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5845A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5845A CN111435845A CN201910028856.2A CN201910028856A CN111435845A CN 111435845 A CN111435845 A CN 111435845A CN 201910028856 A CN201910028856 A CN 201910028856A CN 111435845 A CN111435845 A CN 1114358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trp
- configuration
- information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包括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于服务小区中的N个收发点的,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通过本申请,服务小区中的收发点可以基于与其对应的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提高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无线接入网络第一工作组(radio access network workinggroup#1,RAN1)研究支持一个小区内的多收发点传输(multiple transmit receive pointtransmission,Multi-TRP transmission)机制。
多个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间可以通过理想回传(ideal backhaul)或者非理想回传(non-ideal backhaul)进行通信。
在一个小区内的多收发点传输机制下,终端设备如何与该小区之间通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以期终端设备能够与小区内的多个收发点通信,并尽可能保证通信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接收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其中,服务小区,可以是网络配置与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传输的小区。
其中,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通过该服务小区(或该服务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服务小区中的收发点进行通信。其中,收发点可以为收发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point,TRP),也可以称为接入设备或者传输点,应理解,其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收发点(TRP)表示。
其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中包括N个收发点,终端设备可以与该服务小区内的N个收发点通信,该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中的N个收发点,或者说,每个收发点对应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个收发点可以基于其对应的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或者,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中包括N个收发点,终端设备与该N个收发点中的每个收发点通信时,可以分别采用对应的一个链路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与该服务小区内的N个链路通信,该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N个链路,或者说,每个链路对应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个链路可以基于其对应的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且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也就是说,每一套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中的一个收发点,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收发点配置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那么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都可以基于其对应的配置参数(或者为其配置的配置参数,或者,其关联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从而不仅能够避免服务小区中的多个收发点采用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能会导致的干扰问题,而且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通信情况,与相应的收发点基于对应的配置参数进行通信,提高通信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DCI对应的链路。
其中,从服务小区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可以理解为,接收来自服务小区中的一个收发点(或者说该收发点通过其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链路)发送的DCI。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服务小区中的收发点向终端设备发送DCI时,可以基于该收发点对应的一套配置参数发送该DCI。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DCI后,也可以根据该套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收发点或链路,即终端设备能够区分接收到的DCI是来自于哪个收发点或哪个链路的。从而,终端设备也能够向相应的收发点或链路发送上行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N个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LM;或者,分别基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执行RLM,且在第一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其中,第一链路是主链路。
其中,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也可以理解为,服务小区中的N个收发点。
其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也可以理解为,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中的N个收发点,即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可以基于各自对应的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仅基于一个链路(例如记作第一链路)或者仅针对一个收发点执行一些操作,避免与一个服务小区内的全部或多个TRP间执行多次这些过程,简化了终端设备的实现和协议复杂度。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接收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分别与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即服务小区中的一个收发点基于与其对应的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发送下行信息时,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与该套配置参数对应的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向该收发点发送上行信息或者上行反馈,使得终端设备与该收发点间能正常、有效地进行通信,且该收发点可以及时接收到与之对应的上行信息,提高鲁棒性且提高终端设备的吞吐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其中,类单小区架构可以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也可以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下文实施例中具体描述。应理解,第一类单小区架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包括: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无线承载RB,生成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实体,生成N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生成N个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以及生成N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RL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MA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生成N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单小区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HARQ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收发点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理解为控制该收发点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如eNB、gNB、CU或DU等,不做限定),该收发点所属的服务小区属于该接入网设备。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生成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发送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
其中,服务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配置的与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传输的小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小区配置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且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配置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那么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都可以基于为其配置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从而不仅能够避免服务小区中的多个收发点采用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能会导致的干扰问题,而且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通信情况,与相应的收发点基于对应的配置参数进行通信,提高通信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发送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其中,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向该收发点发送上行信息或者上行反馈,使得终端设备与该收发点间能正常、有效地进行通信,且该收发点可以及时接收到与之对应的上行信息,提高鲁棒性且提高终端设备的吞吐量。通过上述方案,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为每一个配置的可以使用该服务小区的RB分别生成RLC实体、MAC实体和HARQ实体,从而可以避免占用更多的存储和计算等资源。此外,各个收发点可以直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对应该收发点的HARQ反馈,可以避免HARQ重传不及时和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此外,通过上述方案,针对网络设备配置的可以使用该服务小区的一个RB,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为每一个收发点分别生成一个HARQ实体,从而可以避免占用更多存储和计算等资源。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执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收发点所属的接入网设备或者理解为控制该收发点的接入网设备(例如,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如eNB、gNB、CU或DU等,不做限定),该收发点所属的服务小区属于该接入网设备。
具体地,该方法包括: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通信,其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处理单元用于: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
其中,该装置可以配置在或本身即为终端设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DCI对应的链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N个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LM;或者,分别基于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执行RLM,且在第一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其中,第一链路是主链路。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处理单元还用于: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无线承载RB,生成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实体,生成N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生成N个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以及生成N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RL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MA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生成N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单小区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HARQ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
其中,该装置中的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在一种设计中,该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生成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
其中,该装置可以配置在或本身即为网络设备执行,或者,基站中的服务小区执行,或者,收发点(例如TRP)执行。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其中,该装置中的各单元分别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各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
在一种设计中,该通信装置为通信芯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在另一种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为通信设备,通信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发射机,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接收机。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其中,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该装置可以配置在或本身即为终端设备。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通信单元用于: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通信,其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其中,该装置可以配置在或本身即为网络设备执行,或者,基站中的服务小区执行,或者,收发点(例如TRP)执行。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及其各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通信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通信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地,该通信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上述第九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和/或第十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与通信设备进行交互的其他设备。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其中,该芯片系统可以包括用于发送信息或数据的输入电路或者接口,以及用于接收信息或数据的输出电路或者接口。
第十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多个收发点TRP。
第十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前述的终端设备和基站。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小区配置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配置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那么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都可以基于为其配置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从而不仅能够避免服务小区中的多个收发点采用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能会导致的干扰问题,而且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通信情况,与相应的收发点基于对应的配置参数进行通信,提高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双连接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载波聚合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4至图6示出了三种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协议栈架构的示意图;
图8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通信方法的一示意性交互图;
图10是本申请的通信装置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终端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网络设备的一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radio,NR)或者其他演进的通信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该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可以是新型无线系统(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在一种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或者控制面CU节点(CU-CP节点)和用户面CU节点(CU-UP节点)以及DU节点的RAN设备。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或者小区中的收发点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收发点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出了双连接(dual-connectivity,DC)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两个网络设备存在通信连接并可收发数据,可以称之为双连接。该两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之中,可以有一个网络设备负责与该终端设备交互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并负责和核心网控制平面实体交互,那么,该网络设备可以称之为主节点(masternode,MN),例如,主节点可以是MeNB或者MgNB,不限定于此;则另一个网络设备可以称之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例如,辅节点可以是SeNB或者SgNB,不限定于此。其中,主节点为控制面锚点,即终端设备与主节点建立RRC连接,且主节点与核心网之间建立控制面连接。在DC中,主节点中的多个服务小区组成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包括一个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可选的一个或多个辅小区(primary cell,PCell)。辅节点中的多个服务小区组成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包括一个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或者,也可以称为特殊小区)和可选的一个或多个SCell。服务小区是指网络配置给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传输的小区。
类似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同时与多个网络设备存在通信连接并可收发数据,可以称之为多连接或者多链接(multi-connectivity,MC),该多个网络设备之中,可以有一个网络设备负责与该终端设备交互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并负责和核心网控制平面实体交互,那么,该网络设备可以称之为MN,则其余的网络设备可以称之为SN。
