲或扭曲时,其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之间发生脱落,造成容量急剧衰减。同时,传统的电极制造技术追求高压实率,以使活性物质涂层与集流体紧密结合,这无疑也会影响到阴阳离子的渗透及传输,无法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
例如CN106033696A公开了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纤维粘结剂和纤维活化剂配合加入到电极中,代替现有技术中的丁苯橡胶,并与表面预处理的金属集流体复合,得到一种储能用电极。但该专利采用纤维活化剂(如石蜡等),这势必会引入与电极片电化学性能毫不相关的物质。
又如CN104937746A公开了用于涂覆电极载体的涂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颗粒状涂层材料,将活性材料、导电剂、含氟聚合物粘合剂组成的干混料与碳酸亚乙酯和/或碳酸丙烯酯的混合溶剂混合后干燥、粒化,并将颗粒物涂布成电极。该专利所述的含氟聚合物粘合剂为PVDF及其共聚物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不能在电极内部形成纤维化结构,且碳酸亚乙酯和/或碳酸丙烯酯的混合溶剂为纯液态,干燥、造粒后再涂布的工艺与传统的湿法涂布电极制造技术无本质区别,存在环境污染。
又如CN110800135A公开了一种电极和包含所述电极的锂二次电池,添加包含碳或石墨的成孔添加剂,形成多孔电极,该电极主要适用于锂硫电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以下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1)柔性储能器件时受到一定的弯曲或扭曲时,其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以及活性物质与活性物质之间发生脱落,造成容量急剧衰减;
(2)传统的电极制造技术追求高压实率,以使活性物质涂层与集流体紧密结合,这无疑也会影响到阴阳离子的渗透及传输,无法达到快速充电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富含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进行混合,得到干粉,然后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形成混合干粉;
(2)将上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3)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热压,使造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形成薄膜;
(4)将上述薄膜进行热处理,使造孔剂和催化剂挥发,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膜;
(5)将上述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的集流体进行复合,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在电极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造孔剂,一方面所述造孔剂有利于将活性物质加工成薄膜状,同时经过催化剂的作用,使即造孔剂发生解聚反应并最终在高温环境下挥发,最终在电极片中形成较丰富的孔洞结构。
所述活性物质的选择无特别限制。可选择任何公知的用于制备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活性材料。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物质为活性炭、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锂、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硬碳、富勒烯、硅碳材料中的至少之一。
所述导电剂优选地为碳类材料。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剂为金属粉末、乙炔黑、科琴黑、炉黑、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所用的粘结剂优选可以发生纤维化的热塑性粘结剂。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塑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所述的造孔剂一方面具有粘结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并通过高温加热处理挥发掉,从而形成孔洞。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芳香族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酯、增塑剂中的至少之一。
优选地,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的粘均分子量为3000~25000。
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优选地,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二氮杂二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4-二甲氨基吡啶(DMAP)、四甲基胍(TMG)、三乙烯二胺、吡啶、N-甲基吗啉、四甲基乙二胺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二氮杂二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4-二甲氨基吡啶(DMAP)、四甲基胍(TMG)、三乙烯二胺、吡啶、N-甲基吗啉、四甲基乙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包括:将干粉在气流粉碎机中进行高剪切混合,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
利用气流粉碎机的高剪切作用使热塑性粘结剂粉末发生纤维化,并使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之间形成强力的三维网络体系,在增强整个电极体系导电性、均匀性的同时,可赋予电极片强大的物理强度和较大的弹性模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1~0.2:0.01~0.3,优选1:0.01~0.1:0.01~0.2,更优选1:0.01~0.1:0.05~0.2。如果导电剂的用量过大,则电极活性材料含量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容量性能的下降;如果导电剂的用量太少,则无法获得较高导电性的效果。如果热塑性粘结剂的用量过大,则电极活性材料含量相对减少,从而引起容量性能的下降;如果热塑性粘结剂的用量太少,则通过使用粘结剂获得的改善电极活性材料之间或电极活性材料与集电器之间的粘结强度的效果不明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的质量比为1:0.1~1,优选1:0.1~0.5。如果造孔剂的用量过大,则会造成电极片强度的下降;如果造孔剂的用量太少,则得到的电极片的孔隙率太小,对电极片的柔性改善效果不理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0.5,优选1:0.1~0.2。如果催化剂的用量太少,则造孔剂的解团聚不充分,不利于多孔结构的形成;如果催化剂的用量太多,则存在挥发不完全的风险,造成残留,对电极片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且不经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压温度为25℃~150℃,优选25℃~90℃。