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24932A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24932A CN111524932A CN201910107751.6A CN201910107751A CN111524932A CN 111524932 A CN111524932 A CN 111524932A CN 201910107751 A CN201910107751 A CN 201910107751A CN 111524932 A CN111524932 A CN 1115249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ganic light
- pixel
- light
- size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4/00—Aspects of interface with display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5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functional features of a came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2—Cathodes combined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模组,显示装置包括像素定义层和有机发光层,像素定义层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像素孔内,每一个有机发光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有机发光体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尺寸与第一间距不相等,第二尺寸与第二间距不相等;摄像头模组至少部分与像素孔相对设置,并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可以改善透过显示装置的光信号的衍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其显示屏显示画面。
相关技术中,为了得到更大的屏占比,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显示屏下方,摄像头模组获取透过显示屏的光信号,从而实现屏下成像。然而,由于显示屏内存在周期性的像素排布结构,这种周期性的像素排布结构会在摄像头模组成像时形成衍射干扰,从而降低屏下成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衍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所述摄像头模组至少部分与所述像素孔相对设置,并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素结构,其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内;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如上述所述的像素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的像素定义层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设置在像素定义层的像素孔内的有机发光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尺寸与第一间距不相等,第二尺寸与第二间距不相等。摄像头模组透过显示装置采集图像,可以改善透过该显示装置的光信号的衍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远场衍射光强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远场衍射光强包络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一维衍射极次间距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光斑远场衍射光强示意图。
图8a-8k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结构的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级次分布示意图。
图9a-9h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级次分布另一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周期单元间隔变化时能量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像素结构的又一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又一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透光区的再一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像素定义层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20、显示装置140和摄像头模组160,显示装置140包括显示面板142和驱动电路144,驱动电路144能够驱动显示面板142显示各种图像。显示装置140设置在壳体120上,壳体120可以包括后盖和边框124,边框124围绕所述后盖的周缘设置,显示装置140设置于边框124内,显示装置140和后盖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相对的两面。摄像头模组160设置在壳体120的后盖和显示装置140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摄像头模组160包括获取图像的获取图像面,显示装置140包括显示面和相对显示面的显示背面,摄像头模组160的获取图像面朝向显示装置140的显示背面设置,摄像头模组160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的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光信号得到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16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摄像头模组160可以透过显示装置140获取用户的自拍照等图像。
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包括像素定义层250和有机发光层252。其中,像素定义层250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h2。
有机发光层252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2522,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2502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a,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b。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不相等。
在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一间距h1不相等,在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二间距h2也不相等,可以改善通过本实施例的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其中,多个像素孔2502呈阵列设置,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可以形成相互平行的多列像素孔2502和多行像素孔2502,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
像素结构中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均为周期性结构,为方便理解,以一维情况为例,请结合图3,像素结构的透过率函数与远场衍射光强构成傅里叶变换关系。假设每个周期单元的透过率函数为tunit(x),周期单元的宽度为d,每个周期单元由两种材质构成,第一种材质(即有机发光体2522)的宽度为a,第二种材质(即像素定义层250)的宽度为d-a,一维像素结构的透过率函数可表示为:
对(2)式作傅里叶变化可得远场衍射光场分布如下:
第一部分:请参阅图5,周期单元的透过率函数的傅里叶变换FT{tunit(x)},其构成了整个衍射光强的包络,包络形状与周期单元的透过率函数tunit(x)有关(因为tunit(x)宽度为d,所以和间距d也有关);
第二部分:请参阅图6,梳状函数comb(dx),其决定引衍射级次之间的间距,其值仅与周期单元间距d有关;
第三部分:请参阅图7,光斑的傅里叶变换sinc(Lx),其决定了每个衍射光点的大小和形状,其值仅与光斑直径L有关。
在MATLAB仿真中,按照λ=630nm,材质1的折射率n1=1.79,厚度为d1=0.3μm,材质2的折射率n1=1.64,厚度为d2=1.6μm,材质1的宽度a=18μm,周期单元尺寸d=43μm为初始结构,此时透过率函数可表示为:
下面分别改变a与d的值,观察衍射光强分布。
改变d值,固定矩形像素孔2502的宽度a=18μm。其中,像素孔2502为矩形,像素孔2502具有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a,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b。也可以理解为矩形的像素孔2502的短边宽度为第一尺寸a,长边长度为第二尺寸b。d值为与第一方向相邻两个矩形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d值的取值范围为23μm~200μm,根据不同的d值分别得到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级次分布,具体如图8a-8k所示,其中图8a-8k依次表示为a=18μm、d=23μm;a=18μm、d=33μm;a=18μm、d=43μm;a=18μm、d=53μm;a=18μm、d=63μm;a=18μm、d=73μm;a=18μm、d=83μm;a=18μm、d=93μm;a=18μm、d=103μm;a=18μm、d=150μm;a=18μm、d=200μm的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光强。其中,图8a-8k中每个附图中的左侧图像为衍射光强包络,右侧图像为衍射光强。
二、改变a值,固定周期单元的总宽度d=43μm。a值的取值范围为3μm~38μm,根据不同的a值分别得到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级次分布,具体如图9a-9h所示,其中图9a-9h依次表示为a=3μm、d=43μm;a=8μm、d=43μm;a=13μm、d=43μm;a=18μm、d=43μm;a=23μm、d=43μm;a=28μm、d=43μm;a=33μm、d=43μm;a=38μm、d=43μm的衍射图样的光强包络和衍射光强。其中,图9a-9h中每个附图中的左侧图像为衍射光强包络,右侧图像为衍射光强。