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遵循一定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例如用户面协议栈架构可以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层等协议层的功能。图2示出了DC的一种协议栈架构图。在DC中,对应某无线承载,该两个网络设备共用一个PDCP实体,或者说,该PDCP实体为两个网络设备共同使用,且该两个网络设备有各自对应的RLC和MAC实体。
应理解,图1是DC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为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首先介绍载波聚合的架构。
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为了高效地利用零碎的频谱,系统支持不同载波单元之间的聚合。将2个或2个以上的载波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的技术可以称为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技术中,终端设备可以配置多个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CC,或者称,成员载波、组成载波、载波等),每个CC可以对应于一个独立的小区。可以将一个CC等同于一个小区。例如,主小区对应主CC(或者称,主载波),可以是为终端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的小区,或进行RRC连接重建的小区,或是在切换(handover)过程中指定的主小区。辅小区对应辅CC(或者称,辅载波),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的小区。
对于处于连接态的终端设备来说,若未配置载波聚合,则该终端设备有一个服务小区;若配置了载波聚合,则该终端设备可以有多个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可以称为服务小区集合。例如,上文所述的主小区和辅小区组成了该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servingcell)集合。换句话说,配置载波聚合的场景下,服务小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或者说,配置了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可与1个PCell和多个SCell进行数据传输。
图3示出了载波聚合的一种协议栈架构图。图3所示的协议栈架构适用于2个CC做载波聚合的场景。如图3所示,在2个CC进行CA的场景中,对应某无线承载,两个服务小区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换句话说,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和一个MAC实体为两个服务小区共用,且两个服务小区有各自对应的独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实体。
上面介绍了DC和CA的网络架构,下面介绍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小区内多个收发点(TRP)传输的场景。
下面介绍一个小区内多个收发点传输的场景。以一个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TRP)传输为例,图4至图6示出了三种可能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图,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均可适用于支持一个小区内多个收发点传输的场景,下面分别介绍。其中,该多个收发点之间可以通过理想回传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非理想回传进行通信,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多个收发点,或者,也可以称为多个传输点,即多个TRP,可以理解为地理位置上的一组天线。小区内有多个TRP,可以理解为,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时,可以分别通过该多个TRP将各自的信息发送出去。
假设小区内有N个TRP,其中,N为大于2或等于2的整数。小区的N个TRP可以分别通过一个链路或一个通道与终端设备通信,换句话说,该小区中包括N个链路或者N个通道。小区中的N个TRP,也可以理解为,小区的N个TRP分别与终端设备通信的N个通道。
应理解,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均可适用于一个小区内两个收发点传输的场景,支持一个小区内多个收发点传输的协议栈架构可类比,不再赘述。
图4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类似于DC的协议栈架构,可以将图4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称为类双连接架构或者类多连接架构,故在下文实施例中,将图4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简称为多连接架构。其中,当一个小区内有两个TRP时,可以称为类双连接架构;当一个小区内有三个TRP时,可以称为类三连接架构或者称为类多连接架构。应理解,类多连接架构或类双连接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图4中以两个TRP,分别记为TRP1、TRP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对于同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为:TRP1与TRP2共用一个PDCP实体,TRP1和TRP2有各自独立的(physical,PHY)实体、MAC实体、RLC实体,此外TRP1与TRP2有各自的MAC调度器(scheduler)和HARQ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MAC调度器具有资源分配、调度等功能,可以实现MAC实体的调度功能,MAC调度器可以看成是MAC实体的一部分功能模块,或者说,MAC调度器可以属于MAC实体,不做限定。下文出现MAC调度器的地方不再赘述。可以将具有MAC调度器的TRP看成主TRP,或者说将MAC调度器所属的TRP看成主TRP,或者说将MAC调度器所对应的TRP看成主TRP,或者将具有MAC调度功能的TRP看成主TRP,对此不做限定。终端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可以与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保持一致,例如,对于网络设备配置的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一个RB,网络设备侧包括:一个PDCP实体、两个MAC实体、两个RLC实体时,终端设备侧也包括:一个PDCP实体、两个MAC实体、两个RLC实体,不再赘述。
在图4所示的架构下,TRP1与TRP2可以各自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DCI),独立调度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 channel,PUSCH)。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给TRP1与TRP2发送相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HARQ反馈。例如,如图4中,TRP1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1、PDSCH1,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1发送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1、SR1、HARQ反馈1;TRP2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2、PDSCH2,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2发送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2、SR2、HARQ反馈2。
图5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类似于单小区通信时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故在下文实施例中,将类似于图5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简称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应理解,第一类单小区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图5中仍以TRP1、TRP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对于同一个RB,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为:TRP1与TRP2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TRP1与TRP2共用一个HARQ实体。一种示例,MAC调度器可以位于TRP1,则可以将TRP1看做主TRP,相应地,TRP1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称为主链路,TRP1的MAC调度器同时负责TRP1和TRP2的传输调度。或者,又一种示例,MAC调度器也可以位于TRP2,则可以将TRP2看做主TRP,相应地,TRP2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称为主链路,TRP2的MAC调度器同时负责TRP1和TRP2的传输调度。图5中为便于理解,仅示出一种情况。终端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可以与网络设备侧保持一致,不再赘述。
在图5所示的架构下,两个TRP可以各自发送DCI,独立调度PDSCH和PUSCH;终端设备只向TRP1(即主TRP)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即终端设备向TRP1发送对应TRP1的上行控制信息和对应TRP2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SR、CSI和HARQ反馈。例如,如图5中,TRP1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1、PDSCH1,TRP2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2、PDSCH2;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1发送对应TRP1的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1、SR1、HARQ反馈1,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1发送对应TRP2的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2、SR2、HARQ反馈2。
图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类似于CA的协议栈架构,故在下文实施例中,将类似于图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简称为类载波聚合架构。应理解,类载波聚合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图6中仍以TRP1、TRP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对于同一个RB,网络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为:TRP1与TRP2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TRP1与TRP2有各自对应的PHY实体、HARQ实体。MAC调度器位于TRP1(TRP1看做主TRP,相应地,TRP1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看做主链路),TRP1的MAC调度器同时负责TRP1和TRP2的传输调度。终端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可以与网络设备侧保持一致,不再赘述。图6中,TRP2也可以实现虚拟MAC调度器从而能够及时处理TRP2侧的传输调度,但该虚拟MAC调度器必须在TRP1的MAC调度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TRP1的MAC调度器与TRP2的虚拟MAC调度器属于主、从关系,即将TRP1看做主TRP,TRP2看做辅TRP。
在图6所示的架构下,两个TRP可以各自发送DCI,独立调度PDSCH和PUSCH。终端设备可以分别给两个TRP发送相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SR、CSI和HARQ反馈。例如,如图6中,TRP1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1、PDSCH1,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1发送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1、SR1、HARQ反馈1;TRP2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2、PDSCH2,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2发送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2、SR2、HARQ反馈2。
图4至图6的架构可应用于一个小区内的多收发点传输,本申请提出另一种可应用于一个小区内多收发点传输的架构。本申请提出的协议栈架构类似于单小区通信时的用户面协议栈架构,故在下文实施例中,将本申请提出的协议栈架构简称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应理解,第二类单小区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下面以TRP1、TRP2为例,结合图7说明本申请提出的协议栈架构。图7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可适用于支持一个小区内两个TRP传输的场景,支持一个小区内多个TRP传输的协议栈架构可类比,例如,若需要支持一个小区内三个TRP传输的场景,则对于同一个RB,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为:3个TRP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这3个TRP共用一个HARQ实体。终端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可以与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保持一致。
如图7所示,对于同一个RB,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为:TRP1与TRP2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TRP1与TRP2共用一个HARQ实体。其中,TRP1与TRP2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也就是说,一个PDCP实体为TRP1与TRP2共用、一个RLC实体为TRP1与TRP2共用、以及一个MAC实体为TRP1与TRP2共用;TRP1与TRP2共用一个HARQ实体,也就是说,对应该RB的唯一一个HARQ实体为TRP1与TRP2共用。
一种示例,MAC调度器位于TRP1,则可以将TRP1看做主TRP,相应地,TRP1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称为主链路,TRP1的MAC调度器同时负责TRP1和TRP2的传输调度。终端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可以与网络设备侧的协议栈架构保持一致,不再赘述。
图7中,TRP2也可以实现虚拟MAC调度器以及处理TRP2侧的传输调度,但该虚拟MAC调度器需要在TRP1的MAC调度器的控制下进行工作。TRP1的MAC调度器与TRP2的虚拟MAC调度器可以看做是主、从关系,即将TRP1看做主TRP,TRP2看做辅TRP,相应地,TRP1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称为主链路,TRP2与终端设备通信的链路也可以称为辅链路。
在图7所示的架构下,两个TRP可以各自发送DCI,独立调度PDSCH和PUSCH。在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协议栈架构中,配有多套PUCCH配置,分别用于终端设备向多个TRP发送相对应的上行控制信息。例如,配有两套PUCCH配置,终端设备可以分别使用对应的PUCCH配置,向TRP1、TRP2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即终端设备向TRP1发送对应TRP1的上行控制信息,向TRP2发送对应TRP2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SR、CSI和HARQ反馈。例如,如图7中,TRP1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1、PDSCH1,TRP2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DCI、PDSCH,为区分,分别记为DCI2、PDSCH2;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1发送对应TRP1的CSI、SR、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1、SR1、HARQ反馈1,终端设备也可以向TRP2发送对应TRP2的CSI、HARQ反馈,为区分,分别记为CSI2、SR2、HARQ反馈2。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协议栈架构,不仅能够减少终端设备存储和计算等资源的浪费,又能避免终端设备的吞吐量下降。图7所示的架构中,针对网络配置的可以使用该服务小区的RB,不需要为每一个收发点分别生成RLC实体、MAC实体和HARQ实体,从而可以避免占用更多的存储和计算等资源。此外,图7所示的架构中,TRP2可以直接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对应TRP2的HARQ反馈,可以避免HARQ重传不及时和吞吐量下降的问题。此外,图7所示的架构中,针对网络设备配置的可以使用该服务小区的RB,不需要为每一个收发点分别生成一个HARQ实体,从而可以避免占用更多存储和计算等资源。
关于本申请提出的协议栈架构,下文实施例中具体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和图5所示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可统称为类单小区架构或者类单载波架构,其中,“第一”和“第二”仅是为区分不同的架构所作的命名。应理解,类单小区架构或者类单载波架构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图8是能够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系统10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中所示的终端设备101;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收发点,如图中所示的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103可以是同一个小区中的传输节点。
在通信系统100中,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彼此之间可通过回程(backhaul)链路通信,该回程链路可以是有线回程链路(例如光纤、铜缆),也可以是无线回程链路(例如微波)。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可以进行相互协同,来为终端设备101提供服务。因此,终端设备101可通过无线链路分别与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通信。
按照收发点之间的通信时延分类,可以将回程分为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和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理想回程下的两传输节点之间,通信时延可以是微秒级别,与NR中毫秒级别的调度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非理想回程下的两传输节点之间,通信时延可以是毫秒级别,与NR中毫秒级别的调度相比,无法忽略。上文所述的图4至图6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以及本申请提出的如图7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均可应用于通信系统100。
此外,该通信系统100可以是PLMN网络、D2D网络、M2M网络、IoT网络或者其他网络,图8只是举例的简化示意图,网络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网络设备,图8中未予以画出。
应理解,上述图1至图8仅是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例如,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可以与多个接入网设备连接,用于控制接入网设备。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作出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处涉及高层参数,该高层参数可以包含在高层信令中。该高层信令例如可以是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也可以是其他高层信令,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指示”可以包括用于直接指示和用于间接指示,也可以包括显式指示和隐式指示。将某一信息(如下文所述的配置信息)所指示的信息称为待指示信息,则具体实现过程中,对待指示信息进行指示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但不限于,可以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如待指示信息本身或者该待指示信息的索引等。也可以通过指示其他信息来间接指示待指示信息,其中该其他信息与待指示信息之间存在关联关系。还可以仅仅指示待指示信息的一部分,而待指示信息的其他部分则是已知的或者提前约定的。例如,还可以借助预先约定(例如协议规定)是否存在某个信元来实现对待指示信息的指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指示开销。
第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描述A与B关联或关联的A与B时,可表示A与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因此,“A与B关联”与“A与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可以表达相同的含义,或者说,是可替换的。例如,M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分别与M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可表示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之间具有关联关系,即每套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关联一套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第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次提及“对应”,例如“对应DCI的PDCCH配置”,其表示的是,网络设备(如TRP所属的网络设备)或者收发点(如TRP)发送该DCI时所基于的PDCCH配置,或者,终端设备在由该PDCCH配置确定的空间/时频资源中检测,进而解析得到该DCI。本申请实施例中,PDCCH是一种信道/承载,DCI是承载在PDCCH上的信息。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网络设备配置的PDCCH配置确定出候选空间/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空间/时频资源进行PDCCH检测,检测到PDCCH后,解析该PDCCH,从而得到承载在该PDCCH上的DCI信息。