如果热压温度过高,则电极薄膜易产生外观不良,且造孔剂和催化剂存在提前挥发的可能性,工艺不受控;如果热压温度过低,则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之间不易形成较丰富的三维网络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压速率为0.5~5m/min,优选0.5~2m/min。如果热压速率过高,则混合物料受热不充分,不利于热塑性粘结剂充分纤维化和固化,也不利于造孔剂充分解团聚;如果热压速率过低,则不利于生产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热压得到薄膜的厚度为50-200μm。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400℃,优选150℃~300℃。如果热处理温度过高,则不利于节省能耗;过热处理温度过低,则无法使造孔剂和催化剂充分挥发。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0.1-2h,优选0.1-0.5h。如果热处理时间太长,则不利于节省能耗,并且热处理时间过短,不利于造孔剂和催化剂充分挥发。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导电胶为Achenson DAG EB-0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流体为石墨纸、碳纤维纸、碳纳米管纸、碳布、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氨酯纤维、黏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棉、麻、羊毛、丝中的至少之一。
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电极片具有丰富的孔洞结构,优选地,所述电极片具有40%以上的孔隙率,更优选地,具有50%以上的孔隙率。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片的孔隙率为40%-70%。当电极的孔隙率小于上述范围时,提高电极的大电流充放电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并且当电极片的孔隙率大于上述范围时,电极片的体积比容量可能会降低。
所述电极片的厚度为50~400μm,优选50~200μm。如果所述电极片的厚度过大,则可能会导致大电流充放电能力的下降;并且如果厚度太薄,则电极的体积比容量太低,缺乏实用性。
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同时适用于超级电容器正负极和锂电池正负极的制备,得到的电极材料容量高、柔韧性好。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包含上述制备方法得的电极片的储能器件。优选地,所述储能器件为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利用气流粉碎机的高剪切作用使热塑性粘结剂粉末发生纤维化作用,在电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之间形成强力的三维网络体系,并通过热辊压机的作用使之固化,在增强整个电极体系导电性、均匀性的同时,赋予电极片强大的物理强度和较大的弹性模量。
(2)本发明在电极片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造孔剂,一方面能够起到粘结剂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并通过高温加热处理挥发掉,形成孔洞,从而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片,丰富的多孔结构可以填充电解液,为阴阳离子的传输提供通道,显著提升储能器件的大电流充电能力。
(3)本发明提供的电极片具有良好的柔性,所述电极片可以任意弯曲而不发生不可逆损害,解决了现有储能器因涂布电极无法大角度弯曲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电极片的照片;
图2显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电极片的SEM图;以及
图3显示出了本发明对比例2所制备的电极片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所有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本发明涉及的所有专利和公开出版物通过引用方式整体并入本发明。术语“包含”或“包括”为开放式表达,即包括本发明所指明的内容,但并不排除其他方面的内容。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极片的制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极膜的制备
(1)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进行混合,得到干粉,然后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形成混合干粉;
(2)将上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3)利用热辊压机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热压,使造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形成薄膜;
(4)将上述薄膜进行热处理,使造孔剂和催化剂挥发,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膜。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物质为活性炭、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锂、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硬碳、富勒烯、硅碳材料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物质为活性炭、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锂、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硬碳、富勒烯、硅碳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性物质为活性炭、石墨、镍钴锰酸锂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导电剂为金属粉末、乙炔黑、科琴黑、炉黑、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为金属粉末、乙炔黑、科琴黑、炉黑、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为乙炔黑、科琴黑、导电炭黑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塑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塑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羧甲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塑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或聚氯乙烯或两者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1~0.2:0.01~0.3,优选1:0.01~0.1:0.01~0.2,更优选1:0.01~0.1:0.05~0.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的质量比可以为:1:0.01:0.01~0.2、1:0.02:0.01~0.2、1:0.03:0.01~0.2、1:0.04:0.01~0.2、1:0.05:0.01~0.2、1:0.06:0.01~0.2、1:0.07:0.01~0.2、1:0.08:0.01~0.2、1:0.09:0.01~0.2、1:0.1:0.01~0.2、1:0.01~0.1:0.01、1:0.01~0.1:0.02、1:0.01~0.1:0.03、1:0.01~0.1:0.04、1:0.01~0.1:0.05、1:0.01~0.1:0.06、1:0.01~0.1:0.07、1:0.01~0.1:0.08、1:0.01~0.1:0.09、1:0.01~0.1:0.1、1:0.01~0.1:0.11、1:0.01~0.1:0.12、1:0.01~0.1:0.13、1:0.01~0.1:0.14、1:0.01~0.1:0.15、1:0.01~0.1:0.16、1:0.01~0.1:0.17、1:0.01~0.1:0.18、1:0.01~0.1:0.19、1:0.01~0.1:0.2,等等。