由于有机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为重影主要原因,故对有机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进行仿真(如通过zemax仿真),观察改变微结构周期单元间隔时衍射级次变化。
将有机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的周期单元长度以5um为间隔逐渐由43um增大至78um时,相应的+1、-1、0级光强相对值如表1所示,其中像素孔的第一尺寸a保持不变,第一间距d增大。由于+1、-1级外的更高级次能量始终小于0级能量的10%,而+1、-1级的衍射光强为重影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在本实验中主要分析+1、-1级与0级,具体可以参阅表1。
表1:
间隔(um) | -1级强度、相对位置 | 0级强度、相对位置 | +1级强度、相对位置 |
43 | 3195、-0.14 | 3733、0 | 3195、0.14 |
48 | 2911、-0.13 | 4487、0 | 2848、0.13 |
53 | 2629、-0.12 | 5068、0 | 2629、0.12 |
58 | 2323、-0.11 | 5619、0 | 2303、0.11 |
63 | 2000、-0.10 | 6496、0 | 2023、0.10 |
68 | 1811、-0.093 | 6743、0 | 1750、0.093 |
73 | 1656、-0.087 | 6967、0 | 1646、0.087 |
78 | 1379、-0.08 | 7504、0 | 1390、0.08 |
请参阅图10,图10中示出了有机发光层和像素定义层的周期单元长度变化时能量分布的情况。其中,附图中L1的曲线对应间隔为43um;L2的曲线对应间隔为48um;L3的曲线对应间隔为53um;L4的曲线对应间隔为58um;L5的曲线对应间隔为63um;L6的曲线对应间隔为68um;L7的曲线对应间隔为73um;L8的曲线对应间隔为78um。可以从图中看出,随着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体间隔的增大,衍射级次间的相对位置渐渐向0级(主衍射级)靠拢,反映到所成图像上的现象为重影图像逐渐有向主图像重合的趋势。
同时,随着有机发光体间隔的增大,0级的强度渐渐增强,+-1级的光强渐渐减弱,当周期单元长度为78um、与GFF间隔相同时,主衍射级次光强最大,+1、-1级光强最小。
有机发光体间隔加大后,各衍射级次向中间靠拢且衍射级次间距离变小,+1、-1级光强减弱,但高级次光强渐渐增强。由此可知,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的第一尺寸a与相邻两个像素孔之间的间距h1的差值越大,衍射就越弱。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小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
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状态,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对应尺寸为第一尺寸a,长边对应尺寸为第二尺寸b。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第一间距h1也不相等。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为矩形等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距h1为像素定义层第一方向相邻两个像素孔之间的间距,有机发光体对应设置在像素孔内,因此,第一间距h1也可以理解为有机发光层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有机发光体之间的间距。同理,第二间距h2也可以理解为有机发光层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有机发光体之间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第二尺寸b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第一间距h1大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因为,有机发光体2522的大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增加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第一尺寸a小于第一间距h1。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也大于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1大于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结构,如矩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二尺寸b,所述第一尺寸a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第一间距h1,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可以为正方形,设置在像素孔内的有机发光体对应也为正方形,有机发光体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a与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b相等。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的第一间距h1。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的第二尺寸b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的第二间距h2,其中,第一间距h1和第二间距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间距h1可以大于第二间距h2,第一间距h1也可以小于第二间距h2。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越好。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也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2502可以为矩形,设置在像素孔2502内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也为矩形。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短边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长边方向。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孔2502及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均呈圆角矩形。因为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4个边角为尖角,在光信号透过矩形有机发光体2522后,容易在衍射中形成长条的长虹情况。而圆角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减少畸变,可以改善衍射中长条的长虹情况。其中,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长边通过两个短边连接。圆角矩形可以为四个边角为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每个长边通过一个圆弧形的连接线与短边连接。圆角矩形也可以为两个长边的两端通过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两个圆弧形的连接线替换两个短边将两个长边连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配合设置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设置为椭圆、多边形等其他形状,只要将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设置成没有锐角或直角的形状即可。例如,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个长边,两个长边的一端通过首尾相连的两条连接线连接,其中连接线与长边的夹角、两条连接线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当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大于90度的角度,还可以设置更多条首尾相连的连接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形状不为矩形时,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将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的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有机发光体2522为对称结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的尺寸大于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尺寸b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三侧边的尺寸。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220、阳极金属层240、像素定义层250、公共电极层260和第二基板280。所述像素定义层250设置在所述阳极金属层240和所述公共电极层260之间。阳极金属层240、公共电极层260配合驱动有机发光层252,以使有机发光层252显示各种图像。摄像头模组160可以透过显示装置140的任意位置采集图像,即可以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的任意位置获取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形成图像。
其中,第一基板220和第二基板280均可以为无色透明的基板,具体可以采用玻璃、树脂等材料,第一基板220和第二基板280还可以为柔性基板,并且显示装置整体为柔性显示装置。
其中,阳极金属层240包括第一阳极金属层242、平坦化层244和第二阳极金属层246。第一阳极金属层242设置在平坦化层244和像素定义层250之间,第二阳极金属层246设置在平坦化层244和第一基板220之间。
显示装置14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248,薄膜晶体管248分别连接第一阳极金属层242、第二阳极金属层246和有机发光层252,第一阳极金属层242、第二阳极金属层246和有机发光层252分别连接薄膜晶体管248的不同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242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244和所述有机发光层252之间,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242的材料为纳米银。