第五,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例如,区分不同的TRP、或不同的架构等。
第六,在下文示出的实施例中,“预先获取”可包括由网络设备信令指示或者预先定义,例如,协议定义。其中,“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第七,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保存”,可以是指的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也可以是集成在编码器或者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也可以是一部分单独设置,一部分集成在译码器、处理器、或通信装置中。存储器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存储介质,本申请并不对此限定。
第八,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协议”可以是指通信领域的标准协议,例如可以包括LTE协议、NR协议以及应用于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相关协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第九,“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可适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图8中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0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同时与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通信,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对应于图8中的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就是说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是同一个网络设备),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对应于图8中的收发点#1 102所属的网络设备或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就是说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是不同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对应于图8中的终端设备101。本实施例以网络设备对应于图8中的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也就是说收发点#1 102和收发点#2 103所属的网络设备是同一个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以下,不失一般性,以一个终端设备与一个网络设备之间的交互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终端设备与一个网络设备中的服务小区进行交互,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处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具有无线连接关系的任意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终端设备与一个服务小区中的多个收发点进行交互,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处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与一个或多个收发点具有无线连接关系的任意终端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处于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终端设备均可以基于相同的技术方案实现无线通信。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或网络设备,或者说,终端设备和/或收发点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协议栈架构可以如图4-图7所示,但不仅局限于图4-图7所示的协议栈架构,其他可以实现一个小区内多收发点(如多个TRP)传输的协议栈架构,也可以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200的示意性交互图。方法200包括:
S210,网络设备为小区#A进行配置。
其中,小区#A(即服务小区的一例)为支持多收发点(TRP)传输的小区,下文为简洁且不失一般性,将支持多收发点传输的小区记为小区#A。
小区#A内包括N个TRP,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网络设备为小区#A进行配置,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该小区#A中的N个TRP进行配置;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分别为该小区#A中的每个TRP配置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或者,还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分别为该小区#A中的每个TRP配置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并配置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应理解,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下文结合具体配置参数说明。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为N个TRP进行配置:
方式1:将小区#A配置成包括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的一个服务小区,该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N个TRP,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单小区方式配置;
方式2:将小区#A配置成N个同频小区,每个同频小区包括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个同频小区对应一个TRP,这种方式也可以称为多小区方式配置。其中,每个同频小区可以对应相同的频点信息和/或相同的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频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 signalblock,SSB)绝对频率(absoluteFrequencySSB)、PointA绝对频率(absoluteFrequencyPointA)、频率带宽列表(frequencyBandList)、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特定的载波列表(scs-SpecificCarrierList)等。
其中,小区标识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identifier,CGI)、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服务小区索引(如ServCellIndex)、小区组标识(如Cell Group Id)。
关于上述方式1和方式2,以及配置参数,在后面实施例中具体介绍
S22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小区#A的配置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小区#A的配置信息。
其中,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例如,配置参数包括PDCCH配置时,每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均包括PDCCH配置。
可选地,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M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M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且,M小于或等于N。
其中,M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M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分别用于进行上行信息反馈和下行信息接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图4、图6、或图7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为例,M等于N,即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即每个TRP对应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个TRP基于对应的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息,相应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对应的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向相应的TRP发送上行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图5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为例,M小于N,即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M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M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M套配置参数对应。即N个TRP中,有M个TRP分别对应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有(N-M)个TRP分别对应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例如,以图5所示的协议栈架构为例,即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两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即两个TRP中,有一个TRP(即图5中的TRP1)对应一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有一个TRP(即图5中的TRP2)对应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故终端设备采用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向TRP1发送对应TRP1的上行信息和对应TRP2的上行信息。
S230,终端设备基于小区#A的配置信息,与小区#A通信。
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小区#A通信;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小区#A中的N个TRP通信。
终端设备与小区#A通信,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从小区#A接收到来自多个TRP的信息,相应地,多个TRP可以分别向终端设备发送信息。例如,终端设备从该小区#A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接收到来自该小区#A内的多个TRP的信息。多个TRP的发送的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选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如PDCCH config)、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N个TRP对应的标识(如TRP ID)、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可选地,终端设备从小区#A接收DCI,或者说,终端设备从小区#A所属的网络设备接收DCI,该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其中,由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个TRP间存在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是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法表示的。
一种示例,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个TRP或N个链路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显式的方法表示。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对应于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的配置信息中也可以分别包含每套配置参数关联的TRP或链路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DCI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是小区#A的N个TRP或N个链路中的哪个TRP或哪个链路。其中,该TRP信息可以是TRP标识(如TRP ID),或者其他方法(如该TRP信息可以是用于区分、识别TRP的相关参数),不做限定。该链路信息可以是链路标识(如link ID),或者其他方法(如该链路信息可以是用于区分、识别链路的相关参数),不做限定。
另一种示例,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个TRP或N个链路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隐示的方法表示。例如,协议约定网络设备发送的对应于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其中,第一套配置参数关联小区#A内的第一TRP或第一链路(如记作TRP1或链路1),第二套配置参数关联小区#A内的第二TRP或第二链路(如记作TRP2或链路2),如此类推,不做赘述。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约定准则,不做限定。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DCI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是小区#A的N个TRP中的哪个TRP或哪个链路。
或者,又一示例,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和N个TRP或N个链路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信元或信元结构表示。例如,网络设备发送的包括对应于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的配置信息中可以通过某一信元(或者说某一信元结构)来指示每套配置参数关联的TRP或链路信息,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该DCI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是小区#A的N个TRP或N个链路中的哪个TRP或哪个链路。例如,网络设备发送包括对应于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时,其中,第一套配置参数用信元first-config来指代,该信元first-config中包含对应第一套配置参数的相关参数,第一套配置参数对应第一TRP或者第一链路,第二套配置参数用信元second-config来指代,该信元second-config中包含对应第二套配置参数的相关参数,第二套配置参数对应第二TRP或者第二链路,如此类推,不做赘述。或者,信元(或该信元对应的配置参数)与TRP(或链路)间也可以是其他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仅是一种举例,实现时,网络设备可以任意实现。应理解,信元first-config、信元second-config仅是一种命名方式,不做限定。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区分接收到的信息(如DCI)是来自哪个TRP的,或者说,可以将每个TRP与终端设备间的传输通道看成一个链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区分接收到的信息(如DCI)是来自哪个链路的。终端设备若要处理来自多个TRP的信息,则需要区分接收到的信息来自于哪个TRP。例如,对多个TRP对应的PDCCH进行区分以分别接收多个TRP发送的DCI,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分别对应的TRP是哪个。进一步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CI从相应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channel,PDSCH)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向确定出的TRP所对应的PUSCH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出的TRP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 channel,PUSCH)或者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上进行上行功率控制等。区分PDCCH或者区分DCI对实现与指定TRP的波束失败恢复等操作也非常关键。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多收发点传输实现数据传输速率提升。
下面结合六种可能的情况具体说明。
情况1:配置参数包括PDCCH配置。
其中,PDCCH配置:可用于配置PDCCH参数,例如,包括控制资源集(controlresource set,CORESET)、搜索空间(search space)以及其他可用于盲检PDCCH的参数。PDCCH配置例如可以通过高层参数中的PDCCH配置控制元素(PDCCH-config informationelement,PDCCH-config IE)配置。
PDCCH配置还可用于确定检测PDCCH的搜索空间/时频资源。不同的PDCCH配置所确定的搜索空间(或者说时频资源)不同。每个PDCCH配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控制资源集以及一个或多个搜索空间。每个控制资源集和每个搜索空间可以进一步通过高层参数来配置。例如,PDCCH-config中可以包含控制资源集控制元素(ControlResourceSet IE)和搜索空间控制元素(SearchSpace IE),ControlResourceSet IE表示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SearchSpace IE表示搜索空间相关参数。根据ControlResourceSet IE和/或SearchSpaceIE,可以确定检测PDCCH的候选空间/时频资源。因此,基于一个PDCCH配置,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出候选空间/时频资源,终端设备在配置的候选空间/时频资源进行PDCCH检测,检测到PDCCH后,解析该PDCCH,从而得到承载在该PDCCH上的DCI信息。
应理解,上述仅是为便于理解,以PDCCH-config中包含的ControlResourceSet IE和SearchSpace IE为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1中,配置信息包括N套PDCCH配置,N套PDCCH配置对应N个TRP,即每一套PDCCH配置对应一个TRP。或者说,N套PDCCH配置对应N个链路,即每一套PDCCH配置对应一个链路。
在情况1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理解为接收该DCI时所基于的PDCCH配置,或者说,终端设备在由该PDCCH配置确定的空间/时频资源中进行PDCCH检测,检测到PDCCH后,解析该PDCCH,进而得到该DCI;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理解为发送该DCI时所基于的PDCCH配置,或者说,网络设备将该DCI承载在该PDCCH配置所对应的信道或者空间/时频资源上。
一种示例,在情况1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PDCCH配置,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N个TRP的N个PDCCH位置以时分多址(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DM)的方式配置在N个不同的时频资源块上,终端设备在哪个时频资源块上监测/接收到DCI,则可以结合第一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其中,第一对应关系表示N个PDCCH位置与N个不同的时频资源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一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例如,小区#A中包括两个TRP,为区分,分别记为TRP#1、TRP#2。TRP#1和TRP#2的PDCCH位置所在的时频资源块分别记为K1、K2。这样,终端设备就知道从K1接收到的是TRP#1发送的信息,从K2接收到的是TRP#2发送的信息。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每套配置参数(如PDCCH配置)关联一个标识(identify,ID),该标识可以是索引值或者是TRP ID或者其他,不做限定。该标识可以由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协议规定。换句话说,N套配置参数(如N个PDCCH配置)分别对应一个标识,收发点(如TRP)发送的DCI中可以包含该标识,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DCI中包含的该标识,结合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其中,第二对应关系表示N套配置参数(如N个PDCCH配置)与N个不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二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或者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例如,小区#A中包括TRP#1、TRP#2。一种示例,TRP#1和TRP#2分别对应的PDCCH配置所关联的标识分别记为index1、index2。这样,终端设备就知道携带index1的信息为TRP#1发送的信息(例如,该信息是DCI),携带index2的信息为TRP#2发送的信息(例如,该信息是DCI)。