具体地,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的质量比可列举:1:0.02:0.05、1:0.02:0.09、1:0.02:0.1、1:0.03:0.05、1:0.03:0.1、1:0.04:0.1、1:0.05:0.1、1:0.06:0.1、1:0.07:0.1、1:0.08:0.1、1:0.09:0.1、1:0.1:0.1、1:0.02:0.15、1:0.03:0.15、1:0.04:0.15、1:0.05:0.15、1:0.06:0.15、1:0.07:0.15、1:0.08:0.15、1:0.09:0.15、1:0.1:0.15、1:0.01:0.2、1:0.02:0.2、1:0.03:0.2、1:0.04:0.2、1:0.05:0.2、1:0.06:0.18、1:0.06:0.2、1:0.07:0.2、1:0.08:0.2、1:0.09:0.2、1:0.1:0.2,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PPC)、聚碳酸乙烯酯(PEC)、聚氯乙烯、芳香族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酯、增塑剂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PEC)、聚氯乙烯、粘均分子量为3000~25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PEC)、聚氯乙烯、粘均分子量为3000~25000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所述造孔剂的物料状态根据聚合程度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当所述造孔剂的状态既可以是固体又可以是液态时,优选地,液态造孔剂和固态造孔剂混合使用,两者的质量比可以是任意比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优选固态聚碳酸丙烯酯(PPC-liq)和液态聚碳酸丙烯酯(PPC-sol)混合使用。
当造孔剂为液态聚碳酸丙烯酯和固态聚碳酸丙烯酯的混合物时,两者的质量比可以是任意比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当造孔剂为液态聚碳酸丙烯酯和固态聚碳酸丙烯酯混合物时,固态聚碳酸丙烯酯和液态聚碳酸丙烯酯的质量比为1-5:5-1。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优选地,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二氮杂二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4-二甲氨基吡啶(DMAP)、四甲基胍(TMG)、三乙烯二胺、吡啶、N-甲基吗啉、四甲基乙二胺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二氮杂二环或DBU)、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4-二甲氨基吡啶(DMAP)、四甲基胍(TMG)、三乙烯二胺、吡啶、N-甲基吗啉、四甲基乙二胺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的质量比为1:0.1~1,优选1:0.1~0.5。
具体地,所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的质量比可列举: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0.5,优选1:0.1~0.2。
具体地,所述造孔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可列举:1:0.05、1:0.08、1:0.1、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1:0.22、1:0.25、1:0.28、1:0.3、1:0.32、1:0.35、1:0.38、1:0.4、1:0.42、1:0.45、1:0.48、1:0.5,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造孔剂与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5~0.5,优选1:0.1~0.2。
具体地,所述造孔剂与三乙胺的质量比可列举:1:0.05、1:0.08、1:0.1、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1:0.22、1:0.25、1:0.28、1:0.3、1:0.32、1:0.35、1:0.38、1:0.4、1:0.42、1:0.45、1:0.48、1:0.5,等等。
步骤(2)中,所述物料的混合物方式无特别限制,可使用本领域通用的干混设备进行混合,将混合干粉与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即可,如高速混料机、行星搅拌机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压温度为25℃~150℃,优选25℃~90℃。
具体地,所述热压温度可列举:25℃、30℃、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130℃、135℃、140℃、145℃、150℃,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压速率为0.5~5m/min,优选0.5~2m/min。
具体地,所述热压速率可列举0.5m/min、0.8m/min、1.0m/min、1.2m/min、1.5m/min、1.8m/min、2.0m/min、2.3m/min、2.5m/min、2.8m/min、3.0m/min、3.2m/min、3.5m/min、3.8m/min、4.0m/min、4.3m/min、4.5m/min、4.8m/min、5.0m/min,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热压得到薄膜的厚度为50-200μm,例如:50μm、60μm、70μm、80μm、90μm、100μm、110μm、120μm、130μm、140μm、150μm、160μm、170μm、180μm、190μm、200μm,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400℃,优选150℃~300℃。
具体地,所述热处理的温度可列举:150℃、155℃、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205℃、210℃、215℃、220℃、225℃、230℃、235℃、240℃、145℃、250℃、255℃、260℃、265℃、270℃、275℃、280℃、285℃、290℃、295℃、300℃,等等。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0.1-2h,优选0.1-0.5h。
具体地,所述热处理的时间可列举:0.1h、0.2h、0.3h、0.4h、0.5h、0.6h、0.7h、0.8h、0.9h、1h、1.1h、1.2h、1.3h、1.4h、1.5h、1.6h、1.7h、1.8h、1.9h、2.0h,等等。
第二阶段:电极片的制备