第一阳极金属层242包括多条第一导电线,第一导电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每条第一导电线对应两个像素孔2502之间的部分,用纳米银制成的第一阳极金属层242。其中,用纳米银制成的每条第一导电线在满足阻抗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的更窄或更薄或更窄且更薄,第一方向上,两个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h1可以做的更小,使第一间距h1小于第一尺寸a。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薄膜230,所述薄膜230设置在第一基板220和阳极金属层240之间。薄膜230可以采用SiNx或SiO2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光提取材料层(capping layer,CPL)270。光提取材料层270设置在第二基板280和公共电极层26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薄膜230和光提取材料层270,也可以不包括薄膜230和/或光提取材料层270。
请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层290,填充层290设置于公共电极层260背离像素定义层250的一侧,填充层290包括多个填充体2902,每一个填充体2902相对一个像素孔2502设置,像素定义层250与填充层290的折射率之差小于像素定义层250与真空的折射率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光信号透过显示装置140时,光信号透过对应像素孔2502的显示装置第一区域具有
第一光程,光信号透过对应非像素孔的显示装置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光程,两者具有光程差,公共电极层260覆盖于有机发光体2522和像素定义层250,公共电极层260各处的厚度大致相等,公共电极层260对光程差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因为像素定义层250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光学参数不同,对应非像素孔的像素定义层250、以及对应像素孔2502区域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光程差影响较大。另外,相关技术中,因为显示装置的制程原因,显示装置内相对像素孔2502区域会有一个间隙,该间隙位于公共电极层260背离像素孔2502一侧,因为相对像素定义层250没有间隙,所以该间隙对光程差影响也很大。因为间隙内的真空与像素定义层250的光线参数相差非常大,此时,本申请实施例对应该间隙设置一填充体2902,并且像素定义层250与填充体2902的折射率之差小于像素定义层250与真空的折射率之差,可以改善第一光程和第二光程的光程差,从而改善摄像头160透过显示装置140的成像质量。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电极层260具有多个第二凹槽2608,多个第二凹槽2608的开口朝向第二基板280,每一个第二凹槽2608相对一个像素孔2502设置。对应多个第二凹槽2608,光提取材料层270具有多个第三凹槽2709,多个第三凹槽2709的开口朝向第二基板280,每一个第三凹槽2709正对一个像素孔2502,每一个填充体2902设置于一个第三凹槽2709内。
对应公共电极层260的第二凹槽2608,光提取材料层270具有第三凹槽2709,填充体2902设置于第三凹槽2709内,对原显示装置140的结构影响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40对应像素孔2502所在位置具有垂直于第一基板220方向的第一光程,显示装置140对应像素孔2502以外的位置具有垂直于第一基板220方向的第二光程,第一光程等于第二光程。
其中,第一光程可以理解为光信号以垂直于第一基板220方向,从对应像素孔2502所在位置穿过显示装置140的光程。第一光程具体可以为第二基板280、光提取材料层270、填充层290、公共电极层260、有机发光层252、阳极金属层240和第一基板220中各层对应的厚度和折射率的乘积之和。
第二光程可以理解为光信号以垂直于第一基板220方向,从对应非像素孔所在位置穿过显示装置140的光程。第一光程具体可以为第二基板280、光提取材料层270、公共电极层260、像素定义层250、阳极金属层240和第一基板220中各层对应的厚度和折射率的乘积之和。
其中,因为第二基板280、光提取材料层270、公共电极层260、阳极金属层240和第一基板220中每层都覆盖整层,且每层各个位置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第二基板280、光提取材料层270、公共电极层260、阳极金属层240和第一基板220对应第一光程和第二光程的光程差可以忽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程等于第二光程可以理解为第一光程与第二光程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填充层还包括连接体,连接体覆盖于公共电极层,并与多个填充体连接。
填充体填充在第三凹槽内,连接体则可以覆盖整层,即连接体覆盖整个公共电极层和填充体。其中,填充体若刚好填充满第三凹槽,则连接体相对的两个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填充体可以设置于一个第二凹槽内,填充层的多个填充体对应设置于公共电极层的多个第二凹槽内,光提取材料层则覆盖于填充层和公共电极层。当填充体填充满第二凹槽时,光提取材料层可以设置平铺于公共电极层和填充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朝向光提取材料层的表面可以高于或低于公共电极层,即,填充体可以不填满第二凹槽,或高出第二凹槽。
请参阅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块272,遮光块272可以为黑色或深色的材料,遮光块272可以用来遮挡进入显示装置240的光线。遮光块272对应薄膜晶体管248设置,遮光块272可以设置在有机发光层252和第二基板280之间,每一个遮光块272至少部分与一个薄膜晶体管248相对设置。例如,薄膜晶体管248在第一基板220上的投影可以位于遮光块272在第一基板220的投影内。如此,可以防止光线进入显示装置后被薄膜晶体管248反射、折射等,从而导致杂光干扰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块272可以设置在光提取材料层270,如光提取材料层270对应于薄膜晶体管248的位置设有通孔或凹槽,遮光块272对应设置在通孔或凹槽内,凹槽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二基板280,也可以朝向公共电极层26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280对应薄膜晶体管248的位置可以设置凹槽,遮光块272对应设置在第二基板280的凹槽内,第二基板280的凹槽的开口朝向公共电极层2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块272还可以设置在有机发光层252和公共电极层260之间的间隙内。
请参阅图15,遮光块272还可以设置在设置了填充层290的显示装置上,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块还可以设置在填充层29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显示装置240可以包括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所述透光区132的面积小于所述主体区134的面积,所述透光区13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区134的透光率,所述摄像头模组160与所述透光区132相对设置。
透光区132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主体区134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显示装置240的透光区132,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显示装置240的主体区134。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442和第二驱动模块1444可以配合驱动,使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透光区13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主体区13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摄像头模组160需要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透光区132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主体区134显示图像,摄像头模组160通过关闭显示的透光区132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并结合图1和图2,像素定义层250包括第一部分254和第二部分256。所述第一部分254对应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部分256对应所述主体区。第一部分254的面积小于第二部分256的面积,第二部分256也包括呈阵列排布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的透光率。摄像头模组160可以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第一部分254获取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形成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54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50的端部。具体的,第一部分254可以位于像素定义层250的顶端或底端或侧边,如像素定义层250为矩形,第二部分256为具有一个缺口的矩形,第一部分254设置在该缺口内,该缺口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256的顶边或底边或侧边。当然,第一部分254也可以设置在像素定义层250的中间,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部分256具有一个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256的通孔,第一部分254设置在该通孔内。