或者,又一种示例,在情况1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DCI所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或搜索空间相关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具体地,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配置信息包括一套PDCCH配置,该一套PDCCH配置中包含分别对应N个链路(或者说N个TRP)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可选地,可以为每个链路(或者说每个TRP)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关联一个标识,也可以为每个链路(或者说每个TRP)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关联一个标识。例如,该一套PDCCH配置中包含N套第一参数,每一套第一参数(如,第一参数包括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或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分别对应一个TRP(或者一个链路)。也就是说,N套第一参数中,其中任意两套第一参数包含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中,至少有一个参数不相同,以此来区分不同的TRP(或者链路)。从而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接收到的DCI所对应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或搜索空间相关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以N=2,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A内的TRP#1和TRP#2进行通信为例,网络设备提供的配置信息中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两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该配置信息包括一套PDCCH配置,该一套PDCCH配置中包含分别对应两个链路(或者说两个TRP)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和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假设对应TRP#1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不相同,对应TRP#1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相同;或者,假设对应TRP#1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相同,对应TRP#1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不相同;或者,假设对应TRP#1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不相同,对应TRP#1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与对应TRP#2的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不相同。终端设备接收到DCI后,可以结合第三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其中,第三对应关系表示N个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与N个不同标识(即N个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关联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第三对应关系表示N个搜索空间相关参数与N个不同标识(即N个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关联的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该第三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约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具体的,其他的用于关联每一套第一参数与TRP(或者链路)的关系的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以TRP#1为例,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来自TRP#1后,可以根据该DCI指示PDSCH接收下行数据。或者,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来自TRP#1后,可以向TRP#1对应的PUSCH发送上行数据。或者,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来自TRP#1后,可以在TRP#1对应的上行PUSCH或PUCCH进行上行功率控制等。
TRP#1和TRP#2可能对应不同的HARQ实体,甚至不同的MAC和RLC实体。如果TRP#1和TRP#2对应不同的HARQ实体,则对从PDSCH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终端设备递交到对应的HARQ实体去处理。上行方向类似,对发送到TRP所对应的PUSCH的上行数据,终端设备需要从与TRP对应的HARQ实体获取数据。对波束失败检测(beam failure detection,BFD)也是类似,例如,终端设备根据从TRP#1(或者TRP#1所对应的时频资源块K1)接收到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的质量来判断TRP#1是否发生了波束失败。
可选地,在情况1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调参考信号、TRP的标识、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或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2:配置参数包括小区标识信息。
其中,该小区标识信息,可以是PCI,或者是CGI,或者是服务小区索引,或者是小区组标识,或者,也可以是小区索引标识(Cell Index Flag,CIF)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任何可以通过标识区分不同TRP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保护范围。所述小区标识信息可以包含在物理层消息(如DCI)或层2消息(如MAC CE)或RRC消息中(如RRC重配置消息),不做限定。应理解,小区索引标识(CIF)只是一种可能的示例,也可以用其他名称代替,不作限定。下文以CIF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小区#A可以配置N个CIF,该N个CIF分别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每个TRP或每个链路对应的CIF可以不相同,CIF用于区分不同的TRP。CIF可以包含在DCI中,或者也可以包含在其他消息中,不作限定。下文以CIF包含在DCI中进行示例性说明。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2中,配置信息包括N个CIF,N个CIF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即每一个CIF对应一个TRP或一个链路,每一个CIF分别包含在与之对应的TRP发送的DCI中。
在情况2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CIF可以理解为携带在该DCI中的CIF;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CIF可以理解为发送该DCI时,携带在该DCI中的CIF。
在情况2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CIF,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DCI中包含的CIF,以及CIF与TRP或链路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该第四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支持小区#A内的TRP#1和TRP#2传输为例,在情况2中,TRP#1对应的PDCCH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说,TRP#1对应的PDCCH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PDCCH时频位置检测到DCI后,根据DCI中携带的CIF来判断该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的。
此外,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具体地处理过程同上述情况1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情况2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调参考信号、TRP的标识、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四对应关系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或第三对应关系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3:配置参数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identifier,C-RNTI)。
小区#A可以配置N个不同的C-RNTI来作为扰码序列(scrambling sequence,SS)(或解扰序列(descrambling sequence)),该N个不同的C-RNTI分别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3中,配置信息包括N个C-RNTI,N个C-RNTI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即每一个C-RNTI对应一个TRP或一个链路。每个TRP或每个链路对应的C-RNTI可以不相同。
应理解,C-RNTI是扰码序列(或解扰序列)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任何可以通过扰码序列(或解扰序列)区分不同TRP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保护范围。例如,情况3中,可以通过配置N个不同的其他种类或其他名称的扰码序列(或解扰序列)来分别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即配置信息包括N个扰码序列(或解扰序列),该扰码序列(或解扰序列)包括但不局限于C-RNTI。下文以C-RNTI为例进行说明。
在情况3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C-RNTI可以理解为获得DCI使用的解扰序列;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C-RNTI可以理解为用于对DCI进行加扰的扰码序列。扰码序列一般与解扰序列相同,可以通常称为扰码序列。
在情况3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C-RNTI,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得到DCI所使用的C-RNTI,以及C-RNTI与TRP或链路之间的第五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该第五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支持小区#A内的TRP#1和TRP#2传输为例,在情况3中,TRP#1对应的PDCCH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说,TRP#1对应的PDCCH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配置信息中包括2个SS,如该SS为C-RNTI,这2个C-RNTI分别对应TRP#1和TRP#2,终端设备在小区#A的PDCCH时频位置通过尝试两个不同的SS来检测DCI。检测到DCI后,根据获得该DCI使用的SS来判断该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的。
此外,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具体地处理过程同上述情况1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情况3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解调参考信号、TRP的标识、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4:配置参数包括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
其中,DMRS可以承载在物理共享信道中与数据信号一起发送,以用于对物理共享信道中承载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如,在PDSCH中与下行数据一起发送,或者,在PUSCH中与上行数据一起发送。DMRS还可以承载在物理控制信道中与控制信令一起发送,以用于对物理控制信道汇总承载的控制信令进行解调。如,在PDCCH中与下行控制信令一起发送,或者,在PUCCH中与上行控制信令一起发送。
小区#A可以配置N个不同的DMRS,该N个不同的DMRS分别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4中,配置信息包括N个DMRS,N个DMRS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即每一个DMRS对应一个TRP或一个链路。
应理解,DMRS是解调参考信号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任何可以通过解调参考信号区分不同TRP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保护范围。例如,情况4中,可以通过配置N个不同的其他种类或其他名称的解调参考信号来分别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对此不做限定。下文以DMRS为例进行说明。
在情况4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从接收到的DCI所在的时频位置接收DMRS;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DMRS可以理解为在发送DCI所对应的空间/时频资源发送DMRS。
在情况4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DMRS,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DMRS,以及DMRS与TRP或链路之间的第六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该第六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支持小区#A内的TRP#1和TRP#2传输为例,在情况4中,TRP#1对应的PDCCH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说,TRP#1对应的PDCCH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PDCCH时频位置检测到DCI后,根据接收到该DCI所在时频位置的DMRS信息(比如可以根据DMRS对应的信号质量是否大于预设门限来确定该DMRS信号是否有效)判断该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的。
此外,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具体地处理过程同上述情况1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情况4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RP的标识、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第六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5:配置参数包括TRP的标识。
小区#A可以为N个TRP配置N个标识,该N个标识分别对应N个TRP,该标识用于识别TRP。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5中,配置信息包括N个标识,N个标识对应N个TRP,即每一个标识对应一个TRP。例如,标识可以是TRP ID,对此不做限定。下文以TRP ID为例进行说明。
在情况5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标识可以理解为接收该DCI时所基于的PDCCH配置所关联的TRP标识;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标识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在配置PDCCH配置时配置的TRP标识,所述配置的该TRP标识与所述PDCCH配置相关联。
在情况5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TRP标识,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RP标识,以及TRP标识与TRP或链路之间的第七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该第七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支持小区#A内的TRP#1和TRP#2传输为例,在情况5中,TRP#1对应的PDCCH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说,TRP#1对应的PDCCH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PDCCH时频位置检测到DCI后,根据接收该DCI时所基于的PDCCH配置所关联的TRP标识来判断该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的。
此外,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具体地处理过程同上述情况1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情况5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调参考信号、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第六对应关系、第七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情况6:配置参数包括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
其中,波束在NR协议中的体现可以是空域滤波器(spatial filter),或者称空间滤波器或空间参数(spatial parameters)。用于发送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发射波束(transmission beam,Tx beam),也可以称为空间发送滤波器(spatial domain transmitfilter)或空间发射参数(spatial domain transmit parameter);用于接收信号的波束可以称为接收波束(reception beam,Rx beam),也可以称为空间接收滤波器(spatialdomain receive filter)或空间接收参数(spatial domain receive parameter)。
小区#A可以配置N个波束(beam)(或N个波束集),该N个波束分别对应N个TRP,该波束可以用波束标识(如SSB index或CSI-RS index)来表示;或者,该N个波束集分别对应N个TRP,其中,波束集可以用波束集标识(如beam set index)来表示,不同的波束集中包含的波束个数可以相同或不同,不同的波束集中包含的波束不相同。例如,波束集1中可以包含beam1-4,波束集2中可以包含beam5-8,对此不做限定。
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该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在情况6中,配置参数包括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该波束信息可以包括波束标识,该波束集信息可以包括波束标识和/或波束集标识,不做限定。配置信息包括N个波束(或N个波束集),N个波束(或N个波束集)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即每一个波束(或每一个波束集)分别对应一个TRP。
在情况6中,对于终端设备而言,接收到的DCI对应的波束(或波束集)可以理解为用于接收该DCI的波束(或接收该DCI的波束所属的波束集);对于网络设备而言,DCI对应的波束(或波束集)可以理解为发送该DCI的波束(或发送该DCI的波束所属的波束集)。
在情况6中,终端设备可以基于该DCI对应的波束(或波束集),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
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DCI的波束(或接收到该DCI的波束所属的波束集),以及波束(或波束集)与TRP或链路之间的第七对应关系,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或链路。该第七对应关系可以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预先保存的,也可以是协议规定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以支持小区#A内的TRP#1和TRP#2传输为例,在情况6中,TRP#1对应的PDCCH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或者说,TRP#1对应的PDCCH位置和TRP#2对应的PDCCH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终端设备从小区#A的不同波束(或波束集)检测PDCCH并获得DCI后,根据获得该DCI的波束(或获得该DCI的波束所属的波束集)判断该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的。
一种示例,配置信息包括2个波束集,如可以分别记为波束集1和波束集2,波束集1中包含beam1-4,该波束集1对应TRP#1;波束集2中包含beam5-8,该波束集2对应TRP#2。如果终端设备从beam2接收到DCI,则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该DCI是TRP#1发送的,或者,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该DCI是终端设备与TRP#1间的链路发送的。
另一种示例,配置信息包括2个波束,如可以分别记为波束1和波束2,波束1对应TRP#1,波束2对应TRP#2。如果终端设备从波束1接收到DCI,则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该DCI是TRP#1发送的,或者,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该DCI是终端设备与TRP#1间的链路发送的。
此外,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DCI是来自哪个TRP或链路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具体地处理过程同上述情况1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情况6中,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例如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解调参考信号、TRP的标识等。终端设备确定发送DCI的TRP或链路时,可以基于上述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对应关系、第三对应关系、第四对应关系、第五对应关系、第六对应关系、第七对应关系中的任意一种确定,或者,也可以基于其他配置信息与TRP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上述六种情况,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以下至少一项: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C-RNTI、DMRS、TRP标识、波束信息、或波束集信息,来区分接收到的信息是来自哪个TRP或者是来自哪个链路的,以便进一步进行对应的PDSCH、PUSCH或PUCCH处理,通过一个小区内的多收发点传输实现传输速率的提升。