利用热复合机将柔性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的集流体进行复合,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导电胶为Achenson DAG EB-0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流体为石墨纸、碳纤维纸、碳纳米管纸、碳布、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氨酯纤维、黏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棉、麻、羊毛、丝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流体为石墨纸、碳纤维纸、碳纳米管纸、碳布、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氨酯纤维、黏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棉、麻、羊毛、丝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流体为碳纤维纸或碳纳米管纸或者两者的组合。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说明书记载的条件或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将活性炭、乙炔黑、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75:5:20的质量比在三维混料机中依次混合均匀,得到干粉;利用气流粉碎机,在1.0Mpa进气压力下,按照1kg/hr粉碎速度对上述干粉料进行粉碎,收取气流粉碎后的混合干粉;将上述混合干粉与固态聚碳酸丙烯酯(PPC-sol)、液态碳酸丙烯酯(PPC-liq)、三乙胺按照质量比1:0.15:0.1:0.05的比例使用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利用热辊压机在辊面温度80℃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碾压,碾压速率为2.5m/min,形成厚度为150μm的电极膜;将上述电极膜放置于250℃的高温烘箱中进行热处理0.5h,在高温下使易发生解聚的碳酸丙烯酯和三乙胺完全挥发,得到具有富含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膜。
第二阶段:利用热复合机在130℃下将150μm柔性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Achenson DAG EB-012)的柔性碳纳米管纸进行复合,即可得最终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将镍钴锰酸锂、导电炭黑、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90:2:8的质量比在三维混料机中依次混合均匀,得到干粉;利用气流粉碎机,在0.8Mpa进气压力下,按照2kg/hr粉碎速度对上述干粉料进行粉碎,收取气流粉碎后的混合干粉;将上述混合干粉与固态聚碳酸丙烯酯(PPC-sol)、液态碳酸丙烯酯(PPC-liq)、三乙胺按照质量比1:0.1:0.3:0.08的比例使用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利用热辊压机在辊面温度85℃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碾压,碾压速率为1.2m/min,形成厚度为90μm的电极膜;将上述电极膜放置于250℃的高温烘箱中进行热处理0.3h,在高温下使易发生解聚的碳酸丙烯酯和三乙胺完全挥发,得到具有富含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膜。
第二阶段:利用热复合机在150℃下将90μm柔性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AchensonDAG EB-012)的柔性碳纳米管纸进行复合,即可得最终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
所述电极片的照片如图1所示,可以发生卷绕而不破裂,表明电极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所述电极片的SEM图如图2所示,纤维状热塑性粘结剂与活性物质、导电剂之间形成了三维网络结构,内部含有较丰富的孔洞。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将石墨、导电炭黑、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92:3:5的质量比在三维混料机中依次混合均匀,得到干粉;利用气流粉碎机,在1.0Mpa进气压力下,按照1kg/hr粉碎速度对上述干粉料进行粉碎,收取气流粉碎后的混合干粉;将上述混合干粉与固态聚碳酸丙烯酯(PPC-sol)、三乙胺按照质量比1:0.1:0.02的比例使用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利用热辊压机在辊面温度80℃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碾压,碾压速率为2m/min,形成厚度为65μm的电极膜;将上述电极膜放置于250℃的高温烘箱中进行热处理0.2h,在高温下使易发生解聚的碳酸丙烯酯和三乙胺完全挥发,得到具有富含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膜。
第二阶段:利用热复合机在130℃下将65μm柔性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AchensonDAG EB-012)的柔性碳纳米管纸进行复合,即可得最终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柔性电极片。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阶段:将镍钴锰酸锂、导电炭黑、聚四氟乙烯粉末按照90:2:8的质量比在三维混料机中依次混合均匀,得到干粉;利用气流粉碎机,在0.8Mpa进气压力下,按照2kg/hr粉碎速度对上述干粉料进行粉碎,收取气流粉碎后的混合干粉;将上述混合干粉与固态聚碳酸丙烯酯(PPC-sol)、液态碳酸丙烯酯(PPC-liq)按照质量比1:0.1:0.3的比例使用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利用热辊压机在辊面温度85℃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碾压,形成厚度为90μm的电极膜;将上述电极膜放置于250℃的高温烘箱中进行热处理0.3h后得到柔性电极膜。
第二阶段:利用热复合机在150℃下将90μm柔性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AchensonDAG EB-012)的柔性碳纳米管纸进行复合,即可得最终的电极片。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传统湿法涂布方法制备镍钴锰酸锂电极片的方法,所述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百分比称量溶剂和配料组分,其中NMP溶剂的质量占比为40%,配料组分的质量占比为60%;其中所述配料组分中,镍钴锰酸锂、导电炭黑、PVDF的质量比为90:2:8。向搅拌罐中加入NMP溶剂和PVDF,搅拌60min,转速1000rpm;依次将导电炭黑、镍钴锰酸锂加入到以上的搅拌罐中,搅拌时间为240min,转速1500rpm。将上述混合浆料经过200目筛网过滤,利用刮涂机涂覆到柔性碳纳米管纸上,单面涂覆厚度为135μm,随后转移至鼓风干燥箱中150℃干燥30min;利用热辊压机在辊面温度85℃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碾压,辊压后单面涂层厚度为90μm。即得到最终的电极片。
性能测试