对应的,摄像头模组160对应第一部分设置,摄像头模组160可以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的第一部分254获取光信号,对应第一部分254的显示装置140的透光率大于对应第二部分的显示装置12的透光率。具体的,对应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即小于对应第二部分256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第一部分254对应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与有机发光体2522一一对应的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提高了第一部分对应的显示装置140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部分256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部分254相邻的两个像素孔2502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256相邻的两个像素孔2502的间距,像素定义层250的透光率大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透光率,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层252的占比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256的透光率。另外,每一个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248,薄膜晶体管248是不透光的,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对应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256的透光率。
其中,透光区和主体区主要在像素定义层不同。透光区和主体区可以共用同一块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54对应的阳极金属层240可以用高透光的材料制成,如ITO、纳米银等。第二部分256对应的阳极金属层240可以用高透光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用低透光或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显示装置140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设置有缺口110,所述缺口110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显示面板1422为正常显示的显示面板142。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424设置在所述缺口110内,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424对应显示装置240的透光区,第一显示面板1422对应显示装置240的主体区。电子设备100的所述摄像头模组160设置在所述壳体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之间,所述摄像头模组160获取透过所述透光区的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光信号得到图像。
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为两个独立的显示面板,先分别制造好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然后再将第二显示面板1424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缺口11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422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二显示面板1424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驱动模块1442和第二驱动模块1444配合驱动,使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第二显示面板142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摄像头模组需要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摄像头模组通过关闭显示的第二显示面板1424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采集图像的采集面可以做的很小,显示装置的单个有机发光体的面积较大,摄像头模组的采集面等于或小于单个有机发光体的面积。摄像头模组可以透过有机发光体采集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的采集图像的采集面可以做的很小,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有机发光体的间隔较大,摄像头模组的采集面等于或小于该间隔。摄像头模组可以透过两个有机发光体的间隔采集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像素结构包括像素定义层250和有机发光层252。
像素定义层250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h2。
有机发光层252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2522,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2502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a,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b。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不相等。
虽然像素结构为周期性的结构,但是在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一间距h1不相等,在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二间距h2也不相等,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其中,多个像素孔2502呈阵列设置,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可以形成相互平行的多列像素孔2502和多行像素孔2502,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所述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二尺寸b,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
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状态,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对应尺寸为第一尺寸a,长边对应尺寸为第二尺寸b。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第一间距h1也不相等。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为矩形等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所述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第二尺寸b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第一间距h1大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因为,有机发光体2522的大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增加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第一尺寸a小于第一间距h1。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也大于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1大于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结构,如矩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二尺寸b,所述第一尺寸a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两个相邻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间距h1。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2502可以为正方形,设置在像素孔2502内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也为正方形,有机发光体2522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a与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b相等。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的第一间距h1。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的第二间距h2,其中,第一间距h1和第二间距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间距h1可以大于第二间距h2,第一间距h1也可以小于第二间距h2。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越好。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也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2502可以为矩形,设置在像素孔2502内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也为矩形。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短边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长边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所述像素孔2502及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均呈圆角矩形。因为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4个边角为尖角,在光信号透过矩形有机发光体2522后,容易在衍射中形成长条的长虹情况。而圆角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减少畸变,可以改善衍射中长条的长虹情况。其中,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长边通过两个短边连接。圆角矩形可以为四个边角为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每个长边通过一个圆弧形的连接线与短边连接。