应理解,上述示例性地介绍了六种可能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并未限定于此。例如,上述六种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下面详细介绍上述方式1和方式2。
方式1:单小区方式配置。
以配置参数为PDCCH配置为例,网络设备可以将小区#A配置成包括N套PDCCH配置的一个服务小区,每一套PDCCH配置分别对应一个TRP。
RRC消息采用多级信元结构,即一个信元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下一级信元,例如,小区组配置(CellGroupConfig)→特殊小区配置/辅小区配置(SpCellConfig/SCellConfig)→服务小区配置(ServingCellConfig)→带宽部分专用参数(BWP-DownlinkDedicated)→PDCCH-Config。因此,可以在ServingCellConfig信元或者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包括N个PDCCH-Config信元。下面以小区#A包括两个TRP为例具体说明,为区分,分别记为TRP#1、TRP#2。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包括两个PDCCH-Config信元,为区分,分别记为PDCCH-Config1、PDCCH-Config2。换句话说,对小区#A提供一套ServingCellConfig,即给终端设备配置一套ServingCellConfig,且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括两套PDCCH-Config。
其中,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含的信息除了PDCCH配置外,其他信息可以同时对应TRP#1和TRP#2。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小区索引(如ServCellIndex)、上行配置(如UplinkConfig)等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相同,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的PDCCH-Config1、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换句话说,TRP#1和TRP#2对应的PDCCH-Config不同。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DCI搜索空间或时频资源不同。
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配置的PDCCH-Config1和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例如,PDCCH-Config1对应TRP#1,PDCCH-Config2对应TRP#2,或者,PDCCH-Config2对应TRP#1,PDCCH-Config1对应TRP#2)。TRP#1和TRP#2可以分别基于各自的PDCCH-Config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外,通过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配置有PDCCH-Config2信元,或者,通过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配置有PDCCH-Config1信元和PDCCH-Config2信元,也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此时的传输场景为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传输(TRP#1和TRP#2为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包括PDCCH-Config2的服务小区配置后可获知网络设备对该服务小区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收发点传输用于表示一个小区中的多个TRP与终端设备通信。下文为简洁,不再赘述。
或者,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包括一个PDCCH-Config信元,但是该PDCCH-Config中包含分别对应N个TRP(或者N个链路)的N套第一参数(第一参数如上所述,不再赘述)。换句话说,对小区#A提供一套PDCCH-Config,即给终端设备配置一套PDCCH-Config,且该套PDCCH-Config中包括N套第一参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如ControlResourceSet)和第一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如SearchSpace)。
下面以N=2,小区#A包括两个TRP为例具体说明,为区分,分别记为TRP#1、TRP#2。
在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内包括一个PDCCH-Config信元,该PDCCH-Config中包含分别对应2个TRP(或者2个链路)的2套第一参数,第一参数包括第一控制资源集相关参数(如ControlResourceSet)和第一搜索空间相关参数(如SearchSpace),为区分,分别记为ControlResourceSet1、SearchSpace1、ControlResourceSet2、SearchSpace2。
其中,该套PDCCH-Config中的ControlResourceSet1、SearchSpace1对应TRP#1,ControlResourceSet2、SearchSpace2对应TRP#2,换句话说,TRP#1、TRP#2对应一套PDCCH-Config,TRP#1和TRP#2分别对应的PDCCH的候选空间(时频资源)是不同的。例如,TRP#1和TRP#2分别对应的DCI搜索空间和/或时频资源不同。
TRP#1和TRP#2可以分别基于各自的PDCCH的候选空间(时频资源)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外,通过一套PDCCH-Config内配置有两套ControlResourceSet和两套SearchSpace,也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此时的传输场景为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传输(TRP#1和TRP#2为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包括两套ControlResourceSet和两套SearchSpace的PDCCH-Config后可获知网络设备对该服务小区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ServingCellConfig信元内包括两个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为区分,分别记为BWP-DownlinkDedicated1、BWP-DownlinkDedicated2。换句话说,对小区#A提供一套ServingCellConfig,即给终端设备配置一套ServingCellConfig,且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括两套BWP-DownlinkDedicated。每套BWP-DownlinkDedicated中包括一套PDCCH-Config,为区分,分别记为PDCCH-Config1、PDCCH-Config2。
其中,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含的信息除了PDCCH配置外,其他信息可以同时对应TRP#1和TRP#2。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小区索引(如ServCellIndex)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上行配置(如UplinkConfig)可以相同或不同,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套ServingCellConfig中的BWP-DownlinkDedicated1、BWP-DownlinkDedicated2分别对应TRP#1和TRP#2,即,BWP-DownlinkDedicated1中的PDCCH-Config1、BWP-DownlinkDedicated2中的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换句话说,TRP#1和TRP#2对应的PDCCH-Config不同。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DCI搜索空间或时频资源不同。
ServingCellConfig信元内配置的BWP-DownlinkDedicated1、BWP-DownlinkDedicated2分别对应TRP#1和TRP#2,即PDCCH-Config1和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例如,BWP-DownlinkDedicated1或PDCCH-Config1对应TRP#1,BWP-DownlinkDedicated2或PDCCH-Config2对应TRP#2;又如,BWP-DownlinkDedicated2或PDCCH-Config2对应TRP#1,BWP-DownlinkDedicated1或PDCCH-Config1对应TRP#2,对此不做限定。TRP#1和TRP#2可以分别基于各自的PDCCH-Config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此外,通过ServingCellConfig信元内配置有BWP-DownlinkDedicated 2,或者,通过ServingCellConfig信元内配置有两个BWP-DownlinkDedicated信元(如BWP-DownlinkDedicated1和BWP-DownlinkDedicated 2),可以指示终端设备此时的传输场景为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传输(TRP#1和TRP#2为服务小区内的两个收发点)。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包括BWP-DownlinkDedicated 2的服务小区配置后可获知网络设备对该服务小区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结合RRC消息、以及RRC消息采用的一种多级信元结构进行了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任何可以将小区#A配置成包括N套PDCCH配置的一个服务小区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RRC消息采用其它形式的多级信元结构时,也可以基于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将小区#A配置成包括N套PDCCH配置的一个服务小区。
应理解,上述各个信元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基于上述方式1,通过为支持多收发点传输的服务小区配置多个PDCCH配置来进行多收发点传输配置,可以避免冗余信息,既尽量重用了现有信令,又节省了信令开销。
方式2:多小区方式配置。
将小区#A配置成N个同频小区,每个同频小区包括一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每个同频小区对应一个TRP。下面以将小区#A配置成两个同频serving cell,这两个serving cell分别对应TRP#1、TRP#2为例进行说明。为区分,将这两个同频serving cell记为小区#A1、小区#A2。
RRC消息采用多级信元结构,仍以下面这种多级信元结构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CellGroupConfig→SpCellConfig/SCellConfig→ServingCellConfig→BWP-DownlinkDedicated→PDCCH-Config。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两个小区组(cell group,CG),换句话说,可以配置两套CellGroupConfig,该两套CellGroupConfig为分别对应小区#A1、小区#A2的配置。换句话说,该两套CellGroupConfig分别对应TRP#1、TRP#2。例如,针对如上述图4所示的类双连接架构,可以采用该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还可以适用于如图4-图7所示的任意一种架构,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每套CellGroupConfig中包括一套PDCCH-Config(该PDCCH-Config可以包含在CellGroupConfig的下级信元中),为区分,分别记为PDCCH-Config1、PDCCH-Config2。PDCCH-Config1、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换句话说,TRP#1和TRP#2对应的PDCCH-Config不同。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DCI搜索空间或时频资源不同。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两套配置参数,该两套配置参数可以为两套CellGroupConfig,或者,该两套配置参数可以为两套PDCCH-Config。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小区#A提供两个服务小区的配置,换句话说,小区#A提供两套ServingCellConfig,即一个小区组配置(CellGroupConfig)中包括两套ServingCellConfig,为区分,分别记为ServingCellConfig1、ServingCellConfig2。ServingCellConfig1、ServingCellConfig2分别为对应小区#A1、小区#A2的配置。换句话说,该ServingCellConfig1、ServingCell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例如,针对上述如图5和图7所示的类单小区架构,以及如图6所示的类载波聚合架构,可以采用该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还可以适用于如图4所示的类多连接架构,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两套ServingCellConfig对应的小区索引(如ServCellIndex)可以相同或不同、上行配置(如UplinkConfig)可以相同或不同,即,TRP#1和TRP#2对应的小区索引、上行配置等可以相同或不同。
其中,每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括一套PDCCH-Config,为区分,分别记为PDCCH-Config1、PDCCH-Config2。PDCCH-Config1、PDCCH-Config2分别对应TRP#1和TRP#2,换句话说,TRP#1和TRP#2对应的PDCCH-Config不同。例如,TRP#1和TRP#2对应的DCI搜索空间或时频资源不同。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两套配置参数,该两套配置参数可以为两套ServingCellConfig,或者,该两套配置参数可以为两套ServingCellConfig,或者,该两套配置参数可以为两套PDCCH-Config。
该实现方式中,在SpCellConfig信元内包括两个ServingCellConfig信元,为区分,分别记为ServingCellConfig1、ServingCellConfig2。换句话说,对小区#A提供一套SpCellConfig,且该套SpCellConfig中包括两套ServingCellConfig,每套ServingCellConfig中包括一套PDCCH-Config。TRP#1和TRP#2可以分别基于各自的PDCCH-Config与终端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结合RRC消息、以及RRC消息采用的一种多级信元结构进行了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任何可以将小区#A配置成N个同频serving cell的方式都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例如,RRC消息采用其它形式的多级信元结构时,也可以基于类似于上述的方式将小区#A配置成N个同频serving cell。
应理解,上述各个信元的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并不排除在未来的协议中定义其他名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可能。
基于上述方式2,通过将支持多收发点传输的服务小区配置成两个同频servingcell的方法,使得可以尽可能地重用已有的DC或CA配置流程或信令,简化协议设计。
考虑到终端设备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有多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的几种方式。此外,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确定的协议架构类型与TRP进行通信。下面详细说明。
可选地,终端设备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为区分,将该指示信息记为指示信息#1。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其中,类多连接架构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即为如图6所示的架构,类单小区架构包括如图5所示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和如图7所示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1所指示的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
具体的,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可以是协议预先定义或规定的一种或多种;或者,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也可以是网络设备通知给终端设备的,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协议预先定义或协议规定使用的一种协议架构类型。
例如,协议预先定义/规定使用类多连接架构;又如,协议预先定义/规定使用类载波聚合架构;又如,协议预先定义/规定使用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又如,协议预先定义/规定使用第二类单小区架构。此时,终端设备获取指示信息#1,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协议预先定义或协议规定,确定与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协议预先定义或协议规定使用的多种协议架构类型。
例如,协议预先定义/规定使用以下至少两种协议架构类型: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此时,终端设备获取指示信息#1,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根据协议预先定义或协议规定,确定与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指示信息#1,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指示信息#1确定协议架构类型。
其中,指示信息#1可以通过专门信元的方式显式指示,或者,指示信息#1也可以通过现有信元的特定取值和/或特定配置方式(比如一个信元被配置了多份)等隐式指示。例如,可以在信元ServingCellConfig中通过专门信元multiTrpTransType来显式指示协议架构类型。又如,对于某一信元,当被配置Y份时(Y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协议架构类型为某一种架构(如,类多连接架构或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第一类单小区架构或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又如,对于某一信元,当被配置一份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该协议架构类型为其中一种架构(如类多连接架构);当被配置了两份时,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另一种(如类载波聚合架构)等等,其中,某一信元被配置X份(X为大于1或等于1的整数)以及对应的架构类型,可以预先规定,不作限定。应理解,其中,该信元的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信元可以有其他名称或表达形式。
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类多连接架构的信息;或者,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类载波聚合架构的信息;或者,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的信息;或者,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的信息。
又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协议架构类型为以下至少两种: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或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以下至少两种协议架构类型的信息: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或第二类单小区架构。例如,信元multiTrpTransType中包括用于表示类多连接架构和第二类单小区架构的信息,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和第二类单小区架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也可以称为确定多收发点传输类型,或者,也可以称为多收发点传输采用的协议架构类型,其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下文均用确定协议架构类型表示。
应理解,上述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任何可以使得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的方式都落入本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上面介绍了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的几种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确定的协议架构类型进行相应的协议栈配置。下面详细说明。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定的协议架构类型,进行相应的协议栈配置。下面结合上述如图4至图7所示的架构,分别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