1、将实施例2与对比例1-2制备的镍钴锰酸锂柔性电极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以及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表1为实施例2与对比例1所得镍钴锰酸锂柔性电极片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50024961000010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2因具有更丰富的多孔结构,所以其面密度低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但实施例2所得镍钴锰酸锂柔性电极片的电性能方面,如方阻和0.2C、1C、5C的放电容量显著优于对比例1和对比例2,这是因为本发明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电解液传导,为阴阳离子的传输提供通道,显著提升储能器件的大电流充电能力。
2、将实施例1制备的活性炭柔性电极片和实施例3制备的石墨柔性电极片分别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以及电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表2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3所得柔性电极片的物理性能和电性能测试数据
Figure BDA000250024961000010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3均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因此其大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较为优异,尤其是实施例1中,5C/0.2C容量保持率高达94.8%,这是因为本发明电极片的多孔结构和三维网络结构更有利于阴阳离子的传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方式”、“另一些实施方式”、“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以及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案、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案、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进行混合,得到干粉,然后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形成混合干粉;
(2)将上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和催化剂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3)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热压,使造孔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解团聚,形成薄膜;
(4)将上述薄膜进行热处理,使造孔剂和催化剂挥发,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膜;
(5)将上述电极膜与涂覆有导电胶的集流体进行复合,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电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物质为活性炭、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锂、镍钴铝酸锂、钛酸锂、石墨、膨胀石墨、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中间相碳微球、硬碳、富勒烯、硅碳材料中的至少之一;任选地;所述导电剂为金属粉末、乙炔黑、科琴黑、炉黑、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碳纳米管、碳纤维、石墨烯中的至少之一;任选地;所述热塑性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醛、聚碳酸酯、聚酰胺、丙烯酸类塑料、聚砜、聚苯醚、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芳香族聚碳酸酯、甲基丙烯酯、增塑剂中的至少之一;优选地,所述芳香族聚碳酸酯的粘均分子量为3000~25000;优选地,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的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有机碱,所述有机碱为三乙胺、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4-二甲氨基吡啶、四甲基胍、三乙烯二胺、吡啶、N-甲基吗啉、四甲基乙二胺中的至少之一;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为三乙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包括:将干粉在气流粉碎机中进行高剪切混合,使热塑性粘结剂发生纤维化;任选地,所述活性物质、导电剂、热塑性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01~0.2:0.01~0.3,优选1:0.01~0.1:0.01~0.2,更优选1:0.01~0.1:0.05~0.2。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干粉与造孔剂的质量比为1:0.1~1,优选1:0.1~0.5;任选地,所述造孔剂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5~0.5,优选1:0.1~0.2。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压温度为25℃~150℃,优选25℃~90℃;任选地,所述热压速率为0.5~5m/min,优选0.5~2m/min。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的温度为25℃~400℃,优选150℃~300℃;任选地,所述热处理的时间为0.1-2h,优选0.1-0.5h。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为石墨纸、碳纤维纸、碳纳米管纸、碳布、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烯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氨酯纤维、黏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棉、麻、羊毛、丝中的至少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电极片。
11.一种储能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极片,优选地,所述储能器件为锂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CN202010430183.6A 2020-05-20 2020-05-20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ending CN1116137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0183.6A CN111613775A (zh) 2020-05-20 2020-05-20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0183.6A CN111613775A (zh) 2020-05-20 2020-05-20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3775A true CN111613775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0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0183.6A Pending CN111613775A (zh) 2020-05-20 2020-05-20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3775A (zh)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6678A (zh) * 2020-09-15 2020-11-10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锂电池电极及其干法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2133922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电极片和半固态电池