圆角矩形也可以为两个长边的两端通过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两个圆弧形的连接线替换两个短边将两个长边连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配合设置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设置为椭圆、多边形等其他形状,只要将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设置成没有锐角或直角的形状即可。例如,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个长边,两个长边的一端通过首尾相连的两条连接线连接,其中连接线与长边的夹角、两条连接线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当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大于90度的角度,还可以设置更多条首尾相连的连接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形状不为矩形时,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将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的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有机发光体2522为对称结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的尺寸大于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尺寸b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三侧边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孔2502及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均呈圆角矩形。有机发光体2522为圆角矩形,可以减少畸变,可以改善衍射中长条的长虹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17,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像素定义层250和有机发光层252。
像素定义层250包括第一部分254,第一部分254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一间距h1,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2502之间具有第二间距h2。
有机发光层252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2522,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2502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a,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b。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不相等。
虽然像素结构为周期性的结构,但是在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一间距h1不相等,在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相邻两个像素孔2502的第二间距h2也不相等,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其中,多个像素孔2502呈阵列设置,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2502可以形成相互平行的多列像素孔2502和多行像素孔2502,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或者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所述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二尺寸b,所述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一间距h1不相等。
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状态,具有短边和长边,短边对应尺寸为第一尺寸a,长边对应尺寸为第二尺寸b。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与第一间距h1也不相等。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为矩形等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所述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一间距h1,所述第二尺寸b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第一间距h1大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因为,有机发光体2522的大小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增加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第一尺寸a小于第一间距h1。其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也大于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1大于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为长条结构,如矩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小于所述第二尺寸b,所述第一尺寸a大于所述第一间距h1。
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两个相邻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间距h1。如此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2,所述显示装置140还包括平坦化层244和第一阳极金属层242,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242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244和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242的材料为纳米银。
第一阳极金属层242包括多条第一导电线,第一导电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每条第一导电线对应两个像素孔2502之间的部分,用纳米银制成的第一阳极金属层242,用纳米银制成的每条第一导电线在满足阻抗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制作的更窄或更薄或更窄且更薄,第一方向上,两个像素孔2502之间的间距h1可以做的更小,使第一间距h1小于第一尺寸a。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2502可以为正方形,设置在像素孔2502内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也为正方形,有机发光体2522第一方向的第一尺寸a与第二方向的第二尺寸b相等。第一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的第一间距h1。第二方向上,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二尺寸b可以大于或小于两个相邻的像素孔2502的第二间距h2,其中,第一间距h1和第二间距h2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第一间距h1可以大于第二间距h2,第一间距h1也可以小于第二间距h2。可以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有机发光体2522的第一尺寸a与所述第一间距h1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越好。第二尺寸b与所述第二间距h2的差值越大,改善通过像素结构的光信号的衍射效应的效果也越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像素孔2502可以为矩形,设置在像素孔2502内的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也为矩形。第一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行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短边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理解为阵列的列方向,也可以理解为平行像素孔2502的长边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所述像素孔2502及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均呈圆角矩形。因为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4个边角为尖角,在光信号透过矩形有机发光体2522后,容易在衍射中形成长条的长虹情况。而圆角矩形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减少畸变,可以改善衍射中长条的长虹情况。其中,矩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两个长边通过两个短边连接。圆角矩形可以为四个边角为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每个长边通过一个圆弧形的连接线与短边连接。圆角矩形也可以为两个长边的两端通过圆弧形的连接线连接,即,两个圆弧形的连接线替换两个短边将两个长边连接。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配合设置的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可以设置为椭圆、多边形等其他形状,只要将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设置成没有锐角或直角的形状即可。例如,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个长边,两个长边的一端通过首尾相连的两条连接线连接,其中连接线与长边的夹角、两条连接线之间的夹角均为120度。当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大于90度的角度,还可以设置更多条首尾相连的连接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像素孔2502和有机发光体2522的形状不为矩形时,有机发光体25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将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的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有机发光体2522为对称结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的尺寸相等,第三侧边的尺寸大于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尺寸a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一侧边的尺寸。