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时,针对配置可以使用小区#A的一个无线承载RB,为N个TRP(或N个链路)共同生成一个PDCP实体,且分别为每个TRP(或每个链路)生成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其中,为N个TRP(或N个链路)共同生成一个PDCP实体,也就是说,N个TRP(或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分别为每个TRP(或每个链路)生成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也就是说,N个TRP(或N个链路)与N个RLC实体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与N个MAC实体对应、N个TRP(或N个链路)与N个HARQ实体对应。具体地,参考如图4所示的架构。
可选的,对于一个无线承载RB而言,可以是某种业务的数据无线承载,也可以是某种业务的信令无线承载,例如,针对紧急业务,如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对该紧急业务的数据无线承载/信令无线承载进行上述处理;或者,也可以是指定的数据无线承载/信令无线承载,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下文不再赘述。
此外,对于某一RB,网络设备在对该RB建立逻辑信道时,可以配置该RB对应的逻辑信道能够在哪些小区(或哪些小区的资源)上发送。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及的配置可以使用小区#A(即服务小区)的无线承载RB,即网络设备将小区#A配置成能发某一RB(如对应URLLC业务的某RB)的小区,也就是说,该RB就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可以使用小区#A的RB。
其中,一个PDCP实体与N个RL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N个RLC实体与N个MAC实体一一对应进行数据传递。N个MAC实体与N个HARQ实体一一对应进行数据传递。当存在多个服务小区时,MAC实体可能对应多个HARQ实体,每一个HARQ实体对应一个服务小区。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
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时,针对配置可以使用小区#A的一个RB,为N个TRP(或N个链路)共同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分别为每个TRP(或每个链路)生成一个HARQ实体。具体地,参考如图6所示的架构。
其中,一个PDCP实体与一个RL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RLC实体与一个MA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MAC实体与N个HARQ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
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一类单小区架构时,针对配置可以使用小区#A的一个RB,为N个TRP(或N个链路)共同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
其中,一个PDCP实体与一个RL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RLC实体与一个MA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MAC实体与一个HARQ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
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第二类单小区架构时,针对配置可以使用小区#A的一个RB,为N个TRP(或N个链路)共同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
其中,一个PDCP实体与一个RL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RLC实体与一个MAC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一个MAC实体与一个HARQ实体对应进行数据传递。
上述介绍了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1确定协议架构类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上述确定的协议架构类型确定小区#A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终端设备确定小区#A是否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的几种方法。
可选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法,确定小区#A是否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N套配置参数针对的是否为多收发点传输。
方法A: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信息#1确定小区#A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
终端设备获取到用于指示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的指示信息#1后,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1确定协议架构类型,也可以根据该指示信息#1确定小区#A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配置消息或者该N套配置参数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用于指示与N个TRP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的指示信息#1,如前所述,不再赘述。
方法B:网络设备也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小区#A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的指示信息。为区分,记为指示信息#2。
方法C:终端设备也可以根据小区#A的配置信息确定小区#A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
下面结合上述如图4至图7所示的架构,详细介绍上述方法B和方法C。
针对如图4所示的类多连接架构。
相比于传统DC架构(传统DC中,针对一个RB的两个MAC或两个RLC实体是分别对应两个接入网设备的(如对应MN和SN)),图4所示的该架构可以看作是DC架构的一种变形,由于该架构下,针对一个RB的两个MAC或两个RLC实体是分别对应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两个TRP或两个链路的,为区分,将该变形记为小区内的DC(intra-cell DC),将传统DC架构记为普通DC。应理解,上述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针对类多连接架构,可以重用普通DC的相关流程进行intra-cell DC的配置,即重用普通DC的相关流程进行同一个服务小区内多收发点传输的配置。
针对类多连接架构,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该配置为intra-cell DC,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区分此时的配置为intra-cell DC。其中,该指示可以是显示指示(如上述方法B),也可以是隐示指示(如上述方法C)。下面分别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B显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DC,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DC。该指示信息#2可以包括在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消息,例如RRC建立(RRCSetup)、RRC恢复(RRCResume)、RRC重建立(RRCReestablishment)或RRC重配置(RRCReconfiguration)等消息中。
例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二进制数值,如“0”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DC,即是普通DC,“1”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DC。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布尔值,如“False”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DC,即是普通DC,“True”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DC。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信元的形式,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配置消息中是否有某一信元的方式来指示配置的是否为intra-cell DC。如,配置消息中包括了某信元,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DC,配置消息中没有包括该信元,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DC,即是普通DC。其中,该信元例如可以是multiTrpTrans。应理解,其中,该信元的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信元可以有其他名称或表达形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C隐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DC,即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N套配置参数,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所对应的频点信息相同,确定该配置为intra-cell DC,或者,确定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配置对应小区#A内的N个不同TRP或链路。
其中,频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bsoluteFrequencySSB、absoluteFrequencyPointA、frequencyBandList、scs-SpecificCarrierList等。
针对如图5所示的第一类单小区架构。
相比于传统CA架构(以传统2CC CA为例,传统2CC CA架构下,两个HARQ实体是分别对应两个CC/小区的),图5所示的该架构可以看作是CA架构的一种变形,此架构下,N个TRP共享一个HARQ entity。为区分,将该变形记为小区内的CA(intra-cell CA),将传统CA架构记为普通CA。理解,上述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针对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可以重用普通CA的相关流程进行intra-cell CA的配置,即重用普通CA的相关流程进行同一个服务小区内多收发点传输的配置。相比于普通CA,对intra-cell CA的配置只有一个HARQ配置或两个完全一样的HARQ配置。
如前所述,针对第一类单小区架构,N套配置参数中,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中或N套ServingCellConfig中,有M套PUCCH配置,M小于N。例如,以图5所示的TRP#1和TRP#2为例,TRP#1和TRP#2仅对应一套PUCCH配置。
针对第一类单小区架构,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为intra-cell CA with sharing HARQ entity,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区分此时的配置为intra-cell CA。其中,该指示可以是显示指示(如上述方法B),也可以是隐示指示(如上述方法C)。下面分别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B显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该指示信息#2可以包括在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消息,例如RRCSetup、RRCResume、RRCReestablishment或RRCReconfiguration等消息中。
例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二进制数值,如“0”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1”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布尔值,如“False”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True”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信元的形式,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配置消息中是否有某一信元的方式来指示配置的是否为intra-cell CA。如,配置消息中包括了某信元,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配置消息中没有包括该信元,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其中,该信元例如可以是multiTrpTrans。应理解,其中,该信元的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信元可以有其他名称或表达形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C隐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N套配置参数,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或N套ServingCellConfig,所对应的频点信息相同,确定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确定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配置对应小区#A内的N个不同TRP或链路。
其中,频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bsoluteFrequencySSB、absoluteFrequencyPointA、frequencyBandList、scs-SpecificCarrierList等。
针对如图6所示的类载波聚合架构。
相比于传统CA架构(以传统2CC CA为例,传统2CC CA架构下,两个HARQ实体是分别对应两个CC/小区的),图6所示的该架构可以看作是CA架构的一种变形。由于该架构下,两个HARQ实体是分别对应同一个服务小区内的两个TRP或链路的,为区分,将该变形记为小区内的CA(intra-cell CA),将传统CA架构记为普通CA。应理解,上述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针对类载波聚合架构,可以重用传统CA的相关流程进行intra-cell CA的配置,即重用传统CA的相关流程进行同一个服务小区内多收发点传输的配置。
针对类载波聚合架构,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区分此时的配置为intra-cellCA。其中,该指示可以是显示指示(如上述方法B),也可以是隐示指示(如上述方法C)。下面分别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B显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该指示信息#2可以包括在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消息,例如RRCSetup、RRCResume、RRCReestablishment或RRCReconfiguration等消息中。
例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二进制数值,如“0”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1”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布尔值,如“False”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True”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信元的形式,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配置消息中是否有某一信元的方式来指示配置的是否为intra-cell CA。如,配置消息中包括了某信元,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配置消息中没有包括该信元,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其中,该信元例如可以是multiTrpTrans。应理解,其中,该信元的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信元可以有其他名称或表达形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C隐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N套配置参数,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或N套ServingCellConfig,所对应的频点信息相同,确定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确定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配置对应小区#A内的N个不同TRP或链路。
其中,频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bsoluteFrequencySSB、absoluteFrequencyPointA、frequencyBandList、scs-SpecificCarrierList等。
针对如图7所示的第二类单小区架构。
相比于传统CA架构(以传统2CC CA为例,传统2CC CA架构下,两个HARQ实体是分别对应两个CC/小区的),图7所示的该架构可以看作是CA架构的一种变形,此架构下,N个TRP共享一个HARQ entity。为区分,将该变形记为小区内的CA(intra-cell CA),将传统CA架构记为普通CA。理解,上述命名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针对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可以重用传统CA的相关流程进行intra-cell CA的配置,即重用传统CA的相关流程进行同一个服务小区内多收发点传输的配置。相比于普通CA,对intra-cell CA的配置只有一个HARQ配置或两个完全一样的HARQ配置。
如前所述,针对第二类单小区架构,N套配置参数中,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中,或N套ServingCellConfig中,有N套PUCCH配置。例如,以图7所示的TRP#1和TRP#2为例,TRP#1和TRP#2分别对应一套PUCCH配置。
针对第二类单小区架构,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为intra-cell CA with sharing HARQ entity,或者,可以指示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从而使得终端设备能够区分此时的配置为intra-cell CA。其中,该指示可以是显示指示(如上述方法B),也可以是隐示指示(如上述方法C)。下面分别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B显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该指示信息#2可以包括在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配置消息,例如RRCSetup、RRCResume、RRCReestablishment或RRCReconfiguration等消息中。
例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二进制数值,如“0”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1”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可以是布尔值,如“False”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True”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
又如,该指示信息#2为信元的形式,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在配置消息中是否有某一信元的方式来指示配置的是否为intra-cell CA。如,配置消息中包括了某信元,表示配置的是intra-cell CA,配置消息中没有包括该信元,表示配置的不是intra-cell CA,即是普通CA。其中,该信元例如可以是multiTrpTrans。应理解,其中,该信元的命名仅是为便于理解作的示例性说明,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信元可以有其他名称或表达形式。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过上述方法C隐示指示终端设备配置的是intra-cellCA,即通过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配置消息中所包括的N套配置参数,例如N套CellGroupConfig或N套ServingCellConfig,所对应的频点信息相同,确定该配置为intra-cell CA,或者,确定该配置针对的是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配置对应小区#A内的N个不同TRP或链路。
其中,频点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absoluteFrequencySSB、absoluteFrequencyPointA、frequencyBandList、scs-SpecificCarrierList等。
上文结合不同架构,介绍了终端设备可以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确定小区#A是否配置了多收发点传输,或者,确定该N套配置参数针对的是否为多收发点传输。终端设备针对不同的TRP,可以进行不同的操作。下面具体说明。
可选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小区#A的N个链路,N个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链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LM;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执行RLM,且在第一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
其中,小区#A的N个链路,可以理解为,小区#A的N个TRP,或者可以理解为小区#A的N个TRP分别与终端设备通信的N个通道。相应地,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可以用第一TRP和第二TRP表示,或者第一链路可以表示为终端设备与第一TRP通信的链路,第二链路可以表示为终端设备与第二TRP通信的链路。