CN112133921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133920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151745A (zh) * 2020-10-28 2020-12-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半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半固态电池
CN112151744A (zh) * 2020-10-28 2020-12-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289976A (zh) * 2020-10-28 2021-01-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电池
CN112289971A (zh) * 2020-10-20 2021-01-29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中电极极片的生产设备
CN112466681A (zh) * 2020-11-20 2021-03-09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78296A (zh) * 2021-03-26 2021-07-06 天津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磷酸盐正极材料的电池极片的干粉涂布方法
CN113363424A (zh) * 2021-06-07 2021-09-07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干法电极孔隙率的方法
CN113921749A (zh) * 2021-10-13 2022-01-11 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压膜制备电极片的方法
CN114267890A (zh) * 2021-12-28 2022-04-01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613605A (zh) * 2020-12-04 2022-06-10 山东圣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器极片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
CN114835212A (zh) * 2022-06-10 2022-08-02 华东理工大学 锰系离子筛电控提锂膜电极的造孔方法
CN114927636A (zh) * 2022-05-16 2022-08-1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热电池柔性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热电池
CN115224366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6779767A (zh) * 2023-08-17 2023-09-19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3158A (ja) * 1993-03-29 1994-10-07 Fujikura Rubber Ltd 乾電池用可橈性正極合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29681A (zh) * 2012-04-12 2012-08-08 海博瑞恩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粉体的电极成型方法
CN103972465A (zh) * 2014-05-20 2014-08-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8470648A (zh) * 2018-06-20 2018-08-31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多孔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容器
CN109103024A (zh) * 2018-08-17 2018-12-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的负极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140254A1 (en) * 2016-12-12 2019-05-09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9755473A (zh) * 2018-12-29 2019-05-14 池州市修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电极的干法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3158A (ja) * 1993-03-29 1994-10-07 Fujikura Rubber Ltd 乾電池用可橈性正極合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629681A (zh) * 2012-04-12 2012-08-08 海博瑞恩电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粉体的电极成型方法
CN103972465A (zh) * 2014-05-20 2014-08-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柔性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US20190140254A1 (en) * 2016-12-12 2019-05-09 Lg Chem,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8470648A (zh) * 2018-06-20 2018-08-31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多孔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容器
CN109103024A (zh) * 2018-08-17 2018-12-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的负极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5473A (zh) * 2018-12-29 2019-05-14 池州市修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电极的干法制备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6678A (zh) * 2020-09-15 2020-11-10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比能锂电池电极及其干法制备方法和锂电池
CN112133922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电极片和半固态电池