有机发光体2522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尺寸b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距离,或者理解为第三侧边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孔2502及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均呈圆角矩形。有机发光体2522为圆角矩形,可以减少畸变,可以改善衍射中长条的长虹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填充层290,填充层290设置于公共电极层260背离像素定义层250的一侧,填充层290包括多个填充体2902,每一个填充体2902相对一个像素孔2502设置,像素定义层250与填充层290的折射率之差小于像素定义层250与真空的折射率之差。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电极层260具有多个第二凹槽2608,多个第二凹槽2608的开口朝向第二基板280,每一个第二凹槽2608相对一个像素孔2502设置。对应多个第二凹槽2608,光提取材料层270具有多个第三凹槽2709,多个第三凹槽2709的开口朝向第二基板280,每一个第三凹槽2709正对一个像素孔2502,每个填充体2902设置于一个第三凹槽2709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填充体可以设置于一个第二凹槽内,填充层的多个填充体对应设置于公共电极层的多个第二凹槽内,光提取材料层则覆盖于填充层和公共电极层。当填充体填充满第二凹槽时,光提取材料层可以设置平铺于公共电极层和填充层。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填充体朝向光提取材料层的表面可以高于或低于公共电极层,即,填充体可以不填满第二凹槽,或高出第二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块272,遮光块272可以为黑色或深色的材料,遮光块272可以用来遮挡进入显示装置的光线。遮光块272对应薄膜晶体管248设置,遮光块272可以设置在公共电极层260和第二基板280之间,薄膜晶体管248在第一基板220上的投影位于遮光块272在第一基板220的投影内。如此,可以防止光线进入显示装置后被薄膜晶体管248反射、折射等,从而导致杂光干扰成像。具体的,遮光块272可以设置在光提取材料层270,如光提取材料层270对应于薄膜晶体管248的位置设有通孔或凹槽,遮光块272对应设置在通孔或凹槽内,凹槽的开口可以朝向第二基板280,也可以朝向公共电极层2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基板280对应薄膜晶体管248的位置可以设置凹槽,遮光块272对应设置在第二基板280的凹槽内,第二基板280的凹槽的开口朝向公共电极层26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遮光块272还可以设置在有机发光层252和公共电极层260之间的间隙内。
请继续参阅图15,遮光块272还可以设置在设置了填充层290的显示装置上,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块还可以设置在填充层29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6,显示装置240可以包括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所述透光区132的面积小于所述主体区134的面积,所述透光区13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区134的透光率,所述摄像头模组160与所述透光区132相对设置。
透光区132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主体区134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显示装置240的透光区132,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显示装置240的主体区134。其中,第一驱动模块1442和第二驱动模块1444可以配合驱动,使透光区132和主体区13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透光区13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主体区13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摄像头模组160需要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透光区132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主体区134显示图像,摄像头模组160通过关闭显示的透光区132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250包括第一部分254和第二部分256,所述第一部分254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56的面积,所述第二部分256也包括呈阵列排布多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所述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256区的透光率。第一部分254的像素结构可以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54的像素结构。对应的,摄像头模组160可以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第一部分254获取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形成图像。
所述第一部分254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50的端部。具体的,第一部分254可以位于像素定义层250的顶端或底端或侧边,如像素定义层250为矩形,第二部分256为具有一个缺口的矩形,第一部分254设置在该缺口内,该缺口可以设置在第二部分256的顶边或底边或侧边。当然,第一部分254也可以设置在像素定义层250的中间,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部分256具有一个厚度方向贯穿第二部分256的通孔,第一部分254设置在该通孔内。
对应的,摄像头模组160对应第一部分254设置,摄像头模组160可以获取透过显示装置140的第一部分254获取光信号,对应第一部分254的显示装置140第一部分的透光率大于对应主体区的显示装置12第二部分的透光率。具体的,对应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即小于对应第二部分256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第一部分254对应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与有机发光体2522一一对应的不透光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提高了透光区对应的显示装置140第一部分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小于第二部分256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也可以理解为,第一部分254相邻的两个像素孔2502的间距大于第二部分256相邻的两个像素孔2502的间距,像素定义层250的透光率大于有机发光体2522的透光率,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占比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256的透光率。另外,每一个有机发光体2522对应设置一个薄膜晶体管248,薄膜晶体管248是不透光的,第一部分254的有机发光体2522的分布密度更小,对应的薄膜晶体管248的分布密度也更小,从而使第一部分254的透光率大于第二部分256的透光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254对应的阳极金属层240可以用高透光的材料制成,如ITO、纳米银等。第二部分256对应的阳极金属层240可以用高透光的材料制成,也可以用低透光或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部256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有机发光体2522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三间距相等或相近。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8,显示装置140包括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设置有缺口110,所述缺口110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显示面板1422为正常显示的显示面板142。所述第二显示面板1424设置在所述缺口110内。电子设备100的所述摄像头模组160设置在所述壳体120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之间,所述摄像头模组160获取透过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光信号,并根据获取的光信号得到图像。
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为两个独立的显示面板,先分别制造好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然后再将第二显示面板1424放置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缺口110内。
第一显示面板1422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110。缺口110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二显示面板1424设置在缺口110内,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朝同一方向进行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110可以为规则形状诸如长方形、圆形等。缺口110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可同时显示相同的画面,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也可同时显示不同的画面。