其中,第一链路可以是N个链路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或者,可以是网络设备指定的一个链路或多个,或者,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一个链路或多个,或者,也可以是N个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主链路。其中,主链路为终端设备与主TRP通信的通道或链路(关于主链路可参考图5至图7中的描述)。相应地,其中,第一TRP可以是N个TRP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可以是网络设备指定的一个TRP,或者,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一个TRP,或者,也可以是N个TRP中的主TRP。
终端设备确定第一链路或第一TRP的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如情况1至情况6中的描述,如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DCI对应的配置参数确定发送该DCI的TRP是小区#A的N个TRP中的哪个TRP或哪个链路的方法,不再赘述。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显式或隐式的方法来指示第一链路或者第一TRP。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第一链路的标识或者第一TRP的标识来进行指示,或者,协议约定。又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发送的包括对应于小区#A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某一信元(或者说某一信元结构)来指第一链路或者第一TRP信息。具体可以参考情况1至情况6中的描述,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链路可以是N个链路中不同于第一链路的任意一个或多个。相应地,第二TRP可以是N个TRP中不同于第一TRP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终端设备确定各个链路(例如第Z链路)或各个TRP(例如第Z TRP)的方法,以及网络设备指示各个链路(例如第Z链路)或各个TRP(例如第Z TRP)的方法,可参考上述如情况1至情况6中的描述,不再赘述。其中Z可以是1至N区间内的任意取值。
对小区#A,终端设备能接收到来自小区#A的N个TRP或N个链路的信息,终端设备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或部分TRP或链路上执行一些操作。
基于本申请本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只在一个TRP或一个链路上,或者,在部分TRP或部分链路上,执行一些操作,避免对一个服务小区执行多套这些过程,简化了终端设备的实现和协议复杂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beam failure detection,BFD)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beam failure recovery,BFR)。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adio link management,RLM)。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N个TRP或N个链路执行RLM,并在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adio link failure,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在其它TRP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终端设备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网络设备,由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网络设备指定的TRP或网络设备将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TRP删除或者重配置该无线链路失败的TRP。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协议规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协议规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协议规定的TRP或链路上执行无线链路管理。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N个TRP或N个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并在协议规定的TRP或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在其它TRP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终端设备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协议规定的TRP或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协议规定的TRP所属的网络设备,由协议规定的TRP或协议规定的TRP所属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协议规定的TRP或协议规定的TRP所属的网络设备将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TRP删除或者重配置该无线链路失败的TRP。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主TRP或链路上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在主TRP或链路上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主TRP或链路上执行无线链路管理。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基于N个TRP或N个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并在主TRP或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在其它TRP发生无线链路失败后,终端设备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主TRP或将无线链路失败报告发送给主TRP所属的网络设备,由主TRP或主TRP所属的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主TRP或主TRP所属的网络设备将发生无线链路失败的TRP删除或者重配置该无线链路失败的TRP。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在网络设备指定的TRP上执行波束级别的RRM测量;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协议规定的TRP上执行波束级别的RRM测量;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分别在N个TRP上执行波束级别的RRM测量。
以上结合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介绍了终端设备可以只在一个TRP或一个链路或部分TRP或链路上执行一些操作,应理解,上述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以及具体操作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并未限定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网络设备可以为服务小区配置N套配置参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配置一套配置参数,那么服务小区中的每个收发点都可以基于为其配置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传输数据。从而不仅能够避免服务小区中的多个收发点采用一套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可能会导致的干扰问题,而且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根据实际通信情况,与相应的收发点基于对应的配置参数进行通信,提高通信效率。
以上,结合图4至图9详细说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以下,结合图10至图12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所示,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通信单元1100和处理单元120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例如,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单元1100用于:接收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处理单元1200用于:基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处理单元1200用于: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一DCI对应的链路。
可选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可选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N个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或者,基于第一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LM;或者,分别基于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执行RLM,且在第一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其中,第一链路是主链路。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接收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可选地,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获取指示信息,获取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处理单元1200具体用于:根据指示信息确定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可选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处理单元1200还用于: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多连接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无线承载RB,生成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实体,生成N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生成N个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以及生成N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RL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MAC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载波聚合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生成N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N个HARQ实体与N个链路对应;或者,当协议架构类型为类单小区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其中,一个PDCP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RL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MAC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一个HARQ实体为N个链路共用。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单元1100用于: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服务小区通信,其中,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可选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9中的方法200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9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9中的方法2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3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终端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收发器202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11中示出的终端设备2000中的处理器201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电路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1000可实现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例如,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电路;又如,也可以为收发点,或者配置于收发点中的芯片或电路。
处理单元1200用于:生成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通信单元1100用于:发送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
可选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可选地,通信单元1100还用于: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其中,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通信单元1100用于:基于对应于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终端设备通信,其中,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共用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可选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具体地,该通信装置1000可实现对应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该通信装置1000可以包括用于执行图9中的方法200中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的单元。并且,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各单元和上述其他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图9中的方法200的相应流程。
其中,当该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图9中的方法200时,通信单元11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20,处理单元1200可用于执行方法200中的步骤210和步骤230。
应理解,各单元执行上述相应步骤的具体过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经详细说明,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网络设备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为可对应于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收发器3200,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处理单元1200可对应于图12中示出的网络设备3000中的处理器3100。
还应理解,该通信装置1000为配置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电路时,该通信装置1000中的通信单元1100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2000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2000可应用于如图1至图8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
如图所示,该终端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和收发器2020。可选地,该终端设备2000还包括存储器2030。其中,处理器2010、收发器2002和存储器20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控制和/或数据信号,该存储器20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010用于从该存储器20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以控制该收发器2020收发信号。可选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天线2040,用于将收发器2020输出的上行数据或上行控制信令通过无线信号发送出去。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和存储器2030可以合成一个处理装置,处理器2010用于执行存储器20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0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0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010。该处理器2010可以与图10中的处理单元对应。
上述收发器2020可以与图10中的通信单元对应,也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器2020可以包括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和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其中,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发射器用于发射信号。
应理解,图11所示的终端设备2000能够实现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2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处理器201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终端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收发器202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或从网络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电源20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该终端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输入单元2060、显示单元2070、音频电路2080、摄像头2090和传感器2100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音频电路还可以包括扬声器2082、麦克风2084等。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可以为基站的结构示意图。该基站3000可应用于如图1至图8所示的系统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或者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或者流程。
如图所示,该基站30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radio unit,RRU)310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3200。所述RRU 3100可以称为收发单元,与图10中的通信单元1100对应。可选地,该收发单元3100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3101和射频单元3102。可选地,收发单元3100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可以对应于接收器(或称接收机、接收电路),发送单元可以对应于发射器(或称发射机、发射电路)。所述RRU 310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320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3100与BBU 320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320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单元,可以与图10中的处理单元1200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单元)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或者配置服务小区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320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3200还包括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所述存储器320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320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3201和处理器3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应理解,图12所示的基站3000能够实现图9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基站30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上述BBU 32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由网络设备内部实现的动作,而RRU 3100可以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或从终端设备接收的动作。具体请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所述处理器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上述处理装置可以是一个芯片。例如,该处理装置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以是专用集成芯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还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chip,SoC),还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or unit,CPU),还可以是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还可以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MCU),还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或其他集成芯片。