CN112133921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133920A (zh) * 2020-09-30 2020-12-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全固态电池的负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133922B (zh) * 2020-09-30 2022-05-1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于半固态电池的电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电极片和半固态电池
CN112289971A (zh) * 2020-10-20 2021-01-29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中电极极片的生产设备
CN112151744B (zh) * 2020-10-28 2022-07-1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289976A (zh) * 2020-10-28 2021-01-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电池
CN112151745A (zh) * 2020-10-28 2020-12-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半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半固态电池
CN112151744A (zh) * 2020-10-28 2020-12-2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全固态电池用正极材料层、其制备方法、正极片和全固态电池
CN112466681A (zh) * 2020-11-20 2021-03-09 东莞东阳光科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13605A (zh) * 2020-12-04 2022-06-10 山东圣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器极片及其制备方法、超级电容器
CN113078296A (zh) * 2021-03-26 2021-07-06 天津斯科兰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磷酸盐正极材料的电池极片的干粉涂布方法
CN115224366A (zh) * 2021-04-16 2022-10-21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363424A (zh) * 2021-06-07 2021-09-07 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干法电极孔隙率的方法
CN113921749A (zh) * 2021-10-13 2022-01-11 深圳市今朝时代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接压膜制备电极片的方法
CN114267890A (zh) * 2021-12-28 2022-04-01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927636A (zh) * 2022-05-16 2022-08-19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一种热电池柔性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热电池
CN114835212A (zh) * 2022-06-10 2022-08-02 华东理工大学 锰系离子筛电控提锂膜电极的造孔方法
CN116779767A (zh) * 2023-08-17 2023-09-19 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3775A (zh) 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JP6972000B2 (ja) 非多孔質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使用
CN114552122B (zh) 一种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
CN105470484B (zh) 石墨烯/二氧化锡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162773A (zh) 电池正极片的制作方法及制作的正极片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3972368B (zh) 高稳定性纤维状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681129A (zh) 一种锌基电池用三维锌/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52702A (zh)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硫电池正极和锂硫电池
CN116230868A (zh) 极片及其制作方法和电池
CN113506862B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纳米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151755A (zh) 一种正极片及电池
CN115004408A (zh) 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6314623B (zh) 一种复合正极极片、其制备方法及二次电池
WO2024036907A1 (zh) 一种三元正极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1160B (zh) 一种无定形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Zhang et al. Advancing lithium-ion battery technology with electrospun PVDF-HFP/SiO2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CuCo2O4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CN105609687B (zh) 一种以C/Ti4O7复合纤维无纺布为插层的锂硫电池
CN114824171A (zh) 一种多层电池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多层电池极片
CN112174131B (zh) 一种动态催化广域石墨化制备石墨化空心碳复合材料方法
CN112382759B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覆硅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054377A (zh) 一种毛线球状碳/硫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
CN118867117A (zh) 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28063A (zh) 锂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67193B (zh) 含低溶胀石墨涂层的正极和锂电池
Zhao et al.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Practical Evaluations of Nanofiber Nonwoven Fabrics for Flexible/wearable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