缺口110可以为第一显示面板1422其中一个侧边开口形成,缺口110也可以形成在第一显示面板1422的中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显示面板1422与第二驱动模块1442连接,第二显示面板1424与第一驱动模块1444连接,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第二驱动模块1442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第一驱动模块1442和第二驱动模块1444配合驱动,使第一显示面板1422和第二显示面板1424共同显示同一图像。如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第二显示面板1424显示图像剩下的部分。当摄像头模组需要获取图像时,第一驱动模块1444驱动第二显示面板1424关闭显示,第二驱动模块1442可以继续驱动第一显示面板1422显示图像,摄像头模组通过关闭显示的第二显示面板1424获取外界的光信号,并根据光信号得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面板和/或第二显示面板可为结合导电电容触摸传感器电极层或者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例如,电阻触摸传感器部件、声学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力的触摸传感器部件、基于光的触摸传感器部件等)的触摸屏显示器,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器。电容触摸屏电极可由氧化铟锡焊盘或者其他透明导电结构的阵列形成。
电子设备100的壳体120可由塑料、玻璃、陶瓷、纤维复合材料、金属(例如,不锈钢、铝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这些材料的任意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形成。壳体120可使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该一体式配置中,一些或全部壳体120被加工或模制成单一结构,或者可使用多个结构(例如,内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等)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0可以形成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地。
显示装置可设置在壳体的一面。显示装置和壳体可以形成收纳空间,显示装置和壳体之间形成的收纳空间可以收纳电子设备的器件诸如摄像头模组和主板等。其中,主板分别与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及摄像头模组电性连接。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所述摄像头模组至少部分与所述像素孔相对设置,并透过所述显示装置采集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平坦化层和第一阳极金属层,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的材料为纳米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孔及所述有机发光体均呈圆角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透光区和主体区,所述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主体区的面积,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区的透光率,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透光区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阳极金属层、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基板;
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金属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部分对应所述主体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内;
所述主体区对应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透光区对应所述第二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处理器,所述显示装置和所述摄像头模组均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
当接收到拍摄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透光区关闭显示,并控制所述摄像头模组透过所述透光区采集图像;
当未接收到拍摄指令,且接收到显示图像指令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透光区和所述主体区共同显示图像。
11.一种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孔及所述有机发光体均呈圆角矩形。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呈阵列设置的多个像素孔,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一间距,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孔之间具有第二间距;
有机发光层,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体,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设置于一个所述像素孔内,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尺寸,每一个所述有机发光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第二尺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第一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二间距不相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尺寸,所述第二尺寸与所述第一间距不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间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平坦化层和第一阳极金属层,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平坦化层和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所述第一阳极金属层的材料为纳米银。
21.根据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孔及所述有机发光体均呈圆角矩形。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透光区和主体区,所述透光区的面积小于所述主体区的面积,所述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主体区的透光率;
所述像素定义层还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部分对应所述主体区。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阳极金属层、公共电极层和第二基板;
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金属层和所述公共电极层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透光区,所述第二部分对应所述主体区。
2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
所述第一显示面板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在所述第一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内;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如权利要求11-15任一项所述的像素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7751.6A CN111524932A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PCT/CN2020/073149 WO2020156309A1 (zh) | 2019-02-01 | 2020-01-20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EP20749755.3A EP3916790A4 (en) | 2019-02-01 | 2020-01-20 | ELECTRONIC DEVICE,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US17/382,068 US20210351253A1 (en) | 2019-02-01 | 2021-07-21 |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07751.6A CN111524932A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24932A true CN111524932A (zh) | 2020-08-11 |
Family
ID=71841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07751.6A Pending CN111524932A (zh) | 2019-02-01 | 2019-02-01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351253A1 (zh) |
EP (1) | EP3916790A4 (zh) |
CN (1) | CN111524932A (zh) |
WO (1) | WO2020156309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5411A (zh) * | 2021-07-29 | 2021-10-26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079731A (zh) * | 2020-08-19 | 2022-02-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
WO2024031315A1 (zh) * | 2022-08-09 | 2024-0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12120B2 (en) | 2020-12-31 | 2022-08-09 | Google Llc | Reducing a hole-in-active-area size for flexible displays |