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程序代码,当该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图9所示实施例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系统,其包括前述的多个收发点TRP。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c,SSD))等。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和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完全对应,由相应的模块或单元执行相应的步骤,例如通信单元(收发器)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接收或发送的步骤,除发送、接收外的其它步骤可以由处理单元(处理器)执行。具体单元的功能可以参考相应的方法实施例。其中,处理器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通过图示,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和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驻留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部件可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更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从在上面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的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部件可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例如来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和/或网络间的另一部件交互的二个部件的数据,例如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互联网)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来通信。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所述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基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者波束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所述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所述N个链路包括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链路执行波束失败检测和波束失败恢复过程;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链路执行随机接入过程;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链路执行无线链路管理RLM;或者,
分别基于所述第一链路和所述第二链路执行RLM,且在所述第一链路发生无线链路失败RLF时,触发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
其中,所述第一链路是主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应于所述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所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其中,所述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所述确定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确定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对应所述服务小区的N个链路;
当所述协议架构类型为所述类多连接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承载RB,生成一个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实体,生成N个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生成N个媒体接入控制MAC实体、以及生成N个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实体,其中,所述一个PDCP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N个RLC实体与所述N个链路对应,所述N个MAC实体与所述N个链路对应,所述N个HARQ实体与所述N个链路对应;
或者,
当所述协议架构类型为所述类载波聚合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所述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以及一个MAC实体,且生成N个HARQ实体,其中,所述一个PDCP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一个RLC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一个MAC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N个HARQ实体与所述N个链路对应;
或者,
当所述协议架构类型为所述类单小区架构时,对应配置可以使用所述服务小区的RB,生成一个PDCP实体、一个RLC实体、一个MAC实体、以及一个HARQ实体,其中,所述一个PDCP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一个RLC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一个MAC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所述一个HARQ实体为所述N个链路共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
根据所述第一DCI,确定所述第一DCI对应的链路。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所述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包括对应于所述服务小区的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其中,每套配置参数包括的参数类型相同,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发送所述服务小区的配置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配置、小区标识信息、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解调参考信号DMRS、波束集信息、或波束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对应于所述服务小区的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所述N套与上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一一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与所述服务小区通信的协议架构类型,
其中,所述协议架构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类多连接架构、类载波聚合架构、或类单小区架构。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第一DCI对应的配置参数属于所述N套与下行控制信道相关的配置参数中的一套。
1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
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
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
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通信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8856.2A CN1114358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EP20738425.6A EP3902149A4 (en) | 2019-01-11 | 2020-01-08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2021540208A JP7358481B2 (ja) | 2019-01-11 | 2020-01-08 | 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装置 |
PCT/CN2020/071007 WO2020143692A1 (zh) | 2019-01-11 | 2020-01-08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US17/371,352 US12232125B2 (en) | 2019-01-11 | 2021-07-09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8856.2A CN1114358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5845A true CN111435845A (zh) | 2020-07-21 |
CN111435845B CN111435845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71521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28856.2A Active CN111435845B (zh) | 2019-01-11 | 2019-01-11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32125B2 (zh) |
EP (1) | EP3902149A4 (zh) |
JP (1) | JP7358481B2 (zh) |
CN (1) | CN111435845B (zh) |
WO (1) | WO2020143692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63087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
WO2022088009A1 (en) * | 2020-10-30 | 2022-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recovery during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
CN115378559A (zh) * | 2021-05-18 | 2022-11-2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011101A1 (zh) * | 2021-08-06 | 2023-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3159492A1 (zh) * | 2022-02-25 | 2023-08-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RU2810605C1 (ru) * | 2020-08-21 | 2023-12-28 |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тказа луча |
WO2024087211A1 (zh) * | 2022-10-28 | 2024-05-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05975B2 (en) * | 2019-03-29 | 2022-08-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 failure recovery procedure for a primary cell (PCell) and a secondary cell (SCell) |
WO2021158177A1 (en) * | 2020-02-04 | 2021-08-12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scheme according to at least one temporal parameter |
JP7242600B2 (ja) * | 2020-03-18 | 2023-03-20 | 株式会社東芝 | 給電装置 |
CN116325602B (zh) | 2020-10-02 | 2025-02-25 | 苹果公司 | 配置和提供可靠性更高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信 |
CN117083911A (zh) * | 2021-02-05 | 2023-11-17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 |
WO2023278588A2 (en) * | 2021-06-30 | 2023-01-05 | Ofinno, Llc | Determination of connection failur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73445A2 (ko) * | 2011-06-17 | 2012-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CN104205711A (zh) * | 2012-03-29 | 2014-12-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根据lte中的交叉载波调度的h-arq时序确定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74430B (zh) * | 2013-02-06 | 2017-06-1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JP6055034B1 (ja) | 2015-06-26 | 2016-12-2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制御情報ビット幅決定方法 |
US20170265169A1 (en) | 2016-03-10 | 2017-09-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ultra low latency (ull) and legacy transmissions |
CN117177257A (zh) * | 2016-07-20 | 2023-12-05 | 艾普拉控股有限公司 | 使用波束成形和选择的无线电设备的移动性 |
US20180198650A1 (en) * | 2017-01-06 | 2018-07-1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CN110547007B (zh) | 2017-04-27 | 2025-01-24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传输与接收节点 |
CN110603773A (zh) * | 2017-05-03 | 2019-12-20 | Idac控股公司 | Nr内基于波束的pdcch传输 |
CN109391441B (zh) * | 2017-08-11 | 2020-10-3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11172485B2 (en) * | 2018-07-26 | 2021-1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common control information |
CN110536457A (zh) * | 2018-08-08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1-11 CN CN201910028856.2A patent/CN111435845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08 JP JP2021540208A patent/JP7358481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1-08 EP EP20738425.6A patent/EP3902149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1-08 WO PCT/CN2020/071007 patent/WO2020143692A1/zh unknown
-
2021
- 2021-07-09 US US17/371,352 patent/US1223212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73445A2 (ko) * | 2011-06-17 | 2012-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CN104205711A (zh) * | 2012-03-29 | 2014-12-1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根据lte中的交叉载波调度的h-arq时序确定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CHTTL: "\"R1-1813278\"" * |
HUAWEI, HISILICON: "\"R1-1802688\"" *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R1-1716494\""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810605C1 (ru) * | 2020-08-21 | 2023-12-28 | Бейдзин Сяоми Мобайл Софтвэр Ко., Лтд.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отказа луча |
WO2022063087A1 (zh) * | 2020-09-22 | 2022-03-3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
WO2022088009A1 (en) * | 2020-10-30 | 2022-05-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eam recovery during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
CN115378559A (zh) * | 2021-05-18 | 2022-11-22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2242617A1 (zh) * | 2021-05-18 | 2022-11-24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011101A1 (zh) * | 2021-08-06 | 2023-02-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
WO2023159492A1 (zh) * | 2022-02-25 | 2023-08-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
WO2024087211A1 (zh) * | 2022-10-28 | 2024-05-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358481B2 (ja) | 2023-10-10 |
US12232125B2 (en) | 2025-02-18 |
CN111435845B (zh) | 2023-12-19 |
US20210377920A1 (en) | 2021-12-02 |
WO2020143692A1 (zh) | 2020-07-16 |
EP3902149A1 (en) | 2021-10-27 |
JP2022517075A (ja) | 2022-03-04 |
EP3902149A4 (en) | 2022-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435845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EP360625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eated transmission | |
WO2021018283A1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O2020164418A1 (zh) | 一种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
WO2021163938A1 (zh) | 天线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 |
WO2019183905A1 (zh) | 信号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6684977B (zh) | 传输资源的确定方法和终端设备 | |
CN112640347B (zh) |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1196237A1 (zh) | 侧行反馈信息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US12149457B2 (en) |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21072602A1 (zh) | 链路失败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632010B (zh)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3029008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00374887A1 (en) |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 |
WO2019028918A1 (zh) | 一种设备发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 |
US20230069425A1 (en) | Side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WO2023011180A1 (zh) | 载波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3066214A1 (zh) | 一种波束失败恢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4667785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7750456B (zh) | 小区切换方法、设备、存储介质、芯片系统及产品 | |
WO202413152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WO2024169575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21196147A1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WO2025036060A1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24207784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