US11706517B2 (en) | 2021-03-10 | 2023-07-18 | Google Llc | Vertically long apertures for computing device cameras |
US12204723B2 (en) * | 2023-11-30 | 2025-01-21 | Google Llc | Mitigating display diffraction flares for under-display sensin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35498A1 (en) * | 2003-01-09 | 2004-07-15 | Keiji Takanosu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8098033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Canon Inc | 有機el表示装置 |
JP2011150583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
CN105633292A (zh) * | 2016-03-24 | 2016-06-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679796A (zh) * | 2016-01-20 | 2016-06-15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97053B2 (en) * | 2006-11-02 | 2010-04-1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tegrated display having multiple capture devices |
KR20090021714A (ko) * | 2007-08-28 | 2009-03-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
US8941583B2 (en) * | 2011-02-15 | 2015-01-27 | Copytele, Inc. | Dual particle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KR102290785B1 (ko) * | 2014-11-18 | 2021-08-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5047092B (zh) * | 2015-08-06 | 2018-07-06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器及其像素阵列 |
KR102449593B1 (ko) * | 2016-01-15 | 2022-09-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장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
KR102446875B1 (ko) * | 2016-01-22 | 2022-09-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08074950B (zh) * | 2016-11-11 | 2021-11-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KR102683935B1 (ko) * | 2016-12-30 | 2024-07-1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표시장치와 그의 제조방법 |
TWI653583B (zh) * | 2017-07-17 | 2019-03-11 | Gingy Technology Inc. | 取像裝置 |
KR102489711B1 (ko) * | 2017-10-12 | 2023-01-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4355678B (zh) * | 2018-02-09 | 2023-11-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WO2019187085A1 (ja) * | 2018-03-30 | 2019-10-0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8717244B (zh) * | 2018-05-18 | 2021-03-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
JP7182906B2 (ja) * | 2018-06-12 | 2022-12-05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2019
- 2019-02-01 CN CN201910107751.6A patent/CN111524932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1-20 WO PCT/CN2020/073149 patent/WO2020156309A1/zh unknown
- 2020-01-20 EP EP20749755.3A patent/EP391679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
- 2021-07-21 US US17/382,068 patent/US2021035125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35498A1 (en) * | 2003-01-09 | 2004-07-15 | Keiji Takanosu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8098033A (ja) * | 2006-10-13 | 2008-04-24 | Canon Inc | 有機el表示装置 |
JP2011150583A (ja) * | 2010-01-22 | 2011-08-04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付き画像表示装置 |
CN105679796A (zh) * | 2016-01-20 | 2016-06-15 |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 |
CN105633292A (zh) * | 2016-03-24 | 2016-06-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79731A (zh) * | 2020-08-19 | 2022-02-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终端 |
CN113555411A (zh) * | 2021-07-29 | 2021-10-26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WO2024031315A1 (zh) * | 2022-08-09 | 2024-02-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16790A1 (en) | 2021-12-01 |
US20210351253A1 (en) | 2021-11-11 |
WO2020156309A1 (zh) | 2020-08-06 |
EP3916790A4 (en) | 2022-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24932A (zh) | 电子设备、像素结构及显示装置 | |
CN107003777B (zh) | 具有减少的摩尔纹图案的触摸显示系统 | |
CN106157818B (zh)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WO2021098137A1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9996177B2 (en) |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same,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film | |
CN110767729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767720A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0955904U (zh)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80067226A (ko) | 지문감지가 가능한 터치 센서, 이를 채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 |
CN110767692B (zh) |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
US11106254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JP2014052906A (ja) | 導電性フイルム、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導電性フイルムのパターンの決定方法 | |
CN107193421A (zh) |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 |
CN111540778A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1402961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US11322559B2 (en) | Conductive member, conductive film,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touch panel,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wiring pattern of conductive film | |
CN211554970U (zh) | 指纹图像传感器与电子装置 | |
TW201728919A (zh) | 導電性結構體、電極及包含彼之顯示裝置 | |
US9538654B2 (en) | Conductive fil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including the same | |
WO2020156286A1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 |
CN208903234U (zh) | 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 |
JP5806559B2 (ja)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 |
EP4210445A1 (en) |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ilm | |
EP390755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JP2014186687A (ja) | タッチパネル用電極基板、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